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十年代老電影有哪些
1,《末代皇帝》,上映日期:1987年10月23日。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
2,《紅高粱》,上映日期:1988年2月(柏林電影節)。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3,《吉屋藏嬌》,上映日期:1988年04月14日。
《吉屋藏嬌》是香港喜劇電影,由陸劍明執導,爾冬升等主演。《吉屋藏嬌》講述了鄭裕玲和爾冬升是一對准備結婚之同居男女,但由於某種原因,其原有之新居未能入住,因此便租住其好友鄭丹瑞祖父之古老大屋內。
利智及唐麗球本是鄭丹瑞祖父盧海鵬之黑市夫人及侍婢,當二人死後其鬼魂仍留在大屋內等待盧之回來。人,鬼住在一起,便發生連串笑話。
4,《碧海藍天》,上映日期:1988年5月11日。
《碧海藍天》是一部法國愛情電影,由呂克·貝松執導,讓-馬克·巴爾、讓·雷諾主演,於1988年5月11日法國上映。電影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5,《雨人》,上映日期:1988年12月12日。
《雨人》是巴瑞·萊文森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瓦萊莉·高利諾、邁克爾·D·羅伯茨、邦尼·亨特、貝絲·格蘭特主演。
影片中,查理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自閉症的哥哥雷蒙,便想騙取這筆財富,並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賺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⑵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⑶ 80年代好看的老電影(十部80年代最美的老電影)
時光的膠片,記載著純真年代最養眼的靚影,
80年代老電影,封存著一代人最美的回憶。
十部80年代老電影合集!
祝觀影愉快!
01《街上流行紅裙子》1984
導演: 齊興家
編劇: 馬中駿
主演: 趙靜/姜黎黎
類型: 劇情
十部80年代最美的老電影!有沒有你的夢中女神?(點擊這里可以看所有相關電影)
齊興家執導,趙靜、姜黎黎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棉紡廠女工、青年勞模陶星兒沖破舊觀念的束縛,大膽追求生活之美的故事。
作為中國內地第一部時裝主題電影,接到該片的拍攝任務時,姜黎黎剛做完手術,還在治療期間。她不顧病痛接受了齊興家導演的邀請,一邊拍戲一邊治療。
每次拍完戲回到招待所,她都累得一動不動,但是第二天照常參加拍攝,決不耽誤工作。
由於該片與時尚有關,導演自己翻了不少時尚雜志,還三次派服裝員到深圳蛇口買港台流行的衣服。
把戲里的衣服穿到公園或南京路試著走走,觀察有沒有人關注,發現回頭率低,就又到蛇口買服裝。
女主角穿的紅裙子最終是在上海服裝研究所製作的,經在街上檢驗回頭率高才拍板定下來。
02《紅牡丹》1980
導演: 薛彥東/張圓
編劇: 閻豐樂
主演: 姜黎黎/孫樹林/高保成
類型: 劇情
閻豐樂編劇,薛彥東 張圓聯合執導,姜黎黎、孫樹林主演。講述了舊社會馬戲明星紅牡丹及其師史妹的坎坷經歷和悲慘命運的故事。
由於故事內容是中國民間雜技藝人的悲苦人生,劇組為了拍好此片,到著名的雜技之鄉采風,並以當地著名的雜技班班主作為原型。
姜黎黎在影片中的回眸一笑,雪為肌膚,花為容貌,梨渦淺笑,成為少女偶像,她的明星生涯從此開始。
該片自放演後,由蔣大為演唱的主題歌《牡丹之歌》廣為流傳,至今不衰。姜黎黎因為拍了《紅牡丹》後紅極一時。
03《被愛情遺忘的角落》1981
導演: 張其/李亞林
編劇: 張弦
主演: 沈丹萍/賀小書/楊海蓮
類型: 劇情
張其,李亞林聯合執導,沈丹萍、賀小書等主演的愛情片。
荒妹從小對男生產生戒備心到喜歡榮樹,再到被迫嫁人還錢反抗,恰好趕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她終於勇敢面對愛情的故事。
沈丹萍此時還是一名大二學生,因在片中扮演女主角荒妹,從此走紅影壇。
04《明天回答你》1981
導演: 王亞彪
編劇: 王興東
主演: 楊蓉/孫彥軍
類型: 劇情
失去丈夫的某機車廠女工程師盧曦,與青年工程師馮少衡,正在進行車床自動化的研究工作。
這一科研項目得到了部里的批准和廠領導的支持。
廠里專門抽調人員成立了電子班,但車間主任馮德昌對兒子馮少衡與盧曦的科研工作卻持懷疑態度。
兩人為了四化建議,全力投入到科研中。
影片響應影響卻聚焦現實和發展,少許回憶只為交代現實人物關系來龍去脈。
觸及斷交、曖昧和分手,結局按現在標准有點不盡人情,卻立意高遠超越自我,稍出意料卻有令人敬佩的崇高!
05《知音》1981
導演: 謝鐵驪
編劇: 華而實
主演: 王心剛/張瑜/英若誠
類型: 愛情/歷史/劇情
華而實編劇,謝鐵驪、陳懷皚、巴鴻執導,王心剛、張瑜、英若誠主演。
影片描寫了民國初年,護國儒將蔡鍔在風塵女子小鳳仙的掩護下,沖破袁世凱的監控,回滇興師討袁的故事。
當年的電影人對於作品的態度之嚴謹是現在一些投機倒把的製作方拍馬也及不上的。
片中的古琴是真正用於演奏的琴而非道具,演員也是經過專業古琴培訓的,著名古琴家李祥霆前輩也在片中出鏡並為影片配樂。
正是這些前輩的專業和嚴謹才成就了這部經典的影片。
張瑜飾演小鳳仙,1980年因在影片《廬山戀》中飾周筠,獲得第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和郭凱敏一起成為80年代一對家喻戶曉的銀幕情侶。
同年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飾劉文英,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1981年主演影片《知音》和《小街》,讓她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一年內連獲四冠的演員,分別為:金雞獎、百花獎、文匯獎、政府獎。
06《赤橙黃綠青藍紫》1982
導演: 姜樹森
編劇: 李玲修
主演: 方舒
類型: 劇情/愛情
根據蔣子龍的同名小說改編,以解凈、劉思佳等幾個性格各異的青年人為中心,圍繞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講述了青年人在經歷了 的磨難後,在建設時期端正思想、創造美好未來的故事。
作為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本片沒有將目光投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火硝煙中的英雄人物,歷史風雲,也沒有樹立品格高尚毫無瑕疵的典型人物,
而是將目光聚集到了一個當代都市工廠里的年輕的身上。
她相貌平平,沒有什麼手腕,帶著幾分羞澀,意志也沒有鋼鐵般堅定,不想幹了還會找書記哭鼻子。
她是一個先知或人生導師,具有幾乎洞察一切的能力,她的話字字珠璣,鞭辟入裡,入木三分,發人深省。
她也是一個犧牲者,她不僅為了融入基層可以學抽煙學喝酒,更可以為了別人,或者說自己人民的幸福可以犧牲自己的愛情。
她更是一個拯救者,她讓劉思佳、葉芳、何順走出了過去籠罩在各種陰影下的生活,邁向了人生的新階段。
影片在敘事上採用閃回和插敘的手法,但手法成熟不露痕跡,循序漸進地將劇情推入高潮。人物塑造飽滿,性格鮮活。台詞精闢,引人深思。
07《絲路花雨》1982
導演: 顏學恕
編劇: 趙之洵
主演: 賀燕雲/柴懷民
類型: 音樂/古裝
取材於著名的敦煌壁畫。在唐代的河西走廊,颶風驟起,將波斯商人伊努思帶領的商隊捲入了風沙之中,伊努思被埋在沙堆里。
中國畫工神筆張和女兒英娘,無意中發現了伊努思,及時救了他。
莫高窟內,女兒的舞姿,激發了神筆張的靈感,繪出了敦煌壁畫中的衡世珍品《反彈琵琶伎樂天》。
影片熔合了中國古典舞、敦煌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馬鈴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盤上舞、新疆舞等各種藝術形式於一身。
它被稱為中國民族舞劇的典範,情節之外,這是一部美的電影。
刨除畫質不清晰的影響,畫面質感幾乎可以媲美敦煌壁畫,人物舞姿妙曼身段靈活,將琴技與舞技融為一體,瞬間的反彈琵琶之絕妙被畫師一筆千年流傳於世。
而本片作為舞劇,一無對白二重配樂,恰到好處的幫助觀眾感受舞樂傳達的情緒。
08《張鐵匠的羅曼史》1982
導演: 齊興家
編劇: 齊興家
主演: 王馥荔/侯冠群
類型: 劇情
齊興家執導,王馥荔、吳冠群主演,改編自張一弓的同名小說。
通過張鐵匠一家悲歡離合的坎坷命運。
影片延續了80年代初期文藝作品的傷痕風格。
鏡頭語言豐富,善用蒙太奇,音樂鮮明且具有中國鄉土特色,很好地烘託了人物情緒和影片氛圍。
09《大橋下面》1984
導演: 白沉
編劇: 白沉
主演: 龔雪
類型: 愛情
白沉導演,由龔雪、張鐵林主演,講述了個體裁縫秦楠在修車匠高志華的幫助下,擺脫十年浩劫帶來的心靈陰影。
向世俗觀念和命運挑戰,追求幸福愛情、創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這是一個樸素真摯的故事,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但是兩個人連一個愛字都沒有,更沒有親吻擁抱,就是那麼靜靜的流淌在你心裡一絲溫暖和坦誠。
溫馨的情感,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是實實在在的做著最普通的事情,過日子。
龔雪本人在電影里的表演非常出色。
她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演繹了一個女人的憂愁,驚恐,懷疑,試探,快樂,十分細膩傳神。
憑借《大橋下面》中的秦楠形象,龔雪獲得中國電影百花獎和金雞獎的最佳女演員,並且觀眾選票和專家評選意見空前統一。
10《多彩的晨光》1984
導演: 江雨聲
編劇: 吳建新
主演: 龔雪
類型: 劇情
江雨聲執導,龔雪、張鐵林、王詩槐、李克純、朱星火、談鵬飛主演,講述了雁玲從不懂事的女孩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的故事。
角色表演自然,明亮的自然光線,僻遠的海島風光,整體的影像風格如海風般清新明快。
理想主義不知不覺就被現實擊碎,平靜且向上的生活背後往往是刻意隱瞞真相。
有人想要做個純凈的真實的人,可是每個人都是從濁水中長大的魚,離開了束縛自身魚缸,也到不了遙遠的空中樓閣。
然而生活是有重量的,亭台樓閣再美也不如腳踏實地奮斗。
十部80年代最美的老電影!有沒有你的夢中女神?(點擊這里可以看所有相關電影)
看免費視頻歡迎關注本經典電影推薦官
⑷ 24歲獲得「雙料影後」,成名後拋棄丈夫遠嫁國外,張瑜後來怎樣了
文娛圈大大小小的有名氣的演員不少,他們當中有的人閱歷著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有的人閱歷著平淡無常的日子。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彷彿每個人都在盡全力為本人而活。像我們曉得的,汪涵、何炅、朱迅、張國立、胡歌等人,固然立場不同,但是都在過好本人。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年歲悄悄就取得嚴重的獎項,也是了不得!
其實怪不得任何人,這也是她本人執意選擇的結果。假如說,她當初沒有放棄本人的生活,也沒有出國,結局會不會是另外的一種呢。或許會的吧,但是這些也只是假定了。理想生活中,張瑜還是如今的她,什麼變化都沒有。大家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
⑸ 張芝華簡介及詳細資料
張芝 *** 中時考入上海兒童藝術劇院。1976年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劇團的演員。
張芝華張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詞,程之成了她的京劇指導老師和京胡伴奏。短短二年間,張芝華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段寬業》《送貨路上》等四部話劇。在老演員的帶領下,張芝華開始下生活,工廠、農村、煤礦毀燃運、部隊,豐富自己的創作內涵。上影演員劇團又將張芝華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纖梁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張芝華雄心勃勃地在銀幕上整裝待發。就在這二年裡,陳沖主演了《小花》、張瑜和郭凱敏主演了《廬山戀》,成了觀眾喜愛的電影演員。對一個演員來說,機會實在太重要了。後來,張芝華相繼參演《好事多磨》、《女大當婚》、《忘不了你》等影片,她的表演鬆弛、自然,能把握住整個人物的精神特質,頗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她飾演的角色雖多為配角,但在影片中並不黯然失色,很好地發揮了綠葉的作用。1985年張芝華在影片《流亡大學》中飾演大學生陳靜芳一角,戲雖不多,但張芝華用心去演,畢業典禮上那段情緒激昂的演講,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淚。張芝華在該片中顯示了自己深厚的表演和台詞功力,影片上映後獲得多方贊譽。
張芝華當時的男朋友郭凱敏在事業上如日中天,張瑜和郭凱敏被當時的觀眾譽為最理想的黃金組合。郭凱敏生活中的女友張芝華反而不被認可。但溫柔善良的張芝華以自己的真誠對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凱敏事業上的發展,把個人的事放在了幕後,希望在家裡感受到溫曖和理解。結婚之後,張芝華生了兒子,這些年在事業上她幾乎沒有什麼作品,而就在這個階段,張芝華和郭凱敏的婚姻有了危機。在張芝華最為艱難的時刻,張瑞芳像慈母般關心著她的生活並鼓勵她在事業上要堅持不懈,有所作為。上影女導演武珍年邀張芝華主演了《女人們》。後來旅美畫家查國鈞先生走進了張芝華的生活。
要說委屈的事,還不僅僅在於事業。當時,作為自己的男朋友郭凱敏在事業上如日中天,自《廬山戀》後,郭凱敏主演的《小街》《賣大餅的姑娘》等一系列影視劇紅透大江南北,張瑜和郭凱敏被當時的觀眾譽為最理想的黃金組合。郭凱敏生活中的女友張芝華反而是不被認可的,許多場合張芝華心裡的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她滿心希望在家裡感受到溫曖和理解……
當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之後,張芝華已變的精疲力盡,生活和事業對她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張芝華開始發胖,帶著兒子,生活上又十分的艱難,為了給獨生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張芝華一頭扎進了錄音棚,沒日沒夜地工作,她已變得沒了自我。
在張芝華最為艱難的時刻,張瑞芳像慈母般關心著她的生活並鼓勵張芝華在事業上要堅持不懈,有所作為。在許多朋友的鼓勵下,張芝華開始了新的追求,上影廠拍《夢酒家之夜》,其中有一個角色張芝華特別喜歡,於是她主動去找導演,但當時許多人對張芝華的表演沒有信心,為了角色,張芝華忍受著內心的極大痛苦,提出可以試鏡頭,在張芝華全力以赴的努力下,角色獲得了成功,正是張芝華信心倍增時,一家報紙在評論張芝華的成功表演時,居然說「離婚的經歷,讓張芝華在角色有了真實的反映」,言下之意,角色的成功是因為張芝華的經歷所至,而非表演上的成功。 上影女導演武珍年邀張芝華主演了《女人們》《看不懂啦,女人們》,張芝華把企業的下崗女工演的活靈活現,為此電視劇還獲得了金鷹獎和飛天獎,但此時傳來的輿論卻是,張芝華原來這么俗氣,怪不得郭凱敏要同她離婚。
張芝華茫然了,經歷了人生眾多的曲折,倍感人言可畏啊!這段時間里,張芝華閉門不出,一頭扎進書堆里,拚命學習並把自己的愛傾注在對獨生子的關心培養上。也就在這時,旅美畫家查國鈞先生走進了張芝華的生活,共同的愛好和李國鈞對人的理解關心,讓張芝華體驗到成熟的魅力和溫暖,在和查國鈞的交往中張芝華的性格和思想也變的成熟,張芝華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開始不在乎別人對她的評說,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努力。正是在這種心態下,張芝華留下了一長串角色,《離婚前後》《燭光里的微笑》《沂蒙山人》《有情人》等等,不論戲多戲少,張芝華都認真對待,使她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形象飽滿,真實可信。
張芝華的努力沒有白費,她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面對眾多贊揚,張芝華反而很平靜。 為了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變,望著張芝華執著的目光,有理相信,憑著她的勤奮和努力,在以後的演藝生涯里將會奉獻給觀眾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新的人物形象。
出道
張芝華出道很早,二十五年前,當人們把看電影當作是一項很隆重的活動時,她已開始在銀幕上嶄露頭角了。 當時的張芝華被認為是最具可塑性的青年演員,成了上影廠重點培養的對象。張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詞,程之成了她的京劇指導老師和京胡伴奏。在短短二年時間里,張芝華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業》、《送貨路上》等四部話劇。在老演員的帶領下,張芝華開始下生活,工廠、農村、煤礦、部隊,每到一處,觀眾的熱情和質朴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豐富了她的創作內涵。
上影演員劇團又將張芝華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正是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張芝華像是被大風鼓起的帆,雄心勃勃地逗留在銀幕上整裝待發。 就在這二年裡,陳沖主演了《小花》、張瑜、郭凱敏主演了《廬山戀》,這些生活中的好友在銀幕上取得了成功,成了觀眾極為喜愛的電影演員。張芝華流淚了,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機會實在是太重要了,而她卻失去了一些屬於她的機會。張芝華對自己能否成為一個好演員開始懷疑,她曾向領導申請改行做電影剪輯。
自步入影壇以來,張芝華相繼在《歷盡滄桑》、《女大當婚》、《忘不了你》、《滴水觀音》等影片中承擔重要角色。她的表演損壞、天然,能主宰住整個人物的精神特質,頗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她飾演的角色雖多為配角,但在影片中並不黯然失容,很好地發揚了綠葉的作用。
1985年張芝華在影片《流亡大學》中飾演「錢大」弟子陳靜芳一角,戲雖不多,但張芝華惟一去演,在結業典禮上,那段心緒鼓動感動的陳述,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淚。張芝華在該片中顯示了人人深厚的表演和台詞功力,影片上映後取良多方褒揚。
進入而立之年的張芝華以善於表演潑辣斗膽的中年婦女著稱,她先後在《無情人》、《燭光里的淺笑》、《夢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飾演豪情耿直,暢快利落的中年女性頭像,這些人物當然從個人上看精神風貌似有相通之處,但張芝華並不把她們混為一談,她賦予了每一個人物以獨特的藝術內涵,觀後決不讓人產生雷同之感。觀罷張芝華的表演的確能讓人領悟「角色無大小」這句話的含義,有時觀眾甚至忽視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張芝華的精彩表演是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的。 山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幾年來張芝華一心忙於電視劇的演出,《兒女情長》是她最新的作品,再飾一個潑辣熱情的中年女性形象。
為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變,張芝華接受了電視台的邀請,主持一檔以反映人物心靈交往的談話類節目《走進心世界》,在錄制節目前,張芝華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訪,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使節目有聲有色,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當人們稱贊張芝華令人耳目一新時,張芝華並不得意,而是坦誠道出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主持人這個新領域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
進入而立之年的張芝華以善於表演潑辣大膽的中年婦女著稱,她先後在《有情人》、《燭光里的微笑》、《夢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飾演熱情正直,乾脆利落的中年女性形象,這些人物雖然從整體上看精神面貌似有相通之處,但張芝華賦予了每一個人物以獨特的藝術內涵。
1992年張芝華擔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飾演了一位極有個性的紮根老區生產建設,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的妻子形象,被認為是張芝華從影十多年來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一個角色,影片受到了廣大觀眾尤其是農村觀眾的普遍歡迎,獲得了山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2012年《柏阿姨的一天》飾演 柏萬青
欄目主持人: 2000年曾擔任上海教育電視台《走進心世界》欄目主持人
廣告代言 :拍攝廣告「娃哈哈」「紅碗牌味素」
配音: 主要作品有400集日本卡通片《奧特曼》《來自俄羅岡的愛》等;
京劇: 曾參加演出京劇《龍鳳呈祥》
電影
《趙先生》獲1998年瑞士洛加諾 最高獎金豹獎(女主角)
《沂蒙山人》獲1995年農民電影展最佳故事片獎
電視劇
《這里也是戰場》獲布拉格國際電視最佳電視獎(女主角)
《女人們》獲金鷹獎二等獎、四川國際電視片短片一等獎
《兒女情長》獲金鷹獎一等獎、寶鋼杯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
《阿旺乖乖》獲金鷹獎短片一等獎
張芝華的先生叫查國鈞,是一位在藝術上很有造詣的美籍華裔畫家。中央大廳,大獲好評。每當查國鈞的事業發展到關鍵時刻,張芝華一定會出現在他的身邊,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在布置畫展的時候,有一個場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張芝華手拿大榔頭,身著牛仔服,風風火火整個搬運工的幹活。一問原由,原來周圍的民工都回家過年了,於是做妻子的就當仁不讓把自己當民工用了。
林華:作為一個經歷了兩次婚姻的女人,你會有一個對比,願意講一講感受嗎?
張芝華:實事求是地說,婚姻比較成熟了。我們倆都是性情中人,在這點上彼此都很珍惜。還有,我們彼此很尊重對方的事業。他搞的東西我很欣賞,我搞的東西他也很欣賞。這是我們走到一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不可能不存在問題,我們有過很長的磨合期。
林華:問一個有點唐突的問題,是不是第一次婚姻的失敗也讓你有所成長?
張芝華:第一次婚姻培養了我一個獨立的性格。可能我以前就很獨立,但沒有這么強烈。我的第二次戀愛好像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在談,而是許多人在談。我們倆之間的任何一點進展都會變成了大家關注的事情。我們倆之間共同認識的人太多了。每一個人都希望我們好,希望我們幸福。
林華:描述一下你的先生。你最欣賞他什麼?
張芝華:他是一個比較純粹的畫家,是一個非常唯美的人,也是一個很真實的人。我覺得他蠻純的。很熱情。這些都是我喜歡的人必須具備的東西。
林華:你們倆在一起什麼時候最快樂?
張芝華:自然是外出遊玩的時候。看戲、看畫、看電影。只要有可以欣賞的藝術,我們倆就會有說不完的話。我這個人看到一個好演員會激動無比,我先生也會和我一起激動。我先生看到好的藝術作品會完全陶醉,雲里霧里的,我也會和他一起雲里霧里的。這樣的默契很難得,所以我們倆覺得在精神層面真的很豐富。?林華:能講一講你對男人的要求嗎?
張芝華:我覺得作為一個男人應該要有責任心,要有自律心。在事業上要的是雄心而不是野心。如果一個男人只有野心而沒有能力,結果只能是一敗塗地。
林華:你還願意提起郭凱敏嗎?我知道我這么問很不合適,你不一定要回答。
張芝華:沒關系。應該說他也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比較感性。以前人家采訪我,我一直保持沉默。因為我們是初戀,我很在乎我們之間的那段感情。起碼我們倆在一起的時候是比較真的。更何況感情上的事情很難說出個是與非。
林華:還想問一個不太合適的問題,許多夫妻在剛開始共同生活的時候都會有一場較量,你和你現在的先生是不是也這樣?
張芝華:好像也是的。我們當演員的都比較自我,後來我發現,他比我還要自我。我先生和我開玩笑說:你怎麼這么犟呀。我說:這就叫職業婦女呀。要知道我從16歲開始拍電影,一直很獨立。這種互相不妥協的習慣帶到家裡,爭論是難免的。後來我回過頭想想,有必要嗎?是原則問題嗎?想通了,就好辦了,不是他讓一步就是我讓一步。我們面對問題都會採取比較平和的態度了。
林華:你的先生比你大不少,這樣一種格局的婚姻做妻子往往有一種被寵的感覺。你呢?
張芝華:沒有,他不會。可能我也不是屬於特別會撒嬌的那種吧。應該說他對他的畫比較寵愛。正因為這點,也讓我比較自由,干什麼都行,一切都是相對的嘛。
張芝華的兒子考高中,這可是孩子關鍵時刻。為此,張芝華整整8個月沒有外出拍戲,全心全意做兒子的後援隊。做媽媽的對兒子說:「全憑你的真本事啦。告訴你,即使你少一分,媽媽也不會拿錢出來的。媽媽不希望用錢或用所謂的關系來模糊你的眼睛。而是希望能測出你的真實水平。」兒子果真考了個高分,進入了理想的學校,連老師也大吃一驚。過後,母子倆瘋狂了好一陣子。
林華:你真的很在乎兒子上不上重點學校嗎?
張芝華:我是一心一意要讓兒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覺得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養出良好的人格。
林華:你是一個會打孩子的媽媽嗎?
張芝華:偶爾會打,都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有一次孩子犯了錯,我打他打得很厲害。事後他寫了一張紙條放在桌子上:「媽媽,請你不要罵我,我會改的,我會做一個乖孩子的。但是你不要急。」 這張小紙條我一直貼在我的筆記本上。我想起這事就常常會內疚:我真的傷著這孩子了。
林華:他和同學們提起你這個媽媽時是和其他孩子一樣自然而然呢?還是有一種特有的自豪?
張芝華:起碼他認為我這個媽媽一直在努力。這點對他影響很大,要知道我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一個很認真的人。
林華:母親有各種類型。你覺得你應該歸入哪一類?
張芝華:我是一個慈愛和嚴厲各佔一半的母親。我是一個感性和理性兼有的母親,當然感性的成分更多一點。但我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方法的。兒子正好是發育期,非常渴望能夠脫離母親的氣場。我在這一點上是很有警覺的,於是就常常採取曲線救國的方針,兒子願意聽誰的話,我就通過誰把我要讓兒子知道的信息傳遞過去,一樣有效果。孩子在成長,我這個當媽媽的也必須成長,有知道,母子之間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快樂和煩惱,學著去應付吧。
林華:兒子最讓你高興的地方是什麼?
張芝華:最讓我高興的是這個孩子比較善良。他的魅力也在這里。長得大大氣氣憨憨厚厚的。當然我也有些擔心,過於善良的孩子將來對付社會可能會有一點問題。
林華:構想過兒子的今後嗎?
張芝華:那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了。我只是告訴兒子,一個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干起來有勁。也容易幹得好。將來你如果能夠把你喜歡的事情變成你事業,那真的是其樂無窮了。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至少在過程中你就不會覺得枯燥和無趣。
林華:一個敏感的問題,你兒子和你先生關系怎樣?
張芝華:我們三個人一起生活,每一個人都非常在乎另外兩個人的感覺。
告訴你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我兒子和我發生沖突,我先生是幫他的。如果我和我先生不開心,好像我的兒子又是幫我先生的。在我們家裡,我始終處在一個很孤立的狀態。這中間是不是也有一點性別的原因?
林華:盡管這樣,我相信你更會有一種甜蜜感。
張芝華:是的。靜下心來想想,他們兩人對我還是蠻好的。
林華:能不能告訴我一件你和兒子之間發生的比較難忘的事情。
張芝華:我每年要到美國去和我愛人生活一段時間,我怕兒子因此有想法。?有一次臨走前我對兒子說:「媽媽其實很捨不得你。」兒子的回答簡直讓我吃驚:「媽媽,我知道的,你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想伯伯,到美國和伯伯在一起的時候我敢保證你無時無刻都在想我。」我嘆了一口氣說:「是啊。媽媽到哪兒都定不下心來。」兒子帶著安慰的口吻說:「我看你一輩子也定不下來了。就把這看作是你的命吧。」
張芝華
在中年女演員中間,張芝華很早就為自己趟開了一條戲路。而且可以說是越走越順,甚至已經到了某一類角色非她莫屬的地步。可是沒有人知道,張芝華對自己並不滿意,這些年來,她一直在悄悄地做著各種努力。
林華: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形容一下你自己,你會怎麼說?
張芝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林華:試著想想。我可以提示你一下,我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我是一個善良的女人,我是一個可以獨立面對大事情的女人……
張芝華:應該說我是一個非常容易著急的女人。但與此同時在情感的角落裡我又是一個非常細的女人。我有著很纖細很柔和的一面。
林華:從心靈的深處講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還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張芝華:我的心靈深處並不那麼喜樂,應該說我是一個比較多慮的人。擔憂的東西比較多,防患於未來的想法比較多。我總覺得一個人應該做好各種准備,這樣才能從容面對各種處境。
林華:我覺得你這兩年的狀態極好。知道嗎,許多人都說你已經把上海的里弄阿姨演絕了。
張芝華:我想,這大概和我的生活著眼點有關。我一直非常欣賞普通人生活中的那種快樂,我也非常能夠體會那種快樂。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他們的那種快樂其實正是我們所缺乏的。你看人家都下崗了,可一樣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的。我們的狀況比他們好多了,卻常常被很大的壓力包圍著。從內心深處來說,我承認,我們沒有他們活得滋潤。
林華:你自己出生於一個怎樣的家庭?家庭對你的影響大不大?
張芝華:應該說蠻大的。我爸爸是個工程師,我媽媽是一個很有名的勞模。我是家裡的老大。我的父母對我說得最多的道理就是凡事要為別人著想。
林華:有一點我常常為你感到委屈,因為你飾演的人物太活靈活現了,人們常常會誤認為這樣的人物就是你。而我知道,其實不是的。
張芝華:我的兒子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林華:你的兒子是怎樣評價你的角色的。
張芝華:他對我最高的評價也就是三個字:「還可以。」對我的告誡倒是蠻多的:「媽媽,以後這樣的角色你不要演,對你的形象不是很好。」我問:「那你覺得戲怎麼樣?」他回答:「戲倒還可以。」我就對兒子說:「媽媽就是奔著戲去的,在媽媽這個年齡,已經不能只考慮形象了。」我是把這樣的人物琢磨透了。只要合適的角色到了我的手裡,厚積而薄發。一下子就噴出來了。正因為我演到了極致。人們都給我烙下了這個印章,類似這樣的角色都來找我。我對自己的狀態是很冷靜很客觀的。我已經有點把自己掏空了,我覺得自己應該適可而止了,我需要停頓一段時間。
林華:你是一個對自己預期樂觀的人嗎?你覺得你在藝術上還會跳一下嗎?
張芝華:這要看機會。必須承認,對於我們演員來說,機會真的非常重要。就演藝生涯而言,我對過去的我很滿意,對現在的我是有遺憾的。我想要的,並沒有光顧我。有時候我也會很苦惱。坦白地說,從2012年到2013年,我沒有接到過一個很好的角色。雖然我也一直在演,說實話,這完全是因為耐不住寂寞,我自己並不滿意。
林華:我看你前一階段在客串主持人,幹得還真不錯。喜歡嗎?
張芝華:喜歡。在節目里我所接觸到的都是一些很有故事的人。久而久之,我心裡就有了一大把非常形象的人物。我們當演員的其實生活面是很狹隘的,我必須想方設法補充自己的不足。因為一個人一旦真的枯竭了那就麻煩了。其實這幾年我一直在很有意識地積累一些東西。
林華:你是不是常常想,能有一個非常好的導演來重塑你一下。
張芝華:不僅僅是想,我看見導演也常常會說:「你們總覺得我演下崗的人狀態特別好,就老叫我演下崗女工,其實我完全可以演好一個叫別人下崗的人。你們為什麼不讓我演?」導演說:「你會嗎?」我說:「怎麼不會。大概你們覺得我這個人比較面善,骨子裡沒有嚴厲的東西。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會有嚴厲的一面,我當然有。」其實我在演下崗女工的時候,早就把那個讓我下崗的人研究得透透的了。否則我怎麼能演得好。
林華:你的打算是什麼?
張芝華:我有一個屬於我自己的計畫。正好我的兒子要去美國留學,我需要做一段時間的陪讀媽媽。藉此機會,我想把英語拿下來。這樣我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了。但我很快還是要回來演戲的,因為這是我的摯愛。
林華:給你一個建議,在美國生活的這一段時間里你完全可以讓自己完成一個故事,然後以一種脫胎換骨的形象再度出現。不是有很多人都是這么做的嗎??如果你再度復出,最想演的是什麼?真的是女企業家,那些讓別人下崗的人?
張芝華:不,我想演知識女性,比如說一個老師。不知道吧,我真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師。我已經在上海電影藝術學校教了一年多學生了,而且還在認認真真的帶班。同學們對我都很好,我也很有 *** 。為了當好這個老師,我自己又去華師大讀書,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一門一門的考,已經考出了一張正規的教師資格證書。
林華:你又一次讓我吃驚了。
⑹ 曾在八九十年代遠走異國他鄉的女明星,都有哪些呢
20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國內迎來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出國潮”,其中不少原本有可能成為影壇中流砥柱的明星們也加入了這股潮流。
隨後殷亭如定居美國,不幸的是殷亭如於2017年6月11日因病於美國去世,享年62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求幸福的生活,本無可厚非,但選擇需要謹慎。
八九十年代出國的人,很多都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重新回國發展,但有很多人都錯過了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