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电影下载
你可以他下载姜文的《鬼子来了》,虽没有在院线放映,但绝对是一部很值得看的抗日电影,主题揭露的东西很多,有国人盲目的善良和愚昧;镜头语言很流畅,方言使影片很生活化,很诙谐……
冯小宁《举起手来》是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喜剧片,很搞笑,潘长江主演的。
《地雷战》,《地道战》抗战老片子,很经典!
《黄河绝恋》叶大鹰导演,宁静主演的,气势很宏大,以抗战为背景,穿插着爱情的战争片,很值得看!
⑵ 为什么中国导演还在拍抗日神剧
因为相对于其他题材,抗日神剧好拍很多。
比如:历史剧不好拍,偶像剧投入大,尤其是在请明星这部分的成本上投入很大。而抗日神剧有市场,成本相对较小,很多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甚至青年人喜欢看,所以抗日神剧拍了一部又一部。
而且抗日神剧里面国人表现的如此神勇,相对于沉闷痛苦的历史,在闲暇时期观看抗日神剧让人振奋,让人激动,满足了很多人手撕小鬼子的心理,很多人都喜欢看。抗日神剧虽然很多都是套路,但就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套路能很精准的击中一些受众的心理,形成庞大的抗日神剧消费市场。所以说抗日神剧的拍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场驱动。
另一方面,很多导演除了这方面的东西他也拍不了其他的了,首先是编剧水平有限,我们发现很多编剧就是翻来覆去改变那一点东西 ,总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创新的东西,而抗战又是一个很简单的题材,而且还能体现自己的一些精神,所以抗战题材当然是很多导演的不二之选了。
抗日剧政治正确,有最大的官民公约数。不管官方还是民间,对日本侵华战争始终不能淡然处之,特别在上世纪末以来,日本社会日益右倾,否认历史,为侵略战争翻案招魂,中国社会对此倍加警惕,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抗日神剧某种程度迎合了这一需要。
补偿性的心理需求,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和向往。
⑶ 这些年来,中国的导演普遍热衷于拍抗日剧和抗美剧,这是为什么
这个年头没什么东西是新鲜的!那就是老话重提,这样,抗日主题成了唯一的还能引起群众共鸣的题材了。流量为王。连我爸妈都是神剧的粉丝。
特别是当看到激烈战斗场面时,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个个战士穿的都是崭新的军装,铮亮的皮带和枪套,崭新的枪械,怎么能和那个艰苦年代相匹配?更有甚者,一些特战军人竟然配的是现代的新装备!如此烂片只会颠覆了那段历史,是对历史极端的不负责任。
⑷ 抗日神剧都是些什么导演,哪些投资人,哪些电影制作公司在拍为什么这样拍要求配图或视频
“抗日神剧”也许已经让你看吐了,各种手撕鬼子、石头炸飞机的桥段屡见不鲜,让网友们大呼雷人。可你知道这些电视剧都是哪些导演拍的么?
答案就是港台导演……观察者网这就给您盘点一下那些曾经拍过抗日神剧的港台导演们。至于要不要把这些导演拉进您的私人看剧黑名单,那就全凭看官个人喜好了。
1.《抗日奇侠》——【香港导演】
著名雷点:手撕鬼子
香港TVB导演,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
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抗日神剧,在一百部战争题材的片子里面,才能够出现一部优秀的作品。虽然网友们纷纷吐槽,但是还是不断有导演拍摄这些不合逻辑的电视剧。
剧中的台词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什么我爷爷8岁就被鬼子打死了,还有手撕鬼子这种情节。在这些电视剧里面,感觉中国军人分分钟就能够化身美国电影里面的超级英雄。
难道这些导演们不知道自己拍摄的电视剧不合逻辑吗?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够看出来,这些导演肯定也明白,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这么喜欢拍神剧呢?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酝酿很长时间,前期也要做足功课,甚至精细到每一个细节。很多导演只想着靠拍电视剧赚钱,一点职业素养都没有,所以优秀的电视剧从业者才会这么少。
拍摄这样的一部电视剧,既能够打着让年轻人铭记历史的名义,又能够毫不费力的赚钱,这些导演真的是名利双收两不误。
⑸ 为啥中国导演爱拍抗日剧
倒不是他们爱拍,主要是最早的几部抗日剧太火,尝到了甜头,于是乎就群起跟风。再加上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以及中国观众本身对抗日战争以及其他战争题材也确实有所偏爱,几乎每部电视剧都有不错的收视率,所以这些导演才乐此不疲。
⑹ 一部讲老百姓自己拍抗日电影的电影
《不是闹着玩的》,电影长90分钟,是一部纯粹的“河南制造”,剧中所有演员都用河南话对白。该片根据真实事例改编,主要讲述了富裕了的河南农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拍摄成一部电影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电影放映员蔡有才(李易祥饰)四处借钱拍摄一部以日本鬼子进村无恶不作为题材的电影,因是第一次拍电影,他在找演员、拍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仅为拉赞助大力减肥,还“假戏真做”差点酿成火灾,影片笑场上百次,“笑果”十足。
故事原型
2005年春节前夕,河南许昌县灵井镇兴元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贺岁片《鬼子进村》,在全国开了农民拍电影的先河。 55岁的赵兰卿,是《鬼子进村》的导演。赵兰卿说,当初之所以拍电影,是因为这些年村民生活好了,可平时除了看电视、听收音机,文化娱乐方式不多。“农闲时,成群的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牌,都不是正经事。拍部电影,既能给大家找乐子,又能教育后代,何乐而不为?”《鬼子进村》讲的是1945年大年初一,一小股日军侵占兴元铺村的事。由于赵兰卿这个导演是个门外汉,带领的又是一群从未演过戏的村民,总共才筹集到1000多元拍摄资金,所以在拍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可他们为了实现愿望,仍然拍得津津有味,毫不气馁。赵兰卿和乡亲们都没有想到,他们找乐子的行为无意中开了全国农民自拍电影的先河。经过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报道后,他们甚至被请进了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和名嘴崔永元面对面“说事”。2008年,卢卫国在北京邂逅崔永元,了解到发生在赵兰卿乡村剧组中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看到《鬼子进村》尽管到处穿帮,既不能发行,也上不了院线,可村民们仍然兴高采烈的劲头,他立即决定把这个真实的故事搬上银幕。《不是闹着玩的》在许昌首映当日就获得了《鬼子进村》剧组的认可。“他们不愧是专业的导演,专业的演员,专业的设备,拍得太好了!乡亲们都知道这部电影,都急着想早点儿看。”赵兰卿说。《不是闹着玩的》中许多镜头都是真的。村民饰演的日本鬼子给八路军战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都是实打实地演。为了表现不懂电影技术的村民如何拍电影,严刑拷打“八路军”、“村民”的几个镜头,“日军”、“汉奸”都是真的拳打脚踢。“说吊起来,就当真吊起来。演员说疼,我说疼就对了,疼才能体现出真实效果”。《不是闹着玩的》首映现场,仅看了片花后,在《鬼子进村》中扮演鬼子的兴元铺村村民赵成建就连声说:“这伙计,比我更坏,比我更像鬼子!” 2009年春节前夕,这群农民被真正的导演“盯上”了——他们拍电影的事,被翻拍成了电影。因为这位专业导演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群农民拍电影,虽然闹出了很多笑话,但态度确实是严肃认真的,所以新电影的名字就叫《不是闹着玩的》。
⑺ 中国导演拍战争片怎么就不能像《拯救大兵瑞恩》这样拍这样真实
3L来搞笑的吧?你问我们怎么知道真实,那你又怎么知道不真实?起码一个正常人都该知道,一个人只有一条命,不可能打来打去都不死,你以为8LU个个都是Rambo?你知道战争的残酷吗?国外电影就是透过战争的血腥,残酷,士兵的心理动态来达到反战的目的。说句难听的,你们老师懂个P。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到战场上被枪打过或者被炮弹破片打到的尸体过。人多?《兄弟连》动用的临时演员达1W多人。还有都是商业片?不知道今年的唐山大地震算什么?
回答LZ问题,2L说的不错。技术,人家3个电影业余爱好者就可以利用电脑做出诺曼底登陆。
素质也没错,主要是出发的角度,人家是放在反战以及还原历史,我们则是赚钱为主,质量也不把关,未来的武器装备都会出现。国产集结号算难得了,当时一看,哇,国产居然有重视质量和写实的导演了,欣慰。中国不是没有好导演,吴宇森的《风语者》怎么样?《亮剑》虽然也有许多不足,但至少还算真实,GCD也不是不会失败。
但是问题主要出在审核上,我们电影拍好都要送去审核才能放映,那么制作方就不能不迎合广电局的要求。你拍出来都是伟人,将军,看都看腻了。LZ可以看看国外片子,早就从将军,总统转型到普通士兵身上。伟人总是纵览全局,大小战役未尝一败,这样有人看吗?这是宣传战争吗??反倒普通大头兵身上,体现出对战争的厌恶,希望和平。还有国外的战争片以纪实为主,普通电影很少甚至不出现的香烟在战争片很常见,大兵都是满嘴粗口,国内的就没怎么看到过,试想,中国士兵难道喜欢战争?以社会下层为主的他们不说粗口?堂堂中华五千年文明居然没有粗口???
⑻ 尼玛想想都来气中国导演怎么都演一些抗日神剧,也不演一些现代军事片
抗日剧又称纪录片或纪实片。这种片子其实并不值钱。远比不上古装剧或现代军事剧。但国家广电总距曾要求所有卫星频道每日要播出纪录片。所以现在抗日剧特多。而现代军事片一般是国家征兵时才会出新的。并且机密也不会播放。
⑼ 国内那些拍摄抗日神剧的导演都是怎么想的
在我们日常看到的电视剧中,抗战题材电视剧、电影,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类型。一方面因为这些电视剧,有着精彩的打仗场景出现;而另一方面也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但随着抗战题材电视剧越拍越多,慢慢的这些片子也就变了“味道”。很多导演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获取较高的收视率,便不尊重历史,随意的改编,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元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部的抗日神剧,也就诞生了。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之外,还因为这些抗战神剧,在初期还能够获得很好的观众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这类型电视剧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