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導演李安電影不好

導演李安電影不好

發布時間:2021-08-02 01:09:48

❶ 李安談導演之路的艱難,為何一個鏡頭要磨一年

李安在某次接受采訪的時候曾說,自己老了,專注力行動力體力都開始變差,有時候一個鏡頭都要磨一年。所以李安導演之所以一個鏡頭這么難,是身體不好了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吧。但即使一個鏡頭需要很長時間,李安導演的電影仍是陸續上映。

其實不只是電影,大家做任何事都需要一絲不苟的精神。李安導演通過自己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一個一絲不苟的人,是多麼有力量,有未來。李安表示,只要自己一天不退休,電影的鏡頭,永遠都不會糊弄了事!

❷ 如何評價導演李安

1 傳統。從最早的父親三部曲到最近的色戒、少年派,主題看似跨越很大,但都離不開家庭倫理,其中《卧虎藏龍》的除了這個還有中國古代社會倫理。傳統是李安電影的基石和原動力,是他有別於其他導演的核心競爭力,同樣也是他早期總拍不好好萊塢英雄片、特效片的原因
2 克制。電影作為一種十分直觀的藝術,或者說作為一種商品,大部分是給人以刺激而不知克制的。好萊塢大片賣特效,國內青春片小鮮肉泛濫。張藝謀、陳凱歌要不藝術得做作,要不被投資方的人民幣迷昏了頭腦。李安電影是不疾不徐的娓娓道來,每個細節都仔細打磨,成片看似波瀾不驚,但卻直擊要害。好的作品都是智慧和經驗磨礪出來的,剋制才能不讓導演的自我泛濫,觀眾也才能感受到電影的精髓。
3 老辣。說李安老辣,可以從他的每部電影得到佐證,比如少年派開放式結局給每個人背脊發涼的解讀;比如喜宴,形婚還是修成正果;比如色戒中,卧底和漢奸相愛了。所以說李安是壞人,而不是上面一水的說翩翩君子。他有自己非常頑固的格局,但是他通過學習、同情、剋制打磨了自己,最後形成他溫情的世界觀以及電影中我們看到的博大。
在業內,大家對李安反倒更為苛刻,認為他太圓滑商業了。天分和勤奮以及絕佳的學習機會成就了今天的李安,他的作品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❸ 華語影壇首席導演李安,為什麼如今受到金馬獎和新電影的雙重打擊

大家都在想誰是中國電影界最大的導演?從頒獎禮上看,其實是李安!為什麼現在受到金馬獎和新電影的沖擊?李安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是好萊塢的頂級導演之一。

為什麼我們要擔心新作品的聲譽?這是個好問題。李安從未拍過一部糟糕的電影,但他的新作品很可能是一部糟糕的電影!李安的新電影被稱為《雙子殺手》,由熟悉的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主演。

❹ 李安導演到底別扭在哪裡

李安導演在商業上和在西方電影節上的成功,毋庸置疑,在華人電影圈中罕有匹敵。但單就電影而論,我並不喜歡他的作品。其實對於一個電影,只要在內容或技術這兩個方面中能有一個出色的,就值得被稱為「好」或「經典」;遺憾的是,無論是電影內容或技術,李安都表現得十分「別扭」。 先談技術,李安的鏡頭其實不少是屬於教科書式的:經典構圖、主次分明、畫面飽滿、四平八穩。《少年派》中的不少鏡頭,單獨拿出來都能成為不錯的插畫,顯然是有一番設計與考量的。但長期這么做的結果就是,雕琢過度,並且意圖太過明顯,反而削弱了表現力。以《色戒》為例,王佳芝被處決後,易先生回到家裡,又坐到了她的那張床上,撫摸著皺褶的床單邊沿,並且給了一個大特寫。初看時,我覺得鏡頭有點深意,再一細想,根本是多餘,暗示的東西被鏡頭徹底出賣,「有點深意」也就成了「故作深沉」。李安很多鏡頭都屬於這類,因為他太用力太想表現某個東西了,在鏡頭上矯揉過多,失去了不著痕跡的自然美感。再則,電影是動態的藝術,運鏡講究靈巧活躍,靜態的那叫劇照。構圖著力太多,長鏡頭的運動卻呆板笨拙,於是動作場面的調度變成了軟肋。《少年派》里的沉船一幕,氣氛呆板無力,在電影院里看毫無緊張與刺激之感,彷彿告訴觀眾:主角是不會死的,無需擔心。 《少年派》以一個顛覆反轉的形式來結尾,李安導演生怕觀眾的智商和理解力不夠,還特地讓演員親口告訴大家答案:「斑馬是水手,猩猩是母親……」不可不謂之愚蠢。用鏡頭等視覺信息來表現重點,是對一個電影導演起碼的要求,否則要你拍電影給觀眾看做什麼?直接去看小說文本不就行了。用語言文字場外信息來提點中心的行為,不僅是對觀眾智商的侮辱,更是一個導演對其影像表現力的極端不自信和自我否定。說穿了,還是之前的原因,太想表現某些東西,極度害怕觀眾遺漏了什麼,於是畫蛇添足般的操作層出不窮。如果再深挖下去,作個誅心之論,其實也是一種極端的自戀:我所表現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絕對不允許你們錯過任何一點。 同樣是結局的反轉,別的導演能拍成什麼樣?杜琪峰的《神探》,最後一分半鍾的換槍戲,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使全部邏輯推理過程能消耗掉一個智商正常的觀眾至少三十分鍾的時間,並且附帶上所要表現的人的墮落的主旨。諾蘭的《致命魔術》,最後一個一秒鍾的特寫,帶出了魔術師分身的秘密以及背後的驚悚之處。反轉戲,好或不好,無非在於一個「出其不意」與「干凈利落」。而我們看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無趣、拖沓,關鍵性的反轉內容居然還是靠小說的文本和人物台詞才能完成。真想問一句,要你導演又有何用?再談談內容。李安的劇本大多是改編小說得來,本身已經有個底子了。有《色戒》對張愛玲的誤讀在先,這次《少年派》處理得非常小心,小心到一絲不苟地同步小說內容。這個故事,從小說的角度來看是扎實且嚴謹的;但不知是原著還是改編的原因,到了電影里,卻到處充斥著《讀者》和《青年文摘》風格的英文哲理小句子——離開食人島後,主角大徹大悟感慨生命殘酷:上天在白晝給你所有美好的,在夜晚又將他們統統收回;神父見到孩童時候的主角,慈愛地傳播福音:你只需要知道上帝愛著世人;等等等等,加上開頭對三種宗教的長達幾十分鍾的敘述,類似的句子不勝枚舉,看似深沉,實則模糊並虛化了主題,於是觀眾會感覺,你似乎說了很多,又似乎什麼都沒說,對,就是一種「不明覺厲」之感。什麼都扯的文本,等於什麼都沒說。另外,其中「現實」與「夢幻」的嚴重割裂,無法互相輔成,好似各做各事,則是無可迴避的硬傷。夢幻淪為炫耀3D動畫技術的平台,大量隱喻符號的堆砌,其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能將之串聯起來,則是第二個致命的硬傷。 因此從電影角度看,《少年派》除了絢麗的虛擬技術,實在是難以再挑出其他優點。

❺ 李安與陳凱歌都是大導,為何李安電影越來越好,陳凱歌越拍越差

我個人覺得這是兩個導演成長的經歷和對導演這個職業的定義,如果你對兩位導演的生平有所了解的話,那麼肯定會贊同我所說的話。

首先導演李安大夥應該都知道是一個曾經吃過老婆軟飯的男人,但有些人不知道的是,李安的童年時期以及青少年和青年時期其實真的很普通,不管是在周圍人的眼裡還是父母親戚的眼裡,這個叫李安的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跟我們一樣,誰也不會想到他後面會變成名聲響徹國際的大導演。

簡而言之吧,雙方目前來說確實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也不覺得陳凱歌導演就很差了,他的思維在於不想純粹的跟著市場走,在電影里喜歡夾雜著自己的私貨,這也是很多大導演的通病,比如姜文,他們這類導演其實都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導演的水平也很高,要不然投資人不是傻子,陳凱歌導演每部作品都是幾億的成本,誰捨得這樣砸錢給給一個不會拍電影的導演呢?

❻ 關於導演李安電影的問題

《喜宴》,《飲食男女》,《推手》
《傲慢與偏見》

❼ 國際大導演李安,為何如今淪為票房毒葯

20年前,李安的電影將中國武俠概念推向了世界,20年後,李安的電影被觀眾質疑謾罵。回想當年,李安一部接著一部的經典電影把觀眾折服,名揚國際成為華人導演的驕傲。

不知道李安看到《雙子煞星》的慘狀,再回想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推手》,不知心中作何感想。網友們對李安導演有什麼印象呢,大家現在還喜歡看李安導演的作品嗎。

❽ 李安電影《雙子殺手》為什麼票房和口碑存在爭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多年來以苦行僧姿態為電影默默耕耘,《喜宴》《斷背山》《卧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佳作不斷,李安在國內影迷心中一直擁有較高地位,然而這一次的《雙子殺手》,口碑卻明顯不同以往那般響亮,其中,故事老套平庸,被認為是影片最大問題。


同樣的基因,不同的成長。最觸動我的是在面對年輕時的自己時,一生所有的後悔、惆悵。如果再過一遍會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❾ 如何評價李安導演電影《推手》

集中看完《喜宴》和《推手》,算上《飲食男女》,總算看齊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最大的感受是:李安真是有文化!在這三部以探討文化沖突和倫理道德而見長的電影中,李安分別以太極拳、烹飪、婚宴三種中國傳統文化穿插其中,使影片來得更加原汁原味,有生活氣息,有藝術感染力而又富於可看性。

除了《飲食男女》,《推手》和《喜宴》都把大環境放在美國,《推手》探討的是父子關系在一個他國文化背景下的重新定位和重新權衡;《喜宴》著力於中西方文化間,傳統與現代觀念沖突下的家庭關系。李安在這兩部電影涉及的主題是中西方家庭倫理觀的沖撞;或許對於李安這樣學貫中西,生養於台灣,求學工作於美國的中國人,片中人物所遇到的問題也是李安自身所關注、思考、和想要解決的問題。而李安是溫文爾雅和寬厚的,骨子裡有道家的風范,因此,這兩部片子(其實三部都是)中的父親形象雖然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但卻飽含著更深的寬厚、諒解、平和,最終都以理解子女的選擇,依順子女的意願為解決沖突的方法。

《推手》的入題很快,影片開始不到十分鍾,矛盾立即凸現:美國媳婦和她的中國老公公如何相處?養兒防老、天倫之樂的中國傳統觀念與西方的敬老院文化如何協調?這一主題被慢慢擴展,抻長:年邁的父親出於無奈離家出走,滿是寒酸地到酒店洗盤子為生;與酒店老闆發生沖突,使出太極拳功夫堅決不走,捍衛自己僅存的尊嚴;李安以此深深叩問每一個觀影人的內心:如果你是兒子,是父親,將如何選擇?直到
重新被兒子接回家,朱父親才說出這番感人肺腑的話:只要你們過得好,我這把年紀了,又在乎什麼呢?——情節行到這里仍然沒有結束,直到朱父親與陳太太再次相遇,互相邀請對方到各自的老年公寓,影片才籍此終結,主題被進一步深化完整

「拳譜上說練精還氣,練氣還神,練神還虛。這練神還虛就難了」,朱老師傅這番話的意味何其深長!

我覺得李安電影的一大特點在於「簡單」,故事說得清楚明白,誰都能看懂,矛盾沖突簡單明了,幾句話就能掰清楚;但是情感充沛,富於人情味;矛盾本身來源於生活,所以表現和拓展的空間就很豐富,始終在探討,很能打動人心。就像《喜宴》,故事情節清晰簡單:老人上了歲數,盼孫子;偏偏自己唯一的兒子是同性戀,如何是好?於是兒子高偉同選擇與急需綠卡的威威假結婚,卻不成想假戲真做,讓威威懷了孕,繼而與同性戀戀人賽門產生沖突。

與《推手》的溫和恬靜相比、《喜宴》顯得喜氣洋洋,富有喜劇色彩,特別是結婚、鬧洞房的情節拍得滿是人間煙火氣——李安本人還在戲中插科打諢了一把:當一個老外在婚禮上竊語「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和數學天才」的時候,我們的李大導演趕緊湊上去說了一句: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但影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離別之際,高老父親緊緊握住兒子的同性戀戀人賽門的手說:謝謝你,謝謝你照顧偉同;又緊緊握住威威的手說:高家會謝謝你。三個年輕人互相摟抱著看著兩個老人遠走,這是三個人的新家庭與一個傳統家庭的沖突與理解:母親沒有把真相告訴父親,父親也沒有把真相告訴母親,都是因為「愛」,因為「家」。

李安是一位真正的中國的導演,是一位真正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我覺得大陸目前還沒有這樣深諳傳統文化的中國導演,陳凱歌曾經是,而現在他更像一個汲汲於口舌之爭的家庭婦女,早已不顧自己的修為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而這種悲哀又絕不僅限於中國導演圈,而是一種社會大眾的悲哀,責任系於你我的悲哀。

閱讀全文

與導演李安電影不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公寓大電影播放時間段 瀏覽:456
東北打獵的電影大全 瀏覽:274
什麼芳菲電影 瀏覽:637
八佰在電影院實拍圖片 瀏覽:494
在電影院里偷偷那個 瀏覽:138
紅字電影圖片解析 瀏覽:803
舉頭望明月打一電影演員的名字 瀏覽:101
電影院投訴服務人員在哪裡 瀏覽:381
成龍的電影新警察故事 瀏覽:552
無錫春節電影院時間表 瀏覽:456
韓國電影美妍的演員 瀏覽:187
信仰者電影觀後感400 瀏覽:968
漢娜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286
音范絲電影網站有哪些質量好的 瀏覽:95
被拍賣的女人3電影視頻大全 瀏覽:323
疫情下電影院什麼時候開 瀏覽:503
一部恐怖電影粘粘蟲 瀏覽:485
關於愛情講電影 瀏覽:779
純英文原版電影片段不帶字幕 瀏覽:176
x戰警下一部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