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楞嚴經》現代有幾個個大師講過
最好的還是海仁老法師和圓瑛法師!宣公講的有些照經順下來!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Ⅱ 楞嚴經的全稱是什麼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凈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
Ⅲ 請問,《楞嚴經》的全部名稱是什麼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
Ⅳ 楞嚴經主要講什麼
楞嚴經主要內容:
一、修學【安樂道】:
1、講的是我們剛開始皈依佛門,我們依止的是一念的信心,我們相信三寶的功德是甚深廣大的,我們相信因果絲毫不爽,依止這一念的信心,開始積集善業,做很多護持三寶的慈善事業。
2、階段當中,主要是一種業力的修學。但是這個時候,因為缺乏智慧的觀照,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雖修善業,心不安穩】。就是我們修了善業以後,我們總覺得弟子心不安,我們會有一種沒有家的感覺,因為你在修善業的時候,你依止的是一個【攀緣心】。
3、攀緣心的特色,我們的心是住在外境的─【心有所住】,而外在的環境是變化的,你根本作不了主,所以在整個階段當中,我們總覺得內心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但我們透過這樣的善業,可以成就來世暫時的安樂,所以智者大師把它判做安樂道。
二、佛道之說:
1、學佛時間久了之後,我們覺得自己還可以再進步,就從安樂道轉上了【解脫道】:我們開始很慎重的學習佛陀所宣說的經典、慢慢的開啟心中的智慧,我們遇到人事的時候─【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隨外在的環境而轉,開始【把心帶回家─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
2、外在的因緣不管怎麼變化,它只是我一個生命歷練的所緣境而已,智者大師把它判作解脫道。也就是說,一個凡夫他在整個生命當中,他開始走上了出世的聖道,他內心聖道的力量開始生起了;因為他懂得迴光返照,以正念【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來息滅他心中的顛倒想。
三、所講的,都是降服諸魔,制諸外道的,從一開始到終了,每一句都是諸佛的心地法門,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奧妙,都具足不可思議的力量,即使只念一字、一句、一會,或念全咒,都是驚天動地,所謂驚天地,泣鬼神,妖魔遠避,魑魅遁形。
四、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五、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凈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
(4)楞嚴經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
1、.《首楞嚴三昧經》卷上載:首楞嚴三昧非初地乃至九地之菩薩所能得,唯有十地菩薩能得此三昧。所謂首楞嚴三昧,即修治心猶如虛空、觀察眾生之諸心、分別眾生諸根之利鈍、決定了知眾生之因果等共一百項。是故此三昧並非僅以一事、一緣或一義便可了知,因為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如意無礙智慧,皆攝住首楞嚴中,譬如陂泉江河諸流皆入大海。
2、楞嚴法門之精要,一言以蔽之,即是首楞嚴三昧。雖然其他經典也講種種三昧,甚至三昧的修法,然而最完整、圓滿的,莫過於本經所開示的首楞嚴三昧。
3、《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
Ⅳ 《楞嚴經》講述的是什麼
本經的基本架構,可說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也就是說,一開始時,佛以阿難示墮因緣,自說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說五十種陰魔,教示首楞嚴行者如何覺知魔事、破魔,作為結束;於其中間,種種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為主軸。所以略說本經之結構,即是:自阿難示墮、佛入定放光說咒,文殊將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後阿難請示修定的方法,因為誠如阿難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聞慧,定力不足,境界現前時,便把持不住,戒體不保,因而墮落,成就魔事。
基於阿難之請,於是佛方便示導,歷經七處徽心(實即七處破妄),破妄之後[顯見],即十番顯見(顯示能見之性):[見性]顯示之後,再開示五陰、六入、七大、十二處、十八界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信解契入如來藏妙真如性之後,如來再教敕與會聖眾、開示大眾此如來藏妙真如性之用,亦即令知依體起用,這就是[二十五聖自證境界],令眾生聞如來藏之妙果,而歡喜發心依此修行。開示依如來藏修行,當得種種妙果後,即回頭開示因位的修行,詳細陳示從初發心直至菩提的真修之路。(由於如來說法,常是由果溯因,如四聖諦:由[苦]諦之果而回溯[集]地之因,次由 [滅]諦之果而回溯[道]諦之因。)
為了實踐真修行路,阿難即請佛重說大咒、開示如何建壇、結界、嚴道場、及修楞嚴大定之法。本經的法門(楞嚴法門)之精髓,即在首楞嚴神咒,因為如來救度阿難免於墮落,乃至十方一切如來破魔、證三藐三菩提、於十方世界度脫無量有情,都是依楞嚴咒威神之力,這是佛在經中所開示的。關於楞嚴咒其它種種功德之力,請詳見本經經文,茲不贅述。又,佛說:末法時期,眾生修行,若不持楞嚴咒,能遠離魔事者,無有是處!修行不能離魔事,而能有所修證、有所成就者,亦無有是處。
Ⅵ 《楞嚴經》究竟叫什麼名字
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眾生雲何奉持?」
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啰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凈海眼》,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Ⅶ 誰的《楞嚴經》講得好
圓瑛祖師的《楞嚴經講義》最好,圓瑛祖師閉關,把每次發現的疑問寫成紙條貼在牆上,全都貼滿了。之後每悟出一個撕掉一個,全都撕完時用了十年,因此圓瑛法師號稱獨步楞嚴。這本書稱為講義,是僅次於經書的教科書,有著很高的位置。
Ⅷ 《楞嚴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楞嚴經》的基本結構,可說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也就是說,一開始時,佛以阿難示墮因緣,自說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說五十種陰魔,教示首楞嚴行者如何覺知魔事、破魔,作為結束;於其中間,種種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為主軸。所以略說本經之結構,即是:自阿難示墮、佛入定放光說咒,文殊將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後阿難請示修定的方法,因為誠如阿難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聞慧,定力不足,境界現前時,便把持不住,戒體不保,因而墮落,成就魔事。
通俗一點,楞嚴經,末學感覺,前面(因為末學只學了兩卷半)部分是在破「對物質、對感受、對現象、對心識等所有人見聞覺知」的「有」的認識,說明物質、感覺、現象、心識等等其實都是如來藏性所生,皆非如來藏、不利如來藏。(如來藏,末學理解就是真性/佛性,不生滅的見聞覺知能力)
第一卷開始破心在何處,其後解如來藏無動不滅;第二卷始人身必滅、而如來藏性不滅,之後則為什麼說如來藏性本來具足,更破因緣、自然、和合三種常見的「生滅法則」,說明一切都是如來藏性所生,最後開始以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為例、說明一切本非因緣非自然性(五蘊部分在卷二,六入則是卷三了);卷三後面講四大等都是如來藏生。
Ⅸ 楞嚴經的作者是誰/楞嚴經的作者是誰
您好,《楞嚴經》的作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諸位大阿羅漢,在佛陀化身涅槃之後,三次集結經典將佛陀教法匯記成典籍。
究其根源,經中內容是來源於世尊釋迦牟尼佛,而諸大弟子只是將其言行教法記錄下來。
其漢文譯本是唐代的天竺僧人般剌密諦所翻譯。
Ⅹ 大佛首楞嚴經收錄在大正藏哪部裡面
【經錄部類】〔密教部類〕〔密教部〕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九冊 No. 945《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梵文:Śūraṅgama Sūtra),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