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一部:Le Mur de l'Atlantique (1970)
法國大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Melville)是世界影壇最負盛名的黑色電影大師。他於1917年10月20日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原名Jean-Pierre Grumbach。青少年時期他到了巴黎讀書。他從小就喜愛閱讀美國小說和喜歡看美國電影,連他自己的梅爾維爾這個名字,也是由於後來極其仰慕Moby Dick《白鯨記》的作者Herman Melville而改名的,足見他對美國文化迷醉程度之深。
梅爾維爾是首開電影獨立製作之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退役,並在同年的1945年11月創立梅爾維爾獨立製片公司,從1946年開始導演短片。到1947年,梅爾維爾就用極其低廉的六百法郎製作費親自導演了《海的沉默》一片,震驚影壇。當時他這種忽視法國電影界傳統的製片方式,很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特別是受到詩人尚?考克多的賞識。因此尚?考克多提供一千七百萬法郎的製片費,請梅爾維爾導演他的小說《可怕的孩子們》,結果很成功,而被譽為戰後法國電影界最有才華的新人,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間接的先驅者。梅爾維爾被公認為「法國新浪潮的精神之父」,他甚至還在讓-呂克?戈達爾的成名作、同時也是新浪潮運動的標志性作品之一的《筋疲力盡》中出演了作家一角。
在長達26年的從影生涯里,梅爾維爾共執導了13部電影長片,除了《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們》和《影子部隊》等題材各異而又馳譽世界的傑作之外,還有包括《發熱》、《眼線》、《獨行殺手》、《血環》和他執導的最後作品《大黎明/警察》等在內的經典黑色電影和著名警匪片,令他成為蜚聲國際的黑色電影大師,對世界影壇影響極其深遠。1973年8月2日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因心臟病而過早地離開人世,終年55歲。
梅爾維爾於1970年自編自導的《血環》(Le Cercle Rouge。又譯《紅圈》或《仁義血環》)被公認為他本人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被譽為「極其純粹而達至完美和經典」的電影,堪稱警匪片的示範本。《血環》由阿蘭?德龍(Alain Delon)、伊夫?蒙當(Yves Montand)和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三大法國巨星,及義大利性格演員日昂-馬利亞?沃蘭特(Gian-Maria Volonte,曾憑《馬里奧?列齊之死》榮獲1983年第三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帝頭銜)等知名演員聯袂演出。本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取得極大的成功,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法國電影之一。《血環》具有多層次的主題和豐富的內涵,因而既可簡單地把《血環》看作一部經典警匪片,也可以經過更深層的思索去理解它所蘊涵的微言大義。
首先是本片的宿命主題。在《血環》的片頭就直接引述了佛祖悉達多喬達摩(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本名)的一個典故:佛祖悉達多曾用紅堊石畫了個血環,並說:「盡管人們一開始並不知道,終究有一天他們會相遇。就算他們的人生際遇各異,他們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時,他們終究會在血環(紅圈)中會合。」片頭的這段典故對理解好整部電影極其重要,導演梅爾維爾在談論《血環》時說過:「血環是魔鬼的標記,它畫出了某些人的命運,並使他們同普通人類社會分隔開來。」。顯而易見他想要表達的觀點:一個人無論如何也終究無法逃脫他的宿命和命運的安排。那可能是活著,也可能是死亡。
梅爾維爾常把一些遊走於社會邊緣、與社會體制格格不入甚至是對抗的人和故事搬上銀幕,把那些兇殺搶劫的人和事理想化,並通過他導演的作品表現出來。我們在《血環》中能看出他的這種完美追求。《血環》通過釋囚大盜科萊(阿蘭?德龍飾)、因被革職而酗酒成性的前警察神槍手讓森(伊夫?蒙當飾)、從老警長馬泰(布爾維爾飾)手中逃脫並正被馬泰追捕的現行在逃犯福格爾(日昂-馬利亞?沃蘭特飾)三人的經歷和聯手搶劫珠寶的故事主線,將警匪片中常有的黑道間的殊死拼殺、盜亦有道、仁義與榮譽、忠誠和情誼等主題表現得更為深刻動人,別具一格。影片更進一步隱寓性地將以上主題引申升華至遊走於社會和法制邊緣的特殊群體與強大統治強權對抗這一社會哲學層面和高度,三人最終在死亡的血泊之中會合的悲劇結局也呼應了片頭佛祖釋迦牟尼「血環」的典故,並折射出在強權勢力壓制和圍追堵截下,對抗體制者無奈的悲劇性命運和無法逃脫的宿命。
《血環》最為人稱道的還在於影片相當冷峻沉著的風格,對話亦極為精簡,極富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個人特色和獨特風格。這點可以用影片中最具代表性、也最為經典馳名的「奇謀夜劫珠寶店」一幕以作剖析。這整場戲包括:第89分26秒起始的「行動開始、入屋」(長14:18)和「劫掠珠寶」(長12:29)。
盡管在整整長達近半個鍾頭的戲里幾乎沒有一句對白,但梅爾維爾通過影像與音效精準非凡的完美結合,將這幕戲行雲流水地呈現給觀眾。他以出色的攝影和風格冷峻的鏡頭影像,出奇不意的劇情編排,復雜而多變的場景之間出色嫻熟的鏡頭調度和流暢凝煉的剪輯,使整場戲極具可觀性。同時也利用環境聲響和特殊聲效,以及點到即止的精簡配樂音符的配合。這些聲音蒙太奇的出色運用為影片增添了無窮的緊張感,令整場戲充滿戲劇逼力和張力,異常扣人心弦,觀眾無不緊張得屏息靜氣。這整場戲無愧為展現「此時無聲勝有聲」意境之典範,也是最為人樂道和最經典馳名的電影片段,其匠心獨運的電影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堪稱電影示範教科書。
另外,本片中神槍手讓森首次露臉的那場戲,梅爾維爾採用超現實主義手法畫龍點睛地挑明了讓森沉淪酒海的可悲境況和他內心無助的恐懼感,同樣也是影片中的神來之筆。
出色的表演也是《血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藝術層面上,只有效果最能說明問題,因此不得不承認阿蘭?德龍是體現梅爾維爾內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這點早在1967年他們兩人合作的《獨行殺手》里就得到舉世贊譽和公認。阿蘭?德龍以深沉內斂的演技,將《血環》中最重要的主角——大盜科萊精明強乾的個性、如叢林猛虎和獨狼般的孤寂心境表現得絲絲入扣,舉手投足間總散發著那麼一絲一點揮之不去的別樣憂郁與哀愁。他的冷峻和沉著恰到好處,散發出懾人的個性魅力。毫無疑問,「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加阿蘭?德龍」絕對就是經典黑色電影的代名詞。
另外,在法國歌影雙棲巨星伊夫?蒙當飾演的神槍手讓森身上,導演也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沉淪落魄之人通過兄弟般的情誼戰勝心魔、重拾人性尊嚴和自信的故事。而最終三位劫匪都被擊斃的結局除了道出了影片的宿命主題之外,也將「榮譽、道義與情誼遠比生命更寶貴」的旨意表露無遺。
一路窮追不舍並不擇手段的老警長馬泰作為片中與黑道對立一方的主要角色,同樣也顯露出導演的編排別具深意。作為警長的馬泰身處國家機器里的中下層位置,他是維護政治、權力、法律制度的國家機器內的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也是具體的執行者。這樣一來既起上傳下達之功,也起一斑以窺全豹之效。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老警長馬泰,他的行為和思維都已經被制度化了,透過這位老好人舉止神態的木吶呆板這些表面化的特徵,反而使我們認識到:麻木不仁和冷酷無情才是他最生動的寫照,不擇手段是他成功的座右銘。可以說,老警長馬泰既是當權者豢養的一個行屍走肉的走卒、一隻獵犬,也是充分體現權威體制和維護當權者利益的一個象徵和一個縮影。整部影片里,只有在馬泰這個孤家寡人回到冷冷清清的家裡與三隻貓兒呆在一起時(注意:這些貓是馬泰家中除他本人之外僅有的活物),我們才能稍微感覺到他身上僅存的一絲活人的氣息。曾主演《虎口脫險》的法國著名歌影雙棲喜劇藝術家布爾維爾,在《血環》這部他本人一生中演出的唯一一個正劇角色的電影里完全突破了自我,脫胎換骨般地把馬泰這個影片中較為吃重的角色扮演得栩栩如生,出色演技可圈可點。
與此同時,梅爾維爾也僅用寥寥幾筆就交代了堅信「人皆有罪」的警察內政部部長對警長馬泰暗中展開審查的情節,揭露了國家機器、權力機構的白色恐怖和對個體的人和民主自由本意的粗暴干涉和壓制。開始時,馬泰對內政部部長的這一「人惡論」並不以為然,經過查案過程的種種經歷,待到影片最後擊斃三名劫匪大盜後,面對前來現場視察的警察內政部部長一語相關的詢問「所有人,是嗎?」的時候,馬泰此時不經意的點頭,儼然已視作認同。這個頗具苦澀意味的電影結尾可謂意味深長,頗堪細嚼回味。
通過對愛貓的老警長馬泰一角的塑造,以及堅信「人皆有罪」的警察總局內政部長對馬泰的暗中審查,馬泰及其手下以執法者身份不擇手段、對線人威迫利誘、草菅人命等旁枝副線的細膩描繪和提煉,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以小見大地從側面揭露統治體制權威、強權國家機器滋生的腐化黑暗和非人性,一針見血地抨擊了其民主自由的虛偽性,頗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思。當然在做這些現實批判性的注腳時,梅爾維爾採取了「超道德」的概念和極其平實和隱晦的手法,導演在作品中沒有過多地加註道德判斷,片中角色的好壞並無明確標識,交由觀眾自行思量,這無疑也保持了這位偉大的黑色電影大師一貫的冷峻、沉著和超然。
具有深刻隱喻意味的《血環》展現了讓-皮埃爾?梅爾維爾深邃精闢的洞察力,他以嫻熟自如的執導手法將電影里多頭發展、多線交疊的劇情描繪得有條不紊而且波瀾疊起、充滿張力,其編導功力爐火純青已臻化境。加上一眾才華橫溢的影壇巨星們的出色演繹,匠心獨具的畫面構圖、取景角度和鏡頭調度,把《血環》打造成為一部非凡的經典黑色電影傑作。
㈢ 虎口脫險的演員安德烈布爾維爾
布爾維爾 Bourvil (André Raimbourg),(1917年7月27日——1970年9月23日),法國著名笑星。
代表作有《諾曼底蘋果酒客棧》《暗度陳倉》《虎口脫險》《笨賊奪寶》《紅圈》等。
㈣ 求法國影星 路易德非奈斯 所主演的片子!!
如果你熱愛電影並鍾情於她,你一定看過不少經典的類型片;假設你不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喜劇;再譬如你的影碟機沒有被「周星星」獨家代理的話,那麼你一定吸納過電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脫險》;加上你的記性不是那麼的「遜」,筆者可以斷定你一定還對那個可愛的指揮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調查過他的底細,反正在我看完《虎》劇之後,便用盡現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對,就是那位指揮家先生調查個夠,他就是法國頭號喜劇大師。
前不久,是菲奈斯同志誕辰90周年。全球各地的影迷在互聯網上「集結」,為他們的偶像「菲菲」舉行了紀念活動。菲奈斯那可愛詼諧的禿頂小老頭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這位喜劇巨匠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的。菲奈斯成長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二戰結束後,他一直想在自己鍾愛的戲劇上有所發展,但在他的黃金年齡階段,卻在干手工匠、會計之類的活糊口,也正是這段生活為他以後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生活素材。1936年,菲奈斯25歲,在巴黎靠在酒吧彈鋼琴為生,那年他娶了戈爾曼·艾洛蒂。這場並不愉快的婚姻歷時6年之「久」。
離婚後,菲奈斯在1945年初涉影壇,一直演配角,直到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儼然是那個可愛的法國小老頭模樣了。他主要扮演的都是底層的一些小人物或小心眼的大人物,他用特有的誇張手勢、肢體語言和傳神的對白詮釋著自己對小人物的理解。從市儈到名人,從吝嗇鬼到大資本家,菲奈斯把人類最卑微最現實的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自私多疑卻又善良熱性、狡猾多變卻也精明能幹,使觀眾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吝嗇、計較的角色時反思自己。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瘋狂的貴族》。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出演《虎口脫險》,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片,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世界帶來了無數的笑聲。此外,他還在《總統失蹤記》中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中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在《好漢還是孬種》中扮演美食家等。
菲奈斯是最受人愛戴的法國喜劇演員。一個好的喜劇演員,不只會讓人發笑,他會讓你思索,甚至哭泣。他的每個動作、每個台詞都不是多餘的,看似信手捻來,但卻無一不經過千錘百煉,每個細節都是精華中的精華。他還擁有著極好的品格,菲奈斯為人極為謙遜,並常常反思自己的表演和風格,他說:「在開始時,我不敢相信我能讓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他一生共出演了110餘部作品。在剛剛導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菲奈斯因心臟病發作於1983年1月27日永遠「退休」了。初看《虎》劇時我還不知道這位喜劇大師竟然已經遠離我們20多年了。銀幕上那生動的愛國指揮家形象依稀告訴我他仍活在我們周圍,用他的喜劇細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們。今年1月,在世界各大雜志封面及書店電影專櫃上都有這個小老頭的笑臉。從法國國慶夜開始,法國電視6台每周六輪回播放菲奈斯的電影用以紀念這位喜劇大師。願大師在天堂也能微笑。
㈤ 請問這是誰,出自什麼電影
法國經典喜劇電影《虎口脫險》,這個美麗的女子是法國女演員叫瑪麗杜布瓦,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叫茱麗葉特。,非常遺憾的是瑪麗杜布瓦已在2014年去世,我們童年的美好回憶又走了一個。
㈥ 誰有關於喜劇演員布爾維爾的個人介紹和所演影片集合嗎
Bourvil布爾維爾
性 別:男
國籍:法國
出生日期:1917-7-27
作品列表:
1.
紅圈 Cercle rouge, Le (1970)中飾演 Le Commissaire Mattei (as André Bourvil)
其他譯名:
Senza nome, I (Italy)
The Red Circle
仁義 / 死性不改
2.
虎口脫險 Grande vadrouille, La (1966)中飾演 Augustin Bouvet
其他譯名:
Don't Look Now - We're Being Shot at (USA)
Don't Look Now, We've Been Shot at
3.
暗渡陳倉 Corniaud, Le (1965)中飾演 Antoine Marechal
其他譯名:
Colpo grosso ma non troppo (Italy)
The Sucker
4.
最長的一天 The Longest Day (1962) 中飾演Mayor of Colleville
其他譯名:
最長的一日 / 碧血長天
5.
青年之路 Chemin des écoliers, Le (1959) 中飾演Charles Michaud
其他譯名:
Furore di vivere (Italy)
Way of Youth (USA) (TV title)
6.
悲慘世界 Misérables, Les (1958) 中飾演Thenardier
其他譯名:
Elenden, Die (East Germany)
Miserabili, I (Italy)
Miserablen, Die (East Germany)
孤星淚
7.
穿越巴黎 Traversée de Paris, La (1956)中飾演 Marcel Martin
其他譯名:
Four Bags Full (USA)
Pigs Across Paris (UK)
Traversata di Parigi, La (Italy)
8.
Passe-muraille, Le (1951)中飾演 Léon Dutilleul
其他譯名:
Garù garù (Italy)
Garou Garou le passe-muraille
Mr. Peek-a-Boo (USA)
9.
Miquette et sa mère (1950) 中飾演Urn de la Tour-Mirande
其他譯名:
Miquette
希望你喜歡:)
㈦ 有哪些出名的法國電影演員
1、路易德•非耐斯,代表作:《虎口脫險》、《瘋狂的貴族》、《美食家》
2、安德烈•布爾維爾,代表作《虎口脫險》、《悲慘世界》
3、阿蘭•德隆,代表作《佐羅》、《黑鬱金香》、《警官的諾言》
4、費南代爾,代表作《阿里巴巴》
5、讓-保羅·貝爾蒙多,代表作《王中王》、《陰謀的代價》、《亂世冤家》
6、傑拉爾·德帕迪約,代表作《最後的地鐵》、《大鼻子情聖》
7、讓·迦本,代表作《悲慘世界》
8、傑拉德·菲利浦,代表作《紅與黑》、《勇士的奇遇》
9、菲利浦·努瓦雷,代表作《老槍》、《蛇》、《天堂電影院》
10、讓·雷諾,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
㈧ 誰有法國喜劇大師 路易斯.德.菲耐斯演過的所有電影
除了虎口脫險,警察系列外,路易.德菲耐斯其他經典影片
還有《大鼻子情聖》
路易·德·菲奈斯小傳
中文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 (1936-1942)
簡 介:
如果你熱愛電影並鍾情於她,你一定看過不少經典的類型片;假設你不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喜劇;再譬如你的影碟機沒有被「周星星」獨家代理的話,那麼你一定吸納過電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脫險》;加上你的記性不是那麼的「遜」,筆者可以斷定你一定還對那個可愛的指揮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調查過他的底細,反正在我看完《虎》劇之後,便用盡現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對,就是那位指揮家先生調查個夠,他就是法國頭號喜劇大師。
前不久,是菲奈斯同志誕辰90周年。全球各地的影迷在互聯網上「集結」,為他們的偶像「菲菲」舉行了紀念活動。菲奈斯那可愛詼諧的禿頂小老頭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這位喜劇巨匠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的。菲奈斯成長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二戰結束後,他一直想在自己鍾愛的戲劇上有所發展,但在他的黃金年齡階段,卻在干手工匠、會計之類的活糊口,也正是這段生活為他以後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生活素材。1936年,菲奈斯25歲,在巴黎靠在酒吧彈鋼琴為生,那年他娶了戈爾曼·艾洛蒂。這場並不愉快的婚姻歷時6年之「久」。
離婚後,菲奈斯在1945年初涉影壇,一直演配角,直到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儼然是那個可愛的法國小老頭模樣了。他主要扮演的都是底層的一些小人物或小心眼的大人物,他用特有的誇張手勢、肢體語言和傳神的對白詮釋著自己對小人物的理解。從市儈到名人,從吝嗇鬼到大資本家,菲奈斯把人類最卑微最現實的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自私多疑卻又善良熱性、狡猾多變卻也精明能幹,使觀眾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吝嗇、計較的角色時反思自己。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瘋狂的貴族》。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出演《虎口脫險》,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片,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世界帶來了無數的笑聲。此外,他還在《總統失蹤記》中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中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在《好漢還是孬種》中扮演美食家等。
菲奈斯是最受人愛戴的法國喜劇演員。一個好的喜劇演員,不只會讓人發笑,他會讓你思索,甚至哭泣。他的每個動作、每個台詞都不是多餘的,看似信手捻來,但卻無一不經過千錘百煉,每個細節都是精華中的精華。他還擁有著極好的品格,菲奈斯為人極為謙遜,並常常反思自己的表演和風格,他說:「在開始時,我不敢相信我能讓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他一生共出演了110餘部作品。在剛剛導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菲奈斯因心臟病發作於1983年1月27日永遠「退休」了。初看《虎》劇時我還不知道這位喜劇大師竟然已經遠離我們20多年了。銀幕上那生動的愛國指揮家形象依稀告訴我他仍活在我們周圍,用他的喜劇細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們。今年1月,在世界各大雜志封面及書店電影專櫃上都有這個小老頭的笑臉。從法國國慶夜開始,法國電視6台每周六輪回播放菲奈斯的電影用以紀念這位喜劇大師。願大師在天堂也能微笑。
主要作品年表
- 1982 - 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 警察與女警察
- 1980 - L』Avare 吝嗇鬼
- 1973 - 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 雅各布教士歷險記
- 1967 - Oscar 奧斯卡
- 1967 - Les Grandes Vacances 長長的假期
- 1966 - La Grande Vadrouille 虎口脫險
- 1964 - 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 「聖特羅佩的警察」系列
- 1964 - Fantocircmas 芳托馬斯
- 1956 - La Traversée de Paris 穿越巴黎
- 1946 - La Tentation de Barbizon 巴比松的誘惑
中文片名: 小泳者
導 演: 羅伯特.澤利(robert dhery)
主要演員: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軌: 法語DD2.0
內圈號: LSM-199
影片長度: 1小時29分06秒
碟片容量: 4.22GB
發行商: 金鼎
碟片數量: 1
碟面印刷: 柯式印刷
區 碼: 全區
類型: 喜劇
劇情簡介: 福桑是一位造船主,由他職員設計的一艘的帆船在比賽中獲得了勝利,這引起另一家公司的關注,並欲與其職員亨吉利及夏莉簽訂合同,為了戰勝對手,雙方都使出各種方法爭取該兩人的支持,過程中笑料百出,讓人忍俊不禁。
中文片名:夫妻市長
導 演: 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路易.德菲耐斯(法國著名喜劇大師,曾以一部"虎口脫險"在中國家喻戶曉)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軌:法語DD2.0
影片長度:1小時32分23秒
碟片容量:4.35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工場主兼市長吉奧姆(路易.德菲耐斯)和日商簽約為對方生產3000台他們研製的除塵機械設備。為了擴大規模和完成訂單,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家改建成廠房,他的卧室乃至妻子的暖棚、菜園都變成了車間,妻子再也無法容忍,決定參加市長競選並獲勝,市長下台,工廠倒閉,妻子終如願以償地帶上丈夫去鄉村過田園生活。
中文片名:美食家
導 演: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軌:法語DD2.0
影片長度:1小時40分36秒
碟片容量:4.33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杜士曼先生(路易.德菲耐斯飾)是法國一位專門品嘗各飯店.旅館美食並對其作出評價的人,他有一個兒子,違反父親希望其繼承衣缽的意願,去馬戲團當一名小丑.杜士曼每年出版的餐飲方面的年鑒成為旅遊業的「聖經」,在全世界暢銷。為了對登錄在其中的大小餐館作出專業水準的評價,這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不辭辛苦地穿行於餐桌之間,挨家品嘗。為了獲得起初的信息,他不得不喬裝改扮,以避免被認出,做出了各類爆笑的事情,最終他們共同對付一位想吞並法國餐飲業的快餐大王.
中文片名: 憲兵情緣
導 演: 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軌: 法語DD5.0
內圈號: LSM-186
影片長度: 1小時25分43秒
碟片容量: 4.22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憲兵隊長(路易.德菲耐斯飾)在追逐一超速行駛的女郎時,與之一見鍾情,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爆笑事件,引人捧腹大笑,是一部不錯的喜劇影片.
另外還有部電影腳《落在樹梢》
CCTV6放過的
蠻有意思
㈨ 三劍客的電影劇情
本片改編自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講述了主人公達爾大尼央是一個外省的貴族子弟,來到巴黎後加入了國王路易十三的火槍隊,並與另外三個火槍手結成了莫逆之交。王後安娜與英國首相白金漢有私情,安娜送了一串鑽石墜子給白金漢;而與王後為敵的首相黎塞留卻派人去英國偷得墜子上的兩顆鑽石,想使王後在舞會上出醜。達爾大尼央自告奮勇與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國,幾經周折終於取回墜子,保住了王後的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