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三船敏郎做主角的電影

三船敏郎做主角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07 22:17:49

① 很好看的電影,三船敏郎的表演很好的呢

三船敏郎
1920年4月1日-1997年12月24日)出生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日本電影演員、製片、導演。代表作品有《泥醉天使》、《羅生門》、《七武士》等。

② 請問三船敏郎在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演的是誰

菊千代

③ 有人知道三船敏郎在電影《羅生門》裡面是扮演哪個角色嗎

電影;羅生門
導演:黑澤明,志村喬,森雅之
主演:三船敏郎
本片榮獲第2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和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故事內容:
故事由三人在羅生門邊躲雨而展開。此三人是雲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砍柴人自言自語:真是看不懂、看不懂。在乞丐再三追問下,砍柴人講了如下一件事:
三天前砍柴人進山去砍柴,在山裡看到在一把女人用的木梳傍有一具武士屍體。砍柴人趕緊到衙門去報官。差役抓住了殺死武士的強盜。在公堂上強盜承認見武士妻子美貌,強暴了她。由於武士妻子堅決要他倆決斗,在決鬥了23回後,他殺死了武士。強盜想以此誇耀自己的武藝高強。武士妻子卻說,她受強盜侮辱撲到武士身上哭訴,昏了過去,手中短刀誤殺了武士。這時公堂上讓女巫把武士的靈魂招來審問,武士說,他妻子唆使強盜殺他,他十分羞恥,拿起短刀自殺的。砍柴人還說,其實他看到強盜與武士兩人的決斗,開始由於沒有講,其實兩人的武藝很平常不像強盜所吹噓的那樣,是強盜砍死了武士。
正在三人談至尾聲時忽然聽到嬰兒哭聲,乞丐找到了被遺棄的嬰兒,想剝那棄嬰的衣服,被阻止後,砍柴人說,我已有六個孩子,不在乎養第七個孩子,讓我領養吧,和尚把孩子給了砍柴人。雨過天晴,夕陽照著砍柴人離去的背影。
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三船在裡面扮演強盜,不過我沒看完,如果畫面是彩色的在叢林中殺人那段景色應該會拍的很好把!
樓主三船的電影看過多少?<用心棒>?<七武士>?

④ 三船敏郎版椿三十郎系列電影

《椿三十郎》是黑澤明1962年拍攝,三船敏郎主演的電影,只有一部哦。
《用心棒》是黑澤明1961年的作品,雖然都是三船敏郎主演,片中人物都叫椿三十郎,也都是有道義的武士,但是是兩個不同的故事,完全沒有關聯。而且我以為也不一定就是同一人(雖然兩片中都是有道義的武士,但人物性格還是存在差異的)。(頂多稱為姐妹篇吧)

⑤ 請問黑澤明為什麼和三船敏郎合作那麼多次幾乎每部電影都用他做主角

三船敏郎是黑澤明的御用演員。合作的好就一直合作,這是電影界的一種良好風氣,就象吳宇森和周潤發、王家衛和梁朝偉、馬丁*斯克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等等。他們的合作使世界電影領域誕生出一部部傑作。
另外晚期的黑澤明同三船敏郎的關系開始不佳,他在八十年代以後導演的《亂》、《八月狂想曲》等電影中不再能看到三船敏郎這位「東方約翰*威恩」的身影。

⑥ 黑澤明的主要電影有哪些(可以說些風格)

《羅生門》、《七武士》、《夢》、《影武者》、《丑聞》
黑澤明出生於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衷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於受到哥哥突然自殺的影響,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導演,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之後又以劇作家的身份發表了,《達摩寺里的德國人》,《寂靜》和《雪》。得到了廣泛的好評。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啟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此,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項——金獅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語片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80年的《影子武士》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90年,這位「黑澤天皇」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1998年,一代大師黑澤明的逝世標志著大製片廠時代的傳統電影正在漸漸地退出歷史舞台,向現代電影觀念靠攏,從此揭開了日本電影時代更遞的一幕。

⑦ 這是三船敏郎嗎這是他的哪部片

銀嶺之巔 (1947)

導演: 谷口千吉
編劇: 黑澤明
主演: 三船敏郎 / 志村喬 / 河野秋武
類型: 劇情 / 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47-08-05

⑧ 我想找一個電影片段,情節就是一個浪漫的場面,男主角對女主角在說話,要外國的電影。

、《姿三四郎》1943年

《姿三四郎》,黑澤明第一部導演作品,旋即一鳴驚人。影片通過一名好勇鬥狠的青年如何成長為一名柔道武術家為主線,反映了1880年日本明治時期柔術與柔道之爭。黑澤明是一位地道的男性藝術家,他通過武士藝術來表現日本民族的品格,姿三四郎身上體現的盡職、勇敢、正直、獻身精神、人道主義及粗獷的斗爭正是濃烈的黑氏風格的完美體現。影片不僅以幽默的樂天情緒、區別於舊式日本武片風格的影像,更開創了日本電影史上的新型娛樂時期,其中五場以不同節奏表現柔道比賽的場面,更說明了黑氏畫面處理方面的登峰造極。

2、《踏虎尾》1945年

《踏虎尾》算不算黑澤明時間最短的電影,一個小時的長度濃縮著黑澤明標準的敘事風格,這部拍攝於1945年的電影局限於當時經濟和技術條件所限,並沒有太多電影技法上的突破,太多棚景的使用使影片有了舞台劇的高壓表現手段。在影片開始的字幕中黑氏交替了事件的起因、發展及懸念。正如其中一句話: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正是這樣一個黑氏慣用的研究人類兩面性的主題使《踏虎尾》得以延伸。黑澤明早期作品大都在題材上描寫本民族的現實與歷史,影片大多數採用對稱手法,主題上深刻揭示人性與靈魂的沖突與撞擊。這部《踏虎尾》就是此類代表作品。

3、《姿三四郎續集》1945年

因為《姿三四郎》的非凡成就及深遠影響,黑澤明在二年後又拍了此片的續集,這也是黑澤明一生中唯一為一部影片做續。本片繼續上集的故事,將一段尋仇故事表現的別有風味。特別對反派角色的描述刻畫出了有血有肉的另一面。本片依舊是表現武士和男性陽剛美的通道,黑氏早期的風格特色就是強烈的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的對撞,而這一切又都包涵在導演略帶詼諧的手段中融化的格外有味道。《姿三四郎》二集雖不能代表黑氏的最高水準,但一鳴驚人的創作手段為日本影壇一掃平庸之氣。

4、《無悔的青春》1946年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黑澤明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影片根據戰時一則真實事件改編,表現出混亂的社會下人類精神家園的萎縮,也表明了黑氏對戰爭及法西斯主義的立場及態度。黑氏暫時拋開他狂熱的武士風格,卻又巧妙地在這出女性電影中注入武士道精神,她受盡世間唾罵和凌辱仍倔強的表示:我對青春無悔的女主角具備了黑氏一貫的陽剛氣質。這類影片相似國產片《江姐》般的勵志類型,但黑澤明以忘我的投入及感同身受的細膩把一個經過戰爭混亂後,終於找到自我,忠於自己意志的新時代女性表現的可歌可泣,擺脫了說教成份,令人看來如鯁在喉。

5、《美好星期天》1947年

這是黑澤明難得的一部寫意之作,它對日本戰後頹廢的現狀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本片以黑氏一貫的流暢與樂天精神;把一對年輕卻充滿憂愁的戀人在星期天怎樣把種種煩惱拋諸腦後的經過刻畫的充滿激情及東方美。男主角向情人求愛一場,表現出黑氏浪漫主義的心態,令人看到心猿意馬,而一對小情人在廢墟中幻想未來經營小餐館的場面,在叫人心往神怡之餘也透露出黑氏寓意深長的希望。另外,此部影片也是日本電影中第一部直接反映出年輕人對性的感受的作品。

6、《羅生門》1950年

五個兇殺的當事人與見證人,說出了五個不同的結局,究竟辯說的對,事情的本來面目又是怎樣?影片描寫了人心深處奇異復雜的陰影,尖銳地剖析了人類最深奧的部分並公之於眾。錯綜復雜的光與影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類那種與生俱來的虛偽本質和罪孽圖畫,構示了人難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使到了死的時候,也是不會放棄虛偽和掩飾的。

7、《留芳頌》1952年
這是一部強烈震動心靈的影片,所有有良知及良心泯滅的人都該看看。看看一個人在人生最後的過程中,是怎樣領悟與體會到人生的真義與生存的價值。黑澤明以巧妙的手法,把「人為什麼活著」這個重大主題融進了一個普通的故事中。借著主角發現身患絕症,決心在臨死前為市民建造一座公園的心願,將一個我們掛在嘴邊的片語加以鮮明地、實際地探討。此外,本片對官僚機構的推諉塞責,明爭暗鬥給了嚴厲的諷刺與抨擊。這是一部欲喚起情感回歸卻讓人萬念俱灰的影片,在影片結尾時,黑澤明讓那首《生命如此短暫》重又回響在耳邊,使我們仍能看到穿透世欲和官僚禁錮的曙光。

8、《七武士》1954年

《七武士》是黑氏影壇生涯中最成功與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在這部影片中,黑氏終於開始對好萊塢風格進行再創造式的模仿,可笑的是,《七武士》成功後又被好萊塢重拍,且成為美國西部片的名著。《七武士》是個很簡單的故事,描述七個武士保護農民免受山賊掠奪之經過,但其中卻蘊含著一種堅韌和勇敢的力量,影片中黑氏首次顯示出超人的導演技巧,武士與山賊幾個人的掠殺,卻展現出千軍萬馬的氣勢。群馬沖殺,泥沼惡斗的連場激戰,在快速剪接,連續復數鏡頭的運用下,所有影像凝聚成一體,扣人心弦。這部影片被日本電影旬報稱為史上最佳作品第一位。

9、《活人的記錄》1955年

本片是黑澤明反映現實類作品中最受關注與爭議的一部,影片描述三船敏郎飾演的老人喜一聽到美國與蘇聯進行氫彈試驗,輻射塵落到日本的消息,決心建造一座地下住宅,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幻覺自己來到另一個星球,看到地球被燒成灰燼。這部影片絕不是黑氏空想的結果,他以日本獨特的歷史為主線,構築日本人持有視覺觀,他用日常心態與衰老、死亡、戰爭這一流轉主題針鋒相對,得到一個可怕的近乎殘酷的現實。這部影片是黑澤明對戰爭及戰爭帶來的痛苦的自我反省。他說:「我不想聳人聽聞,而只是希望人們聽到一個活人的善良呼叫。」黑氏是一個罕見的人道主義者,他用右手批判現實生活的麻木,左手又尋求完美的明天。

10、《蜘蛛巢城》1957年

本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並被譽為最成功的一部改編傑作。黑澤明把背境改為日本戰國時代,通過一個武士野心勃勃的政治陰謀對武士電影及黑氏道德觀念進行了必要延續。黑氏喜愛把人放在特定環境中。給予一定條件及刺激,以測定人的反應。《蜘蛛巢城》就是典型的試驗人生的作品。他同時也是日本最歐美化的導演,盡管山田五十鈴(武士夫人)吸收了「能劇」的表演方式,而「巢城」也被打扮成古色古香的能劇舞台,展現迷人的民族特色。但他仍用西方的現代電影手法來表現這一切,這使《蜘蛛》成為一部東方文化與西方藝術完美融合的娛樂巨片,同樣是古裝武士片,與豪放的《七武士》相比,本片的內斂多少表明了得心應手的導演功底。

11、《底下層》1957年

黑澤明不僅是一位電影藝術大師,他的喜劇才能從《姿三四郎》中就已經展現。在這部《底下層》中黑氏把目光投向貧民窟,那裡住著妓女、小偷、車夫、戲子……通常我們會把這種悲劇人物與社會的背影聯系起來以達到批判的目的。但相反,黑氏的處理手法卻以滑稽的喜劇手段來表現最底層人物的生活。黑氏的觸覺敏感而好強,影片中最具生活氣息的人群與那種底層的原始生命力、爆發力與戲劇性的苦難與悲哀都是黑氏做為一個人文主義大師的底氣。黑氏博大的胸懷及自強不息的樂觀精神在《底下層》中再一次用笑聲證明。

12、《武士勤王記》1958年

另一譯名為《戰國英豪》。日前市面上已有兩種版本出現。影片描寫戰國時代,秋月家族的雪姬公主,在一個忠心的大將保護下,帶著一批黃金逃出敵人的搜捕,投靠盟國。本片那一片咄咄逼人的黑色天空,一望無際的平原,兩個黑影互相搏鬥的畫面,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武士》是一部純粹的弘揚善性的電影,其理想主義的希望使作品更接近於啟蒙電影。在《武士》中你更加可以感受到一個畫家的眼光,對影像及光的處理是《武士》的一大突破,而黑氏第一次拍攝寬銀幕,效果之佳,使他從此放棄了標准銀幕。此片曾因完美的武士情節而入選日本電影旬報的百佳之列。

13、《惡漢甜夢》1960年

黑澤明批判現實的重要作品。以當時非常頻繁的政治貪污事件為主題。融合復仇、懸念及驚險為一體,無情揭露了日本官商界的黑暗。在一次政治貪污事件,西幸的父親成了無辜的犧牲者,此後他即不停地追捕殺害其父的元兇,西幸用盡各種方法對政治家們展開復雜的手段,使罪惡的根源亦更為之加深。影片最讓人樂道的還是在構圖方面,通道、樓梯、房間的排列,鏡的擺設,以至瓦礫堆的空間布置,都拍得均整有致,計算得驚人地准確,此片也是黑澤明工作室的第一部作品。

14、《用心棒》1961年

如果你喜歡克林伊斯威特的《荒野大鏢客》,布魯斯威利的《終極悍將》,那你將會喜愛《用心棒》,因為他們都改編自黑澤明。的確,黑氏把《用心棒》拍成了動作娛樂片,這是吸取了西部片格式與自身武士風格相融合後產下的新模式。自此,黑氏已如斯皮爾博格等好萊塢大導一樣,消除了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拍出了一種人性本質下大同的東西。其淋漓地表現出一種無政府主義哲學,一種自由的超道德觀,令人嘆為觀止,三船敏郎在黑澤明系列武俠電影中創造了一個純日本圖騰的武士形象,在《用心棒》中他的迷人大俠形象再次征服了世界,此片成為黑氏最賣座,最風行的電影。

15、《天國與地獄》1962年

故事通過一個離奇勒索事件為線索,在金錢與人性間搭建一座獨木橋,一頭是天國一頭是地獄。誰可以通過並最終獲得心靈的安息,影片對人性善惡對立面的解剖入木三分,憎恨有錢人的年輕綁匪,提供贖金的正直商人及認真執著的刑警,充滿樂趣的推理分析,黑澤明用富有正義感的鏡頭無言的向希區克科表示敬意,盡管這部以男性斗爭為命題,對丑惡與正義,權貴與赤貧,熱情與陰險之間的對立面做巧妙組合的導演在縱深的涵意上已超出希區克科。但一般人看來這部偉大的懸疑片終究是娛樂勝過理性。

16、《椿十三郎》1962年

黑澤明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的任何一部影片無論長短都一氣呵成,行雲流水,高潮迭起。正如他自己形容的:《椿》是一首優雅的圓舞曲,使人感受到那種令人胸襟開闊的春意。本片一般被當做《用心棒》的姐妹篇。黑氏同樣在此片中致力打破各地文化差異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類的基本感情。三船敏郎扮演的武士電影已是黑澤明的道德替身,他不僅把東洋劍俠的偉大之處發揚,更使日本武士精神通過影像獲得四海的認同。《椿十三郎》注重刻畫小人物的內在細膩變化,而且對「人不可貌相」這一主題刻劃非常成功。片末三船敏郎以反手劍殺死件代達夫,鮮血從胸口飛噴而出的片段,已是史上最著名的決斗場面之一。

17、《赤鬍子》1965年

黑澤明60年代最後一部力作,仍由武士精神的代言人三船敏郎主演。影片由一個青春成長的片斷發展而成,一名血氣方剛的年輕醫生畢業後被派往貧民地區工作,在所長赤鬍子的感染下,終於明白做人行醫之道,放棄了虛榮心。這次黑氏給成長故事賦予了新的生命力,那就是人道主義的世界觀。影片製作過程長達二年,黑澤明近乎完美的影像表現得到極高的評價。當我們隨著主人翁一點點拋棄狂野之心,跟著黑氏一步步走入一個善良執著的老人心底,竟發現那裡有著我們早已丟失的淚水,有著讓人敬畏的生命真諦,片中大地震場面使人驚心動魄之餘,小乞丐全家服毒自殺的一場更叫人心酸。

18、《沒有季節的小墟》1970年

70年代是黑澤明創作的黯淡時期,1970年的這部《沒有季節的小墟》(又譯《電車聲》)因影片沒有足夠的感染力,太過於注重形式而使影片流於抽象化等原因而慘遭失敗,這也是黑氏電影生涯中最大的打擊。他曾因此片企圖自殺。顯然,黑澤明是對此片抱有極大信心的,這是他第一部彩色片,描述一個低能兒每天模仿電車司機,玩繞在他小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居住著一群看似安詳但沒有明天的人們,他們其實和低能兒小六一樣,重復自己的每一天。黑氏企圖用超現實的布景來營造一種燈紅酒綠的歌舞昇平,但那種內在的沉重與悲哀壓的人幾乎喘不過氣。

19、《亂》1985年

偉大的殿堂級的史詩傑作。是我長大成人後接觸的第一部黑氏作品。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瀟灑自如的人物調度,信手拈來的精彩瞬間,爐火純青的故事布局,不僅實現了黑澤明對電影的執著理想,也使我對日本影片沉悶狹隘的主觀印象有了180度的改變。影片取材民間寓言故事,加上莎翁名劇《李爾王》的精華,刻畫出一個威風凜凜的老人,在無邊的情感荒漠上以頑強的意志力抵抗黑暗與孤獨的過程,營造出不可思議的感染力。該片獲國際大獎無數,成為日本電影最傑出的代表作。人間的凄涼與武士的背脊,在攝影機的凝視中緩緩走過,仔細精微地透視著歷史烽煙中的世情和人心,這是《亂》的寓言,也是黑氏的寫照。

20、《夢》1990年

電影史上最奇特的一部影片,《夢》由八個片斷組成。他們涵益的寓意廣泛,有些可意會,有些不能言傳。看完《夢》後,晚上也會進入相同景像,進入黑澤明的夜世界,驚醒,竟有了一絲恐懼,到底誰在夢中,是黑氏還是我。《夢》由黑的仰慕者斯皮爾伯格與盧卡斯等人出資,大導演馬丁·西斯塞斯還在梵高一段中出任主角,黑澤明以奇凄與瑰麗的畫筆把童年及沿途的記憶收拾進影像中,結合高科技製作,可用絕妙二字形容。

黑澤明介紹
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品川區大井町,父親曾經擔任陸軍軍官,後轉任中學理事,母親的娘家在大阪經商,黑澤明是8個兄弟的老末。1928年初中畢業後曾熱中於繪畫。1934年考取助理導演, 進入東寶電影的前身「PCL電影公司」拜名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 1943年,黑澤明導演了他的處女作《姿三四郎》 ,獲得極大成功。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他於1950年導演的《羅生》在次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榮獲大獎。黑澤明一生共導演了30部電影 ,其中有幾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戰後執導的第一部作品是左翼劇作家久板榮二郎編劇、反對軍國主義的《無愧於我的青春》。 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啟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錄》、《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 不但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

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首先是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不過對於原因兩人都是三緘其口。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不過黑澤明很快就再站了起來,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由法國電影公司出資,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攝的《影子武士》則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漿。

1985年,黑澤明完成了巨型古裝片《亂》。晚年的黑澤明熱心於創作古裝片,藝術上的追求也更加執著,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內涵。身高1.81米的黑澤明,擁有當時日本人少有的高大體格,據說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著嗓子大吼的聲音經常把工作人員嚇得渾身打顫。在拍攝《戰國英豪》時,他為了拍一個滿意的天晴鏡頭,足足等了100天;拍《天國與地獄》時,他發現有一棟民宅的二樓阻擋了他拍攝演員從新干線丟出現金的鏡頭,硬是把該民宅的二樓給拆了。 就因為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執著而強橫的態度,他被台前幕後的合作者稱為片場上的「天皇」。
總體說來,黑澤明的特點有以下幾個:
1.會講故事。別小看這一個,導演其實就是個講故事的,現在許多導演連故事都講不好,就出來拍些不知所雲的電影,其實是很失敗的。講故事其實是電影中最難的,把一個很平常很簡單的東西,講出來讓人津津有味,並且發人深思,這是需要功底的。
2.場面調度。前面說了,黑澤明拍了很多關於日本古代武士和戰爭的電影,你可以去看看在當時電影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大師是怎麼用鏡頭的布置和剪切,達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3.大寫意。何為大寫意,我的簡單理解就是相當於中國國畫,聊聊幾筆揮灑潑墨,很酷,但一切盡在此中。黑澤明就是這樣的,在彩色片時代,他的色彩運用非常濃烈,明顯可以看出張藝謀受他的影響很深,但張藝謀現在卻是艷俗了。
4.人性。黑澤明的電影,從紅鬍子開始,其實一直都在探討人性,但是我覺得,他並不是像某些導演那樣,一位控訴人性的黑暗等等。他是處於一種非常客觀的角度,解構人性的善惡,尤其是歌頌勇敢,並看到了人類的渺小與自大,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在裡面。
說了這么多,希望對你看黑澤明的電影有個幫助,也能激勵你去看大師的電影,輕松點去看,能夠讓自己有些收獲和開心就行!
他一生中所獲獎項不計其數,他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導演,他畢生致力打破各國民族文化差異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類的基本感情。黑澤明被1999年12月的《亞洲周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在半個多世紀的電影生涯中,黑澤明製作的電影曾創造過持續二十年的票房奇跡,但傲慢、失敗和自殺的空虛也時常伴隨著他,影響著他的事業。1998年他去世時留給後人31部電影無不揭示了黑澤明電影的一個共性——對形式和內容的融匯貫通。正因如此,使他成為自1895年電影產生以來最出類拔萃的導演之一。黑澤明最大的成就在於亞洲幾代電影人都受到他的影響,正如著名導演張藝謀在美國《時代》雜志上評價的那樣,「黑澤明使我明白,當走向外面世界時,要保持中國人自己的性格和風格」,「這是他給亞洲電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課。」

⑨ 三船敏郎在《人證》里演什麼

黑澤明(1910—1998)是世界級著名的日本電影導演,他既繼承了現實主義的積極干預現實的電影創作方法,又汲取了傳統武士史詩的藝術特點,深入探討普通人的生活問題和他們的喜怒哀樂,他相信個人的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在黑澤明所執導的許多影片中,這種藝術創作手法與他的價值觀,通過對影片表現技巧的運用和指導人物的活動表現,得到了較好的貫徹。有些影片還從哲學的高度上對故事內容進行分析。比如以懷疑論和諷刺性相結合為主要藝術表現特徵的電影《羅生門》,不但顯示了單純明快的道德性主題和多變的情節風格,而且人物個性鮮明,形象感人。《羅生門》(1950)獲得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金獅獎。它的獲獎,使此前在國際上幾乎默默無聞的日本電影突然之間備受世界矚目。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活著》,兩年之後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獎。影片故事所反映的是某些人對生命熱愛的積極心態,是一種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意義的思想行為的真實表露,頗有現實感。《活著》描寫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一位普通的科長,他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並且只有半年左右有存活期之後,一種武士般的強烈責任感喚起他珍惜指日可數的生命的意義,使自己一生中的最後階段的分分秒秒都充滿著價值。海倫·凱勒在她一篇題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能更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過得總是充滿熱情。」影片所表現的就是在認識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貴的人們,決心賦予生命以更加絢麗的光彩的真實寫照。另一部有影響的影片《七武士》(1954),則獲得1955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及奧斯卡獎。後來還被英國的《畫面與音響》雜志評為電影誕生以來世界最優秀的十部影片之一。它表現出對封建道德的嘲諷和從形式上革新「劍戟片」傳統的嘗試。

在60—79年代,黑澤明導演的比較有名的影片還有《保鏢》,《椿三十郎》以及與前蘇聯合拍的影片《德爾蘇·烏札拉》(1975)。《保鏢》可以說是按喜劇的樣式構思的,它通過極端誇張的、精湛的表演嘲笑了喜劇的某些陳規俗套。黑澤明本人認為《椿三十郎》要比《保鏢》更滑稽、更吸引人。《德爾蘇·烏札拉》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的俄中邊境地區,描寫一位俄國研究人員帶領考察隊,在冰雪荒原中的險遇。危急中,他們獲救於一位蒙古獵人,於是,他們之間建立了友誼。影片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在視覺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光彩,對蒙古人的刻畫也很成功,故事所透露的傷感情調也時有所現。該片獲莫斯科電影節大獎和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67年,黑澤明與美國的福克斯公司合拍影片《虎!虎!虎!》,終因他的創作思想上的理想主義同美方堅持的現實主義發生嚴重的沖突導致合作失敗。

1998年9月6日中午12時45分,黑澤明因腦溢血在家中去世,享年88歲。在記者招待會上,黑澤明的長子黑澤久雄說:「父親死而無憾。因為他做了他想做的事。」黑澤明的去世,引起世界廣泛的關注。美聯社稱:「黑澤明是日本影界的『天皇』,他的電影對美國的導演影響很大。」法國總統希拉克稱「黑澤明的作品在世界電影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的去世,是電影界的一大損失。」在義大利舉行的第5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主持人宣布黑澤明的死訊後,在場的全體觀眾肅立致哀。9月8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追授黑澤明「榮譽國民獎」。內閣官房長官野中廣務闡述授獎的理由時說:「他的影片使日本人感動,讓我們看到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黑澤明作品的魅力在於對影片的動感拍攝的掌握,以及男性的硬派風格的展現和對作品的精益求精的要求。

黑澤明說道:「電影是自然產生的,它沒有國界。我希望通過電影與世界各國的人們對話……我不希望別人看到我的弱點,不喜歡輸給別人,所以必須不斷努力……演員應該不斷適應新的角色,如果不接受新事物,藝術生命就會枯竭。」

對於黑澤明來說,他最賞析的演員要算是三船敏郎了。三船敏郎於1946年從影。從參與影片《泥醉天使》(1948)的演出開始,便與導演黑澤明合作多年。他先後在黑澤明的《羅生門》、《七武士》、《血濺王座》、《保鏢》、《紅鬍子》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出演《羅生門》的成功,使他一舉成為日本重要的演員之一。此外,他還主演了《山本五十六》(1968)及《日本最後的一天》(1967)等影片。70年代,主要拍電視系列片。演出的其他影片有:《人證》(1977)、《1941》以及《1979,美國》等。

三船敏郎在他所飾的一系列角色中,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男性的硬派風格和那種以自我體驗為中心的精神狀態。這種體驗,來自於生活的真實性,現實通過自我又重新以藝術的方式來表現出來。在影片《羅生門》中,他以其出色的表情、語言和一連貫的動作,把強盜多將丸這個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不但讓觀眾見到這個人物真實的外在形象,而且揭示了人物的心靈。《羅生門》講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行腳僧、樵夫在廢墟般的羅生門下躲雨,樵夫向大家講述了最近發生的一件兇殺疑案。原來是一位武士在眼看自己的妻子被強盜強暴後,遭到殺害身亡……案子到了衙門後,強盜、武士之妻、靈媒及證人樵夫卻各有不同的說詞,使得整個案情的是非顯得迷離。影片通過目擊者和當事人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片面講述案情,不但加大了故事情節的復雜性,增加了懸念感,而且也是對人性弱點的披露。三船敏郎在其中的兩場戲中表現得格外出色:在受審時,他的「供詞」表現了這個人物對自己的強盜名氣的自豪,對性這一生理自然屬性的不顧廉恥的表露。他矢口否認公訴人說他從馬上跌下,因為一個大名鼎鼎的京都地區的大盜,是不可能會表現出如此蹩腳的騎術的。他坦率地承認自己殺了人,但那是在雙方決斗時發生的事。說到得意處,竟情不自禁地扭動著被繩索捆緊得結結實實的身子,還不時爆發出陣陣肆無忌憚的大笑。在林中襲擊武士之妻時,他的動作並沒有讓人覺得下流猥瑣,倒有幾分貓耍老鼠的滑稽,看上去彷彿是在興高采烈中進行的舉動。打家劫舍、居無定所、以及風餐露宿的山林生活所形成的放盪不羈的行為特徵,經三船敏郎的藝術表演,栩栩如生地出現於銀幕之上。

在影片《七武士》中,三船敏郎扮演一位機智、勇敢、為人和善、為民伸冤的武士。他是被村民招募來保護他們的七武士的頭領。在這個人物身上,不但可以見到其出色的領導和組織才能,而且可以處處感受到他那顆寬宏大量的胸懷和長者風范。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著名將領,是日本帝國主義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瘋狂對外擴張時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與軍事人物,他親自計劃並指揮了偷襲珍珠港的戰斗以及晚些時候的中途島海戰。山本一生戎馬40餘年。早期他參加過日俄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高層海軍司令官惟一參加過對俄作戰的將領。他還出使過英美,參加過多次的海軍裁軍談判,這樣一個人物,實際上是日本帝國主義對外擴張史的活教材,是日本軍事力量崛起,以及對外擴張侵略的典型代表。從山本身上,鮮明地反映出日本軍國主義人物的武士性格和形成這種性格的文化淵源。三船敏郎准確地把握住山本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及與形成他的忠君思想的社會環境的關系,生動地把這一軍國主義者的形象再現於銀幕之上。影片在美化日本侵略軍的軍國主義將領的同時,從另一角度上,也讓觀眾領略了三船敏郎出色的表演技巧。

時值陽春三月,加治河兩岸櫻花爭艷吐芳,四方遊客紛至沓來。山本叉開雙腿,端坐於木船之中,一邊與梢公閑聊,一邊觀賞著兩岸秀麗迷人的景色。梢公點著篙,木船晃晃悠悠徐徐向前滑進。山本的老嗜好又冒了出來,他與梢公打起賭來,以他能否在船中以手倒立的姿態保持至船隻靠岸時為勝敗的條件。隨後,獲勝的山本,欲將船費交與梢公,梢公拒收,相持中,兩人雙雙落水,相視間,彼此開懷大笑……這就是日本影片《山本五十六》開始的一場戲。影片中,無論是山本對於嚴重的國家問題的思考、爭辯、抗爭,還是在對待私人生活的態度上,無論是處於孤立,還是在受到一片贊譽時的表現,三船敏郎始終將這一人物既堅定而不失靈活,嚴肅而不失風趣的性格特徵納入到人物所崇拜的「君臣一體,忠孝不二」的價值觀念之中來加以表現。三船敏郎恰當地把握住山本內心的信念這一人物表現的根本,將他那眼界的開闊,思維的深邃和目光的敏銳的帥才風貌與日本陸軍極右分子的氣勢洶洶、鋒芒畢露、甚至赤膊上陣的戰爭叫囂形成鮮明的對照。這也是影片的編導者對軍國主義分子的美化的一種表現。從山本一生的生活軌跡中,卻又恰恰暴露了山本效忠於國家的侵略政策的更為隱蔽的擴張侵略思想。在長期的對外侵略中,武士精神滲透進軍國主義文化,成為後者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作為這種文化的軍界代表人物的山本,其所作所為,無論事情的大小,都必然透露出「效忠主上,重名輕利,崇尚勇武,廉恥守信」的武士封建道德精神。比如他冷靜地婉拒出席偷襲珍珠港勝利祝捷大會,不辭勞苦地飛奔於各戰區為下屬鼓氣,作戰時,鎮定自若、臨危不懼地指揮。甚至在他的座機被擊中起火燃燒時,仍然正襟危坐,表現出一種「奉天皇之命去捐軀」的氣派。

影片不時以細節的方式表現人物的政治觀點和態度。這種表現手法加強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從藝術上說,也是很具影響力的。三船敏郎把握住了「在藝術中,人保持沉默,而形象開始說話」的演出技巧,常常以臉部表情和簡潔的語言來表現出山本勤於思索和追求完善的武士精神個性特徵。比如,影片中有這么一場戲:在「長門」號艦上召開了一次重要的作戰會議。會議上,第一航空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直言反對襲擊珍珠港。他認為此舉風險極大,並以在戰爭中應以不存僥幸心理為決策的前提,極力反對山本的戰役構思。會議結束時,草鹿的態度仍未改變。在送他離艦時,山本壓低嗓門,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草鹿君,我完全理解你的意見和心情。但是,我已下定了進擊夏威夷的決心,希望你能予以理解。回去後不要再唱反調了,要為實現我的作戰決心多作貢獻。」

山本就是以如此的一片誠懇的態度來打動部下的心的,這種推心置腹的溝通使下屬決心輔助自己的長官。這一看來似乎無足輕重的送別寒暄,實則在表現山本這一人物有不以官階壓人的大將風度。而從更深的層次上看,三船敏郎的表演出色地貫徹了編導精心安排突出山本的忍辱負重,以國家利益為前提,盡忠天皇的武士精神的構思。因為從根本上說,最反對向美開戰的不是別人,正是山本本人。

看三船敏郎的表演,有時常常使人不自覺地想起美國黑人演員摩根·弗里曼。他倆在藝術表演中都流露出真誠和樸素的品質。在他倆所扮演的眾多角色中,讓人看見了活生生的人物,使人歷久難忘。因為這種以真實為基礎的藝術表演,能夠抓住情感和理智,弗里曼和三船敏郎的表演特點,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表現作品的內在本質,或者說,作品的靈魂上,從他倆所飾的人物身上,觀眾很難見到用外部的輝煌華麗以掩蓋人物內心匱乏的痕跡。

閱讀全文

與三船敏郎做主角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的兒童動畫片大全電影 瀏覽:358
金智秀演的電影愛情 瀏覽:808
古裝搞笑愛情喜劇電影大全集 瀏覽:599
ruo亞是那個電影里的主角 瀏覽:960
外出電影完整版140視頻大全 瀏覽:205
電影院回放達叔 瀏覽:215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現場 瀏覽:129
營山華夏電影城圖片 瀏覽:597
地球上剩下最後一個男人的電影名字 瀏覽:85
愛上泰國大叔電影名字 瀏覽:834
歐美五十年代的經典愛情電影 瀏覽:773
走出埃及電影演員表 瀏覽:104
蟲子題材電影大全 瀏覽:677
尉犁縣電影院今日電影 瀏覽:646
歡子微電影大全 瀏覽:725
大武生電影發布會劉謙 瀏覽:45
為什麼男生不願意陪女生看電影 瀏覽:239
佛教電影主角是女的 瀏覽:692
類似於童話的英文電影有哪些 瀏覽:654
21年新上映的電影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