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導演自己投資的電影,假設票房一億,他可以賺多少
1億票房,先要扣掉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即稅後9170萬
然後進行稅後分賬,通常,製片方拿43%,院線拿57%;
製片方可拿到9170x43%=3943萬元;
這里一般還要包括3%-5%的宣傳費用、發行費用等,實際可剩餘 3943*95%=3746萬元。
他可以賺的錢=3746萬元-影片成本。
2. 優酷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電影有哪些看過有一部,是說主人公面對感情工作的不順,打算跳樓時在瞬間看見樓
我看過去年就看過忘記什麼名了不過好像我還有播放記錄的說我去找找!這個微電影劇情開始是自大的主角他有兩個朋友沒工作要求他!主角這個小時候就是非常優秀的還有個女的從小時候就喜歡他!當然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在一起了!主角在看劇情好像是給別人介紹工作的!他好像沒有幫他朋友的忙很驕傲很自大就是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別人都不配做他的朋友似的最後被老闆辭掉!女朋友也跟他提出了分手!往往自大驕傲的人一次失敗後心灰意冷的想去跳樓!
一場大雨下著,他跑到了樓頂!他想用自殺跳樓的方式結束這個人生。突然一種難言的悸動!他從樓頂看到馬路上有個男人跟他一樣他往樓頂相望一瞬間!他們都看到了各雙方的經歷!咳咳!貌似說的太長了我去找名字就行了真是的入劇了
3. 國家扶持電影行業迅速發展,一部電影最大的收益方是誰
國家扶持電影行業迅速發展,一部電影最大的收益方是投資人
4. 一部電影投資上千萬到億,劇組和導演都是如何做賬的
其實投資電影道最後成片,中間是有許許多多地環節和參與者的,所以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做賬。
電影投資人用自己的錢或募集來的錢去支持一些影視創作團隊或公司,希望他們的影視作品能夠上線並給自己帶來可觀的利潤,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大多數傳統金融投資者都能做到這一點,他們投資像貴州茅台、中國石油、工商銀行、萬科地產這樣的藍籌股,或者投資那些包含一系列公司組合的證券投資基金,希望他們的錢能夠隨著這些公司的成長而增加。傳統金融投資者與電影投資人這兩者之間最關鍵的區別在於,後者投資的是電影項目——那些可能還是劇本(或者劇本完備但主創團隊尚未成型,或者主創團隊已定剛剛開始拍攝,或者已經殺青等待發行,或者已經發行上線)、規模千差萬別、由編劇(或者導演,更多的是製片人)擁有的公司或乾脆親身上陣(而不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等市場掛牌進行公開股票交易的公司)。
5. 關於中國電影基金的問題,在網上看到泰囧說12億多會分給國家電影基金什麼的,就很納悶。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希望採納
6. 美國有導演扶持計劃嗎
中國的電影公司是沒有對新銳導演的扶持的完善的計劃的
一些電影公司會 稍捧 那些他們認為有票房潛力的 已經自己做出過一些成績的年輕導演 但不會從零開始的
據我所知 美國在導演的扶持方面 是世界上最完善最健全的 具體有什麼措施比較多了 像一些獨立電影節 獨立製片人的投資等等
中國電影比較獨特的地方 個人認為是政府的高度干預 至於美國電影界發展比不上在中國電影界發展的地方呢 由於電影理念 類型 經濟基礎等很多原因的差異 不太好比較 屬於見仁見智的問題
7. 劉德華拿多少錢扶持寧浩導演拍電影
200萬! 劉德華拿出來1000萬,找了自己看好的五位新銳導演拍片,每位200萬,製作小成本電影。寧浩就在其中。
很多人已經知道了,寧浩拿著這200萬,拍出了一部瘋狂的電影《瘋狂的石頭》,大獲成功,並捧出了影帝黃渤。
8. 國內名人類青年導演扶植計劃有哪些
1、崔永元·新銳導演計劃
2012年崔永元·新銳導演計劃旨在鼓勵新銳導演們的原創影像創作,也是對華語原創影像新銳力量的一種公益支持。入圍前30名的新銳導演將創作一部時長嚴格限定在十五分鍾之內的短片劇本,完全自由創作,題材內容不限,完成之後提交組委會。代表作品為《新年》系列,前十排名為孫可征、楊奕黎、陶明、劉振興、郭亞鵬、廖俊文、牛寶、朱禺之、沈建、張智森,這十位作者已分別獲得一萬元人民幣的電影創作基金。
2、賈樟柯「添翼計劃」
「添翼計劃」是2010年由賈樟柯的西河星匯影業融資億元支持多位有才華的導演拍攝電影。這個計劃以培養年輕導演為主。計劃第一階段將籌拍5部影片,第一部是韓國導演白承勛的《鴨子的反擊》,第二部是內地新人導演韓傑的《Hello!樹先生》,後續的還有李京怡的《因,父之名》與權聆的《陌生》。其中,《Hello!樹先生》在上海電影節上斬獲最佳導演和評委會大獎,打響了「添翼」的第一炮。
3、劉德華「亞洲新星導」計劃
2006年劉德華資助並全力推動「亞洲新星導」計劃,《瘋狂的石頭》以300萬成本創下近3000萬票房,且好評如潮,成為當年影壇最大黑馬。導演寧浩憑此片脫穎而出,躋身華語影壇一線導演之列。該計劃停滯多年後,2013年又再次推出新星導計劃,代表作品為《初戀未滿》,該片由新人導演劉娟執導,張含韻、冉旭主演。
9. 有沒有了解影視版權投資是什麼政策的嗎
電影產業作為第一大娛樂方式,這幾年電影產業的產量也是急速上升, 不光是電影的數量,全國的影視公司也是看到了商機紛紛成立。
而且《電影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具體辦法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門制定
2、廣電總局下文申報人民院線:將在全國5萬多影廳中,選出5000個廳作為人民院線的簽約影廳。組建一條人民院線用來播放主旋律電影。從建國、建黨、建軍三部曲及其他主旋律電影的拍攝上,可以看出在歷史重大事件的時間節點上,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會推出相對應的影視作品用來紀念這一重要時刻。這種行為已經形成了一種市場慣性。
我經常參與電影投資,我非常專業,如若不懂的都可以具體問我。我也可以給你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