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精選 留下哪些深刻感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一個失落的故事,在煙火中拉上了大幕。
財富可以改變人,在財富的包裹之下,人的外表光鮮亮麗,線條分明。人的內心同時會受到財富的影響,擁有了財富之後,再也無法離開,人會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財富,而拋棄自己的靈魂,靈魂就像畸形的生物,弱小、醜陋、灰暗,被擠壓在角落裡,在金光閃閃的財富和地位照不到的地方。
黛比開車撞了人,拚命地踩著油門逃離,蓋茨比幫她把事故車藏在自家的車庫裡面,黛比卻沒有出現在蓋茨比的葬禮上;湯姆和車行老闆威爾遜的妻子有染,在對方拿著手槍找上門的時候,卻告訴對方,蓋茨比才是那個情人。結果蓋茨比倒斃在自己的泳池中,威爾遜在草叢中自殺。
這種心理狀態,不僅僅是自私;而是懦弱和傲慢的綜合體,就像一個四肢瘦弱如雞爪的人,藏在堅固的鋼鐵盔甲之中的傲慢。
蓋茨比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作為巨大別墅中奢靡晚會的主人登場,為了跨過財富和地位的鴻溝,以平等的姿態接近黛比,先是放棄了退伍後的牛津生活,然後再一文不名的情況下加入了沃爾夫山姆的生意,得到錢財之後在黛比的海灣對面,買下豪宅,天天大宴賓客,希望黛比能出現,但是她沒有。
一般的小說講述故事,好的小說傳遞感覺。這感覺難以言說,卻深入骨髓。
②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讀後感
The Great Gatsby
The novel described for the 20's through the perfect artistic form to sell "the American dream" which liquor nouveau riche Gates compared pursues vanishing, has promulgated the American society's tragedy. Gates and bids good-bye compared to and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love originally is the very ordinary love story. But the author makes a masterly opening move, compared to the girl which is in love treats as Gates the youth, the money and the status symbol, treats as * the method pursue wealthy material life "the American dream". Gates compares in order to pursue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to exhaust own sentiment and the ability and wisdom, finally ruined own life. He naively thought that, Had the money to be able to revive an old dream, redeems the love which lost. He was what a pity wrong. He looked at mistakenly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this vulgar superficial woman. He looked at mistakenly on the surface the debauchery but the spiritual sky empty bored society. He lives in the illusion, is gotten rid by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is desolate for the society, finally has cast the tragedy which is unable to recall. The Gates ratio is the 20's models American youth. His bitter experience is precisely the happy song smiles the dance "knight the time" the portrayal. The author has designed for the novel "the al leading character" Nick the Carrow prestige. His importance is not inferior to the leading character Gates ratio in many aspects. He not only is the story narration and commentary, also is in the novel a important personage. He both is having the very complicated relations with contradictory both sides. He is Gates compared to neighbor and friend, also is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cousin, Tom's schoolmate, but also is being in lov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good friend Jordan. He acted as Gates to compare after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distinguishes the go-between which 5 years remet, the sympathy which also became which the Gates ratio to revive an old dream the criticism and he suffers kills. He although advances into to the Long Island luxurious residential district, but he already is not "wilderness time" which Tom represents inner world citizen, also is not worships blindly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which Gates compares represents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reality the illusion world fellow traveller. He represents the American mid-west the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moral criterion. He happiness illusion which loses compared to the pursue has many critical criticisms regarding Gates, regarding was fastidious the semblance but innermost feelings vulgar Tom and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has carried on fair whipping. After Gates compared to dies, former days guest did not make an appearance,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alizarin red accompanied the husband to depart by far, Nick pertinent had pointed out society's false and the heartlessness, caused the reader compared to the American dream necessity which pursued to be disillusioned regarding Gates had the profound impression.
中文:
小說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描寫了20年代販酒暴發戶蓋茨比所追求的「美國夢」的幻
滅,揭示了美國社會的悲劇。
蓋茨比與黛茜的戀愛和分手本來是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蓋茨
比熱戀的姑娘當作青春、金錢和地位的象徵,當作*手段追求富裕物質生活的「美國
夢」。蓋茨比為了追求黛茜耗盡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後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
地以為:有了金錢就能重溫舊夢,贖回失去的愛情。可惜,他錯了。他看錯了黛茜這個
粗俗淺薄的女人。他看錯了表面上燈紅酒綠而精神上空虛無聊的社會。他生活在夢幻之
中,被黛茜拋棄,為社會冷落,終於鑄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蓋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國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歡歌笑舞的「爵士時代」的寫照。
作者為小說設計了一個「雙重主人公」尼克·卡羅威。他的重要性在許多方面不亞
於主人公蓋茨比。他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和評論者,又是小說中一個重要人物。他與矛盾
著的雙方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他是蓋茨比的鄰居和朋友,又是黛茜的表哥、湯姆的同
學,還熱戀著黛茜的好友喬丹。他充當了蓋茨比和黛茜分別5年後重新見面的牽線人,
又成為蓋茨比重溫舊夢的批評者和他慘遭殺害的同情者。他雖然躋身於長島豪華的住宅
區,但他既不是湯姆所代表的「荒原時代」的精神世界的公民,也不是蓋茨比所代表的
盲目崇拜黛茜的脫離現實的夢幻世界的同路人。他代表美國中西部的傳統觀念和道德准
則。他對於蓋茨比追求失去的幸福的夢幻有許多中肯的批評,對於講究外表而內心卑俗
的湯姆和黛茜則進行了公正的鞭撻。蓋茨比死後,昔日的賓客一個也不露面,黛茜則陪
丈夫遠遠離去,尼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的虛偽和無情,使讀者對於蓋茨比所追求的
美國夢的必然破滅有了深刻的印象。
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彷彿書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尼克的親身見聞,不加虛
飾,令人感到親切可信。尼克和蓋茨比兩人從陌生到認識,感情上既有距離,又有融和,
富有多種層次的結合和區別,寫得脈絡清晰,恰到好處。這種把不同的觀點巧妙地統一
在一部小說中,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嚴密的結構,正是作者獨特的藝術成就。
作者在敘述中還運用了許多豐富生動的比喻,使人物的感情起伏和場景的變換增添
了抒情的色彩。精採的比喻常常被用來渲染夢幻的氣氛,表達精神的空虛。如尼克初次
到湯姆家,看到黛茜和她女友貝克坐在沙發上「活像浮在一個停泊在地面上空的大氣
球」,後來才「慢慢地降落地面」。蓋茨比在家裡第一次與黛茜重逢時伸手去抓她的手,
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了他的夢幻。「不斷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
以綴飾」。這些夢幻是「牢牢地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的」。內涵深刻的比喻把蓋茨比對
「美國夢」的追求描繪得維妙維肖,躍然紙上。
小說還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來揭示人物內心的活動與環境的冷酷。比如:西卵碼頭盡
頭有一盞綠燈,蓋茨比常常在晚上孤獨地望著它,伸開雙手想去擁抱它——那青春和愛
情的象徵,彷彿是黛茜的化身。小說末了,尼克又想起了蓋茨比信奉這盞綠燈,似乎近
在眼前,他幾乎不可能抓不住,實際上卻可望而不可即,他的夢想已經遠遠逝去了。又
如書中六次出現的「埃克爾堡大夫的眼睛」是藍色的,「若有所思,陰郁地俯視這片陰
沉沉的灰堆」。它象徵不幸和災難。在情節發展的關鍵之處,這雙眼睛好像復活了,它
彷彿看著蓋茨比去跟湯姆攤牌,又預見到威爾遜要去殺死蓋茨比。渾身銅臭的黛茜愛穿
白色的上衣和裙子,宛如純潔可愛的天使,其實她的靈魂污點斑斑。這象徵純潔的白色
像一面潔白的鏡子,把她的靈魂深處暴露無余。蓋茨比重溫舊夢的幻想一去不復返了。
作者用五光十色的音符譜出了一曲凄悵的悲歌,給人留下無限的思索。
③ 求一篇(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也許每個人都和蓋茨比一樣對於生活,愛情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現實把自己折磨的殘破不堪,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輕時的蓋茨比和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然而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懷揣著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長相廝守。但是一個人即使非常的優秀,萬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時間成功。蓋茨比的地位和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後才取得,黛茜和湯姆結了婚,她沒有等他。
五年後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不過人都是不幸的,總是會有煩惱,成功者也不例外。他們鶴立雞群,站在眾人之上。有的由於沒有對手會感到孤獨,有的希望有人分享這份成功。蓋茨比無疑是後者,他深愛著黛茜,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 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歡聲與光彩奪目的燈光直到深夜才會慢慢褪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黛茜看見,看見現在的他是多麼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見現在的他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滿足她;看見現在的他是如何的愛她!最終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幫助下,讓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
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婦威爾遜夫人越軌之事不僅不諱莫如深,還搞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丈夫。
然而蓋茨比的再次出現重新點亮了這個絕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飾的流露著對蓋茨比的愛。這一切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願意相信黛茜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然而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裡,他看見了黛茜已經不是蓋茨比深愛的那個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湯姆的嫉妒成為了蓋茨比悲劇的導火索,在蓋茨比和黛茜的關系坦露之後,三人的激烈爭論使得黛茜情緒激動異常。情急之下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駕車離去。然而蓋茨比承擔了這一切,在湯姆的詭計之下,威爾遜為報夫人的仇,在蓋茨比的豪堡中響起了槍聲。
然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豪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似乎本來就與這座豪堡沒什麼關系。更加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著他們的「美好人生」。這一切看在尼克眼裡,他看見了蓋茨比幻想的破滅;看見了理想世界和現實的差距;看見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看見了為物質所動的一切虛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這就是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一個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卻深愛了一個物質女,並為其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像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著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著這個冷漠的世界。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著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④ 作文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700字
- 這是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後感作文,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帶著自己的心靈追求,在撥不開的迷霧里緩緩駕著自己的小船,努力的朝..
⑤ 急求「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個電影的英文讀後感,100詞就行了,一定要是自己寫的,不能是網上找到的
After watching it i learned that catch every chance what i meet and be activly to the life.And god will never miss us or give us upLike the actor, he can be such a life in the bottom of society commitment-phobe deced, at least, I was really touched. In order to pay the rent and looked at his son to send the kindergarten fees, looking at his envy ground to looking at a securities broker's figure, looked at him with a securities broker to win the opportunity to communicate with time, sit on the same car, looking at him and they are expecting to speak, he wants to become a securities broker. At last, he finally out of the crowd
⑥ 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後感
美國的二十年代,不能算太糟,也當不起美好。這些紙醉金迷誕生了最為奢華的時尚,然而摩登始終是少數人的摩登。人們相信傳說,聚集在蓋茨比的豪宅夜夜笙歌。人們總相信神奇的事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自覺加入這上等的優渥,就能觸碰到自己人生中的奇跡。
蓋茨比買下別墅,大辦宴席卻只是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所有的努力,躋身於上流社會,只是為了找回貧窮時失去的愛情。而這也是該小說借蓋茨比的美國夢,強烈的諷刺當時美國夢的浮誇。
美好的黛西是蓋茨比的奇跡,她就像一朵盛開的雛菊,潔白而單純。她喜歡穿著白色的紗裙,頭戴羽毛帽子,她擁有讓人難忘的迷人聲音,讓蓋茨比捨不得吻下去。而他所盼望的事也似黛西的心,觸不可及;貧富差距才是永恆的話題。
⑦ 求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
盛世輓歌:蓋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05/09/2013 10:00 PM AMC Atlantic)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新生的美國第一次以強大的勝利者姿態迎接著屬於自己的時代,科技工業商業藝術教育文化空前繁榮。這個十年,共和黨人柯立芝憑借「秩序與繁榮」的競選口號當選總統並成功連任,上任不久他就說「美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這個十年,芝加哥的黑幫頭子艾爾卡彭憑借著自己在禁酒令時期的私酒生意大發橫財,在整個美國中西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時離他1931年被關在舊金山的惡魔島監獄還有幾乎十年;這個十年,聲名卓著的卓別林上映了電影《馬戲團》和《淘金記》,無需等到多年之後的今天,他毫無疑問地在那個時候就成為了默片電影的代名詞;這個十年,查爾斯林德伯格駕駛著「聖路易斯精神號」單引擎飛機橫跨大西洋,從紐約飛到巴黎,不可思議地實現了工業時代飛躍大洋的人類夢想。當他在巴黎著陸時,機場熱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萬之眾;這個十年,以道德名義通過的憲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國范圍內禁酒,這條針對道德的立法毫無意義適得其反地只帶來了無盡的黑幫私酒生意,隨處可見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統的全面腐敗;這個十年,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商業電台KDKA,爵士樂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最強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這樣的爵士樂大師群星輩出;這個十年,亨利福特賣出了1500萬輛福特T型車,10年前被拆分的標准石油各自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國建起了無數的加油站,陶氏化學有了自己的商標成為了美國屈指可數的大型化工企業。
一個瘋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飆突進的十年,多年之後人們再提起,最偉大最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總結卻只是菲茨傑拉德如輓歌般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即便近百年後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導演搬上銀幕。影片極盡浮誇奢華之能事:服飾、珠寶、布景、宴會,甚至是蓋茨比鋥亮閃耀的黃色跑車,無不時刻提醒觀眾那個瘋狂享樂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傑拉德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所有的後來人,都從那些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描寫中看到了預言版無可避免的大蕭條幻滅的到來,以致時至今日,也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個在所有人的狂歡盛宴中都看到那個覆滅的曙光預兆的話,這部電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響如此深遠,因為它旨在追問一個問題:「到底美國夢是什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主角蓋茨比無疑代表了那個時代最直接的精神訴求:我要不斷努力賺到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地位,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可能快得從一個nobody變成somebody。然後帶著自己擁有的一切去追回過去,追回所有當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會、盛宴、樂隊、美酒、喧囂,都是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維爾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還有所有在他看來自己失去的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從未發生過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時間對於執著的近乎偏執的蓋茨比來說,最好就能停滯了:這五年從來沒有發生過,他帶著自己的財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邊,從五年之前重新開始一切,至於現在的Daisy和Tom已經有了一個女兒,蓋茨比甚至從來不在乎甚至不去想過該怎麼辦。他如此執迷於自己的過去不肯放手,以至於當Nick直覺一般地追問:「你不可能重復過去發生過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時候,蓋茨比本能懷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復過去?為什麼?當然可以!我會讓一切回到原本應該的樣子!她(Daisy)會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閃耀的綠光。
其實Daisy這種膚淺的優柔寡斷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為她Tom都是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樣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對自己的處境和Tom的外遇一無所知毫無覺察,她看著自己和Tom的女兒說「我很高興是個女兒,我希望她是個傻瓜。對一個女孩兒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結果就是變成一個美麗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種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財富理所當然的想法和物質的慾望使他在本質上和Tom並沒有區別。如Nick在蓋茨比死後對Tom和Daisy那種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無法原諒他或者喜歡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們自己看來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們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後退縮到到自己的財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麼使他們在一起的東西之中,留下爛攤子讓別人去收拾」。
諸如「蓋茨比愛上了一個bitch,然後他一輩子被毀了」這種說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蓋茨比這種如小馬哥一樣「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我不是想證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的堅忍宣誓畢竟動人,只是一個人若對所有自己經歷過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話,不管蓋茨比後來的成就多麼偉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實現都要通過翻開過去的傷疤挽回早已經不屬於他的Daisy來證明的話,那在他面前所註定的,就只能是一個死胡同。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真的就那麼無可置喙不容辯解地發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選擇是遺忘。而蓋茨比的可悲之處則在於,這兩者他都做不到。
蓋茨比用盡所有努力造就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實現了美國夢,他甚至親自給自己改了名字。他對Daisy的隱藏的含義是,他拒絕相信因為自己出身低微就註定無所成就。任何能夠讓自己獲得財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蓋茨比的葬禮上,只有Nick、蓋茨比的父親和牧師等幾個人出現,幾乎所有人敬而遠之,生怕和這個靠販賣私酒和有組織犯罪起家的蓋茨比先生有什麼瓜葛,即便不久前他們都在蓋茨比的豪宅里飲酒作樂笙歌艷舞徹夜狂歡。人們贊頌財富和成就,卻毫無例外地面對後事避而遠之。蓋茨比的父親得知兒子的死訊後趕來為兒子送葬,在蓋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對Nick說,我為我兒子的成就感到驕傲。
回到最初的問題:「美國夢到底是什麼?」 老羅斯福總統1910年在巴黎發表了題為《共和國的公民》的演講,在文中他說:「重要的從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畫腳的人,不是那些對別人的失敗評頭論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責別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榮耀屬於那些真正站在競技場里打拚的人:他們滿麵灰塵,浸透著汗漬和血跡;他們英勇無畏;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犯錯跌倒,因為這路上一定伴隨著打擊,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奮力向前做到了;他們理解自己執著和專注;他們獻身於崇高的事業;在最好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品嘗了偉大的勝利和成就;在最壞的情況下,即使他們失敗了,至少他們也很偉大地倒下,因為那些自始至終從不知道勝利或者失敗的冷漠和膽怯的靈魂遠遠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兩百多年來,一代代的移民來到這里,就是為了擺脫過去的舊世界。路過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旁,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下,在洛杉磯的長灘港上,所有來到這里在這里生活的人們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貧寒卑賤,只要憑借自己的勤勞奮斗和不懈追求,總有一天我們總會得到我們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的一切:財富、地位、尊重、愛情。每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像蓋茨比一樣,「信奉那盞綠燈,那個一年年離我們漸漸遠去的完美未來。我們從前抓不到他,不過不要緊: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伸得更遠,總有那麼一個早上,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斷地被推向過去」。
如小說第一章原文所說,「蓋茨比本人到最後其實安然無恙善始善終,只不過是那些曾經吞噬了蓋茨比的,在夢境醒來之後發覺的渾濁灰塵,讓我們暫時對人世間壯志未酬的悲哀和轉瞬即逝的歡愉失去了興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蓋茨比的確很偉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應該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
關於影片各個部分的Update
故事情節方面:
電影基本沿著小說的脈絡來的,很多細節也都表現了出來。刪除了很少的內容(比如蓋茨比最後雨中下葬只有他父親、Nick等人出現),但基本不影響觀影感受。身為原著黨表示,這個故事改編得不錯,沒有搞砸。電影整體前半部分節奏剪輯略亂。hotel沖突之後節奏就很舒服了。
演員方面:
小李正式晉升男神,剛一出場,背景煙花齊鳴,他舉起酒杯沖著你微笑的鏡頭一出現,全場驚呼。男神啊!蜘蛛俠Tobey Maguire演得很好,我和一同學都很喜歡。全片中唯一活下來的厚道人啊!Carey Mulligan演技不錯,要說問題么,就是轉變得太快,可能中間部分對她描寫太好,最後冷漠走人的時候略顯突兀。原著小說這點處理得不錯。可能是電影篇幅有限吧。
原聲配樂:
做得太滿,Jay-Z很想用力去做好這個配樂,這個就像炒菜想把味道調好,但是配料下得太重了的感覺。前半部分應該著重表現得爵士配樂風格,基本只是通過小號來烘托的,莫名出現的Rap配樂和風格略微不搭,但是後半部分就比較好了,XX配樂的結尾曲一出,真的很虐心啊。
Baz Luhrmann的導演風格,
澳大利亞導演Baz Luhrmann這部作品還是有之前作品的影響,濃墨重彩,比如《紅磨坊》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對色彩布景服裝下手特別狠的導演,影片很多地方都有musical的樣子。
⑧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文:小土布衣
出處:網易 2006年10月
我感覺到菲茨傑拉德內心的矛盾,在極端譏諷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的同時卻又不顧一切的沉湎於奢華的生活當中。這種矛盾是極具創造性的,這種矛盾使菲茨傑拉德豐富的想像力在強烈的自我對抗中得到最完全的釋放,他用幽默的筆調描述了蓋茨比瘋狂的一生,主人翁的命運充滿了荒誕喜劇的色彩。
在故事的講述者尼克還沒有見到蓋茨比本人之前,他的形象就已經被他的賓客們在他的豪華別墅里傳開了,他的不知來源的巨額財富,他的可疑的牛津出身以及他的門的多哥羅國王授予的勛章都使人感到不可思議,卻又無法從其他的渠道獲取用於確定自己懷疑的證據,於是蓋茨比的神奇在那個夏天隨著到達他別墅賓客的不斷增多迅速在整個紐約傳播開來。蓋茨比是使人發笑的。在他顯赫的名聲背後,他的靈魂是如此的卑微,他幾乎完全依靠海灣對岸一盞通宵不滅的綠燈維系他的希望,他五年來魂牽夢縈的女人,他從未停止過對她的思念,他不斷地對她加以想像,他把她神化了,他的心中深深刻著黛西的名字,只是名字。
蓋茨比與黛西在尼克的小房子里重逢是全書最有意思的一幅圖畫,與故事開始時湯姆與他的情人威爾遜太太在約紐私會不同,這幅圖畫帶有幾許憂傷的浪漫主義色彩。湯姆是整個富人階層的縮影,他的性格集合了多數有錢人的特點,自私、膽小、無責任感、霸道、粗暴,他不允許任何人違背他的意志。所以當他的情人歇斯底里的叫著他老婆的名字時,他認為是對他絕對權威的挑釁,他一巴掌打破了威爾遜太太的鼻子,隨後在那個狹窄的空間里造成了極度的混亂。尼克在這時選擇離去,混亂的狀態並沒被進一步的描述,混亂的抽象度在尼克離開後得到真正的發揮,這意外的混亂令人無比驚訝,它是極其精彩的,它滿載著富人階層的可笑形象。
同樣是在狹窄的空間里,同樣是與情人幽會,蓋茨比與黛西的會面更加引人發笑。講述者對蓋茨比的情感是很微妙的,他厭倦他的傲慢,卻又同情他。他在蓋茨比的請求下安排了黛西與蓋茨比的會面,他們既痛苦又幸福,他們顯得不知所措,他們之間異乎尋常的動作與言語具有朦朧的誘惑性,這種誘惑同樣在尼克離開以後得以散發全部的魅力。當尼克再次回到他們身邊時,他們已經完全被誘惑了,蓋茨比的胳膊被黛西挽著,他們一同遙望她家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蓋茨比思念了五年的黛西因為黛西的到來而飄得越來越遠,他感覺到她的形象漸漸遠去,他的無限憧憬隨著她的出現而消失,他再也無法繼續他的幻夢,她就象朝露一樣在他的心裡慢慢蒸發,剩下的只是黛西真實的軀體。
「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
蓋茨比在黛西迷人的噪音里聽出了她的貪婪,她並不是他想像中的女神,他的夢早已物化了,他需要她,雖然她並不是他的黛西,但他在失去了一個神化的黛西之後他不能再失去一個具體化的黛西。而對於湯姆來說,絕對不允許他的生命里出現背叛,他不能容忍屬於他的女人即將離他而去的事實。戰爭終於在一次ju會中發生了,他們並不愛這個女人,他們僅僅因為證明自己的威嚴與權勢才去爭奪這個女人。蓋茨比幾乎快勝利了,黛西說要離開湯姆。而此時湯姆撕破了蓋茨比的面紗,黛西驚恐自己夢幻的消逝。
最具諷刺意味的情節在此時出現。因自己的不忠被丈夫發現後被囚禁於屋子裡的威爾遜太太,在掙脫了禁錮後奔跑出房門時被汽車撞死在公路當中,兇手是她情人的老婆,因過分緊張而開車以求鎮定的露西。更為幽默的是湯姆誤認為是蓋茨比殺死了他情人,繼而指引傷心欲絕的威爾遜殺死了他的情敵。蓋茨比死後,湯姆與黛西就象蝸牛一樣退縮到自己的害怕中,隨後便消失了。這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情所產生的美是菲茨傑拉德想像力所創造的最神奇處,它的出現給全書注入奇特的活力,雖然有些混沌的氣息,但所產生的喜劇效果令人完全沉湎於小說的世界。
蓋茨比的死是整個故事的高潮,他莫名其妙開始的神話並沒有隨著他的死亡而結束,他的父親來到他的別墅後驚呀不已,強烈的自豪感已經掩埋了他的悲傷。就這樣,蓋茨比的葬禮在他父親贊嘆聲里開始,亦在這種贊嘆聲里結束。
菲茨傑拉德的想像到了故事的結尾似乎枯竭了,或許他是想徹底諷刺富人階層的膽小與懦弱,在蓋茨比的葬禮結束後,無論是關於尼克與喬丹戀情的最終交待,或者是尼克與湯姆重逢後關於蓋茨比死因的推斷得到證實,都顯得多餘而又生硬,並且切斷了讀者剛剛展開的聯想。尼克的獨白是無力的,他想起蓋茨比戲劇性的一生,想起蓋茨比信奉的那盞綠燈,想起那些可悲的爭論和逐漸遠去的城市燈光,他的內心一片孤寂。
⑨ 了不起的蓋茨比300字影評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我從未想到這會是一個如此悲涼的故事。
那場宏大的party蒙蔽了我的雙眼,讓我只看到了奢華的舞台,炫目的燈光,美酒在玻璃杯里搖晃,音樂家的生命在鍵盤上燃燒,性感的美女和盛裝的紳士在人群中扭動肢體。沒有看過原著的我流連於這宏大的狂歡,於是當那個帶著名貴的戒指,托著酒杯轉過身來一臉微笑的Gatsby定格在屏幕中間時,我以為會是又一個『飛行家』。和多年前在那艘舉世矚目的船上不同,這一次小李的笑不再顛倒眾生,卻多了歲月的迷人。
然後我相信了他和Daisy之間的愛情。那個買了滿屋的花,卻又藏起來,見面前無比期待,見面時卻又羞澀的從窗戶逃走的Gatsby讓我看到了傑克的影子,甚至偏執地想,如果Daisy換成肥溫來演多麼好。
然而我既沒有猜中開始,亦沒有猜中結局。Daisy不是Rose,在那一場Gatsby全面潰敗的交鋒背後,是五年時光帶來的物是人非。男孩還活在五年前的夢里,女孩早已變成了人妻。
於是我知道了Gatsby的死是必然的了。這樣的結局幾乎是註定的。在銀幕上的三角關系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愛情中,越是單純善良,越是傷痕累累,越是愛的瘋狂,越是更早滅亡。而小李子真是不幸,又一次死在了水中。只是這一次,我沒有眼淚,沒有傷感,沒有有情人不能成眷屬的絕望,因為我知道那隻是一場孤獨的夢而已,作家的旁白帶來的是那個身處其中卻又置身事外的視角,這種旁觀讓我明白那個懷揣夢想屌絲逆襲的少年從來不曾有過希望,一切只是他用盡心力編織的一個美麗的夢。而夢醒之後,只有一個人醒來的悲涼與惆悵。這種惆悵,是一種明知花開短暫卻無能為力的挫折感。它讓我一絲憤怒也無,甚至對Daisy一絲恨意都生不出來。因為我知道這是註定的,無力對抗的,每一個平凡少年在追尋女神的途中都要對抗的,那種不可抗拒的所謂命運。因為,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終其一生,我們對抗的都只是自己的想像。我們越強大,想像越強大,它讓人在愛情中迷失方向,愛越深,坑越深。終有一天這個坑會埋葬我們自己。
最難過的莫過於結尾那一幕,小李站在碼頭,伸出手抓向對岸的綠光,四周是無邊的黑暗,那一刻,一種龐大的孤獨感襲來。它讓我明白,party上的那些喧囂、那些流光溢彩、那些華而不實、那些紙醉金迷是不屬於Gatsby的,甚至Daisy的愛情也是不屬於Gatsby的。屬於他的只有那道在漆黑的夜裡從對岸照來的綠光,那是希望。而這種希望,在Daisy說『我無法承認自己不愛TOM』的時候就已經破滅,在Daisy連Gatsby的葬禮都不曾參加的時候,這種希望更是被無情地碾壓成了粉碎,那一刻我彷彿聽到玻璃心被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冷冰冰的,又稀里嘩啦的聲音。
這讓我有深深的無力感。就像身處北京灰暗而陰冷的冬天,我無力對抗呼嘯而過的風,我能做的只能是裹緊身上的衣服,讓寒意來的慢一些。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殘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噓,不過是一場孤獨的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