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中國電影導演平均出道年齡

中國電影導演平均出道年齡

發布時間:2021-07-29 11:54:27

㈠ 中國導演排名50都有誰

1.侯孝賢1947年4月8日出生於廣東梅州,1948年移居台灣,中國台灣導演、監制及編劇,台灣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海上花》《最好的時光》

2.楊德昌(1947-2007)生於上海,1歲時移居台灣,台灣著名導演。其作品深刻、理性,有強烈的社會意識,被稱作「台灣社會的手術刀」代表作:《恐怖分子》 《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3.王家衛(Karwai Wong),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5歲移居香港,香港電影導演、監制、編劇。

代表作:《花樣年華》《春光乍泄》《阿飛正傳》《重慶森林》

4.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著名華人導演,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人導演。

代表作《喜宴》《色戒》《卧虎藏龍》《飲食男女》

5. 胡金銓(1932-04-29——1997-01-14),香港導演。代表作:《醉俠》《龍門客棧》《俠女》

6.張藝謀,1950年4月2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電影導演,大陸「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紅高粱》《秋菊打官司》《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

7.蔡明亮,中國台灣導演、編劇。1957年生於馬來西亞。

代表作《愛情萬歲》《天邊一朵雲》《河流》

8..李行,台灣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導演。原名李子達。原藉江蘇武進,1930年5月20日生於上海。

《養鴨人家》《汪洋中的一條船》《早安台北》《大輪回》

9.許鞍華1947年5月23日出生於遼寧鞍山。香港女導演、監制、編劇。

代表作《投奔怒海》《女人四十》《桃姐》《黃金時代》

10.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代表作《黃土地》《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

11.關錦鵬1957年10月9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導演、製作人。

《 胭脂扣》《阮玲玉》《藍宇》《長恨歌》

12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1996年12月17日),香港風月片鼻祖,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

代表作 《西施》《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

13. 費穆,字敬廬,號輯止。(1906年 ——1951) 906年10月10日出生於上海,中國電影導演、編劇,中國現代電影先驅。 代表作《小城之春》

14.徐克,1950年2月15日生於越南西貢市,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

《黃飛鴻系列》《刀馬旦》《智取虎威山》

15.賈樟柯,1970年5月24日出生於山西省汾陽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片人 。

《 三峽人好》《小武》《山河故人》《天註定》

16.陳可辛,1962年11月28日生於中國香港,香港導演、監制。

代表作《雙城故事》《如果愛》《甜蜜蜜》

17.宋存壽(Tsu-shou Sung ,1930年9月2日~2008年5月27日),江蘇江都人,中國台灣電影導演。

《破曉時分》《母親三十歲》《窗外》《鐵娘子》

18.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中國大陸演員導演編劇。

代表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鬼子來了》

19.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制、演員。

代表作《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

20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

代表作《喜劇之王》《功夫》《少林足球》

㈡ 老農民的導演是誰多大年齡

你好一共有三位導演了?你說的哪位?
中文名老農民
外文名The Chinese Farmers
出品時間2014年12月
出品公司山東影視傳媒集團/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2014年12月22日
導 演張新建,王濱,張開宙
編 劇高滿堂
主 演陳寶國,馮遠征,牛莉,蔣欣,任帥,劉向京,梁林琳,劉敏,舒耀瑄,高明,雷恪生
集 數60集
類 型農民史詩大劇
上映時間2014年12月22日
製片人侯鴻亮,吳雪松
首播平台山東/北京/河南/黑龍江衛視

㈢ 中國電影的消費人群,年齡分布是怎樣的

個人觀察主要是十幾二十歲的中學生和二十多三十歲有工作的年輕人,小學生什麼的很少,五十以上中老年人更少。。。
曾經在一篇新聞中看到觀影人群的平均年齡是21歲,沒有核實,當做參考吧。

㈣ 導演張藝謀的年齡

張藝謀導演今年66歲。
生日:1950年4月2日(農歷二月十六)
簡介: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
代表作品:北京奧運會開幕式、G20晚會、英雄、活著、金陵十三釵、山楂樹之戀等。

㈤ 中國電影導演的發展概況

中國電影在全世界的文化價值上一直是有地位的,但商業片要想占據國際市場短期內是沒有可能的

在談到當代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的演變和位置時,他回憶了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中國文化開始面對世界崛起開放,電影逐漸走出國門並在各大影展取得佳績:1986年謝飛導演帶領《湘女瀟瀟》走到歐洲,此後又有《本命年》在柏林得獎。直到90年代初期的《霸王別姬》、《喜宴》、《香魂女》和《秋菊打官司》,中國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上實現一年內都有最高獎項斬獲,是中國在文革後藝術最輝煌的一個時段。當然這也和中國此前的文化封閉有關,然而這一高峰期很快就過去了,被諸如伊朗韓國等電影代替。在談到電影節的作用時,謝飛導演分析它主要是對藝術電影和多民族電影的支持平台,是對主流商業電影市場的補充。很長時間內,主流商業市場都被美國文化統治,別人很難進去。不像導演成長的五六十年代期間的中國,可以看到來自全世界二三十個國家的電影,電影節正是在支持這些電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就一直被世界電影節電影文化關注。最近二十年來,他們通過張藝謀、陳凱歌和賈樟柯等導演的電影了解中國社會。國外將賈樟柯視做大師,國內很多人不理解,認為他的影片不過類似紀錄片,不好看,也沒有票房, 但是國外認可它的文化含量。中國電影在全世界的文化價值上一直是有地位的 。

然而,近年來由於國內的拜金主義等思潮,國內嚴肅文化的位置越來越差,也造成了我們今天文化藝術電影質量的下降。中國近年來商業片有很多進步,在國內發展也不錯,但是商業片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據地位,短期內是沒有可能的,也許三十、五十年後會有希望。所以說對商業電影不要太抱幻想,因為全世界電影都受到美國文化統治,就象今天的年輕人願吃麥當勞而不願吃炸醬面,讓那些外國年輕人看中國產的商業片,似乎很難。要慢慢來不著急,不要幻想用商業電影去統領別人。導演舉例在戛納碰到一個美國電影公司,要拍攝一部以花木蘭為題材的故事片。得知中國剛剛拍完一部趙薇主演的影片後,對方卻回應那隻是給中國人看的影片,世界其它國家不會看。他們要拍的,是邀請章子怡,拍出美國動畫《花木蘭》一樣給全球觀眾看的影片。這里,確實有一個主流商業電影和民族電影之間的區別。

國產電影的未來發展: 應該進一步完善國內市場,國有壟斷應該消弱

在談到中國電影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是,謝飛導演表示中國人多,天才也多,自己教過的學生中很多就都很有才華。因此,電影的發展關鍵還是國家要給於正確和科學的政策支持引導。近十年來的進步正是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正確。原本不許外來資本的進入,發行也要許多證件批准,現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簡化。市場競爭實際上是平等競爭,只有這樣才能有活力。所以,應該進一步完善國內市場,國有壟斷應該消弱。現在有不同民營資金參與,但它們又受到壟斷的抗拒。因此重要的還是改革。

謝飛導演坦率地分析,中國電影要真正走進國際市場還需要時間,即便政策上正確,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實現。也許三十五十年後,中國成為世界軍事政治大國後,全世界都學中文,那時將封神榜拍成三維電影,就不會像現在,拍出來西遊記這樣的古典外國人根本不懂。

中國商業電影的現狀: 娛樂片要有娛樂性,但是也應該有正常的道德輿論要求

在談到今天的中國商業電影市場,謝飛導演表示,今天的中國基本是個半市場經濟,要想成為完全的健康的市場經濟,還要政策配套。這不賴我們的演員編劇和導演,他們很多都才華橫溢,是政策有問題。就象大家開玩笑說現在實施的是娛樂宣傳主義,而過去的年代除卻現實主義就是浪漫主義,如今正確的創作方法都仍掉了。

這不是針對商業電影,商業電影本身沒有問題,是要有文化。美國或者西方其它國家的電影,比如《拆彈部隊》,就是《阿凡達》這樣很商業的東西,它中間的愛情故事,對人類命運的思考都是有內容的。不像我們的有些娛樂電影太沒有內容了,跟現實沒關系,跟人類的文化思考沒關系,而且一味的簡單宣傳。比如《葉問》是個很成功的片子,但是你一味的打外國人解恨,這種簡單的民族主義是很傻的思想。這些在文化上都是很傻的東西。娛樂片要有娛樂性,但是也應該有正常的道德輿論要求,被提倡的道德標准才是有價值的。

擔任今典影業藝術總監:發揮余熱幹活

當謝飛導演談到高齡仍接受擔任今典影業的藝術總監時,解釋到想要發揮余熱。教書了很多年後,希望不再只教書,得干點活了。經典影業的總裁張保全曾是謝導的學生,因此,從各種角考慮,接受了擔任藝術總監的邀請。

談到經典影業未來的藝術發展,謝飛導演透露,公司有具體的房地產酒店業在背後支持。同時,今天的影業投資有別過去,比如經典影業和銀行談判貸款已經談妥。只要有市場潛力有希望,就會有財務後盾。其次就是全面營業,先做發行和技術,在現在的200多塊銀幕基礎上,希望可以增到一千多塊。同時還做數字放映,為三維電影准備。謝飛導演幽默的比喻,電影業最重要的都是賣菜,種菜都是賠錢的。所以能把影院建設起來,自己種菜自己賣,雖然這個賺了那個賠了,很難預料,但是這個路子還是對的。

㈥ 中國電影的導演發展

六代導演僅是針對大陸電影學院派的學術概念
第一代導演: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代表人物: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東山、邵醉翁、何非光、楊小仲等。
作為中國電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導演從中國傳統的敘事藝術和舞台戲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聯系著時代的要求,重視電影的社會教化作用。電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劇的延伸,導演們用傳統的戲劇觀念來處理電影,布景空間層次的設計仍然具有強烈的舞台痕跡。在表演上依舊留有舞台劇的表演痕跡,拍攝時沿用戲劇舞台的一套辦法,攝影機基本固定,電影鏡頭的景別變化不大。早期電影在內容上難免淺陋蕪雜,藝術上也較幼稚,具有實驗性特徵,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沒。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躍在三、四十年代,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創造者。代表人物:費穆、蔡楚生、孫瑜、袁牧之、鄭君里、吳永剛、程步高、沈西苓、史東山、桑弧、湯曉丹等。
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就思想內容而言,開始真正從單純的娛樂——「玩耍」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從娛樂中發揮社會功能。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盡管這代導演的「戲劇意識」還比較強烈,但他們已從對戲劇的摹仿從形式轉向內涵,即逐漸擺脫舞台的局限,充分發揮電影藝術之所長,只是在故事情節上強烈地追求戲劇懸念、戲劇沖突、戲劇程式。
第三代導演: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代表人物:謝晉、謝鐵驪、凌子風、崔嵬、成蔭、水華、郭維、魯韌、王炎等。
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第四代導演:60年代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代表人物:謝飛、吳貽弓、吳天明、黃蜀芹、滕文驥、丁蔭楠、鄭洞天、顏學恕、張暖忻、胡柄榴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他們尋找歷史底蘊,更多地表現對歷史和現實、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意識交叉契合點的捕捉。在反映現實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看到歷史與文化如何制約著、創造著影片中人物的行動。是真實化的紀實美學。
第五代導演:80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中國電影最輝煌的一代。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霍建起、顧長衛、吳子牛、黃建新、李少紅、馮小寧等。
作品特點是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十分強烈。經歷10年浩劫的磨難,又處於改革開放的時代中。他們的思想敏銳,接觸到人民大眾,聆聽最低層人民的聲音,所以他們的影片有生命、有張力,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塑造人物、鏡頭語言、畫面處理等方面,他們既遵從傳統,又有所創新。
第六代導演:80年代中、後期進入電影學院,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王全安、姜文、王小帥、張元、婁燁、陸川、張楊等。
他們極度追求影象本體,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麼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在影像風格上,他們強調真實的光線、色彩和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紀實風格。他們注重以電影為媒介來考察當代都市普通/邊緣人的生活狀態,新一代青年在歷史轉型時期的迷茫、困惑和無所適從在他們的鏡頭下被真實地記錄下來。


㈦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歷屆之最

獲獎最多的編劇薛曉路2011年第2屆憑《海洋天堂》、2014年第5屆憑《北京遇上西雅圖》兩度獲得年度編劇獎。獲獎最多的演員/導演徐崢2013年第4屆憑《人再囧途之泰囧》獲得年度評委特別表彰獎,2014年第5屆憑《無人區》獲得年度男演員獎。馮小剛2013年第4屆憑《一九四二》獲得最佳導演獎,2016年第7屆憑《老炮兒》獲得年度男演員獎,此外還分別於2011年第2屆《唐山大地震》、2013年第4屆《一九四二》兩度獲得年度影片獎。夫妻檔獲獎馮小剛
徐帆 馮小剛分別於013年第4屆憑《一九四二》獲得最佳導演獎,2016年第7屆憑《老炮兒》獲得年度男演員獎;而徐帆則在2011年第2屆《唐山大地震》獲得年度女演員獎。

㈧ 中國電影導演65歲時,從國企到知名大學任校長,怎麼做到的

在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長河中,導演如繁星般涌現,耀眼者層出不窮。

不少導演在長期的創作與攝制實踐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了精品打造的規律,並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表達風格與個性。

而在綠樹成蔭的電影事業園地內,成蔭是一個傳奇式的存在。

從炮火中歷練,輾轉於前線和後方,其才華與天分又在和平年代得到了最大的展現,科班專業出身的他在數十年中走上了一個電影導演的巔峰高度。

作為一個優秀的編劇和傑出的導演,他自編自導多部主旋律電影,65歲時從國企調任大學校長,不到兩年的時間,不幸在任內去世,離開了終身熱愛的電影藝術創作與電影教育事業。

因為一部部非凡的電影作品,他成為了那個時代閃耀光芒的實力派導演之一。榮譽和成績將他推上了更高的平台,他不僅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還在其65歲那年(另一說為1980年10月,時年63歲)離開北影廠這一久負盛名的國企,擔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成為這一亞洲最大的電影高校並躋身為世界三大電影高校之一的省部重點建設支持的藝術高校的校長。

1984年4月26日,作為世界知名大學校長的他突發急病,猝然逝世在崗位上,終年67歲,永別了富有魅力的光影世界。

作品成蔭,藝術無止,電影不朽!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導演平均出道年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懸崖之上電影票五一觀影 瀏覽:999
午夜驚魂電影免費看完整 瀏覽:142
網路大電影的黃泉 瀏覽:487
抗日戰爭黑白電影的名字 瀏覽:739
我的姐姐喜歡看電影英語 瀏覽:20
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合作的電影 瀏覽:762
想要成為我們的演員韓國電影 瀏覽:146
怪胎電影免費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594
大什麼魚兒童電影 瀏覽:127
告白失敗的英文電影 瀏覽:754
法國電影小孩體檢 瀏覽:924
假日酒店電影院 瀏覽:290
電影黑邊框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701
法國靚裝電影 瀏覽:188
電影節有首歌星爺 瀏覽:649
美圖電影圖片 瀏覽:558
法國電影干預2019百度雲 瀏覽:676
推薦一部電影千與千尋作文 瀏覽:404
周星馳電影片段他好像一條狗 瀏覽:481
詭事奇談電影完整版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