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投资十亿的电影《长城》,票房惨淡,为何还说张艺谋没有完败
张艺谋是中国知名导演,屡屡拍出惊人大片,手中常出奇迹,更不乏许许多多的知名演员想参演他的电影。可是就在这么辉煌的导演生涯中,但是却出了这样一部耗资最大,回报颇低的电影,它就是《长城》。
究竟是输是赢
虽然整部电影评价并不出彩,可是对于张艺谋来说,这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从早期的文艺商业片,到现在中外第一次合作拍片,这仅仅是合作吗?
这其实是一次里程碑般的跨越,也是他自己走出舒适圈,作为前辈去探路去努力推动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就仅凭这一点,其实就足以弥补电影的不足,所以无论他做成了什么样,他的风骨和努力都应该值得被看到、被表扬。
电影中的细节不乏中国元素,细节中可以看到编排的用心,但是由于制作人员的原因,整部电影还是浓浓的美式风格。
从多方面来看,这部电影虽败犹荣,它背后的意义是好的,只是它的呈现方式稍显不足。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特效大片能与文化结合,也一定会呈现中国式的特效电影。
总的来说,《长城》所传达的场景虽然看着恢弘大气,但是所有的细节都显示出了不一样的感觉,细细品味,从小看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扬,从大看也是中西文化的新结合,是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期望。
虽然这一步走的稍显偏差,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张艺谋继续前进的道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作品,你们觉得吗?
② 中国导演的好莱坞噩梦,张艺谋为何首战亏700多万
因为张艺谋这种风格的电影,在欧美的好莱坞来说,他们并不喜欢,他们喜欢的是科幻动作这些大场面的商业片。
③ 中国十大烂片导演
王晶
上榜理由:这么多年来,王晶几乎是香港唯一坚持拍烂片的导演。在他30年的从影生涯中,总共参与制作电影300多部,独立执导近100部,是罕见的高产导演,却也因内容粗俗、涉嫌色情和低级趣味被称为“烂片导演”。没有人比王晶更不讲究,我们所看过有关他的作品没有一部不带着粗制滥造的痕迹(包括前段时间的《金钱帝国》),没有一部让人觉得恰到好处,美国人评价港片的那句“尽皆癫狂,尽是过火”就是为他定制的。但没有人比王晶的累计票房更高,他20年的香港总票房已超过10亿元。
冯小宁
上榜理由:对于冯小宁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他的“战争三部曲”:1996年的《红河谷》,1999年《黄河绝恋》,2001年《紫日》。如果说冯小宁的电影非要找一个标志的话,那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是用炮火和淫威所不能征服的伟大民族;表达着同一个理念:仇视侵略,向往和平,憧憬爱情。然而,创作的取向代替不了电影实际取得的艺术高度,冯氏电影缺少经典影片所需要的深度。他反思战争,却没有《钢琴师》深刻;他关注人性,却不如《辛德勒的名单》透彻;他追求爱情的表达,但没有一段如《魂断蓝桥》般刻骨铭心的故事;对于外敌的仇恨,也不如《火烧圆明园》》激烈;他的影片,同样缺少一个个栩栩如生、让观众铭记的人物形象。邹邹有理以为冯小宁会继续发现不足,继续开拓重新,但我错了,《举起手来》彻底将冯小宁之前的荣誉毁灭,变成一个只追求无聊笑料的烂片导演。接着《超强台风》再次证明了我的看法,无论故事还是特效都不堪入目,还好,据说换来了上千万的票房。
张艺谋
上榜理由:若观当今,张艺谋在商业的驱动下,《十面埋伏》成了空有其表的烂片,《英雄》让侠义精神在美仑美奂的镜头画面中“迷失了方向”,于是,这位曾经为中国电影带来荣耀的影人遭到一浪高过一浪的口水抨击,但我不会忘记壮怀激烈的《红高梁》,不会忘记象征隐喻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撕心裂肺充满史诗气韵的《活着》;如今老谋子一部接着一部的商业大片每每都是赚得盆满钵溢,今年又要进军贺岁档,看来他誓将烂片导演的精髓发挥到极致。
陈凯歌
上榜理由:不容置疑,当年陈凯歌在《荆珂刺秦王》的探索与《和你在一起》的转型中引来不少诟病,但《孩子王》对历史的反思、《霸王别姬》对人性的挖掘都成就一座座中国电影的高峰;但却是一部商业大片《无极》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烂片导演,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成了大众娱乐的关键词,幻想着通过《梅兰芳》的艺术外衣让自己脱离烂片导演的队伍,却未成想却始终无法摆脱烂片导演的风格,老陈老矣!
张国立
上榜理由:好多人认为烂片或许口碑不好,但票房不差,但也有例外的。张国立当年费尽心思执导的《第601个电话》票房打败,对媒体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归咎于中国观众对本土电影的不重视,因为无论从明星的号召力,张柏芝、周笔畅、胡歌、张国立、郭德纲倾情出演,还是从故事上,当时火爆一时的明星电话泄露事件,以为票房肯定会大卖,但是注定不是所有的烂片没有好口碑的同时也有好票房,但是张国立却称不会放弃。
程小东
上榜理由:王宝强曾在金鹰节的颁奖礼上指着程小东说,啥时候让我拍一下你的武打片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程小东在华语电影无与伦比的武指功力,还可以理解为程小东只会武打,不会讲故事,由他执导的《江山美人》就是这样,确切的说是个大烂片。关于这个片子的剧情拖沓、老套不一一累述,但是程小东却一直在实现着自己的电影梦想。
徐克
上榜理由:徐大侠公认是电影圈的怪才,当年徐克和一众电视台的编导如许鞍华、蔡继光等闯入影圈,拍摄了不少在当时属于破格的电影,领导香港影坛步进被称为‘新浪潮’的时期。《蝶变》是徐克1979年首次执导的奇幻武侠电影,在新浪潮众片中未必最卖钱,却可能是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后来的经典也有很多,比如《倩女幽魂》系列、《黄飞鸿》系列、新龙门客栈等电影至今看起来还是津津有味,不仅故事情节有滋有味,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也是最大特色之一。邹邹有理以为徐大侠会一直将武侠经典延续下去,没想到会与女人题材为伍,《女人不坏》被很多人称为烂片中的极品战斗机,尤其是片中的摇滚场面看一次呕吐一次。但徐大侠的宝刀还未老,看来决定跟烂片抗到底。
马俪文
上榜理由:当年马俪文的《我们俩》,一部投资不足300万的影片,先在第18届东京电影节上捧回最佳女演员奖,又在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赢得金鸡奖最佳导演的桂冠。我不知道是不是马俪文不满足文艺片的现状之后,才决定投拍《桃花运》的,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商业才华的能力吗?可是,不得不说《桃花运》百分百一个大烂片,分段的故事散落一地,名不副实的明星噱头让人作恶。据说马导的下一部商业片正在酝酿之中。
冯小刚
上榜理由:究竟是娱乐至上,还是娱乐至死,似乎都不重要,关键的是票房大卖才是冯导最为关心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片子被称为烂片,只要票房好就行。有人说,冯导是中国烂片的鼻祖,因为他从来没觉得自己的片子是烂片,而且还非常高兴的将烂片坚持下去,如果不将冯导盘点其中,真的太可惜了。
阿甘
上榜理由:阿甘1995年进入电影行业,迄今为止已经参与拍摄了22部影片,而且基本上全都是大家公认的“烂片”,如《大电影之数百亿》、《短信一月追》等各种题材的电影,但是他也像王晶一样,几乎这些烂片部部盈利。而阿甘自己也透露说,如果不拍赚钱的片子,电影梦想早就破没了。“中国百位影评人联盟”成员张小北在《零点锋云.联盟影评》节目中认为阿甘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烂片导演,“我个人觉得一个导演有没有才华,三部电影已经足够试出来了,如果你拍完前三部电影之后还是这个路子,还是这个风格,基本上没救了。”但是“中国百位影评人联盟”的成员杨早却认为“有些烂片出来没错,然后你发现他烂出了风格,水平,这是一种类型电影”,那是否我们可以认为以后电影分级也有好片与烂片之分呢?
④ 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01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影视行业的多项年度盘点才刚刚开始,比如,近日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电影票房。从各项数字来看,2016年电影市场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去年初许下的600亿票房目标远未达成,甚至连年度票房增长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体根据去年电影行业的多项数字,总结出了年度亏损最多的几部电影。从这份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电影市场的亏损数字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制作、大导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这些曾经的“票房灵药”惨变“票房毒药”?而除了票房之外,发行、营销渠道是否也应背负亏损的锅?去年票房亏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高成本动画?观众不买账从这些电影中,首当其冲的一类就是以《摇滚藏獒》《小门神》和《精灵王座》为代表的高成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都打着画面精良的旗号,将大把制作费用投入了前期的制作公司。无论是由美国好莱坞团队斥资6000万美金打造的《摇滚藏獒》,还是由7000万人民币支撑了三年漫长制作期的《小门神》,在这些漂亮的投资数字背后都是后期上映时巨大的回本压力。然而,国内观众却似乎并不愿意为这类电影买账。几部高成本动画电影在上映后,无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终惨淡收场。如此低回报率的影片,也就注定了前期高昂的制作费用付诸东流。重金并没有砸出水花,亏损也是在所难免。合拍科幻动作片:披着“洋”皮的国产片而另一类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了,前文榜单中出现的《勇士之门》和《蒸发太平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电影在投资、演员、上映地区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联合,电影类型无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后期特效要求高。然而这类中西合璧的产物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东方元素与西方科幻的结合差强人意、缺乏诚意,观众自然不买账。《勇士之门》预算4800万美元(折合约3.3亿人民币),然而国内上映后票房仅有2283万,净亏损预估超过3.2亿。《蒸发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万,但和900万美元(折合6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相比,也损失了至少3700万。对赌or保底?投资与票房的较量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了“对赌”和“保底”两项新发行策略。“对赌”往往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在电影行业里又被称为“保底发行”。所谓“保底发行”,即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不过,保底发行虽然赢面大,但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也需要承担巨额亏损。《梦想合伙人》就是因保底亏损的一部典型代表。该片由一众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仅获得票房8100万(投资方分账约3000万)。这样一来,为这部电影花了3亿保底的福建恒业影业就损失了一大笔钱。据悉该片电影投资9000万,预估净亏损6000万。同样因保底而惨遭亏本的还有《叶问3》。该片制作成本和发行等费用共计约3亿,保底票房为10亿,然而最终却仅收获了8亿票房,因此保底失败的快鹿投资集团将承担巨额亏损。此外,《叶问3》上映期间还爆出了虚假排场(锁定座位、幽灵场等)的黑幕,涉及虚假票房3200万。因此《叶问3》到底亏损了多少钱,除了投资方心中有数外,外人恐怕无法算清这笔糊涂账。古装武侠IP:市场尽失,春天不再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电影,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三少爷的剑》票房滑铁卢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由博纳和尔冬升打造,原著为古龙的大IP电影,上映之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收益不足1亿,净亏损达6300万。而另一部同样命运的是《封神传奇》。这部由中国星主控,博纳、阿里巴巴、爱奇艺等联合投资的影片,虽然众星云集,但无奈观众对这类噱头大却不会讲故事的电影早已失去兴趣,上映后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终电影票房仅以2.84亿草草收场,投资方能获得分成约1.1亿。如果成本按4亿算,净亏损达2.9亿。意外亏损:李安效应失灵、主旋律没市场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意外反响不佳,最终以309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场。虽然李安这面金字招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上映后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6和8.0,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评分只有7.2分,烂番茄新鲜度45%。因此在最终的总票房上,美国市场仅收益174万美元,占总票房的5.6%。海外已经在中国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丹麦、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1.63亿元。另一部反响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历史大片《大唐玄奘》。这部影片在题材上贯彻了中央“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黄晓明也凭这部片连续获了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两个影帝。然而观众却对这类题材兴趣不大,豆瓣评分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万,这让投资过亿的中影集团亏损预计达到8800万。贺岁档:口碑票房双扑街眼看2016票房目标无法达成,不少人将目标盯紧了年底的贺岁档,期望能最终发力,让惨淡了一年的票房迎来最后一次爆发。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国师张艺谋的大旗,《长城》依然没能让去年的电影大盘起死回生。不仅如此,贺岁档上映的四部大片还尴尬“领衔”了年度票房亏损榜。贺岁档集体亏损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报率。以《长城》为例,预算为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如果仅算国内票房,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刚刚突破10亿,远未达到预期。《铁道飞虎》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这部主打精美特效制作的动作喜剧,前期投资成本高达2.5亿,加上后期营销、发行等费用,总投资约3亿。虽然微影时代总裁林宁曾信誓旦旦给《铁道飞虎》保底8亿票房,不过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经过了圣诞和元旦两个假期后票房尚不足6亿,日后若要完成这8亿目标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电影口碑的集体扑街,无法激发观众贡献票房的意愿。无论是万众期待的《长城》,还是明星云集的《摆渡人》,又或者是成龙领衔一众鲜肉的《铁道飞虎》,上映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又因为其题材太过文艺、宣传缺少热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投资在1.5亿,最终票房落在1.19亿,亏损高达1亿。综上而言,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范围亏损与影片类型、天价投资额、保底分账形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影视行业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从这些亏损数字背后却也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若单从票房的角度看,观众逐渐回归理性、明星效应不断减弱、恶意炒作难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较于五花八门的炒作和营销途径,拍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或许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⑤ 几个拍电影越拍越烂的导演,其中一位让投资方亏损5亿
张艺谋早些年的艺术片拍的很不错,但是自从拍起了商业片,口碑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那部《长城》更是让投资方亏损了5亿
⑥ 一部电影亏损1.5亿,嘉禾此后一蹶不振,主演成龙该不该背这个锅
对于年轻的影迷朋友来说,嘉禾无非是一家影院名称,但在众多热爱港片的观众心里,它代表着中国香港电影最辉煌的那个时代。
《精武门》、《警察故事》、《鬼马双星》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开映前的四块金砖陪伴了几代人走过他们的青春岁月。
嘉禾在最辉煌的年代,也是港片最盛行的阶段,捧红了李小龙、成龙、洪金宝等知名影星,还创造了电影界多项“第一”的成绩。
就连导演唐季礼都感叹嘉禾是许多电影人的出身地,也有不少知名影星曾在嘉禾打过零工。
可到了21世纪,一代电影帝国日渐没落,在拍完贺岁片《超人》后就没有再开戏。
据众多媒体分析猜测,让嘉禾影业元气受到最大伤害的一部影片,还得属成龙主演的那部《特务迷城》。
武打巨星成龙,尽管叫座但也面临过亏损
在成龙和老东家罗维影视闹掰之后,他的何去何从成了那段时间众人关注的焦点。在邵氏和嘉禾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时,成龙选择了报价420万的嘉禾。
允许他组建子公司,给予他独立制片的权利,相对更加自由的制度让成龙一心投入了嘉禾的怀抱。
关于主演成龙该不该为此背锅,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评论留言。
⑦ 投资10亿的电影拍成烂片,张艺谋的败笔之作,是哪部电影呢
这部电影就是《长城》,投资了很多的钱拍摄的电影,演员都是非常有名气的明星,而最终的评分也是非常的低,创造了张艺谋电影的最低分。
张艺谋也许这部电影是张艺谋的一次尝试,张艺谋是个很有梦想的人,他不只是想做一个挣钱的导演,他还想让国内的电影更多地走出去,而这种尝试,也是一个导演的责任,对于张艺谋,我一直保持着深深的敬重。
⑧ 为什么陈凯歌电影票房一般,回报率低,投资人还要让他继续烧钱拍大片
陈凯歌的作品虽然票房一般,但他带来的作品都是经典。不能用票房高低来衡量一个导演的好坏,是用地位和作品来衡量。
连陈凯歌导演的拍摄电影大部分都是属于那种宏大巨制但又是有些文艺色彩的。注定了叫好不叫座。从当年的《荆轲刺秦王》,再到今年的《妖猫传》。无论是从场景布置,还是人员的装束以及各种剧场细节。几乎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所以导致了电影制作的巨大投入。也正因如此,每一个全新的拍摄基地之后都会带来巨大的后续效益收入。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陈导拍的电影,大部分有国外投资方进入,因为陈导在国际上地位比较高。这也是国内电影市场和国外电影时长不同的地方吧。
但市场缩小并不代表无人问津,认可他们的老观众还在,还愿意为了看到这些导演的表达而走进影院。新人老人导演都有所表达,新人老人观众都有所关注,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五彩的电影市场。
⑨ 上映9天日票房剩24万,鹿晗无语了,华语电影亏得最"最惨”一次,到底为何
上海堡垒这部电影说句心里话,是我2019年看过最难看的一部作品。我当时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受流浪地球的影响,作为一部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真的太过于经典。
也正如网上的那些朋友说的一样,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史这本书,而上海堡垒默默的把这本书又给合上了。
这部电影保守估计投入最少在3亿元人民币,所以说最少也要超过十几亿的票房才能够勉强回本儿。但目前来看回本是根本没有可能的,所以这部电影也让投资方赔的透心凉。
这部电影的导演曾经拍摄过失恋三十三天,我们都知道失恋三十三天,在当年绝对是票房的一部黑马,那个时候白百合和文章绝对没有那么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一部小成本制作电影居然有超过上亿的票房,所以让投资者转了个底朝天。所以投资者对导演很有信心,但是没有想到,科幻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松驾驭。
⑩ 为什么大导演,导演出来的电影都是亏本的呢
额 这事吧中国导演常干,老外那边要好点
毕竟不能总砸自己饭碗,再说大导演也要看达到什么程度
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伍迪艾伦这样应该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如果拍了三部电影,两部亏钱,还敢叫大导演的,估计只有他自己这么认为。
再有一个就是很多时候,牛逼的导演他们的认知和艺术表现形势有些超前。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接受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最典型的就是周星驰了,大话西游,当年亏的500W到现在估计还没人填坑呢。这电影当年上映的时候,很多观众看了一半就走了。大多数人表示看不懂。票房异常惨淡。片子中很多隐喻,到现在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的,比如椿三十娘这个名字,这其实是调侃黑泽明电影里的大剑侠椿三十郎的,咱这很多人还春十三娘的记着呢,估计都快拐到黄飞鸿的十三姨那去了。
以前的看不懂是因为知道的少,所以不理解,电影亏钱。现在是导演更多时候不知道自己要折腾个什么,观众自然不买账,亏钱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