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電視片《信仰》觀後感怎樣寫
《信仰》觀後感
為人民服務,就得拿出一輩子。6月24日至25日晚,為慶祝建黨91周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鍾,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90多年來,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鐵、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植根中國大地,與人民心連心,為旗幟添風采,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於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於風雲變幻中風光無限。
在觀看《信仰》中我體會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作為一個社會人,是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名利,結果會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麼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很有成績的幹部,後來卻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問題。沒有信仰,就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麼,自己又如何堅定信仰呢?
我認為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教育科學,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動和實干,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人活著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斗的激情。德才兼備,注意為人師表,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知識淵博、懂得教育規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誠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對學生全面負責,對全體學生負責,愛生育人。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也是學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努力完成教學任務。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質保量地充分發揮課堂40分鍾的作用,扎扎實實地完成每課時、每單元的教學要求。勇於改革,銳意進取,積極進行各種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開拓前進,不斷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服從分配,團結同事,互教互學,堅持正義,少說空話廢話,多干實事正事。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融洽,處處以一名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創先爭優,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2. 電影迷悟觀後感 800字
看過太多的災難大片,可是這部《迷霧》和我看過的災難片完全不一樣,這里沒有洪水屠城,沒有山崩地裂,更沒有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就讓人感覺到了危機:只是一個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上午,在經歷了一夜的暴風雨後,男主人帶著兒子去超市購物購買生活物品,他與心愛的妻子道了別,卻沒想到,這一聲再見卻成了永別!
被困在超市的人群中,一開始就有一個女人,長的有點邪惡的女人,整個影片,她其實是一條主線。
她嘴裡,第一次說了一句:死神來了!但是處於極度惶恐中的人們並沒有在意。
第二次是女人自己在廁所里,自然自語,我們可以理解為她在和上帝對話,我覺得導演安排這個細節,是為了凸顯女人不管是邪教還是基督教吧,為了凸顯女人對上帝信仰的虔誠。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失,隨著事態越發的嚴重:隨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的慘死,有人的精神防線開始崩潰。
女人第三次宣揚她的理論:這是上帝對所有人的懲罰,女人喋喋不休的言論引來了大家的不滿,尤其是一個穿著工人服裝的男人,很抱歉,我忘記了他在電影里的名字,我就先叫他工人男。所有的人,都對女人的言論表示了憤怒!
一些人跟本不相信迷霧里有怪獸,在男一號鄰居的帶領下,幾個膽大的男人,開始想辦法突圍,其實他們完全沒有必要那麼做,因為他們身處超市,最少物資不會貧乏,但是內心的恐懼讓他們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力,幾個勇敢的男人組成了一隊,他們勇敢地走出超市,走進迷霧......當然他們全部都死了,這更加具了人們的恐慌。死亡加劇了人們內心的恐懼。
還記得《聖經》里的那個有關潘多拉魔盒的傳說么,那個預言告訴我們,放棄什麼都不要放棄希望!
打開潘多拉魔盒的是人類自己,能使人類滅亡的也只有人類自己,人類心中的惡魔才是可以毀滅人類的罪魁禍首。面對全球變暖,珍貴的野生動物不停地滅亡,也許人類是這個地球上最後滅亡的物種,但如果人類想逃脫不被滅亡的命運,你我都知道改怎麼做,千萬別讓「迷霧」迷住了自己的內心的希望之火!
3. 紀錄片< 信仰> 觀後感
信仰的力量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大型紀錄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1992年,鄧小平曾經回憶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ABC》,正是以《共產黨宣言》為起點,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停的追尋,堅守自己的信仰,發揮了他永恆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開天闢地慨而慷。《共產黨員宣言》確立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信仰,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共產黨宣言》引導彭湃從一個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從他燒田契開始,已經開始綻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揭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還要堅守,正是有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聆聽著片中的入黨誓詞,再次心潮澎湃,歷經各種時期,黨的誓詞也在不斷修改,但毛澤東主席添加的「永不叛黨」一句從未更改。絕大多數共產黨人在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方誌敏曾寫過:死,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說道:中國一定有個可愛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於像他這樣對信仰的堅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現在已經出現。當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像陳公博、張國燾等人,他們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跡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斗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從蘇維埃到民族解放,從新中國到五星紅旗,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去實踐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讓人們凝聚起來,為信仰而奮斗,就是為未來而奮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4. 紀錄片《信仰》心得體會
人治社會就是典型的權力社會,社會的運轉完全圍繞權力轉動,權力不受監督和制約,民眾處於被權力奴役和壓迫的地位,民眾權利無法主張,當官成為社會公眾的追求.所有的專制集權社會都是
人治社會.。人治社會的本質是權力私有化。人治社會能充分體現統治者的意志,對統治者來講是高效的。
法治社會是權力受監督和制約的社會,由於公權力被關進籠子,民眾的權利在法律范圍內得到主張。法治社會的本質是公權力有限化。法治社會的統治者類似經理人,相對來說並不高效。
打個比方: 如果把社會看做一場游戲,如果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裁判都屬於同一人,而且他隨時可以改變規則還參與游戲,那麼這就是 人治社會。
如果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裁判是分開的,而且他們不參與游戲,同時游戲規則不得隨便改變,那麼這就是 法治社會。
5.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猶記得半年前參加黨課培訓的時候,那時候在講台上的老師給我們講述了許多革命老前輩堅定自身信仰,為中華之崛起奮斗終身的事跡,那時候在台下的我激動萬分,為先人事跡感慨萬千。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法苑珠林》卷九四:「生無信仰心,恆被他笑具。」 沒有信仰之心,人的行動力就會受到限制,無法實現自身之最大價值,信仰從本質上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有神論信仰,另一類是無神論信仰。
有神論信仰者謙卑,相信宇宙中的一切是神所創造,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因果循環,靠內心的善惡道德法庭約束自己,相信"頭頂三尺有神明",所以不敢胡作非為。無神論信仰者相信人的主觀能動性,相信科學,相信眼見為實,相信進化論,相信生死是必然的,人死了什麼也不存在了,永遠地"安息"了,所以把精力和時間主要花費在此生的榮辱勝敗尊卑貴賤上,既然相信人既無前世,也無來世,所以敢想敢為,不怕天、不怕地,更不相信什麼因果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