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星馳唱的《李香蘭》嗎
玉置浩二 - かないで(張學友《李香蘭》原唱)221.220.129.* 1樓
かないで(日語)粵語版即張學友的《李香蘭》。
國語版卻有兩個,分別是張學友的《秋意濃》和張立基的《一生夢已遠》。
自從「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佔領東三省後,中國電影也因此產生了一個怪胎———日本佔領當局直接操縱與控制下的淪陷區電影。
歷史常常使人變得尷尬,也會給處於歷史漩渦中的個人帶來撕心裂肺的痛苦。李香蘭的經歷是獨特的,原名山口淑子的她生於中國,並認了兩個上層人物作義父,因此具有兩個隨義父的中國名字:李香蘭和潘淑華,後來她成了日本人一手製造的偽中國演員,成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偽滿、中國的對日親善使者,她拍攝了「滿映」時期的許多電影,她演唱的《夜來香》也曾紅遍大江南北,是當時電影界和音樂界都分外耀眼的明星。然而她彷彿一個被擺布的騙局,日本當局需要李香蘭,並且製造和利用了她。
。
作為歌影雙棲藝人,李香蘭在《萬世流芳》中因扮演林則徐女兒名噪一時。但真正的「紅火」,卻是在日本東京日劇場演出之後。以至於此後還參演了好萊塢的眾多電影,以及百老匯歌劇,很快,香港電影公司也發出邀請。在合作期間,李香蘭拍了好幾部電影,如《金瓶梅》、《一夜風流》和《神秘美人》等,這些影片的插曲全由她親自演唱並灌錄成唱片。
李香蘭歌聲婉轉動人,歌唱造詣高深,從早期在上海至後期於香港灌錄過的歌曲,均讓歌迷眷戀不已。比如《夜來香》、《賣糖歌》、《戒煙歌》、《何日君再來》和《海燕》等,均被華語流行歌曲史奉為經典名作。也許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緣由,使得相關的文化一直在香港、上海等「特區」流傳
這首玉置浩二譜曲、周禮茂作詞的《李香蘭》,單從字面上看,自然看不出什麼名堂。表達了歌者對她的思念、愛慕與神往。但與歷史聯系在一起,其中的腐蝕性就不言而喻了。
作為歌曲靈魂的詮釋者,玉置浩二自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玉置浩二的身份,卻是日本最傑出的樂隊——安全地帶的靈魂人物。據悉,張學友的《月半彎》、《李香蘭》、《沉默的眼睛》,陳百強的《細想》、《冷風中》等歌曲均出自玉置浩二的筆下。這似乎是目前香港歌壇還流行的一種做法,即借用日本的歌譜,自己人填詞。只要旋律好,全然不顧其真實內涵
Ⅱ 周星馳電影里那首李香蘭誰唱的
李香蘭
作曲:玉置浩二 作曲:周禮茂
演唱:張學友
Ⅲ 周星馳在《國產凌凌漆》里《李香蘭》是真唱還是假唱
絕對不是「張學友」所唱 已經被證實好多年了
至於是哪個歌手哇!哈哈!別激動喔 俺告訴你
他其實是一個不太出名的香港歌手 (發過兩張專輯)
他的聲音還出現在星爺的另一部電影[破壞之王]
沒錯 就是星星約阿麗看張學友的演唱會 阿麗同意後 星星很開心時中間那個很溫馨的聲音
謎底 揭曉 他叫作「吳國敬」
同樣 他在[破壞之王]中的那首絕唱[你是我心上人]現在也成了遺跡 已經找不到了。遺憾!
Ⅳ 李香蘭、周星馳 國產
這個。。。貌似在移動夢網上下過一次。
我用的是索愛的手機,用手機上網的話,在夢網的mp3一項里查周星馳,就會出來好多音樂,翻兩頁就有了。很明顯,不用擔心找不到,就是要花兩塊錢。
Ⅳ 周星馳的電影國產凌凌漆中袁詠儀的母親叫李香蘭為什麼要用她做影片的故事背景
交待了袁詠儀扮演的角色是個孤兒,作為一名特務的女兒不受人待見,所以周星馳為了送花給她中彈,使她很感動對對男豬腳產生情義,是劇情合理化
Ⅵ 在周星馳的電影囯產007中,那首「李香蘭」是不是他親自唱的,我覺得是,但我不能肯定
不是張學友 也不是周星馳唱的 !
是專業演員配音!
Ⅶ 李蘭香 據周星馳國產007,李蘭香是不是漢奸
李香蘭其人
看過《國產凌凌漆》的朋友,一定記得李香琴說她媽媽是李香蘭。我第一次聽到李香蘭j就是在這部電影中,原以為是星爺在惡搞,虛構出來的人物,說說笑笑聽聽罷了,沒想到她的確是近代歷史上的個人物,她是抗戰勝利以後被作為「文化漢奸」遭到起訴的著名女演員,在審判她的時候,最終裁定所謂「李香蘭」根本不是中國人,她的真名叫作山口淑子,是日本人,所以「危害母國」的罪名沒有成立,鑒於她演員生涯以外沒有參與政界活動,乃將其釋放。這件事,同日本著名女諜川島芳子最終被認定為中國人金璧輝,而以漢奸罪槍決都成為一時的新聞。說日語,用日本名字的最終原來是中國人,說中文,用中國名字的卻是日本人,時人對此感到困惑不解。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1920年生在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佐賀縣的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生在沈陽、後居撫順的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沈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沈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命運有時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的。李香蘭與白俄羅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就是這樣,那次相識使李香蘭有機會跟一位俄羅斯聲樂家學習聲樂,她的音樂天分得以發掘。這一時期,日本為推行「日滿親善」、「五族協和」的懷柔政策,開始在電台上播放「滿洲新歌曲」,既懂日語又會北京話的李香蘭於是作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14歲時,李香蘭前往北京讀書。1937年,由「滿鐵」公司出資的電影公司「滿映」成立,李香蘭被聘為專職演員。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奠定了她「懂日語的中國少女影星」的地位,後又演出了《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和《白蘭之歌》等「大陸三部作」。1943年,因參演《萬世流芳》,李香蘭這個名字曾轟動一時。
追憶往事,山口淑子說:「在那個戰爭年代,為了生存,我的確是拼足了力氣學唱歌」。她稱,對那些曾為軍國主義服務、歧視中國人的電影而感到內疚。因受不了「李香蘭」身份的重壓,她在1944年從「滿映」辭職,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後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倖免。對自己以中國人的名義演出的《支那之夜》等電影,她說「雖因年輕但考慮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釋放回國。
告別了「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婚後改姓大鷹,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圓了記者夢,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還前往越南、柬埔寨、中東等戰爭前線,采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勸說下出馬競選,從此當了18年的參議院議員……
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訪問平壤,路經北京時,受到廖承志會長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留下過青春足跡的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同年8月,她含著淚水看了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實況轉播。
談及這段經歷時,山口淑子打開了畫冊,讓我看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訪日時與她在田中角榮家中的合影。在翻到阿拉法特的照片時,她唏噓不已,「阿拉法特很了不起,可惜去世了」。看到畫冊里她年輕時與周璇、白楊等中國演員的合影時,她變得愉快起來。她回憶起1978年作為日本環境訪華團團長訪問的情景,提到重訪長春電影製片廠時,她這位「金魚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鄭曉君、「妖艷美人」白玫、「活潑美人」夏佩傑和「永遠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歡迎。她說:「我有中國和日本兩個親人,中國是養育我的母親之國,日本是我的父親之國。中國是我的故鄉,所以去中國應說『回』中國。」
山口淑子的「李香蘭時代」,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李香蘭》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彌說,「她在祖國日本和故國中國之間的夾縫中受到命運捉弄,度過了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對此,山口淑子說有兩件事讓她終生難忘,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
1938年10月,18歲的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興奮之中的她萬萬沒想到,當驗過護照剛要下船時,聽到官員兇狠地喝叫:「你還是日本人嗎?一等國民卻穿著支那服,不覺得羞恥嗎?」山口淑子說:「當時我都蒙了,不明白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說那種話,為此我十分苦惱。」後來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1943年,李香蘭參與演出了描寫林則徐禁鴉片的歷史劇《萬世流芳》,她在劇中扮演了一位訴說鴉片之害的賣糖少女,唱過《賣糖歌》。在北平的一次記者招待會後,有位年輕記者追上來問她:「李香蘭,你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演出《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那樣侮辱中國的電影?你中國人的自豪感到哪裡去了?」面對責問,她道歉說:「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家賠罪,再不幹那種事了。」不料這番話引起一陣掌聲。她回憶說:「實際上那時他們已經知道我是日本人,只是希望我能謝罪。」
希望「父親之國」和「母親之國」友好相處
1992年,山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3年前丈夫去世後,她選擇了獨居。其間,她仍擔任著「亞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長(理事長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的從軍「慰安婦」道歉賠償。明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她向記者透露,日本一家電視台計劃拍一部以她的經歷為題材的電視片。劇本目前正在構思,她希望能有一位既懂中文又通日語的大眼睛演員擔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