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哈姆雷特的電影觀後感100字

哈姆雷特的電影觀後感100字

發布時間:2021-07-23 20:23:58

A. 《哈姆雷特》閱讀心得(100字左右)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就是一幕極具震撼力的悲劇。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於敏感而猶豫不定,由於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哈姆雷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他立志重整乾坤,但他又耽於沉思、自責、自我懷疑上,加之憂郁與孤獨,他迷惘、矛盾又痛苦。於是一再拖延復仇計劃,導致了最後的結局。「生存還是毀滅?是默默忍受命運的暴虐,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哈姆雷特選擇了後者,承擔起了那項他承擔不起,幾乎連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但又決不可推卸的復仇重任。如今的現實中,倘若我們遇到了困難,我們是去面對它,還是選擇逃避?我想應該是面對。無論是什麼困難,沒有人解決不了的,除了死亡。可是就算在死亡面前,如果能勇敢的接受,那麼也算的上高貴了。總而言之,不論在什麼艱難險阻面前,我們都應該勇敢面對,接受挑戰。

B. 電影觀後感100字 只要100個漢字

《哈利波特》觀後感
這是一個魔法的世界……
我們都希望擁有一頂巫師的帽子,一根神奇的魔杖,輕輕一點,便可以使一樣東西飛起來或者消失。可是想去這魔法的世界得需要足夠的幸運,而哈利就是這么一個幸運兒,他的天賦使魔法大門為他打開。
清秀、文氣的哈利給人以脆弱的感覺,可是事實並非如。自小就是個孤兒的他受盡了屈辱,可是他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奮發向上。一天,幸運降臨在他頭上,源源不斷的信涵邀請他到魔法世界去,他順利的成為了魔法學院的一員。雖說幸運降臨,可是噩夢也隨之而來,額頭上的刀疤,讓哈利和一個讓人提起就恐懼的魔鬼牽扯到了一起,那個魔鬼就是——伏地魔。
仇恨使他勇敢的面對伏地魔,在他剛踏進魔法學院不久,就與伏地魔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較量。伏地魔寄生在別人的身上,逼迫孤身一人的哈利交出魔法石,哈利當然不肯,這時,魔法石的力量使哈利的手變的像熔岩一樣,焚化了伏地魔的美夢,伏地魔踉踉蹌蹌的逃走了……
不光哈利是英雄,他的夥伴也是功臣:如果沒有赫敏的照料,哈里放心的下羅恩嗎?如果不是羅恩在「巨型棋」的緊要關頭,舍己為人,哈里能沖出重圍嗎?如果沒有鄧不利多的相助,哈里還躺在石階上昏迷不醒呢!
《哈利波特》擁有我們大家的夢,帶我們遨遊魔法的世界……

C. 哈姆雷特讀後感100字,急求!

雨果曾經說過:「哈姆萊特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他是一個巨人,卻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哈姆萊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們大家。哈姆萊特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哈姆萊特》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就是這樣真實的生活在我們的周圍,熟悉又陌生。哈姆萊特,我看到他處在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年華,我看到這繁華的春天,青春如陽光般閃耀。

D. 哈姆萊特讀後的感受100字

《哈姆雷特》讀後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
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
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
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
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
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
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者的典型。雖然他在劇中一出場就是一個身著黑衣、一臉肅穆的憂郁王子,但「劇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個在人文主義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學學習的快樂王子,他對人類充滿了理性的信念:「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能力!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可是世界倏然改觀: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瑣而卑鄙的叔父克勞狄斯卻踐登王位;父母親的愛情理想又為改嫁的母親所玷污;盛大的結婚笙樂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貴們紛紛向新王獻媚邀寵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僅僅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難就已經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涼、憂郁中,誰知還有更加殘酷的謀殺陰謀,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擊,巨大的震驚和憤怒,使憂郁的王子從個人的痛苦中轉到了更加深廣的范圍,使他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在嚴峻的現實中,他自覺地擔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他所要擔負起的責任太大太重,遠不是那個暴烈如火的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目標狹隘、不計後果地一會兒攻打丹麥,一會兒攻打波蘭;也不是那個簡單莽撞,一心復仇,糾集一群烏合之眾攻打王宮,又被國王幾句花言巧語所哄騙和利用,愚蠢地充當了國王的槍手的雷歐提斯。哈姆雷特的復仇,不僅僅是遵照父命去殺死國王克勞狄斯的肉體,而是要消滅克勞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會: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到處充滿著專制腐敗、陰謀詭計、阿諛奉承以及「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微賤者費盡辛勤所換來的鄙視」。「載負萬物的大地,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覆蓋眾生的蒼穹,這一頂壯麗的帳幕,這一個點綴著金黃色的火球的庄嚴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濁的瘴氣的集合。」而這一大堆污濁的瘴氣,克勞狄斯是罪魁禍首,但老臣波洛涅斯、同學羅森克蘭茲、吉爾德斯特恩等等,出於自己的私利,無不成為國王的幫凶。就是母親和情人奧菲麗雅也由於軟弱無知,無意中被黑暗勢力所利用,並成為犧牲品。敵對勢力是廣大之陣,又是隱蔽很深的無物之陣。哈姆雷特的認識更加深廣,但卻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在一個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謬的社會里,「生存還是毀滅」,這真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人生命題。這也是人文主義理想者所面臨的無奈和不幸。時代社會的顛倒混亂,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陣痛。君主理想已然破滅,君臣禮儀不復存在,綱紀敗壞,倫常崩潰,世風日下。而封建堡壘卻更加頑固。新興的第三等級勢力僅僅處於萌芽階段,還不為人文主義者所認識。歷史的反復和螺旋狀態,是人文主義理想者們不期然而然的規律。人文主義者們不是政治家,而是理想家,他們胸懷遠大,目標純正,堅持理想信念,意志堅定。絕非為了一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在哈姆雷特機智地以「戲中戲」的方式證明這一駭人聽聞的罪惡時;本可以毫不猶豫的復仇。但在克勞狄斯慌亂地向上帝祈禱時,哈姆雷特不是趁機殺死他,而是想到要在敵人罪惡昭彰時,再舉起正義的劍懲罰邪惡。這不能僅僅歸結為哈姆雷特的宗教情結,更不能怪罪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這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文主義理想者的必然行動,而不再是宮廷權利的血腥爭斗。最後哈姆雷特讓他的好友霍拉旭好好活著把他「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就說明了這一點。?
人文主義者過於推崇個人的力量,這使得王子哈姆雷特看不起一般民眾,嫌棄「一個平民也敢用他的腳趾去踢痛貴人的後跟了。」盡管國王曾經擔憂哈姆雷特在民眾中的威望,海盜也給了他應有的尊重和幫助。但哈姆雷特不可能「墮落」到像雷歐提斯那樣率領暴徒攻打王宮,在暴徒的山呼萬歲中登上王位。因為,這距離他心目中的人文主義理想太遙遠了。只有到了十九世紀,我們才看到如雨果、狄更斯等偉大作家在文學作品中描繪的下層平民百姓攻打王宮、教堂、監獄的情景,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人文主義理想信念的根本在於「人」!高貴文雅,純潔優美,勇敢堅強,兼具熱情和理智,擁有平等和尊嚴。但在殘酷的現實中,人性是那麼邪惡,那麼卑鄙;那麼脆弱,那麼善變;那麼孤獨,那麼……「這一個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麼?」但憂郁的哈姆雷特畢竟沒有喪失人文主義對「人」這個「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的信念,而且為這個永恆的信念獻出了生命。這個信念就是我們一代代人活著而且奮斗的理由。

下面那個有沒有道德,復制我的第一段!!!!

E. 哈姆雷特觀後感200字左右

哈姆雷特作為莎士比亞最富盛名的悲劇而言,不同的人讀過本劇的感受其實是不同的,如果作為我而言,我個人覺得哈姆雷特這個人其實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他想要復仇,但是他不能從容的下手,他的優柔寡斷也最終導致他的死亡。他的仇恨並不能完全使他成為一個復仇者。如果你把它全部看完,其實後面還是比較戲劇性的,特別是他得知奧菲利亞的死的那一段,把它看完,你會得出的是自己的感想,名著嘛,還是自己解讀的最好。

F. 電影觀後感100字

世外桃源里的童真

文/夢里詩書

對於《哆啦A夢》最為成功的劇場版翻拍,在更為出色的動畫製作下,劇情依舊是《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夯實的奠基,在這部動畫電影里不僅將友情賦予了動容的羈絆,更營造了一個滿載歡樂與奇想的世外桃源,輕松詼諧的氛圍中為人走進了色彩斑斕的光影之夢。

《大雄的日本誕生》是哆啦A夢劇場版系列,至今日本觀影人數最高的一部動畫作品,這不僅源於「日本誕生」這一博人眼球的辭藻,更還在於它滿載童真充沛的劇情,一如往常大雄面對媽媽的壓力,這一次在哆啦A夢的協助下回到了7萬年前的日本,同他的朋友靜香、小夫、胖虎、一起開創了屬於自己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我們在成長中何曾不會面對學習與生活的重壓,又何嘗不會幻想能有著這樣的一群摯友,無拘無束的歡樂,這部電影在伊始其實就巧妙的把握住了觀眾最為期望的需求,用桃花源為引的「日本誕生」攬獲已觀眾的心房。

一個完整劇情清晰且不低幼的故事是《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的源泉,雖然每次的劇場版都是大雄從懦弱到堅強的成長,但這樣的劇情卻總是能被那源於友誼的羈絆所打動,這一次透過大雄和小夥伴們與暗黑反派對決的主線,透過他與三隻寵物天馬、獅鷲、龍間的友誼依舊為人感受到了這種情感的真摯,相較於國內諸多低幼蒼白的說教,《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的情感並不會令人有感空洞,相較如今敏這般賦予動畫電影以深刻哲思,但並不適合孩子的動畫,那關乎友誼勇敢的正直,又能成為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啟蒙,這樣的電影才是一部真正屬於合家歡的動畫。

電影在友誼勇敢這慣以的情感介質中,其實有著另一個為人深思的切入,為何大雄他們要穿越回到7萬年前日本的伊始,將土地私人和國有的問題,做出了一種全新的思考,土地本就是猶如空氣水源這自然孕育人類的溫床,但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土地卻變成了人類私有的產物,這種觀念雖然乍看只是孩子的無稽之談,但又何嘗不是電影用桃花源式的美好和孩子的童真所賦予的耐人尋味之處,這亦是《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真正獨具匠心的所在。

《新·大雄的日本誕生》誠然與過往的內容有著近乎90%的重疊,但更為出色的製作和節奏把控,都使這部80年代的動畫電影綻放了如老樹新花般的生機,使那世外桃源中尋覓以久違的童真。

G. 哈姆萊特觀後感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創作於1601年,是四大悲劇之首,集中體現了莎士比亞的思想特點和創作成就,被譽為莎翁戲劇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鑽石,它是莎士比亞的驕傲。《哈姆萊特》主要寫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王復仇的經過。後來用「哈姆萊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概括了他的復雜性。
莎士比亞在劇中說:「這是一個顛倒的時代」。不錯,彼時丹麥國的狀況是:婚禮緊接著葬禮;敵軍壓境,宮中卻仍在縱欲狂歡;朝廷里眾大臣爾虞我詐,互相傾軋;社會上民眾群情激奮。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哈姆萊特生活的時代與環境,這一切造就了他的性格與一系列看似怪異的行為。
在我看來,哈姆雷特整個人都籠罩著悲觀主義色彩。在哈姆雷特的理想幻滅後的眼中,人類本體是丑惡的,他對人的這種認識帶有偏激。所以,既然人在本體意義上是惡的,那還值得斗爭嗎?人活著還有意義嗎?
這種種的考慮,無不造成他復仇行動上的猶豫延宕。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重重的顧慮是我們全變成了懦夫,決心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對於未知的事情,我們總是抱著保留的態度,對於未知的領域,我們總是猶豫不前。因此對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們就這樣白白地放棄了。或者有些時候,碰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奸王克勞狄斯所說,「因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節外生枝,這些都會消磨延宕想做的願望和行動;該做的事情一經耽擱就像那聲聲感慨,越是長吁短嘆越會銷蝕人的精力和志氣。」所以,想做的,想到了就該做!

H. 紅色電影觀後感100字左右

地道戰觀後感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去看了電影《地道戰》,它在我腦海里縈繞不散,使我熱血沸騰,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沖動,一份渴望,一絲感動,愛國情結在心中湧起。

這部電影講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企圖在冀中進行「大掃盪」,聰明的中國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神奇的地道,通過地道戰,粉碎了敵人陰謀的故事。

當我們看到英勇的敲鍾大叔為了保護高家莊的老百姓,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上空時,日本鬼子總司令的槍聲也響了,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大叔拔出手雷和敵人同歸於盡。看到這里,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聲。這掌聲,是給敲鍾大叔的敬禮,也是贊揚了大叔這種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看到了戰爭時期,老百姓的錚錚烈骨,也讓我看到了老百姓不畏犧牲、堅強抗日的品質,正如毛澤東所說:「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支持戰爭。」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禁聯想到現在。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沒有戰爭,沒有糾紛,而許許多多的人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去刻意破壞它,難道這些人不知道這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嗎?這樣做,先輩們在天之靈又怎能安息呢?我希望,人們應該愛護這一切,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好好學習,才能報答革命先烈們,成為保護祖國、建設祖國的接班人。

電影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冀中的勞動人民用智慧建造了地道,也用生命保護了冀中,他們為建設新中國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I. 《哈姆萊特》讀後感,字數100字左右,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德國人文主義中心維登堡大學讀書。他的叔父克勞狄斯毒死老哈姆萊特,篡奪了王位,並娶了嫂嫂。哈姆萊特回國以後,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囑咐,決定復仇。同時國王開始懷疑哈姆萊特,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議下,利用大臣在自己的女兒、哈姆萊特的情人奧菲利婭去試探他,又指使哈姆萊特的兩個同學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前去試探他,都被他識破。哈姆萊特利用一個劇團到宮廷演戲的機會,證實了鬼魂的話,決心行動。他說服母親疏遠國王,並把波洛涅斯錯當國王殺死。國王派來哈姆萊特和兩個同學去英國索討貢賦,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萊特,哈姆萊特發現陰謀,中途矯詔,折回丹麥。這時奧菲利婭因為父親被情人殺死,瘋癲自盡。國王乘機挑撥波洛涅斯的兒子雷歐提斯以比劍為名,設法用毒劍刺死哈姆萊特。在最後一場比劍中,哈姆萊特、國王、王後、雷歐提斯同歸於盡。
我覺得,哈姆萊特的尷尬在於一個纖弱而又明達的心靈肩負著與其行為能力不相稱的重任,比坦特魯斯更難堪飢渴,比西緒弗斯更枉費心力。在哈姆萊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環境的殘暴性是如此相反而又相成,以致這個獨特的性格在內涵方面顯得密緻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顯得博大而深廣。 我的同情也不得不轉移到配角奧利菲亞的身上,她是如此的年輕,心靈和身體都沒有成熟,種種柔情連她自己都不明其所以然,便提前油然而生,愛和恨一起壓擠著、煎熬著她脆弱的身心。她愛人,同時渴望被愛,卻往往意識到自己愛人勝過被愛。她不幸而又無助,不是因為品質上的弱點,完全只是由於自己也不了解的天真無邪,她當然十分痛苦,卻從未流露出來。她更像一隻小鳥,為了尋求庇護,投向哈姆萊特的懷抱,可嘆他在神經錯亂中,竟把她從自己身旁摔開去,摔的那麼重,終於無意間殺死了她。她死在了她愛的人手上,上天對她還是仁慈的。
《哈姆萊特》是一個很悲慘的故事,但從幾個人物中我了解了許多,懂了許多許多......
--------------------方嘉怡

閱讀全文

與哈姆雷特的電影觀後感1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現代愛情故事電影 瀏覽:668
張藍心幾次都沒演成龍的電影 瀏覽:595
喜盈門老電影大結局 瀏覽:376
哈利波特英文電影摘要 瀏覽:513
電影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瀏覽:611
主角拍電影笑忘書 瀏覽:915
電影南泥灣女演員 瀏覽:719
十大高中生英文電影推薦 瀏覽:933
蘋果中文電影 瀏覽:59
女銷售賣80套房是什麼電影 瀏覽:476
賈玲跟沈騰演的新電影 瀏覽:22
夏天在電影院看電影坐哪個位置不冷 瀏覽:150
音樂電影女主唱star 瀏覽:938
歐美愛情音樂電影 瀏覽:82
英文電影欣賞及配音課程背景 瀏覽:381
女主角是演員的日本動漫電影 瀏覽:824
偵察兵電影1974完整車輪滾滾版 瀏覽:297
正能量的免費英語電影 瀏覽:272
什麼app看電影免費 瀏覽:964
男的電影頭像圖片大全2015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