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耳方一》電影哪個平台可以看
直接網頁搜索就可以觀看了。
《 無耳的芳一》是日本著名漫畫家關口高廣的最新作品,國內版權由易動漫獨家代理。關口高廣,日本男漫畫家。1959年出生於東京。高中畢業後進行了3年漫畫修行,1980年作為獨立漫畫家出道。喜愛的漫畫類型是幻想類、童話類。代表作品有《有趣的恐龍圖鑒》等。
漫畫理念是希望大家能從漫畫中學到知識。想對中國讀者們說的一句話是:希望大家能通過漫畫這種娛樂方式燃起對學習的興趣,希望漫畫能成為中日兩國友誼的橋梁!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動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用於模擬通過錄制或編程的運動圖像以及其他感官刺激來交流思想,故事,感知,感覺,美麗或氛圍的體驗。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術的縮寫,通常用來指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電影是由特定文化創造的文化文物。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進而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一種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傳播的普遍力量。
電影具有獨自的特徵,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
電影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㈡ 一部日本恐怖片
回復:【恐影】經典日本恐怖片1964版《怪談》要的來
中文名稱:怪談
英文名稱:Kwaidan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未剪切版
發行時間:1964年
電影導演:小林正樹 Masaki Kobayashi
簡介:
◎中文 名 怪談
◎片 名 Kwaidan
◎年 代 1964
◎國 家 日本
◎類 別 恐怖
◎語 言 日語
◎字 幕 英文
◎片 長 164 Mins
◎導 演 小林正樹 Masaki Kobayashi
◎簡 介
影片根據日本名小說家小泉八雲的四個短篇鬼故事改編,全部取材於日本民間傳說。
《黑發》製造了一種虛實交錯的情境,現實中的冷落和以往的溫暖在武士腦海中交替出現,當他回到家中時,斷牆殘瓦,荒涼一片。鏡頭緩慢移動,觀眾心裡早有預感妻子可能已化為厲鬼——不想妻子容貌依舊,還是那麼熱情地等候著丈夫歸來,直至一夜纏綿都無太多詫異。
不想天明後武士身邊躺的是一具骷髏,瀑布般的黑發成了妻子索命的器具。武士驚慌萬分地逃命,在水缸中看到了自己蒼老乾枯的面孔……
《雪女》一段最為中意,有關承諾的信守,人鬼相愛十載亦敵不過背叛。
室內舞檯布景的華麗,不是實景又勝似實景,天空中出現著幻化的眼睛、嘴唇,不知其狀的物體和瑰麗的色彩;燈光的突然變化,切合人物心境變化。
心生愛慕,不忍殺害年輕男子的雪女,留下了不準泄露秘密的口信,男子答應了誓約。後來男子成親生子。多年後的雪夜,妻子在燭光下縫補,男子柔情地端凝著賢惠的妻子,竟發覺她與當年的雪女有幾分神似,遂講起了往事。不料妻子說我就是雪女,丈夫臉色慘白,那種震驚還真不是說故事般嚇人。
《無耳芳一》,不是很喜歡這段最長的故事。
雖說這段故事在場面、形式、配樂、服裝上都堪稱經典,可能是琵琶彈唱得太久的緣故,看了幾十分鍾就納悶著怎麼還不結束。主持在芳一身上寫滿經文阻止鬼怪近身,在之後寺山修司的《草迷宮》里,成了媽媽用毛筆把手球歌詞從頭到腳寫在兒子身上作為咒文,防止他再被女人引誘。再再後來的《枕邊禁書》就不說了。
搞笑的是自己以為那耳朵是特意不寫上經文,這樣才能聽見鬼魂叫喚而不做聲,結果主持後來說是疏忽,於此可見《無耳芳一》還是讓我覺得幽默為多。
《茶碗中》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比之小泉八雲原作改動稍大,碗中倒影的貌美女子改成了陌生武士。武士看到了碗中的鬼影,一番思量他還是喝下,果真是死活不怕鬼神的,再之後便是鬼怪尋上門來,瘋打做一團。
作家寫的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出版商尋上門來,結果和家人先後撞見水缸中作家的臉影,影片結束在這般匪夷所思中。
不知道樓主找的是不是這個?寫經文的故事只是片中的四個故事之一。
祝好運,再見。
㈢ 日本怪談電影
毛骨悚然撞鬼經2011SP夏季
毛骨悚然撞鬼經為富士電視台每年夏季播出的實錄靈異短片故事。2011年度的毛骨悚然撞鬼經分為「奇怪的末班車」「同學會的通知」「噩夢十三日」「深淵迷路孩童」「憤怒的紅寶石」五個故事。它們分別由中山優馬、武井咲、向井理、蘆田愛菜、片平渚等五位當紅藝人傾情出演。
㈣ 電影《怪談》高清完整版資源
《怪談》是由葉偉民、田蒙、咸旭初執導青春驚悚片,
李治廷、文詠珊、朱珠、羅蘭、施予斐、馮文娟、楊洋、黃明、胡然、呂聿來、
林江國主演。以微信三個功能「搖一搖」「附近的人」「漂流瓶」為主線,引發了一系列詭異
怪事的驚悚恐怖片,給人以新鮮刺激的感覺為背景,講述了當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
一個二貨今天早上上班想吃芒果,於是出門的時候就拿了一個,上公交車後他就玩手機,於是便順手把芒果塞褲包里了。
當他坐下的時候,一聲輕輕的悶響,一大攤黃色的芒果肉就從屁股下面擠了出來。。。
大家紛紛捂鼻。。。
為了解釋清楚,他抓了一把放嘴裡,告訴大家這真不是屎,結果車上人全吐了。。。
㈤ 如何電影《怪談》值得一看嗎
《怪談》是一部偏重心理戲份的影劇,在情節上更注重了日韓式的「因果報應」,值得一看。
電影《怪談》內涵升華,獲贊為國產驚悚新時代經典,該片似乎深知驚悚片的槽點,所以它並沒有一味地刺激觀眾眼球,也沒有像好萊塢同類型電影中常見的血腥和暴力,只在電影中融入了時下流行熱門的元素,讓恐怖源於日常,接地氣的都市環境,讓觀眾從內心裡感受驚恐。
(5)電影無耳芳一演員表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每個人都不止一張面孔,不同的情況會出現不同的面孔。或許你以為你見到的是對方的真心,卻不知對方藏著怎樣的心機,懵懂的青春校園,一心追追逐夢想的少年,被生活折騰得無力抵抗的宅男,他們的心裡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故事,就這樣從一群年輕人中展開,電影後期公司的剪輯師子梁在剪輯一部恐怖電影,這種日夜顛倒的生活擾亂了他的生活。而正在此時,他在渡輪上偶遇佩文,並一見鍾情,後來發現佩文竟是公司的新同事。
㈥ 銀魂中無耳芳一聲優是誰
秋元羊介。
㈦ 求一部日本電影的名字,只記得一段劇情。
怪談1964
《怪談》是由小林正樹執導,三國連太郎、仲代達矢、岸惠子、中村賀津雄、中村翫右衛門等主演的奇幻恐怖片。
影片改編自小泉八雲的四個短篇鬼故事:《黑發》講述京都武士為脫離貧窮而拋妻棄子,後被妻子黑發纏殺的故事;《雪女》講述年輕的伐木工遭遇能用吐出的白色氣息殺人的雪女的故事;《無耳芳一》講述專講平家物語的盲琵琶師芳一,遇鬼掉耳的故事;《茶碗中》講述武士關內由於喝了碗中的人影而引來許多武士造訪的奇怪經歷。
㈧ 日本鬼片有個和尚全身都是符只有耳朵沒有鬼就把它耳朵扯下來了是什麼電影
日本1964年小林正樹執導電影 《怪談》,你說的內容是其中《無耳芳一》這個故事!
影片根據日本名小說家小泉八雲的四個短篇鬼故事改編,全部取材於日本民間傳說。
《無耳芳一》,不是很喜歡這段最長的故事。 雖說這段故事在場面、形式、配樂、服裝上都堪稱經典,可能是琵琶彈唱得太久的緣故,看了幾十分鍾就納悶著怎麼還不結束。主持在芳一身上寫滿經文阻止鬼怪近身,在之後寺山修司的《草迷宮》里,成了媽媽用毛筆把手球歌詞從頭到腳寫在兒子身上作為咒文,防止他再被女人引誘。再再後來的《枕邊禁書》就不說了。 搞笑的是自己以為那耳朵是特意不寫上經文,這樣才能聽見鬼魂叫喚而不做聲,結果主持後來說是疏忽,於此可見《無耳芳一》還是讓我覺得幽默為多。
㈨ 《怪談》電影版
http://mymeinv.info:235/html/17/4032343.html這個是播放地址!
媽呀!!好恐怖!~~~香港電影的啊!只有粵語的!!國語的我沒找!、
感覺好就加分!
㈩ 比較恐怖的日本鬼片
東洋恐怖片在台灣的歷史遠久,日劇時代開始,日本文化便源源傳輸進入台灣,而日本文化工業的精細與文明上的相近,加上日本文化在台灣社會的普遍與熟悉度,使之較西洋電影更為國人所接受。
一、東西方文化差異
東方的宗教、文化大部分都源於佛教道家的溫和勸進,佛道的論敘往往脫離不了「因果報應」或「因緣」的觀念,也因此,鬼怪不致於隨便現身,他的出現往往都具有一段緣由,所以東方的鬼怪片也經常不以構置恐怖氣氛做為重點考量。
與華語鬼片相比,日本恐怖片中的鬼魂或幽靈,也不會無端現身害人,其多半是因含冤莫白,或是因為要完成生前的願望,所以才會在塵世間游盪,而其多半也不會主動害人,甚或會去幫助人。
日本恐怖片中的恐懼感,有別於西片之鬼怪直接侵襲人類的處置,其所採取的是旁敲側擊的手法,醞釀令觀者陷入恐懼想像的疑慮中,使觀者透過自我的幻想,讓恐怖更為擴張,促使精神緊綳,以達到驚悚的效用,其成績更勝於直接的刺激。
二、日本電影中的「幽靈」與「鬼魂」
每個文化都有屬於各自的恐怖元素,如港片中的僵屍、洋片中的狼人與吸血鬼,而日本恐怖電影中的恐怖元素,多半是以兩種形態出現的,一為鬼魂,一為幽靈。
(一)「幽靈」與「鬼魂」的差異
日本社會的「祖靈崇拜」乃是源於「神道」,這種思想與中國之儒道思惟極為相近,不過中國人把死者的現身稱為「鬼」或「鬼魂」,但日本人卻認為「鬼」是一種較惡靈更可怕的靈界之物,是居心叵測的惡靈,所以他們形容一個非常壞的人,就說他是「鬼」,而一般的靈或死者的現身則稱之為「幽靈」,這是無涉褒貶之詞,換句話說,日本人認為靈界也有好、壞之分,這與中國人之想法有所差異,他們認為就算是冤死的幽靈回來復仇,因其具有正當性,它不會危害無辜之人,雖令人有些畏懼但它仍是「幽靈」而非「鬼」,由於幽靈是不會隨便出現的,所以它的現身往往是因為它有些什麼心願未了,或是為了「怨念」(深仇大恨)才來,因此其背後總會隱藏著一段精彩的故事,也因為這樣,在日本電影中出現的多數是「幽靈」而非是「鬼」。
(二)經典例證
在日本電影中,有幽靈出現的名作不少,除了直接以「怪談」為名的幾部作品外,像溝口健二、黑澤明等大師的作品中,也都出現過幽靈。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溝口健二的名作《雨月物語》(1953),它是根據上田秋成的古典怪奇小說集『雨月物語』為本,由川口松太郎加入莫伯桑之"勛章"的暗喻結構而成的作品。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了兩個幽靈的情境,首先,當男主人翁陶工源十郎(森雅之)在賣陶器之際,遇到貴族千金若狹(京町子)與老嫗來訂購囑咐送貨,而展開了一段浪漫而又高雅的的愛恨情節,這場戲透過名攝影師宮川一夫的巧手,將幽靈之豪宅刻劃出一種朦朧卻輝煌的氣氛,而且,攝影機以俯瞰的角度取景,人物走位又采"能劇"之舉止形式,加上美術、音樂之配合營造出一種神秘、幽玄的現實外的世界,這是日本傳統的式樣美,雖然是黑白作品,但印象上卻充分呈現出妖艷幽玄的效果。這段取自《蛇性之淫》的情節,事實上仍是中國小說《西湖佳訪》(即《白蛇傳》)之翻案,然而在劇中若狹的現身,乃是因為她是未嘗過人生最甜美的愛欲生活就喪生的幽靈,為了完成心願她也就來到人世間以了心願。第二次的幽靈出現是在劇中接近尾聲處,源十郎回返故鄉,當他推開殘破的家門,空盪盪的屋中,在他以眼巡視一周後才發現哀怨的妻子宮木(田中絹代)獨坐在爐火旁補衣,在服侍他更衣、進食、就寢後,到第二天村人來訪,才知宮木早已喪生,而其子也失蹤多時,卻在他返家之夜幼子卻又歸來。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隨著其子跑向土堆,攝影機漸次高升而越拉越遠,有如幽靈的母親在完成任務後放心的離開親人升空而去。這個幽靈是為了掛念其夫及子,暗中保護他們直到父子重逢她才安心的離開。這兩個幽靈的出現非但不令人感到恐怖,甚至可讓閱聽人感到溫馨,因為她們是幸運男人的護身符。
黑澤明的電影中也曾出現過幽靈。1950年的《羅生門》在審判的場景中,武士武弘的鬼魂未出現,卻附身於巫女(本間文子)的身上,以表現出他的憤怒與不滿。1957年的《蜘蛛巢城》,如眾所周知它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馬克白》(Macbeth),原著中的三個女巫,到了黑澤明的電影中就成了「幽靈」,劇中幽靈兩度出現卻分別展現不同的面貌,第一次它結合「能劇」的幽玄氛圍,以紡紗之老婆(浪花千榮子)姿態出現,一種詭異神秘的氣勢預言了兩個將軍(三船敏郎及千秋實)的升遷,第二次幽靈再現,則是以瞬間多變的容姿,展現她的神通,這兩次幽靈的表現與其說是西方女巫預言能力的轉換,還不如說是東方幽靈之「因緣」(命定)的傳播者,甚至發揮了幽靈行動的唆使力量。1990年的《夢》是黑澤明晚年的夢與回憶錄,它總共分為八個插曲,其中的《隧道》就有幽靈出現,當連隊長在死裡逃生穿越隧道時,卻遇上戰死的戰友,這些幽靈控訴了戰爭的悲苦,令人為之動容,這兩部電影可以說是有別於娛樂觀點的「恐怖電影」,它的恐怖不是來自於視覺刺激的恐怖,但卻在情感上讓觀者承受無名的恐怖壓力。
小林正樹的《怪談》(1964)是一般觀眾較為熟悉的日本鬼怪片,也是一部較被公評為有藝術價值的鬼片,共有四個插曲。分別為《黑發》、《雪女》、《無耳芳一》及《茶碗中》,《黑發》寫的是京都之武士(三國連太郎)為了能出人頭地,舍棄糟糠之妻(新珠三千代)進京,並迎娶重臣之女,後受不了新妻之驕縱,遂回返家園向妻懺悔,妻仍殷勤相待,翌日醒來才發現身邊一堆白骨。這個幽靈妻子的溫柔,在於對比新妻的蠻橫,也是促使武士反悔覓封侯的催化劑。
《雪女》則是樵夫在大雪之夜受雪女搭救,並誓言保守此秘密,後來他遇到一美女結婚生子,多年後大雪紛飛樵夫憶起往事並將此佚事告知其妻,不想其妻竟回答﹕「那就是我!」說完妻走向紛雪中消失無蹤。這個幽靈目的在考驗人類的誠信。
《無耳芳一》是描繪一名琵琶說書名人,每晚被幽靈帶往平家墓園演唱「平家物語」,寺廟主持為挽救其生命遂命徒弟將經文遍書其身,但徒弟卻忘了寫在耳朵上,因此當夜幽靈來時只看到耳朵。為了向爵爺覆命遂強將其耳帶走,而芳一也失去了耳朵,這群平家幽靈每晚沉溺於戰爭的苦難,芳一的演唱稍解其哀愁,但事實卻無濟於事,而芳一最終也成就了他的事業,但卻也賠上耳朵。
《茶碗中》是寫一個武士,有一天在茶碗中看到一個不認識的武士,他未加理會便將其喝下,後來那武士的家臣三人找上門,但不論武士如何殺戮他們,總無法將其消滅;不過這原只是一個作者(瀧澤修)書寫故事的一部分,當出版商來訪時,竟發現茶水內浮現作者之幽靈,這段不可思議的情節,不知是否可以稱為幽靈鬼怪,但卻是最有趣的,充滿著人對不可知事物之幻想和心靈的投射。這部影片沒有太多的日本式思惟,但卻有著人性深沉的投射。除此,這部作品在音效、美術、色彩甚至演員的表演上都做了極大膽的實驗,以至於這部作品非但欠缺恐怖的感覺,而且它將觀者帶入少有的唯美之幻想世界。
談到「怪談」,在日本娛樂電影之領域中,便不得不提歌舞伎之名劇《東海道四谷怪談》,日本社會習慣在「盆節」(即中元節)播放與鬼有關的節目,而電影界也常常為了應景,在盆節上演鬼怪之作品。這部歌舞伎名出的故事,由於日本人均耳熟能詳。這故事基本上是敘述有妻室之浪人想有成就並娶年輕之妻,於是和友人誣陷其徒弟,與其妻有染,並取毒葯給其妻飲用,而造成其之妻臉有如鬼魅,終至雙雙死亡。在他新婚之夜,徒弟和妻之亡靈相繼出現,造成其精神錯亂,並誤將新婚之妻看成亡妻之幽靈而將其殺害,最後自己亦難免於難。這幾部怪談電影,在細節上各自多少做了刪增和改變,但其惡人難逃惡報之訓悔卻是一致的,盡管如此,但這些作品著眼於娛樂性的意圖卻也是睽然於心。
三、近期日本的恐怖電影
同樣是鬼怪、幽靈,由於創作者思想、文化的差異,可以使它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樣貌,同時透過創作者不同的處理,也可以使這種不可思議的素材成為探討人生或只為驚悚的作品,所以文化的差異性雖然能左右一部作品,但是創作者的意圖更為關鍵。近期日本電影、電視界興起靈異風潮,神怪作品也相繼出籠,最近在台灣上映而受注目的兩部日本鬼片:《七夜怪談》(1998)和《鬼水怪談》(2002)就是佳例,盡管這兩部電影都欠缺上述名著的偉大意圖,然而其娛樂性卻是十足可受肯定的,它們都是改編自鈴木光司的原著且都是由中田秀夫執導的作品。
(一)《七夜怪談》(1998)
《七月怪談》是取材於現今摩登時代的習俗,受詛咒的語言、信、錄影帶要趕快拋給別人才不致令自己承擔惡運,而那帶來惡運\的幽靈,依然是日本式的「怨靈」,在世時便因自身的超能力而招徠許多不幸,且因世人的不理解,終於含怨屈死。然藉由現代科技之便,詛咒的方式亦富有現代感,而人們為求自保的行為,也充份顯露出現代社會的淺薄價值觀。
(二)《鬼水怪談》(2002)
《鬼水怪談》的幽靈則是一個孤獨的小幽靈,她需要玩伴也需要母愛,才在那棟公寓興風做浪,而她的悲劇乃是現代忙碌社會和夫婦離異下的產物,這種古老的靈異思維加上現代的摩登主義,可以說是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它們的恐懼感爆發力十足,特別是《鬼水怪談》中由水管流出的頭發,浴缸中翻磙的污水,都令觀者毛骨悚然。
(三)恐怖漫畫改編電影
恐怖小說與恐怖漫畫在日本境內佔有一定的市場,也因此成就了許多恐怖大師。最為台灣民眾所熟知的,便是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的作品,其作品也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富江》系列(1998)、《漩渦》(2000)等。
《富江》是改編自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的作品,推出時也受到日本漫畫迷的注意,想比較看看電影與漫畫的不同之處。《富江》之於伊藤潤二是有特殊的意義的,1987年的時候,他就是靠著《富江》得到了當年日本恐怖漫畫領域作為新人跳板的「梅圖獎」(梅圖一雄也是當時日本恐怖漫畫界大師),雖然他得到的只是佳作,但是因為當年並沒有優秀獎,所以他等同於第一名。評論家認為,在作品中能感覺伊藤潤二對富江這個角色有著深厚的情感,在她不斷死亡又繁衍的過程中,作者也同時跟著「進化」。後來富江成為一系列故事的主角,也成為伊藤潤二筆下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伊藤潤二的畫風是很寫實的,人物的每一個動作、姿態、毛發、表情,他都會細細的描繪,同時,在背景以及器物的營造上,也有同樣端正的風格。在漫畫的分格方面,伊藤潤二總是在風雨欲來之前,用著傳說、故事、或以隱喻性的意象表現,帶出一個令人出乎意料,不可預測的結局。
在伊藤潤二的故事中,除鬼怪、靈魂這些素材外,同樣藉由一些超自然的現象,或是以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所見,成為故事延伸的原點,如二元存在的世界、漆黑不知名的山洞、佇立在稻田間的稻草人,家鄉的墓碑等等。
這類作品的特色乃在於吊詭而繁復的情節,且並沒有常規常理可循,不是出於復仇或報恩等正常動機,惡靈本身有自己的意志,如人類一樣有所好惡,其魔性便與人性一般是難以常倫去規范的。在其風格中,還有一點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對「群體」這個意象的大加利用-無論是滿天飄飛的人頭氣球,或是布滿田野的各個真實的稻草人,都讓人在整個空間中有著不可名狀的感覺。在漫畫里,沒有好人、壞人的分別,沒有光明、黑暗的分別,一切所有怪異的現象,都那麼自然而然在那個時間與地點發生。
四、電影與人生觀
日本電影早期仍在儒家與佛教道教的浸濡下,在電影中仍持有因果宿命觀,對鬼魂、幽靈仍採取人道、人性的關懷,但後期的日本電影,為與好萊塢的強大電影工業抗衡,兼之以商業利益為導向,越發驚悚可怕,在拍攝手法與取鏡上去刺激閱聽眾的口味。但其傳統以來極對人性與人世的關懷,仍是其終極的主旨。�0�2
網路中的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