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男,生於1946年12月18日,美國俄亥俄州 美國導演,生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曾就讀加州州立學院三年,12歲開始用8厘米的電影攝影機拍家庭影片。1960年,他編導了一部片長四十分鍾的戰爭片《無處容身》,在「峽谷影展」中獲勝,並使他獲得了一台十六厘米的攝影機作獎品。1968年,他獲得一位開光學儀器公司的富翁投資十萬美元,讓他導演一部用三十五厘米攝影機拍攝的短片《安培林》,講述一對年輕戀人在莫哈威沙漠相遇後一齊坐車到加州海邊的故事,結果在第二屆亞特蘭大影展上獲獎。環球公司的行政總裁恰好看到了這部短片而與他簽約。從此開始了他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的時代。作品以卓越的講故事技巧著稱,名字已成為好萊塢的化身。 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 男,生於1944年5月14日,美國加州 1977年,初出茅廬的盧卡斯以其非凡的藝術才華執導了影片《星球大戰》(《Star Wars》)並藉此樹立了其導演道路上的首座里程碑。該片一上映便在世界影壇引起轟動。它的成功,不僅在於其提出並探討了一個由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給人類和世界帶來的社會問題,更在於它在一個極富想像力的故事框架之內運用現代尖端科技成果如激光、電腦、機器人等向觀眾展示了一種神奇的宇宙奇觀。影片的特技含量極高,令觀眾們嘆為觀止。它在世界科幻影片的創作與生產中具有開拓性意義並因之而獲得了第五十屆奧斯卡獎的6項大獎。 《星球大戰》的大獲成功也使盧卡斯獲得了巨額利潤,用這筆錢,盧卡斯在加里弗尼亞創設了他個人的電影製作公司。《星球大戰》雖然使盧卡斯名利雙收,但是為拍好這部影片,盧卡斯耗廢了大量的精力。基於此,他曾發誓再也不導演巨片了,而是把主要精力轉移到他的製作工作上來。 80年代初,他先後擔任了影片《星球大戰》的續集《The Empire Strikes Back》(1980) 和《Return of the Jedi》(1983)的製片人。同時,他又與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合作,製作了《印第安納·瓊斯》系列(《Indiana Jones》)。這些影片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收入。尤其是《印第安納。瓊斯》系列,更是屢創佳績,反響不俗。1986年製作了影片《Howard the Duck》後,盧卡斯又開始從三、四十年代的流行影片中提取素材,把它們製作成一些具有英雄式 冒險經歷的影片,它們受到了年輕人的廣泛歡迎。八十年代中期,盧卡斯開始大力構建他的未來事業。他曾在三番市附近設立包括音樂製作在內的電影製作公司,又曾於1992年在美國ABC公司發展電視事業。盧卡斯總是喜歡製作那些融現代娛樂和具有教育意義的情節與一體的影視作品,而這一風格也正符合了大多數觀眾的興味。近來,盧卡斯在其影視事業上更加孜孜以求,他總是把眼光投射到那些風格獨具的小說作品上,希望從中挖掘素材並用他那天才的製作能力創造出更具影響力的影視作品來。 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男,生於1954年8月1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 1977年,卡梅隆看到了喬治·盧卡斯的經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戰》,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想要做什麼了。他在影壇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羅傑·考曼(Roger Corman)1980年影片《世紀爭霸戰》(Battle Beyond the Stars)中任藝術總監,製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在電影《食人魚2》(Piranha Part Two: The Spawning)開始了他的導演之路。該片在義大利拍攝,由於卡梅隆和劇組的工作人員有些矛盾,在拍攝結束後,製片人甚至不讓他參加影片的最終剪輯。心高氣傲的卡梅隆一怒之下,自己學會了使用義大利剪片機的操作,花了幾個星期剪輯了整部電影。從此,卡梅隆發誓要為自己製作電影。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憑借著在夢中得到的一個靈感,撰寫並導演了電影《終結者》(Terminator)。這部以未來世界為背景的動作片由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影片投資很小,但是卻非常的賣座。實際上,《終結者》是一部具有卡梅隆典型風格的電影,如富有創意的劇本、完美的特技、鮮活的人物以及在他後面的電影中頻頻出現的女性英雄。這部影片的成功使得卡梅隆受到廣泛關注。 1985年,卡梅隆和史泰龍一起撰寫了《第一滴血2》(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的劇本,該片由史泰龍主演並廣受好評。隨後卡梅隆又推出了一系列的科幻動作片,有《異形》(Aliens)、《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等。他的電影常常啟用邁克爾·比恩(Michael Biehn)、詹妮特·戈德斯坦恩(Jenette Goldstein)、蘭斯·亨利克森(Lance Henriksen)、比爾·帕克斯頓(Bill Paxton)和施瓦辛格等明星為主演,並且經常有核戰爭的故事線索包含在內。為了營造完美逼真的效果,詹姆斯的電影鏡頭中,尤其是在追逐戲中,常常有巨大的破壞場面。他之所以成為電影業界最成功人士之一,大部分要歸功於1997年拍攝的票房巨艦《泰坦尼克號》。盡管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可謂是毀譽參半,既有大肆吹捧者,也有極力貶低者,但卻忠實地保持了詹姆斯·卡梅隆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扣人心弦,特技出神入化。當然,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電影的前半部中對故事的情感鋪墊缺少靈性。這表現出詹姆斯·卡梅隆善於在緊張的情節中表現人物的性格,卻不善於在細小的情節中表現人的情感。即便有著這些瑕疵,《泰坦尼克號》仍然是當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巨大的拍攝成本,高額的票房以及多達14項的奧斯卡提名和11項奧斯卡大獎使得導演卡梅隆和電影在好萊塢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卡梅隆曾經和他的製片人吉爾·安·赫德(Gale Anne Hurd)結為夫婦。1989年,他與凱思琳·比吉洛(Kathryn Bigelow)結婚。
⑵ 美國著名導演及影片介紹
1.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這是毫無爭議的,再難找到一位導演在商業與藝術間游刃有餘,把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天衣無縫.他的電影不失娛樂,同時兼備極高的藝術性,而更多的則是人文關懷,這就是他區別於好萊塢另兩為超級大導盧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http://ke..com/view/1322921.html?wtp=tt
2.喬治·盧卡斯 這是對各位大導演的訪談記錄.星戰公映那年,郎·霍華德23歲,「當電影結束時,我一句話沒說,走出劇場,又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買票,又看了一遍。」他後來成為盧卡斯的弟子,出師後導演了《魔繭》、《阿波羅13》、《美麗心靈》等科幻影片和科學家傳記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歲:「看《星球大戰》讓我驚喜得要尿褲子。我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天哪,誰做的?我告訴自己,嗨,伙計,我也要拍這樣的電影。我就這樣辭去了卡車司機的工作。」7年後他導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終結者》,又過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傑克遜只有15歲:「看《星球大戰》改變了我的一生。多麼神奇,又多麼貼近我們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樣臟兮兮,很親切。」眾所周知,長大後,他導演了《指環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爾伯格31歲:「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樣,讓我眼花繚亂。我愛死它了。故事好演員也好。」他本來就是盧卡斯的好友,兩年後,他接連導演了《第三類接觸》、《E.T》、《侏羅紀公園》、《迷失的世界》、《人工智慧》、《少數派報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戰》也將在今年下個月全球公映。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歲:「看了《星球大戰》,我傻眼了。我對我的製片人說:『我們還等什麼?這么棒的東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兩年後導演了《異形》,又過三年拍了《銀翼殺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一。
http://ke..com/view/23592.htm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華橫溢的大導演,他的《銀翼殺手》和《異形》位列影史最經典科幻電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鬥士》掀起了史詩片浪潮,《黑鷹墜落》其高超的鏡頭語言,剪輯水準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說他帶動起好萊塢的史詩風潮,也親手用《天國王朝》毀掉了史詩片.然而,有多少人看過導演剪輯版的《天國王朝》?
http://ke..com/view/327741.htm
4.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成就了傑克遜,傑克迅造就了《指環王》.他的《指環王》達到了既巧奪天工而又渾然天成的境界,完美這個詞也許最適用於《指環王》三部曲.
http://ke..com/view/232953.htm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藝術道路上堅持不懈的他成為銅臭的好萊塢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不可饒恕》開始,佳作不斷,給影迷們帶來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
http://ke..com/view/97012.htm
6.馬丁·西科塞斯 隨便挑選他的幾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奧斯卡搬獎典禮上看見他失落的背影,總是有些悲傷.
http://ke..com/view/943260.htm
7.奧利弗·斯通 最倍受爭議導演恐怕非他莫屬了.
http://ke..com/view/243089.htm
8.詹姆斯·卡梅隆 將老詹排這么後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長片實在另人失望.
http://ke..com/view/274765.htm
9.呂克·貝松 他的電影總給人以似好萊塢而又非好萊塢的感覺.詭異這個詞我覺得最能形容他的電影.
http://ke..com/view/28409.html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畢竟他多年沒有佳作問世了,但是《教父》影響至今不衰.
http://ke..com/view/276657.htm
個人喜歡詹姆斯·卡梅隆,因為《泰坦尼克號》和《終結者》
⑶ 美國大片評分最高的十部電影都是什麼
美國大片評分最高的十部電影有《黑豹》,《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速度與激情7》,《復仇者聯盟》,《侏羅紀世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泰坦尼克號》,《阿凡達》,《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1、《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2019年4月2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作為漫威布局十年的電影,漫威電影第三階段的收官之作,無疑是完美的。三個小時的時長,敘述了一個宏大的電影故事,特別是結尾的超級英雄集合,看的人熱淚盈眶,非常遺憾的是鋼鐵俠走了,估計以後再也無法在熒屏上看到他了。
4、《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這部電影獲得的獎項太多了,而且都是重量級的,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歌曲、最佳配樂、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響、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視覺效果等。
⑷ 美國有部電影說的是完美基因的孩子與自然出生的孩子競爭 最後順產生的孩子成功了影片名字叫什麼
《千鈞一發》肯定是這一部! 講的是主人公是自然生產的,通過各種努力,終於成為了宇航員!
⑸ 介紹10部好看的美國勵志電影
《飛越瘋人院》
導演:米洛斯·福曼
國家:美國
類型:劇情
《阿拉伯的勞倫斯》
年代:1962
導演:大衛·里恩
主要演員:
彼得.奧圖爾(飾勞倫斯)
亞歷克.金納司(飾費薩爾王子)
奧馬.薩里夫(飾阿里)
《夢之安魂曲》
發行時間:2000年
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主要演員:
艾倫·伯斯頓
傑瑞德·萊托
詹妮弗·康納利
《猜火車》
年代:1996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
導演:丹尼·博伊爾
主演:伊萬·麥格雷戈
《8 Mile》
導演:寇蒂斯·漢森
演員:金·碧辛格
麥基·菲佛
布列塔尼·墨菲
類型:劇情、音樂
發行:2002年11月8日
《勇往直前》
導演:法提·艾金
《一往無前》
年代:2005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音樂
《阿甘正傳》
發行:1994年
導演:主羅伯特·澤米基斯
主要演員: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湯姆·漢克斯
《綠里奇跡》
發行時間:1999年
導演:弗蘭克·達拉伯恩特
主要演員:湯姆·漢克斯
詹姆斯·克倫威爾
《再見列寧》
年代:2003
導演:沃爾夫岡·貝克
主演:丹尼爾·布魯赫
凱薩琳·薩斯
《雲上的日子》
年代:1995
導演:米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維姆·文德斯
主演:約翰·馬樂科維奇
蘇菲·瑪索
樊尚·佩雷
讓·雷諾
《憂郁星期天》
年代:1999
導演:洛夫史巴
主演:艾莉卡瑪·洛茲珊
史蒂芬洛·迪奧尼斯
《戀戀三季》
導演:Tony Bui
國家:美國/越南
類型:劇情
《我私人的愛達荷》
年代:1991年
導演:葛斯·范·桑特
主演:里弗·菲尼克斯
基諾·李維斯
《美國麗人》
《愛的黎明破曉前》
年代:1995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演員:伊桑·霍克
朱莉·德培
《愛在日暮黃昏時》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主演:伊桑·霍克
朱莉·德培
年代:2004年02月
北方風雲》
年代:2005
導演:尼基·卡羅
主演:查理茲·塞隆
弗朗西絲·麥克道曼
西恩·賓
伍迪·哈里森
《黑暗中的舞者》
年代:2001年
導演:拉爾斯.馮.特里厄
演員:比約克
凱瑟琳.德諾芙
戴維.莫爾斯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導演:皮特·韋伯
年代:2003
演員:科林·菲爾斯
斯嘉麗·瓊森
湯姆·威爾金森
《鐵拳男人》!~!!!!
《肖申克的救贖》
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
主演:蒂姆.羅賓斯
摩根.弗里曼
年代:1994
⑹ 這是一部經典的美國電影,求片名導演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於2005年上映,改編自1964年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電影由蒂姆·伯頓導演。
約翰尼·德普飾威利·旺卡,弗雷迪·海默飾查理·巴克特。這是在1971年的電影《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廠》之後的第二部改編自此書的電影,上一部《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廠》是由Mel Stuart指導。
http://ke..com/view/294889.htm
⑺ 美國最出名的科幻電影導演有哪些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邁克爾·貝
⑻ 找部電影~美國的~
風雨哈佛路
導演:
Peter Levin
編劇: Ronni Kern
主演: Thora Birch / Makyla Smith / Kelly Lynch / Ellen Page
更多中文片名: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類型:劇情
片長:USA:120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3年4月7日 美國
父母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17歲開始用2年的時光學完高中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斗的生命歷程,一曲勵志向上的美國影片;托拉·伯奇演繹了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細膩的情感刻畫了人物;影片《風雨哈佛路》傳遞給人的除了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莉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跡足以讓每個人動容。
擁有金色頭發的女孩,童年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最後進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頭。
不久,母親去世了。
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只想渴求父母親情,這人世間最基本的願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靜靜躺在上邊,和她的母親做最後的告別。她靜靜地在心裡對母親訴說,回憶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點滴的幸福時光。母親已經離她而去,世間最愛她的人已經離她而去。一個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親情圍繞的弱小女孩,當她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破滅的時候,留給她的,除了傷心,只有傷心。
如果沉淪下去,她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父親作為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說,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著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獲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同樣一個金色的季節,作為哈佛大學——世界最高的學府的一員,她安靜坐在了校園的教室中。也許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用她的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我看了不少美國電影,我可以負責的說僅僅只有<<泰坦尼克號>>和它不相上下.
勵志的經典台詞:
[ 人會死,花會謝,看似有價值的東西實際上毫無意義。最終留下的是一個影像,模糊的影像,供我們回憶。
世界不是真實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
她活在我心中,可我無處立足,在這世上我孤獨無助。一個十六歲的人只有八年級的水平,你會順著一個下降的螺旋到一個更糟的地方。你斷了每一條路,拒絕了每次機會,你令所有曾經信任你的人都失望了。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選擇。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
我真的很聰明,我會成功的,我只是需要機會而已,是的,是這樣的,我需要機會脫離我出生的環境,我認識的人全都充滿了怨氣,他們活著只是為了生存,但是我相信有比那更好的地方,那裡更發達,我要活在那種地方,就是這樣。
為什麼不能是我這種人,他們有什麼特別之處,是因為他們的出生?我盡力拚搏,不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現在離那層膜很近,觸手可及。
我一直都愛著我的媽媽,無論何時何地,我一直都愛著她,盡管有的時候連她自己都忘記了,但是我一直都愛著她,自始至終,對自始至終。她活在我心中,可我無處立足,我孤獨無助。
我愛你,媽媽。」 ——利茲
「我愛你,爸爸,你是我遇到的最有趣的人。」「爸爸,我要上學,我必須要去。」 ——利茲
「修10門課,用2年讀完,這不太可能,太辛苦了。」
「沒關系,我可以。」 ——利茲
「利茲,象我們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可能進哈佛。」
「我會的。」 ——利茲
世界在轉動,而你只是一粒塵埃,就算你消失了,世界仍然在轉動
不要以為世界會隨你的意志而改變,因為別人的意志比你強大得多.
我很聰明,我可以改變我現在的生活,改變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這個機會。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盡管她吸毒盡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
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裡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世界是虛無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她住在我心裡,可是我卻沒有容身之地!
人跟生活計較是沒法的。」
世界不隨你的意志而改變,因為別人的意志永遠比你強。
我可以尋找各種理由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麼這麼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麼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
"不,這才叫活著."
"要是我更加努力呢?""那需要努力,但並非不可能,"( 那個老師講給麗茲聽的)
"如果物品不顧一切發揮每一點潛能去做會怎樣?""我必須做到,我別無選擇."
"放下負擔,讓它過去,這樣才能繼續前進."
"我知道外面有一個更好更豐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樣的世界裡生活."
"在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必須選擇,要麼對一切屈服,得過且過的生活,要麼就得努力,爭取過上好日子."
"我覺得有些人只對生活的艱苦灰心喪氣,因此把時間都浪費在灰心喪氣里,還把這稱之為憤怒,拒絕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到這種困境."
請不要閉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
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 所以只要活著 就一定要努力
世界在轉動,而你只是一粒塵埃,就算你消失了,世界仍然在轉動
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現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些。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願睜大雙眼去看清形勢,不願去想是哪些細小的因素累積在一起造成了這種局面。
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因為對我來說從來就沒有任何安全感,於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須這樣做。世上沒有回頭路,當我意識到這點我就想,那麼好吧,我要盡我的所能努力奮斗,看看究竟會怎樣
我很聰明,我可以改變我現在的生活,改變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這個機會。"
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盡管她吸毒盡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
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裡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
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世界是虛無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
她住在我心裡,可是我卻沒有容身之地!
人跟生活計較是沒法的。」
世界不隨一 的意志而改變,因為別人的意志永遠比你強
我可以尋找各種理由對生活低頭,也
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不,這才叫活著."
"要是我更加努力呢?""那需要努力,但並非不可能,"(那個老師講給麗茲聽的)
"如果物品不顧一切發揮每一點潛能去做會怎樣?""我必須做到,我別無選擇."
"放下負擔,讓它過去,這樣才能繼續前進."
"我知道外面有一個更好更豐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樣的世界裡生活."
"在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必須選擇,要麼對一切屈服,得過且過的生活,要麼就得努力,爭取過上好日子"
"我覺得有些人只對生活的艱苦灰心喪氣,因此把時間都浪費在灰心喪氣里,還把這稱之為憤怒,拒絕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到這種困境."
請不要閉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
莉姿說:他們有什麼不同?我很努力瞭然後使自己不至於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我更努力呢?
「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
「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麼這么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么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I am gonna to work as hard as I possibly can,and see what will happens!
⑼ 中國遠赴美國好萊塢拍過電影的導演
被人所熟知的有:
導演:吳宇森、李安、黃毅瑜、元奎
演員: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周潤發、鞏利、章子怡、陳沖、劉玉玲、楊紫瓊、白靈、劉亦菲。
武術指導:袁和平,其中元奎和成龍也是
⑽ 求一部美國片,我說一個變態導演為了拍出真實感,把演員都殺了,叫什麼裁剪
跳躍剪接
中文:跳躍剪接
片名:Smash Cut
類別:恐怖、喜劇
導演:李·德馬伯 Lee Demarbre
編劇: Ian Driscoll
主演: 薩莎·格蕾 Sasha Grey ,
赫舍爾·戈登·劉易斯,
David Hess,
Jesse Buck,
語言: 英語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09[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電影導演艾爾布的上一部電影被評論界批得體無完膚,他極欲拍出一部新的電影來證明自己。一天,當他在俱樂部帶著一個脫衣舞女琪琪回家時,一場車禍使得琪琪意外死亡。艾爾布靈機一動,用琪琪的屍體擺成了他的新恐怖電影的一個場景。這種造型風格備受大家的好評,於是他決定完成這個新的恐怖電影,而這需要更多的屍體……
在自己的最新的一部「嚴肅」影片遭到無情的嘲笑和打擊之後,導演埃布爾·懷特曼准備到當地的脫衣夜總會去銷銷魂,放鬆一下被打擊得痛苦不堪的心理。
在那裡,他碰到了脫衣舞娘琪琪,並且當即就邀請她作為自己下一部電影的女主角。在他把琪琪帶回家的路上,他們遭遇了車禍,琪琪當場死亡。後來,他把琪琪的屍體擺在了自己的家中,放在了一個不引人注目的位置,然後他在家中拍了電影的幾個片段。可以說,她的屍體變成了埃布爾新電影中的一個布景。這種「僵屍」的布景風格獲得了評論界的「現實主義」的贊譽,在這樣的一片叫好聲中,埃布爾飄飄然起來,他堅信自己找到了一條拍攝出最偉大恐怖電影的方法,但是要拍攝出這樣一部寫實的恐怖片並非易事,這需要更多的屍體。
正當埃布爾瘋狂地准備著自己「布景」時,琪琪的妹妹艾普麗·卡爾森僱傭了城裡最著名的偵探埃塞克·貝爾蒙德來調查自己姐姐的失蹤。當埃塞克發現琪琪的死亡並不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而是連環兇殺案的時候,他覺得這是自己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於是他並不準備打草驚蛇,他做的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可是他的這種做法會讓更多的年輕女孩慘遭毒手變成影片的布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