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世同堂相識的電影有哪些
來我這買票
❷ 急需老舍的《四世同堂》原文!!!!!!!!!!!!!!!!!!!
春天好似不管人間有什麼悲痛,又帶著它的溫暖與香色來到北平。地上與河裡的冰很快的都化開,從河邊與牆根都露出細的綠苗來。柳條上綴起鵝黃的碎點,大雁在空中排開隊伍,長聲的呼應著。一切都有了生意,只有北平的人還凍結在冰里。 苦了小順兒和妞子。這本是可以買幾個模子,磕泥餑餑的好時候。用黃土泥磕好了泥人兒,泥餅兒,都放在小凳上,而後再從牆根采來葉兒還卷著的香草,擺在泥人兒的前面,就可以唱了呀:「泥泥餑餑,泥泥人兒耶,老頭兒喝酒,不讓人兒耶!」這該是多麼得意的事呀!可是,媽媽不給錢買模子,而當挖到了香草以後,唱著「香香蒿子,辣辣罐兒耶」的時候,父親也總是不高興的說:「別嚷!別嚷!」 他們不曉得媽媽近來為什麼那樣吝嗇,連磕泥餑餑的模子也不給買。爸爸就更奇怪,老那麼橫虎子似的,說話就瞪眼。太爺爺本是他們的「救主」,可是近來他老人家也彷彿變了樣子。在以前,每逢柳樹發了綠的時候,他必定帶著他們到護國寺去買赤包兒秧子,葫蘆秧子,和什麼小盆的「開不夠」與各種花仔兒。今年,他連蘿卜頭,白菜腦袋,都沒有種,更不用說是買花秧去了。 爺爺不常回來,而且每次回來,都忘記給他們帶點吃食。這時候不是正賣豌豆黃,愛窩窩,玫瑰棗兒,柿餅子,和天津蘿卜么?怎麼爺爺總說街上什麼零吃也沒有賣的呢?小順兒告訴妹妹:「爺爺準是愛說瞎話!」 祖母還是待他們很好,不過,她老是鬧病,哼哼唧唧的不高興。她常常念叨三叔,盼望他早早回來,可是當小順兒自告奮勇,要去找三叔的時候,她又不準。小順兒以為只要祖母准他去,他必定能把三叔找回來。他有把握!妞子也很想念三叔,也願意陪著哥哥去找他。因為這個,他們小兄妹倆還常拌嘴。小順兒說:「妞妞,你不能去!你不認識路!」妞子否認她不識路:「我連四牌樓,都認識!」 一家子里,只有二叔滿面紅光的怪精神。可是,他也不是怎麼老不回來。他只在新年的時候來過一次,大模大樣的給太爺爺和祖母磕了頭就走了,連一斤雜拌兒也沒給他們倆買來。所以他們倆拒絕了給他磕頭拜年,媽媽還直要打他們;臭二叔!胖二嬸根本沒有來過,大概是,他們猜想,肉太多了,走不動的緣故。 最讓他們羨慕的是冠家。看人家多麼會過年!當媽媽不留神的時候,他們倆便偷偷的溜出去,在門口看熱鬧。哎呀,冠家來了多少漂亮的姑娘呀!每一個都打扮得那麼花哨好看,小妞子都看呆了,嘴張著,半天也閉不上!她們不但穿得花哨,頭和臉都打扮得漂亮,她們也都非常的活潑,大聲的說著笑著,一點也不象媽媽那麼愁眉苦眼的。她們到冠家來,手中都必拿著點禮物。小順兒把食指含在口中,連連的吸氣。小妞子「一、二、三,」的數著;她心中最大的數字是「十二」,一會兒她就數到了「十二個瓶子!十二包點心!十二個盒子!」她不由的發表了意見:「他們過年,有多少好吃的呀!」 他們還看見一次,他們的胖嬸子也拿著禮物到冠家去。他們最初以為她是給他們買來的好吃食,而跑過去叫她,她可是一聲也沒出便走進冠家去。因此,他們既羨慕冠家,也恨冠家——冠家奪去他們的好吃食。他們回家報告給媽媽:敢情胖嬸子並不是胖得走不動,而是故意的不來看他們。媽媽低聲的囑咐他們,千萬別對祖母和太爺爺說。他們不曉得這是為了什麼,而只覺得媽媽太奇怪;難道胖二嬸不是他們家的人么?難道她已經算是冠家的人了么?但是,媽媽的話是不好違抗的,他們只好把這件氣人的事存在心裡。小順兒告訴妹妹:「咱們得聽媽媽的話喲!」說完他象小大人似的點了點頭,彷彿增長了學問似的。 是的,小順兒確是長了學問。你看,家中的大人們雖然不樂意聽冠家的事,可是他們老嘀嘀咕咕的講論錢家。錢家,他由大人的口中聽到,已然只剩了一所空房子,錢少奶奶回了娘家,那位好養花的老頭兒忽然不見了。他上哪兒去了呢?沒有人知道。太爺爺沒事兒就和爸爸嘀咕這回事。有一回,太爺爺居然為這個事而落了眼淚。小順兒忙著躲開,大人們的淚是不喜歡教小孩子看見的。媽媽的淚不是每每落在廚房的爐子上么? 更教小順兒心裡跳動而不敢說什麼的事,是,聽說錢家的空房子已被冠先生租了去,預備再租給日本人。日本人還沒有搬了來,房屋可是正在修理——把窗子改矮,地上換木板好擺日本的「榻榻米」。小順兒很想到一號去看看,又怕碰上日本人。他只好和了些黃土泥,教妹妹當泥瓦匠,建造小房子。他自己作監工的。無論妹妹把窗子蓋得多麼矮,他總要挑剔:「還太高!還太高!」他捏了個很小的泥人,也就有半寸高吧。「你看看,妹,日本人是矮子,只有這么高呀!」 這個游戲又被媽媽禁止了。媽媽彷彿以為日本人不但不是那麼矮,而且似乎還很可怕;她為將要和日本人作鄰居,愁得什麼似的。小順兒看媽媽的神氣不對,不便多問;他只命令妹妹把小泥屋子毀掉,他也把那個不到半寸高的泥人揉成了個小球,扔在門外。 最使他們倆和全家傷心的是常二爺在城門洞里被日本人打了一頓,而且在瓮圈兒里罰跪。 常二爺的生活是最有規律的,而且這規律是保持得那麼久,倒好像他是大自然的一個鍾擺,老那麼有規律的擺動,永遠不倦怠與停頓。因此,他雖然已經六十多歲,可是他自己似乎倒不覺得老邁;他的年紀彷彿專為給別人看的,象一座大鍾那樣給人們報告時間。因此,雖然他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一升火就象磚窯似的屋子,穿的是破舊的衣裳,可是他,自青年到老年,老那麼活潑結實,直象剛挖出來的一個紅蘿卜,雖然帶著泥土,而鮮伶伶的可愛。 每到元旦,他在夜半就迎了神,祭了祖,而後吃不知多少真正小磨香油拌的素餡餃子——他的那點豬肉必須留到大年初二祭完財神,才作一頓元寶湯的。吃過了素餡餃子,他必須熬一通夜。他不賭錢,也沒有別的事情,但是他必須熬夜,為是教灶上老有火亮,貼在壁上的灶王爺面前老燒著一線高香。這是他的宗教。他並不信灶王爺與財神爺真有什麼靈應,但是他願屋中有點光亮與溫暖。他買不起鞭炮,與成斤的大紅燭,他只用一線高香與灶中的柴炭,迎接新年,希望新年與他的心地全是光明的。後半夜,他發困的時候,他會出去看一看天上的星;經涼風兒一吹,他便又有了精神。進來,他抓一把專為過年預備的鐵蠶豆,把它們嚼得嘣嘣的響。他並不一定愛吃那些豆子,可是真滿意自己的牙齒。 天一亮,他勒一勒腰帶,順著小道兒去「逛」大鍾寺。沒有人這么早來逛廟,他自己也並不希望看見什麼豆汁攤子,大糖葫蘆,沙雁,風車與那些紅男綠女。他只是為走這么幾里地,看一眼那座古寺;只要那座廟還存在,世界彷彿就並沒改了樣,而他感到安全。 看見了廟門,他便折回來,沿路去向親戚朋友拜年。到十點鍾左右,他回到家,吃點東西,便睡一個大覺。大年初二,很早的祭了財神,吃兩三大碗餛飩,他便進城去拜年,祁家必是頭一家。 今年,他可是並沒有到大鍾寺去,也沒到城裡來拜年。他的世界變了,變得一點頭腦也摸不著。夜裡,遠處老有槍聲,有時候還打炮。他不知道是誰打誰,而心裡老放不下去。象受了驚嚇的小兒似的,睡著睡著他就猛的一下子嚇醒。有的時候,他的和鄰居的狗都拚命的叫,叫得使人心裡發顫。第二天,有人告訴他:夜裡又過兵來著!什麼兵?是我們的,還是敵人的?沒人知道。 假若夜裡睡不消停,白天他心裡也不踏實。謠言很多。盡管他的門前是那麼安靜,可是只要過來一輛大車或一個行人,便帶來一片謠言。有的說北苑來了多少敵兵,有的說西苑正修飛機場,有的說敵兵要抓幾千名夫子,有的說沿著他門前的大道要修公路。抓夫?他的兒子正年輕力壯啊!他得設法把兒子藏起去。修公路 ?他的幾畝田正在大道邊上;不要多,只佔去他二畝,他就受不了!他決定不能離開家門一步,他須黑天白日盯著他的兒子與田地! 還有人說:日本人在西苑西北屠了兩三個村子,因為那裡窩藏著我們的游擊隊。這,常二爺想,不能是謠言;半夜裡的槍聲炮響不都是在西北么?他願意相信我們還有游擊隊,敢和日本鬼子拚命。同時,他又怕自己的村子也教敵人給屠了。想想看吧,德勝門關廂的監獄不是被我們的游擊隊給砸開了么?他的家離德勝門也不過七八里路呀!屠村子是可能的! 他不但聽見,也親眼看見了:順著大道,有許多人從西北往城裡去,他們都扶老攜幼的,挑著或背著行李。他打聽明白:這些人起碼都是小康之家,家中有房子有地。他們把地象白給似的賣出去,放棄了房子,搬到城裡去住。他們怕屠殺。這些人也告訴他:日本人將來不要地稅,而是要糧食,連稻草與麥稈兒全要。你種多少地,收多少糧,日本人都派人來監視;你收糧,他拿走!你不種,他照樣的要!你不交,他治死你!(第35章)
編輯本段林汝為版《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
電視劇《四世同堂》,共28集,北京電視劇製作中心錄制。1985年8月16日至9月9日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根據老舍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林汝為(執筆)、李翔、牛星麗編劇。林汝為總導演。史可夫、蔡洪德、史憲富導演,梁世龍、邢培修、王曉輝攝像。創作集體獲廣播電影電視部授予的特別獎,作品獲第六屆(1985年度)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連續劇特別獎。林汝為版四世同堂電視劇劇照(20張)該劇較忠實地再現了原著的思想內蘊和悲劇意識,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深刻。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爺一家和他的街坊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和侵略者佔領時期表現出來的雙重性格,即不甘屈服的民族氣節和封建思想的禁錮下封閉、愚昧、妥協、敷衍、無聊、自私等社會心理中的陳腐部分引人深思。時逢抗戰勝利40周年之際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文學性引起強烈反響,一時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話題。老舍先生的原著也因此而重現光彩。
主創團隊
導演:林汝為、蔡洪德 部分演員:邵 華 飾 祁老人 鄭邦玉 飾 祁瑞宣 李維康 飾 韻 梅 高維啟 飾 祁天佑 杜 澎 飾 錢默吟 謝 鋼 飾 祁瑞全 史玉中 飾 冠高第 徐美玲 飾 尤桐芳 許正庭 飾 王排長 史可夫 飾李四大爺 陳 強 飾 小 崔 馬 寧 飾小崔太太 遲 銓 飾 小 文 張靜林 飾小文太太 黃少泉 飾 白巡長 曾 靜 飾 丁約翰 李婉芬 飾 大赤包 周國治 飾 冠曉荷 葉榛楠 飾 冠招弟 趙寶剛 飾 祁瑞豐 張連仲 飾 藍東陽 吳代堯 飾 井 田 龐萬靈 飾 富 善 李 鏵 飾日本老太太
內容簡介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伴隨著駱玉笙先生(藝名:小彩舞)凄涼悲壯、鏗鏘有力的京韻大鼓,在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之際,這部根據老舍原著改編的28集電視連續劇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時為北京電視製片廠)搬上熒屏。 該劇秉承嚴格的現實主義手法,力求再現原著,其藝術感染力不是來自投合時尚,更不是以離奇情節取勝,而是始終以一種朴實無華的敘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一群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苟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在藝術處理上,編、導、演、攝、錄、美、光、服、化、道追求的是老舍先生作品的民族化、大眾化,以及中國傳統的、濃烈的地方特色,即北京味。 20年後,相較起那些充斥熒屏的打著「抗日題材」的幌子,一味迎合現代人口味,不惜歪曲抗日英雄和國人的抗戰情結的影視劇,這部劇集所傳達的精神及其藝術價值更顯得彌足珍貴。
❸ 四世同堂的人物結局各是什麼
1、錢先生參加了抗日,高弟也抗日,招弟當了日本人的特務。
2、除此之外,冠家的人都死掉了。
3、瑞宣告訴白巡長自己一直幫共產黨,請白巡長幫忙一起營救錢默吟,白巡長很爽快地答應了。
4、黑毛方六被放了出來,興奮地在胡同里來回宣告。
5、藍東陽裝病被送到了廣島的療養院,結果被原子炸死。
6、祁家斷了糧,妞子餓得說不出話。沒有多久就餓死了。
7、瑞全帶著高第回了家,給這個悲傷的家庭注入了一點生氣,祁老人十分高興瑞全與高第最終能走到一起。
文學手法
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公認的文化批判的高手,在《四世同堂》這部不朽的文學作品中,作者透過小人物看抗日戰爭,透過戰爭思考民族文化,從而對民族文化作出理性的批判和繼承。
在表現「宏大主題」戰爭的殘酷、戰爭對人類文明和生活的摧殘、民族命運的顛沛沉浮、民族精神時老舍對敘事內容作了微觀化的處理,收到了藝術化的效果。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1966年8月24日,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
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1978年,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❹ 《四世同堂》內容簡介
《四世同堂》的內容簡介 看電視劇版的去 三五免費電影 網站看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侵華日軍的鐵蹄踐踏著北平城,中華民族一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達到頂點。淪陷了的小羊圈胡同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大家一夜之間被迫進入一個夢魘般的世界。
身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爺是一個倔強、正直、令人尊重的長者,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閱歷,使他想當然地以為戰爭不出三月必停。老爺子一心守望四世之家,向來將「國將不國」放在其次,把他的大壽倒是看得更重要一些。
可是由三孫瑞全「寧在國旗下吃糠,也不在太陽旗底下吃肉!」一腔熱血地率先沖出家門投身革命,到次孫瑞豐兩口子在私慾驅使下,從家中分裂開來,投奔他們賣身漢奸的「新生活」,四世之家第一次出現「生離」;而後「死別」也找上門來:與事無爭的兒子祁天佑上敬父母下佑子小,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結果反受日本人敲詐勒索,遊街示眾,受辱到極點,被逼投河自盡;全家的寶貝兒,祁老人的曾孫小妞子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餓死。同時,貪圖安逸享受的瑞豐「自做孽不可活」,也一命嗚乎,四世同堂之家終於瓦解。
祁家老爺子永遠也過不上風光的大壽了。
苟活下來的人同樣痛苦:長孫祁瑞宣,是一位中學英文教師,長時間在「盡孝」與「盡忠」之間因不能兩全而徘徊,深陷在「偷生」的恥辱之中,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也不為日寇做事,同賢妻韻梅維持著一家老小生計。
而對政治「高度近視」的韻梅也是直到北平淪陷,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這個純粹的家庭婦女才走出了家庭,她的心裡才開始不再只有小家,還有國家。
和平的時代過去了,就連一向閉門飲酒養花的落拓詩人錢默吟也要站在斗爭場上,轉變為敢於在敵人鼻子底下拚命的勇士。
小羊圈胡同的小崔、小文、李四大爺和孫七,也都是在臨死才驚覺:「國破,家必亡」的鐵理……
當然也有人欣喜若狂地趁機當起了漢奸,撈上了官職與油水,大赤包夫婦就是這其中活得精彩滋潤的一對。聽說了錢默吟小兒子錢仲石拉著日本鬼子開車赴崖的殉國之舉,大赤包夫婦邁出了當漢奸的第一步,出賣錢默吟,致錢默吟被捕入獄。災難接踵而至,錢家老大被日本人打死,絕望的錢老太太在兒子墳前觸棺身亡,小羊圈第一次大發喪。
大赤包卻因告發有功當上了妓女所所長,成為胡同里的西太後,漢奸里的模
范漢奸,風風火火,好不風光,惟一的憾事是巴結日本人沒找對主兒,本給日本司令官准備的漂亮女兒招弟被個小小的特高科科長李空山給糟蹋了,而家中的眼中釘姨太太尤桐芳也一直未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消失。
一心想沾日本人的光謀個一官半職的冠曉荷卻沒有太太大赤包幸運,以致為了一個小小的官職不惜賣了姨太太尤桐芳。
而最鐵桿的漢奸還要數漢奸組織「新民會」宣傳幹事藍東陽,由於其對日本天皇的絕對效忠,甚至被當成標本運往日本研究其基因機理。
漢奸們曾「義結金蘭」,卻也脫不過狗咬狗的命運,瑞豐就成為被咬的葬品。
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人,將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特務,也將矛盾的高第轉變為了一個革命者,與瑞全並肩站在一起,並讓尤桐芳憤而掏出了炸葯扔向了日軍……
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爭,或隱忍,或苟且,或偷生,有人認賊作父,有人偷偷罵娘,更多的還是暗暗的反抗……
只有在戰爭面前,人性之花才綻放得如此肆意與濃烈!
本劇深入挖掘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的文化心理,是一部淪陷區平民心靈史。胡同里形形色色的正邪生存狀態,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崇高的民族氣節與苟且偷生、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也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的落後,將會遭到怎樣的結局。
忍辱負重的八年,覺醒抵抗的八年,終使胡同里的人們徹底懂得國之尊嚴、民族之尊嚴、人之尊嚴。
本劇正是通過這些普通中國人在抗戰中的惶惑、偷生、苟安的社會心態與覺醒抗爭的精神風貌的描述,在正反兩種文化人格類型的比照中尋求著復興民族、富強國家的理想人格,藉以強化民族的生命力。
人性百態,盡在《四世同堂》。
❺ 四世同堂電影誰是主角
祁瑞瑄
❻ 哪部韓國片是四世同堂
家門的榮光
❼ 四世同堂 三部曲是指那些
《四世同堂》是指《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
《四世同堂三部曲》是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老舍,全二冊。
1944年初,老舍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全書分《惶惑》、《偷生》、《飢荒》三部,共百萬言,小說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孫四代的活動為主線,輔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斗爭,刻畫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歷程。全書如一幅巨大生活畫卷,氣度恢弘,讀來令人盪氣回腸,是一部感人的現實主義傑作。
老舍的《四世同堂》不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國出版的最好小說之一, 也是在美國同一時期所出版的最優秀的小說之一。
《四世同堂》敘寫了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處處流露出國家殘破的刻骨之痛和"筆尖上能滴出血與淚來"的藝術風格,在這里,對苦難年代中的社會動向的表現是真實的,偷生就是自取滅亡的思想主題由於小說的標准色彩和抒情氣氛而更為突出。
《四世同堂》是老捨生前自認最好最滿意的作品,三部曲組成的壯闊史詩猶如《紅樓夢》一般有著豐富的內涵,戰爭時的眾生面貌、淪亡中的北平古都,一一在這部作品裡鮮活地重現。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❽ 四世同堂,關於瑞全的片段賞析,急!
記住我這幾句話,老三!記住了,在國旗下吃糞,也比在太陽旗下吃肉強。
賞析:
老舍先生借主人公----祁老爺子的長孫祁瑞宣之口,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