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盧作孚有沒有在重慶巴南木洞拍過
這個影片有些片段是在重慶拍攝的。
㈡ 盧作孚的精神以及怎麼評價盧作孚
盧作孚先生的精神和人格 2010-04-01 20:37 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創造幸福;不在創造個人的幸福供個人享受,而在創造個人幸福與公眾一同享受。最快慰的是且創造、且欣賞、且看公眾欣賞。——盧作孚
要創造一個美麗的世界,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飯吃,人人都有衣穿,人人都有錢用,人人都有書讀,人人都快樂。——盧作孚
只有下大決心,挾大勇氣,從我們手上去創造它。創造出一種社會的關系, 創造出一種有組織的社會的關系,創造出一種互相信賴的社會關系,創造出一種社會幫助我們、我們幫助社會的,社會離不了我們,我們離不了社會的關系,無窮的快樂便會從這里界生出來。——盧作孚
忠實地做事,誠懇地做人。——盧作孚
人的成功不是當經理、總經理或變成千萬百萬的富翁成功自己,而是盼望每個人都有工作能力,都能成功所做的事業,使事業能切實幫助社會。許多人都把這個弄不清楚,往往敗壞事業,成功自己。自己雖說是成功,社會卻失敗了,因為這種成功是剝削社會得來的。——盧作孚
訓練青年的中心意義是要他們充滿了社會的要求、社會的思想、社會的活動。要求他們都非常明白現在世界的趨勢、中國的困難。——盧作孚
「中國船王」盧作孚!民生實業總經理盧作孚!平民教育家盧作孚!社會改革家盧作孚!25年間打造了70多個企業,跨越了運輸、能源、製造、貿易、金融保險、旅遊、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盧作孚!最早將美、英、日外輪擠出川江,「變零為整」、建立長江航運集團的盧作孚!抗戰期間指揮了「東方敦刻爾克」宜昌大撤退最悲壯一幕的盧作孚!把「土匪遍地」的北碚變成一座現代化花園小城的盧作孚!讓軍閥「化干戈為玉帛」免除家鄉人民戰亂之難的盧作孚!……一生中步步都是傳奇的盧作孚,到底是怎樣一種精神使他在中國的三、四十年代創造了諸多的大奇跡?
首先,他是一個富於理想而又勇於實踐的人。他希望社會上的人「每個人可以依賴著 事業工作到老,不至於有職業的恐慌;如其老到不能工作了則退休後有養老金;任何時候死亡有撫恤金。公司要決定有住宅區域,無論無家庭的有家庭的都可以居住。裡面要有美麗的花園、簡單而又藝術的傢具,有小學校、有醫院、有運動場、有電影院和戲院,有圖書館和博物館,有極周到的消費品的供給,有極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公共習慣……」他的理想是為社會上的「每一個人」而著想的。
為了實現理想,他在創辦教育屢遭四川軍閥混戰半道不通的情況下產生了實業救國的念頭,懷揣從鄉間友人處籌來的區區8000元奔赴上海訂制了一艘不足百噸的小輪船,開始了水上航運的第一步。
採用中西貫通的經營方式,用外國新的管理手段和科學技術來辦自己的企業。首創最早的「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足為21世紀企業家的垂範。以一艘小輪船起家,僅十來年就發展成為擁有幾百艘輪船的船運業巨頭,與他的先進而嚴格的企業管理和諸多企業文化措施是分不開的:民生公司的客船是什麼時候都一塵不染,服務生彬彬有禮的一副學生模樣,客人上船不分貴賤,一律有艙住,有飯吃,有水喝,但卻沒有其他船上常見的「黃」、「賭」、「毒」。民生輪船一出現,即令當時橫行於中國江河湖海的外國公司太古、怡和、大阪和中國的輪船招商局都為之黯然失色。
強烈的民族尊嚴意識和始終如一的愛國精神貫穿了這個奇人的一生,也正是他屢創大奇跡的思想根基。
極其厭惡做官的盧先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劉湘邀請出任川江船運管理處處長的一年任職期內,採取果斷措施,制止軍隊免費拉差,整頓紛亂的碼頭秩序,爭取政府給國輪公司的補貼,號召碼頭工人拒絕給逃避檢查的外輪公司卸貨,從而開創了自《天津條約》喪失內河航行權以來中國士兵檢查外輪的先例。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了內河航權,挽救和發展民族航運事業,改變了帝國主義列強憑借強大的勢力以壓價、送禮等手段排擠中國輪船和經常撞翻撞傷中國輪船和船員,五花八門的外國旗在中國母親河上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局面。然後,又辭職回到民生公司。
取得了那麼多奇跡,創造了那麼多財富,他卻不以功臣自居。他認為民生是國家的,不是自己的。他獨資或合資創建資助了70多個公司,卻拒不接受哪怕是很少的贈送股份。他把財富全部獻給了社會,獻給了人民,自己卻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用行動詮釋著他的人生理想與實踐。他雖然沒給後代留下金錢,卻留下了尊貴的人格和高潔的品行。盧先生眼裡的工作報酬:不只是月薪、地位和紅酬,「最好的報酬是求仁得仁。建設一個美好的公園,便報酬你一個美好的公園;建設一個完整的國家,便報酬你一個完整的國家。這是何等偉大而且可靠的報酬!它可以安慰你的靈魂,它可以沉溺你的終身,它可以感動無數人心,它可以變更一個社會,乃至於社會的風氣……」(盧作孚《工作的報酬》)。
他的赤誠忠心,他的超人才能,他的磅礴大氣,他的廉潔奉公,以至於當時不同的兩個政黨,同時對他看重: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籌建聯合政府時,每個部門各推舉一人,唯實業部國共兩黨竟然不約而同地推舉了一個盧作孚!
他是一個企業界的奇才巨子,他又是一個熱情奔放、純真無邪的「孩童」(赤子),不然,他不會在事業巔峰時,懷著滿腔熱情時,卻突然離去!……
一顆實業巨星的隕落,帶給國家、社會的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和反思,留給人民的是無盡的哀思和懷想,尤其是北碚人。
一輩功勛的建立,一代奇才的殞歿,卻連福祉於當地的人們都鮮聞其名,這不是咄咄怪事么?一代企業奇才卻沒能在新中國發揮其更大的作用,這是一個多麽大的遺憾!
看盧公精神,品盧公人格,觀現實社會,感慨太多太多!
舊時至今,有徽商、晉商、浙商……所幸的是,如今推出了一個新概念——渝商。好!沉默了這么多年,「船王形象」終於穿透了時空,還為其設立了專門研究機構,讓他的「發跡」史為世人了解。近又聞聽關於盧作孚的影視劇要拍攝了,我們期待著看到銀幕上的盧作孚!在這個時期推出盧作孚,這不啻是中國企業經濟史上空一聲春雷,有著深遠而廣大的意義!
只是有點晚!
雖是企業巨子,卻始終為普通職工所念想,這在史上乃至時今都是少見的!雖滄桑歷久,可當年民生的老職工還自發地定期聚會,講他們心中的盧先生,有時說到激動處,還忘情地失聲痛哭。這么多年了,「他們一直在談,這是個奇跡!」盧先生一生的舉措更是個奇跡!這是盧作孚在職工們中的口碑!他讓瀕臨死亡的企業振興,他像「庖丁解牛一樣理清復雜的社會人際脈絡,他一生厭惡做官,卻能用官權把復雜而艱難的局面改善,他沒當過兵卻能比軍事指揮做得更加從容鎮定,他能把土匪改變成建設者……
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
他是一個沒有受過學校教育的學者,一個沒有現代個人享受的企業家,一個沒有錢的大亨。
㈢ 盧作孚是誰啊
盧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自幼好學,天資聰穎,因家境貧寒,小學畢業輟學,自學成才,歷歲開館辦補習學校,講授中學數學。邊教書邊自學,編著有中等代數、三角、幾何學等最新講義,所著《應用數題新解》一書,當即由重慶中西書局出版發行。
辛亥革命初,他參加同盟會,從事反清保路運動。隨後相繼擔任成都《群報》、《川報》編輯、主筆和記者,1919年接任《川報》社長兼總編輯。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參加少年中國學會,主張"教育救國"。1921年任滬州永寧公署教育科長,積極開展通俗教育活動,聘請中國少年學會會員王德熙和惲代英分別擔任川南師范學校校長和教務主任,開展以民眾為中心的通俗教育與新教育試驗,影響全川因四川軍閥混戰,中途被夭折。
1924年,到成都創辦通俗教育館,在少城公園內建起了各種陳列館、博物館、圖書館、運動場、音樂演奏室、游藝場。動物園等文化娛樂場所,集中了成都各種工程技術人才和文學藝術專家,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才智。然而紅火一陣,又蹈川南教育實驗的覆轍。由此轉而產生了"實業救國"的念頭,而這一切,又以交通運輸業為"各業之母"。於是,他於1925年秋,棄學從商,奔回合川,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設想以辦輪船航運業為基礎,兼辦其它實業,把實業與教育結合起來,促進社會改革以達到振興中華的目的。
盧作孚白手起家創辦航運,當初籌資極為困難。幸虧得到友人支持,籌得8000元資本,親赴上海訂購載重70.6噸淺水鐵殼小船一艘,於1926年秋駛回重慶,取名"民生",開辟嘉陵江渝--合航線。他們除了總攬岸上事務外,竭盡全力改善經營管理,盧還親自上船接待旅客,並提出"一切為了顧客"的口號。上自經理下至水手都兼服務工作,接待熱情,侍候周到,伙食亦好,很快就得到了社會好評,班班客滿,接應不暇。第一年就獲利20000餘元。
1927年春,盧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縣)、璧(山)、合(川)峽防團務局局長,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時,對峽區進行鄉村建設實驗。在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組建了當時四川最大的煤礦--天府煤礦;創建了西南最大的紡織染廠--三峽織布廠;創立了中國唯一最大的民辦科研機構--中國西部科學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了鄉村電話網路;開辟了被譽為重慶北戴河的北溫泉公園。他在這里修公路、開運河、辦農場、建工廠、辟公園、修建體育場、改造舊城市,並在城鎮中設醫院、建立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各種學校。與此同時,民生公司也發展很快,到1929年又新制了"民用"、"民望"兩艘輪船,總噸位230噸,航線從嘉陵江渝--合線擴大到長江渝--涪、渝--滬線。當年,盧被劉湘任命為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
此時正值外國船隻橫行川江,日本的太古、信和、日清及美國的捷江等輪船公司,憑著強大的實力,大幅度降低水腳,企圖擠垮華輪公司,獨霸川江。競爭非常激烈,華輪公司面臨破產境地。面對這種形勢,盧作孚挺身而出,明令中外輪船進出重慶港,都必須向川江航務管理處結關。迫使日清公司接受中國海關檢查,開創了外國船隻接受中國地方政府檢查的先例,廢除了甲級船員必須用外國人的陳規,提出外輪沖翻中國木船必須賠償損失,和"中國人不搭外國船,不裝外國貨"的口號等等,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嚴重打擊了外輪的氣焰,維護了民族尊嚴。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化零為整"統一川江航運,主張將川江所有華輪公司聯合組成一個公司,一致對外。於是從1930年起,在川江航線上以民生公司為中心,開展了"化零為整"統一川江航運的活動。凡是願意售賣輪船的公司,民生公司予以收買,凡願意同民生合並的公司,其輪船財產均以較高價格折價,然後用部價現金償還原公司的債務,其餘作為加入民生公司的股本,人員全部接收,量才錄用。如此,不到一年,即合並了重慶以上航線的7個輪船公司,接收輪船門只。接著便向重慶下游擴展,又合並了7個公司。劉湘、劉文輝等軍閥的船隻亦以高價收買入股的方式,變成了民生公司的產業,從而合並和收買華商輪船28隻。到1935年,美國捷江公司和一個英國輪船公司在競爭中垮台,11隻大輪船為民生公司收購。日清公司由盈轉虧,太古、伯和見事不妙,亦悄悄退出川江。這時民生公司擁有輪船42隻,噸位16884噸,職工增到2836人,有股本120萬元,資產730萬元,經營了川江航運業務的61%。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任命盧作手為軍事委員會水陸運輸管理委員會主任,盧坐鎮武漢、宜昌等地,具體指揮。1938年秋武漢失守,大量後撤重慶的人員和遷川工廠物資近10萬噸,屯集宜昌無法運走,不斷遭到日機轟炸。盧作軍集中全部船隻和大部分業務人員,採取分段運輸,晝夜兼程搶運,不顧日機狂轟爛炸,經過40天的奮戰,終於在宜昌失陷前,將全部屯集的人員和物資搶運到了四川。這次搶運行動,矚目中外,被譽為中國的"敦克爾克"。在整個抗戰期中,民生公司共搶運了各類人員150餘萬人,物資100萬余噸,遭日機炸毀船隻16艘,犧牲職工100餘人。抗戰勝利時,國民政府授予盧作孚一等一級獎章。在這段時間中,民生公司又收買了由淪陷區逃出的長江中、下游華輪公司輪船70多隻。是時,船隻最高時刻達到 137隻,36000餘噸位,擁有職17000餘人。不僅獨佔了川江航運,成為戰時中國最大的航運企業,而且還控制了許多其他重要企業,除附屬民生機器廠,為大後方最大的機器製造工廠外,並向礦冶、航運、機械、紡織、食品、貿易、保險、新聞等各行各業中的78個企、事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盧本人曾擔任了幾十個企業的董事長或董事。
戰後,盧作孚把長江航線的重點移至上海,以此作為向沿海遠洋發展的基地,增闢由上海到台灣。汕頭、香港等南洋航線和由上海到連雲港、青島、天津、營口等北洋航線。並在台灣、廣州、香港等地設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辦事處。同時又與金城銀行集資100萬美金,創辦"太平洋輪船公司",購入海輪3艘,把航線延伸到越南、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擁有各種船駁150餘只,噸位72000噸,職工9000餘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盧作孚於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他所組織的18艘海外輪船陸續從香港駛回大陸,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第二次會議,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北贈文化事業管理委員會主任等職。1952年2月8日在重慶不幸逝世。毛澤東曾稱贊他是我國四個不能忘記的實業家之一。中共中央贊許他"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㈣ 電影驚天動地扮演田野的演員是誰
驚天動地
基本信息
《驚天動地》由王珈、沈東執導,柳建偉、馬維干、康麗雯 、王戈洪為編劇,李幼斌、侯勇等主演的一部災難救援片。主要講述了軍中某旅旅長唐新生於演習途中突遇特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在通訊中斷、與上級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以災情為最高命令,毅然帶領部隊,沖破重重險阻,趕赴災情最重的汶川縣進行生死救援的故事。
驚天動地的角色田野扮演者信息資料:
姓名:車縉
生日:1985年3月1 車縉(10張)日
星座:雙魚座
身高:177cm
體重:60kg
出生地:四川成都
現住地:北京
特長:表演、國畫、鋼琴、舞蹈、唱歌、作曲、民樂
簽約公司: 北京新力量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170號凱旋城E座1102室
紅樓夢中人寶玉組三強
㈤ 一代船王盧作孚,導演了中國抗戰的敦刻爾克,晚年為何悲憤自殺
1937年,日軍全面侵略中國,僅僅一年半的時間,中國最富裕最發達的華東和華南落入敵手,日軍逼近華中,打下了大武漢,溯江而上,兵鋒直指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
軍隊節節敗退,難民蜂擁西來。頭頂是敵人的飛機轟炸,華東失守,民族的經濟命脈精華喪失了。僅存下來的一部分物資和重工業設備,偌大的中國僅有的一點軍事工業家底。
這批設備和大量的從日本人的炮火和屠殺中倖存下來的知識分子,行政管理和經紀人才三萬多人,都擁擠在了宜昌。
這里是長江的咽喉要道,往上溯江而上就是入川的三峽了。小小的宜昌,一下子成了決定中國命脈前途之地。
盧作孚
混亂的國民政府組織能力,無力轉運這樣大批的物資和人員。關鍵的歷史時刻,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擔負起了決定國運的重擔。
盧作孚,這個名字在歷史教科書上幾乎是已經消失了,以至於現在大多數的中國人,知道他的並不多。
當時,他是長江航運大王,辛辛苦苦從無到有的創建了民生公司。
當時的宜昌,可供運輸的船隻,只有民生公司的20幾條輪船和幾艘其他公司的輪船。
日本飛機在上空不斷進行轟炸,而且還有40天長江枯水期就要來了。也就是說,這些人員和物資必須要在40天之內完成運輸,這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中國內地長江邊的小城宜昌狹窄的沿江碼頭,恰似1940年5月法國海邊小城敦刻爾克的海灘,而不利的條件猶甚於敦刻爾克!
盧作孚運用「三段航行」辦法,大大提高運輸能力。在整個宜昌撤退中,都是親自指揮。從10月24日開始,一共調來了24隻適合長江上游的輪船,其中22隻是民生公司的。輪船不夠,就租用上千隻木船。
在枯水期到來以前,堆在宜昌的9萬多噸設備全部運完,從而在重慶建立起牢固的工業基地,生產出一批又一批殺敵武器運往前線殺敵。
政府給盧作孚的嘉獎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盧作孚先生領導民生公司員工將撤退到大後方來的工廠、學校、政府機關運回武漢、南京、上海。他在加拿大借款造船9艘,其中6艘海輪,用於開辟海運,3艘江船,用於長江航運。從1947年陸續建成開回祖國。
歷史令人感到絕望的是,1952年2月8日,盧作孚在重慶服安眠葯自殺。至於具體為何,因為他走的十分突然,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
不過在歷史檔案的記錄和盧作孚後人的回憶里,當年狂熱的三反五反運動,工商業的公私合營風潮下的各種檢舉揭發,和他的自殺有著鮮明的因果關系。史料記載,上海「三反」運動中,被捕的企業家200多人,其中自殺的48人。
盧作孚塑像重慶作孚園
一個對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就這樣自己結束了自己生命,死在了一個寒夜。可是滔滔長江水會永遠記得中國最早的船王:盧作孚。
中國的百年對手日本人戰敗後,認識到了盧作孚宜昌大搶運的重要性,嘆道:「假定昭和十三年(1938)攻佔武漢作戰的同時就攻佔宜昌,其戰略價值就大了。」
這樣的民族精英的自殺,是時代的悲哀和歷史的錯誤。後人需要汲取什麼,值得深思。
㈥ 盧作孚是誰
盧作孚(1893-1952),重慶市合川人;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農村社會工作先驅;幼年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1925年創辦的民生公司是中國近現代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1952年在重慶服用安眠葯辭世;建國初年,毛澤東曾對黃炎培說: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4個人是我們萬萬不可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業的盧作孚;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盧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並且在幾個方面都各有成就
㈦ 有關於盧作孚的生平資料嗎
盧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1925年創辦的民生公司是中國近現代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1952年在重慶服用安眠葯辭世;建國初年,毛澤東曾對黃炎培說: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4個人是我們萬萬不可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業的盧作孚;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盧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生涯中充滿艱辛、風險和挑戰,並且在幾個方面都各有成就。
㈧ 誰有盧作孚的資料
盧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自幼好學,天資聰穎,因家境貧寒,小學畢業輟學,自學成才,歷歲開館辦補習學校,講授中學數學。邊教書邊自學,編著有中等代數、三角、幾何學等最新講義,所著《應用數題新解》一書,當即由重慶中西書局出版發行。
辛亥革命初,他參加同盟會,從事反清保路運動。隨後相繼擔任成都《群報》、《川報》編輯、主筆和記者,1919年接任《川報》社長兼總編輯。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參加少年中國學會,主張"教育救國"。1921年任滬州永寧公署教育科長,積極開展通俗教育活動,聘請中國少年學會會員王德熙和惲代英分別擔任川南師范學校校長和教務主任,開展以民眾為中心的通俗教育與新教育試驗,影響全川因四川軍閥混戰,中途被夭折。
1924年,到成都創辦通俗教育館,在少城公園內建起了各種陳列館、博物館、圖書館、運動場、音樂演奏室、游藝場。動物園等文化娛樂場所,集中了成都各種工程技術人才和文學藝術專家,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才智。然而紅火一陣,又蹈川南教育實驗的覆轍。由此轉而產生了"實業救國"的念頭,而這一切,又以交通運輸業為"各業之母"。於是,他於1925年秋,棄學從商,奔回合川,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設想以辦輪船航運業為基礎,兼辦其它實業,把實業與教育結合起來,促進社會改革以達到振興中華的目的。
盧作孚白手起家創辦航運,當初籌資極為困難。幸虧得到友人支持,籌得8000元資本,親赴上海訂購載重70.6噸淺水鐵殼小船一艘,於1926年秋駛回重慶,取名"民生",開辟嘉陵江渝--合航線。他們除了總攬岸上事務外,竭盡全力改善經營管理,盧還親自上船接待旅客,並提出"一切為了顧客"的口號。上自經理下至水手都兼服務工作,接待熱情,侍候周到,伙食亦好,很快就得到了社會好評,班班客滿,接應不暇。第一年就獲利20000餘元。
1927年春,盧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縣)、璧(山)、合(川)峽防團務局局長,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時,對峽區進行鄉村建設實驗。在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組建了當時四川最大的煤礦--天府煤礦;創建了西南最大的紡織染廠--三峽織布廠;創立了中國唯一最大的民辦科研機構--中國西部科學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了鄉村電話網路;開辟了被譽為重慶北戴河的北溫泉公園。他在這里修公路、開運河、辦農場、建工廠、辟公園、修建體育場、改造舊城市,並在城鎮中設醫院、建立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各種學校。與此同時,民生公司也發展很快,到1929年又新制了"民用"、"民望"兩艘輪船,總噸位230噸,航線從嘉陵江渝--合線擴大到長江渝--涪、渝--滬線。當年,盧被劉湘任命為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
此時正值外國船隻橫行川江,日本的太古、信和、日清及美國的捷江等輪船公司,憑著強大的實力,大幅度降低水腳,企圖擠垮華輪公司,獨霸川江。競爭非常激烈,華輪公司面臨破產境地。面對這種形勢,盧作孚挺身而出,明令中外輪船進出重慶港,都必須向川江航務管理處結關。迫使日清公司接受中國海關檢查,開創了外國船隻接受中國地方政府檢查的先例,廢除了甲級船員必須用外國人的陳規,提出外輪沖翻中國木船必須賠償損失,和"中國人不搭外國船,不裝外國貨"的口號等等,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嚴重打擊了外輪的氣焰,維護了民族尊嚴。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化零為整"統一川江航運,主張將川江所有華輪公司聯合組成一個公司,一致對外。於是從1930年起,在川江航線上以民生公司為中心,開展了"化零為整"統一川江航運的活動。凡是願意售賣輪船的公司,民生公司予以收買,凡願意同民生合並的公司,其輪船財產均以較高價格折價,然後用部價現金償還原公司的債務,其餘作為加入民生公司的股本,人員全部接收,量才錄用。如此,不到一年,即合並了重慶以上航線的7個輪船公司,接收輪船門只。接著便向重慶下游擴展,又合並了7個公司。劉湘、劉文輝等軍閥的船隻亦以高價收買入股的方式,變成了民生公司的產業,從而合並和收買華商輪船28隻。到1935年,美國捷江公司和一個英國輪船公司在競爭中垮台,11隻大輪船為民生公司收購。日清公司由盈轉虧,太古、伯和見事不妙,亦悄悄退出川江。這時民生公司擁有輪船42隻,噸位16884噸,職工增到2836人,有股本120萬元,資產730萬元,經營了川江航運業務的61%。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任命盧作手為軍事委員會水陸運輸管理委員會主任,盧坐鎮武漢、宜昌等地,具體指揮。1938年秋武漢失守,大量後撤重慶的人員和遷川工廠物資近10萬噸,屯集宜昌無法運走,不斷遭到日機轟炸。盧作軍集中全部船隻和大部分業務人員,採取分段運輸,晝夜兼程搶運,不顧日機狂轟爛炸,經過40天的奮戰,終於在宜昌失陷前,將全部屯集的人員和物資搶運到了四川。這次搶運行動,矚目中外,被譽為中國的"敦克爾克"。在整個抗戰期中,民生公司共搶運了各類人員150餘萬人,物資100萬余噸,遭日機炸毀船隻16艘,犧牲職工100餘人。抗戰勝利時,國民政府授予盧作孚一等一級獎章。在這段時間中,民生公司又收買了由淪陷區逃出的長江中、下游華輪公司輪船70多隻。是時,船隻最高時刻達到 137隻,36000餘噸位,擁有職17000餘人。不僅獨佔了川江航運,成為戰時中國最大的航運企業,而且還控制了許多其他重要企業,除附屬民生機器廠,為大後方最大的機器製造工廠外,並向礦冶、航運、機械、紡織、食品、貿易、保險、新聞等各行各業中的78個企、事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盧本人曾擔任了幾十個企業的董事長或董事。
戰後,盧作孚把長江航線的重點移至上海,以此作為向沿海遠洋發展的基地,增闢由上海到台灣。汕頭、香港等南洋航線和由上海到連雲港、青島、天津、營口等北洋航線。並在台灣、廣州、香港等地設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辦事處。同時又與金城銀行集資100萬美金,創辦"太平洋輪船公司",購入海輪3艘,把航線延伸到越南、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擁有各種船駁150餘只,噸位72000噸,職工9000餘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盧作孚於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他所組織的18艘海外輪船陸續從香港駛回大陸,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第二次會議,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北贈文化事業管理委員會主任等職。1952年2月8日在重慶不幸逝世。毛澤東曾稱贊他是我國四個不能忘記的實業家之一。中共中央贊許他"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㈨ 盧作孚的介紹
盧作孚(1893-1952),重慶市合川人;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農村社會工作先驅;幼年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1925年創辦的民生公司是中國近現代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1952年在重慶服用安眠葯辭世;建國初年,毛澤東曾對黃炎培說: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4個人是我們萬萬不可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業的盧作孚;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盧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並且在幾個方面都各有成就。
㈩ 盧作孚的生平事跡和貢獻
盧作孚(1893年—1952年),重慶市合川人,民生公司的創始人、中國航運業的先驅,是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