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演员方化简历

电影演员方化简历

发布时间:2022-04-20 02:13:10

Ⅰ 中国人扮演的日本人,在国产抗战剧中最成功,能排到前十的有哪些

自从抗日剧出现开始,鬼子专业户就成为一个新的代名词,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如今,陪伴抗战剧一路走来的。

就是那些深入人心的鬼子专业户们,要说起最为成功饰演日本的,我看过的作品中,我认为有以下扮演的日本人最成功的:

杨联春

2005年李幼斌版《亮剑》里的筱冢义男还记得不?日军第1军司令官,长期驻扎华北,特工队大佐山本一木的上司。他最先重视起李云龙,提出给李云龙画像。

2014年,在田七导演的公益电影《金瓯》中饰演一位畲族便衣刑警雷霆。计春华是个形象突出,表情凶悍,演戏非常认真的人,品性很憨厚,谈吐颇率真,是个很随和的人。

生活中,说说笑笑,很健谈,并不像在诸多影片中饰演的反面人物那样可怕。计春华形象突出,光光的脑袋,凶悍的表情,演好人实在艰难,不过演的坏人却是深入人心;不少新生代演员受到其指点,做出不少贡献。

Ⅱ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老鬼子“松井”的扮演者是谁

方化,是中国人,也是那时成长起来的老演员
他也演过很多黑白片的正面角色,但他演的日本人深入人心,甚至让人感觉是日本人
据说他曾经养了猴子,练习阴狠、毒辣的眼神

下面是他的具体情况
方化,中国电影演员。生于辽宁大连。1945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参加话剧《太平天国》、《家》的演出。同时在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演出的《洋状元》、《狂潮》等剧中饰演角色。1946年随长春电影制片厂迁北平后,参加《松花江上》、《小白龙》、《哈尔滨之夜》的拍摄。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79年起任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影片。多饰演反派人物。
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请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方化对此欣喜若狂。这一角色可是方化演了一辈子戏才终于等到的机会。虽然在这部电影中,方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
1994年11月7日,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摄制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方化的过早离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参与影片:
逢凶化吉 TURN ILL LUCK INTO GOOD(1989)
南岭传奇 LEGEND OF THE NANLING MOUNTAIN(1988)
十天 TEN DAYS(1980)
一个美国飞行员 AN AMERICAN PILOT(1980)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THE MAN WHO DEALS WITH DEVILS(1980)
山寨火种 SPARK IN MOUNTAIN VILLAGE(1978)
延河战火(上集) FIRE OVER THE YAN RIVER(1977)
平原游击队 (1974)
三进山城 (1965)
南海的早晨 (1964)
两家人 (1963)
甲午风云 (1962)
未完成的喜剧 (1957)
马 (1956)
平原游击队 (1955)
注:咱们看的是1955年这个版本,郭振清演的李向阳。方化在2个版本的《平原游击队》中演的都是松井
智取华山 (1953)
哈尔滨之夜 (1948)
小白龙 (1948)
松花江上 (1947)

Ⅲ 中国电影史上有很多表演精彩的反面角色,其中都有哪些

阿蒙葛斯,《辛德勒的名单》

阿蒙葛斯,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中最成功的角色莫过于阿蒙葛斯,由拉尔夫·费因斯刻画的这位杀人犯,有气质,很多影迷都喜爱,是影史上最经典的反派角色之一。

Ⅳ 方化的主要作品

黑白版《平原游击队》
1955年长影拍摄的《平原游击队》,描写的是1943年秋天,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受任务深入敌后,一面牵制日寇部队进山扫荡,一面保护坚壁在李庄的公粮,与鬼子大队长松井斗智斗勇,最终战胜了敌人的故事。影片公映后产生了轰动效应,广大观众在记住了由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阳英武形象的同时,也记住了方化扮演的狡诈残忍的日本鬼子松井。这一正一反两个角色,乃是新中国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典型形象大组合。
在出饰松井之前,方化已经在3部影片中扮演过日本鬼子,积累了较为丰厚的表演经验。对于这个贯穿全片的主要反派人物,方化又重新起步,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虽然剧本对松井的性格并没有深入的描写,但是,方化却认为剧本提供的越简单,演员创造的潜力也就越大。他充分调动往昔经验,把当了14年亡国奴生活中亲眼目睹的日本鬼子的罪恶行径和凶残面孔,都画上像贴在墙上,逐一揣摩,从中寻找他们不同的和共同的特征,并给松井撰写了洋洋洒洒一大本的“个人传记”。特别是在大连商业学堂里那个殴打过他的凶残教官,更是成为方化重点研究的对象,成为松井的主要原型。日本鬼子那些残暴的罪行、狰狞的面孔,方化只要一闭上眼睛,就都能够清晰的浮现在眼帘,所以,他把松井的外形定位在“铁青色的脸,像饿鹰一样的眼睛,眼睛里布满血丝,总想要有一种吃人的可怕神情。”与此同时,方化还研读了大量日军侵华资料以及大和民族的历史,努力从深层去挖掘松井复杂的心理。他还买来一只老鹰和一只老猴子,天天观察它们的举止,特别是它们攫取食物时种种变化的眼神,再应用到塑造松井之中。此外,方化还把小时候学的一些日语单词又重新捡起来,加以组合,力求发出纯正的日语,以加强真实感……最后,胸有成竹的方化穿上日本军装,手持大洋刀,出现在摄影机前,开始了角色的塑造。这部影片上映之后,立刻在全国掀起了“《平原游击队》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孩子们,都会学着双枪李向阳和手持军刀的松井,分成敌我两队,玩起打仗游戏。
“松井”形象虽然取得成功,但在电影圈内并没有给方化带来多少荣誉。时隔不久,毛泽东到长影厂视察,特别指定要接见《平原游击队》中的演员。而长影有些领导却对方化扮演的反派另眼相看,认为这样的角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于是,厂方提前通知方化,命他在第二天毛主席接见演员时不准露面,“恩赐”放他一天假。方化十分渴望再次见到毛主席,却被冷冰冰的一句话给打消了念头。当毛主席和《平原游击队》摄制组其他职员亲切握手的时候,方化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宿舍的床上,心里的滋味难以言表……
彩色版《平原游击队》
19年之后,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长影厂,又奉上级指示,重拍《平原游击队》。重拍片按照江青的意图,维持了原来的故事框架。江青曾经公开扬言:重拍片一定要超过老片。所以,摄制组人员进行了大换血。但是,惟独日本鬼子“松井”一角,在全国各电影厂和文艺团体挑选了上百个演员,始终没有令江青感到满意的人选。她的想法是寻找一个与方化扮演的松井形象气质都比较接近的新演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摄制组苦等“松井”数月无法开机,最终还是江青自打耳光,被迫让方化再度出山。
对于再次扮演松井,方化并不乐观,一来他不愿意重复自己,毕竟角色已经取得了成功,很难超越;二来自己已经阔别影坛多年,重新上戏反而有一种生疏之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唯恐演砸;三来当年扮演松井时自己刚刚三十岁,对角色的钻研、领悟和发挥,都很有精力;而此时已经小五十的人,体力难以胜任。但是,当时电影的拍摄是作为政治任务看待的,容不得一个演员去左挑右选,方化只有去摄制组一条路。可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影片虽然仍由老导演武兆堤执导,然而,在那个极端岁月中,“三突出”的清规戒律,致使摄影组政治空气异常紧张,根本容不得演员一星半点的“创作自由”。方化再不能像当年那样按照对角色的理解与导演一起切磋剧情,而是在拍摄与李向阳正面交锋的每一场戏时,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镜头、光线,甚至连迈步都要避开正面人物一定的尺寸,绝对不能站在正面人物的前面。反之,反面人物不可能有正面的镜头,打在脸上和身上的光也只能是灰色和黑色,演员表演则要求极力表现和丑化反面人物的故作姿态、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实拍时,有好几次方化难以适从“三突出”的清规戒律,情绪一来,沉浸到对角色的发挥上,只听得导演连喊:“停停停!”噢,原来是自己往前跨上的一步太大,几乎与李向阳打了一个照面。这还得了,抢了正面人物的戏!方化只好打断刚刚捕捉到的创作灵感,重新按照导演的意图,去开始那种极端脸谱化、概念化、格式化的表演套路。还有一次,方化刚骑上战马就立刻表现出松井咄咄逼人的架势,跃马横冲,导演随即不停地对着话筒大喝:“注意了,你又抢戏了,又抢戏了!”这场戏最后变成松井远远地望着李向阳,脸上打着乌黑的青光,并做出瑟瑟发抖的模样。对此,方化只能苦笑一声,他完全理解导演的苦衷!
在这样严峻的创作环境中,在镜头前扮演反派角色,必须被迫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时时刻刻注意和提醒自己千万 “别出格”,可是,像这样的表演模式,又怎能发挥出一个演员的真正水平?因而,方化第二次扮演的“松井”,虽然也成为街谈巷议的一个热点,但是在角色的创造和发挥上却没有任何突破之处,反而在内行人眼里看来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退步,无非塑造了一个被极力丑化的“跳梁小丑”而已。
1957年正值“反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时,方化在歌颂现实生活的《绣江山》里扮演了一个百岁老人,随后,又在吕班导演的讽刺喜剧《未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了一个毛病不少且自作清高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两个角色,方化热情很高,因为在他踏入影坛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把银幕上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全部演个遍,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某一固定的角色之中。此前,他在《马》中扮演的老常头,就是在《平原游击队》完成后接拍第一个正面人物,在那个地地道道的东北老汉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松井的影子,人物造型是那样的质朴,演员表演是那样生活化。方化非常自信,他相信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功底和演戏的天赋,任何一个角色他都可以胜任。
参演作品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逢凶化吉(1989)
南岭传奇(1988)
十天(1980)
一个美国飞行员(1980)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1980)
山寨火种(1978)
延河战火(上集)(1977)
平原游击队(彩色版,1974)
三进山城(1965)
南海的早晨(1964)
两家人(1963)
甲午风云(1962)
刘三姐(1960)
未完成的喜剧 (1957)
马(1956)
平原游击队(黑白版,1955)
智取华山(1953)
哈尔滨之夜(1948)
小白龙(1948)
松花江上(1947)

Ⅳ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院老首长是谁

是中国内地演员 方化,他于1994年出演了剧情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11月7日因病去世。

Ⅵ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松井的那个人是不是去日本了

《平原游击队》中,松井的扮演者方化先生没有去日本,是去世了。他是中国人,1925年8月30日出生于辽宁大连,1944年进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制作部录音科作勤杂工。

1945年始,先后在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1957年,方化在歌颂现实生活的《绣江山》里扮演了一个百岁老人;随后,又在吕班执导的讽刺喜剧《未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了一个毛病不少且自作清高的知识分子。

1979年起任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影片。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11月7日,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摄制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

(6)电影演员方化简历扩展阅读

方化先生代表作品

1、《平原游击队》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苏里、武兆堤执导,郭振清、方化、张莹、杜德夫、梁音、周森冠主演的战争片,于1955年1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2、《三进山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5年摄制的抗日题材剧情电影,由张凤翔执导,赛时礼编剧,梁音、张继强、方化、王建华、石天等人主演。1966年上映,片长87分钟。

Ⅶ 是什么让演“鬼子”最像的中国人方化坚决拒绝看病

其实很多的抗日剧里面的日本人都是中国人演的,很多不知情的人都会以为那个演员真的就是日本人。看电视的时候总是对里面的日本人恨得牙痒痒的,可是一查资料才发现,原来很多我们恨得牙痒痒的日本人其实是我们中国人饰演的。这也反映了这些演员对于日本人这种角色演得出神入化了。

这其中让人觉得最像的演员就是方化了。方化,1925年出生在中国辽宁,1946年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演员,之后在电影《松花江上》饰演了一个日本鬼子,因为这部电影里方化饰演日本鬼子非常的形象,使得这个角色非常的成功。

其实一名演员并没有好坏之分,演员是一份职业,拿到这个角色了就要尽力去诠释这个角色。不得不说方化老师实在是一位好演员,也因为他精湛的演技,给中国演艺界带来了一抹光辉。

Ⅷ 演员方化多大年龄去世的

演员方化是69岁去世的。
方化:1925年生于辽宁大连。电影表演艺术家。1944年进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制作部录音科作勤杂工。1945年始,先后在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是扮演“日本鬼子”的专业户,人称“鬼子王”。他塑造的形象成为反派人物的经典。1994年11月7日,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

Ⅸ 方化的人物生平

方化1925年8月30日出生于大连黄泥川村。作为方家的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为他起名方德海,希望他长大后经商,给贫穷的家庭带来财富和荣耀。可是天性好动的方化,从小就颇有表演才能,喜欢看皮影戏和街头杂耍,平常模仿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都是维妙维肖,令人捧腹。长成少年的方化秉承父愿,考入了大连商业学堂。当时,这所学堂全由日本人把持,除了一些必要的商业课程外,日本教官便大张旗鼓地在课堂上对学生拼命进行奴化教育。他们凶恶的嘴脸,指手画脚的丑态,以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动作,对逐渐明白事理的方化来说,十分的别扭和反感。总算熬到了毕业,方化踏入社会,1944年年底,来到设在长春满映制作部录音科,当了一名录音助理员。
然而,对满映进行统治的,仍旧是凶神恶煞的日本人。他们对中国雇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用工纪律,中国雇员稍有不慎,轻者便会被日本主管拳打脚踢,重者被开除出厂,有的甚至被强加罪名关进监牢,生死不明。为此,过早体验到亡国悲情的方化总是小心翼翼,忍气吞声地拚命干着本职工作。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鬼子的皮鞭抽打,那随意的漫骂与侮辱更是不计其数。仇恨的种子,深深铭刻在方化的心中。
好在苦难的日子在半年以后,随着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随即,受党派遣,金山等人前来接管“满映”,并在次年开拍了一部由张瑞芳、周凋、王人路、浦克等主演的进步影片《松花江上》。在片场,该片编导金山碰见了干勤杂工的方化,当即选他扮演一个很有戏份的反派配角——日本伍长。在此之前,方化曾经参加了《太平天国》《家》《洋状元》《狂潮》等话剧的演出,渐渐地从无名角色过渡到主要角色。但是对于首次上银幕就要去出演一个重要配角,方化心里确实没有底。可是金山却不这样看,他觉得颇有表演才能的方化,是一个有潜力的新人,能够完成角色。于是,在金山的鼓励下,方化第一次扮演了日本鬼子的反面形象,而且从这个日本伍长开始,方化在银幕上就与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隔不久,方化在他的第三部影片《哈尔滨之夜》中,重操旧业扮演了日军特务长松田。该片讲述的是东北人民同日寇顽强抗争的故事,由上海老牌明星魏鹤龄担任主演,松田则是一个贯穿始终、戏份很重的反派角色。影片完成后,组织上把方化送到了华北大学政治部学习深造。在那里,方化换上了土布军装,他与众多学员们一起亲耳聆听了毛泽东、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人的讲课,感觉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情感上,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来到东影
1946年东北影制片厂成立后,方化进入厂演员剧团,随即在短短六年间年年上戏,相继拍摄了《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赵一曼》《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民主青年进行曲》《智取华山》《无穷的潜力》《平原游击队》《马》等影片,而且所塑形象有正有邪,大大拓宽了戏路。不过,在这些角色中,真正令他自己满意、广大观众倍感欣喜的,要数他在1955年扮演的日本鬼子松井了! 但是,方化参演的《绣江山》和《未完成的喜剧》,却在“反右”运动中被说成是有意的影射,遭到了错误的批判。影片不但没有公映,而且等待方化的却是恶运缠身。当时,厂里著名的导演沙蒙、郭维、吕班等人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然而,必须完成上报的“右派”名额还缺两个。厂里的个别掌权者突发异想地想到了方化,他们竟拿《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与方化可笑的“对号入座”,于是,蒙在鼓里的方化,连同另一个演员陈汝斌一起,被强行补缺凑齐指标,一夜之间变成了反党、反人民的“右派分子”。
自此,在政治上被宣判死刑的方化,一下子被打入到了无底的深渊。在“反右”运动最火热的时候,方化每天都要接受无情的批判。他实在想不通,自己没有任何反党言行,定他为“右派分子”也没有公开的罪名。难道仅凭着电影里的反派角色,极其不负责任的与演员本人划为等号,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百思不得其解的方化在一次充满火药味的批斗会上,实在忍不住了,斗胆反问批斗他的人。想不到回答他的竟是一句荒唐、滑稽而幼稚的话:“你演的松井比日本鬼子还像日本鬼子,你没有反动的思想感情能演得那么像吗?”接着,在一片“打倒方化,打倒松井”的口号声中,方化真是欲哭无泪、百口难辩。虽然在一年之后,被强加的“右派”罪名实在是没有任何一点事实,方化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又可以重新上戏了,但是厂方对他当面交代“政策”,仍是再三强调:“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在随后的几年间,方化的身影又继续出现在银幕上,《鸿雁》中的老邮递员千家汉,《铁道卫士》中的暗藏特务罗际春、《再生记》中的民间老艺人、《万木春》中思想落后分子步青云,《冬梅》中的地方乡坤代表……方化又重新燃烧起旺盛的创作热情,把这几部影片中的不同性格的角色塑造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在1962年拍摄的《甲午风云》中,方化成功塑造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再次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了他继《平原游击队》的松井之后,又一个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一时间,热情的观众都以“吉野”相称。1965年,方化又在另一部风靡一时的《三进山城》里扮演了日本小队长小野,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了。通过这些影片,方化的日本鬼子形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在民间被封为中国银幕上独一无二的“鬼子王”,这令方化既感到欣慰又有难言的无奈。
纵观方化这五个日本鬼子形象,特别是对于他广为人知的松井、伊东和小野,他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加以区别。松井、伊东和小野都是武官,但其性格特征却各不相同。方化特意安排了松井经常叉腰和手握大洋刀的动作,以强化其气焰嚣张的神态;伊东在兵舰上的几次出现,方化则有意安排他总是双眉紧锁,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贪婪;小野则处理成一个颇有心计、带有文气的武官,比如在剧中他有练习用毛笔字来书写“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然后用双手习惯性插在腰里的动作,同样表现出这一人物的侵略本性。演员的用心创作,使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立体的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尽快方化又能够重返银幕,但是作为被管制的“摘帽右派”,仍然受到一些人的无端歧视和偏见。当他在拍摄《甲午风云》的时候,曾积极向导演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但个别主创人员却当面指着方化用冰冷的语言说道:“你只能按照导演的意图去演好戏,在艺术创作上没有你说话的权利。”一句令人心寒的话,让方化痛心不已! “四人帮”垮台后,固有的套路,使方化对反派角色的表演失去了兴趣,直到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方化对这个角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欣然接受。虽然在这部电影中,方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
当时的方化因年迈关系,长期在广州休养,知道姜文找他拍戏,亦十分兴奋,二话不说,就直飞北京。由于片长关系,方化还有另一场戏被剪掉。老人家终于辞世,知道这消息后不禁黯然。在北京姜文的办公室内,还挂着一张当日拍片现场姜文与方化的合照,姜文说他必须珍而重之!
1994年11月7日,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摄制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方化的过早离去,是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Ⅹ 与历史有关系的优秀影片.

中文名称:萨巴达传
英文名称:Viva Zapata!
发行时间:1952年02月07日
电影导演:伊莱亚·凯赞 Elia Kazan
电影演员: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
Florenz Ames
Ross Bagdasarian
Salvador Baguez
Abner Biberman
John F. Bray
Ric Roman
剧情介绍:

伊莱亚.卡赞导演的传记电影杰作,由文学名家约翰.史坦培克执笔编写剧本。马龙.白兰度扮演主人翁——墨西哥革命领袖埃米利.亚诺萨巴塔。萨巴塔原是贫穷的农夫,因为受不了暴君迪亚斯对他们的剥削,因此跟他的兄弟欧费米奥(安东尼.奎因饰)领导农民起来抗争,渐从警方追捕的不法之徒变成反抗暴政的英雄。本片以有力的写实笔重塑墨西哥革命的历史,同时也拍出了主人翁犹富争议性的一生,主要演员均演出精彩,令观众看得相当亢奋。

第二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中文名称:末代皇帝
英文名称:Last Emperor
专辑介绍:

本片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导演伯纳多.伯图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采用了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再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创造了这部反映出个人独特观点的传记电影。
影片讲述溥仪由三岁入宫继位,成为拉线木偶般的儿皇帝。未几,清室崩溃,民国建立,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结束了他有名无实的帝王生涯。
后来他投奔日本人,并被日本扶持在东北成立满洲国,意图复兴大清帝国昔日光华。日本战败,溥仪也成了俘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十年后,被特赦释放。
他以游客身份重游紫禁城,不免感慨万千。
本片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创下提名9项,获奖9项的百分之百得奖纪录。
其中在配乐一项,更被不少人推崇为近20年来最佳的电影配乐之一。

中文名称:亚瑟王
英文名称:King Arthur
电影导演:安东尼·福库 Antoine Fuqua
电影演员:克利夫·欧文 Clive Owen
凯拉·奈特利 Keira Knightley

影片简介:

亚瑟王的传奇已经几乎和历史融为一体,但是本片为不再着重与表现那些传说中的亚瑟王故事,比如拔出石头中的神剑,比如与圆桌武士的故事等等。对于亚瑟王,片中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写实刻画,讲述了罗马帝国崩溃时期,社会黑暗动乱四起,而亚瑟王在这个事情趁机崛起,并最终统率全局的故事。

中文名称:太行山上
英文名称:Tai Hang Shan Shang
电影导演:韦廉
电影演员:王伍福
卢奇
李幼斌
刘德凯(台)
工藤俊作(日)
梁家辉(港)
《太行山上》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演员阵容除了汇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熟悉的脸孔--扮演朱德的王伍福、扮演邓小平的卢奇等特型演员,片方还斥巨资邀请多位日本、法国演员加盟。

看点
特殊意义:除为今年的重大纪念之外,本片也是众多革命历史电影中首部以朱德同志为主角的作品,因此在中国电影故事片人物长廊中具有补白的作用。
动感视觉:本片大量运用运动镜头表现场面的动荡,数码科技呈现出千军万马、泥石流等宏大场面,更有肩扛摄影机增强战火纷飞的真实感。足具动感的战争影象为观众打造出一流的视觉享受。
全新角度:本片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刻画了林彪、阎锡山、郝梦麟、阿部规秀、板垣征四郎等众多历史人物鲜明的形象,客观地描写了喜烽口、平型关等众多著名战役。

中文名称:甲午风云
英文名称:THE NAVAL BATTLE OF 1894
别名:甲午海战
电影导演:林农
电影演员:浦克
周文彬
庞学勤
方化
李颉
王秋颖
宋雪娟
剧情简介: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

《勇敢的心》
导演:
梅尔·吉布森 Gibson, Mel
主演:
梅尔·吉布森 Gibson, Mel
索菲·玛索 Marceau, Sophie
派特里克·麦克哥汉 Mcgodhan, Patrick
剧情简介: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他在父亲的好友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光阴似箭,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贝拉是个决断的才女,她知道这道法令会让英国贵族有意于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前途担心。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伊莎贝拉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来到驻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着想,他依旧答应前去。在爱丁堡布斯设计了阴谋抓住华莱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罗伯对父亲的诡计感到怒不可遏,华莱士终于被判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临死前,她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这个孩子不久将成为新的英王。
华莱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几星期后,在受封时,罗伯高呼前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
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化装五项大奖。

中文名称:战争与和平
英文名称:War and Peace
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 Sergei Bondarchuk
演员: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 ... Lyudmila Savelyeva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 Sergei Bondarchuk

剧情简介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805年至1820年之间,以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生动描写了在战争中俄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贵族家庭——包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以及主人公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在战争中自我人格的完善过程。影片是一部杰出的世纪史诗,气势非凡。

中文名称:甘地传
英文名称:Gandhi
电影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
电影演员:约翰·吉尔古德 John Gielgud
坎迪丝·伯根 Candice Bergen
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马丁·西恩 Martin Sheen
Ian Bannen
奈杰尔·霍华霍内 Nigel Hawthorne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约翰·雷森博格 John Ratzenberger

本片获第55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本.金斯力
最佳导演:理查德.安顿巴勒
最佳创作剧本:约翰.布里
最佳摄影:罗宾.泰勒
最佳剪辑:约翰.布罗姆
最佳服装设计:约翰.莫罗
最佳美工
讲述印度国父——甘地的一生

影片英文名: LAWRENCE OF ARABIA
影片中文名: 阿拉伯的劳伦斯
导演 大卫·里恩
主演 安东尼·奎恩
彼得.奥图尔
亚历克.金纳司
奥马.萨里夫
剧 情 简 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一个"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

劳伦斯在去麦地那会见部族首领费萨尔王子的途中,遇见了哈里苏部族的首领阿里,此人年轻剽悍,后来给了劳伦斯很大的帮助。劳伦斯到费萨尔处,只见他的大本营遭到土尔其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费萨尔采纳了劳伦斯的意见,从陆路攻打亚喀巴,为占领大马士革铺平道路。劳伦斯则与阿里率领突击队穿过沙漠,冒着炎热与风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该城。

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枝弹药,叫他们牵制士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比较讲究策赂。他换上阿拉伦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对大马士革发动的总攻势中,劳伦斯与阿里率领的阿拉伯军队骁勇善战,长驱直入,比英军提前一天攻入。但战后,英阿双方在管辖大马士革这个问题上发主严重分歧,劳伦斯困于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国后,忧郁不得志。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

影视节奖名称 年 届 奖 项 影 人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影片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导演 大卫·里恩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摄影 弗雷迪·扬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艺术指导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影片剪辑 安妮·科茨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音响 约翰·科克斯

奥斯卡 第35届(1963年) 最佳音乐 莫里斯·贾莱

中文名称:火烧圆明园
英文名称:Burning Of The Imperial Palace
电影导演:李翰祥Han Hsiang Li

电影演员:
梁家辉 Tony Leung Ka Fai .... Emperor Xian Feng
刘晓庆 Xiaoqing Liu .... Yulan
Jie Zhou .... Concubine Li
Ye Chen .... Cian
Lei Xiang .... Shu Shun
Tielin Zhang .... Yi Qing
★内容简介: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 被咸丰封为懿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 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咸丰采纳懿贵妃主张,命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八里桥一战,清兵败北,参战将士全部阵亡。咸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宫,留弟弟恭亲王--奕在京与洋人谈判。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 ,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代为批阅。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一空,并付之一炬。

原 片 名】Cleopatra
【中 文 名】埃及艳后
【导 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主 演】伊丽莎白·泰勒
雷克斯·哈里森
理查德·波顿
内容简介】
影片再现了古罗马时期,尼罗河皇后克莱奥帕特拉与两个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为了政治目的,与罗马帝国的裘利斯,凯撤联姻,从而建立起横跨欧亚三洲的强大帝国。影片下部中,克莱奥帕特拉又与马克安东尼间发生了暴风雨般的爱情。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摄影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艺术指导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服装
奥斯卡 第36届(1964年) 最佳视觉效果

中文名称:光荣战役
英文名称:Glory
别名:光荣
电影导演:爱德华 兹维克 (Edward Zwick)
电影演员:
马修 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 Col. Robert Gould Shaw
丹泽尔 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 Pvt. Trip
卡里 埃尔威斯 (Cary Elwes) ...... Maj. Cabot Forbes
摩根 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 Sgt. Maj. John Rawlins
Jihmi Kennedy ...... Pvt. Jupiter Sharts
安德烈 布劳格 (Andre Braugher) ...... Cpl. Thomas Searles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美国南北战争中,有一支由白人率领的黑人兵团“麻州第五十四兵团”,在南方的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根据这个兵团中一些年轻将领遗留下来的家书,加上编剧赋予故事角色的生命力,造就出了这么一部优秀的电影。全片气氛相当壮丽及感人,尸横遍野的作战场面让人心有余悸,而黑人惨遭虐待的情景则令人不忍落泪。资深摄影师Freddie Francis的运镜,以及众多实力派演员们精湛的演出,都让本片成为了一部最经典的战争历史片之一。其时尚未成名的丹泽尔-华盛顿凭借此片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第47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及第62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同时,影片也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与最佳录音两项大奖。

转自电驴!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方化简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新印度电影图片 浏览:724
日本的爱情电影吻戏视频 浏览:85
电影大世界的音乐 浏览:80
巧巧电影节视频 浏览:933
关于宏泰电影院 浏览:929
电影院血战湘江图片 浏览:848
女主角叫英珠的韩国电影 浏览:289
女主角带着女儿打仗的电影 浏览:768
刘德华监狱什么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39
台湾人说电影院 浏览:203
海绵宝宝全集中文版大电影 浏览:306
电影红高粱完整版多长时间 浏览:690
法国电影初恋父母 浏览:331
祈使句英文电影 浏览:436
关晓彤合作电影男演员 浏览:169
音乐课被叫家长是什么电影 浏览:212
85年爱情喜剧电影 浏览:272
唤爱电影观后感800字 浏览:474
喜之宴英文电影 浏览:452
感人的日本动漫电影爱情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