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電影經歷哪幾個時期各個時期代表導演是誰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什麼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0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500餘部,全年總票房超過100億人民幣。
Ⅱ 求一部大陸電影 大概是九十年代拍攝的,似乎是李雪健拍的(有些不準確)。
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 (1996)
導演: 王瑞
編劇: 費明
主演: 張延、李保田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1996年
片長: 94分鍾
又名: After Divorce
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 (1996)
導演: 王瑞
編劇: 費明
主演: 張延、李保田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1996年
片長: 94分鍾
又名: After Divorce
Ⅲ 最近拍的一部講述80年代的片子,片名是什麼
《80』後》由新導演李芳芳自編自導,劉冬、黃明等新人主演。《80』後》的劇本曾在2007年底在東京獲得「亞洲青年劇本獎」。電影以劉冬所飾演的沈星辰從八十年代至今的成長故事為主線,勾勒出中國社會現代史20年間的巨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在色彩鮮明的時代背景下、80』後的愛情觀、理想觀等得以生動表達,首次展現了備受爭議的「80後」一代人的青春成長故事。在戛納首映後,《80』後》將於2010年6月下旬在國內全面上映 [1] 。 片名:80』後 英文片名:Heaven Eternal,Earth Everlasting 又名: 國家/地區:中國 區域:中國大陸 出品: 發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新原野娛樂傳媒有限公司 類型:愛情 導演: 李芳芳 編劇:李芳芳 製片:裘華順 主演: 沈星辰 明遠 陳墨 聞嘉 李清 杜子豪 分級: 片長:105分鍾 上映時間:2010年6月18日
記得採納啊
Ⅳ 王晶導演早年拍的電影都能大賣,為什麼現在拍的一些電影不叫座呢
在那個年代,香港的活色生香和背後的黑暗就是最好賣的電影。但是這些東西全部都不符合內地的價值觀,這種低俗的東西顯然不可能帶進內地市場。
而且王晶先是商人,才是導演。王晶拍電影很實在,就是為了賺錢,沒有什麼其他原因。就像他自己說的就是一個游戲,一場交易。所以香港電影市場的黃金時期,王晶也只拍賺錢的電影:三級片,王晶拍攝了大量的三級片,舒淇出道的時候也是三級片的演員。
Ⅳ 有哪些電影是由幾個不同的導演一起合作拍攝的
1962年的《20歲的愛情》就是多個國家多個導演合作的集錦片。合作青年導演中,有後來棄影從政竟然在1999年成為東京市長的日本導演Ishihara,有奧地利大師馬克斯·奧弗爾斯的兒子馬賽爾·奧弗爾斯,有後來的波蘭大師瓦伊達,有法國的「愛情片大導」特呂弗,以及義大利的另一位羅塞里尼(倫佐),組成的國際大合作。
《情色地圖》雖然也是美國、巴西、德國、香港國際合作。
《紐約故事》就是科波拉、斯科西斯和伍迪·艾倫三位著名導演的合作結晶,雖然不是他們各自的最佳作品,但也算是別具一格。
Ⅵ 1960年前拍的電影有哪些
1949年,張樂平創作的著名兒童漫畫集《三毛流浪記》被陽翰笙改編成同名電影,由當時的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拍攝,導演是趙明、嚴恭。在片中成功扮演主角三毛的是王龍基。
《為孩子們祝福》是趙丹執導的第一部電影。1951年由上海長江、昆侖影業公司攝制。劇情是這樣的:正在讀小學的張化國因為家貧,解放前總是受人欺負。有個非常調皮的同學正是出於嫉妒,把一個女同學的手錶藏了起來,而誣陷張化國。於是,張化國就被同學們叫做「小扒手」。解放後,新來的女老師堅持正義,查清問題,接近團結張化國,充分調動起他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同學們很受教育,那個藏手錶的同學也主動公開道出實情,向張化國承認錯誤。在學校建立少先隊時,張化國和他的同學們都高興地戴上就鮮艷的紅領巾。
這是個別,給你網址自己找
Ⅶ 我國五六十年代拍的電影有哪些
《白毛女》東北電影製片廠1950年攝制 編劇:水華、王濱、楊潤身導演:王濱、水華 主演:田華、張守維、趙路、李百萬、胡朋、陳強、李壬林
《南征北戰》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制 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導演:成蔭、湯曉丹 主演:陳戈、馮喆、張瑞芳、項堃、湯化達、王力
《董存瑞》長春電影製片廠1955年出品 編劇:丁洪、趙寰、董曉華導演:郭維 主演:張良、楊啟天、張瑩、周凋、任頤
《祝福》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桑弧 主演:白楊 、魏鶴齡、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導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
《鐵道游擊隊》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56年出品 編劇:劉知俠 導演:趙明 主演:曹會渠、秦怡、馮喆、馮奇、馮笑、鄧楠、仲星火、陳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電影製片廠1957年出品 編劇:石言、黃宗江 導演:王蘋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張璋、康天申、陳東崗
《永不消逝的電波》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58年出品 編劇:林金 導演:王蘋 主演:孫道臨、袁霞、王心剛、陸麗珠
《青春之歌》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楊沫 導演:崔嵬、陳懷皚 主演:謝芳、於洋、康泰、於是之
《林則徐》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呂宕、葉元導演:鄭君里、岑范 主演:趙丹、韓非、秦怡、藍谷、錢千里
《林家鋪子》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水華 主演:謝添、張亮、林彬、馬薇、韓韜、於藍
《五朵金花》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趙季康、王公浦 導演:王家乙 主演:楊麗坤、莫梓江、王蘇婭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1959年出品 編劇:李天濟 導演:魯韌主演:仲星火、上官雲珠、馬驥、李保羅
《戰火中的青春》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制 編劇:陸柱國 導演:王炎 主演:王蘇婭、龐學勤、林農
《紅旗譜》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胡蘇、凌子風、海默、吳堅 導演:凌子風 主演:崔嵬、蔡松齡、魯非、趙聯
《劉三姐》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喬羽 導演:蘇里主演:黃婉秋、劉世龍、梁音、張巨克、賀汝瑜
《紅色娘子軍》 天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梁信 導演:謝晉 主演:祝希娟、陳強、王心剛、向梅、金乃華
《革命家庭》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夏衍、水華 導演:水華 主演:於藍、孫道臨、於洋、田方、秦漢
《甲午風雲》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2年出品 編劇:希儂、葉楠、陳穎、李雄飛、杜梨 導演:林農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穎、李頡、龐學勤
《冰山上的來客》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烏·白辛導演:趙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張嘎》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徐光耀 導演:崔嵬、歐陽紅櫻 主演:安吉斯、吳克勤、李小燕、李健、張平
《紅日》 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瞿白音 導演:湯曉丹 主演:張伐、高博、中叔皇、李農、里坡、楊在葆、舒適
《早春二月》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謝鐵驪 導演:謝鐵驪 主演: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高博
《野火春風斗古城》 八一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李英儒、李天、嚴寄洲 導演:嚴寄洲 主演:王曉棠、王心剛、陳立中
《阿詩瑪》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葛炎、劉瓊導演:劉瓊 主演:楊麗坤、包斯爾、韓非、崔超明、黃瓊英、柳傑、馮奇
《英雄兒女》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毛烽、武兆堤導演:武兆堤 主演:劉世龍、劉尚嫻、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周皓 導演:水華 主演:趙丹、於藍、張平、項堃、蔡松齡、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林谷、徐進、謝晉 導演:謝晉 主演:謝芳、曹銀娣、李緯、馮奇、上官雲珠
Ⅷ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