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劉苗苗的電影作品
1984年《在銀幕後面》副導演
1986年《逃出罪惡世界》編劇
1986年《遠洋軼事》導演
1987年《馬蹄聲碎》導演
1988年《拳擊手》導演
1994年《家醜》導演
1992年《雜嘴子》導演、編劇
1996年《家事》導演、編劇
2000年《生死相依》導演
2000年《有你的冬天不冷》導演、編劇
2000年《黑色風景里的女人》導演
2000年《布老虎》導演
2000年《夜深人靜》導演
2005年《大山無言》導演

『貳』 送分,王志文演的一部電影叫 暗什麼
《天黑請閉眼》?
『叄』 親親寶貝導演:劉苗苗在那可以看到啊
1984年《在銀幕後面》副導演執導作品(4張) 1986年《逃出罪惡世界》編劇 1986年《遠洋軼事》導演 1987年《馬蹄聲碎》導演 1988年《拳擊手》導演 1994年《家醜》導演 1992年《雜嘴子》導演、編劇 1996年《家事》導演、編劇 2000年《生死相依》導演 2000年《有你的冬天不冷》導演、編劇 2000年《黑色風景里的女人》導演 2000年《布老虎》導演 2000年《夜深人靜》導演 2005年《大山無言》導演
『肆』 劉苗苗的生平經歷
1978年,經過了緊張激烈的競爭,16歲的劉苗苗,一舉命中,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後,20歲的劉苗苗,在畢業後,分配到了瀟湘電影製片廠。
1985年,23歲的她與福建電影製片廠合作,獨立導演了首部作品《遠洋軼事》。
1987年,劉苗苗率領攝制組,進駐川藏高原拍攝故事片《馬蹄聲碎》。該片運用全新視角,從關注人的精神與命運入手,再現戰爭時代的幾名紅軍女戰士經歷磨難的故事,以噴薄的熱情,書寫了艱難時代的偉大精神。全美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貝里,在他所著《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斬釘截鐵地說:「這次遠征不僅屬於中國人,更屬於全人類,是人的證明。」
1992年執導了影片《雜嘴子》,這部影片標志著劉苗苗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西北農村一個家庭的種種故事,融進了親情、愛情、死亡、失落及兒童的獨有心事。
1993年,影片《雜嘴子》,作為劉苗苗創作歷程新高度的標志,通過西北農村一個家庭的變故,融進了親情、愛情、死亡、失落及兒童的獨有心事,奪得了第50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國會議長」金獎。同年,《馬蹄聲碎》在第11屆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特別展映,獲得廣泛好評。此時的劉苗苗,年僅31歲。
1993年,作為中國電影第五代群體里最年輕的女導演,她的頭上又多了一頂桂冠:中國最年輕的電影廠——寧夏電影製片廠的廠長,開門工作便為寧夏廠融資並導演了故事片《家醜》,使當時負債四十餘萬元的寧夏廠,開始了故事片生產。當時在任的自治區分管文化的各級領導,對劉苗苗的行為予以積極支持和認可。該片獲得了第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看來劉苗苗將迎來她一生中的大好時光。
她1996年拍的《家事》榮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提名。
人生就好像一條長長的路,有平坦,也有曲折,有寬廣,也有逼仄。然而就在1994年,劉苗苗患上嚴重的病症。
2001年母親過世,給她帶來了更大的刺激,她患上了情感型雙向精神障礙,住進醫院。當轉入嚴重的抑鬱症後,精神上的痛苦一直折磨著她,讓她度日如年,極度自卑。出院後,由於強烈的葯物反應,致使她的雙手發抖不止,難以拿起書本閱讀。
此後,她一面繼續維系著創作狀態,一面通過各方打聽作家石舒清的消息,就這樣,一直到了2003年,她終於完成了回鄉的願望。
2003年,剛拍完電視連續劇《親親寶貝》的劉苗苗,又一次遭受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她的大哥劉桐軒在銀川病逝,接到消息的劉苗苗悲慟不已。而這一次,她終於下決心,作出了回西海固的決定。
回到固原之後,她傾心到劇本創作的過程里。在石舒清小說中描述的果院里,在雨水浸潤的田野上,劉苗苗與石舒清,一遍遍構想著那些西海固的故事。於是,劇本從一稿改到數稿,片名由《寂寞天堂》《漢民干媽》變成了《老家的事情》。從動念拍攝西海固的故事,到不斷創作,完成劇本,拿到投資,劉苗苗等待了將近十年的時間。

『伍』 中國大陸電影的六代導演的作品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涌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本世紀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事片。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不同程度上表現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從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不了解什麼是電影,他們往往用傳統的戲劇觀念來處理電影,拍攝時沿用戲劇舞台的一套辦法,攝影機基本固定。「第一代導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張石川(1889—1953)、鄭正秋(1888—1935)。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第一部長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以及早期最有影響的《孤兒救祖記》等都出自他們兩人之手。但兩人相比,鄭正秋比張石川更有藝術主見與追求,張石川的製片方針是「處處惟興趣是尚」,鄭正秋則提出影片不僅要迎合觀眾,而且要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他的影片故事性強,結構嚴謹,戲劇沖突較強。特別是後期的《姐妹花》十分注重故事的雅俗共賞,表演的樸素細膩,導演手法的自然流暢,使得該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創下連映60天的記錄。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第二代導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就思想內容而言,開始真正從單純的娛樂——「玩耍」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從娛樂中發揮社會功能。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盡管這代導演的「戲劇意識」還比較強烈,但他們已從對戲劇的摹仿從形式轉向內涵,即逐漸擺脫舞台的局限,充分發揮電影藝術之所長,只是在故事情節上強烈地追求戲劇懸念、戲劇沖突、戲劇程式。可以這樣說,中國電影從這一代導演開始,才顯出自己獨立的價值。 「第二代導演」中成就最大的是蔡楚生、鄭君里、費穆、吳永剛、桑弧、湯曉丹。 這個時期,中國的電影表演藝術也屬於由萌芽到起步階段。 「第三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這一代導演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在影片努力反映時代,深入地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第三代導演」中成蔭、水華、崔嵬、謝鐵驪、謝晉、凌子風、李俊最有代表性。 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這一代導演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在影片努力反映時代,深入地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第四代導演」的主體是六十年代電影學院的畢業生,還包括在同一時期自學成材的人。他們雖然學藝於六十年代,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其藝術才華到1977年以後才發揮出來。幾近不惑之年的「第四代導演」,一旦沖出起跑線,便顯示出穩健的創作實力和持久的藝術後勁。他們以開放的視野,吸收新鮮的藝術經驗,不懈地探索藝術的特性,承上啟下,力圖用新觀念來改造和發展中國電影。他們提出中國電影要「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的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和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導演」有理論,有實踐,是這一時期獲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導演力量。 在「第四代導演」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吳貽弓、吳天明、張暖忻、黃健中、滕文驥。 除上述導演外,鄭洞天、謝飛、胡柄榴、丁蔭楠、李前寬、陸小雅、於本正、顏學恕、黃蜀芹、楊延晉、王好為、王君正、張子恩、宋崇、叢連文等都以不同風格的作品在這一時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在選材、敘事、刻劃人物、鏡頭運用、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當他們一旦作為一個群體的力量出現時,盡管人數不多,卻給中國影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波。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 在「第五代導演」這一群體中,還涌現了其他一些優秀人才,如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周曉文、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2004年,賈樟柯、王小帥、朱文組成的第六代,終於集體登堂入室。在歷經了十年坎坷之後,這些「奔四張」的導演,開始掙扎著在電影市場的夾縫中艱難求生。這些依舊希望張揚自我的導演面對藝術、官方、市場,「一個頭兩個大」。看來,即使上岸了,第六代仍然徘徊在主流的邊緣…… 2005,中國電影百年,第六代導演突然迸發出強勁的創作力,寂寥的中國影壇突然煥發了勃勃生機。陸川的《可可西里》、顧長衛的《孔雀》、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賈樟柯的《世界》、王小帥的《青紅》,每一部,都有參加過國際電影節的光環,而且相繼在國內上映。
『陸』 誰有王志文的黑社會的電影
這是他的全部電影! 《紅軍留下的兒子》(1985年,飾林秉蘇,導演孫羽) 《兩宮皇太後》(1988年,飾同治皇帝,導演王學新) 《秘密采訪》(1989年,飾麥克鋒,導演王冀邢)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1990年,飾黃志勇,導演李俊) 《風雨故園》(1991年,飾子凌公公,導演徐耿) 《周末情人》(1993年,飾拉拉,導演婁燁) 《家醜》(1993年,飾朱輝正,導演劉苗苗) 《紅粉》(1994年,飾老浦,導演李少紅) 《飛虎隊》(原名《鐵道游擊隊》)(1995年,飾張蘭,導演王冀邢) 《緊急救助》(1996年,飾公冶弘,導演張建棟) 《風雲之雄霸天下》(1998年,飾龍袖,導演劉偉強) 《荊軻刺秦王》(1998年,飾嫪毐,導演陳凱歌) 《半生緣》(1998年,飾張豫瑾,導演許鞍華) 《超導》(1998年,飾貝小知,導演王冀邢) 《小說》(原名《詩意的年代》)(1999年,飾趙子軒,導演呂樂) 《說出你的秘密》(2000年,飾李國強,導演黃建新) 《誰說我不在乎》(2001年,飾老曹,導演黃建新) 《和你在一起》(2001年,飾江老師,導演陳凱歌) 《芬妮的微笑》(2001年,飾馬雲龍,導演胡玫) 《天黑請閉眼》(2003年,飾馬魁,導演阿甘) 《槍林戀曲》(2004年,飾華頭,導演鄭保瑞) 《美人依舊》(2004年,飾黃先生,導演胡安) 《求求你表揚我》(2005年,飾古國歌,導演黃建新) 《墨攻》(2006年,飾梁王,導演張之亮) 《兄弟之生死同盟》(2007年,飾譚信天,導演趙崇基) 《兩個人的房間》(2007年,飾民警,導演路學長) 《麥田》(2008年,飾匪首,導演何平) 《風聲》(2009年,飾王田香,導演陳國富、高群書)
『柒』 發生大地震,一個男子在尋找他女兒劉苗苗,說的不是標准普通話,晚上六點多中國電影頻道在播放,求告電影
好像是 唐山大地震吧 搞不清
『捌』 中國的女導演都有
1、李玉。
出生於山東省,中國內地電影女導演、編劇。1996年執導首部電影《姐姐》踏上導演生涯。2001年執導電影《今年夏天》獲得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女性題材電影獎。2016年3月8日在首屆金羊獎澳門國際電影節憑借《萬物生長》獲得最佳編劇獎。

2、羅敏。
1977年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自幼酷愛繪畫,200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在校期間開始從事劇本創作,畢業後從事電影劇本寫作,並擔當MV,廣告和電影導演。
2016年執導的電影《為愛放手》上映。
3、劉苗苗。
1962年出生於寧夏銀川市,中國內地女導演、編劇、剪輯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5年,獨立執導個人首部電影《遠洋軼事》。
4、李芳芳。
1976年出生於中國,中國內地女導演、編劇、作家、製作人,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研究生院導演系。
5、蘇倫。
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中國內地女導演、編劇,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15年,擔任喜劇電影《港囧》的執行導演。
『玖』 蔣雯麗所演過的所有電視電影
電影/電視劇
電影作品
《台灣往事》 飾:母親 導演:鄭洞天 2003年
《刮痧》 飾:簡寧 導演:鄭曉龍 2000年
《女帥男兵》 飾:聞捷 導演:戚健 1999年
《趙先生》 飾:林草 導演:呂樂 1997年
《貓眼》 飾:中國公主 導演:林海象 1997年
《家事》 飾:宜欣 導演:劉苗苗 1996年
《木幫》 飾:雲風 導演:張夷飛 1996年
《杏花三月天》飾:杏花 導演:尹力 1992年
《霸王別姬》 飾:小豆子媽 導演:陳凱歌 1992年
《神秘夫妻》 飾:白麗 導演:李子羽 1991年
《漓漓原上草》飾:水秀 導演:林洪桐 1989年
電視劇作品
《金婚》 主演 :文麗 導演:鄭曉龍 2006年
《G弦上的詠嘆調》 主演:許可 導演:金舸 2004年
《中國式離婚》 主演:林小楓 導演:沈言 2003年
《好想好想談戀愛》 主演:譚艾琳 導演:劉心剛 2003年
《愛過我,放了我》 主演:女作家 導演:孫皓 2003年
《非常公民》 主演:婉蓉 導演:成浩 2002年
《警戒線》 主演:李靜薇 導演:付敏 2000年
《黑冰》 主演:汪靜雯 導演:王冀邢 2000年
《大宅門》 主演:白玉婷 導演:郭寶昌 2000年
《愛你》 主演:徐婉 導演:丁黑 1998年
《郭沫若與安娜》 主演:安娜 導演:張靜斌 1998年
《牽手》 主演:夏小雪 導演:楊揚 1997年
《日落紫禁城》 主演:珍妃 導演:郭寶昌 1997年
《千年等一回》 主演:阿秀 導演:王大鵬 1997年
《大地之子》 主演:江月梅 導演:松岡李治 1994年
《神禾塬》 主演:美麗 導演:李源 1993年
《跑馬溜溜的山上》主演:李大姐 導演:許雷 1991年
《懸崖百合》 主演:蘇珊老師 導演:王蘇源 1989年
個人獲獎情況
2004年 《台灣往事》 第1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蔣雯麗獲得最佳女
主角獎
1999年 《女帥男兵》 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演員獎
1997年 《牽手》 獲1999年度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演員獎
獲1999年度電視劇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電影獲獎情況
1999年 《趙先生》 獲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1994年 《杏花三月天》 法國嘎納電影節參展影片
1993年 《霸王別姬》 獲年法國嘎納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獲 1994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獲1994年美國奧斯卡電影節最佳外語片提名
1989年 《漓漓原上草》 獲法國那南電影節獎
電視劇獲獎情況
1994年《大地之子》 獲法國蒙特卡羅國際電視節最優秀作品獎
獲日本NHK會長特別獎
獲NEP21社長特別獎
1993年《神禾塬》 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二等獎
1991年《跑馬溜溜的山上》 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短劇獎
1989年《懸崖百合》 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配角提名
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其他獎項
2004年 榮獲MTV超級盛典紅絲帶獎
話劇作品
《北京人》主演:愫芳 導演:林洪桐 1991年
《櫻桃園》主演:柳苞芙 導演:林兆華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