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埃及艷後拍成電影,哪個版本最好啊很多國家都拍過。
埃及艷後目前最為知名的有三個版本。
莫妮卡·貝魯奇主演的《埃及艷後的任務》性感妖艷
『貳』 曾經央視放過一個電影,主要是關於埃及艷後的,叫什麼名字
片名】 Cleopatra
【譯名】埃及艷後
【年代】1963
【國家】美國/英國/瑞士
【類別】喜劇/愛情
【語言】英語
【評分】6.5/10 (1,952 votes)
【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56937/
【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
【主演】伊麗莎白·泰勒
雷克斯·哈里森
理查德·波頓
【簡介】
影片再現了古羅馬時期,尼羅河皇後克萊奧帕特拉與兩個情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為了政治目的,與羅馬帝國的裘利斯,凱撤聯姻,從而建立起橫跨歐亞三洲的強大帝國。影片下部中,克萊奧帕特拉又與馬克安東尼間發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
【評析】
如果問現在的觀眾哪部影片投資最高,也許十之八九的人都會提到《泰坦尼克號》,或者是《珍珠港》,其實從經濟學的眼光來看,這兩個答案都不準確,其實電影史上耗資最巨的影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在1963年投拍的歷史片《埃及艷後》,該片當時花費的4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億多美金。
作為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巨片風潮的產物,《埃及艷後》的拍攝過程可謂是極其奢華。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計算機數碼技術,而製作人又一定要追求最真實的效果,結果導致進行大規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場景,埃及艷後訪問羅馬的進城儀式,場面雄偉壯觀,街道和城門都是用真正的建築材料搭建,以至於有人說《埃及艷後》劇組打算重建一個羅馬城。
然而投入和產出並不總是成正比,《埃及艷後》成為電影史上最賠本的影片,而它的失敗也為福克斯公司最後的破產種下禍根。當然也有人從中獲益,該片的兩位主演,好萊塢女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和英國影星里查-波頓就在拍片過程里假戲真做,演出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這也被當時大小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埃及艷後》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投資最大同時也賠得最慘的一部古裝巨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艷後》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葯。不過本片卻成全了理查德.伯頓與伊麗莎白.泰勒的世紀戀情,但卻害得拍攝此片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幾乎破產。不過《埃及艷後》的確以驚人氣魄重現了古羅馬時代一段波濤壯闊的歷史,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駕馭大場面的功力還是不簡單。影片中幾場戰役和女王入城的場面則使人嘆為觀止。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攝影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藝術指導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服裝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視覺效果
『叄』 埃及艷後是誰導演的
《埃及艷後》是由約瑟夫·L·曼凱維奇執導,伊麗莎白·泰勒、理查德·伯頓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63年6月12日上映。
『肆』 有關埃及艷後的電影
[編輯本段]電影 《埃及艷後》1963
英文原名:Cleopatra (1963)
中文譯名:埃及艷後
類別: 經典片 (美國)
導演: 約瑟夫·L. 曼凱維奇Joseph L. Mankiewicz
獲獎: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攝影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服裝 、最佳視覺效果
時長:192 min | Argentina:233 min | 243 min (roadshow version) | Germany:233min (TV version) | Sweden:232 min | USA:320 min (director's cut)
出品:20th Century Fox
演員:
Elizabeth Taylor ... Cleopatra
Richard Burton ... Antony
Rex Harrison ... Caesar
Pamela Brown ... High Priestess
George Cole ... Flavius
Hume Cronyn ... Sosigenes
Cesare Danova ... Apollodorus
Kenneth Haigh ... Brutus
Andrew Keir ... Agrippa
Martin Landau ... Rufio
Roddy McDowall ... Octavian - Caesar Augustus
Robert Stephens ... Germanicus
Francesca Annis ... Eiras, Cleopatra's handmaiden
Grégoire Aslan ... Pothinus (as Gregoire Aslan)
Martin Benson ... Ramos
劇情簡介:
影片再現了古羅馬時期,尼羅河皇後克萊奧帕特拉與兩個情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為了政治目的,與羅馬帝國的裘利斯,凱撤聯姻,從而建立起橫跨歐亞三洲的強大帝國。影片下部中,克萊奧帕特拉又與馬克安東尼間發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
評析:
如果問現在的觀眾哪部影片投資最高,也許十之八九的人都會提到《泰坦尼克號》,或者是《珍珠港》,其實從經濟學的眼光來看,這兩個答案都不準確,其實電影史上耗資最巨的影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在1963年投拍的歷史片《埃及艷後》,該片當時花費的4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億多美金。
作為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巨片風潮的產物,《埃及艷後》的拍攝過程可謂是極其奢華。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計算機數碼技術,而製作人又一定要追求最真實的效果,結果導致進行大規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場景,埃及艷後訪問羅馬的進城儀式,場面雄偉壯觀,街道和城門都是用真正的建築材料搭建,以至於有人說《埃及艷後》劇組打算重建一個羅馬城。
然而投入和產出並不總是成正比,《埃及艷後》成為電影史上最賠本的影片,而它的失敗也為福克斯公司最後的破產種下禍根。當然也有人從中獲益,該片的兩位主演,好萊塢女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和英國影星里查-波頓就在拍片過程里假戲真做,演出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這也被當時大小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埃及艷後》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投資最大同時也賠得最慘的一部古裝巨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艷後》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葯。不過本片卻成全了理查德.伯頓與伊麗莎白.泰勒的世紀戀情,但卻害得拍攝此片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幾乎破產。不過《埃及艷後》的確以驚人氣魄重現了古羅馬時代一段波濤壯闊的歷史,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駕馭大場面的功力還是不簡單。影片描述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萊奧帕特拉為了政治目的跟羅馬帝國的凱撒聯姻,後來她卻跟羅以大將馬克安東尼產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這個三角關系的刻劃因外部景觀的賣弄而相對顯得不夠深入,但片中幾場戰役和女王入城的場面則使人嘆為觀止。
[編輯本段]電影 《埃及艷後》1999 電視電影
導 演:Franc Roddam Cleopatra
主 演:比利·澤納 Billy Zane 提摩西·道爾頓 Timothy Dalton Rupert Graves 萊昂·維埃拉 Leonor Varela John Bowe 埃爾塔·馬里克 Art Malik
地 區:德國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英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立體聲(Stereo)
時 長:177 分鍾
類 型: 傳記 劇情
分 級:澳大利亞:M 荷蘭:12
故事梗概:
羅馬的凱撒率軍佔領埃及,當他要離開的時候,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一條東方地毯,22歲的克莉巴特拉藏身其間。青春魅力的克莉巴特拉不滿其姐挾其弟為王,要獻身於凱撒。她要依靠愷撒的支持趕走托勒密十三世,她的計劃成功了。凱撒被其美貌所迷惑,對她言聽計從。其姐起兵叛亂,羅馬的援軍在她和愷撒訂下盟約之後迅速趕到,經過幾場戰事,其姐戰敗,托勒密十三世大敗並被殺。克莉巴特拉與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結婚,為奪取大權作準備。
不久以後,凱撒更按照她的意願廢黜了她的弟弟,把她扶上了埃及女王的寶座。狂熱的愛情之火與政治權力之欲結合,使這一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英雄美人共墜愛河。不久以後,她和愷撒開始了兩個月的旅行,他們沿著尼羅河直抵丹德拉,克莉巴特拉在那裡被尊為法老。兩人沉迷於愛河之中,並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小愷撒。女王和年幼的兒子於公元前45年離開了亞歷山大城,前往羅馬,住在愷撒為他們建造的宮殿里。她端坐在一個巨大的獅身人面像模型上,由八千名侍從牽引著穿過凱旋門。羅馬市民傾城出動,爭相一賭這位女王的絕代風采。可惜好景不長,愷撒不久遇刺身亡。克莉巴特拉只好孤身一人凄然歸國。她臨去的秋波一顧,又深深打動了凱撒的繼承人、羅馬大將安東尼的心。
六年之後安東尼出任羅馬執政官兼埃及總督,克莉巴特拉的絕代容華和埃及宮廷那富於感官刺激的享受使他心盪魂移。他將羅馬帝國的部分疆土,包括塔爾蘇斯、昔蘭尼、克利特島、塞普勒斯和巴勒斯坦賜給了女王,以示愛意。 不愛江山愛美人,之後他更不惜被撤職與克莉巴特拉正式結婚,引起了羅馬進攻埃及的戰爭。安東尼不幸戰敗自殺。執掌羅馬政權的屋大維揚言要把克莉巴特拉押回羅馬遊街示眾。克莉巴特拉不願受侮,便用毒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埃及女王與羅馬兩代統帥的浪漫情史,最終以悲劇而告終。
精彩視點:
作為九十年代末好萊塢巨片風潮的產物,《新埃及艷後》的拍攝過程可謂是極其奢華。雖然當時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數碼技術,但製作人仍然精益求精,力求達到最真實的效果,結果導致進行大規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場景,埃及艷後訪問羅馬的進城儀式,場面雄偉壯觀,街道和城門都是用真正的建築材料搭建。《新埃及艷後》以驚人氣魄重現了古羅馬時代一段波濤壯闊的歷史,導演弗蘭克·羅代姆駕馭大場面的功力還是不簡單,片中幾場戰役和女王入城的場面則使人嘆為觀止。
法老王資料篇《埃及艷後》
『伍』 ask:電影《埃及艷後》之梗概。
【內容簡介】
影片再現了古羅馬時期,尼羅河皇後克萊奧帕特拉與兩個情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為了政治目的,與羅馬帝國的裘利斯,凱撤聯姻,從而建立起橫跨歐亞三洲的強大帝國。影片下部中,克萊奧帕特拉又與馬克安東尼間發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
【評析】
如果問現在的觀眾哪部影片投資最高,也許十之八九的人都會提到《泰坦尼克號》,或者是《珍珠港》,其實從經濟學的眼光來看,這兩個答案都不準確,其實電影史上耗資最巨的影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在1963年投拍的歷史片《埃及艷後》,該片當時花費的4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億多美金。
作為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巨片風潮的產物,《埃及艷後》的拍攝過程可謂是極其奢華。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計算機數碼技術,而製作人又一定要追求最真實的效果,結果導致進行大規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場景,埃及艷後訪問羅馬的進城儀式,場面雄偉壯觀,街道和城門都是用真正的建築材料搭建,以至於有人說《埃及艷後》劇組打算重建一個羅馬城。
然而投入和產出並不總是成正比,《埃及艷後》成為電影史上最賠本的影片,而它的失敗也為福克斯公司最後的破產種下禍根。當然也有人從中獲益,該片的兩位主演,好萊塢女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和英國影星里查-波頓就在拍片過程里假戲真做,演出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這也被當時大小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埃及艷後》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投資最大同時也賠得最慘的一部古裝巨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艷後》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葯。不過本片卻成全了理查德.伯頓與伊麗莎白.泰勒的世紀戀情,但卻害得拍攝此片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幾乎破產。不過《埃及艷後》的確以驚人氣魄重現了古羅馬時代一段波濤壯闊的歷史,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駕馭大場面的功力還是不簡單。影片描述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萊奧帕特拉為了政治目的跟羅馬帝國的凱撒聯姻,後來她卻跟羅以大將馬克安東尼產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這個三角關系的刻劃因外部景觀的賣弄而相對顯得不夠深入,但片中幾場戰役和女王入城的場面則使人嘆為觀止。
『陸』 埃及艷後的導演
電影(1934版)導演 : 塞西爾·B·戴米爾 Cecil B. DeMille
電影 (1963版)導演: 約瑟夫·L. 曼凱維奇Joseph L. Mankiewicz
電影(1999 )導 演:Franc Roddam
電影共有以上3個版本。
『柒』 埃及艷後拍攝時間
1959年,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開始籌拍《埃及艷後》,
拍攝花絮
為了表現埃及艷後那場史詩傳奇,製片方首先要做的就是還原當時的宏偉帝國和奢華宮廷生活的場景,在還未有先進特效技術的20世紀60年代,這一切都需要搭起耗資巨大的實景。女主角的伊麗莎白·泰勒,在本片於英國開拍後不久便就患病停止拍攝,直接結果是需要她出場的橋段不得不停擺,由於幾乎所有場景都需要泰勒露臉,實際上也導致了整個影片製作過程的中斷。由於英國的多變的天氣對於泰勒恢復病情十分不利,所以製片方決定將拍攝地轉移到羅馬,此舉導致在英國已經搭建的場景前功盡棄,不得不在羅馬重新搭景。當時本片的導演還是魯賓·馬莫利安,終於,在1961年,難以忍受影片拍攝過程的折磨和與伊麗莎白的合作後,他於當年一月辭去導演一職,約瑟夫·L·曼凱維奇接替了他。
約瑟夫·L·曼凱維奇是1953年的電影《愷撒大帝》的導演,顯然他對《埃及艷後》的大場面和史詩題材具有更強的掌控力。在1961年《埃及艷後》拍攝期間,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金牌總裁扎努克也重返公司,擔任主席職務,此時的20世紀福克斯已經財政上陷入困難,他以更有魄力的管理團隊推動了《埃及艷後》遲緩的進展,加速了電影拍攝的完成。
經過艱難的拍攝,本片終於殺青。按約瑟夫·L·曼凱維奇的想法,本片應該被剪輯成兩部各3個小時的作品為佳,即《凱撒與克里奧佩特拉》和《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但是製片方堅決反對這樣的建議。而製片方也在後期製作期間,莫名其妙的解僱了曼凱維奇,但是顯然,對於由曼凱維奇親自在亂局中拍攝完成了的本片來說,讓其他人來完成剪輯,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製片方不得不重新請回曼凱維奇,完成了本片的剪輯工作,但是依然堅持單集影片的方式,於是,觀眾就看到了最後的4個小時的版本。
『捌』 埃及艷後的幕後製作
1959年,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開始籌拍《埃及艷後》,為了表現埃及艷後那場史詩傳奇,製片方首先要做的就是還原當時的宏偉帝國和奢華宮廷生活的場景,在還未有先進特效技術的20世紀60年代,這一切都需要搭起耗資巨大的實景。女主角的伊麗莎白·泰勒,在本片於英國開拍後不久便就患病停止拍攝,直接結果是需要她出場的橋段不得不停擺,由於幾乎所有場景都需要泰勒露臉,實際上也導致了整個影片製作過程的中斷。由於英國的多變的天氣對於泰勒恢復病情十分不利,所以製片方決定將拍攝地轉移到羅馬,此舉導致在英國已經搭建的場景前功盡棄,不得不在羅馬重新搭景。當時本片的導演還是魯賓·馬莫利安,終於,在1961年,難以忍受影片拍攝過程的折磨和與伊麗莎白的合作後,他於當年一月辭去導演一職,約瑟夫·L·曼凱維奇接替了他。
約瑟夫·L·曼凱維奇是1953年的電影《愷撒大帝》的導演,顯然他對《埃及艷後》的大場面和史詩題材具有更強的掌控力。在1961年《埃及艷後》拍攝期間,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金牌總裁扎努克也重返公司,擔任主席職務,此時的20世紀福克斯已經財政上陷入困難,他以更有魄力的管理團隊推動了《埃及艷後》遲緩的進展,加速了電影拍攝的完成。
經過艱難的拍攝,本片終於殺青。按約瑟夫·L·曼凱維奇的想法,本片應該被剪輯成兩部各3個小時的作品為佳,即《凱撒與克里奧佩特拉》和《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但是製片方堅決反對這樣的建議。而製片方也在後期製作期間,莫名其妙的解僱了曼凱維奇,但是顯然,對於由曼凱維奇親自在亂局中拍攝完成了的本片來說,讓其他人來完成剪輯,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製片方不得不重新請回曼凱維奇,完成了本片的剪輯工作,但是依然堅持單集影片的方式,於是,觀眾就看到了最後的4個小時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