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老電影演員武利平

老電影演員武利平

發布時間:2022-05-05 22:19:15

① 電影楊貴妃秘史演員

殷桃 飾 楊玉環
黃秋生 飾 李隆基
石小群 飾 謝阿蠻
葉 璇 飾 楊玉瑤
張頌文 飾 楊國忠
李承鉉飾 高仙芝(配音:姜廣濤)
王洛勇 飾 李白
徐箭 飾 壽王
徐錦江 飾 安祿山
狄劍青 飾 李林甫
何賽飛 飾 武惠妃
金巧巧 飾 玉真公主
謝君豪 飾 楊玄珪
萬妮恩 飾 楚留香
武利平 飾 高力士
趙 煊 飾 李靜忠/李輔國
池華瓊 飾 梅妃
楊明娜 飾 韋後
劉燦 飾 李亨
周栩 飾 楊玥兒(配音:季冠霖)
於清斌 飾 史朝義
周敬峰 飾 李瑤
雷 牧 飾 陳玄禮
柳 岩 飾 張良娣
李念 飾 樂奴
高部愛 飾 渡邊百合子
麻生佑未 飾 孝謙女天皇
小山田將 飾 渡邊制雄

② 超過李誕,成為''內蒙古第一笑星」的武利平,有哪些精彩作品

說起李誕,我是從《吐槽大會》里知道他的,雖然他的顏值一般,但他的敢說和他自身的才華,與他的吐槽風格,讓他博得了很多人的喜愛。當然,他能有如今的成績,與他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雖然飾演的基本都是些配角,但他的表演都十分精彩。也許我們在看劇的時候不一定能叫出他的名字,但一定會對他的表演有所印象。

我們有時候確實忽略電視劇或者舞台中的配角,但是無論是配角還是主角,都需要有人去演繹,只要演繹出了自身的魅力,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是最棒的

③ 水滸傳98版女演員

演員表:水滸傳(央視) [1996]

趙小銳
野芒
臧金生
丁海峰
王思懿
李雪健
郭軍 .... 史進
臧金生 .... 魯達
野芒 .... 林沖
鄭強 .... 柴進
張連仲 .... 朱貴
胡龍吟 .... 宋萬
錢衛東 .... 杜遷
翟乃社 .... 楊志
張皓 .... 索超
郭柏松 .... 雷橫
楊增光 .... 朱仝
邰祖輝 .... 劉唐
寧曉志 .... 吳用
劉衛華 .... 阮小二
李冬果 .... 阮小七
張衡平 .... 阮小五
汪永貴 .... 公孫勝
孫月明 .... 白勝
趙春明 .... 曹正
李雪健 .... 宋江
丁海峰 .... 武松
梁麗 .... 孫二娘
張昕 .... 張青
常玉平 .... 施恩
許敬義 .... 王英
楊林 .... 燕順
劉立偉 .... 鄭天壽
修慶 .... 花榮
李寶軍 .... 宋清
蘭恭英 .... 張橫
王基明 .... 戴宗
趙小銳 .... 李逵
張亞昆 .... 張順
楊寶光 .... 李俊
朱曉春 .... 童威
王中偉 .... 童猛
程逝寒 .... 朱富
陳之輝 .... 楊雄
楊凡 .... 石秀
孟耿成 .... 時遷
王文升 .... 秦明
鄭爽 .... 扈三娘
齊景斌 .... 孫立
張衛國 .... 孫新
張秀岩 .... 顧大嫂
孔慶元 .... 解珍
韓福利 .... 解寶
賈石頭 .... 呼延灼
甄力強 .... 韓滔
王春輝 .... 彭玘
王衛國 .... 盧俊義
王光輝 .... 燕青
邢國洲 .... 蔡福
陳長龍 .... 蔡慶
魏峰 .... 焦挺
邢楓 .... 安道全
由利平 .... 朱武
李文成 .... 裴宣
李振起 .... 關勝
修革 .... 高俅
唐軍陽 .... 高坎(小高衙內)
陳之輝 .... 王進
李政之 .... 葯鋪掌櫃
唐國強 .... 蘇軾
王冰 .... 小王都太尉
曾宏生 .... 徽宗
閆文林 .... 老督管
陳立中 .... 王進母
余月仙 .... 金翠蓮
楊兆權 .... 金老
李蘭發 .... 鄭屠
張洪英 .... 趙員外
顧金水 .... 智真
徐福來 .... 首座
趙雲生 .... 智清
徐朝 .... 首座
孫明月 .... 張三
王菁華 .... 林娘子
楊東 .... 錦兒
洪劍濤 .... 高衙內
魏宗萬 .... 高俅(老年)
王全有 .... 陸謙
劉巍 .... 富安
張貴鑫 .... 林沖岳丈
宋春林 .... 開封府尹
徐鳴 .... 孫定
李彥 .... 董超
邢國洲 .... 薛霸
陳繼民 .... 洪教頭
杜玉明 .... 差撥
康二昌 .... 管營
張國榮 .... 李小二
劉創一 .... 李小二娘子
楊兆權 .... 老軍
趙彥民 .... 王倫
邢兆軍 .... 王制使
李琦 .... 牛二
胡慶士 .... 梁世傑
郝麗萍 .... 梁夫人
張鐵駒 .... 謝都管
張治中 .... 晁蓋
林連昆 .... 蔡京
黃宗洛 .... 鄆城知縣
楊猛 .... 何濤
康洪雷 .... 何清
慕青 .... 閻婆惜
袁玉華 .... 閻婆
啜二勇 .... 張文遠
戚戈 .... 老更夫
任大惠 .... 宋太公
汪瑞 .... 趙都頭
郭春華 .... 陽谷知縣
宋文華 .... 武大郎
王思懿 .... 潘金蓮
徐飛 .... 鄆哥
李明啟 .... 王婆
李強 .... 西門慶
王禾 .... 姚二郎
趙雲生 .... 趙四郎
徐玉庭 .... 何九叔
康二昌 .... 孟洲牢城管營
德力格爾 .... 蔣門神
劉紅梅 .... 蔣門神娘子
王文友 .... 張都監
姜晶予 .... 督監夫人
劉艷峰 .... 玉蘭
周臣清 .... 馬夫
李連義 .... 劉高
崔虹虹 .... 劉高妻
康二昌 .... 江州牢城管營
鄒建忠 .... 黃文炳
全解放 .... 蔡九
雷丹 .... 李鬼
吳珏瑾 .... 李鬼妻
朱曉春 .... 李達
宋秀純 .... 李逵母
趙雲生 .... 曹太公
牛莉 .... 潘巧雲
劉小溪 .... 裴如海
金廣生 .... 祝龍
白俊傑 .... 祝虎
李玉生 .... 祝彪
潘引來 .... 扈成
白俊傑 .... 欒廷玉
馬辛 .... 高廉
張芬 .... 徐寧娘子
謝加起 .... 曾塗
劉強 .... 曾參
謝加起 .... 曾索
李淑龍 .... 曾魁
韓家勇 .... 曾升
郭軍 .... 史文恭
郭捷 .... 曾長者
李志義 .... 宿景
畢遠晉 .... 李固
王琴珍 .... 盧娘子
何晴 .... 李師師
武利平 .... 李虞侯
伍松 .... 龐萬春
張春燕 .... 龐秋霞
倪增兆 .... 任原
梁金山 .... 壽張縣令
葛治興 .... 柳老漢
張紀中 .... 崔靖
鄭大年 .... 陳宗善
朱雷 .... 張干辦
汪星池 .... 何成
李小丁 .... 劉夢龍
張宏傑 .... 張叔夜
崔岱 .... 方臘
董傳強 .... 方貌
徐健 .... 方天定
雷恪生 .... 童貫

④ 82版水滸演員表

李雪健 飾 宋江
周野芒 飾 林沖; 臧金生 飾 魯智深;
丁海峰 飾 武松;趙小銳 飾 李逵 郭 軍 飾 史 進
鄭 強 飾 柴 進
張連仲 飾 朱 貴
胡龍吟 飾 宋 萬
錢衛東 飾 杜 遷
翟乃社 飾 楊 志
張 皓 飾 索 超
郭柏松 飾 雷 橫
楊增光 飾 朱 仝
邰祖輝 飾 劉 唐 寧曉志 飾 吳 用
劉衛華 飾 阮小二
李冬果 飾 阮小七 張衡平 飾 阮小五
汪永貴 飾 公孫勝
孫明月 飾 白 勝
趙春明 飾 曹 正
梁 麗 飾 孫二娘 張 昕 飾 張 青
常玉平 飾 施 恩
許敬義 飾 王 英
楊 林 飾 燕 順
劉立偉 飾 鄭天壽 修 慶 飾 花 榮 李寶軍 飾 宋 清
蘭恭英 飾 張 橫
王基明 飾 戴 宗
張亞坤 飾 張 順
楊寶光 飾 李 俊
朱曉春 飾 童 威
王中偉 飾 童 猛
程逝寒 飾 朱 富
陳之輝 飾 楊 雄
楊 凡 飾 石 秀
孟耿成 飾 時 遷
王文升 飾 秦 明
鄭 爽 飾 扈三娘 楊雄殺妻齊景斌 飾 孫 立 張衛國飾 孫 新
張秀岩 飾 顧大嫂
孔慶元 飾 解 珍 韓福利 飾 解 寶
賈石頭 飾 呼延灼
甄力強 飾 韓 滔
王春輝 飾 彭 玘 張 巍 飾 徐 寧
王衛國 飾 盧俊義
王光輝 飾 燕 青
邢國洲 飾 蔡 福
陳長龍 飾 蔡 慶
魏 峰 飾 焦 挺 邢 楓 飾 安道全
由利平 飾 朱 武
李文成 飾 裴 宣 李振起 飾 關 勝

編輯本段
其他人物

陳 鎮 飾耍棍人
唐國強 飾 蘇 軾
修 革 飾 高 俅(青年)
魏宗萬 飾 高 俅(老年)
雷恪生 飾 童貫
景陽岡打虎唐軍陽 飾 高 坎(小高衙內)
陳之輝 飾 王 進
李政之 飾 葯鋪掌櫃
何 晴 飾 李師師
王 冰飾 小王都太尉
曾宏生 飾 宋徽宗
閆文林 飾 老督管
陳立中 飾王進母
於月仙 飾 金翠蓮
楊兆權 飾 金 老
李蘭發 飾 鄭 屠
張洪英 飾 趙員外
顧金水 飾 智 真
徐福來 飾 首 座
董傳強 飾 鐵 匠
趙雲生 飾 智 清
徐 朝 飾 首 座
孫明月 飾 張 三
王菁華 飾 林娘子
楊 東 飾 錦 兒
洪劍濤 飾 高衙內
王全有 飾 陸 謙
劉 巍 飾 富 安
張貴鑫 飾 林沖岳丈
宋春林 飾 開封府尹
徐 鳴 飾 孫 定
李 彥 飾董 超
邢國洲飾 薛 霸
陳繼民 飾 洪教頭
康二昌 飾滄洲牢城管營
杜玉明 飾 差 撥
張國榮飾 李小二
劉創一飾 李小二娘子
楊兆權 飾 老 軍
趙彥民 飾 王 倫
邢兆軍 飾 王制使
李 琦飾 牛 二
胡慶士 飾 梁世傑
郝麗萍 飾 梁夫人 鬧江州張鐵駒 飾 謝都管
張治中 飾 晁 蓋
林連昆 飾 蔡 京
黃宗洛 飾 鄆城知縣
楊 猛 飾何 濤
康洪雷 飾 何 清
慕 青飾 閻婆惜
袁玉華飾 閻 婆
啜二勇 飾 張文遠
戚 戈 飾 老更夫
任大惠 飾 宋太公
汪 瑞 飾 趙都頭
郭春華 飾 陽谷知縣
宋文華 飾 武大郎
王思懿 飾 潘金蓮
徐 飛 飾 鄆 哥
李明啟 飾 王 婆
李 強 飾 西門慶
牛 莉 飾 潘巧雲
王 禾 飾姚二郎
趙雲生 飾 趙四郎
武利平 飾李虞侯
伍松 飾龐萬春
張春燕 飾龐秋霞
倪增兆 飾任原
梁金山 飾壽張縣令
葛治興 飾柳老漢
張紀中 飾崔靖
鄭大年 飾 陳宗善
朱雷 飾張干辦
汪星池 飾 何成
李小丁飾劉夢龍
張宏傑 飾張叔夜
崔岱 飾方 臘
董傳強 飾 方貌
徐 健 飾 方天定
徐玉庭 飾 何九叔
劉小溪 飾裴如海
金廣生 飾祝龍
白俊傑 飾祝虎
李玉生 飾祝彪
潘引來 飾扈成
白俊傑 飾欒廷玉
馬辛 飾高廉
張芬 飾徐寧娘子
謝加起 飾曾塗
劉 強. 飾曾密
邢兆軍 飾曾索 李淑龍 飾曾 魁
劉宸瑞 飾 曾升
郭 軍 飾史文恭
郭 捷 飾曾長者
李志義 飾 宿景
畢遠晉 飾李固
王琴珍飾 盧娘子
康二昌飾 孟洲牢城管營
德力格爾飾蔣門神
劉紅梅.飾蔣門神娘子
王文友 飾 張都監
姜晶予飾督監夫人
劉艷峰 飾玉蘭
周臣清飾馬夫
李連義 飾劉高
崔虹虹飾劉高妻
康二昌飾江州牢城管營
鄒建忠飾 黃文炳
全解放 飾蔡 九
雷丹 飾李 鬼
吳珏瑾 飾李鬼妻
朱曉春 飾 李 達
宋秀純 飾李逵母
趙雲生 飾 曹太公

⑤ 求95版《武則天》演員表

劉曉慶 ·飾演· 武媚(武則天)
李建群 ·飾演· 徐惠(徐才人)
劉毓濱 ·飾演· 長孫無忌
張光正 ·飾演· 褚遂良
李崇霄 ·飾演· 承乾(太子)
尚治文 ·飾演· 冷麵宦官
馬麗 ·飾演· 高陽公主
呂國賓 ·飾演· 房遺愛
呂奇 ·飾演· 李世績
李冬洪 ·飾演· 高順
於慧 ·飾演· 蕭淑妃
陳衛國 ·飾演· 柳耜
雷月琴 ·飾演· 粗尼
范佳 ·飾演· 舊宮人
徐瀟川 ·飾演· 李忠(幼年)
金淑媛 ·飾演· 楊氏
李如平 ·飾演· 許敬宗
高波 ·飾演· 玉兒
於雲鶴 ·飾演· 武元爽
米粒 ·飾演· 淳於氏
高波 ·飾演· 靈兒
李明 ·飾演· 上官儀
朴正虎 ·飾演· 韋季方
蔣君南 ·飾演· 李弘
譚非翎 ·飾演· 裴炎
周世藝 ·飾演· 李顯
茹萍 ·飾演· 上官婉兒
陳征 ·飾演· 武承嗣
韓青 ·飾演· 李旦
湯志江 ·飾演· 丘神績
汪俊 ·飾演· 周興
薛文成 ·飾演· 魚保家
王冰 ·飾演· 狄仁傑
高力 ·飾演· 劉妃
劉旭東 ·飾演· 張易之
鮑國安 ·飾演· 李世民(太宗)
武利平 ·飾演· 王福來
虞夢 ·飾演· 靈兒
洪劍濤 ·飾演· 李泰
毛艷華 ·飾演· 李淳風
陳寶國 ·飾演· 李治(高宗)
王培 ·飾演· 房玄齡
張多福 ·飾演· 辨機
郭立 ·飾演· 紇干
鄭爽 ·飾演· 王皇後
呂中 ·飾演· 柳氏
譚台仁悲 ·飾演· 老尼
肖曉華 ·飾演· 小順子
李昂 ·飾演· 素節(幼年)
穆寧 ·飾演· 韓國夫人
仇勇力 ·飾演· 李義府
劉大剛 ·飾演· 韓瑗
歐洋 ·飾演· 李弘(幼年)
高西安 ·飾演· 武元慶
韓再峰 ·飾演· 波斯店主
汪粵 ·飾演· 畢正義
苗乙乙 ·飾演· 賀蘭氏
王志華 ·飾演· 袁公瑜
楊俊勇 ·飾演· 素節
劉燕軍 ·飾演· 李賢
梁麗 ·飾演· 太平公主
郭淑萍 ·飾演· 韋氏
徐正運 ·飾演· 魏元忠
陳立輝 ·飾演· 李敬業
曹蓮 ·飾演· 來俊臣
鄧廣熏 ·飾演· 索元禮
張秋歌 ·飾演· 馮小寶
夏松 ·飾演· 竇妃
姜洋 ·飾演· 張昌宗
邵萬林 ·飾演· 張柬之

⑥ 二人台演員武利平媽媽是誰

1960年2月,武利平出生於內蒙古涼城縣。他的母親張秀蘭是一位功底深厚的山西梆子演員。在他幼年時,他經常觀看母親的下鄉演出,在台下專注地聽母親的唱詞,留心母親表情的變化,從中學會了不少曲目。

⑦ 武利平的小品特點

武利平表演的戲曲小品大都是喜劇,看後讓人笑個不止。他還有一手反串女性喜劇人物表演的絕活。不論是扮演中年婦女、青年女性還是老年婦女,都演得活靈活現。如在《喜上喜》、《賣油》、《摘花椒》三個戲劇中,第一出戲扮演的是舊社會農村一位憨厚、善良的老大娘,第二出戲扮的是現代農村一個致富心切的女青年,第三出戲扮的是一位性格開朗、風趣,成人之美的中年農婦。三出戲,三個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的女性人物,武利平卻能將其演得有骨頭有肉。他的靈牙利齒和從生活中信手拈來的笑語令觀眾捧腹大笑。有專家評論說,武利平已具備了一個喜劇大師的優秀藝術品質,詼諧幽默誇張又很真實。武利平扮演的角色大多為丑角,許多人扮演此類角色大多注意外形動作,實實在在地「醜化」,有的人插科打諢,使演員游離於劇情之外,變成以取悅觀眾的純滑稽表演。武利平卻不是這樣,他扮演的農村老年婦女也好,城鎮青年婦女也好,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他表現的不是自己,而是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⑧ 武利平的新聞專訪

一位本可以憑著自己的表演天賦馳騁演藝天地而賺大錢的藝術家,卻要為拯救瀕危的地方劇種窮盡心思,到處奔波,籌資辦班,培育藝術新人;49個少年由於對地方戲的鍾愛而走到一起,為傳承二人台藝術而揮汗苦練。記者走近內蒙古烏蘭察布民族藝校「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走近了這位把二人台當做自己命根子的二人台表演藝術家武利平,深感二人台這一令很多專家擔憂其發展命運的地方劇種正在蘊育著勃勃生機。
「我是從烏蘭察布唱著二人台成名的,烏蘭察布養育了我,二人台成就了我。」武利平感慨地說。
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內蒙古第一笑星」的武利平,祖籍是山西五台,祖先挑著擔子走西口,最終落戶到了內蒙古,致使他從骨子裡對流行於晉蒙陝冀四省交匯的二人台藝術有著斷骨連筋的情緣,他把二人台藝術用小品的形式搬上了電視熒屏,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了解了二人台,他也由此步入影視不斷觸電,如今武利平被公認為二人台藝術的領軍人物,他正在為振興二人台藝術而不懈努力。 我要為它做點事
武利平,11歲進入烏蘭察布涼城縣的烏蘭牧旗,開始接觸二人台。在烏蘭牧旗,武利平學習聲樂、舞蹈和各種樂器,學習了多種戲曲。這也為他日後的藝術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初武利平總是扮演一些小生的角色,如《走西口》中的太春、《打金錢》中的馬立查、《賣碗》中的王成等等。有一次,一個扮演《鬧元宵》中的蘇母(一個彩旦角色)的女演員生病了,情急之下劇導演就讓平時就喜愛模仿的武利平臨時救場。沒有人料到,武利平把劇中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演出效果空前轟動。慢慢地武利平就開始接觸一些其他的二人台角色。
武利平17歲時,在一次全區的現代戲調演中他演出東路二人台小戲《分糧》,塑造了一個幽默風趣的老農,他風格獨特的表演才華令觀眾捧腹,令專家贊嘆。他憑借自身的天賦轉益多師,曾到包頭市求教老藝人樊六學學習彩旦表演,並把相當有難度的彩旦戲《探病》等繼承下來。
「爸爸從來不說他的辛苦,可我知道,別人不練功的時候他在偷偷練功,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吊嗓子了。」從小就跟著武利平演出的武燕妮說起爸爸,十分心疼。她說武利平每天也要抽出時間看書「充電」,每天鍛煉肌肉為下一場演出作身體素質上的准備。
武利平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除了從事二人台藝術表演,也參加小品及影視劇的拍攝。從電視劇《武則天》里的王公公,到《縣委書記》里的米書記,武利平用他憨厚的笑容和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觀眾。1992年獲全國小品大賽優秀表演獎第一名;同年獲全國笑星比賽「熒屏獎」。1994年在北京舉辦小戲專場。作品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其系列小品《烏力打工》頗受好評。2001年,參與創作並主演了大型東路二人台現代戲《光棍與外來妹》,一舉獲得「第十九屆梅花獎」。
武利平表演的二人台形象逼真,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他經常下鄉演出。「我們就樂意看他表演,他能演一天,就能逗樂我們一天。」涼城縣的一個何老漢說起武利平來,似乎有說不盡的話題。他說武利平一下鄉來,村裡村外都會擠滿了人過來看,有的農民還聽著聽著還跟著武利平一起上台演起來。
靠二人台走紅的武利平,雖然參與了很多影視劇的演出,但是始終沒有忘記成就他的二人台。「二人台是我的命跟子,是我心裡永遠的牽掛,我要為它做點事。」武利平說。2004年,他開始籌建創辦武利平二人台藝術明星班。 挽地方劇種於危瀾
二人台俗稱「玩意兒」,是在蒙漢民歌和「絲弦坐腔」基礎上?吸收山西河曲一帶傳來的民間歌舞發展而成的民間小戲,流傳於內蒙古中西部及陝西、山西、河北部分地區,已有百餘年歷史。一百多年來,幾經興衰,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原先致力於二人台創作和演出的烏蘭察布及呼市等地區的專業團體經費不足,紛紛解體,演員流失,劇本老化,年輕一代受二人台的熏陶少不願看,觀眾也隨之流失,使得這一劇種大有淡出人們生活的趨勢。
要解決人的問題,武利平想到了辦學。然而,基於二人台的草根性,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家庭決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學這種下里巴人且沒有什麼市場的東西,唯有那些被生活近乎遺棄沒有求學機會的孩子才會珍惜成才機會,才會把所學當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來珍愛和經營。基於這一考慮,武利平打起了籌資扶貧辦學的調子。
按武利平設想,首批最少培養24個孩子,按照正常教程合算成本,少說也得50多萬元,哪去找這筆款呢?政府沒錢,只能靠自籌。於是,自2004年開始,武利平逢會必講二人台現狀,逢宴必聊二人台辦學意義,游說於熱愛二人台事業的企業家中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對武利平的信任,因為對二人台藝術的喜愛和對其前景的憂慮,眾企業家紛紛解囊;另外經多方努力,該項目被列入朝霞工程,取得政府支持,資金有了踏實的著落。2005年4月,招生工作開始,辦學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要招一個專科班,該給它取個什麼名字?武利平說:就叫二人台明星班!今天下力氣培養他們,就是要他們明天爭做二人台明星演員,去傳承和弘揚二人台藝術!
武利平對二人台已經不僅是事業上的責任了,他已經把心和二人台融在一起。
「二人台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如果讓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消亡了,那實在是我們的罪責。」武利平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說。他說,由於受歷史、地域、文化、語言、藝術表現形式以及地方經濟發展滯後的局限,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對二人台有所偏見,自願從事這門藝術的人才日漸減少,二人台幾乎成了「瀕危」的劇種。不僅後繼乏人,就是現有演員也寥寥無幾,有些過去學過二人台表演藝術的藝人由於市場沖擊而改行,二人台的發展前途十分暗淡。
任其消亡還是把它發揚光大?實在是擺在武利平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2005年四省區的二人台頗受觀眾喜愛,看來人們在欣賞了諸如京劇、洋樂等多種純藝術的同時,對藝術的鑒賞趨向一種回歸的態勢。大家在渴望某些原始的文化藝術、某種綠色的藝術生態。武利平認為這正是二人台發展的良好機遇。
「我從事二人台半輩子了,是二人台造就了我,二人台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開班辦學,我不是作秀,這是對二人台的感激,是對家鄉人民的感激之情。」武利平坦言。 窮孩子上藝校難 我為他們插翅膀
「武利平二人台藝術明星班」開班的消息四處傳開了,來報名的人絡繹不絕。絕大部分是家庭貧困的孩子,還有一部分家庭條件較好,慕名來報名學習的孩子。這可給武利平出了難題。他最初只想招24名學生,是包括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的全部免費的學習,一下子有上百名學生報名。
反串角色是武利平表演的一大特色(資料圖片)
因為創辦二人台藝術明星班的宗旨是傳承二人台藝術,所以考試本著「寧缺勿劣」的原則,武利平全家出動,進行了仔細的篩選,從形象、氣質、感覺、嗓音、表演等幾方面考察考生,好中選優,為明星班把好生源關。武利平的女兒回憶說,當時為了看考生將來身高的發展,甚至把考生的父母找來測量一遍,而且為了擴大生源,全家人奔赴二人台的另一發源地山西河曲親自選拔考生。
武利平說,窮孩子上不起藝術學校,費用太高。他說自己的實力只能捐助這么多的孩子,他還特意在內蒙古京劇團請來兩個老師親自為這些孩子訓練戲曲基本功,他說自己已經盡力而為了。
2005年春天,在家輟學兩年的伊盟准格爾旗馬柵鎮15歲的王慧萍正一籌莫展。和別的孩子相比,她學習成績好,又有音樂天賦,因受愛唱漫瀚調的雙親影響,從小她就愛唱愛跳,嗓子在遠近鄉里是出了名的,每有盟旗等地比賽,她都參加,而且能奪得大獎。然而,最不如人意的是她家境貧困。以前為給她機會,姐姐提前輟學,她讀到初一,家裡又拿不出報名費了,盡管學習成績很好,但為給弟弟機會,懂事的她也「毅然」輟學。她曾經做過多少讀藝術學院、登舞台做演員的夢啊,可連初中都讀不下去,還哪裡再有夢可尋?別的孩子在父母身邊被嬌慣成公子公主時,她卻整天在做家務和下地幹活中而嘆惋而流淚。
2005年4月的一天,已在家中徹底絕望的王慧萍突然接到過去學校老師捎來的信兒,說有個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要招生,專學二人台,專招貧困生,只要夠條件,學費全免。能有這么好的事?一家人興奮不已,王慧萍更是暗下決心:我一定要考上!
像王慧萍一樣,很多受輟學威脅的貧困家庭、甚至是不太貧困家庭而喜唱鄉俗民歌及二人台漫瀚調的孩子,被「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點亮了從藝的希望的心燈。然而,選拔就意味著殘酷的競爭, 130多名符合條件的考生經過激烈角逐,最終遴選出29名學生。
可下了考場,很多考生家長帶著孩子找到武利平:「我家孩子就喜歡你這行當。我們出學費你給培養培養行不?」有這么多熱衷二人台的後繼者,武利平不禁大受鼓舞,為了二人台的發展,自己出再大的力也無悔,一個「行」字說得響當當。就這樣,原計劃招收24名學生的明星班最後接到入學通知的成了49名學生。
「我們家一下子多了40多個孩子!」,武利平看到眼前這些刻苦訓練的學生興奮地說。他一會喊著王磊要站直,一會叫著龔傑要注意表情,雖然3個月下來,他只和孩子有幾次短暫的相處,但是每個孩子他都記在心裡。 武老師像親人再累也不能叫停
武利平走進孩子們的宿舍,宿舍里的8個小姐妹一齊擁上去抱著他,孩子們抓著武利平的手不放。
「武老師就像爸爸一樣親。」來自山西的張嬌說。宿舍的小姐妹說起武老師來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這群孩子剛到班上的時候,武利平專程把他們接到呼和浩特,讓他們到內蒙古二人台藝術團真正感受一下藝術氛圍。當時的呼和浩特特別冷,細心的武利平擔心孩子著涼,特意跑到軍用品店給每個孩子挑選了小號的軍用大衣。孩子們一下車就穿上大棉襖,心裡熱乎乎的。
孩子們回憶說,中秋節武老師給他們買來月餅、水果和巧克力,這群第一次在外面過中秋節的孩子竟然忘記了想家。
武利平說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還要動員社會力量一起資助這個「二人台藝術明星班」。他要到處去拉贊助,包括服裝、鞋子等等。孩子們身上的運動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運動服的袖口和領口都有一排疙瘩扣。武利平向記者解釋說,這是他要求制衣公司專門定做的,衣服要有唱戲專業服裝的特色,另外夏天熱的時候,孩子可以把袖子挽上來。
武利平的開學講話也頗讓孩子們振奮:「給大家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不是讓你們來玩來混明星班的畢業證,是要你們挑起一付擔子,一付傳承和弘揚二人台藝術的擔子!」「重任」在肩,興奮的心裡平添幾分神聖。
然而,正式開課之後,才切身體味到從藝之路的辛苦。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功夫早課就開始了,壓腿、劈腿、走台步……渾身冒汗事小,很多學生腳被扭傷,毛細血管斷裂,痛得連下樓吃飯都困難,身上出現瘀青更是常有的事。別說女孩子,就是男孩子痛到極處也兩眼直冒淚。回憶當時的情景,袁凱明同學說:真想打一針麻葯,把自己全身麻醉,能不疼才好。
每天除正常文化課及音樂課之外,早晚長達4小時的基本功練習,真是苦不堪言。在學生宿舍記者看到,各人的床頭都放著紅花油和止痛膏葯,問他們這么苦想沒想過放棄學業走別的路,聞聲趕來的二十幾個孩子爭先恐後地說:「沒!」有的孩子還說:「我們都怕同學超過自己,很多私下裡還偷著練呢。」
經過半年苦學,如今明星班孩子們手(手勢)、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基本功都已經像模像樣,然而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藝術之路的第一站。在未來四年,第一學年將由戲曲教師為他們打下扎實的戲曲功底,第二年將接受民間舞、芭蕾舞等舞蹈藝術培訓,第三年和第四年接受影視、戲劇等表演藝術培訓,經過四年學習,爭取把他們培育成具有現代表演藝術才能的二人台專業人才。武利平稱之為「武利平教學模式」。
「我們不能讓自己放鬆,那樣就對不起武老師對我們的一片苦心。」一個叫賈飛的孩子在自己的學習心得上寫到。「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來,我將來要比武老師唱得還好!」學生盧偉林說。 表演要真實 做人要真誠
「做人要真誠,表演要真實!」武利平經常對他的學生說這句話。武利平是烏蘭察布藝術學校聘請名譽校長和客座教授,他時常去學校給學生作指導。除了給學生在表演、唱腔等細節方面作指導,他更多偏重於對學生理想信念和藝術追求等方面的傾心思想交流。他結合自己的從藝經歷,諄諄教誨學生嚴謹做人,刻苦從藝,以德馨藝。
「二人台明星班」的學生在學習心得上談的最多的就是武老師不僅傳授給我們知識,更多的是他教給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一位叫曹月惠的學生寫道:武老師告訴我們要懂得勤儉節約,要懂得關愛,要學會珍惜。他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藝人......
生命的孕育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一個變兩,兩個變四,加速度生長,最後成為鮮活的敢於「撬」動地球的人類。武利平把眾人寄予他振興二人台的希望種在49個少年心中,無異於藝術生命細胞之裂變,雖然這是一個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漫長過程,但星火相傳,讓二人台藝術再度繁榮當不再是痴人幻想。有了人,還有什麼事不可為或不能為?
一項事業沒有艱辛的努力不能成功;一門藝術沒有萬千人的汗水澆灌不能興盛。武利平在二人台「瀕危」時期,竭力拯救並發展這門藝術,這一善舉必然會得到社會眾多有識之士的感念與支持,這是二人台來日得到大發展的希望所在。(文/張麗娜、王英) 來源:新華網

⑨ 幫我介紹一下演員武利平

武利平
一方水土一方人。東北黑土地出了個喜劇明星趙本山、潘長江,內蒙古黃土高原又冒出個笑星武利平。現年37歲的武利平系內蒙古涼城縣人,現任內蒙古二人台藝術團業務團長。從藝20多年來,已成為一位獨辟蹊徑極具特色的喜劇演員,又是一位涉獵影、視、戲三界的著名演員。
近年來,中央電視台《曲苑雜談》節目中系列小品《烏力打工》中的烏力、《綜藝大觀》節目中的喜劇小品《一笑抵千斤》中的老大娘、30集電視連續劇《武則天》劇中的大太監———王福來、《水滸傳》中的李虞侯、《英雄無淚》劇中的七品縣令———榮雨田、《大人物李德林》劇中的李德林以及剛剛上映不久的34集電視劇《逃之戀》中的徐德輝的扮演者,均為武利平。他曾兩度與劉曉慶合作演出,頗受觀眾喜愛。特別是《武則天》播出後,全國各地反響強烈,武利平的演技受到了許多專家和藝術同行的好評。《戲劇電影報》署名文章說「今年電視『飛天獎』的最佳男配角非武利平莫屬。」《中國演員報》(1995年8月8日)一位叫龍鳳的同志撰文評價:「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武則天》我看了,說句實在話,劉曉慶扮演的武媚娘,盡管被某些傳媒炒得紛紛揚揚,我卻難以恭維。因為她太像劉曉慶自己了,無論是青年的、中年的,還是60歲以後的武媚娘,怎麼看總感到她還是劉曉慶。倒是有一個人物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難已忘卻。不少看過《武則天》的人也都這么說,他就是大太監王公公。我沒有想到,把這個太監王公公演得如此自然、貼切、真實的演員是武利平。」

隨著影視劇中頻頻上鏡露臉和報刊的不斷跟蹤報道,武利平———這位幽默、風趣、樸素、自然的優秀演員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武利平是在地方劇種二人台這塊藝術沃土上養育出來的演員。從最早的涼城縣烏蘭牧騎(蒙語意為紅色宣傳隊)演藝開始,後到烏蘭察布盟實驗歌劇團,直至被選調到內蒙古二人台劇團。二人台是我國北方較有影響的地方劇種,是漢、蒙各民族長期交融的藝術結晶,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在「唱、念、做、舞」等方面已形成自己濃郁的地方特色與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祖國北方一個較有影響的地方劇種。武利平是一位在二人台藝術中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喜劇演員。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突破,大膽創新,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給二人台藝術注入了時代意識,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

自八十年代末,武利平多次參加了省市及全國性的戲劇大賽。以他天賦的藝術才華與幽默、風趣、詼諧、火爆的藝術風格及高超的表演技巧,連連獲獎。1994年9月,武利平與獨生女兒武燕妮在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現場直播中演出的小品《一笑抵千斤》,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稱贊。1996年5月,武利平在長沙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戲劇小品比賽中,演出的二人台小品《賣油》榮獲戲曲演員惟一的優秀表演獎。1997年12月,榮獲』97文聯文藝家協會中青年委員「德藝雙馨」榮譽稱號,並推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武利平出生於梨園之家。也許是受在涼城縣晉劇團從事藝術工作的父母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愛唱歌、跳舞及模仿,且學啥像啥,被人們稱之為「小藝人」。十六七歲便被選拔到縣劇團當演員。此後,一年一大步,技藝不斷精湛。從1982年至今,幾度在太原、北京等地演出,他主演的戲曲小品《打金錢》、《走西口》、《探病》、《賣碗》、《第十次約會》、《路遇》、《分糧》等受到了專家、同行與觀眾們的贊揚。中央電視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均都錄像、錄音向國內外播放。

1990年7月,武利平應邀出訪蒙古,參加了「世界民間藝術節」,他主演的《掛紅燈》歌舞劇,贏得了世界各國友人的高度贊賞。1994年10月,在國慶45周年「戲曲專題會」上,《掛紅燈》被列為開場演出,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武利平表演的戲曲小品大都是喜劇,看後讓人笑個不止。他還有一手反串女性喜劇人物表演的絕活。不論是扮演中年婦女、青年女性還是老年婦女,都演得活靈活現。如在《喜上喜》、《賣油》、《摘花椒》三個戲劇中,第一出戲扮演的是舊社會農村一位憨厚、善良的老大娘,第二出戲扮的是現代農村一個致富心切的女青年,第三出戲扮的是一位性格開朗、風趣,成人之美的中年農婦。三出戲,三個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的女性人物,武利平卻能將其演得有骨頭有肉。他的靈牙利齒和從生活中信手拈來的笑語令觀眾捧腹大笑。有專家評論說,武利平已具備了一個喜劇大師的優秀藝術品質,詼諧幽默誇張又很真實。武利平扮演的角色大多為丑角,許多人扮演此類角色大多注意外形動作,實實在在地「醜化」,有的人插科打諢,使演員游離於劇情之外,變成以取悅觀眾的純滑稽表演。武利平卻不是這樣,他扮演的農村老年婦女也好,城鎮青年婦女也好,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他表現的不是自己,而是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閱讀全文

與老電影演員武利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李煥英只能去電影院看嗎 瀏覽:1000
經典英文原著電影 瀏覽:439
邵氏早期恐怖老電影大全 瀏覽:196
電影狂戰英文插曲 瀏覽:376
電影腿王完整版 瀏覽:56
神奇寶貝2020大電影 瀏覽:288
小姐求子被道士蠱惑是什麼電影 瀏覽:207
電影院的取票碼會變么 瀏覽:983
泰國電影我知道 瀏覽:383
私人電影院會幹嘛 瀏覽:211
宋智孝電影大全集 瀏覽:326
我今天晚上想去看電影英語翻譯 瀏覽:44
驚愕情事電影中文版免費觀看 瀏覽:47
完整電影續集 瀏覽:266
阿姨我比較好中文字幕電影 瀏覽:762
十大最經典神話電影 瀏覽:421
撕電影票副券怎麼撕 瀏覽:860
錯過這部電影的開頭部分英文 瀏覽:239
快餐車電影高清完整版免費 瀏覽:873
章子怡電影演員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