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沒有關於安祿山的電影或電視劇,就算了
不可能是主角。電視劇《珍珠傳奇》。
⑵ 有沒有關於《安史之亂》的電影或者電視劇
關於安史之亂的電視劇如下:唐明皇,開創盛世,大唐榮耀,大唐歌飛。
背景簡介: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⑶ 楊貴妃秘史 安祿山反唐成功了嗎大神們幫幫忙
殷桃《楊貴妃秘史》全集下載觀看地址 http://www.byzhu.com/tv/html/1290.html http://www.byzhu.com/tv/html/1290.html 楊貴妃秘史由韓國人李承炫出演中國我國東北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將領高仙芝就引起了不少爭議,實際上韓國歷史上的王氏高麗與中國歷史上的高氏高麗並無直接繼承關系。 王氏高麗立國於高句麗滅亡250年之後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鮮半島的另一個政權新羅,翌年又滅亡了後百濟國,統一了半島中南部大部地區。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國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為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為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此即我國明清時期的朝鮮國。 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名為高麗的政權。一是立國於公元前37年,在我國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境內出現的名為「高句麗」的地方政權,我國史書也稱之為「高麗」。另一個立國於公元918年,在朝鮮半島,也名為「高麗」。為將其區分,學界一般以「高氏高麗 」稱呼前者,因為其統治者姓高;以「王氏高麗」稱呼後者,因為其統治者姓王。因為兩個政權都名為高麗,後人或以為二者有前後相繼的關系,或將其混為一體,致使人們對高句麗歷史的認識產生極度混亂,而實際上二者是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政權,主要體現在: 一、兩個政權立國時間懸殊,歷史發展歸屬不同 高氏高麗建國於公元前37年,最初為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管轄,後逐漸強盛,但並未斷絕和中央王朝的臣屬關系,進入隋唐時期後,因其不遵從隋唐兩朝詔令,不斷擴張,並阻塞朝鮮半島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結果導致隋唐兩朝的征討。公元668年,高氏高麗終於為唐朝統一。高氏高麗的轄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東都護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轄,幾十年後有一些轄境為我國歷史上另一個地方政權渤海占據,一些劃歸興起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政權新羅,一些仍由安東都護府管轄;高句麗族則絕大部分被唐朝遷徙到中國內地,後和漢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圍各族之中,其王族後也絕嗣,立國7個世紀之久的高氏高麗最終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而王氏高麗立國於高氏高麗滅亡250多年後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鮮半島的另一個政權新羅,翌年又滅後百濟國,統一了半島中南部大部地區。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為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為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此即我國明清時期的朝鮮國,其疆土發展為現在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和韓國,人民發展為現在的朝鮮族和韓族。 二、統轄區域不同 高氏高麗初立國於我國境內的鴨綠江支流渾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區,後擴展到鴨綠江以東以南地區和圖們江附近,統治中心最初在今遼寧桓仁縣,後遷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遷至平壤。高氏高麗在我國南北朝時期達到極盛,最強盛時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東至日本海,西以遼河為界,北達今吉林省琿春市一帶,南到北漢江以北。據《高麗史·地理志》載,王氏高麗在建國110年後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龍興江一線,其北是我國歷史上的地方政權渤海國的轄境,渤海滅亡後是我國的邊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動地域。也就是說,王氏高麗的轄境基本上是繼承了新羅的疆域,其北部地區雖然有一部分與高氏高麗的轄境重合,但在高氏高麗滅亡初期即已經歸新羅所有。由此看,王氏高麗統轄的區域並非高氏高麗的舊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麗占據平壤以北是後來的事情,全部佔有半島鴨綠江以東和圖們江以南地區則是14世紀末葉,但此時王氏高麗已經為李朝取代,因而在統治區域上兩個高麗也難以構成繼承關系。 殷桃《楊貴妃秘史》全集下載觀看地址 http://www.byzhu.com/tv/html/1290.html http://www.byzhu.com/tv/html/1290.html
⑷ 安祿山叛亂
安祿山謀反
安祿山表面上裝得呆頭呆腦,其內心則狡黠異常。他的命部將劉駱谷常駐京師,專以窺測朝廷內情,一有動靜則飛馬報訊,故范陽雖距京師有數千里之遙,但安祿山對朝廷的情況卻了如指掌。或有應上的箋表,駱谷也代作上通。他每年除獻俘以外,所獻雜畜、奇禽、異獸等珍玩之物相望於道,「郡縣疲於遞運」,安祿山卻以之博得玄宗的恩寵。
其時天下承平歲久,玄宗春秋漸高,嬖倖艷妃,驕情荒政,李林甫獨專大權,綱紀大亂。安祿山「計天下可取,逆謀日熾」。於是安祿山表面上對玄宗忠誠無二,暗中作謀反准備。他以防禦敵寇為名,在范陽城北築了雄武城,裡面儲藏了不少兵器和糧食。為了兼並西北的雄兵勁旅,他奏請讓隴右、
朔方、河東、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率兵前來助役,安祿山欲乘機留下其精兵猛將。也許是王忠嗣識破了他的醉翁之意,故「先期而往,不見祿山而還」。並上奏祿山有謀反之意。安祿山欲兼並西北勁旅的陰謀破產了。
天寶十載(751),玄宗命在長安親仁坊為安祿山建造新宅,敕令「但窮壯麗,不限財力」,廚廄之物也都用金銀裝飾,其奢侈華麗,「雖宮中服御之物殆不及也」。安祿山進入新宅時,玄宗特意停止了擊毬游戲,命諸宰相前來賀喬遷之喜。
此時,安祿山已身兼數職,既任平盧、范陽兩鎮節度使,又兼任河北采訪使、御史大夫、左羽林大將軍,封東平郡王,又請求任河東節度使,玄宗把河東節度使韓休珉征為左羽林大將軍,以安祿山代之。安祿山母及祖母皆賜封為國夫人,他的十一個兒子皆由玄宗賜名,長子慶宗為衛尉少卿,加授秘書監,尚榮義郡主;次子慶緒為鴻臚少卿兼廣陽郡太守。玄宗給安祿山一家人的加官晉爵,反倒使得他躊躇滿志,更加驕恣。他招降納叛,極力擴充實力。他延用了一批有才學的文臣如高尚、嚴庄等為幕僚,成為自己的心腹。同時又從行伍中提拔了一些智勇兼備的將校如史思明、安守志、李歸仁、蔡希德、崔乾佑、尹子奇、武令珣、田承嗣等為自己的爪牙,委以重任。在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將。
安祿山還從同羅、奚、契丹降者中選拔精壯八千餘人,稱為「曳羅河」(壯士之意),又養家僮百餘人,人人皆驍勇善戰,打起仗來沖鋒陷陣,勇不可當。又畜戰馬數萬匹,多聚兵仗,還派遣商胡去各地販賣,每年交納珍貨數百萬,同時還私下做了數以萬計的緋紫袍、魚袋,以備後用。
鞭打安祿山
這一年秋,安祿山率平盧、范陽、河東三鎮兵數萬進擊契丹,並以二千奚兵作向導。軍至土護真河(在今內蒙赤峰東),他對部下說:「道雖遠,我疾趨賊,乘其不備,破之固矣。」乃下令兵士每人持一條繩,以備捆契丹人之用。於是晝夜急行軍三百里,至契丹牙帳,適遇大雨,弓弛矢脫不可用,兵士也疲憊不堪,安祿山拒絕了大將何思德讓兵士略為休息的建議,促令進兵,結果被契丹兵打敗,奚兵也叛唐,與契丹兵合力夾擊唐軍,殺傷略盡。 安祿山中了流矢,只領數十人走山路而逃,慌亂中又連人帶馬跌進坑裡,安慶緒與孫孝哲好容易才把他拖出來,遂連夜逃奔平盧。
天寶十一載三月,安祿山調動蕃、漢步騎二十萬擊契丹,欲雪去秋之恥。他還奏請朝廷命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助戰。阿布思部下有同羅精兵數萬,人人能征慣戰,又與安祿山不和。安祿山欲借其助戰之機兼並其精銳部隊。阿布思識破了他包藏的禍心,拒不助戰,在別無出路的情況下,他率數萬騎兵叛逃漠北。安祿山也按兵不動。第二年,阿布思部被回紇兵擊潰,安祿山又用重金誘降了阿布思騎兵,「由是祿山精兵,天下莫及」。
安祿山招兵買馬,極力擴軍備戰,其不臣之跡自然難以掩飾。這時宰相楊國忠屢次奏告玄宗,說安祿山有「反狀」,但玄宗卻不以為然。楊國忠之所以屢奏安祿山有「反狀」,也許是發現了他的叛亂跡象,但更重要的還是由於兩人之間矛盾沖突所致。在楊國忠入相前,本與安祿山關系十分密切。
安祿山入朝時,楊國忠與楊貴妃姊妹皆出外遠迎,視如貴賓。當時他任御史中丞,正承恩用事,他見安祿山身體肥大,行動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階時,都要親自攙扶他。這是楊國忠有意討好安祿山,希望他能作為自己強大的外援。但是,安祿山懼怕陰狠毒辣、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對才能平庸的宰相楊國忠卻「視之蔑如也」②。這不能不使他十分惱火,故屢奏安祿山謀反,欲將他置於死地。
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與宰相楊國忠先後上告安祿山謀反,起初玄宗並不相信,因為他對安祿山恩遇甚厚,寵愛過於他人,認為他不會背叛自己。這時皇太子似發現了安祿山的不臣之跡,也上奏說他欲反。玄宗雖然仍不太相信,卻也不可一聽了之,安祿山畢竟是三鎮節度使,手握十幾萬精兵,如有不測,禍亂非小。所以他聽信了楊國忠試召安祿山入朝,以觀其變的建議。
楊國忠原以為安祿山必不敢來京。也許是安祿山揣知了玄宗的真實意圖,當他接到玄宗要他入朝的手詔後,卻出人意料地迅即飛馳入京。安祿山的這一舉動,使得楊國忠很難堪,玄宗也難以相信楊國忠說安祿山謀反的話了。
天寶十三載(754)正月,安祿山入見玄宗,他向玄宗哭訴說:「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節制,恩出常人。楊國忠妒嫉,欲謀害臣,臣死無日矣。」玄宗好言安慰勸解,並加官尚書左僕射,賜實封通前一千戶,又封其一子為三品官,另一子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
玄宗還欲加授安祿山同平章事,已命翰林學士張垍起草制書。楊國忠聞訊後即上諫說:「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遂中止。
安祿山見玄宗對自己的恩寵依然如故,遂乘機求兼領閑廄、群牧;玄宗即任命他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他又求兼總監,玄宗又任命他兼知總監事。安祿山利用職權之便,密派其親信選健馬能戰者數千匹,另加飼養。安祿山還奏請玄宗,說部下討伐奚、契丹等建立了功勛,請「不拘常格,超資加賞」。 於是「除將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將者二千餘人」。
三月一日,安祿山告辭玄宗將回范陽。玄宗親臨望春亭給他餞行。臨別時,還把御衣脫下賜給他,同時又派高力士在長安城東的長樂坡再次為他餞行。從此,凡是上言安祿山謀反的人,玄宗皆命執送於安祿山,任其處理,「由是人皆知其將反,無敢言者」。
安祿山這次來京如闖龍潭虎穴,冒著很大的風險。如果宰相、太子奏請將他留在京師,他可能會遭滅頂之災。因此一旦允許他離京,便急急如漏網之魚,疾驅出關,然後乘船沿黃河順流而下。他嫌船慢,又命船夫拿著繩板立於岸邊拉纖,十五里一換班,「晝夜兼行,日數百里,過郡縣不下船。」
安祿山雖平安返回范陽,仍心有餘悸。這時已形成了外重內輕的軍事格局。早在天寶元年,他所控制的三鎮兵力約十九萬,占當時邊兵的 40%,佔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一,後來又兼並了阿布思的數萬精兵,總兵力將有二十多萬,在軍事上是舉足輕重的。杜佑說:「祿山稱兵內侮,未必素蓄凶謀,是故地逼則勢凝,力侔則亂起,事理不得不然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決定起兵反叛。
天寶十四載(755)正月,安祿山遣副將何千年奏表朝廷,請求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玄宗命中使宣付中書門下,即日便寫告身交付千年。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奏言玄宗,認為安祿山以蕃將代漢將「其反明矣」,但玄宗雖不相信,他聽從了宰相加封安祿山帶左僕射平章事銜,追赴朝廷的建議,卻將起草制書留而未發,暗中遣中使輔璆琳以送柑子為名,去范陽觀察安祿山動靜。不料璆琳受安祿山賄賂,回來後不據實以報,反大談安祿山竭忠奉國之事,玄宗信以為真,遂燒掉了制書草稿。
安祿山決定反叛後,對朝廷採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對朝廷來的使者一般稱病不出迎,會見時,也是刀槍林立,戒備森嚴。四月,玄宗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至范陽後過了二十多天,在武士的挾持下安祿山才召見了他,根本沒有臣子的禮節,士淹回來後卻「不敢言」。
楊國忠屢奏安祿山謀反而玄宗不聽,他決定採取更加露骨的做法以激怒安祿山。他讓京兆尹包圍其住宅,搜求反狀,並逮捕了其門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縊殺。祿山聞訊後,心中恐懼。六月,玄宗為安慶宗與榮義郡主完婚,手詔祿山觀禮,祿山辭病不至。可是到了七月,安祿山突然上表獻馬三千匹,每匹有二人護送,並由二十二名蕃將押送。河南尹達奚珣疑祿山其中必有陰謀,建議推遲至冬天再獻,並由官府給馬夫。這時,玄宗始懷疑安祿山別有用心,正巧輔璆琳受賄事泄露,借故把他處死,即派中使馮神威持手詔告諭安祿山冬天獻馬,並說:為卿新作一湯池,十月於華清宮待卿。馮神威至范陽宣旨,安祿山坐在床上微微起動身體,也不下拜,聽了詔書後淡淡地說:「聖人安穩。」又說:「馬不獻亦可,十月灼然詣京師。」之後即把他置於館舍,不再見他。馮神威受到如此冷遇,回京後向玄宗哭著說:「臣幾不得見大家」。安祿山雖已決計發動武裝叛亂,但並沒有立即亮出反唐旗號,他行動仍然十分詭秘,只與他的幾個心腹密謀過此事,知其內情的也只有孔目官、太僕丞嚴庄,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將軍阿史那承慶三人,其餘將佐尚一概不知。從八月起,安祿山常常犒勞士卒,秣馬厲兵,似戰前的准備工作,不知內情的人還感到十分奇怪。十一月六日,安祿山突然召集大將們舉行宴會,在酒酣耳熱之時,拿出了事前繪制好的地圖給大家看,圖上標明了從范陽至洛陽沿線的山川形勢、關塞要沖,向將領暗示了他的進軍路線。宴會結束時,向每人賞賜了金帛,並授予一張地圖。
安祿山叛亂的准備工作一切就緒。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從長安回到范陽,安祿山很快偽造了詔書,立即召集諸將,把假詔書展示給諸將看,並說:「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諸君宜即從軍。」諸將聽後,面面相覷,沒有一人敢有異議。接著,安祿山命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盧節度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別將高秀岩守大同,其餘將領皆隨他出戰。除調動本部兵馬外,又征調了部分同羅、奚、契丹、室韋人馬,總計十五萬,號 稱二十萬,連夜出發。次日凌晨,安祿山出薊城南,檢閱了軍隊,並舉行誓師,以討楊國忠為名,並於軍中張榜說:「有異議扇動軍人者,斬及三族!」 於是揮師南下。安祿山乘鐵甲戰車,「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震地」。 事前,安祿山已命其將何千年、高邈等率二十名奚族騎兵,以獻射生手為名,於十日抵達太原城下,北京(唐以太原為北京)副留守楊光翙出城迎接,被何千年劫持而去。安祿山責備他依附楊國忠,斬首示眾。太原及東受降城先後上報安祿山叛亂的消息。①
唐玄宗確認安祿山反叛之後,匆忙部署軍隊平叛。先命特進畢思琛赴東都,金吾將軍程千里赴河東,各自招募數萬人以抵禦叛軍;接著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赴東都募兵,加強洛陽守備。過了幾天,玄宗殺死安慶宗,罷免了安思順朔方節度使職務,並命榮王李琬、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正、副元帥,率數萬兵出潼關東征,還在各地新設節度使、防禦使,以阻止叛軍。
安祿山率十五萬大軍南下。當時,天下承平歲久,以致百姓不識兵革。因此當突然聽到范陽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嚇得魂飛魄散,棄城四逃。叛軍所過州縣,有的望風瓦解,有的開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進兵迅速,至十二月三日即抵達河南道靈昌郡(今河南滑縣)的黃河北岸。第二天,過了冰凍的黃河,進入河南道境內。
安祿山指揮叛軍進攻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河南節度使張介然剛上任不幾天,守城兵士未經沙場,一聽到叛軍號角鼓噪之聲,嚇得「授甲不得, 氣已奪矣」。故叛軍一到,立刻土崩瓦解,張介然被俘,兵士降者近萬人。 安祿山見河南道張貼懸賞購其首的榜文,又聽說安慶宗被殺,遂進行了血腥的報復,張介然及上萬降卒接連倒在叛軍的屠刀之下,「流血如川」。安祿山乘勝西進滎陽(今河南滎陽)。滎陽太守崔無波登城拒戰,守城兵士一聽見鼓角聲,紛紛「自墜如雨」
安祿山謀反2
,於是崔無波及官將「盡為賊所虜」。
安祿山殺了崔無波,留其將武令珣守滎陽,兵鋒指向洛陽。封常清奮力抵抗,但其兵士都是新召募的傭人或商販,未經訓練,經叛軍鐵騎一沖,即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封常清三戰敗北,只得丟棄洛陽,西奔陝郡,與高仙芝退守潼關。安祿山命其將崔乾佑屯兵陝城,窺視潼關,而弘農、臨汝、濮陽、濟陽和雲中等郡相繼陷於叛軍之手。
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長驅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佔東都洛陽,僅用了三十五天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其時,唐廷從各道徵集的兵馬尚未趕到長安,京師守備空虛。但是安祿山進入洛陽後,忙於做登基稱帝的准備,減弱了攻勢,這給唐廷以喘息機會,各道援兵漸漸雲集長安,加強了守備。
至德元載(756)正月一日,安祿山於洛陽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元年,設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慶緒為晉王,慶和為鄭王,達奚珣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庄為御史大夫。定洛陽為都,以范陽為東都。
謀反戰事圖
安祿山命史思明、蔡希德等攻略河北各地。平原郡太守顏真卿與常山太守顏杲卿東西聯兵抗敵,殺死了叛將李欽湊、高邈,活捉了何千年,打開了土門,河北十七郡又先後歸順了唐廷。安祿山率軍進攻潼關,行至新安,聽說河北形勢吃緊,馬上返回洛陽,命蔡希德率萬餘人增援河北,殺顏杲卿,河北各郡又相繼陷落。其年二月,李光弼、郭子儀先後出兵井陘,大敗叛軍,斬敵四萬人,「於是河北十餘郡皆殺賊守將而降。漁陽路再絕,賊往來者皆輕騎竊過,多為官軍所獲,將士家在漁陽者無不搖心」。
安祿山命張通晤和楊朝宗向東攻城略地,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濟南太守李隨起兵抗拒,單父縣尉賈賁率吏民殺張通晤,真源令張巡守雍丘,與叛將令狐潮、李懷仙等數萬叛軍浴血奮戰,巧妙周旋,阻止叛軍南下江淮。安祿山命其將武令珣等率兵南下攻略南陽各郡,南陽節度使魯炅、虢王李巨扼守南陽,屢敗叛軍,使叛軍不得南下江漢。 五月,安祿山西進潼關受阻,東不過雍丘,南又兵阻南陽,北路也幾乎斷絕,除了老巢范陽之外,只不過局限於河南西部一隅之地,一時陷入困境。 安祿山有些害怕,召來高尚、嚴庄罵道:「汝數年教我反,以為萬全。今守潼關,數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州而已,萬全何在?汝自今勿來見我!」高尚、嚴庄也束手無策,數日不敢面見安祿山。
安祿山見形勢緊迫,「議棄洛陽,走歸范陽,計未決」。在安祿山進退維谷之時,昏庸的唐玄宗與奸相楊國忠下令哥舒翰出關作戰。此前,高仙芝守潼關,遭宦官邊令誠誣陷致死,遂啟用在京養病的哥舒翰代守潼關。六月四日,哥舒翰被迫出關作戰,結果十七八萬官軍一戰士崩瓦解,潼關失守,哥舒翰被縛到洛陽,投降了安祿山。
潼關失守,長安已無險可守,唐玄宗率部分朝官倉皇逃往成都。安祿山沒想到玄宗會如此之快地逃離長安,他先曾命崔乾佑兵留潼關,十天之後,才命其將孫孝哲進入長安,並以張通儒為西京留守,崔光遠為京兆尹,使安守志率兵駐扎苑內,以監關中諸將。叛軍進入長安以後,以為大功告成,遂「日夜縱酒,專以聲色寶賄為事」,不想西出追擊,故玄宗「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無追迫之患」。
安祿山命孫孝哲對未逃離長安的皇室成員、百官家屬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先於崇仁坊殺霍國長公主及王妃、駙馬,剖其腹,用其心臟祭祀安慶宗。凡是楊國忠、高力士之黨及祿山平時所厭惡者皆處死,凡八十三人,「或以鐵棓揭其腦蓋,流血滿街」,使人慘不忍睹。接著又殺皇孫及郡、縣主二十餘人。後來,安祿山聽說長安百姓乘亂盜竊府庫財物,又命在長安大肆搜索三日,翻箱倒櫃,不論是府庫財物,還是個人私物,一概搜掠殆盡。同時還令府縣追查,「銖兩之物無不窮治,連引搜捕,支蔓無窮,民間騷然」
安祿山又令搜求玄宗的歌舞、雜技、舞馬、犀牛,把搜掠的宮嬪、樂工、騎士以兵仗護送到洛陽,獲得梨園弟子數百人,在東都禁苑凝碧宮奏樂,宴會眾偽官。
安祿山派其將高嵩持書信、備繒彩赴西北,以誘降河西、隴右將士,但被大震關使郭英乂所擒獲,計未成功。郭子儀、李光弼聽說潼關失守,玄宗西逃,遂撤兵守井陘,河北大部分郡縣再次落入叛軍之手。安祿山派兵攻潁川,太守薛願、長史龐堅奮力拒守,堅持了一年。十二月,又使叛將阿史那承慶率兵急攻,薛願等浴血苦戰十五日,城破被俘,被執送洛陽。安祿山把他捆在洛水冰上,被活活凍死。
⑸ 安祿山為什麼敢起兵反唐呢
安祿山起兵之後,開局非常順利。
一周內席捲河北,三周左右渡過黃河,兩周左右攻克東京洛陽,隨即大舉西進,一路追殺大唐政府軍,直奔潼關。
看到這種局面,所有人都吃驚了:潼關危矣,長安危矣!
客觀地說:安祿山起兵雖然有出其不意的先發優勢,但無論什麼優勢,都必須有足夠多的人來執行計劃,否則一切免談。
可他的手下直接殺光他的子孫和親信,表示服從中央安排。
面對這種情形,王處直自然是一肚子火發不出來,整天像個怨婦一樣地追問:“你們不是我的馬仔嗎?怎麼敢不聽我的話呢?”
明年正月朔旦,都拜處直於西宅,處直奮起揕其胸而呼曰:“逆賊!吾何負爾?”然左右無兵,遂欲嚙其鼻,都掣袖而走,處直遂見殺。
⑹ 安祿山竟然敢起兵反唐,其實是因為哪兩種人在攛掇
安祿山起兵之後,開局非常順利。
一周內席捲河北,三周左右渡過黃河,兩周左右攻克東京洛陽,隨即大舉西進,一路追殺大唐政府軍,直奔潼關。
看到這種局面,所有人都吃驚了:潼關危矣,長安危矣!
客觀地說:安祿山起兵雖然有出其不意的先發優勢,但無論什麼優勢,都必須有足夠多的人來執行計劃,否則一切免談。
今天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就是:安祿山為什麼能夠網羅足夠多的人,跟他一起造反呢?
⑺ 安祿山起兵反唐,最初有多少兵馬
安史之亂中,以安祿山最初率領的15萬兵馬起兵反唐,最後由史朝義率領的5000兵馬奔逃,最後兵敗潰散自殺而結束。
有人說,要讀懂唐朝歷史,必須要讀懂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使得百年帝國從此衰退,往日的繁華也最終被這場戰爭所毀滅,安史之亂始於755年冬天,結束於763年的春天,歷時8年的戰爭,是造成唐朝藩鎮割據的罪魁禍首。
史思明劇照
史朝義殺了父親之後,自己在洛陽登基稱帝,唐軍在洛陽北郊擊敗史朝義軍隊,殲滅60000人,俘虜20000人,史朝義自己率兵逃跑,唐軍乘勝追擊,此後的史朝義一敗再敗,最後率領5000人突圍,一路奔逃到范陽,未曾想范陽守將李懷仙已經投降,進不了城門的5000士兵最後各自紛紛離去,東藏西躲,史朝義只能率領數百起兵逃亡廣陽,又遭到守軍拒絕進入,最後走投無路,在林中自殺,安史之亂至此結束。
⑻ 安祿山為什麼要反唐
大唐天下,萬國來朝,大唐先驅,長城內外,萬里河山,盛世輝煌,,,,,,千古明君李世民,上馬能征戰,下馬能治國
⑼ 安祿山反唐成功
不成功,最後是王莽篡權,藩鎮之亂.
⑽ 徐錦江演過的三級電視劇叫什麼名字,他在裡面飾演安祿山
飾演安祿山的電視劇就只有2009年的《楊貴妃秘史》,但那時候他早就上岸了,已經是相當大的腕兒了,不可能再拍什麼三級的。
另外,電視劇很少有所謂三級的,他早期出演的電影有不少是那種類型,但沒有「安祿山」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