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黑色美學電影導演

黑色美學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1-08-04 16:05:06

『壹』 國外電影大師里哪一位導演對色彩運用的很棒

黑澤明大師的電影色彩運用是最頂級的,他本身是學畫出身。《亂》、《影子武士》等影片中的色彩運用已成「哲學」,《影子武士》中用四種色彩代表軍事上的四大智慧,煞是好看之餘,意蘊深淵。《夢》中的色彩也很美。張藝謀的電影色彩美學上有膜拜黑澤大師的痕跡。

Gus Van Sant的《elephant》,極高的色彩飽和度配以冷峻的主題,
Wim Wenders的《paris,texas》,簡單的三原色也可以配出絕美的畫面,
還有阿莫多瓦,岩山俊二等導演的作品中,色彩的運用都非常出色,

《人魚朵朵》,漂亮的colourful.美麗的高跟鞋
《rose》,法國香水的色調,天空、泥土與rose的畫面
《迷失東京》,迷失在黑白灰的主調中
《練習曲》,永遠淡藍的天空
《天使愛美麗》
蜷川實花《盛櫻花魁(Sakuran)》
導演是日本現在最流行的攝影人,透過粼粼波光看到的吉原游郭
一切恍如夢境

因為色彩而更愛電影

『貳』 什麼是黑色美學

你可以看看插畫家李歡的作品。
頹美、寂寞、不滿、叛逆、墮落,有些另類的美。
個人理解

『叄』 崇尚暴力美學的導演有哪些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一些略帶暴力色彩電影,而這類電影在影壇之中並不少見,真正暴力美學是令人著迷的,包括小編,我也非常喜歡這些充滿暴力美學的電影,就像是非常有名《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飛車元素與暴力美學元素交匯融合,形成了令人著迷《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還有國內《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電影都是,充滿了暴力美學元素的電影。那麼崇尚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自己非常喜歡的暴力美學電影導演

第一位小編想要說的電影導演就是法國著名的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他電影作品給人最深刻印象就是冰冷肅殺氣氛,運用極少對白,同時以冰冷氣氛渲染出了令人腎上腺飆升刺激氛圍。他拍攝電影也對後來的香港黑社會英雄主題電影造成了非常大影響,香港導演吳宇森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

經典暴力美學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在現在各種各樣電影層出不窮時代,能夠秉承著最經典暴力美學所製作出的電影,無疑讓人興奮,期待著會有更多更好傳承了暴力美學電影出現。當然,擅長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不止這三位,這三位只是小編所比較熟悉的擅長運用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擅長運用暴力美學的電影導演呢?

『肆』 是誰導演的幾部暴力美學

昆汀·塔蘭蒂諾

『伍』 電影中什麼是黑色美學

泊秦淮(杜牧)徵人怨(柳中庸)

『陸』 推薦點具有--黑色暴力美學--風格的電影吧

我推薦昆丁塔倫蒂諾的----
低俗小說 落水狗
北野武的----
花火 大哥 座頭市

都是你說的類型

『柒』 香港電影史上三大暴力美學教父你們知道都是誰嗎

第一位:麥當雄
熟悉上世紀香港電影的影迷肯定會記得這么一個導演,拍戲不拘一格,什麼都敢拍什麼都能拍,力求最真實的感覺,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而在之後淡出電影界,關於他的經典成為談資,它就是瘋子導演麥當雄。麥當雄,電視製作人、導演、監制、編劇。
第二位:杜琪峰
以黑色冷峻風格著稱的杜琪峰,是香港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電影極具個人色彩,黑色但不乏正義,暴力又不失優雅,積極卻難逃宿命。他對電影獨具匠心的處理,成就了一批銀幕經典。
第三位:吳宇森
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制、演員,被尊為暴力美學大師。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一炮而紅,而且奠定了其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英雄本色》中,周潤發在楓林閣酒家內手持雙槍與仇家火拚一幕,是吳宇森電影中最經典的槍戰場面之一。整個場面以慢鏡拍攝,小馬哥單刀赴會,在樂曲聲中摟著一個舞女漫步,黑色風衣,嘴叼牙簽,在走廊的花盆中藏下一支又一支的手槍!當他微笑著將舞女送走後,拉開旁邊房間的日式紙門,手執雙槍掃射,彈無虛發,能把槍戰戲拍得如此浪漫、隨意,恐怕是後人難以超越的吧。

『捌』 何為黑色美學

首先解釋美學。
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審美范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美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美學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美意識同審美對象的關系等。
由於美學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 既可以採取哲學思辯的方法,也可以借鑒當今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經驗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類學和社會學的方法、語言學和文化學的方法等),——美學只是包括「哲學思辯」,不應該「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再者,「美」本身是人的一種感覺,不同的人對美有不同的感受,通常連思辯都用不著。所以,美學是研究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獨立的學科。

『玖』 世界最偉大的20位導演排行榜

美國權威電影網站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NEY(簡稱TSPDT)評選出20名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來自日本的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包攬前三名。不過中國導演總計10人全部上榜,占總量的一半
黑澤明被譽為「電影天皇」,尤其四五十年代在世界影壇中大放異彩,他執導的作品如《羅生門》、《七武士》、《用心棒》、《亂》等不僅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中榮獲獎項,還向全球觀眾輸送了三船敏郎、志村喬這樣的表演大師。
來自中國香港的王家衛排名第四,位居中國導演之首。拍戲緩慢,台詞意識流的王家衛無論拍攝任何題材都能讓觀眾一眼辨認出這是他的作品。與杜可風的搭檔也讓王家衛的影片總是充滿一種後現代的迷離氣質。他的風格不僅在亞洲范圍內獨樹一幟,也深刻影響了西方文化體系下的導演。2016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導演巴里·詹金斯就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是王家衛的鐵粉。
榜單中除了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導演張藝謀、李安、陳凱歌之外,還有一個出生於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導演悄然入榜,他就是費穆。出生在上海的費穆自幼博覽群書,精通多國外語。由他拍攝,梅蘭芳主演的《生死恨》被譽為「中國現代電影的先驅」。生不逢時,費穆的一些其他作品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很多肯定,其中《小城之春》就是一部被低估的傳世之作。戰火和操勞讓費穆的生命停留在45歲,但他留下的藝術遺產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

完整榜單:

1.黑澤明

2.小津安二郎

3.溝口健二

4.王家衛

5.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6.薩蒂亞吉特·雷伊

7.侯孝賢

8.楊德昌

9.宮崎駿

10.阿彼察邦

11.成瀨巳喜男

12.張藝謀

13.李安

14.賈樟柯

15.大島渚

16.蔡明亮

17.費穆

18.今村昌平

19.陳凱歌

20.胡金銓

『拾』 黑色電影怎麼樣

作者:magasa 《黑色電影:歷史、批評與風格》作為中國第一部有關黑色電影(film noir)的專著,卻並不僅僅是一個入門指南,作者詹姆斯61納雷摩爾(James Naremore)沒有重復早為個中影迷耳熟能詳的定義、術語,而是質疑了某些已被人們廣為接受的認識,沿著若干條不同的路徑,重新進入「黑色電影」這塊豐饒的土地。他的研究,足以讓人對這類電影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眾所周知,黑色電影是事後回溯的一個概念。四、五十年代製作這類影片的好萊塢導演們從來沒聽說過什麼叫黑色電影(或許只有羅伯特61奧爾德里奇例外),甚至在七十年代之前,美國人也不知道法國人把這些充斥著犯罪與暴力、情緒悲觀宿命、視覺上存在強烈明暗反差的影片稱為黑色電影。所以,正如納雷摩爾所說,黑色電影不僅是電影製作的一種模式,同樣也是思考電影的方式。 關於黑色電影的評論與研究,自1955年法國影評人雷蒙61博爾德(Raymond Borde)和艾蒂安61肖默東(Etienne Chaumeton)發表《美國黑色電影全景》(Panorama film noir americain, 1941-1953)以來,也有半個世紀了。特別是七十年代後,大量研究黑色電影著作問世,但影評人和學者關注的主要還是黑色電影的淵源及風格特徵。而納雷摩爾的貢獻在於開闊了這方面研究的思考深度和廣度。他採用了「七種武器」分析黑色電影(也就是本書第一版的七個章節,第二版新增一章討論新黑色電影),即將之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智識與藝術史語境之下進行檢視。 在本書最為精彩的第二章中,納雷摩爾提出,黑色電影是流行文化與現代主義相遇的產物。雖然匯流成黑色電影的幾大源頭——法國詩意現實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硬漢派偵探小說等——早已為人熟知,但納雷摩爾前所未有地分析了格雷厄姆61格林(Graham Greene)的影響,還雄辯地指出格林、雷蒙德61錢德勒、達希爾61漢密特等作家如何將現代主義的寫作技巧融入到低俗的偵探小說文體之中。他認為,黑色電影融化了高雅與低俗文化之間存在的堅冰。 此外,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黑色電影無關政治,《美國黑色電影全景》只強調其無政府和反社會的特質,50年代《電影手冊》的影評人及隨後的美國同行更進一步使其去政治化,但納雷摩爾證明,黑色電影其實與政治高度相關——來自不同國家的左派電影人或明修棧道,或暗渡陳倉,將強烈的政治意識貫穿在影片之中。那些最好的驚悚片往往是對人民陣線和新政激進成分的表達。關於審查的問題,納雷摩爾收集、研究了大量的原始資料,通過《藍色大麗花》(The Blue Dahlia,1946)、《交叉火網》(Crossfire,1947)等具體案例,揭示出不為人知的製作秘辛。 作者關於黑色電影視覺風格的論述亦讓人大有所獲。從專家到影迷,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黑色電影應該是一種圍繞著特殊視覺風格的電影「類型」,但納雷摩爾對這一神話深表懷疑。他提出,所有被認為是黑色電影主要風格的那些特徵都可以輕易在非黑色電影里找到,而像《夜長夢多》(The Big Sleep,1946)這樣被譽為黑色電影扛鼎之作的經典,其實並不包含多少公認的黑色電影風格。納雷摩爾還通過討論《漩渦之外》(Out Of The Past,1947),詳盡地分析了黑色電影的布光風格。一個在過去的研究中被忽視的問題是起步階段的彩色攝影技術與黑色電影的關系。當好萊塢普遍認為彩色更適合於歌舞喜劇一類影片的時候,《狂戀》(Leave Her to heaven,1945)和《奪魂索》(Rope,1948)這類「少數作品」就顯得饒有興味了。關於後者在長鏡頭方面的探索已經廣為人知,但納氏指出,黑白驚悚片中常見的母題亦可通過克制的彩色表現獲得引人入勝的新活力。 另外,作者通過考證大量第一手資料,發現「黑色電影多為B級片」的認識大有問題,實際上最著名的黑色電影幾乎都是大明星出演的A級製作,往往能得到當時影評的贊賞,甚至偶爾還能得到幾枚奧斯卡獎的提名。而低成本的黑色電影與今天美國有線電視台製作的新黑色電影有很強的聯系,盡管這些電視電影看過的人為數不多,仍然成為了納雷摩爾研究的重要樣本。 過去有一些保守的論者,傾向於將「黑色電影」視為一個孤立、停滯的歷史概念,納雷摩爾是堅決反對這種立場的,他認為在這個簡化的術語背後,隱藏著大量未被闡明的議題,它的含義必須隨著時間變化,所以,越到後面數章,他越多地結合了當代電影——包括對經典黑色電影的翻拍,及帶有黑色氣息的其他類型影片——來討論「黑色電影」對當代大眾文化的啟發。 正如本書中文版譯者徐展雄所說:「(翻譯此書)不僅要對美國三四十年代乃至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政治語境非常熟悉,而且還要對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度的文化政治語境同等了解。大到國家政治風向,小到一個社團的誕生、一個藝術品的生產、一種文藝氛圍的流行等等……究其根本,真正了解黑色電影絕非只需了解電影美學與電影工業的變化,透過這些影像,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文化、政治觀念所造成的或微妙或巨大的影響」,因此,經過作者在多個不同語境下的細讀,我們很難否認他的中心論點:「黑色電影不僅屬於電影史,在同等程度上也屬於思想史」。

閱讀全文

與黑色美學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公寓電影版欲告片 瀏覽:174
假面騎士大電影鎧武優酷 瀏覽:692
成龍電影里打群架 瀏覽:760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 瀏覽:842
戛納國際電影節名詞解釋 瀏覽:881
帥哥搞基電影大全 瀏覽:970
貓和老鼠大電影英語介紹 瀏覽:818
鞏俐電影床戲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129
吳孟達周星馳古裝電影 瀏覽:501
大上海粵語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697
俄羅斯狙擊手二戰電影大全 瀏覽:640
抖音加電影里音樂 瀏覽:594
青春電影男主名字 瀏覽:630
老版狐仙電影大全 瀏覽:668
電影院啪啪下載 瀏覽:386
協商韓國電影大結局 瀏覽:393
熊鋼琴電影完整版 瀏覽:769
法國花開花落電影 瀏覽:216
與大男當婚相似的電影 瀏覽:921
泰國電影警察查車是什麼電影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