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的電影藝術

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的電影藝術

發布時間:2021-08-02 12:11:53

① 陳凱歌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你怎麼理解

那就好好的說說這個事情吧,

讓人覺得人活一世要活得體面才值得,就像蟬把殼皮蛻在塵埃里,飛去了去看天地的大。--- 陳凱歌

是不是被驚艷到了?是的,上面的文字是陳凱歌在拍完《道士下山》時寫的。

大家的看法那,可以在評論中發表的意見。

② 第五代電影導演的作品有什麼特色拜託各位大神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 在「第五代導演」這一群體中,還涌現了其他一些優秀人才,如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周曉文、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中國第五代導演: 電影導演 張藝謀 陳凱歌 黃健中 黃建新 馮小寧 馮小剛 陳國星 賽夫 麥麗斯 陳家林 張元 電視劇導演 張紹林 潘霞 宋昭 楊陽 紀錄片導演 蕭同慶 嚴冬 陳小卿 吳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寧 張元 徐小惠 電視專題導演 吳小中 張濤 李卓玉 徐小惠 張越 洪眉 柯偉兵 短片(廣告\\MTV\\片頭)導演 鄭浩 李耕 耿英傑 吳爾善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涌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本世紀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以陳懷皚、 桑弧、崔嵬為代表。 謝晉、謝鐵驪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他們的電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現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輩的電影人都看得熱淚盈眶。 第四代:黃蜀芹、謝飛、滕文驥

③ 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的導演風格

「第五代導演」普遍指的是電影學院78班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以及自稱「根本劃不上第幾代」的馮小剛.他們被尊敬的稱為「中國電影承前啟後的一代」,而在這一代出色的導演中又以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三人為最標志性的人物代表。他們一直以「不斷的嘗試和創新」做為了中國電影人的表率,同時,「中國電影」這個名號也從此因他們而蜚聲中外,受到世界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近幾年,同一電影檔期出現兩位以上名導在熒幕上對打的狀況已經是國內老百姓見怪不怪的事,而三人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驚人的相似也令到我們時常有錯亂的感覺,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又或是名導們在相同時代大背景下產生的默契,總之,無論題材、拍攝手法、演員選用,如果不仔細想想,不查查資料恐怕我們這些非專業級影迷都難將這些影片一個不差的分門別類到這三位導演的名下去。

一、
陳凱歌 VS 張藝謀

前鋒陣營 前鋒陣營
霸王別姬 活著

無極 英雄

荊軻刺秦王 千里走單騎

和你在一起 十面埋伏

從曾經的大學同學、工作夥伴到如今的各立山頭暗暗比勁,他們曾經代表著中國電影的兩種趨勢——他們身上糅合著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種種元素的彼此斗爭與互相依存,更成為中國當代電影文化圖景中最耐人尋味的一章。

《刺秦》雖說對權力異化人性的主題有著深刻的闡釋,但「濃得化不開」的戲劇風格,誇張的表演腔調,與當時電影觀眾的審美取向產生了很大的距離,國內市場反響不佳,媒體也頗

有微詞。

沒想到,《刺秦》鎩羽而歸,張藝謀攜《英雄》重磅出擊,不知道張藝謀是不是卯足了勁要和陳凱歌PK,竟然又是一個「刺秦」的故事。你「刺秦」沒成功,我就再來「刺」一回,只是張藝謀這華麗的一刺,竟「刺」出了國內2.5億的空前票房,盡管《英雄》對皇權的頂禮膜拜遭遇了媒體和網民異口同聲地唾棄,但在電影市場上的大獲全勝無疑標志著中國商業大片時代的「君臨天下」。
如果單從票房收益來看,張藝謀此番PK顯然處於贏勢

二、

陳凱歌 VS 馮小剛

前鋒陣營 前鋒陣營

風月 天下無賊

無極 手機

夜宴

盡管這兩位導演之間的戰爭不是第五代導演中的重頭戲,盡管時下電影界中最熱鬧的是關於馮導的《夜宴》和張導的《黃金甲》年度PK,但請允許小編在此避開大流而了拿出陳導的《無極》來和《夜宴》做一次小小的比較。

同樣是在場景盛大的皇宮深院,同樣是超豪華陣容,同樣是為了一方至高權利和一個傾國女人而展開的腦力、體力等各方面的死活之爭,也同樣是關於追求「自由」和滿足「慾望」的人性刻畫,同樣在造型的華美程度上無所不用其極,然後同樣因為「台詞太搞笑」而淪為眾口之矢:
《夜宴》:「朕不學他,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無極》:「是你,讓我失去一個做好人的機會。
單就兩部影片中引起觀眾最多爭論的這兩句台詞來看,《無極》的功力更勝一籌。因為在看影片時,《夜宴》的台詞並沒有讓小編發笑。

三、

張藝謀 VS 馮小剛

前鋒陣營 前鋒陣營

一個都不能少 甲方乙方

我的父親母親 沒完沒了

有話好好說 一聲嘆息

秋菊打官司

菊豆

《天下無賊》的攝影、剪輯、配樂各方面技術水準之高在馮導電影中可謂前所未有,拿來跟《十面埋伏》比也拿得出手。雖然馮導也弄了首外文歌,但大多數人認為那首熟悉的《玫瑰人生》比《十面埋伏》的原創曲要好。
從劇情、動作的設計和創意來看,《賊》比《埋伏》的故事劇情安排更為緊密,而且小偷的道具和專業知識甚至是幽默程度都令人覺得「很有意思」。
甚至說到老謀子最擅長的激情戲,《賊》中劉德華分別和劉若英、李冰冰的兩段激情戲尚屬可圈可點,而《埋伏》中金城武扮演的捕頭與永遠在拍激情戲的章子儀小妹之間的多次激情難抑實在令人汗顏

④ 陳凱歌的藝術風格

陳凱歌的影片突破了傳統敘事的規范,強烈地表現了自我意識和審美理想,以詩化的電影語言創作了獨特的視覺風格。他的影片重視對畫面上人物運動的處理,強調視覺造型不拘傳統的敘事方式,故事情節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有人認為,他因此脫離了中國觀眾的傳統文化心理和長期以來的欣賞習慣,而與觀眾拉開了距離。

⑤ 求張藝謀,謝晉,陳凱歌,特別是第五代和第六代導演在視聽語言上的獨特風格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新、自然、有的都是些返璞歸真的感覺,張藝謀的影片最大的特點還在於好看,他認為,「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人類共有的情感,不分民族,不分國界,感動你了,你就喜歡了。」也許、這就是張藝謀影片受觀眾歡迎的秘訣,也是投資人看好張藝謀的原因吧!
謝晉導演的電影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說:「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 ,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
至於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個人認為是比較有藝術性的,就像一張畫,給人無盡的遐想

⑥ 第五代導演的電影風格

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第五代」影片也以強烈的探求渴望和主體意識去觀照且獨特表現紛繁復雜的歷史和現實,以深沉的歷史思考和敏銳的哲理思辨角度來揭示社會變化的歷史淵源,剖析陳腐的傳統理念,展現民族的生動氣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情感。正如陳凱歌所言: 「我們的感情是深摯而復雜的,難以用言語一絲一縷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種思前想後而產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緒,是一種縱橫古今的歷史感和責任感,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作品,使這種信念和情感得以抒發」(陳凱歌〈懷著深摯的赤子之愛〉〈電影藝術參考資料〉1984年第15期
陳凱歌
第五代的發軔之作是張軍釗1983年在廣西廠率先舉起大旗、一發沖天的《一個和八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崛起被認為是以影片《黃土地》為標志。代表作有陳凱歌的《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讓國內外觀眾、評論界集體大驚失色的處女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英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田壯壯的《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藍風箏》;吳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李少紅的《紅粉》、《戀愛中的寶貝》;黃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何平的《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
他們大多出生於60~70年代,基本上沒有受過「文革」的影響,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時代的印象性記憶,並不存在受到壓抑的切膚之痛;中學時代至長大成人時期正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重大變革時期,舊體制、舊觀念的消融與崩潰,各種新潮思想、觀念的發生與建立,伴隨著他們成長,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傳統和一切舊事物習慣於站在懷疑和審視的立場上;他們遭遇了在80~90年代經濟轉軌給社會帶來的劇痛,同時也經歷了電影從所謂神聖的藝術走入日常生活,還原為一種文化消費產品的無奈。代表導演包括張元、陸川、王小帥、婁燁、王超、路學長、管虎、賈樟柯、何建軍、王全安、李楊、劉冰鑒、王一持、李欣、寧浩、張海洋等。他們要麼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麼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麼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

這一群體成長於經濟復甦的改革開放年代,此時正值中國建設市場經濟初期,他們在相對開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並接觸到大量國外電影理論。第六代親身感受到經濟體制的轉軌給中國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所帶來的重大變動,經歷了電影從神聖的藝術走入尋常生活,成為一種文化產品的現實過程,所以,他們的觀念和作品內容都較前幾代導演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影片沒有通過製造幻覺的快感向市場妥協,而是更多地關注那些出於禁忌而「不可言說」的社會現實,更顯出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真誠。在題材選取上,他們關注當下都市、邊緣人物,小偷、妓女、無業青年這些邊緣人頻繁在影片中亮相;在敘事策略上,他們常常在劇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經歷,或多或少帶有自傳色彩;在影像風格上,他們強調真實的光線、色彩和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紀實風格。他們注重以電影為媒介來考察當代都市普通/邊緣人的生活狀態,新一代青年在歷史轉型時期的迷茫、困惑和無所適從在他們的鏡頭下被真實地記錄下來。

伴隨著1905年中國電影的誕生,從以張石川、鄭正秋為代表的「第一代導演」開始,中國的電影導演們不斷的進行著各自的導演創作。如今,被人們經常提及的是號稱「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們,他們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成為中國電影的執牛耳者,在探索民族大歷史與民族心理的結構上,成就了自己的風格。現在,走上導演創作舞台的的「第六代導演」卻以他們異與先輩的導演創作,風格迥異的顛覆了老一代的電影規律,他們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懷,他們關注社會百姓人生冷暖,表達小人物內心情感和終極關懷的人文主題,第六代導演的鏡頭語言較前幾代導演更加寫實,具有新的紀實美學特徵,他們把人物的命運與現實生活緊緊連在一起,作品更有「地氣」和「人情味」,從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寧浩導演的《綠草地》、王一持導演的《新一年》到張元的《過年回家》、章明的《巫山雲雨》等電影作品中,我們都能深刻體會到一種對生命和人性的禮贊與思考,能立體而鮮活的感受到片中小人物,這些平常百姓的悲喜。如今,國際觀眾已經把欣賞第六代導演的電影作品當作了解中國新文化,新面貌的窗口,而第六代導演以他們貼近生活,關懷大眾的電影創作理念不斷的在電影藝術創作中前行,拍攝著反映人性,呼喚真、善、美的電影作品。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⑦ 陳凱歌所拍攝的電影,都有什麼風格

作為中國大陸第五代領軍人物導演陳凱歌,一直被人當作富有精英意識和批判意識的知識分子型導演,一位富有浪漫文學氣息的導演。既能寫得一手好字,也能習一手好文。陳凱歌四十年的導演經歷共出產了16部電影。

《霸王別姬》成了中國第一個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的導演,為華語電影樹立了難以逾越的豐碑,也以一部《無極》在中國電影商業化的浪潮中尷尬轉型,飽受爭議。他以駕馭歷史題材見長,也偶有涉足當代題材、嘗試玄幻類型,作者風格明顯,充滿人文情懷。

陳凱歌這么多年以來仔細算算也算是大大小小,好的壞的拍了十幾部作品了。但是現在說起來,能想起來的一定是《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而這部影片不僅在中國影響巨大,也在國際電影市場上影響很大,這部電影還在1993年獲得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這也是第一部獲得這一獎項的中國電影。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⑧ 張藝謀陳凱歌為首的第5代導演,與前面4代導演的區別在哪裡

張藝謀陳凱歌為首的第5代導演和前面的導演相比較,更加的開放,有了更多的創新,逐漸和國際電影市場接軌,是中國電影發展最迅速的一段時間,這是各位導演付出努力得到的結果,我們現在國內的電影已經可以走出去,讓國外的人看看中國的電影。

第五代導演們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一代輝煌。它不但全然改觀了中國電影傳統的歷史面貌,更完成了中國電影人幾十年的宿願,實現了中國電影與世界的同步接軌,成就了「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電影先輩們早年的夢想,他們的崛起,預示了中國電影的未來和希望。

⑨ 陳凱歌導演有哪些作品

陳凱歌導演作品《黃土地》、《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呂布與貂蟬》、《致命溫柔》、《無極》、《梅蘭芳》、《趙氏孤兒》、《搜索》、《道士下山》、《妖貓傳》 、《塵埃里開花》 。

1、《黃土地》

是陳凱歌1984年拍攝的個人首部電影,並由此開始其導演生涯;該片確立了陳凱歌探討人文主題的創作路線和方向,並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等獎項,陳凱歌憑借該片獲得第2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特蘭杯導演獎。

2、《邊走邊唱》

1991年執導的劇情片,該片獲得第44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以及伊斯坦布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他在片中採用將故事性和通俗性相結合的敘事風格,並且融入了對民族性格的思考。

3、《妖貓傳》

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張榕容、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4、《道士下山》

由陳凱歌執導,王寶強、郭富城、張震、范偉、林志玲等聯袂主演。不諳世事的小道士因為鬧糧荒離開道觀下山,一腳踏入了光怪陸離的萬丈紅塵,他以一顆赤子之心面對一切,才發現這個世界與他的想像有多麼不同。

(9)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的電影藝術擴展閱讀:

陳凱歌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有很深文學素養和思想深度的電影詩人。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復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

陳凱歌影片充滿了對更和諧、更明智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切與嚮往。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藝術功力,表達強烈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並調動多種電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電影風格。

閱讀全文

與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的電影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漳州萬達廣場電影院嗎 瀏覽:261
大叔和年輕女子登山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50
成龍劉德華少林寺電影 瀏覽:472
曼谷保鏢電影泰國 瀏覽:63
吉林電影院的票 瀏覽:869
最新的恐龍大電影 瀏覽:465
毒液電影全集中文版免費觀看 瀏覽:317
演員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瀏覽:933
任達華電影帥氣圖片 瀏覽:475
十大恐怖電影惡搞 瀏覽:650
姜濤備胎電影結局 瀏覽:434
吉林大學電影院 瀏覽:104
台灣西遊記電影有哪些地方 瀏覽:859
電影冒牌鏢師結局 瀏覽:583
電影盒子大全視頻 瀏覽:331
哪裡能在網上買電影票 瀏覽:946
那個電影給導演嚇死了 瀏覽:998
中國感動愛情電影 瀏覽:763
韓國愛情電影宿舍女生 瀏覽:663
哪個影視大全能看黑白老電影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