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葉問個人簡介
葉問(1893年—1972年),本名葉繼問,曾經改名葉溢,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出生於廣東佛山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學識淵博。
師承陳華順、梁贊,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載譽全球。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1972年在家與世長辭。其盛名子弟包括有李小龍等。
葉問在原傳統武術言傳身教的授業方式上,將原博大精深包含武術套路與心法(訣語)的傳授方式,拆改成一個個簡單通俗的動作名稱(如攤、掌、膀、伏、抌、捶等),讓詠春拳以最顯淺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開宗立派,將原本秘而不傳的詠春拳傳揚開來;及至其後子弟門人孜孜努力,將詠春拳傳遍全球,成為一系名拳。
職 業:武術家 詠春拳宗師
畢業院校:聖士提反書院
主要成就:詠春拳宗師
代表作品:詠春拳體系
封門弟子:梁挺
人物評價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於二十二年間,把詠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詠春拳成為世界知名拳術之一。
而且葉問的武德人品已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跡,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翰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葉問以崇高的武德,推崇詠春拳的發展,堪為一代宗師,最終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拓展資料
葉問(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廣東南海佛山桑園人。葉問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詠春拳第一人。祖籍為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南海縣佛山桑園居住。
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十六歲那年,葉問遠離南海縣佛山,赴港求學,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後隨梁壁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為真正的武術家。
還有一種說法,葉問當初遇見梁壁,欲與他比武,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葉問一問,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
民國初年,被譽為中國四大鎮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可說是武林中人,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於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
葉問晚年後期收授梁挺為弟子,將當時「詠春體育會」班徒交與梁挺繼續教授並委以詠春體育會總教練職務;及後由梁挺所發展出來的《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發展遍布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個支部,子弟門人近200萬之眾,蜚聲國際、載譽全球;及至2012年受深圳文體部門,邀請在位於深圳大梅沙的國際詠春中國總部,通過國內合法機構身份,將原傳統師門授業方式、調整為現代培訓授業方式,進行《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傳揚,至今已培養出一批批新晉,承擔起國內WT詠春拳傳揚、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使命。
資料來源:網路
② 1999年至2001年間CCTV-6播放過的一部古裝武打電影
是不是那個大惡人拿一個很長很長的長槍啊?
詠春
導演:
袁和平 Woo-ping Yuen
主演:
甄子丹 Donnie Yen
楊紫瓊 Michelle Yeoh
李子雄 Waise Lee
類型:動作 / 劇情
更多中文片名:
紅粉金剛
更多外文片名:
Wing Chun
片長:USA:93 min
國家/地區:香港
對白語言:粵語
發行公司:Century Pacific
上映日期:2003年10月2日 芬蘭
劇情梗概:詠春拳創始人嚴詠春的傳奇故事,出生在雲南一個偏僻山鎮中的詠春自幼習武,令前來騷擾的山賊心驚膽顫。鄰鎮富家黃學州一面對青年寡婦萬艷娘心懷垂涎,一面又想娶詠春為妻;詠春的姑姑芳姑則對黃暗自鍾情,有意投懷送抱;而與詠春自幼訂婚的梁博滔此時也來湊熱鬧,卻誤認萬艷娘為情侶,把男裝的詠春視為情敵……
在雲南一個小鎮中,山賊橫行,時常騷擾村民,村女嚴詠春忍無可忍,出手將眾匪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她的仗義精神反而遭到非議。鄰鎮富戶黃學州一面對小寡婦萬艷娘心懷慾念,一面揚言要娶詠春為妻,以保護自己的家園財產。而詠春的姑姑芳姑對黃學州芳心暗許,誓要將他據為己有。就在這些人互相糾纏不清的時候,與詠春自幼訂婚的梁博滔千里迢迢來尋找未婚妻,卻誤打誤撞認萬艷娘為愛侶,反把男裝的詠春視為情敵。山賊大王飛天猩猩為替手下報仇,率領所有山賊策馬入鎮,搶走萬艷娘,逼得詠春與山賊大戰一場。最後,詠春把自己的拳法傳之後代,成了詠春拳法的始祖。
③ 詠春人性格特徵
我第一次聽說詠春拳是通過李小龍,第一次認識葉問也是通過李小龍。
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和我表姐紫羅蓮都在電影界工作,互相認識而且住得很近,所以我和小龍早就認識,中學時還是同校。表姐自己有車,在新界長期租有別墅,那裡有泳池及其他玩耍的地方,我和小龍平時都喜歡跟著我表姐玩。我從七歲便開始練功夫,十三歲多的那一年,小龍跟我說他不再跟邵漢生學功夫了,轉學詠春拳。
他不停地吹噓詠春拳有多厲害。我笑他少見多怪,學那兩三個月能懂些什麼?況且,我亦從來就未聽說過什麼詠春。他說剛掌握了一招追馬扯捶(詠春拳的一個招式,步步上馬,加上連環日字沖捶),快如閃電。小龍雖然比我大兩歲,但因我從小便苦練不同門派的功夫,加之從小喜歡與人比試,聽他這么自吹自擂,我如何能忍得住,一定要和他試試。我們即時就在表姐在寶勒巷(寶勒巷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街)住家的露台比試。
結果,也不知他用的是什麼手法,一拳一拳像機關槍似的,又短又快,我怎麼都擋不了!他步步追迫,避無可避,連續打中我臉部六七拳。我血流滿面。流血事小,我早已習以為常,但敗得如此徹底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我當時確信之所以避不開,必定是因為露台太窄無法輾轉騰挪所致,便約小龍改上天台再試,但亦無法改變結果。我還是不死心,要他和我到附近京士柏山邊再試,結果敗得更慘。在李小龍手下敗了三次之後,我才決心跟他去會會這個名叫葉問的詠春師父。
初到武館那天,除我和小龍外好像就只有四個人,一個高瘦的年輕人和一個中年肥佬在談話,另一個細小的五十多歲的老頭在看報紙。牆壁上沒任何兵器,只有一個包,和我所見過的武館完全不同。小龍叫他一聲「師父」,他愛理不理地回了一句:「今天是星期日怎麼有空來?」在我眼裡這個老頭左看右看都不像一個武功高手,人細細、眼細細、臉黃黃,一手拿著煙一手拿著報紙,兩腿交叉斯斯文文地坐著。小龍告訴葉問我是鴻仔,他的手下敗將,現也想學詠春,還特意強調我練武的背景。葉問抬頭看看我,有氣無力地叫我示範一套拳。我准備打一套顯示功力的鐵線拳和一套好看的二郎拳,怎知剛做了幾個動作便被他制止。他說,打架是有對手的,你自己在和自己鬥力,不用看了,要學詠春下次帶八元學費來。我告訴他身上有錢,即時給了他,葉問非常驚訝,大聲叫:「阿燦,幫他開拳!」從那天開始,我的一生便與詠春結下了不解之緣。
初期學拳的時候,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放學便直奔武館,一分鍾時間都不想浪費。當時除我和小龍外,偶爾有一或兩個日間休假的師兄在武館,基本上沒有其他人。葉問通常都是指點一兩句便叫我兩對著鏡子自己練或叫我們互相黐黐手,他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只坐著抽煙看報,一點練武氣氛都沒有。為了營造氣氛,我便拉了六七個死黨同學參加,一時間便熱鬧了起來。很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個月那幫同學都離開葉問,轉而跟隨其他師兄學了。
但事實上也很難怪我那幫同學,葉問自己本身也有很大責任。日常練習時,葉問不是叫你練拳套就是叫大家黐手或扯空捶,很少向我們講解拳理。我們每次問他自己做的動作如何,不管對或錯,葉問都統一答復道:「唔錯!幾好!」(粵語,意思是:「不錯!挺好!」)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他請教時,葉問也是統一答復道:「你自己回去想想再告訴我。」當自己把想到的答案告訴他時,無論對或錯,答復還是一樣的:「非常好!真聰明!」若不同師兄弟問同一問題,而想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時,葉問永遠是同一個回答:「兩者都對,功夫要因人而異嘛!」只有和師父喝茶吃消夜的時候,他才會開金口向我們講一兩句功夫理論。
當年因為生活和工作的負擔,就算有閑錢去學功夫的人,也抽不出太多時間來學拳,一個星期能夠有一兩天去武館就不錯了。因此一般人單學第一套拳「小念頭」就要花上兩三個月,從單黐手到雙黐手最快亦要一年甚至更長。我們這些在學校讀書的學生,每天放學都去練,所以比其他學員學得快,兩三個月後便開始學雙黐手和追馬扯捶。也不知為何,有一天深夜,我突然接到師父葉問的電話,叫我從明天開始去他住的李鄭屋村練,並叫我通知小龍及另一同學。
他住的地方我知道,我家的方姓司機送他回家多次。那個地方很小,連廁所及廚房都沒有,只有一個小小的洗手盆。多年後得知,當年葉問到香港之後與來自上海、染有鴉片癮的女子同居,除伍燦外,所有的師兄都反對他和那位女子在一起,他們甚至向葉問發出最後通牒(由徐尚田草擬),內容大概是:如果葉問不離開上海婆,他們便不再跟隨葉問。當時只有伍燦一人沒有在信上簽名。
搬到李鄭屋村後,初期一段日子,除伍燦外果真見不到任何師兄。師父也沒有生氣,對我們兩三個學生也沒有說什麼,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但還是可以看出他很無奈,整天愁眉苦臉。每天放學我都是第一個到武館的人。我會先到對面糖水鋪吃點東西,每次師父的兒子華仔(那個時候我根本不知葉問在大陸還有妻子兒女)都會在糖水鋪門口等著,他知道我會找他一起吃東西。
他年齡比我小很多,但食量可不小,除了糖水外,有時候他自己還可以再吃整整一個鹹肉粽!他曾多次告訴我,自己前一晚或當天中午沒吃什麼東西。很多時候我都在想,這個世界為何這么不公平?九龍巴士公司修理廠和葉問住家非常近,葉問搬遷後伍燦領了好幾個九巴同事來跟葉問學拳。印象中,麥普應該是第一個。麥普第一天是穿著長長的雨鞋及工作服來的。那是個晴天,葉問見到他的衣著後便問:「今天落好大雨?」從葉問的幽默中顯然可以看得出,他心情較之初搬來時,確實好了一些。其實葉問是一個富有幽默感及智慧的人。
到李鄭屋村沒多久,我便傳學私家,很少再去武館。其實,葉問不想我去他家,因為那個地方人多且雜,不太安全,他怕我出事。有時候出於好奇,我很想知道其他師兄弟在練些什麼,便去坐坐。但每次師父見到我,都是一臉不高興,要我坐定定,不要多嘴。我多次提岀想和師兄弟玩玩,他都不讓,也不做任何解釋。其間有幾次也有見到過一些不再跟隨師父的師兄來坐,雖然師徒緣分已盡,但他們之間還是客客氣氣、有說有笑,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是春節前後的一天,特別寒冷,司機開車送我去找師父。我爸報館(梁紹鴻的繼父梅文鼎曾是葉挺的副官、黃埔軍校的教官,到香港後創辦《文匯報》並任董事長)一些朋友送來好多年貨,家人用不了這么多,我借花敬佛,想送給葉問。我剛入門,一位師兄亦到,說他的一個親戚要到他家住幾天,想取回以前借給師父的那張毛毯。師父笑著說:「好!我就打包好給你。」他的卧室沒有門,只掛一張薄布簾與客廳分隔,誰都看得到房間里只有兩張帆布床,兩張毛毯,兩個燒水的爐子及幾個大紙皮箱。
天寒地凍,餘下的另一張毛毯怎夠一家三口抵禦寒冷?雖然我當時只是個青少年,不大懂人情世故,但也感覺得到這三言兩語、一舉一動中的冷暖。葉問最令我欽佩的,就是君子固窮的氣節。當時他三餐不繼,雖然無奈但沒有半句怨言。盡管窮,但儀容從來干凈端正。盡管天氣熱,他從未解開半粒紐扣,更從未像其他人一樣赤膊。這一切顯出了一派令人景仰的儒者風范。
我和師父平時見面所談的內容,除功夫基本上就沒有其他話題。有一天他來的時候,我就看到他好像滿懷心事,很有可能是因為小龍幾天前離開了我們,要到美國讀書。
對他來說,很可能就是永別。一時間大家都有些不習慣,有些失落。當日與我練習黐手後,坐下來休息喝茶的時候,他一本正經地叫我坐下,問我想不想正式拜師?當時我覺得很奇怪,不明白他是什麼用意。我問他,我們不已經是師徒了嗎?我不是一直都在叫師父嗎?他認真地解釋道:現在我們倆只是師生關系,我教你學,互相之間並不需要有任何承諾;如果拜師,依照中國武林之間的倫常傳統,師徒雙方有如沒有血緣之父子關系,可以互相信任,互相依賴,雙方有了一個終身承諾。葉問說:「我觀察你很長日子了,現在願意正式收你為徒,如果你願意,又能做出承諾,我們可擇日進行拜師禮。」師父這番話讓我很感動,即時便答應了。雖然我年幼不大懂事,但也感覺得到師父對我特別愛護,特別關心,當然非常樂意,得到父母准許後便正式拜了師。一九五八年九月,我在家中正式進行三跪九叩的拜師儀式,除了拜帖外,也准備了橙和燒肉等物品。當日師父也帶了三個人來,其中一人好像是李民,禮成後便一起外出吃飯慶祝。在那個年代,拜師與收徒是一件大事,儀式庄嚴,包括拜天地、拜祖師(拜祖師,即在牆上貼一張紅紙,上面寫著「詠春歷代祖師」)、念門規、講祖訓、三跪九叩及上香斟茶等。做師父的一心一意為了本門發揚光大傳承下一代,不辭辛勞;做徒弟的立志繼承祖訓,以將本門功夫發揚光大、保家衛國為己任。反觀現今社會,出來教功夫的人很多是為了養家糊口,並未盡力傳授功夫。想學武的人為了學業、工作,多半「形」有餘而「力」不足。由此可見今非昔比,功夫文化中的許多傳統實際上已名存實亡。學私家後沒多久,師父對我的態度有很大轉變。他對我已比以前好,我覺得不是因為我給他很多錢學私家,亦非因為我常把別人送的東西轉送給他,而是因為我真的夠大膽,願意去嘗試他自己曾經想要嘗試做的事。每次當師父知道我和別的門派的人過手時,他比我還緊張,事後對比試過程問得非常詳細。而別的師兄出去打時,他只關心贏輸,贏了就誇獎幾句,輸了就溫和叮囑他們多練習。一般正式代表詠春出去與人講手的都是幾個大師兄,師父常說他們是清兵托世,胸前刻了一個勇字。我們只是十多歲的少年學生哥兒,天台比武、街邊打架少不了我們,這雖然和正式與其他門派過招不同,但也是一種學習實踐的機會。那個年代,講手比武非常流行,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記得在五十年代的香港有《晶報》及《紅綠日報》兩家小報,這兩家幾乎每天都發布一些新聞,說某某家某某派說了些什麼,挑起了不少爭端。例如,記得當時曾有報道,蔡李佛有門人對外揚言:「穿拋掛哨插,洪拳當垃圾!」(穿拋掛哨插,即拋捶、哨捶及插捶等,是蔡李佛拳的拳種(基本手法)。這句話的意思是:練好蔡李佛拳之後,可以輕易地打倒洪
④ 求楊紫瓊的【詠春】粵語,要300MB以上格式的電影。 我的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種子已發,請查收
種子下載完後用迅雷打開即可下載,如果沒收到,請檢查垃
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