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沙漠里種樹的老人有沙塵暴年輕人都不願意在沙漠里待是什麼電影
可能是《梭梭草》。
《梭梭草》是根據阿拉善植樹老人蘇和、圖布巴圖的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電影劇本榮獲「夏衍杯」最高獎優秀劇本獎。電影講述了在爺爺呼和種植的梭梭苗受到乾旱即將枯萎和奶奶患有重症肌無力急需治療背景下,孫女吉雅和賽車手童家豪為了拯救梭梭苗和搶救奶奶,克服種種困難的故事。
沙漠種樹需要選擇合適的樹種,不是所有樹都適合在沙漠種植的,有的樹種為了生存會將根深深扎進地底,汲取沙漠中的深層地下水,這樣沙漠土地的含水量就會進一步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沙漠中將會有更多植物死亡,導致經過治理的沙漠環境較好,未經治理的沙漠則更加荒蕪。
㈡ 請問梭梭草
梭梭是一種長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名貴中葯蓯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蓯蓉具有獨特的補腎、抗老年痴呆、保肝、通便、腫瘤輔助治療、抗輻射等10多中葯用功能,被譽為「沙漠人參」。
【名 稱】梭梭
【別 名】梭梭柴 梭梭草
【學 名】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ge.
【科 名】藜科 Chenopodiaceae
【屬 名】梭梭屬 Haloxylon Bunge
【類 別】水土保持及固沙植物、飼用植物
【產 地】寧夏中衛市沙坡頭有分布。
【生 境】生於半固定沙丘上。
【形態特徵】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白色,老枝灰褐色,通常具環狀裂隙。葉鱗片狀,寬三角形,先端鈍,葉腋具綿毛。花著生於二年生枝的側生短枝上;小苞片寬卵形,與花被近等長,邊緣膜質;花被片矩圓形,先端鈍,果時背面先端1/3處生橫生翅,翅腎形至近圓形,邊緣波狀或略具缺刻,基部心形至楔形;花被片在翅以上的部分稍內曲。胞果黃褐色,果皮不與種子貼生。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 布】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及內蒙古等省(自治區)。
【用 途】為固沙優良樹種;又為荒漠地區的優等飼用植物;木材可作燃料及建築等用,是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㈢ 胡揚.沙棗.羅布麻.沙蘆草.芨芨草.梭梭草.駱駝刺.的生長習性以及他們對改變沙漠生態環境的作用
1.芨芨草該種植物在早春幼嫩時,為牲畜良好的飼料;其稈葉堅韌,長而光滑,為極有用之纖維植物,供造紙及人造絲,又可編織筐、草簾、掃帚等;葉浸水後,韌性極大,可做草繩;又可改良鹼地,保護渠道及保持水土。
3.採收管理:芨芨草視用途不同其採收期各有差異,牧草應在5-7月採收,用做編織或造牴原料則在9-10月採收。採收方法用刀割或手撥均可,採收後應及時曬干,堆放成垛,注意防火、防、防鼠。
㈣ 沙漠梭梭草為什麼能在沙漠生存
一:葉退化成針狀,主要是減少水分的蒸發,提高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
二:莖的大部分由薄壁的貯藏細胞組成,細胞內含黏液性物質,可保護植株避免水分的流失。
三:強大發達的根系,側根伸展很遠,分布在土壤的淺層,有的種類的根可伸展出去30米,這也是一種對乾旱生境的適應。
㈤ 梭梭草會變成梭梭樹嗎
梭梭草不會變成梭梭樹。
梭梭草和梭梭樹雖然名字很相近,但這兩個是不一樣的物種。
梭梭樹為藜科梭梭屬灌木,而梭梭草則是莎草科莎草屬雜草,兩者從植物形態上就很好區別;同時,梭梭樹與梭梭草的價值也有著很大的區別,梭梭樹是荒漠地區的生態保護神,是征服沙漠的先鋒,能在自然條件嚴酷的沙漠上生長繁殖,迅速蔓延成片,給沙漠帶來了生命的活力。而梭梭草則是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首,危害其他草坪草的生長,有著十分嚴重的危害。
㈥ 梭梭草葫子有什麼用
梭梭草是一種耐風沙、抗乾旱的小半喬木,它不僅能防風固沙,更重要的是龐大的根系能庇護一種珍貴的葯材植物———肉蓯蓉寄生在自己的根部。大面積種植不僅能起到治理生態的功效,而且經濟效益極為可觀。
㈦ 梭梭的栽培技術
生長地區多為氣候極端大陸性地區。年平均溫2--11℃,1月平均溫-18~8℃,7月平均溫22--26℃,極端最高溫42℃,極端最低溫-42℃;年降水量30--200毫米或更低。它不僅能生在乾旱荒漠地區水位較高的風成沙丘、丘間沙地和淤積、湖積龜裂型粘土,以及中、輕度鹽漬土上,也能生長在基質極端粗糙、水分異常缺乏的洪積石質戈壁和剝蝕石質山坡及山谷。梭梭具有冬眠和夏眠的特性,喜光性很強,不耐蔽蔭抗旱力極強,根系發達,在氣溫高達43℃而地表溫度高達60~70℃甚至80℃的情況下,仍能正常生長。抗鹽性很強,幼樹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鹽量0.2--0.3%的沙丘上生長良好,而在含鹽量0.13%以下者反而生長不良。花期7月,果期9月,10--11月種子成熟。
梭梭根系發達,一般主根深達2米多,最深者可達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層。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一般4月初芽開始萌動,4月中、下旬長出肉質鱗片狀的葉,5月中、下旬開花,花期約20天左右,6~8月花休眠,9月上旬開始結實,9月末、10月初種子成熟,11月初全株枯黃。梭梭的當年枝,生長速度較快,一般年份平均生長30~40厘米,降雨多的年份可達50厘米以上。但再生能力較弱。梭梭雖耐乾旱,但在降雨少的年份,往往不能結實或種子不能成熟;在雨量充沛的年份其結實率較高。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0℃左右,若溫度在35℃以上,則發芽受到抑制。梭梭的種子不宜久藏,通常是第一年采種供翌年播種用。梭棱的株高和樹冠變異很大。高度超過2米者,通常具粗糙扭曲的主幹,由基部發出分枝,形成圓叢狀。因其每年有一部分當年小枝枯落,故稱它為落葉小半喬木。它的分布總與鬆散的土壤基質和較淺的地下水位有關。耐風沙,受到沙埋以後,仍然生長旺盛。喜生於輕度鹽漬化、地下水位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在礫質戈壁低地、干河床邊、山前沖積扇等處也有生長。梭梭是適應中溫帶氣候的荒漠植物,它分布區內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氣候的乾燥度大於4.0,≥IO℃的活動積溫2500~3000℃,年平均氣溫在2~8℃的范圍內,8℃以上的內蒙古阿拉善南部地區;雖有適於梭梭生長的環境條件,但沒有梭梭的分布。
生物學特性
梭梭具有兩次休眠特性,4月底至5月初,型小而數量繁多的花5~8d迅速開放後,子房暫不發育,而處於休眠狀態(夏眠),直到秋季氣候涼爽後才開始發育成果實,10月底或11月初成熟,隨即便進入冬眠。抗旱能力非常強,最顯著的特徵是,葉子退化成為極小的鱗片狀,僅用當年生綠色嫩枝進行正常的同化作用。在乾旱炎熱的夏季到來後,部分幼嫩同化枝自動脫落,以減少其蒸騰面積。綠色的幼嫩同化枝條外表十分光亮,而內部完全被二層排列緊密的柵欄組織所包圍,細胞小,細胞液濃度很大,滲透壓高,抗脫水力強,這些特徵都能有效的降低體內水分的散失,有利於適應降水量僅有幾十毫米而蒸發量高達3000ram的大氣乾旱。根系發達,主根很長,往往能夠深達3~5米,而扎入地下水層,以充分吸收地下水。其側根也非常發達,長達5-10米,往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側根通常分布於地表層40~100厘米,可充分吸收春季土壤上層的不穩定水,下層側根一般分布於2~3米,便於充分利用土壤內的懸著水。梭梭不但能夠憑借其枝乾的堅硬,表麵灰白色,綠色同化幼嫩枝光滑發亮來反射掉部分陽光的照射,減輕高溫對樹體的灼傷,而且嫩枝肉質化,細胞液黏滯度很大,蛋白質凝固點很高,原生質親水力很強,使其不致因高溫而強烈脫水,造成代謝紊亂或停止。所以梭梭在氣溫高達43℃而地表溫高達60~70℃,甚至80。C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生長。莖枝堅硬,木質部非常發達,韌皮部極度退化。夏秋季節肉質同化嫩枝不斷脫落;秋末剩下的同化嫩枝皮層逐漸加厚,迅速木質化。所以梭梭能夠忍受一40℃低溫。莖枝內鹽分含量高達15%左右,抗鹽性很強。土壤含鹽量在1%時生長很好,甚至在3%時成年樹仍能生長。梭梭喜光性很強,不耐庇蔭。梭梭生長較快,壽命較長。在1~3年生梭梭的高生長一般,5~6年生高生長最為迅速。樹高達3米以上,樹枝多而細長,樹冠寬度小於樹高,開始結實。10年生進入中齡林時期,樹高4~5米,地徑可達10厘米。樹冠多發育成球狀,冠幅寬度4-6米,開始大量結實。20年之後生長逐漸停滯,枝條下垂,側方枝條折毀,開始進入衰老期。35~40年開始枯頂逐漸死亡。在條件較好的地區,樹齡可達50年。
育苗
梭梭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建設人工棱梭草場。在第一年秋末,採集成熟種子,然後選擇較肥沃的沙質地作苗床。用落水蓋草法或覆薄沙蓋草法春季育苗,千粒重3~3.5克。移栽地段應選在輕度鹽漬化,地下水位較高、土層中含水量不低於2%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苗木應選為一年或二年生的實生苗,在春季或秋季土壤水分條件較好時進行移栽。梭梭栽後,必須加強保護,封閉禁牧,待五年左右,梭梭地上部分生長起來以後,方可放牧利用。
采種
種子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果實由綠色變成淡黃色或灰褐色時即可采種。新採的種子應除去果翅等,使種子純度達到70—80%,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妥善保保存。種子發芽力保存期通常為6-9個月,當年採集的種子一般在秋季或翌年春播,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一年後,發芽率下降到40-50%。
直播
一般採用播種育苗,選擇輕沙壤土、輕鹽鹼土(含鹽量不超過1%),地下水1—3米的土地為宜。播種期一般在4月初,一般採用條播,行距25—30厘米,溝深1.0-l.5厘米,覆土1厘米,播種量每畝2公斤。
栽植
一般採用植苗。梭梭對土壤要求不嚴,育苗地以鹽化不嚴重的沙土或細砂最為適宜,切忌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精細整地,播種灌水,培育壯苗。播種前翻鬆沙地,整平床面,灌足底水。播種時間以4月末5月初最為適宜。梭梭育苗可撒播或條播,每畝播種量2公斤為宜。巴蜀各地大多採用落水播種法播種梭梭,把整平的苗條先灌足底水,待水面下落而地表面還潮濕時播種高於床面,隨即覆細砂以正好蓋住種子為度。如在大床中進行條播時,在灌過底水後待床面稍干時開淺溝播種,上覆細砂一薄層,而後引清水薄灌一次。覆砂厚度不宜過厚,以0.5-1厘米為宜。以後可酌情每隔1-2天灌溉一次,直到出齊苗,但切忌大水漫灌或苗床積水。苗木要求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長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壯苗。它適宜在粘質、礫質的丘間低地、鹽漬化沙地上栽植。在流動沙丘上栽植要設置沙障,沙障形式可採用間距3米行列式,栽植行距與沙障間距等寬,株距1.0-1.5米。在平坦的沙地上,行距1.5-2.0米,株距1米。以春秋雨季栽植為宜,早春3月上旬至4月上旬雪化後,及時栽植。
梭梭植後3-5年內禁止放牧利用。有灌溉條件可在6-8月灌水1—2次。要經常檢查、修補沙障。注意防治病蟲害。
造林
植苗造林
對苗木要求不大嚴格,一般苗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長30厘米以上,根幅在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健壯苗木,均可用作造林,成活率較高。2年生苗亦可,但成活率一般較1年生苗為低。栽植時要深栽,最好坐水栽植。梭梭最適宜在湖盆邊緣地下水較高而鹽漬化較低的沙地、沙壤地或固定、半固定沙丘問薄沙地上栽植,一般成活率可達85%以上。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均可。梭梭採用容器苗雨季造林也取得好效果。在湖盆沙地、沙壤土、丘間沙地、固定沙丘或其它一般沙荒地上植樹造林,造林方法和其它樹種相同。在流動沙丘上要設置沙障,一般栽植在迎風坡的中下部沙障網格內;在風蝕較為嚴重的沙壤地栽植梭梭,也要設置沙障。沙障應在造林頭年秋季或初冬設置。造林密度一般為株距1.5~2米,行距3~5米。造林當年天氣太早,應人工澆水l~2次。有河水灌溉條件的地區可栽前灌水,造林後每年或隔年灌水1次。另外,造林後如有風吹壞沙障的地方,應進行補修。
播種造林
梭梭直播造林方法簡便,節省人力、物力,但由於沙漠地區條件一般比較乾旱、炎熱和多風,管理困難,所以在沙漠地區進行直播造林,通常成活率較低,只有10%左右,特別是在鹽漬化過重或風蝕較嚴重的沙地以及石礫戈壁上,成活率更低,甚至不能成功。但是在降水較多的年份,早春季節待冰雪融化時或秋季雨水較多,天氣連陰的季節,在一些濕潤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間沙地或湖盆沙地上及時搶播,成活率一般可以達到40%。
人工接種肉蓯蓉
先用不同濃度的生根粉或荼乙酸浸泡肉蓯蓉種子,然後在梭梭主幹1米距離內,視梭梭根系生長情況挖50~80厘米深穴,選擇0.1~0.8毫米的梭梭健壯根對其進行肉蓯蓉人工接種並填埋覆土。及時澆水,保證梭梭根系正常生長和肉蓯蓉種子發育並形成吸盤,並根據該地區降水量和沙丘土壤墒情,接種當年應澆水2~3次,以保證梭梭及肉蓯蓉正常生長。最後是要加強管理並實行封圍,防止牲畜啃食,人為破壞和非法採挖。
㈧ 梭梭和梭梭草是同一種植物嗎
不是一種
梭梭 是梭梭樹 又叫「鹽木」、「瑣瑣樹」,莧科梭梭屬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乾旱,一般生長在中國新疆和內蒙古西的沙漠地區。是沙漠造林用的重要植物之一。 同屬另有黑梭梭和白梭梭兩種。
梭梭草 是 香附子,又叫莎草、香附、回頭青,是一種多年生莎草科雜草,位居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首,為草坪中的惡性雜草。
㈨ 梭梭草的介紹
梭梭草,拉丁學名:Cyperus rotuns L.,又稱香附子、莎草、鬍子草、香鬍子、香附、回頭青、田頭草、莎草根、續根草、夫須、地毛、地貢子、三梭草、野韭菜等,是一種多年生莎草科雜草,位居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為草坪中的惡性雜草。
㈩ 羅布麻、殺戮草、梭梭草、駱駝刺和胡楊對沙漠綠化有什麼作用
羅布麻
羅布麻適合於低溫、鹽鹼、乾旱沙荒地區種植,對於綠化中國的大量荒地有積極意義。
(一)概述
別名紅麻、茶葉花、紅柳子、羊肚拉角等。
為夾竹桃科茶葉花屬植物羅布麻(Apocynum venetum L.),多年生草本。以根和葉入葯。性味甘苦、涼。有降壓、強心、清火、利尿功能。用於心臟病、高血壓、神經衰弱、肝炎腹脹、腎炎浮腫等症的治療。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山東等省區。
(二)植物特性
株高100~200厘米,全株含有黏稠的白色乳汁。主根粗壯,暗褐色。莖向陽面通常為紫紅色,莖皮強韌,為良好的野生纖維原料。葉對生,葉片卵狀技外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有短小棘尖、全緣。聚傘花序項生;花草及花冠均5裂,花冠窄鍾形,內外均有短毛;雄蕊的五枚花葯貼合成錐形體。骨突果長角狀,長可達20厘米。種子多數,頂生一簇白色細長毛。
(三)生長特性
羅布麻對環境要求不嚴。大量成片地分布於鹽鹼、沙荒地區,耐寒耐旱,耐鹼耐風,適於多種氣候和土質。
(四)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分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
(1)種子繁殖
又可分直播和育苗。
直播:羅布麻種子小,每克種子內有2000粒,發芽後不易出土,故宜在含鹽鹼較輕的砂壤土上進行直播,4月上旬整地做畦,澆足水,每公頃播7. 5千克,將其與濕沙拌勻播下,淺覆士一指深。切忌表土板結,造成缺苗死苗。幼苗出土後,鋤草鬆土,加強管理,可每公頃留苗15萬余株,其餘幼苗可移栽到另處。
育苗:西北以及風沙大的地區,早春土壤乾旱不直直播,宜育苗移栽。選肥沃疏鬆土壤,施足底肥,做小畦,澆足水,種子浸種催芽,見有白根尖露出,撈起種子攤開,保持溫度20℃左右,待幼芽長出,即可播種,淺覆土0.5厘米左右,上再覆以穀子根茬,既可澆水又防土壤板結,待出苗後,拾去根茬,5對真葉後,移栽。
2)無性繁殖
根莖切段繁殖:羅布麻的直根和橫走根,都可用作繁殖,方法是將其切成10~15厘米的小段,每段上帶有不定芽,選取鮮嫩而無腐爛的根段1、2 條,放入10、12厘米深的土穴中,覆土,行株距60厘米*3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以早春或初冬栽植最好,春栽後有月余即可發芽長苗。
分株繁殖:將近地面根莖處發出的株叢鏟下,帶少量須根,進行分株移栽,栽後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發出新根。分株要在春秋兩季進行,夏季溫高成活率低。
2.田間管理
羅布麻出苗後,要及早除草間苗,追施硫酸鎮一次,5對真葉後即可移栽定植,每公頃苗數切忌過多,因其為多年生宿根,其橫走根能不斷發出新苗,肥沃地上每公頃超過150萬株,植株內部自然調節,後期出現大量死苗,麻田長勢變弱,在自然野生條件下,每公頃45~75萬株即呈飽和,一般每公頃留90萬株苗以下為宜,過多要移出,以利通風透光,麻苗正常生長。
3.病蟲害防治
(1)莖斑病
莖與葉部出現黑色斑點,發病嚴重時,造成幼苗和大田植株大面積成片死亡。發病初期可噴灑波爾多液防治。
(2)銹病
8月份起易流行。可噴灑25%粉銹寧1000倍液。
(五)採收加工
羅布麻根和葉均可入葯。野生的一般採挖麻根。若是人工栽培,可結合田間管理,疏挖一定數量麻根,抖凈泥土,晾乾即可。葉子於秋季採摘,用手順莖摟下,置通風處陰干。
羅布麻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沿岸,約800萬畝。羅布麻俗稱野麻,又名「夾竹桃麻」、「茶花麻」、「茶棵子」等。巴音郭楞的羅布麻因多生長在羅布泊、羅布莊地區而定名。羅布麻一身是寶,稈可作造紙原料,葉汁可作飲料,根莖枝葉所含乳膠液可提煉橡膠。羅布麻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性微寒,味苦甘,能清熱降火,平肝息風,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等症:葉含羅布麻甘,具有強心作用,製成羅布麻茶、羅布麻葯片和羅布麻煙等可治療高血壓等症。
羅布麻就是羅布泊的麻,它是西北地區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種纖維植物資源。
羅布麻半「木」半「草」,或稱之為多年生草本,也可稱之為半灌木。它體高卜米,根粗壯,長0.5米至3米,個別深達4米。全株含有粘稠的白色乳汁,葉有對生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4厘米,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鋸齒。聚傘花序生於枝頂,花紫紅色,鍾形花冠。青莢果雙生,像兩根長長的豆角垂下來。種子細小,但頂端白色種毛很長,種毛上羽狀分支的細毛,真是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