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荒誕派電影 如下
巨蟒與聖杯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劇情簡介 · · · · · ·
《巨蟒與聖杯》是唯一一部進入IMDB前50排名的「無厘頭」電影。這部帶有奇幻色彩的電影,以調侃的方式講述了阿瑟王和圓桌武士們接受上帝的旨意去尋找聖杯,在過程中歷經了對勇敢、聖潔、智慧和忠誠的種種考驗並受到巫師指引,去往卡那巴諾格之洞破解聖杯的秘密。
在六位巨蟒成員中(事實上也是所有的演員中),Terry Gilliam是在影片中死得次數最多的一位,總共死了四回,分別是綠騎士,鮑斯爵士,動畫師和守橋人。Michael Palin飾演了最多角色(總共十位)。而在那段Launcelot[蘭斯洛特]爵士盪鞦韆從Swamp城堡逃走的場景中,可以見到某位已經在電影中死去的衛兵向鏡頭揮手。盡管這是一部中世紀題材的電影,但整部影片中卻只出現過一匹馬,就是在騎士闖進來殺了歷史學家那一段。電影中其他地方,馬匹都是由敲擊椰子殼的僕人來代替(因為這樣很逗笑,而且也很省錢,還... (展開全部) 《巨蟒與聖杯》是唯一一部進入IMDB前50排名的「無厘頭」電影。這部帶有奇幻色彩的電影,以調侃的方式講述了阿瑟王和圓桌武士們接受上帝的旨意去尋找聖杯,在過程中歷經了對勇敢、聖潔、智慧和忠誠的種種考驗並受到巫師指引,去往卡那巴諾格之洞破解聖杯的秘密。
在六位巨蟒成員中(事實上也是所有的演員中),Terry Gilliam是在影片中死得次數最多的一位,總共死了四回,分別是綠騎士,鮑斯爵士,動畫師和守橋人。Michael Palin飾演了最多角色(總共十位)。而在那段Launcelot[蘭斯洛特]爵士盪鞦韆從Swamp城堡逃走的場景中,可以見到某位已經在電影中死去的衛兵向鏡頭揮手。盡管這是一部中世紀題材的電影,但整部影片中卻只出現過一匹馬,就是在騎士闖進來殺了歷史學家那一段。電影中其他地方,馬匹都是由敲擊椰子殼的僕人來代替(因為這樣很逗笑,而且也很省錢,還讓巨蟒成員們避免了上馬術課)。
影片怪誕的情節和讓人出乎意料的結尾是與導演特里·吉列姆的神話情結和他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的。他早年是轟動一時的系列喜劇片Monty Python[巨蟒]的動畫指導,而Monty Python的拿手戲便是以現代意識來解構大家熟悉的神話故事。這就不難解釋《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巨蟒與聖杯》中現實事件的穿插和對故事情節的左右。這位游離於好萊塢的主流之外,也不入歐洲評論界的法眼的導演,卻讓全世界熱愛他的影迷為其瘋狂。
Ⅱ 有沒有值得一看的荒誕電影,最好是歐美的
《發條橙子》,名稱:發條橙子 A Clockwork Orange
放映時間:137分鍾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主演: 梅爾康·麥德威 Malcolm McDowell
柏翠·梅吉 Patrick Magee
麥克爾·貝茨 Michael Bates
出品:WARNER HOME VIDEO
上映時間:1971年
影片簡介
在不遠的未來社會里,幾個充滿暴力傾向的少年在阿歷克斯率領下到處尋歡作樂,他們惹事生非,到處打人。還沖進了作家亞歷山大夫婦家,輪奸了作家的妻子。一次,阿歷克斯失手殺人,卻遭手下報復被趕來的警察逮捕。阿歷克斯以殺人罪被判入獄14年,為了縮短刑期,阿歷克斯自願去做「厭惡療法」實驗品。結果,阿歷克斯在實驗結束後成為了一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無法接近女色而且絕對不會危害社會的「新人」。
出獄後回到家的阿歷克斯發現家裡已經沒有自己的位置,禍不單行,流浪街頭,又遭到曾經遭到自己痛打的人的報復。而自己原來的手下更把阿歷克斯帶到郊外毒打折磨。最後,奄奄一息的阿歷克斯爬到一戶人家前,他萬萬沒想到這竟是作家亞歷山大的住所。亞歷山大決定利用阿歷克斯報復,意圖推翻現任政府……
本片獲1971年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金像獎三項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項獎。是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代表作品。
既荒誕又有批判色彩~~
Ⅲ 求電影《暴力小姐》的大致劇情和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
《暴力小姐》是由亞歷山多羅斯·阿拉納斯執導作品。影片在歡樂中開場,一家人其樂融融,為11歲小女兒慶祝生日,後者卻趁大家不備,縱身從陽台上跳下自殺。這個突如其來反差強烈的場面,為後面所有的劇情發展打下基調。當地的警方和檢察官都想找出這個小姑娘自殺的原因,但是她的家人卻堅稱,這是一起事故。只有11歲的安格里基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她的家庭到底又在試圖做著些什麼?
沒有暗寓,新片講述的故事本身就是今天社會現實的一個象徵。在導演看來,片中那個具有絕對權威、控制著全家大小生活的父親,實際上和今天社會統治者的操縱如出一轍,剩下的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成為受害者,離開了他們成長中接受的生存法則,就很難正常運轉。
Ⅳ 暴力街區導演還拍過哪些電影片
呂克·貝松(法文:Luc Besson)1959年3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和剪輯等,因為屢創票房佳績,被譽為法國的斯皮爾伯格。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代表作品有《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等。
導演作品
別惹我malavita(2014)
超體Lucy (2014)
別惹我(黑幫家族) The Family (2013)
昂山素季The Lady(2011)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3Arthur et la guerre des deux mondes(2010)
阿黛拉的非凡冒險The 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f Adèle Blanc-Sec(2010)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Arthur et la vengeance de Maltazard (2009)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Le Grand bleu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Le Dernier combat (1983)
Ⅳ 暴力美學的概念,相關電影的代表作及相關導演,請具體提出幾個來
暴力美學 用慢鏡頭 分鏡頭表現暴力場面 從而體現暴力美感 追求一種畫面感 暴力美學第一當然就是吳宇森了 代表作 英雄本色 喋血雙雄
Ⅵ 外國的一部電影,只看過過里邊的幾個小片段,好像是一部荒誕電影,求名字。
是這一部:巨蟒與聖杯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1975)
Ⅶ 電影低俗小說的導演是誰
昆汀塔倫蒂諾
中文名: 昆汀·塔倫蒂諾
英文名:Quentin Jerome Tarantino
性 別: 男
生 日: 1963-03-27
身 高: 189cm
出生地:美國田納西洲
星 座: 白羊座
[編輯本段]簡介
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將美國本土B級片的黑色暴力風格發揚光大。
昆汀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輕導演,以獨特的個性和對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稱。
[編輯本段]個人經歷
昆汀·塔倫蒂諾1963年3月27日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昆汀出世時,他的父母都非常年輕,16歲的母親康妮· 麥克修還在護士學校上學,20歲的父親托尼·塔倫蒂諾則是學習法律的大學生。昆汀的父母都是電影愛好者,父親還曾經一度有志成為專業的演員,就連昆汀這個名字也來源於影星伯特·雷諾在《槍之煙火》所扮演的角色。他的父親是義大利裔,而母親則擁有一半愛爾蘭及一半印度血統。在昆汀出生後不久,母親改嫁音樂人Curt Zastoupil,此人日後對昆汀有重大影響。
昆汀1968年在聖加布里爾山谷區入幼兒園。1971年,昆汀全家搬往洛杉磯的South Bay,在此處昆汀讀Hawthorne Christian學校。自從十六歲從加州Harbor城的Narbonne高中退學後,昆汀開始在James Best公司學習表演。
1984年,昆汀開始在曼哈頓的著名音像店Video Archives里做營業員。在這里他結識了同為營業員的羅傑·阿瓦里,此人後來是他的重要合作夥伴。昆汀繼續在艾倫·加菲爾德開設的演藝學校內學習表演,但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劇本創作。打工賺錢的同時,昆汀和好友羅傑·阿瓦里可以在那裡整日地觀看和討論各種不同影片。在此期間,他通過大量觀看和仔細研究逐漸領會並掌握了眾多電影知識和技法。22歲時,他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劇本:《Captain Prechfuzz and the Anchovy Bandit》。23歲時,昆汀和他在上表演訓練班時結識的一些朋友共同拍攝了一部短片《我好朋友的生日》,可是由於種種原因,這部作品沒能完成。不過這次編導的經歷也為他積累了寶貴的電影經驗。於是,在此後的兩年內他就連續創作完成了兩部正式的電影劇本《真實的浪漫》和《天生殺人狂》。
在錄像租賃店工作的同時,接受過簡單表演訓練的昆汀參與了《黃金女郎》和《死亡的黎明》等影視作品的演出。其中最令他興奮的經歷是他曾經在仰慕已久的法國電影大師戈達爾的影片《李爾王》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
到了1991年,積累了一定經驗的昆汀拿到了出售《真實的浪漫》劇本所得的5萬美元,於是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三個劇本《落水狗》。由於資金有限,起初他打算把《落水狗》拍成十六毫米黑白膠片的超低成本影片,而片中的重要角色也只能由自己和一些朋友扮演。在籌備期間,昆汀離開了那家錄像帶租賃店而開始為一間名為「Cine Tel」的小型影視公司作改編工作。在這里,他結識了製片人勞倫斯·班德爾,並從此開始了好運。昆汀和班德爾一見如故,於是合組了一家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並取名為「Band Apart」。(這個名字來源於昆汀鍾愛的戈達爾早期影片《另外的一幫》)經過班德爾的努力,他們終於聯繫到曾經主演《基督最後誘惑》等片的著名演員哈維·凱特爾。凱特爾在看過劇本後十分欣賞昆汀的才華,不但同意擔任主演,而且為影片帶來了LIVE影視娛樂公司一百三十萬美圓的投資和眾多優秀演員的加盟。1992年,《落水狗》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後,就立刻引起巨大的反響。在昆汀的編導才能得到評委一致青睞的同時,影片的暴力問題也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從此,昆汀鬼才般的電影天賦和他電影中風格化的暴力美學都成為他最顯著的標志。聖誕節過後,著名的米拉馬克斯公司買斷了該片,進行了大范圍的發行。這一年,昆汀除了帶著影片往返於各電影節宣傳、領獎外,開始著手創作下一部作品《低俗小說》。
對於昆汀·塔倫蒂諾而言,1994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首先,由著名導演奧利佛·斯通拍攝的《天生殺人狂》已經使更多人開始關注這個年輕而「危險」的小子。接著,昆汀就憑借著《低俗小說》這部充滿血腥暴力的黑色風格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令人難以置信地擊敗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紅色》、米哈爾科夫的《毒太陽》、張藝謀的《活著》等多部名家力作,奪走了金棕櫚大獎。除此以外,《低俗小說》還在奧斯卡、金球以及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上領走了數十個獎項。在成為1994年美國最為叫好的影片同時,《低俗小說》的票房收入也相當可觀,總共賺得一億多美元,是其成本的數十倍。而《低俗小說》對文化的巨大影響則是難以用數字計算的。影片的圓型結構和暴力主題成為眾多電影競相模仿的對象,它還引發了黑色幫派影片和瘋克音樂的復古潮流,電影中的服飾和發型也成為了一種時尚,更有眾多瘋狂的影迷自發組織了名為「Quenish」的宗教組織以表達對昆汀的崇拜……這部名利雙收的《低俗小說》不但把昆汀一舉推上了世界電影的頂峰,更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潮流影響到電影之外的更多領域。
由於《落水狗》和《低俗小說》的成功,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昆汀·塔倫蒂諾由一個默默無聞的電影青年一越成為好萊塢片商和眾多大牌影星競相追逐的明星級導演。在1995年,昆汀和艾莉森·安德斯、亞歷山大·洛克威爾、羅伯特·羅德里格斯三位同樣人氣正旺的導演共同編導了影片《四個房間》。同年,他還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在羅德里格斯指導、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動作片《殺人三部曲》中。
1996年,昆汀將自己早年創作的劇本《殺出個黎明》搬上銀幕。此次,昆汀讓好友羅伯特·羅德里格斯擔任導演,而自己則集編劇、製片、副導、主演於一身,充分展示了他作為獨立電影人的多方面才華。但由於片中有關吸血鬼等過於荒誕的內容和羅德里格斯的商業路線,評論界都給予此片不高的評價。盡管如此,昆汀的影迷們還是不可救葯地愛上了這部血腥而詭異的影片。商業上的成功使昆汀在隨後的幾年間,又連續製作了此片的續集和第三集。
直到1997年聖誕節那天,昆汀才推出了他讓人們早已翹首以待的第三部電影《傑基·布朗》。可能由於是前兩部作品的成功給昆汀帶來了的巨大壓力,新片《傑基·布朗》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盡管有包括羅伯特·德·尼羅在內的多位實力派明星的加盟,這部電影在很多地方還是顯得故事乏味、節奏失調。而且在某些技巧的運用上,昆汀似乎為了討好觀眾而刻意地模仿了自己以前的作品。《傑基·布朗》的失利,使昆汀至今都沒有再正式地編導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而主要以製片人和演員的身份參與一些電影、電視的拍攝和製作。
盡管昆汀·塔倫蒂諾的作品不多,但他的電影經歷和電影風格都對今天的電影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作為並非科班出身的導演,昆汀拍攝技巧幾乎完全出於自學,這同他在錄像帶租賃店時的大量觀看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說昆汀是從電影中拍攝電影的導演。昆汀本人也承認戈達爾的新浪潮電影、梅爾維爾的黑色幫派電影、萊昂尼的義大利警匪片以及吳宇森的動作片等都對他的創作產生過較大的影響。他自學成材並取得巨大成功的經歷激勵了很多熱愛電影的青年,於是今天我們看到世界影壇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非學院派獨立影人和他們別具一格的電影作品。
昆汀所取得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獨立電影取得的成功。進入九十年代,電影似乎只有依靠高成本、高科技和明星效應才能吸引觀眾。而昆汀所代表的獨立電影則堅持低成本路線,證明了以深刻的內涵、獨特的風格、超前的意識、新鮮的視聽語言也同樣可以抓住觀眾的心。同時很多製片商也被獨立電影投資小、風險低、回報大的特點所吸引,開始為獨立影人投入必要的資金。所以在《低俗小說》之後,《猜火車》、《羅拉快跑》等大量優秀的獨立影片也在商業和藝術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而昆汀所開創的電影暴力美學也是電影史上不容忽視的一筆。在他的作品中,風格化的暴力場面無處不在。盡管很多影片都曾涉及暴力問題,但沒有哪個導演象昆汀一樣沉迷於此。昆汀的暴力美學秉承了《發條橘子》中的戲謔和儀式化以及《出租汽車司機》中的真實和殘酷,並在此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產生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在昆汀的啟發下,更多的導演開始注視暴力本身,於是暴力電影層出不窮。這樣,九十年代形成了電影暴力美學的潮流。
此外,他以視點切分劇作結構、利用聲音剪輯進行故事銜接等電影手法都對以後的影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昆汀在成名之後並沒有象大多數人一樣去購買名車豪宅,也不怎麼光顧那些影視名人聚集的餐館,繼續過著比較簡朴的生活。不喜歡揮霍的他卻為加州大學電影檔案館捐了一大筆錢,並且每年都要自己親自組織一個電影節為影迷們播放一些被人遺忘的影片。由此可見,昆汀這個多少有些古怪的電影天才還象他成名前一樣真誠地熱愛著電影。
新作《無良雜軍》
昆汀·塔倫蒂諾的新作《無良雜種》上周末在北美上映,周末三天獲得3760萬美元的票房,一舉打破了昆汀作品的首周末票房記錄。而影片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影評網IMDB為影片打出了8.7分。
全球票房已達6510萬美元
二戰題材影片《無良雜種》早在今年戛納電影節已舉行了全球首映式,劇中男主角奧地利演員克里斯托弗·瓦爾茲憑借納粹軍官角色,獲封戛納影帝。《無良雜種》上周末在北美3165家影院上映,單日票房獲得了1430萬美元,這也是昆汀作品在美國本土電影市場取得的最高首映日票房。而周末三日票房為3760萬美元,也超過昆汀之前的最好成績———2004年的《殺死比爾2》創下的首周末2510萬美元。
加上海外市場22個國家的票房,《無良雜種》目前全球票房達到了6510萬美元,收回影片的7000萬美元投資應該不在話下。
影片獲得較高評價
據悉,片方韋恩斯坦電影公司今年一直狀態低迷,陷入財政危機,對《無良雜種》也沒有抱太高希望,首周末的預估值僅為2500萬美元。此外,《無良雜種》上映前,宣傳方花了500萬美元面向女性觀眾做了大量廣告,突出兩大女主演的作用,並削弱影片的血腥場面,這個宣傳方案起了很大的效果,《無良雜種》女性觀眾達到42%,這對於這部長達153分鍾的暴力電影來說相當難得。
在評價方面,影評網站IMDB的13588名觀眾打出8.7分,暫時排名第44位,影片被評價「具有昆汀獨特的魅力,其餘導演不會有這么大膽的設計(成功刺殺希特勒)。」
Ⅷ 知名恐怖電影導演
西方十大「恐怖電影」評析
《驅魔人》(1977)
導演:威廉姆·弗萊金
改編自William Batty的小說。故事一開始位於伊朗的一個考古現場,在那兒發生了許多怪異的事。Merrin神甫的直覺告訴他:黑暗的君主想要重回大地,一場大戰不可避免,問題只在於:它將在哪兒發生。。。。。。鏡頭一轉來到了華盛頓。Regan MacNiel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他心愛的玩具是一個占卜板。通過游戲,她認識了一個朋友---Howdy。接著,奇怪的事在MacNiel家發生了,Regan變的精神不正常。經過一番痛苦的測試後,他們認識到Regan已不是她自己,全美國的醫生對此都束手無策,直到一個醫生推薦了驅魔人Karras。 善神,惡神和魔鬼,到底誰是最後的勝利者,影片自有分曉。
這是一部經典恐怖片,曾經風靡一時。影片有著真實的效果和可怕的氣氛,這無疑使本片在任何時候都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佳作。本片獲得十項學院獎提名(贏得了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音效)和四項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音效和最佳女配角)。
這部影片描寫惡魔撒旦附身於12歲女孩,在人間大開殺戒。成年人念念不忘。當時美國正逢越戰失敗與水門事件,所以美國人都籠罩在失望、受騙、悲觀的氛圍中,此片宣揚的恐怖神秘主義無疑是一帖心靈創傷的麻醉劑。由於過於恐怖,多人觀看時暈倒。
《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
導演:托伯·霍善
塞利和他的四個朋友一起去拜訪祖父的墓地,在路上,他們載了一個搭車客,沒想到這人卻突然發了瘋,塞利一夥只好扔下他繼續走。最後他們來到了塞利曾經住過的房子,不幸的是,那個搭車客正在那兒等著他們,一場屠殺開始了。
《德州電鋸殺人狂》故事原型出自1957年美國殺人狂、威斯康辛州普蘭菲爾德鎮的艾德·蓋恩(Ed Gein)。以艾德·蓋恩事件為題材的影片早已層出不窮,尤其是他以人皮縫制「皮臉」的殘忍手段,在眾多恐怖片中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就連《沉默的羔羊》也深受影響。它被認為同《活死人之夜》和 《驅魔人》一起開創了現代恐怖片的新時代。但影片中有著太多的暴力和血腥,這使的影片一直以來備受爭議。
《活死人之夜》(1968)
導演:喬治·羅梅羅
一顆墜落的人造衛星發出的放射線使死人復活了,他們從墳墓中爬起來,尋找活人作食物。附近的人們為了逃生,躲到了一個農場的房子里。他們心驚膽戰,外面就是那些冷漠無情的幽靈——搖搖晃晃,一步步接近——要想殺死他們。而只有擊打他們的頭部才能將他們徹底消滅……
這部低成本的黑白電影長90分鍾,在匹茲堡拍攝,驚險恐怖,攝人心魄,現在看來仍然和當年一樣猶如經歷了一場噩夢。導演喬治·羅梅羅因為這部影片確立了他的恐怖片大師地位。
如果你曾經看過《活死人之夜》這部電影,你就會走近那種特殊的恐怖意境:所有人都認為已經死掉了的計劃和建議不斷從墳墓中爬出來,搖搖晃晃重新走進回憶當中,吃掉活人的大腦。
《萬聖節前夜》(1978)
導演:約翰·卡普特
1963年的萬聖節。小鎮哈登菲爾德的一個6歲男孩麥克爾·麥爾斯用一把菜刀殺死了他的姐姐,當他的父母發現他時,他正手攥著那把血淋淋的殺人凶器直瞪瞪的望著天空。麥克爾·麥爾斯被送到了精神病院。盡管醫生薩繆爾·路米斯做了最大的努力,但他還只是坐著,仍舊眼瞪著天空,這樣持續了15年。
1978年12月30日,似乎有種神奇的力量在驅使麥克爾離開那裡。在暴風雨中他偷了薩繆爾·路米斯醫生和瑪瑞恩護士的車,返回哈登菲爾德小鎮並在那偷了個白色的面具。一房地產經紀人的女兒和學生勞瑞·斯托德發現,不知是什麼原因麥克爾一整天都在談論她,可她並不認識他。當路米斯醫生和警長瘋狂的到處尋找麥克爾時,他不知道勞瑞正在照顧小孩琳德西和湯米,而且勞瑞的朋友安妮,琳達和鮑勃一個一個的失蹤……
導演約翰。卡普特。描寫萬聖節前夜,冷酷的面具殺手。這部系列片在11年裡共拍了5集,一部比一部血腥。
《閃靈》(1980)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奇
傑克·托倫斯 (傑克·尼科爾森)是一名作家,為了擺脫工作上的失意,他決定接管一家奢華的山間飯店。那是一間座落偏僻,處處露著陰森之氣的大屋,據說它的前一任管理者曾莫名地喪失了理智,並殺害了他的全家。傑克卻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兒,他只想找一個清幽的地方專心寫作。於是,他不顧朋友丹尼 (丹尼·勞埃德)的勸告,和妻子溫蒂 (希莉·杜瓦)一起搬了這幢飯店。他們制訂了新的規矩,傑克還專門設立了一個供自己創作的休息室。然而,詭異漸漸地從平靜的表面浮現出來。傑克開始經常出入飯店的酒吧,尋找有關自己的過去,回憶腦海里那些血淋淋的畫面;反常的事情終於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這部由斯坦利·庫布里奇執導並根據史帝芬·金的暢銷恐怖小說改編成的影片被許多金的書迷認為過於睿智,但是正是由於它的睿智使得該片成為具有非凡心理攻勢的恐怖電影。庫布里奇帶著我們大家進行了一場顛簸離奇的旅行,進入了一個小說家(由傑克·尼可爾森飾演)瘋狂的內心世界。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兒子居住的空曠荒蕪,被大雪所困的旅店,那圍繞在旅店四周沉重怪誕的寂靜使觀眾頗有患了幽閉恐怖症般的迷惘悵然。為了更加淋漓盡致的刻畫劇情,庫布里奇無情的將一個外表斯文的男子墮落成一個禽獸般的野蠻人。
《怪談》(1965)
導演:小林正樹
其實,所謂《怪談》,就是中國人說的聊齋故事。影片由四個鬼故事串成。我尤其欣賞〈雪女〉和〈沒有耳朵的芳一〉。〈雪女〉的布景美得出奇,猶如一冊浮世繪畫本,濃艷、誇張。那抹在蒼穹上的眼睛,幾欲滴睛油彩;而末尾,雪女遁去時天上的太陽,也充盈著招魂的神秘氣息。〈沒有耳朵的芳一〉則為我們展現了日本的雅樂遺風。芳一手下的琵琶,嘈嘈切切,大寫意了古戰場的慘烈與悲壯。該片的配樂是赫赫有句的日本現代音樂大師武滿徹,他為整部影片加重了氛圍元素。
很小心地拿著黑澤明和小林正樹作了比較,發現前者骨子裡是西方式的思維。人道主義和荒誕的主題成為了薩特的注腳 。一向不喜歡電影里的說教氣,可黑澤明就喜歡給故事拉郎配似地硬加上鮮明的主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充其量不過是日本的張藝謀罷了。可小林正樹在表達傳統主題題材上,渾然天成。完全展示了一派未被西方理性污染的東方智慧。幾個鬼故事敘述得零零落落,描述性成份大大超過敘事。他給觀眾一雙觀察的眼睛,自己去體會虛無縹緲的故事中的禪機,而不是暴力式地引導觀眾按導演的思路去撬開現象,探究本質。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1922)
導演:F·W·茂瑙
吸血鬼的故事是電影史上被改編過最多次數的題材,連不少木乃伊故事都是取材於布拉姆·斯多克的小說《德拉庫拉》。其中,最夢魘般的吸血鬼形象來自20年代的德國。1922年德國攝制的默片《吸血鬼諾斯費拉杜》,著名導演茂瑙用大量的廣角鏡頭對吸血鬼進行仰拍,當高大的駝背諾斯費拉杜乘船抵達時,他在凌厲的天空下,伸著鐮刀似的手,耳朵豎著,眼睛瞪著,從銀幕上直接撲向觀眾,因此當年看完電影的觀眾很多都不敢回家了。
此片是德國早期表現主義電影的重要作品。影片在荒涼的古堡外開拍,吸血鬼的形容枯槁、眼眶深凹、牙齒暴凸、肩聳背彎尖耳的模樣,真實的程度遠超過想像,而那彷佛洞悉一切卻又帶點畏縮的陰沉眼神、那細瘦尖長的手指與長指甲、那猥瑣又具有侵略性的體型姿態,更讓見到他的人都忍不住打起寒顫來。
《屍變》(1983)
導演:塞姆·萊米
五個大學生相約到田納西州的森林裡去探險,在森林裡他們找到了一間孤零零的小屋,打算在裡面度過周末,但不幸的是我們的主人公找到了一盤錄音帶和一本書---死亡之書。當他們播放那盤錄音帶時,惡魔的詛咒傳了出來,通向地獄的大門打開了。而那本浸透了人血的死亡之書描述了如何喚醒邪惡靈魂的古代儀式。於是,那些可憐的學生就一個個的被控制,變成了可怕的惡魔。而倖存者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昔日的朋友痛下殺手。誰將被惡魔控制,又有誰能活著度過這恐怖的夜晚?
這部電影不光是全部都是赤裸裸的令人嘔吐的血腥鏡頭,它所營造的恐怖場面和氛圍也堪稱一流,可以說從影片一開始就就讓你精神高度集中及緊張,還有很多鏡頭運動的手法也是影片用來營造恐怖氣氛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片中鏡頭有時似乎變成了魔鬼的眼睛,隨著它的身體在移動。
電影拍攝時導演塞姆還是一個高中生,他和他的幾個高中同學從投資商手中籌集了大約37萬美元,耗時三個月拍攝了這部電影,最初定名為"死亡之書"。通過對屍體千變萬化後變成魔鬼玩弄人的描述,將一幕幕毛骨悚然的場面充斥在你的眼前。本片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場景製作都堪稱一流,無不顯示了導演的鬼才。
《陰風陣陣》(1977)
導演:達里奧·阿金圖
義大利恐怖片大師達里奧·阿金圖(Dario Argento)的最著名作品。這是一部風格非常獨特的影片,被稱為是電影史上最優雅的恐怖片。一位美國少女來到歐洲的一所芭蕾舞學校,迎接她的是一連串的謀殺。義大利大師對音樂、迷離的光線、以及鏡頭的運用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
只要挺過頭十分鍾你就會象在家裡一樣平安無事。影片中利刃刺入被害者跳動的心臟的特寫被人們一致認為是最惡毒的謀殺場景。達里奧·阿金圖不同於其它導演。他的作品總是能捉住觀眾的目光,再趁觀眾疏於防備時,出其不意地震攝全場。這個手法,使他成為電影界獨樹一格的人物。
《精神病患者》(1960)
導演:希區柯克
該片可以算是所有現代恐怖片之母了,有多少觀眾被片中的變態殺手和那場膾炙人口的浴室殺人戲嚇得不敢一個人洗澡。光浴室謀殺短短一分多鍾一場戲,就有接達50多次,那浴簾外閃爍的人影,女主角驚恐的眼神,揮舞的匕首,黑色的血液,花花的流水,這些經典的鏡頭沒有一點現代恐怖片的以惡心,音響取勝之處,卻牢牢的抓住觀眾內心的恐怖情結,成為了影史上的典範。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對人生抱著一種奇怪的恐怖感。他認為,駭人的東西不僅潛伏在陰影里或者潛伏在隻身獨處的時候,有時,當我們和正派、友好的人在一起時,也會感到十分孤獨、險象環生和孤立無援。
與現代的恐怖片不同,希區柯克的影片更可以稱其為驚愫片,沒有妖魔鬼怪,所有的恐怖都在人與人之間存在和發生著,而且影片沒有半點血流成河,扭曲變形等令人作嘔的畫面,完全是以其精巧的情節安排,演員卓越的發揮,還有希區柯克影片獨特的五六十年代的音樂配樂形成了希氏招牌。
Ⅸ 求一部美國片,我說一個變態導演為了拍出真實感,把演員都殺了,叫什麼裁剪
跳躍剪接
中文:跳躍剪接
片名:Smash Cut
類別:恐怖、喜劇
導演:李·德馬伯 Lee Demarbre
編劇: Ian Driscoll
主演: 薩莎·格蕾 Sasha Grey ,
赫舍爾·戈登·劉易斯,
David Hess,
Jesse Buck,
語言: 英語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09[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電影導演艾爾布的上一部電影被評論界批得體無完膚,他極欲拍出一部新的電影來證明自己。一天,當他在俱樂部帶著一個脫衣舞女琪琪回家時,一場車禍使得琪琪意外死亡。艾爾布靈機一動,用琪琪的屍體擺成了他的新恐怖電影的一個場景。這種造型風格備受大家的好評,於是他決定完成這個新的恐怖電影,而這需要更多的屍體……
在自己的最新的一部「嚴肅」影片遭到無情的嘲笑和打擊之後,導演埃布爾·懷特曼准備到當地的脫衣夜總會去銷銷魂,放鬆一下被打擊得痛苦不堪的心理。
在那裡,他碰到了脫衣舞娘琪琪,並且當即就邀請她作為自己下一部電影的女主角。在他把琪琪帶回家的路上,他們遭遇了車禍,琪琪當場死亡。後來,他把琪琪的屍體擺在了自己的家中,放在了一個不引人注目的位置,然後他在家中拍了電影的幾個片段。可以說,她的屍體變成了埃布爾新電影中的一個布景。這種「僵屍」的布景風格獲得了評論界的「現實主義」的贊譽,在這樣的一片叫好聲中,埃布爾飄飄然起來,他堅信自己找到了一條拍攝出最偉大恐怖電影的方法,但是要拍攝出這樣一部寫實的恐怖片並非易事,這需要更多的屍體。
正當埃布爾瘋狂地准備著自己「布景」時,琪琪的妹妹艾普麗·卡爾森僱傭了城裡最著名的偵探埃塞克·貝爾蒙德來調查自己姐姐的失蹤。當埃塞克發現琪琪的死亡並不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而是連環兇殺案的時候,他覺得這是自己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於是他並不準備打草驚蛇,他做的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可是他的這種做法會讓更多的年輕女孩慘遭毒手變成影片的布景么?
Ⅹ 崇尚暴力美學的導演有哪些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一些略帶暴力色彩電影,而這類電影在影壇之中並不少見,真正暴力美學是令人著迷的,包括小編,我也非常喜歡這些充滿暴力美學的電影,就像是非常有名《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飛車元素與暴力美學元素交匯融合,形成了令人著迷《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還有國內《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電影都是,充滿了暴力美學元素的電影。那麼崇尚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自己非常喜歡的暴力美學電影導演
第一位小編想要說的電影導演就是法國著名的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他電影作品給人最深刻印象就是冰冷肅殺氣氛,運用極少對白,同時以冰冷氣氛渲染出了令人腎上腺飆升刺激氛圍。他拍攝電影也對後來的香港黑社會英雄主題電影造成了非常大影響,香港導演吳宇森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
經典暴力美學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在現在各種各樣電影層出不窮時代,能夠秉承著最經典暴力美學所製作出的電影,無疑讓人興奮,期待著會有更多更好傳承了暴力美學電影出現。當然,擅長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不止這三位,這三位只是小編所比較熟悉的擅長運用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擅長運用暴力美學的電影導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