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赤腳醫生電影演員

赤腳醫生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1-08-16 21:38:52

『壹』 赤腳醫生李春燕概括事跡 在線等

李春燕的事跡(概括):
李春燕,27歲,是貴州從江縣大塘村鄉村醫生。三年前李春燕衛校畢業後嫁給了大塘村一個苗族青年成為一名鄉村衛生員並且在自己家裡開設了一間衛生室。
大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寨,只有她一個鄉村衛生員,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人們向來缺醫少葯,過去,村裡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葯,有了初步的醫療保障。李春燕,嚴格地講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衛生員』,因為她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它待遇。由於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我國的大部分鄉村衛生員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葯費,只能記賬賒欠。2004年初,一直賠本經營衛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衛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准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麼辦?這是我們還你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裡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於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一想放棄的一次。
典型事例:剛邊寨12歲的王歲山患了腸套疊,在醫院治療花光了幾千元的貸款後,只好來找李春燕。從家到剛邊寨,最快也要走半個小時,李春燕每天來往跑4趟。兩個月下來,她累得連路也走不穩。後來,診所實在抽不開身,她索性把孩子接到家裡。一個月後,王歲山痊癒,而李春燕分文未收。
王歲山不是唯一享有特殊照顧的病人。李春燕每次出診,從不收取費用,村民窮,大多數看病只能賒賬;要是遇到特別困難的病人,她甚至連葯費也不收。
行醫的同時,李春燕還為村裡的產婦接生。接生一個孩子,得到的回報很少超過5塊錢,有時守一個通宵,只有幾角錢。
一天,李春燕來到蒙安全的家中給蒙奶奶看病。她患的是神經痛,已有三年的病史,因為沒錢,一直沒能到縣醫院治療。每次痛起來,必須連打三天的針才能好轉。為了減輕老人的痛苦,李春燕每次都按時給老人打針。這次打完針,蒙安全付給她6元錢,其中包括2元已經欠了兩年的葯費。
因為窮,許多村民付不起葯費,有的連一兩塊錢都要賒賬。久而久之,欠賬越來越多,資金周轉越來越難,小診所幾次面臨斷葯。開始斷葯時,李春燕就去葯店賒,可賒多了,葯店老闆也不肯再賒了。於是,她把自己的米拿去賣了進葯,為此還背上了五千多元的外債。
如今,小診所依舊開著,丈夫為了還債還在縣城打工,但他們的欠債並沒有減少。家裡剩下八十多歲的父母和兩歲的小孩,李春燕既要給人看病,又要帶孩子、種地和照顧老人。
2004年10月3日,這一天讓所有人都難以忘懷。吳智鍵(志願者取的名字)降臨在村民吳耶眯家。由於早產,體內器官發育不全,出生時吸入羊水過多,造成氣管堵塞,,隨時有生命危險。李春燕迅速趕到耶眯家,立即採用按壓治療法,把小孩的兩只小手放在胸上,用自己的手有節奏地按壓孩子的小手。幾分鍾後還是沒有任何效果,孩子依然緊閉雙眼,甚至沒有半點呼吸和心跳。
李春燕又將嘴對准孩子的小嘴,輕輕一吸,隨即將一口黃色的液體吐在隨身帶的紙巾里;又繼續湊過去……還是沒有一點反應,皮膚繼續青紫,漸漸失去光澤。
"馬上送縣醫院!"看到孩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李春燕立馬決定。
去醫院的途中,李春燕繼續用手有節奏地按壓孩子的胸部。按壓收效不大,李春燕又俯下身去給小孩做人工呼吸,一次、兩次、三次……孩子還沒有反應。
吳耶咪開始感到了絕望,一直失神地東張西望,只有李春燕仍然鎮定自若,堅定地對孩子做人工呼吸。一次,抬起頭,眼睛裡充滿了絕望……兩次,抬起頭,眼睛裡充滿了迷茫……三次,抬起頭,眼睛裡仍然滿是堅強……
到了縣醫院,李春燕走下汽車,癱倒在車門口。
醫生全力搶救嬰兒,但由於早產,器官發育不全,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赤腳醫生,李春燕毫不考慮羊水給自己帶來的危險,進行人工呼吸,哪怕有1%的希望也不放棄,她的行為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很快,李春燕的事跡以《一生只有八小時》的文章刊登出來,後又經《法制日報》、《南窗風》、《鳳凰衛視》等媒體轉載報道,她被譽為"感動全中國的女村醫"。
感想:
——她是一位醫生,雖然她從來沒有機會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醫生的前面還要加上赤腳這兩個字;她是一名醫生,但是不像很多醫生那樣,不愁自己的衣食,她的欠債越來越多;她是一名醫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醫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對她更加需要,這該是一名怎樣的醫生?
她是大山裡最後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不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
大塘苗寨醫療事業的春天還沒有到來,現在,那裡的人們看病吃葯依然困難。但春燕已經飛來了,她預報了春天。
(你根據需要,自己增刪一些內容即可。)

『貳』 電影巜春苗》裡面的赤腳醫生扮演者

赤腳醫生向陽花演唱:童麗,廖寰赤腳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誇,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哪,一顆紅心暖千家暖千家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哪,一顆紅心暖千家暖千家出診願爬千層嶺,采葯敢找萬丈崖,迎著斗爭風和雨,革命路上啊,革命路上鋪彩霞鋪彩霞。迎著斗爭風和雨,革命路上啊,革命路上鋪彩霞鋪彩霞。赤腳醫生向陽花,廣闊天地把根扎,千朵萬朵紅似火,貧下中農啊,貧下中農人人誇,人人誇。千朵萬朵紅似火,貧下中農啊,貧下中農人人誇,人人誇。

『叄』 為什麼叫「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是中國衛生史上的一個特殊的產物,是文革中期開始後出現的新名詞,指的是鄉村中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一般而言,村民管那些光著腳丫下田種地的鄉村醫生叫做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出現在中國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它是是那個時代基層醫療體系最重要的一環。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發出了「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隨後,全國各地農村湧出了大批赤腳醫生,並普遍建立了農村醫療衛生防治網。赤腳醫生對改變當時中國農村缺醫少葯的狀況和農村落後的衛生面貌,對開展預防工作和促進農業生產等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那時的赤腳醫生,主要任務就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疾病。當時政府挑選赤腳醫生,會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來自醫學世家者,二是從高中畢業生且略懂醫術病理者,其中還有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挑選出來後,他們會被集中送到縣一級的衛生學校進行短期培訓,結業後回到鄉村,即成為赤腳醫生。他們都掌握有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並能為產婦接生。但當醫生只是政府給他們的一個非全職工作,沒有固定的薪金,有的只是每月從生產大隊拿到一些補貼,有的只是以生產隊記工分代酬,所以他們當中還有許多人要赤著腳,荷鋤扶犁耕地種田。

赤腳醫生常常就拎著一個裝有幾片普通葯片、一支針筒、幾塊紗布和一個聽診器的葯箱,走村串戶給人看病。盡管他們無法治療什麼大病,但通過一些簡單的科學治療和土法醫療,他們仍能治好一些疑難病症,所以在那個時候,他們是農村人心目中最有文化的人之一,被認為是農村人生命的守護者,因而備受敬重。

赤腳醫生及其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規范的鄉村醫院機構,衛生人員也多是經過系統培訓的醫學院的畢業生。根據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鄉村醫生經過相應的注冊以及培訓考試後,以正式的名義執照開業。赤腳醫生的歷史也以此劃上了句號。根據當時的報道,中國有102萬鄉村醫生,其中近70%的人員為初、高中畢業,近10%的人員為小學畢業。

『肆』 為什麼把鄉村醫生叫做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產生於六十年代末,是中國合作醫療制度的里程碑,是中國農村農民健康衛士.為什麼會這樣稱呼有以下兩方面因素.
首先這些醫生都原本是農民,被選派到上級醫療部門學習一定時間之後回到本鄉本土為父老鄉親提供醫療服務.這些人不是國家幹部,不享受國家的補貼,是地道的農民,而由當地政府牽頭,以村為單位把各家各戶組織起來形成合作醫療社.這些赤腳醫生就在這合作醫療中坐堂為農民服務.
其二,在農忙時或早晚都要下地幹活,一但有人生病會隨叫隨到,不管在田裡幹活,還是在深夜睡覺的時候都會及時出診.
基於以上兩點,從民間到官方都把醫療合作社的這些經過初步崗前培訓之後從事基層醫療服務的人稱為赤腳醫生.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赤腳醫生的情況,可以細看以下文章.

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管理

〖建國後〗〖1969-1979〗〖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管理〗〖農村〗
山東省從1969年開始推廣發展合作醫療,培養農村不脫產的衛生人員(赤腳醫
生)。省內合作醫療興起之初,堅持「三土」(土醫、土葯、土法)、「四自」(自種、
自采、自製、自養葯材)方針,自力更生辦醫辦葯。合作醫療資金,主要來自社員
個人以及生產隊、生產大隊的公益金,赤腳醫生待遇一般採取記工分,年終參加集
體分配。至1971年,全省已實行合作醫療的大隊5560多個,培訓赤腳醫生41000多
人。1972年1月,省革委衛生局在安丘縣召開合作醫療經驗交流會,號召當年在全
省生產大隊基本實行隊辦合作醫療,城市、街道、學校也要推行合作醫療。

到1973年,全省實行合作醫療的大隊共36332個,占生產大隊總數的44.9%;
實行隊為基礎、社隊兩級管理合作醫療的公社共261個,占農村人民公社的13.2%。
實行合作醫療的社隊,已基本上達到小傷小病不出隊。

1975年3月底統計,全省實行合作醫療的大隊,由1974年底的67.15%上升到69.
6%;實行社隊兩級管理合作醫療的公社,由1974年底的34.8%上升到39.6%;全
省赤腳醫生隊伍發展到158168人。

1977年,全省開始整頓合作醫療,建立健全診療、葯品、基金等管理制度。

1978年底,全省農村實行合作醫療的生產大隊共66979個,占生產大隊總數的
80.3%;實行社隊兩級管理合作醫療的公社共1302個,占人民公社總數的62.2%。
全省有赤腳醫生190541名,平均每個大隊2.3名,其中女赤腳醫生64419名。

1979年1月,省衛生局在利津縣、高密縣和長清縣許寺公社分三片召開農村合
作醫療座談會,就發展合作醫療、鞏固赤腳醫生隊伍問題再次進行了研究和部署。

〖建國後〗〖1980-1985〗〖制度〗〖合作醫療〗〖管理〗〖鄉村醫生〗
1980年1月,省衛生廳等單位聯合轉發衛生部、農業部、財政部、國家醫葯管理
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發布的《農村合作醫療章程(試行草案)》。章程對合作
醫療的性質、合作醫療站的任務、合作醫療的形式和管理機構、基金和管理制度都
作了明確規定。
1981年8月,省衛生廳等單位發出《關於鞏固發展合作醫療,辦好生產大隊衛
生所的聯合通知》,要求停辦或未辦合作醫療的大隊,已具備條件的要盡快辦起來,
條件不具備而有赤腳醫生的要辦好衛生所,合理解決赤腳醫生的報酬,除記工分外,
要給予現金補貼。赤腳醫生經考核達到中專水平的,發給鄉村醫生證書,給予相當
民辦教師水平的現金補貼。省衛生廳印發了《做好赤腳醫生考核工作的意見》,對
考核內容、標准、方法、鄉村醫生證書等作了統一規定。

1982年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農村醫療制度逐步向多種形式辦醫
的方向發展。原有的合作醫療機構,多數轉變為集體或個體辦醫,成為街道或行政
村的衛生室,赤腳醫生轉為鄉村醫生或衛生員,合作醫療制度大部解體。少數經濟
條件好的地方仍堅持合作醫療制度。1985年,招遠縣實行合作醫療的村佔70%。辦
醫形式仍以集體辦為主,在管理上多數實行承包制。1985年底統計,全省有行政村
衛生室87533個,占行政村總數的95.18%;鄉村醫生(包括衛生員)143483人,其中
90670人取得鄉村醫生證書。

『伍』 有一部農村赤腳醫生的老電影是啥名子

曹秀山主演《紅雨》
達式常主演電影《春苗》

『陸』 赤腳醫生的來歷

赤腳醫生是文革中期開始後出現的名詞,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其中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為解救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來源請求]。

根據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鄉村醫生經過相應的注冊以及培訓考試後,以正式的名義執照開業。赤腳醫生的歷史也以此劃上了句號。
赤腳醫生是中國衛生史上的一個特殊產物,即鄉村中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他們掌握有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能為產婦接生,主要任務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疾病。赤腳醫生通常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初中畢業生中略懂醫術病理者,其中有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挑選出來後,到縣一級的衛生學校接受短期培訓,結業後即成為赤腳醫生,但沒固定薪金,許多人要赤著腳,荷鋤扶犁耕地種田,赤腳醫生名稱由此而來。

『柒』 70年代電影《赤腳醫生》男主角姓名

還有一個,是《春苗》。並且這兩個電影當時影響都很大,甚至有人並稱為《紅苗》。但它們都不是樣板戲。數遍樣板戲里也沒有赤腳醫生題材的。

『捌』 赤腳醫生的最早人物

原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赤腳醫生」王桂珍與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合作醫療創始人覃祥官,可以說他們是中國最早的「赤腳醫生」。兩位風雲人物的人生軌跡有著相似之處。
2008年9月2日,在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衛生局一棟普通宿舍樓里,人稱合作醫療「活檔案」的退休幹部倪兵萬拿出自己收集、珍藏多年的歷史資料,向筆者介紹了中國最早的兩位「赤腳醫生」。

『玖』 哪位朋友有赤腳醫生的電影老照片,背著葯箱,赤腳走在田埂上的,很是懷念。

赤腳醫生的電影老照片

1


閱讀全文

與赤腳醫生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魚公主台灣電影 瀏覽:436
酸鹽愛情電影 瀏覽:240
第一代電影導演的風格 瀏覽:759
電影赤狐書生在線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260
一群人拉一隻大螃蟹是哪部電影 瀏覽:121
二戰日本核潛艇電影大全 瀏覽:220
法國電影感謝來電劇情介紹 瀏覽:793
抑鬱英文電影 瀏覽:952
電影名字有橋字 瀏覽:652
易烊千璽劉浩存什麼電影 瀏覽:587
女電影演員徐倩 瀏覽:801
法國電影突擊詳細劇情 瀏覽:505
徐冬冬電影圖片搜索 瀏覽:702
泰國電影警察女兒被 瀏覽:355
6月日記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381
托馬斯大電影系列免費觀看 瀏覽:642
熊出沒不明飛行生物大電影 瀏覽:213
陳情令電影生魂演員表 瀏覽:854
國內青春愛情電影大全集 瀏覽:899
韓國電影登山目的演員表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