⑴ 日本导演中,小津安二郎和黑泽明谁的艺术成就更高
票也是电影评论家和学着投的
感觉多少还有个人因素在里面
可能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比较致力刻划微观细腻的情感世界,反映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吧
比黑泽明主要以武士及历史题材的电影要更有影响和说服力
个人比较喜欢黑泽明的作品
⑵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有什么风格特点
在小津安二郎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体现了一种克制而平易的喜剧风格。在小津的电影中,家庭亲情作为一种近似宗教式的伦理而再三讨论。小津电影中没有女人的视角,女性角色仅仅作为临嫁或离去的女儿而成为父亲视野里的感叹一种。小津的前期电影达到了日本默片时期的最高成就,后期电影仍然以其一贯的风格坚持了日本电影的传统风貌。对于传统家庭结构的挽留,以及对于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叹成为小津作品的恋恋风尘。
⑶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有什么风格特点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的风格特点是:
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现代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世态人情。他表现的现代日本风俗,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描写,而是通过电影的技巧把它统一在一种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现。即使是外国人对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紧张感、层次感和幽默感也会很容易领会。
他热爱生命,对镜头下的人物既是怜爱也灌注无限深情。他的电影继承了被美国电影所淡忘的一些东西,并把它作为一种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发展。

人物评价:
在小津安二郎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体现了一种克制而平易的喜剧风格。在小津的电影中,家庭亲情作为一种近似宗教式的伦理而再三讨论。小津电影中没有女人的视角,女性角色仅仅作为临嫁或离去的女儿而成为父亲视野里的感叹一种。
小津的前期电影达到了日本默片时期的最高成就,后期电影仍然以其一贯的风格坚持了日本电影的传统风貌。对于传统家庭结构的挽留,以及对于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叹成为小津作品的恋恋风尘。
⑷ 中国最好的学习电影导演或者电影后期制作的大学是哪里分数线大概是多少收理科生吗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1&zdhhr-11y04r-1923667319708868347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4&zdhhr-11y04r-1923667319708868347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⑸ 如何评价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的影迷心中,小津及其同时代的沟口健二、黑泽明三位导演的作品,几乎代表着日本电影的最高艺术成就。如果说,黑泽明主要以武士及历史题材的电影著称,沟口健二侧重于表现含辛茹苦的小人物,尤其社会下层妇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则专注于反映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致力刻划微观细腻的情感世界。
⑹ 如何评价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现代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世态人情。他表现的现代日本风俗,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描写,而是通过电影的技巧把它统一在一种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现。
小津安二郎一生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所以他经常在电影中讨论家庭亲情,而且总能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我觉得他的作品中有明显特色的就是《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和《彼岸花》他的作品很吸引人,但小津安二郎随日本军队进攻中国上海南京等的经历实在是让我对他喜欢不起来。
《东京物语》

该片讲述的父女之间因为婚姻和爱情所产生的矛盾,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平常不过的争吵在小津安二郎的镜头下竟有了一丝美感,让人感到亲切。影片多以室内场景为主,从老人的视角出发,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了父母不善表达的感情。
⑺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认为他拍不出来的电影只有两部 分别是( )导演的( )和( )导演的
小津安二郎曾说:“我拍不出来的电影大概有两部,一部是沟口健二的《祇园恋曲》,另一部是成濑的《浮云》。”
来自《中文电影网络》
⑻ 有哪些早期电影中本来是调侃预言未来的台词结果后来竟成了真
一般的,电影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预测未来的台词或者镜头,这些都是为了配合剧情的发展,在当时看来可能有一些夸张和不切实际,但是到了现在,那些预测竟然成了现实。今天小编就来说说那些剧中预测未来的台词最后成真的电影。

3.《唐人街探案》。这个也是很尴尬的剧情还原。这部电影中有一段是回忆王宝强的过去生活,是自己的老婆背着自己和别的男人偷欢的情节。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件事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了王宝强的身上,在想想当时陈思成当时接受采访称剧中的人物是为王宝强量身打造的,一语成畿,现实生活真的要比剧本还狗血。
4.《2001:太空漫游》。电影中拍出了登月的画面,但事实上,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开始登月球,画面跟事实相差无几,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影片一开头播出的航天飞机,也是后来才制造成功的的。而电影中的空间站,后来竟也梦想成真。
⑼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经典作品有哪些
很高兴还能有人喜欢小津先生的片子,在我看来,他是最后一位纯粹的东方导演(黑泽明再有名也是受西方影响过深的东方人,他已经无法再代表东方文化了),他的电影主题、他的电影语言,都是东方文化的真正代表。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列几个我认为是小津先生经典和代表性的片子,请楼主参考。
An Autumn Afternoon 秋刀鱼之味 【1962】
Floating Weeds 浮草 【1959】
Early Spring 早春 【1956】
Tokyo Story 东京物语 【1953】
Flavor of Green Tea Over Rice 茶泡饭之味 【1952】
Early Summer 麦秋 【1951】
Late Spring 晚春 【1949】
小津安二郎
Yasujiro Ozu
出生日期 1903-12-12
出生地 Tokyo, Japan
人 物 简 介
1903年12月12日,小津出生于东京市深川区龟住町七番地,父亲经营海产批发,他还有四位兄弟姐妹。1913年,小津兄弟跟随母亲搬到名古屋附近的伊势松坂屋居住,父亲则在外经商。从十岁直到二十岁,小津都很少与父亲见面。在母亲的宠爱下,他成了一个任性调皮的孩子。
小津从小不喜制度化生活,对学校教育尤其反叛。他不守纪律,还染上了饮酒的癖好。因为迷恋美国电影,他常常欺骗母亲,借口与朋友登山,实际上跑到附近的城镇去看电影。十七岁时,小津写了一封"轻佻"的信给低年级同学,被校方逐出宿舍。中学毕业后,他谋得一个偏远山村的教师职位,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年,也喝了整整一年的酒。据说朋友来看他,小津总是拉着他们痛饮。当他最后离开山村时,小津父亲不得不寄钱让他还酒债,那时他才二十岁。
过了不久,经过亲友引荐,小津进入松竹电影公司担任摄影助理,成天扛着摄影机东奔西走。他似乎也乐在其中,并未想到立刻成就一番事业。小津成为导演的过程也很有趣。一天中午,他在电影厂餐厅点了一份咖哩炒饭,但久等不至。这时一位导演走进餐厅,也点了同样一道炒饭,而侍者很快就送了过去。小津向侍者投诉,侍者的答复很直接,因为那人是导演,当然要快过你。很少动怒的小津咽不下这口气,给了侍者一记耳光。事情闹到电影公司老板松户四郎那里。听过小津的陈述,松户竟要求他写一个剧本,言外之意是准备培养他成为电影导演。就这样,小津因祸得福,拍出了处女作《忏悔之刀》,这也是他唯一的古装片。
小津虽然自小顽皮,天性却很内向与羞怯。他终身未婚,一直陪伴母亲生活。与此形成有趣对比的是,在小津的电影中,却有一幕幕男婚女嫁的场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子女最后都要离开父母,家庭的裂变就像细胞的重新组合。小津后期的很多电影,最后一幕都是孤单的父亲或母亲独居一室,平静地接受生命的现实,因为年轻人总要追求幸福,家中老人的孤寂仿佛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正像《秋日和》中孀居的母亲坦然应对女儿的出嫁:"寂寞也没办法啊!只要她能得到幸福,不忍耐怎行?"
成年的子女因为婚嫁而离开父母,留下家中的老人孤独面对今后的人生,这是小津电影一个永远的主题,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主题。在他早期的默片中,这一主题已见端倪。1933年荣获日本《电影旬报》第一名的《消逝的幻想》,一名男孩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与年轻女友发生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后,打算抛下男孩前往一个遥远的城市工作,但电影结尾,父亲终于半路折返,回到了儿子身边。比较小津后期电影中子女离开父母的场景,这部默片的剧情正好相反,而且结局也算皆大欢喜。但纵观小津的创作生涯,《消逝的幻想》可谓一个重要的前奏,因为它预示着后来的《从前有位父亲》、《晚春》、《秋日和》以及《秋刀鱼之味》等片的基本格局。
小津的推崇者常常赞叹他简约的影像风格,譬如摄影机位距离地面仅三英尺,与坐在榻榻米上的演员持平,非常适合拍摄日式居室的生活场景。小津后期的电影,摄影机完全静止不动,镜头的处理更是朴拙到极致,摈弃了淡入淡出等剪辑语言,画面全部采用直接切换,犹如老僧入定,禅意盎然。
但是,风格上的简约并非意味着小津电影没有生气。影片的构图虽然单一,实际上充满了内在活力,人物在画面上频繁出入,动感十足。据说,有位西方建筑师参与一项日本城市的住宅设计项目,很想了解日本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住宅风格变化,而日本朋友给她的建议则是,去看小津的电影《东京物语》。
其实,小津电影中的日本今天已难觅踪影。德国导演文德斯是小津的崇拜者。 1985年,文德斯专程去日本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寻找小津》(Tokyo-Ga)。结果他发现,《东京物语》中的那个东京早已成为喧嚣不堪、近乎无序的现代都市。文德斯据此断言,小津即使再世,恐怕也无法拍出以前的影像。不过,姑且毋论这一变迁的意义,小津至少为观众保留了传统的日本文化之美,他对人性的细腻刻划也没有因为时代更替而失去光彩。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小津的电影依然能够感动我们。
小津于1963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那天他正好六十岁生日。他的墓碑上,只有一个汉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