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寒的作品有哪些
韓寒的主要作品有:
(1)2000年:小說《三重門》
《三重門》是韓寒所著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夢想。
(2)2001年:文集《零下一度》
這是韓寒繼《三重門》之後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零下一度》是韓寒的隨筆、雜文和短篇小說的合集。這些作品,有的回憶童年生活,有的記述校園生活,還有的是讀書筆記,反映了一個18歲青年的人生視野和感悟。韓寒的文風機智潑辣,語言幽默、詼諧,充滿奇特想像,真實地反映了韓寒的喜怒哀樂,展示了他的內心世界。
(3)2002年:小說《像少年啦飛馳》、精選集《毒》、精選集《毒2》
《像少年啦飛馳》以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講述了主人公「我」的生活,展示了一個頗具叛逆性的人物。該書文筆精妙,內容看似平凡,但頗含深意,令人沉思。
(4)2003年:雜文集《通稿2003》
《通稿2003》以其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詬病進行了批判;同時在《通稿2003》中,韓寒也將自己的個性行為發揮到極致,給讀者帶來了最大的韓寒風格展示。《通稿2003》通過十多篇針對現行教育體質及其附屬產物的批判,向讀者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現行應試教育的弊端。
(5)2004年:小說《長安亂》、文集《韓寒五年文集》
《長安亂》是韓寒所有長篇小說中最特殊的一部作品,是到2010年底為止,韓寒所寫作的唯一一部「武俠小說」,講述了一個俗家弟子釋然,和青梅竹馬的姑娘喜樂,騎著小馬遊走江湖的故事。
(6)2005年:隨筆《就這么漂來漂去》
(7)2006年:小說《一座城池》
小說描寫了作者年輕不羈歲月的回顧,書名「一座城池」可視為主角們的烏托邦,在那座城裡,年輕就能瘋狂、目中無人、隨意撒謊、背叛與被背叛,都只是為了要活得更自由。故事中充斥著離奇的經歷和怪誕的思維。書中對話隨處可見韓寒風格的幽默與人生觀。
(8)2007年:小說《光榮日》
《光榮日》是作家韓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七個大學畢業生的事。躁動的他們模仿「竹林七賢」到一個縣城支教。在那裡,他們蓋房種菜、研究槍支炸葯,遇到了精神病歌手、三陪女等同樣「不正常」的人,發生了「不正常」的事。
(9)2008年:雜文集《雜的文》
(10)2009年:小說《他的國》、精選集《可愛的洪水猛獸》
《他的國》以亭林鎮經濟在飛速發展中帶來的環境污染、文化衰竭等問題為主線,以左小龍的愛情為一條副線,其間多次穿插對當下社會現狀的思考與反諷。作者以幽默、犀利的語言,自信而張揚地調侃浮躁的社會現實。
(11)2010年:小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雜文集《草》 、文集《青春》
小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延續韓寒以往的風格,語言犀利而富有幽默,開創了韓寒「公路小說」的新概念,新品牌,較之之前作品有更鮮明的人性,更深的現實意義。
(12)2012年:雜文集《脫節的國度》
(13)2013年:雜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14)2014年:散文隨筆《告白與告別》
㈡ 恐怖分子荒漠招惹敢死隊,狙擊手羅星列是什麼
《 紅 海 行 動 》
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片長
138分鍾
劇情簡介
索馬裏海域外,中國商船遭遇劫持,部分船員被海盜殺害,
王彥霖飾羅星
㈢ 福建有哪些優良的港口及深水面積和深水岸線還有主航道水深
廈門港:廈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自然條件優越。地理坐標為 118 ° 04 ′ E , 24 ° 27 ′ N 。港灣外圍大小金門等島嶼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內水域寬闊、水深浪小、不凍不淤。岸線匯流排 154 公里 ,適於建港的岸線 31 . 6 公里 ;現有錨地面各 18 . 99 平方公里,規劃錨地面積 52 平方公里。進港航道全長約 40.3 公里 ,水深達到 -14 米 , 10 萬噸級船舶可乘潮出港。
泉州港:州港現轄有4個港區16個作業區,即: 湄洲灣南岸港區(沙格、鯉魚尾作業區);泉州灣港區(崇武、後渚、內港、石湖、祥芝作 業區);深滬灣港區(梅林、深滬作業區);圍頭灣港區(圍頭、石井、東石、安海、水頭 作業區),以及正規劃建設中的湄洲灣南岸港 區斗尾作業區和泉州灣港區秀塗作業區。泉州灣口為逆時針迴旋流。大乍至崇武沿岸一般為東流,流速約1.54米/秒,灣內逐漸變成往復流。灣內潮流一般是順深水水道流動,主流經小墜島與祥芝角之間。灣口至秀塗,大潮潮流流速為1.63-2.21米/秒。交通狀況泉州市區順濟橋下約200米左岸。距晉江入海口約10公里,外港(後渚)位於洛陽江入海處右岸碼頭山下,距市區11公里,距泉州灣口約15公里。
江陰港:
風況:年平均風速4.4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台風多出現於每年8月,風速17米/秒,但對港口裝卸作業影響不大。
江陰港 -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025.6毫米,每年7月降水最多,達414毫米。
江陰港 - 霧況:
年平均霧日29.6天,一般從早晨至上午8時消散。
江陰港 - 氣溫:
年平均氣溫15.2℃,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14.2℃屬常年不凍港。
江陰港 - 潮汐:
屬不正規半日潮海潮,有日潮不等現象。平均最高潮位4.04米,平均最低潮位2.40米,平均潮差1.63米。
江陰港 - 潮流:
屬往復型或單向變化。長江洪水充速2.5米/秒。
三都澳:主航道水深29至115米,深水面積173千米,深水岸線173平方千米。.
㈣ 哪些電影的什麼片段曾讓你感動落淚
感人的電影還是有很多的,列舉一些我看哭過的:
1.《海蒂和爺爺》 海蒂被姨媽賣給有錢人家做那家小姐的女伴,後來知道自己回不去阿爾卑斯山了,每天晚上偷偷的哭,然後就會夢遊走到大門口向遠處看,這一段真的超級想哭。
2.《忠犬八公的故事》 教授去世了,從車站離開再也沒有回去,八公就在車站等了九年,不願意跟別人走,聽到「聽著,他永遠不會回來了,你不用在等了」瞬間淚崩。
3.《觸不可及》 這個電影和前段時間上映的《綠皮書》很像,講一個窮黑人和一個富殘疾白人的事,電影的最後是真實故事的主人公在一起的畫面的,無聲的表達更讓人感動。
4.《剪刀手愛德華》 愛德華沒手只有剪刀,因為誤會鎮子上的人要殺了他,感覺女生也是不相信他的,當時覺得愛德華真的很可憐,但是女主把他送回了山上,小鎮上是從來沒有雪的,後來每年愛德華就在山上製造雪給女主,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話,「如果我沒有刀,我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擁抱你」。
5.《狼少年》 成為狼少年是因為被別人做試驗品,不會說話,當女主拋棄他的時候他說的唯一一句話就是「不要走」,當時真是淚流不止,還有一個點就是最後過了幾十年,女主老了回到原來的地方發現哲秀還在原地等她,但是第二天她又一次拋棄了哲秀,當鏡頭放到哲秀站在那裡看著女主的車一點點遠去,遺憾又傷感。
6. 還有很多《我是山姆》《美麗人生》《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我不是葯神》等等都是很棒的電影,不是只有愛情劇才感人。另外推薦一個電視劇《暖春》真的從第一集哭到結局,個人覺得是我看過影響最深刻的一部劇。
㈤ 老師讓李訥朗讀東方紅是哪部電影還有李訥糾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名。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1993)
導演: 周力
編劇: 羅星 / 韓三平 / 周力
主演: 古月 / 蘇林 / 劉懷正 / 潘正華 / 高宗元 / 曹燦 / 劉錫田 / 張安安 / 顧嵐 / 劉之冰 / 宗利群
類型: 劇情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集數: 15
㈥ 愛國電影有哪些
1、《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上映。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2、《英雄兒女》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該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影片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沒有人不記得英雄王成這句緊迫而決然的呼喊,這句電影里的台詞伴隨著一個又一個青春少年的成長,他們在對英雄的嚮往中走過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部影片不僅留下了經典的台詞和激動人心的電影插曲,也在黑白膠片上深深鐫刻下英雄主義的烙印。主題歌英雄贊歌更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
3、《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是由新昆侖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的歷史片,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張鐵林等主演。
該片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慈禧是如何從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長為咸豐帝寵妃的故事。1983年9月21日,該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該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特別獎。
4、《周恩來外交風雲》
影片濃墨重彩地描述了周恩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宏偉大智,形象地展示了他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勃勃英姿,讓中國人民充滿了自豪感。影片所表現我周恩來鮮明的外交風格和高超的外交藝術體現了周恩來深刻的外交思想。
5、《鄧小平·1928》
《鄧小平·1928》是一部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的歷史電影,由李歇浦制導,安榮生,王洛勇,秦嵐,余文樂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28年前後鄧小平在擔任中央秘書長期間的一段工作、生活經歷,以及他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㈦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注釋
1.題下原註:「江夏,岳陽。」韋太守良宰:即江夏郡太守(鄂州刺史)韋良宰。《元和姓纂》卷二韋氏彭城公房:「慶祚生行祥、行誠、行佺。……行佺,尚書右丞,生亮宰、利見。」此詩之韋良宰當即其人,即韋行佺之子,韋利見之兄。
2.天上二句:道教認為天上有白玉京,昆侖山上有五城十二樓。
3.結發句:指年輕時接受道教長生不老之術。
4.窮理亂:研究治亂。因避唐高宗李治諱,改「治」為「理」。
5.九十六聖君:指自秦始皇至唐玄宗共九十六代皇帝。
6.天地二句:謂這些帝王像賭博投擲一樣,通過戰爭來爭奪天下。
7.霸王略:稱霸成王的策略。
8.軒冕:華美的車乘和高級官員所戴禮帽,代指高官顯宦。
9.時命句:謂自己命運不好。
10.學劍四句:《史記·項羽本紀》:「項籍(項籍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又教項藉兵法。自哂:自我微笑。此為李白感嘆自己學武不成,轉而以詩文揚名四海。 11.五噫句:《後漢書·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乃異姓運期。名燿,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之間。」此處喻指自己離京而隱居。西京,即長安。
12.倜儻才:卓異的才能。
13.標舉:高超。
14.祖帳:在郊外設帳擺宴餞別。
15.驃騎亭:地址不詳。王琦謂玩詩意當在長安。
16.昆明:池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南豐水和潏水之間。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為准備和昆明國作戰訓練水軍以及為解決長安水源不足而開鑿。
17.幽州:在今北京市及河北北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改為范陽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復改幽州。李白於公元751年(天寶十載)北上,752年(天寶十一載)十月抵達范陽郡治所(今北京市)。時安祿山為范陽節度使。
18.戈鋋句:鋋,短矛。此處以「戈鋋」泛指兵器。羅星,羅列如星,形容眾多。此以兵器之多說明軍隊嚴陣備戰,預示安祿山即將叛亂。
19.君王二句:謂唐玄宗將北方大片土地交給安祿山。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玄宗任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744年(天寶三載),代裴寬為范陽節度使,仍領平盧軍。經略威武、清夷等十一軍,及榆關守捉、安東都護府兵三十萬余,皆歸其所統。幽、薊、媯、檀、易、恆、定、莫、滄、營、平十一州之地皆歸其所治。公元751年(天寶十載),又兼河東節度使。二句即指此。
20.呼吸二句:形容安祿山氣焰囂張,如長鯨呼吸可使百川奔騰,燕然山倒塌。燕然,山名,現名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21.蓬灜:即蓬萊、瀛洲,傳說大海中的仙山。
22.天狼:星名。《史記·天官書》:「其東有大星曰狼。」張守節正義:「狼為野將,主侵略。」此指安祿山。
23.黃金台:相傳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築,因曾置千金延請天下之士,故名。今北京市和徐水、滿城、定縣等縣皆有黃金台,多系後世慕名赴會。
24.駿骨:千里馬之骨。典出《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預招天下賢士,報齊破燕之仇。郭隗對燕昭王雲:古代一君主用千金求千里馬,三年不能得。有侍臣用五百金買一千里馬屍骨,君王怒曰死馬何用。侍臣說,買死馬尚肯用五百金,天下人必信君王誠心求馬。千里馬將不求自至。不久,果然來了三匹千里馬。今君王誠心招賢,先從我郭隗開始,必有賢於郭隗者為大王用。
25.騄駬句:騄駬,駿馬名,周穆王「八駿」之一。騰驤,奔躍。此句比喻賢人無法施展才能。
26.樂毅二句:《史記·樂毅列傳》載:樂毅至燕,為燕昭王重用,攻下齊國七十餘城,立下大功。但昭王死後,齊國用離間計使燕惠王疑忌樂毅,燕惠王就派騎劫代樂毅為將,樂毅被迫奔趙。
27.貴鄉:唐縣名,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北。
28.弦歌:用孔子弟子子游弦歌而治武城之典,喻指韋良宰當時為貴鄉縣令。
29.百里二句:《三國志·蜀志·龐統傳》:「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後因以百里才指治理一縣的人才。太古,遠古。陶然,和樂安閑的樣子。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像伏羲氏時代的人無憂無慮,生活安閑。此處贊頌貴鄉縣在韋良宰治理下民風淳樸,社會安定,像遠古伏羲氏時代一樣。
30.昌樂:縣名,今河南南樂縣。 31.賢豪:賢能勇壯之士。
32.儼:恭敬的樣子。
33.清歌句:用《列子·湯問》故事。戰國時代,韓娥到齊國去,途中缺糧,在雍門唱歌乞食,歌聲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比喻歌舞音樂美妙。
34.未終朝:極言時間之短。
35.秩滿:指韋良宰為貴鄉縣令的任期已滿,回長安等候調遣。
36.祖道:踐行。
37.供帳:踐行所用之帳幕。
38.榮枯句:謂季節變換,草木開花衰萎,暑寒更迭,相別多年。
39.九土句:指安祿山叛亂。九土,猶九州,全國。橫潰,以水喻亂。
40.漢甲句:指唐軍與叛軍接戰。 41.函關句:謂函谷關形勢險要,使長安顯得雄壯。函谷關,古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戰國時秦置。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名。其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乃古時由東方入秦的重要關口。公元前114年(漢武帝元鼎三年),徙關至今河南新安縣東,離故關三百里,稱新函谷關。
42.哥舒:指哥舒翰。《舊唐書·哥舒翰傳》:「及安祿山反,上以封常清、高仙芝喪敗,召翰入,拜為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據賊於潼關。」
43.長戟二句:長戟,兵器名,此代指士卒。凶渠,指叛軍將領。《舊唐書·哥舒翰傳》:「引師出關,……軍既敗,翰與數百騎馳而西歸,未火拔歸仁執降於賊。」二句即指哥舒翰投降安祿山之事。
44.奴犬羊:為犬羊(指安史叛軍)所奴役。
45.忠讜句:謂忠誠敢言之士慘遭殺害。醢與菹,即菹醢,肉醬。此處用作動詞,即被殺戮。
46.二聖句:指唐玄宗與肅宗逃亡在外。游豫,游樂,逃亡的諱辭。
47.二京:指長安與洛陽。
48.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玄宗之子。專征,皇帝給予統兵征討的權力。
49.秉旄句:秉旄,掌握軍隊。旄,古時旗桿上用旄牛尾做的裝飾。《書·牧誓》:「右秉白旄以麾。」強楚,指強盛富庶的南方。
50.節制二句:《荀子·議兵》:「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此處反用其意,謂永王軍隊非春秋時齊桓公、晉文公約束有方之師。熊虎,喻勇猛的士兵。《書·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此句謂統帥無方,徒有強壯之兵 51.固房陵:堅守房陵。房陵,即房州,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改為房陵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復為房州。郡治在今湖北房縣。
52.誠節句:謂韋良宰忠誠的節操超過古人,堅守崗位,不為永王所迫。
53.香爐頂:香爐峰。廬山北部的著名山峰。因水氣郁結峰頂,雲霧彌漫如香煙繚繞,故名。
54.九江:古代傳說,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道,故潯陽亦名九江,即今江西九江市,此處指長江。
55.五湖:此處指廬山下的湖泊。其時李白隱居廬山屏風疊,故雲。
56.滿旌旃:形容軍中旌旗之多。
57.翻謫:反而被貶謫流放。
58.六合:古人以天地、四方為六合。
59.良牧:賢明的地方長官。指韋良宰。
60.恤交道:顧念好友 61.一忝句:忝,謙詞,辱,有愧於。辱為青雲之客,乃李白為韋太守貴賓的客套話。
62.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蛇山黃河磯上。相傳始建於公元223年(三國吳黃武二年),歷代屢毀屢建。傳說費禕登仙,每乘黃河於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
63.禰處士:東漢末名士禰衡。《文選》卷十三禰衡《鸚鵡賦序》述禰衡為黃祖太子射作《鸚鵡賦》事。
64.樊山:在今湖北鄂城縣西,三國時孫權曾在此建立霸業。樊,原作「焚」,注雲:「一作樊」。今按作「焚」誤。
65.橫穿:一作「川橫」。
66.舸:大船。
67.吳娃二句:吳娃、越艷,指吳越美女。窈窕,嬌美的樣子。鉛紅,鉛粉和胭脂。
68.簾櫳:本指竹簾和窗欞,此處為偏義復詞,指簾子。
69.小垂手:古代舞蹈中的一種垂手身段。有大垂手、小垂手之分。《樂府詩集》卷七六引《樂府解題》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70.覽君二句:荊山,在今湖北武當山東南、漢水西岸,漳水發源於此。江、鮑,指六朝詩人江淹和鮑照。二句謂江淹、鮑照如看到韋太守荊山之作,亦必能為之動情於色 71.清水二句:鍾嶸《詩品》:「謝詩如芙蓉出水。」此處用以贊美韋良宰的作品清新自然,不假雕飾。
72.逸興句:謂韋良宰平素胸襟豁達,具有超逸豪放的意興。
73.朱門二句:形容郡守衙門的威勢。虎士,勇猛的衛士。戟,古兵器名。按唐代制度,州府以上衙門前列戟。《新唐書·百官志》衛尉寺武器署:「凡戟,……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護、上州之門十二,下都護、中州、下州之門各十。」森森,威嚴的樣子。
74.剪鑿二句:寫水閣景色優美,剪竹鑿石,清流縈繞。
75.英音:英明卓越的見解。
76.片辭二句:謂韋良宰重義尚信,片言只語比白璧、黃金還要貴重。諾,允諾。《史記·季布列傳》載,漢初季布最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辦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77.青鳥四句:阮籍《詠懷詩》:「誰言不可見,青鳥明我心。」此處即用其意。
78.五色四句: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唐貞觀末,南康黎景逸居於空青山,常有鵲巢其側,每飯食以喂之。後鄰近失布者誣景逸盜之,系南康獄,月余劾不承。欲訊之,其鵲止以獄樓,向景逸歡喜,似傳語之狀。其日傳有赦,官司詰其來,雲路逢玄衣素衿人所說。三日而赦至。景逸還山,乃知玄衣素衿者,鵲之所傳也。」四句即用此事。
79.暖氣二句:以寒谷變暖、死灰復燃喻己流放遇赦
80.鳳池:鳳凰池。《通典·職官志三》:「魏晉以來,中書監令掌贊詔命,記會時事,典作文書,以其地在樞近,多成寵任,是以人固其位,謂之鳳凰池焉。」此處泛指朝廷要職 81.賈生;即漢代文人賈誼,此處為詩人自比。
82.桀犬句:桀,夏朝末代君主,此處以桀犬喻叛將余兵,以堯喻唐朝皇帝。按其時安祿山已死,其部史思明、史朝義仍在作亂。
83.匈奴句:《漢書·車千秋傳》:「千秋無他材能學術,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悟主,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後漢使者至匈奴,單於問曰:『聞漢新拜丞相,何用得之?』使者曰:『以上書言事故。』單於曰:『苟如是,漢置丞相非用賢也,妄用一男子上書記得之矣。』」此處喻指當時宰相苗晉卿、王玙等皆庸碌無能之輩。
84.旌旆二句:謂黃河西岸戰爭仍未平息。兩山,指黃河兩岸的太華、首陽二山。
85.連雞:縛在一起的雞,喻互相牽制,行動不能一致。《戰國策·秦策一》:「諸侯不可一,尤連雞之不能俱止於棲亦明矣。」
86.夷猶:猶豫不進。
87.羿:又稱後羿,傳說中夏代東夷族領袖,原為有窮氏部落首領,善於射箭。
88.旄頭:又作「髦頭」,星宿名,即昴宿。古人認為昴宿是胡星,旄頭星特別亮時,預示有胡兵入侵。此處指安史叛軍。
㈧ 你心中最好看的大陸推理片是哪部為什麼
國產推理片經典的少之又少,總結一下無非《唐人街探案》《烈日灼心》《黑處有什麼》《心迷宮》等寥寥幾部。
要說最好看的大陸推理片,個人比較推崇《心迷宮》。
忻鈺坤是First青年電影節走出的優秀青年導演,正是有了《心迷宮》的成功,才有了之後更大製作、更大牌演員出演的《暴裂無聲》。
發掘忻鈺坤的是曹保平導演,2014年青年電影節上,正是曹保平的堅持,組委會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頒給了忻鈺坤。
忻鈺坤是一位有才華的青年導演,First青年電影節之後,他終於有資本拍一直很想拍的一部電影《爆裂無聲》。
《暴裂無聲》也是懸疑題材,豆瓣評分8.2分,講述了不會說話的張保民尋子的故事。
這次忻鈺坤已經有了自己獨有的風格,不再是平頂山科恩兄弟,他成了當下最優秀的青年導演。
㈨ 風水主墓3人墓前面一座墓很近對財運有應響嗎
風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能掙大錢,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房屋的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容易「犯小人風水觀是以中心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風水觀是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也完全不同,怎能固守舊教條。
關於「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古代以正確合理選擇、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主,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更優越的生存空間已成可能,現代化的改造力度為人類的生存條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從而具備了創造優越風水的可能。人為風水更優於自然風水,原因是人為風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抗自然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從而更適宜於人類生活需要。多從科學、常識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調查戡驗得出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明顯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文化跡象特徵,應明顯有一定優良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和生存條件的局限,生活不便,缺少必要的生存條件,沒有再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實用、方便、舒服、安全、美觀、衛生就是好風水,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可建房屋、可造房屋,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的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一個城市的風水優劣,不決定於某一狹小地段的自然風水,而決定於在整體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主宰這個城市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風水特徵。比如: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來有一個鄉級政府在河流的對岸。由於政府機構存在的原因,僅商業網點一項,河流對岸就有十幾家在當地認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一條小小的熱鬧街市。由於種種原因,鄉級政府機構搬遷到別處,那裡立即出現了「驟冷」的狀況,十幾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全部維持不下去,後來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狀態也僅是保持一個小攤櫃的場面,再無往日的繁華興隆。一個小小的鄉級政府,沒有獨立的財政功能基礎,其影響能力帶來的風水效應就能如此,更何況更大的帶有獨立決策功能和財政功能的政府機構,其影響力的風水效應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論:決定一個城市風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人文地理風水和自然地理風水的緊密結合,才是完整意義上的風水。
城市,明顯在更大層度上已擺脫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發達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已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網路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對單純水力的依賴和利用的局限。自來水的實現,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實。電、氣的實現,克服了對單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賴。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為實現,這些條件的實現,完全擺脫了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也有力地證明科學更神奇的事實。
關於農村和城鎮風水問題?
寶地處處有,科學更神奇。
人傑地靈風景美,物華天寶山川秀。全世界人跡可及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人類已用生命進行了若干次篩選,適合人類的風水寶地,人類已留下大量延續的種群,如城市。不適應人類的風水寶地,有待人類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開發和利用。
當你去到那些窮鄉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其實那裡有許多遺址,那些遺址證明有人到過那裡,同時也會證明那些到過那裡的人們,曾經有過生與死的考驗。由於自然條件的差距,那些人群已被自然徹底淘汰。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要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
當你去到大城市,那裡為什麼留下那麼多人口,答案是:那裡具有更廣泛的風水優勢,自然選擇使哪裡的人群得以延續並得到繁衍擴漲。
農村基本是小氣候地形,形成獨立的塘局,這種小塘局中存在著不利於生存的空間。農村的自然篩選,自然淘汰,極其明顯。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位置選取不合理,羅盤用事即所謂風水理氣再合理,也是沒有意義。沒有地形的合理,羅經用事成為兒戲。所以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選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礎;羅盤即羅經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說明一:如農村的瘴氣地段建造房屋,出現聾、啞、殘、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麼是瘴氣地,怎麼樣實地察看評估呢?最簡單的看法就是:所謂瘴氣地,就是大熱天,上午九、十時後還不幹露珠的地段。為什麼不幹露珠,地溫相對偏低,空氣相對不流通,空氣中的濕度,水蒸氣擴散緩慢。就像大熱天局部表面結水的自來水管;管內由於自來水循環的原因內部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於自來水管的表面。
事例說明二:某地一山區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邊,大約五華里長的地段,原來所有人家全在靠東岸、即為當西曬的地段居住,現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當東曬的地段居住。原東岸人家那裡去了呢?據傳聞,也據調查了解統計,大約有30%的人口遷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裡住不到一兩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戶在那裡住了四代後也自然消亡。
事例說明三:還有另外一處也是山區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復上述地形所呈現的特徵,東岸面臨人丁減少,西岸面臨將會存在人口增加的優勢特徵,最奇怪的是現在那裡兩岸數十戶人家中,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戶人家中,有一戶人家有兩小孩完成大專學業,其餘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學狀態走向社會。這兩處為什麼原來的人群要選取東岸居住,原因是東岸地形相對西岸開寬,便利於農耕及各類事項活動;為什麼現在的人群又選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優於東岸,積溫和溫差相對明顯高於東岸。象這種東西岸因陽光照射溫差存在的差別。就不能用簡單一個「迷信」就能概括說明問題的,也不能歸罪於羅盤用錯了,更不可能是「屬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篩選和自然淘汰。
事例說明四:從調查的結論顯示的是,山區小氣候環境,絕大多數小塘局環境地形中,留下許多居住遺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傳聞,有些無傳聞。有傳聞的是,住一代至兩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許多地段過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遺址印跡,現在無人居住,用科學思維的眼光去考量,這就是自然選擇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選擇上存在的明顯例證。由此也可推定,大環境、大氣候條件,也是在數萬年、數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現在這樣的格局。
事例說明五:在特定的高寒山區地帶,那裡有一條自然人口群落居住天然劃定的等高線。等高線以下,居住著現有的人口群落,等高線以上,只有遺址,沒有人群,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無人居住過!那裡有人群活動的遺跡,那裡的人群哪裡去了,自然消亡和自然陶汰的法則在那裡得到了特別的實現。用風水術和巒頭學的觀點考量,不要以為那裡沒有山,不要以為那裡沒有水,更不要以為那裡沒有穴,那裡有山,那裡有水,那裡更有穴。那裡的穴形,由於人為因素的減少,外在形象更完美無缺。
事例說明六:農村某些小氣候、小塘局;塘局內橫亘著幾個小山頭,如果從遠處望去,那些山頭就象是從別處急奔趕赴到那裡去掄佔地頭的形狀;假設那幾個山頭去除,那裡才顯得寬闊,由於有了那幾個山頭,那裡顯得逼窄,有用的地方全被它們「霸佔」去,留下一點點的旮旮旯旯,一些狹縫邊角供那裡定居的們生存,那樣的地方一定人心散慢,其塘局內部多強橫、孤傲、內斗之人,疾妒心理極強,自以為是,斤斤計較,互不團結,派系紛爭,互相矛盾,互不相讓;寧願外地人佔便宜,也不想讓鄰里有便可占;鄰里之間相鬥內行,與外地人交鋒外行。農村某些塘局內,那裡的山體零亂無序,犬牙交錯,相互成「爭占斗頂」狀,從遠處看去,那些山頭似乎就是你在干擾我,我在干擾你;你向它伸手,它向你伸腳;那個塘局裡面的人,一定多雞毛蒜皮的矛盾小事,且為雞毛蒜皮的矛盾小事,相互計較,暗結私怨;平時找不到鬧矛盾的突破口,但只要地方辦某件公益性的大事,誰出面主持,誰就成了罪人,成了矛盾的交點。在那樣的地方很難辦成一件公益事情。那種地段的某些人,為了個人的一點私利,以不惜犧牲任何地方和他人利益為代價,只要個人利益得逞,不惜以地方和地方任何利益為代價。農村某些地段有塘局(一點小開闊地)無水口,那塘局內的人一般「口無摭攔」,談話議論事情,一般都是家門口、鄰里之間話題。說話很容易傷及塘局內第三方的利益,極易牽扯出塘局內第三方的要害私密事項。農村人家,門前向下有陡坡,前無關攔,一般不聚財,其中只要有人偶然多爭到幾個小錢,就覺得自己了不得,極容易顯富擺闊,顯示自己有能、有財,到處張揚。
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就會完全明白,什麼是真風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優越條件和空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水。在那裡,無論如何風水布局,無論用那一派觀點去調理,結論只有一個,一票否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特定條件否決了所有風水學派的風水理氣論點。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那裡會教會你什麼是風水:方便、實用、安全、美觀、舒服、衛生才是風水的硬道理。那裡不會告訴你:門相對,門窗對,床位放錯了,灶的方位不對,路相沖,或者其它諸多種種疑慮。但它會告訴你:不方便、不實用、不安全、不舒服、不衛生,生活生存條件困難,是真實的壞風水。
數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經說過:一個小家庭,遷居到新地方,如果沒有碰上好地形、好風水,是不能開基奠定人口延續基礎的。現在回想起來,這話雖然簡單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與城鎮相比較,農村不同: 1、農村地形相對城鎮地形來說,農村是數千年自然淘汰和篩選留下的劣勢地形。2、農村只能正確利用地形,沒有大規模改造的調節能力。
城市風水,沒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鎮不同,城鎮是大氣候、大環境。是數萬年、數千年中人類用生命選擇留下的精華:1、一般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具有生存空間優勢。能形成城鎮的規模的地方,大多已經經歷數萬、數千年的自然歷史的生生死死篩選,最後定格下來才是現在這樣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是在中國西北沙漠,不能成為大小城鎮的地方,除了留下遺址,有很多地方,現在就是歷史傳聞都沒有,什麼原因?不適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徹底絕滅。2、現代化的城鎮,改造力度的增強,擴展了城鎮規模。沒有現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說,所有城鎮只存在死角,沒有「活眼」。城鎮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擔能力最大可能是現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現在這樣的城鎮格局,是歷史、自然篩選和現代化改造結果。
是有人類以來,人類用生命的代價,已歷無數次在反復選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類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類用生命代價留下的瑰寶。不能居住人類的地方,人口已經絕滅消亡。如果沒有特別的人類改造力度,再到那裡居住,也許依舊會重復往昔的故事。城鎮形成的經歷,首先是自然篩選,然後是政治、經濟、人文的介入,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響,與自然地理的結合,是現代城鎮具有較大風水優勢的根本原因。
人類的出現是億萬年前的事,億萬年中,人類的生生死死,用生命對整過地球進行了若干次風水選擇,優良風水應有印像。不可能像某些神話傳說那樣,上天每年收回36處過去下降的風水寶地,又下降36處新的風水寶地。
在山腳下租了個院子,發覺有山泉水從大門前流過,主人說院里多挖一米就有泉水,也就是說泉水是從房屋下穿過的,這對於風水有什麼說法?是不是不聚財的意思?謝謝大師指教!——回答是:
1、風水,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唐、宋前不叫風水,叫地理或稱勘輿,元、明後的說法改為風水。為什麼?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唐、宋前,中華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在中原和東南,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從山川地理形勢入手,兼顧流水,典型的文化特徵標志背景是:龍、穴、砂、水、塘、朝、案、羅城、羅星、將軍、捍門、北辰、窩、鉗、乳、突、兜、護、衛、官、鬼、禽、曜、天心十道等等,是以山體特徵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元、明以後,由於西北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中原人也有更多的機遇進入西、北,對比發現,西、北的山川地形,由於受雨水沖刷的概率低,明顯優於東南。東南由於降水量充佩,山川地形受雨水沖刷、切割,明顯骨、瘦、尖、凸、脊,也就是風水認為的犯煞、含煞的特徵多。但為什麼人口稠密,物產豐富,適宜人口集居呢?而西、北由於降水量少,山川地形的外貌特徵由於受雨水的沖刷、切割的機率低,原始自然風貌相對保存完整,體現的是山體肥、圓、潤、厚的特徵,極富風水優美,但為什麼人口稀少,出產不豐富,有的地方甚至草木不生,人類無法居住。為什麼?於是人們想到了水,有「水」才「活」,無「水」則「死」,有水為活龍,無水為死龍。中原低海拔地區的人群,到了西、北,產生高原反應,呼吸困難,溫度低;高原,空氣流動快,乾冷,不適宜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於是人們想到了「風」。風水中的「風」,應包含空氣和溫度兩種含義。風水的概念也就是這樣在歷史演變中形成了。看來你所述的地下有水,可以用「活龍」來形容,地下有水,為「活龍」之地。
2、風水歷來將水作財看,論為財。
關於河流、水塘、水池、水井、水坑、魚池、道路的問題:水聚旺鄉,財結水聚,屋前有塘,不怕五王。有河流、水塘、水池、水坑的地段,歷史以來是人興財旺的地方,這些地方相對視野要開闊,空氣要流通,適應生產發展,具備相對富有的物質來源,適合人類生存生活,安居樂業。這是有利、有用、好處、優點的一面。有河流、水塘、水井,小孩必須第一要注意安全,「房前屋後塘連塘,定死少年郎」,這是有水地段不利的負面。這里關於旺財的說法是相對不定虛詞,但關於安全的說法是實質性的實詞,是直接要面對的問題。風水還把道路列入水、列入財的范疇,在風水的實際運用和操作中,道路和水、財的含義等同。現代化的道路,給人類帶來的方便和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交通事故也是常有發生、累見不鮮的事情。易經的分析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害,利害必相存。易經要告訴人們的是:人類要學會全面分析問題,正確趨利避害是正大道理。
所以你那裡地下有水,地下有財,地上流水,地上有財,應是財源滾滾之地。
中央景觀樓王當中兩套是不是對著中軸線,風水好嗎? ——回答是:可以參考北京故宮建築的整體構圖,就能明白何為中軸對稱線,看懂了古老的皇官建築圖,也就學會了中國古老風水知識的一半,否則風水知識沒有入門。
北京故宮的風水怎麼樣?究竟是好是壞?求研究過北京故宮地理風水的大師來替我解惑一下!——回答是:皇家建築,帝皇眼光,集全國智慧之大成,是當時建築智慧的最高成就,不必疑猜。1、不要說帝皇,就是一般的大臣,都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精,非一般凡夫俗子可比。見諸於風水著作著述中的記述有:某人某日上樑,這一天據黃歷、通書有大凶,不能用。測算人對答說:算定那一天有紫微星、文曲星經過到堂,必大吉。上樑的當天果然朱元璋、劉伯溫路過,見有人修建房屋上樑,前去祝賀。後幾十年中果然大吉大利,一切平安。這是風水書而不是古小說書中記載的事例。2、歷朝歷代都有欽定風水的作法,意思是各類風水擇吉議事有爭論,由皇帝欽點、欽定,意在有皇封誥命在上,一切神、聖、妖、邪、鬼、魅都必須讓道,皇恩浩盪,天下太平。如風水著作中流傳最廣,使用頻率最高,內容最全面,最著名的大版本巨著,如《象吉通書》、《鰲頭通書》、《欽定協記通書》都是這方面的典範,都是欽點、欽定之作。3、為什麼欽點、欽定天下人都認可,原因是:人的成功與否,歸根到底最終取決於各人的心思、思維、思想是否正確,帝皇的心性不成功,特別是開基、有成就的帝皇心性不成功,難道天下還有更成功的心性嗎?
風水學,河流、溪水南北貫穿,住河東好還是河西好?——回答是:這要看在什麼地理位置。如果是在高寒山區,又是地形狹窄的、光照不足的地理位置,氣溫具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地段,必須選擇河西當東曬、朝向東南的地形定居,否則久後定有問題。高山向西北的西曬陰山地段,較高山朝東南的東曬陽山地段,明顯積溫不足;這樣的地段易受風寒,易患風濕心臟病。只於地理位置開闊,地面積溫,特別是冬季積溫好的地段,要從其它角度考慮生存條件的地方,另根據實際情況再作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