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導演拍攝電影時,應當遵循內心還是迎合觀眾
當一部電影播出之後,很多人對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可能都不一樣,但如果這部電影的口味沒有迎合觀眾們的喜好,可能負責拍攝這部電影的導演,會遭到觀眾們的唾棄。認為他們捨不得花錢,同時編的一首爛劇本。
如此,導演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是應該遵從內心,還是應該迎合觀眾的喜好?
我認為如果想要讓自己的電影擁有一個好的關注度和口碑,導演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更應該去調研一下觀眾們當下的口味和喜好。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有很多系列的電影拍攝的內容也是極其不錯的,但是看到評分和關注度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可惜。這是因為導演選題不對,就比如當下人們比較喜歡看的電影電影類型喜劇,科幻片等等。大多數人們不喜歡看所謂的倫理片或者是紀錄片。這就是當下人們的口味,如果導演真的想讓自己所拍攝的電影票房爆滿,就必須要去遵從當下觀眾們的口味。
B. 要拍一部電影,導演主要有那些工作
閑著沒事,我來回答吧
~~~~~~~
創作組:
製片人:投資者
監制:掛名榮譽級別,一般掛位高權重人士
藝術總監:有時也叫顧問,根據拍攝題材不同,叫法不一
例:文藝片(藝術總監的職責是提供建議,把握整體藝術感覺)
歷史片(影片顧問的職責是提供歷史資料,為影片把握真實性)
戰爭片(影片顧問的職責是戰爭場面的技術問題,
若是拍攝此累題材,劇組需要爆破專家、技術人員)
導演:拿到劇本,電影初期構思,拍攝中調度、演員表演內涵,鏡頭……
攝影、燈光、美術所有組都是按照導演意向進行工作,有自己創新的
要和導演溝通,通過後方可實施。
所有人的工作是為完成導演的思路和想法。
一句話:導演是需要有頭腦有想法的下命令
編劇:根據導演的一個構思完成劇本或是自己創作的劇本
非常重要的人物,影片的內容、內涵、主題……來自編劇手中之筆
編劇在創作中已有導演構思和想法,台詞、動作的創造者
為導演蓋好了第一層樓。
攝影:完成導演構想,可加以自己的鏡頭設計,要與導演溝通(帶攝影助理)
燈光:完成導演設計,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由燈光師和組員組成(燈光助理)
美術:影片畫面效果,與導演溝通
剪輯師:不參與拍攝工作,但屬於創作組,明確導演意圖,剪輯完美成品
錄音師:同期錄音時對錄音師和錄音設備有極高的要求
音樂:包括電影原聲音樂及音效合成,與錄音師合作音效,獨立完成電影音樂
後期與剪輯師合作,完成音樂截入
~~~~~~
工作組:
副導演:負責演員和場地
執行導演:導演口令的傳輸者
場記:隨時跟在導演身邊,記錄導演的要求與拍攝條目的刪留。也負責打板
記錄下攝影師機器中記載的數字
穿梭於導演與攝影機之間
服裝:負責影片服裝製作、服裝管理、服裝清洗
化妝:負責影片所有妝飾(效果包含其內,例:血、傷口、刀疤的效果)
道具:負責影片所有道具製作、租借、購買和場地布置
~~~~~~
後勤組:
劇務:負責所有人的飯食,管理吃喝拉撒
有些劇組的劇務也負責每天拍攝進度表的公布
……(不多說這部分人了)
以上三組人員為前線工作者
以下外聯組,不參與拍攝工作
~~~~~~~
外聯:
出品人或公司:影片發行方
外宣:外宣組由負責人和組員組成,協調影片宣傳事宜
外聯:外聯組由負責人和組員組成,負責影片對外合作事宜
另外,根據你拍攝的類別,人數配置有不同
一般最小最小的劇組也要20來人,最多的上千人(不含群眾演員)
個別不重要的組也許只有兩個人
根據拍攝的題材不同,組別也有不同。
有些劇組設置有:拍攝花絮跟拍、劇照
總之,每組成員負責其份內工作外,若有閑時要幫助其他組完成任務
劇組就是一個集體,一個新的大家庭,同心協力,為電影事業奮斗努力!
現在說的這些僅僅是個皮毛,拍攝電影,前期組建到最後實施,每一步都是個復雜的過程,如果不是做這行的,最好不要嘗試!!!!
加油!
C. 如果你是導演,你最想拍哪種題材的影視劇
我個人非常喜歡看穿越題材的電視劇,所以如果我當導演的話,我會拍攝很多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我們可以拍攝,從現在穿越到古代也可以拍攝,從古代到現代這種題型,雖然在如今有很多這種形式的影視作品,但是我覺得裡面的漏洞還有很多,如果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上去審視這些穿越題材的作品,會看到很多不足的地方。
聽說古天樂已經著手來製作尋秦記的電影版,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的經典之作,不要是一種賣情懷的行為,因為現在確實有很多的演員導演有這樣的情況,其實多翻拍一些有古代穿越到現代這種題型的作品,笑點應該會更多。
D. 如果你是導演或者編劇,你希望拍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我不想拍懸疑,也不想拍愛情,也不想拍動作,也不想拍戰爭,也不想拍喜劇,也不想拍科幻。
我想拍一部沒有開始,沒有高潮,沒有結尾的電影,一個人按照他所有自己的想法過完他的一生的故事,沒有親情、愛情、友情或者任何情的牽絆,毫無壓力、愧疚的過完他的一生並感到內心豐盈。
用什麼定義他都不夠准確,他用自己的一輩子定義他自己。
是的,我就想拍這樣一部電影。
E. 拍攝電影需要什麼證件和流程
電影拍攝電影發行單位審批需要提供的材料 影視劇備案立項
(一)申請書,載明電影發行單位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住址以及申請的主要事項;
(二)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三)市州文化行政部門意見;
(四)章程;
(五)發行或代理發行過2部以上國產影片的證明材料;
(六)注冊資本數額及其證明文件;
(七)經營場所產權證明或者租賃意向書;
(八)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材料;
(九)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證明材料。
6、電影剪接。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F. 我要當導演拍電影,零基礎,現在大腦里已經有完整的幾部電影了,不知道我應該怎麼做,不想上什麼電影大學
此文只是我的觀後感,再說一遍,是觀後感。
十三歲那年,在一個騷動不安的夏日,我從朋友那裡拿回一部《午夜凶鈴》回家觀摩,之後無論在每個悶熱的夜晚里我不得不用毯子把自己裹的絲絲入扣,躲在裡面痛快的汗流浹背,偶爾探出腦袋透口氣時還警惕的將房間窺視一遍,看那清純可人的貞子是否就趴在地板上瞪著心虛的我淫笑。這樣的情況於三個月後有所好轉,那就是睡覺時敢把電燈閉上了,不至於總是被喊我起床的老媽叨嘮。
一年後,我終於快要將貞子遺忘,卻突然發覺自己竟對恐怖電影有了強烈的排斥性,經過嚴謹快捷的自我生理心理綜合檢測後得出一個令人汗顏的結論:本人確確實實患上了醫學上所稱的——噼里啪啦恐怖電影菩薩搖頭怕怕精神虛幻後遺症,並且讓我那柔弱似水的小心肝留下了一層永久的揮之不去的陰影。痛定思痛,在一次難得的清醒之際我憤然揮毫在床單上寫下兩條戒律:一、此後堅決抵制日貨!二、此生永不觀看恐怖電影!
然而當我在街邊音像店裡看到星爺的《整鬼專家》時便毫無牽掛的把第二條戒律破掉了,也曾想到它要破,但是沒想到破的這么快!平時拿星爺的電影回家看基本都要叫來小弟小妹一起看,但這次我把表姐同學都統統請了來,心想,人多鬼少,不至於再讓我已遭受重創的心靈雪上加霜吧。
影片開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靈位供桌兩旁站倆紙人,加上詭異的音樂,這緊張的氣氛仍我感到了一絲提心吊膽的快感。當看到Leon那小刀威脅附到小榮身上的鬼往家裡打電話給人道歉時,我邊樂邊想:原來此片仍是延續星爺一貫的無厘頭搞笑風格,大可放膽來看了。
世上惟有鬼最難描述,可大可小,可方可圓。身為抓鬼專家的Leon便可以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發揮了。Leon實屬天生高人,從BABY時代就開始鍛煉自己去接受UFO、尼斯湖水怪,從而使得他無所畏懼。最終由於他太——大膽!被關進精神病院。我想他呆在院里頭肯定也沒有閑著,定是在刻苦的研究如何捉鬼,直到有一個很崇拜很信任他的人——阿群的出現。以阿群的穿著打扮以及生活方式,我認為這個形象代表的應該是像我們這樣6——60歲的年輕人。
阿群之於Leon的信服,衡等於廣大星迷對於星爺的那種崇敬信任的心態。但社會總存在著一堆自認為受過高等教育出入什麼上流社會的老古董對星爺的無厘頭風格嗤之以嘴,就像開始時保安們對Leon的態度,但Leon沒有反駁,而是用行動征服了他們。
劇情從頭至尾跌宕起伏,處處都是小意外,驚喜不斷令人噴飯。比如,李太太墜樓後,Leon對其進行了一大頓慘無人道的暴扁,起初讓人誤以為他在鞭屍,而結果``````比如,還魂夜男鬼將他掐到七孔噴血癱倒在地,他竟又爬起來拔腿就跑,邊跑還給大家糾正了一個錯誤的傳統觀念:七孔流血是七孔流血死是死``````比如阿群一刀捅進神功護體的他後`````比如用熨斗燙平大齙牙``````類此讓人哭笑不得的場面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捉鬼無外乎全是道士加雞狗血道符桃木劍,而在這里,探鬼用盆花,打鬼用巧克力,抓鬼用保鮮膜,想見到鬼得擦牛眼淚,難道這還不夠神奇不夠創新嗎?還不夠挑戰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大腦想像力嗎?為何我還能見到一些帖子對此片挑三揀四的頗有微詞哪?星爺曾說:我拍攝電影最大的目標就是給觀眾提供娛樂,不是教育什麼的,觀眾開心是我最想做的事。我問你,你看此片時確實開心的樂了嗎?如果是的話就別那麼多橫加指責說什麼又不恐怖又不搞笑的廢話;如果沒樂那麼我可以大膽的說:你的存在不適合星爺的電影,建議你去看那些個道士天師捉僵屍的「高雅藝術」電影吧!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配角:自信堅韌大難不死的道友明。這哥們從出場到結束按順序一共挨了:盧隊長一腳、李先生一刀、李太太四刀、Leon一槍、Leon一小刀、五秒左右的電擊、臨死的李太太又一槍、從天而降的飛行帽一砍、飛馳的汽車一撞``````什麼都不多說了,給英雄敬個禮先!
後遺症:朋友介紹MM認識,我開口說先:首先,我問你,你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飛碟、尼斯有水怪?幾個哥們去飯館,點菜我對服務生說:來個豆枝蒸柳丁,豆腐乳西瓜,趁她發怔之際再補一句:小辣~~~就可以了。
一句話總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加上星爺爐火純青的演技造就一部韻味非凡的恐怖喜劇。
希望採納
G. 如果你是導演你想拍出什麼樣的中國電影
我想我還會拍一部溫暖的影片,故事簡單,但是細節充滿人情味,景色清新,人是立體的,在他表現自私的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他的善良,這部影片應該就是活在當下的一種頌歌吧,比較需要靜下心來品味的那種。
H. 拍電影是導演想拍什麼拍什麼 還是公司決定拍一個片子再尋找合適的導演
當然是先確定劇本,再找導演,我們是去看電影,不是去看導演。劇本是一部好電影的設計藍圖,導演是施工的,你認為呢?
I. 怎麼當導演拍攝電影
導演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清晰的口頭表達和良好的文字表達,思維清晰,表達的意思邏輯嚴密,(語速不能太快, 口音不能太重)文學修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導演的藝術修養。
2、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從容的面對職業壓力)
3、獨立判斷能力(在藝術創作中的獨立以及獨特見解)
4、藝術的感受能力(有敏銳的感受力,並能用語言清晰的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
5、細致的生活感受能力(善於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對生活敏感)
6、形象思維能力(不僅是抽象的概念描述,還應具有生動的形象性)
7、結構故事的能力(用形象的手法講故事)
由於導演的地位特殊,責任重大,因此學習導演和培養導演,都必須注重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要有點靈性
靈性,主要指藝術感覺好。感覺是最直接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基礎。對藝術的處理常常不經過理性的分析,而通過直覺做出判斷,獲得理想的效果。人們常說:「跟著感覺走」就是因為感覺到的東西最新鮮、最誘人,常常能把人帶入佳境。
2.要有點悟性
悟性,主要指對生活中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能夠深刻地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發現和悟到常人不易發現和悟到的哲理層次。加入導演悟性差,自己尚未悟到的東西,或者悟得很淺得東西,如何能夠讓觀眾悟得到或者悟的深。所以導演的悟性不好,必然會影響作品內涵的深刻性。
3.要有點韌性
韌性,主要指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有人說作家要出作品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懶散和放縱。而導演要出作品,不僅要與自己斗,克服自身的弱點,而且要與別人斗,大家同心協力攻克難關。
以上的素質我個人以為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只要細心努力。阿默多瓦說:「電影可以學」。
你還可以在網上查詢北電或中戲的網頁,或許會有收獲.
盡管我認為考導演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如果你不放棄,堅持到底,我相信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真的,如果時光可以倒轉,我也一定會選擇考導演系,做導演要比做演員過癮多了.
J. 想拍電影,自己導演,要走什麼流程是不是一定要有導演證才能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批
音樂:流行音樂大家最好放棄網路歌曲,因為歌詞、譜曲、編曲等各個環節藝術含金量都很低。比如《兩只蝴蝶》(個人意見),這樣的歌曲路過小理發店聽一聽就可以了。
書籍:建議選擇劇情復雜,名人大家寫的,但是不要是長篇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如果覺得很晦澀,強讀不下去,那麼就選擇可以看得下去的。有些只有虛幻劇情的還是不要看了。(如《幻城》,個人意見)當然有時間看點專業書更好,上網搜羅電影影評也是很好的方法。等於跟他人交流思想了,但是注意要看看過電影的影評,同時辯證的,甚至有意識反駁的看他人的影評,這才能增加自己的思考。
因此學習這些的關鍵就是在看的同時自己思考,挑錯,因為任何一部著作都是人做的,無論經典與否,總有地方可能是違反我們讀者自己的常理的,或者說有我們自己的獨特思考和形象賦予。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他藝術:建議都有所了解,牢記其中最經典的東西就可以了,我們時間還不多時,就記最俗的。(最俗是相關業內的內容,對我們是新鮮的知識)
觀影:這個不用說都是最重要的。所有類別的電影都要看,對自己偏愛的電影要看的多些。另外對過去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要反復研讀,不喜歡沒有關系,看他人影評和教科書,真正做到融匯貫通。基本上最經典的都要看過,不然你頂多算個愛看電影,連發燒友都算不上。這方面中國的電驢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在法律目前還允許的情況下,努力下吧。
如果覺得老電影不好選擇,也可以按照imdb評分從高到低慢慢下著看。電驢直接由imdb的評分排序 非常方便。專業知識的學習:這個是要在觀影的同時來學習的,如果只看電影,不結合具體知識看是沒有多少作用的。這些就需要專業些的書目了。但是只看書是絕對不行的。因此,我們在買書之前要做的是。
買一台小dv,如果你明天有時間,那就明天去買,順便學習一下如何才能完成一部簡單的小影片。這些請上網查,網上大把,如果大家需要,有時間吧友也會寫,到時可方便大家查閱。
侯孝賢的電影理論里第一頁第一句話是:電影這東西,就是拍,拍的多了就越來越好了,也就成了電影了。話語樸素,卻道理明顯。停留在看片和看書,不可能成為導演,你拿起dv拍攝的一剎那,可以說你邁入了導演大門的石階了。(拍旅遊dv不算)拍攝的同時結合專業書目,先發動自己的親戚朋友拍攝,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因為導演在未來的電影拍攝中是總攬全局的中心,對各個環節都必須參與和領導,因此必須對各環節有所了解。所以拿起機器拍吧。
建議拍攝過程:一分鍾短片5部,5分鍾短片3部,10分鍾2部,20分鍾左右2部,之後你就已經起來了,我可以打包票已經是電視台普通編導的水平了。當然,每一步作品都要認真的拍,找出問題,下次不要再犯。拍著玩的都不算作品。如果有這個作品量,絕對已經可以自己找到走向導演的方法了。
影片的簡單製作內容先自己查找,以後會有人補完。注意的是,特效建議只學到ae即可(不明白去查吧 呵呵)而3dmax或者是maya這些專業特效軟體不建議涉足,因為非常深。
拍攝的具體內容專業書籍會有寫,我們也會幫助你們。書籍我下周就會補完,都是我個人推薦的圖書。有淺有深,大家自行選擇。
最後是平時沒事的時候:個人感悟多一點,生活閱歷多一點,觀察生活多一點,五感利用多一點。
最後是我個人的意見,希望大家能有高尚的情操,只有更多的優秀導演出現,才能打破目前令人作嘔的影視圈狀態。
奧巴馬說過:yes we can。我也希望我們堅信這個口號。
這世界上就沒有努力了卻沒有成功的例子。也就是說
努力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