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大移民電影導演王少武

大移民電影導演王少武

發布時間:2022-04-24 19:14:22

『壹』 新邵瀟湘電影院今日播放什麼電影、時間

囚愛惡魔
看點: 未知
類型:恐怖 懸疑 犯罪
語言:未知
地區:大陸
時長:65分鍾
導演: 王少武
演員: 劉一辰 丁寧 唐文琦 袁羽含 孫楚槾

『貳』 麥姓的遷徙傳播

據各地麥氏族譜或當今的地名志記載,麥氏從珠璣巷南遷珠三角時,時間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紹興、紹定、開禧、咸淳各朝的記載,但「以別房沖霞譜考之,則伊始祖遁涯公,由紹興六年(1136年)避亂而至,我五必公之來,應與同時」。「五必公誕生約在北宋元豐、元佑年間,各譜所載仕宦科名多與徽、欽、高三宗之世吻合。則五必公南遷與遁涯公同在高宗紹興初年。」麥氏家族從珠璣巷遷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遷移,這與當時政治有關。珠璣巷人南遷影響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羅貴南遷事件。當時,33姓97家人於紹興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過縣,方至岡州大良都古朗等村,並得到土人龔應達的照應。當日他們來到珠江三角後,各「闢土以種食,辟草以結廬」,開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結婚姻,和睦相處。址山麥氏是必雄公之後裔。其根據是:在未建立鶴山縣時(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麥氏居住昆暘鄉之岡頭廓村東頭榕樹下一帶,均屬新會縣境。同時,廓村麥氏與大凌村陳氏毗鄰,兩村所發生的事情的時間相吻合,清·乾隆《鶴山縣志》載:「帝昺祥興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門,帝昺至崖門駐蹕,民兵20餘萬,所需資糧,皆取於廣右。大凌村人陳元輔、陳英輔以祖珠事高宗朝為諫大夫,世受國恩,至是仗義勤王,出粟數千石餉軍。」本文上述族譜載:「麥必雄,居新會,帝昺時,出谷賑濟。」這就是說,址山麥氏是必雄公之後裔。嗣後,址山麥氏宗枝蕃衍,分居在鶴山的有泗合大坪、大官田(麥屋舊村、新村)、鶴城上、下麥屋及沙石二水等地。麥氏家族就這樣從一條古老的小巷走出來,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國,走向現代社會的大舞台。
得姓始祖
西晉時期,有大臣麴允,浙江處州府松陽人,官居右僕射(丞相),與游氏世代為豪門大族。後逢「五胡之亂」,為避戰亂,攜親屬二十四戶遷往始興郡百順里居住(今廣東南雄百順鎮),至隋朝有鐵杖,受封麴去匊為麥,麥鐵杖是麥姓始祖。
梁朝鼻祖曾唯生齊梁間居始興百順里夫妻好善晚年得子,墓葬大水逕龍形。妣梁氏。墓葬象形生二子:饒豐(鐵杖),饒瑞(字良謨,葬大水逕牛形上穴。妣曾氏 ,子未詳 )
隋朝始祖鐵杖,諱饒豐,字良韜,號鐵杖,小字壽生以號行,生梁大同四年戊午正月初七午時,終於隋大業八年三月十七午時壽七十五歲。追贈正一品光祿大夫、封宿國公、智勇武烈大將軍,謚武烈,歸葬家鄉,葬於廣東省南雄縣百順大水逕沖天鳳山,墓碑刻上「隋宿國公麥鐵杖之墓」等字樣。賜葬百順里沖天鳳形庚向,事詳本傳夫人馮氏、伊氏與公合葬。一作許氏江西布政之女,當時無布政官大誤。又作甘氏、區氏葬海螺形。一作公生於梁中大通及陳大建間者與傳不合。曲江縣譜載公墓韶石,黃文通載公墓在百順里仁山下,府邑志無仁山名非以舊譜為正。生三子:孟才,仲才,季才。
二世麥孟才:字智棱,妣朱氏。葬大水逕仙人現掌形。生一子:麥秀明。
麥仲才:字智秩,隋正議大夫,葬大水逕海螺形上穴。妣黃氏,葬下穴。生二子:麥民業、,麥世平。
麥季才:字智和,隋正議大夫,葬大水逕山牛山右虎形。妣劉氏,葬百順里尖岡咀。嗣子待考。
三世麥秀明:字翼亭,妣馮氏。生二子:麥永安、麥吉護。
麥民業:字耕良,妣馮氏,一作梁氏。
麥世平:出嗣麥季才,字禹勛,妣何氏。生二子:麥保安、麥永懷。
四世麥永安:字兆蘭,妣李氏。生二子:麥聖卿、麥聖書。
麥吉護:字兆麟,妣唐氏。嗣子待考。
麥保安:生一子:麥佐政。
麥永懷:字兆松,妣萬氏(傳裔江南)。
五世麥聖卿:字天爵,郡庠生,當時未有此稱,妣吳氏。生一子:麥萬金。
麥聖書:字天祿,妣王氏。生三子:麥敬敷、麥達高、麥兼善。
麥佐政:生二子:麥性發、麥含芳。
六世麥萬金:待考。
麥敬敷:字寬五,一作五教,妣王氏。生一子:麥契蘭。
麥達高:字循理,妣李氏(失考)。
麥兼善:字澤嘉,妣張氏。生一子:麥報君。
麥性發:臠分居高明板橋順德馬寧等處。
麥含芳:臠分居高明板橋順德馬寧等處。
七世麥契蘭:妣待考,生二子:麥廣度、麥恢宇。
麥報君:字惟忠,妣張氏。生一子:麥鑒照。
八世麥廣度:字宏器,妣陶氏(待考)。
麥恢宇:字宏業,妣劉氏。生一子:麥鳳嗚。
麥鑒照:字宏熾,妣賴氏。生二子:麥積山、麥久福。
九世麥鳳嗚:字棲桐,妣鄭氏。生一子:麥豐裕。
麥積山:字稼同,妣鄭氏。生二子:麥敦厚、麥朴端。
麥久福:字攸同,妣黃氏。生一子:麥榮發。
十世麥豐裕:字書年,妣汪氏。生一子:麥源和。
麥敦厚:字禮崇,妣鄭氏(失考)。
麥朴端:字簡崇,妣邱氏(失考)。
麥榮發:妣待考。生二子:麥廉、麥潔。
十一世麥源和:字調元,妣郭氏,一作謝氏,葬百順里獅子銅鑼印。生一子:麥熾。
麥廉:字清操,妣何氏,葬大水逕象形。生一子:麥燕。
麥潔:字高節,妣葉氏,葬大水逕三郎廟盆形。生一子:麥秀。
十二世麥熾:字億昌,妣葉氏(遷福建開基)。
麥燕:字詒謀,妣張氏,葬大水逕飯籮石仙鵝形乾山巽形。生一子:麥登饒。
麥秀:字實析,妣馬氏,一作馮氏(遷省城南海另譜)。
十三世麥登饒:字大有,一作致遠,遷珠璣巷柯下大井頭。妣竺氏,合葬大水逕膳竹嶺蛇形巽向。按:知縣,宋稱縣令;通判,稱判官;只有教授助教諭訓導之稱始於元、明,非宋職,此數世謬誤甚多,似於附會無真本可考,姑以傳疑。生二子:麥文富、麥文貴。
十四世麥文富:字少武,號靜軒,宋授南康縣教諭,轉升貴州臨縣知縣,後待考,因為貴州沒有臨縣。妣范氏。生二子:麥昆友、麥昆玉(皆在貴州開基)。
麥文貴:字卓武,一作少式,號雪軒,元集賢學士與修宋史,配趙氏,一作陳氏。合葬南黃坑杉木塘,仙人大生形,丙山壬向。元泰定貳年乙丑敕建錦衣坊,於南雄城北關外世顯。坊一作隆興進士,歷官筵英殿大學士,修宋、金、遼三史。生三子:麥昆璧、麥昆泰、麥三璧。
十五世麥昆友:在貴州開基。
麥昆玉:在貴州開基。
麥昆璧:字美璠,宋授濟和知縣,轉福建監察御史,至仕歸移居南雄城內,配唐氏,一作許氏,合葬文貴公墓左壬向。
生三子:麥原魯、麥原清(失考)、麥原道(失考)。
麥昆泰:字美瑜,居有順里舊址,配馬氏,合葬大水逕牛形。生二子:麥原吉、麥順吉。
麥三璧:字美琰,宋授平隴教諭。考無平隴地名。配吳氏,居珠璣巷,墓未詳。生五子:麥必榮(生二子)、麥必秀(生二子)、麥必達(生四子)、麥必端(生一子)、麥必雄(生三子)。
十六世麥必榮:字尚仁,登宋崇寧癸未貢選,官至奉政大夫,由南雄始遷東莞。
麥必秀:字尚義,登宋政和丙申鄉貢,宣和二年,授江西南康縣知縣招討尉,由南雄始遷南海麥村。生二子:麥挺芳、另一待考,淳熙戊戌進士,官兵部郎中。
麥必達:字尚道,自南雄保昌縣遷香山(今中山)之黃旗角(現番禺黃閣鎮)。至十九世元俊,元至治間,又遷小欖。據譜稱:於黃旗角「隸香捐錢十萬,立石基以防水患。」
麥必端:字尚智,由南雄始遷番禺。
麥必雄:字尚信,弱冠從諸兄遷徙,一旦復歸南雄,後再至廣州,居新會,宋末帝趙昺時,曾出谷賑濟。
十七世麥挺芳:待考。
十八世麥雄發:遷廣東三水渦邊村(蘭村),建成安堂,為蘭村麥氏始祖 。

『叄』 李小龍傳奇獲獎記錄 李小龍傳奇獲獎記錄

1940年11月27日Bruce Lee(李振藩)在「龍年」「龍時」(即辰時:早6:00-8:00)出生於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港譯為「三藩市」)。

1941年1月「參演」電影《金門女》。這是他第一次出現銀幕,當時他只有三個月大。
1946年首次參演香港電影《富貴浮雲》。這是他十八歲之前所參演的20多部粵語電影中的第一部。(但目前所知的只有18部。)
1950年:參演《細路詳》
1951年:參演《人之初》
1952年:進入香港拉薩爾書院就讀。這是一所天主教會辦的男童學校。
1953年:師從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開始習武生涯。同年亦參演《苦海明燈》《慈母淚》《父之過》《千萬人家》及《危樓春曉》。

1967年6月24日:被邀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所舉辦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中出任表演嘉賓。
1969年:參演美國電視劇《無敵鐵探長》《丑聞喋血》及《盲人追凶》,並擔任武術指導。其中:《無敵鐵探長》的英文名不詳,《丑聞喋血》疑為1968年電影《馬洛》的中譯名,《盲人追凶》為1971年《長街》的中譯名,有待進一步考證。
1970-1971年:與演員詹姆斯高賓(James Coburn)及劇作家施里芬(Stirling Silliphant)共同創作功夫影片《無聲笛》(The Silent Flute)的劇本。
1971年7月:赴泰國主演嘉禾電影公司拍攝的《唐山大兄》,該片英文名為《大老闆》(The Big Boss),在北美上映時譯為《憤怒的拳頭》(Fists of Fury)。該片打破了香港票房記錄。
1971年12月1日:在香港接到正式通知:他被拒絕擔任電視劇《功夫》的主角,而改由美國白人(American Caucasian)演員大衛卡拉丁(David Carradine)主演。
1972年:在香港主演嘉禾電影公司拍攝的《精武門》,該片英文名為《憤怒的拳頭》(Fist of Fury),在北美上映時譯為《中國流》(The Chinese Connection)。該片打破了《唐山大兄》所創的票房記錄。
1972年:自組協和電影製片公司,首次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猛龍過江》,該片英文名為《猛龍之路》(The Way of the Dragon),在北美上映時譯為《猛龍回歸》(Return of the Dragon)。該片再次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72年12月:榮獲美國權威武術雜志《黑帶》(BLACK BELT)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及「截拳道導師獎」。其中「七大武術家」提法為香港媒體的意譯,《黑帶》原文是Black Belt Hall of Fame,即「黑帶群英殿」,當年共有七人入選,均為各國武術界做出卓越貢獻之人,故有「世界七大武術家」之稱。
1973年2月:中止《死亡游戲》的拍攝工作,被邀主演由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和美國「華納電影公司」合作開拍的國際電影《龍爭虎鬥》,正式成為首位進入好萊塢擔任主角的東方國際巨星。
1973年5月10日在「嘉禾電影公司」洗手間內不適暈倒,被人及時發現送往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治理。
1973年7月20日:與鄒文懷在丁佩家中商討《死亡游戲》劇本,期間感到頭部不適,服下丁佩所提供的葯物後在其閏房內暴斃,他的死因是因對處方葯過敏而導致的腦水腫。
1973年7月31日:李小龍安葬於西雅圖的湖景墓園(Lakeview Cemetery)。他的護柩人為其朋友及弟子: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詹姆斯高賓(James Coburn)、丹伊諾山度(Dan Inosanto)、Peter Chin、木村武之(Taky Kimura),以及他的弟弟李振輝(Robert Lee)。
1974年3月23日:經「嘉禾電影公司」補拍的《死亡游戲》上映,票房三百多萬。
李小龍之所以成為李小龍,而沒有像其他華裔武師那樣滿足於做唐人街上的霸頭,很大一個原因,是他眼界更開闊,能夠主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廣收弟子和交流武術是他融合的最佳方式,他的弟子或武友,有日本空手道高手木村武之、菲律賓棍王依魯山度、韓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多次獲冠的全美最著名的拳手劉易斯和羅禮士。美國是個移民大熔爐,又是各國武術的匯集地,李小龍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武術的代表。

1964年8月2日,李小龍新結識的武友、美國空手道協會理事長艾德·柏加在加州長堤組織舉辦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李小龍作為特邀嘉賓登台表演振藩功夫,贏得滿堂喝彩,此後不少武友拜李小龍為師學習中國功夫。這些洋弟子中有些是好萊塢人士,這成為李小龍日後闖入好萊塢的契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銀屏鮮有黃面孔出現,即使有也大都是日本人。李小龍赴美之初,抱著濃厚的興趣去看根據賽珍珠《大地》改編的電影。這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獲得美國文學界首個諾貝爾文學獎,而電影比原著要遜色得多,導演演員壓根就不知中國是怎麼回事。李小龍尤為反感由洋人來演中國人。好萊塢演員保羅·莫尼和路易斯·雷納化裝成中國人,盡管衣衫是中國化的,臉色也塗得黑黃,卻無法改變西洋人的臉部特徵、動作神態。為什麼不能讓華裔來演中國人呢?這實際上折射出好萊塢對華人的態度,在他們的意識中,華人只會開餐館和洗衣店。

李小龍終於有了一個證實自己的機會--1966年4月,李小龍與福斯公司簽署30集的《青蜂俠》演出合約,出任男二號青蜂俠的日裔助手加藤,每集片酬400美元。如今中國內地三流演員的片酬恐怕也不止這個數,可當時對於處境維艱的李小龍來說,卻無疑是雪中送炭。《青蜂俠》沒有引起轟動,但飾演加藤的李小龍,卻愈來愈受觀眾的青睞。他英俊靈敏、身手不凡,風頭遠遠壓過男一號、好萊塢一線明星范·威廉姆斯。

李小龍雖已小有名氣,但還遠未大紅大紫。他只能在好萊塢跑龍套,飾演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歹徒、同性戀者,他的絕頂功夫不但得不到發揮,還必須按照劇情的要求被打敗打死,這對一心想藉助影視弘揚他一手獨創的功夫的李小龍來說,無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究其深層原因,不是好萊塢決策者對李小龍個人有什麼偏見,他們也認識到了李小龍的巨大潛質。但在那個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十分嚴重,華人的影響和地位微不足道,他們不願冒險為李小龍投資一部以華人為主角的影片。美國觀眾能接受嗎?票房有沒有保證?這都是製片方必須考慮的問題。

盡管命途多舛,但李小龍仍不甘向命運屈服,豪情壯志一如既往。1969年1月,他當著友人的面寫下自己的預言:"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為美國電影界首位片酬最高的東方超級巨星。我會以最出色的功夫表演,最佳業績作為回報……"李小龍後來確實做到了,可在當時的好萊塢,誰敢相信他的鴻鵠之志,人們把他的心聲當成妄念狂言。

李小龍在影視界鬱郁不得志,在美國武術界卻大放異彩,他頻頻應邀到全美武術大賽上表演功夫,美國武術界的頂級高手亦拜他為師學習功夫,他成為了美國武術界的風雲人物。1967年7月,李小龍把他研創的武術新體系命名為"截拳道"。截拳道被視為武術界的一場革命。

上世紀70年代初,李小龍傾注了大量心血的電影《無音簫》和電視劇《功夫》的投拍計劃先後被華納、派拉蒙束之高閣,李小龍徹底絕望了。這時香港卻向他招手,幾經周折,1971年7月,李小龍飛往泰國,主演香港嘉禾投拍的影片《唐山大兄》。同年10月該片首映,嘉禾老闆鄒文懷陪同李小龍及妻子琳達出席。這是李小龍一生中最輝煌的一夜。從開映到放映完畢,整個戲院都沉浸在海潮般的狂熱氣氛中,李小龍更是激動不已,數次站起來向影迷們招手致意。這一夜,改變了李小龍的人生際遇,他長達十多年的努力和艱辛,都在這一夜得到回報。李小龍終於明白,要通過電影弘揚他的武道,最理想的地方是功夫的故鄉中國。

接著李小龍主演了《精武門》、《猛龍過江》,公映再次引發觀看狂潮,連破香港票房紀錄,李小龍成為香港紅得發紫的明星。《精武門》獲得1972年度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李小龍獲得金馬獎的"最佳技藝特別獎"。《猛龍過江》一片由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創下首輪公映530萬港元的票房收入。

在一貫排斥進口電影的美國,《精武門》的首輪上映也引起了轟動。所有的唐人街戲院都上映李小龍的《精武門》,在白人居住區的影院,此片也頗受歡迎。《精武門》與《唐山大兄》合在一起,取得了600萬美元的巨額收入。這是港產影片首次在美國引起這么大的反響,好萊塢首腦們心情絕不平靜。1973年元月,由華納公司投資籌拍、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在香港開機。預算投資50萬美元,實際投資85萬美元,這在好萊塢屬於C級製作,華納仍不敢在李小龍身上押太大的賭注,美方演職人員均沒多少名氣,而港方演職人員片酬更為廉價。1973年8月29日,《龍爭虎鬥》在洛杉磯好萊塢中國大戲院隆重首映,立即傾倒了美國觀眾。此後"龍片"全線飄紅,在美國各影院連場爆滿。華納公司的C級製作贏得了A級製作也難達到的巨大回報,在全球創下2.3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李小龍一舉成為國際性動作片巨星。

可惜李小龍未能再一次品嘗成功之喜悅--他於影片公映前一個月撒手而去。在他的最後歲月,他斷斷續續構思攝制他的第五部影片《死亡游戲》。他有一個恢宏的構想--邀請全世界著名武術家出演該片。故事敘述一名精於截拳道的少林弟子李死而復生,最後為取一件稀世瑰寶而獨闖七級佛塔。每一層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術門派的絕頂高手把守,李過關斬將,九死一生打敗最後一名鎮塔高手,激動而又虔誠地打開藏寶的匣子,卻發現裡面並無瑰寶--惟有一張紙片,寫有一句蘊含著深邃人生哲理的話:"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這句話過早地在李小龍身上得到應驗。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神秘地死在一個女明星的床上。一代巨星隕落,這不幸成為人生中真正的"死亡游戲"!

閱讀全文

與大移民電影導演王少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爆米花價格投訴 瀏覽:192
電影開頭倒計時圖片 瀏覽:726
戴拿碰到大古的電影 瀏覽:216
法國電影綠光完整版 瀏覽:756
龍珠孫悟空電影大全 瀏覽:762
成龍跟外國小孩拍的電影 瀏覽:641
電影一家老小演員表 瀏覽:853
老人用生肉喂養寶寶是什麼電影 瀏覽:117
最多電影的網站是哪個 瀏覽:587
2020年電影10大票房 瀏覽:618
宋祖兒周星馳電影 瀏覽:653
老電影大沙暴視頻 瀏覽:77
屋頂建電影院 瀏覽:176
看英語電影如何擋住中文字幕 瀏覽:377
25分鍾完整版電影 瀏覽:177
電影院的帶東西吃嗎 瀏覽:972
電影中國機長觀後感300字 瀏覽:514
寵愛電影中的音樂 瀏覽:991
最好看的愛情美國電影 瀏覽:725
127小時電影英文好句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