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戰役英雄觀後感

電影戰役英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26 00:50:05

Ⅰ 求電影光榮戰役的英文觀後感

<光榮戰役>觀後感
一個關於上校的故事,一個關於爭取自由的故事,一個關於南北戰爭的故事.
早先就得知過這部電影,一晃這么些年,終於定下心來慢慢看完了,英雄的故事總是能讓人心神雀躍.
不過今天阿信又有了新想法,Monie問我是不是喜歡看戰爭片,當時有點被問倒的感覺. 怎麼說呢,好電影我都看.
不過今天最大的收獲居然是在洗澡的時候獲得的,具體理論如下:阿信認為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所以我們身邊的故事也總是免不了會有男女參雜其中,而戰爭總是充斥著血腥,暴力,爭斗,那是屬於男人的,愛情充滿幻想,主觀臆測,是感性的,所以屬於女人,那麼什麼電影可以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呢,那就只有戰爭愛情片了,此類影片影響巨大,老少閑宜,男女通吃,可謂經典中的經典啊.
<霸王別姬><雲水謠><兵臨城下><斯巴達起義><英國病人><不朽的園丁><帝國陷落><理發師><盧安達飯店><卡薩不蘭喀>......總是在動盪的歲月里,愛情才更閃閃奪目.
As my soul hee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 after honorable campaign > view, feels
About colonel's story, about strives for the free story, about Civil War's story.
Previously had known this movie, as soon as shakes such a year, settled the heart to look slowly finally, hero's story always could let the person mind jump for joy.
However the Arab League letter also had the new idea today, Monie asked that I liked watching the war piece, at that time a little the feeling which stumped. How saying that the good movie I looked.
However today the biggest harvest is unexpectedly in the time which takes a bath obtains, the concrete theory is as follows: The Arab League letter thought that the world is composed of the man and the woman, therefore we story always unavoidably will also have the men and women to blend in which, but the war will always be flooding the rank smell of blood, the violence, the battle, that will be belongs to the man, love will be illusioned, speculated subjectively, will be perceptual, will therefore belong to the woman, then any movie may this both fuse, that only then the war movie, this kind of movie influence has been together huge, whole families idle suitable, the men and women will sweep the decks, it may be said that in classics classics.
< overlord other professional female entertainer >< rain ballad >< the attacking army has reached the city >< Sparta revolts >< British patient >< the immortal gardener >< empire to downcast >< the barber >< Rwanda to reach the hotel >< Giza not blue ka > ......Always in the turbulent years, love only then sparkles eye-catching.
As my soul hee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Ⅱ 一篇關於戰爭電影觀後感

戰爭片《第九連》觀後感

或許因為父親是軍人的緣故,從小我就喜歡觀看戰爭題材的影片。小時候每到夏天,村子裡就會放映露天電影,雖然常常都是千篇一律的諸如《地道戰》、《鐵道游擊隊》等抗戰題材的老片,但還是令我興趣濃厚。

那時看戰爭片,純粹就是為了觀看打鬥的場面,著眼於武功隊隊員飛檐走壁、如履平地以及彈無虛發、槍槍斃命,還有八路軍指戰員大智大勇,擼著白袖子,舉著盒子炮,三下五除二便打退留著人丹胡的小日本之類。那時候,這種電影不管是在觀時還是在觀後,都會令我有一股酣暢淋漓的快感,看完一部這樣的片子,那些關於「打鬼子」的英雄夢要做上好幾個晚上。

隨著兩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的遠去,屬於那個時代的戰火硝煙也漸行漸遠。當人們回過頭去觀看那些戰火連天的往事的時候,或許不再去糾纏血與火的本身,而是開始突破表象搜尋戰爭的深層原因。影視的鏡頭里的主角,不再都是錚錚男兒,他們也開始「懦弱」,開始有淚,開始擁有平常人的情感。從平凡到偉大是一種進步,從偉大再到平凡則是一種境界的提升,這種現象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是可喜的。

一直以來,似乎戰爭大片的製作都屬於美國,他們的《野戰排》《獵鹿人》《拯救大兵瑞恩》以及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系列,等都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曾經在二戰中大放異彩,以及在兩極格局中居於重要地位的前蘇聯,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他們製作的經典影片確實屈指可數。一部以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為題材的《兵臨城下》,雖然讓世界掀起了一股「狙擊崇拜」,但畢竟製作商不屬於俄羅斯。

俄羅斯,這是一個屢經戰火、自立自強的民族,誰也不敢忽視這個民族骨子裡所存在的尚武精神。寶劍久久地沉默,是為了保證瞬間的出鞘能夠攝人心魄。2005年的一部《第九連》,以王者姿態向世人展示了俄羅斯民族沸騰的熱血精神。一個民族的偉大之處,不在於如何高調宣揚勝利的戰果,而在於不斷反思曾經的錯誤和失敗。《第九連》把視角投向那場讓俄羅斯民族留下永久疤痕和陣痛的戰爭。中亞的興都庫什山脈,在那裡,曾經有過一場持續十年的戰爭;在那裡,一個貧窮而又落後的的國家讓俄羅斯這頭巨熊領略到了什麼叫做為自由而斗絕不屈服,這個國家叫做阿富汗。

六名來自西伯利亞的青年被送進了軍營。最初,他們是那樣的桀驁不順,蠻橫地剪掉理發師的頭發,肆意地對「軍妓」奧莉婭吹口哨;他們為了減少訓練量而在背包里塞滿衣服;他們捉弄高度近視的爆破教官。但後來,他們被送上了阿富汗的土地,剛下飛機的第一次大爆炸,便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戰場。

接下來,思塔斯毫無防備地被村莊里的穆斯林小孩從背後開了槍,鮮血染紅了利達契夫的雙手。彼托維斯基踩著朝陽,他想用畫筆記錄下清晨的山岡,卻被武裝人員的子彈擊碎了頭顱,鮮血染紅了他那還未完成的畫作。倖存的利達契夫看著滿地犧牲的戰友,看著沾滿著戰友鮮血的高地,他抱著頭,蹲在地上,沒有理會一旁的長官,任憑淚流滿面。

影片的最後,當看到夕陽下滿山岡躺滿的屍體,伴隨著壯士的悲泣,我想誰都會在內心深處產生深深的觸動。這場戰爭的意義到底在哪裡?軍人的職責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在利達契夫最後的內心獨白中,好像已經給出了答案。

入侵阿富汗肯定是一場無謂的戰爭,因為當初這些新兵都是以國家的名義來到前線的。但是,那個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國家,在戰爭結束的兩年後便宣布不復存在。國家不存在了,那這場戰爭的意義又算是什麼?

軍人的職責永遠是服從,無條件地服從,羅素的權力理論告訴我們,在危機情況下,所有人的權力欲都會轉化為一種絕對的服從。軍人需要隨時隨刻面對生死,所以服從則表現為一種常態。從另一角度講,一支軍隊只有貫徹了服從精神,才能轉化為一支鋼鐵勁旅。所以軍人的服從精神並非出於主觀,而是出於本能加客觀。因此,我向來不會去指責軍人在戰爭中所謂的殘酷,軍隊在戰場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這種理解是不能用純粹的日常人性去解讀,而應該站在戰爭的具體環境當中。在戰爭的環境當中,軍人已經不再是一個正常的人。暴力有很多外化形式,包括打鬥、性暴力、臟話等等。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來看,打鬥這種原始行為屬於本我,本我是最易激發的,而且是與生俱來。所以一旦在敵我戰場上待久了,打鬥暴力用之過多,難以避免的其它相關形式的暴力也會出現,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從這個層面講,這幫俄羅斯小伙又是贏得了戰爭的,因為他們守住了自己的高地。

為了給大部隊開路,蘇聯人用火箭彈群摧毀了整個村莊。在火箭彈起飛的瞬間,電影畫面中出現了一名穆斯林老人,他正抬頭望著飛來的導彈,那眼神里,很平靜,似乎對於這種災難他們早已司空見慣。一個見慣了災難的民族,是難以征服的,因為他們已經擁有解決一切災難的經驗。因此,對於那些窮兵黷武者來說,不管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他人,始終是一場災難。

Ⅲ 英雄之戰觀後感

這部垃圾片也好意思要影評,電影業里到底有沒有廉恥,說它是近十年少有的爛片一點都不過,影評兩個字就夠了"惡心"

Ⅳ 濟南戰役的影片觀後感600字以上

參觀濟南戰役紀念館有感

稿件來源:政策法規處 提交時間:2005-2-3



元月27日上午,局裡統一組織全體黨員參觀了位於英雄山下的濟南戰役紀念館,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解說員的講解下,熟悉了解了那段永遠值得我們懷念的歷史。

1946年,我華東人民解放軍在許世友、粟裕等將軍的領導下,經過八天八夜的浴血奮戰,殲滅敵守軍十一萬,古老的濟南城獲得了新生,七十萬人民過上了新的生活。濟南戰役的勝利沉重打擊了蔣介石的重點防禦計劃,從根本上動搖了敵人據守大城市進行頑抗的企圖,濟南戰役以其空前偉大的勝利,寫就了一段令人盪氣回腸的歷史。我華東人民解放軍在那場悲壯激烈艱苦卓絕的戰斗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五千多名烈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熱血與戰火、赤誠與英勇,如泣如訴,如歌如詩,要弘揚於世,更要珍藏在心。

撫今追昔,革命戰爭改天換地,而每一步勝利要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經浸透著烈士的鮮血,悲壯千秋業,殊勛勵後人,為解放濟南而犧牲的先烈們長眠在英雄山下,他們帶著永恆的希望走了,但定格的歷史記載著英雄們戰火中的青春,紅旗飄飄,昭示著革命江山千代萬年。時時回頭傾聽歷史的沉穩的足音,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唯有無愧於歷史的人,才能無愧於將來,我們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共產黨員,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但我們要繼承遺志,珍惜大好時光,發揚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精神,時刻不忘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永遠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平年代,人民的幸福已不需要我們黨員付出鮮血乃至生命的代價,我們只要時刻不忘自已人民公僕的身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可以不負黨員的稱號。

我是一名普通的黨員,曾經在部隊工作,參加了中國許多新式輕武器的試驗鑒定工作,對比展館內各式各樣的輕重武器,我國現有的武器裝備已經精良了很多,無論是在射程、射速、還是殺傷性能等方面。但是對比西方等發達國家,我國的武器裝備還是落後了許多,當年先烈用步槍打敗了敵軍的飛機大炮,靠得是什麼,是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就是因為有了一輛輛的獨輪車、一雙雙軍鞋,才有了濟南戰役的勝利。我們當前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要全面提高黨員的素質和覺悟,進一步提高服務人民群眾的意識,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讓人民群眾真心的跟著黨走,愛國愛黨。這樣即使西方大國擁有再現代化的武器,我們國家也不會懼怕它們,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才能發揮一個東方大國的重要作用。

先烈們,安心的長眠吧,新一代的共產黨人一定會把你們用生命換來的濟南建設得更加美好。

Ⅳ 革命英雄故事的觀後感400字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0年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曾當過兒童團團長和民兵,被評為民兵模範。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作戰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後,於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於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帶領2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在多處負傷,彈葯用盡的情況下,為了戰斗的勝利,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授「模範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Ⅵ 戰爭英雄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夜已深了,可我還未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死得有意義,死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是啊,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Ⅶ 看戰爭片英雄使命觀後感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央視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將以「英雄不朽」為主題,圍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4個篇章,通過一個個英雄故事的真實講述,讓人們共同回顧歷史。

日前,由四位主持人董卿、王小丫、何炅及撒貝南錄制的宣傳片在網路曝光。這也是董卿從美國游學歸來後首次拿起話筒主持大型晚會,回歸主持人「老本行」。據悉,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將於9月4日20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
015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將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精神指導,選取青少年的獨特視角,向孩子們講述一個個英雄故事。節目中將選取與抗戰時期少年兒童有關的故事,增加孩子的心理情感的貼近性,彰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

重溫國歌的背後故事
《開學第一課》將在晚會的第一篇章重點呈現國歌的故事,邀請93歲的老藝術家秦怡老師登台講述。秦怡老師不僅會用語言重現國歌中描寫的真實戰斗,還將透露自己與國歌之間的「特殊緣分」。晚會現場共邀請了三十五位親身經歷了抗日戰爭的老人作為貴賓出席。他們當年以士兵、藝術家、兒童團員等各種身份走過那段歲月,而今最年輕的85歲,最年長的已有98歲。《開學第一課》將以「搶救式」的態度,盡最大可能地向這些英雄老人致敬。

Ⅷ 關於二戰經典戰役的觀後感700字

斯大林格勒戰役觀後感
作為這個世界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俄羅斯民族一直有著與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和民族性格。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音樂、美術、文學等方面,也通過電影這種復合藝術類型呈現在大銀幕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這一切藝術類型,都帶有濃厚的俄羅斯式的詩意,無論浪漫還是華麗,亦或是赤裸裸的殘酷。
《斯大林格勒》是由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的當代俄羅斯戰爭電影,作為俄羅斯早期功勛導演之子,家學淵源的邦達爾丘克在吸收了部分好萊塢電影精華之外,依然固執地堅持著,用俄羅斯美學與詩意來詮釋電影這門藝術。這部最新版《斯大林格勒》濃墨重彩,敘事沉穩,充滿了俄羅斯電影所獨有的特徵,深沉而悲憫,即便是在描述一整個民族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災難,依然充滿了希望與同情,令人沉浸其中,久久無法忘懷。
不同於前蘇聯時期大而全的電影模式,新版《斯大林格勒》以戰史上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為原型,從小處著手,刻畫了五位身份、背景各異的蘇聯戰士與一名小女孩純潔的戰時愛情,以及他們之間那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偉大情感。與之相對應,按照好萊塢人性化原則,影片同時也安排了一對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之間的「斯德哥爾摩式」的悲劇愛情,以此作為陪襯。
雖然與時俱進地採用了IMAX3D制式來完成本片,同時在電影細節處也有不少對好萊塢電影乃至華語動作片的借鑒,但是整體而言,《斯大林格勒》還是一部標準的俄羅斯電影。氣勢恢宏的場面調度,色彩濃郁、華麗得好象油畫一般的每一幀畫面,以及緩慢卻牢牢抓住觀眾情緒的詩意化敘事節奏,甚至是在表現戰爭時,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都帶有鮮明的俄羅斯文化特徵,充滿詩意,情感充沛而莊重。
從故事結構而言,《斯大林格勒》完全不同於好萊塢戰爭大片,以慘烈的河岸攻防戰開篇之後,影片迅速轉入膠著而又漫長的單兵作戰環節,而正是這漫長的過程中,導演娓娓道來,用充滿詩意的浪漫筆觸,精緻地刻畫了每一個角色,每一幀畫面,直到最後高潮部分的降臨。一般觀眾不容易接受的是,影片在最後高潮部分處理時的反其道而行之,情感和情緒遠大於直觀的視覺沖擊,想要象好萊塢電影那樣,享受一頓視覺盛宴的觀眾,看到這里或許會稍微有些失望,但是沉下心去仔細體會其中人物的命運和情感的話,或許才會更加懂得這部電影。
最後必須多提一句影片中,有關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這條副線。盡管只是展現殘酷戰爭對於人性戕害的副線,但是這條副線或許也提供了最大眾化的敘事邏輯。尤其特別的是,整部影片當中,兩人之間始終語言不通,操著各自民族的語言,卻依然能夠在最後達成心靈的共識。那種糾結甚至對立的感情,也更加凸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人性偉大的光輝。其中不少的鏡頭和橋段完全喧賓奪主,極致浪漫,甚至可以單獨成篇。

Ⅸ 柏林戰役電影觀後感

個人英雄主義是最佳電影題材,不過呢,雖然戰爭中所有人都很努力,並不是所有部門都能出個人英雄主義。
戰斗機駕駛員和狙擊手是最容易出孤膽英雄的,坦克就不容易。除非你駕駛一隻虎式。但你們最後敗了,無論駕駛什麼都不會拍成英雄電影,真不好意思。(不過仍然有《泥濘中的老虎》)
在勝者陣營,最常規的坦克謝爾曼和T34都無法單獨作戰。作為集團軍的一部分,就不好拍電影了。除非你拍成《狂怒》這樣,設計出一種不可能存在的情況,英雄主義才能出來。

雖然德國定義了坦克,美國定義了電影,但最終定義坦克電影的是網游《坦克世界》。
這部電影剛上映,贊助方《坦克世界》就推出一款「狂怒」謝爾曼。就是普通的T4A2炮管上刷「FURY」字樣。普通謝爾曼是免費的,「狂怒」賣30美元。
當得知《坦克世界》是贊助商以後,我對這部電影的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對它的評價從3分上升到5分。
這根本就不是裝甲戰電影!是坦克電影!
最正統、最純粹的坦克電影,像《坦克世界》一樣純粹。
僅舉一例,這部電影里主要坦克都是真的。用的虎式是英國當年繳獲的,用的謝爾曼都是從博物館里開出來的。但是,反坦克炮只是拖著走了一圈,根本沒用上。

這個故事設定在1945年4月——這句話就交代清楚了一切,只要別做傻事,美國坦克在德國不會出現以少敵多的悲壯情況。這和設定在1944年夏的《拯救大兵瑞恩》不一樣。
這時,盟軍已渡過萊茵河,蘇軍在東邊籌備柏林戰役。希特勒已搬進地堡,正在為斯坦因那籌集不到部隊發火(元首的憤怒),他將在月底自殺。美軍在心理上想趕在蘇聯以前攻進柏林,但隱約知道趕不上了。
主角們所屬的第二裝甲師屬於第12軍,是先鋒中的先鋒,所以有很多孤軍深入的描寫。這時他們在漢諾威(Hannover——皮特車長的喝醉笑話),往易北河方向走。大任務是與蘇聯會師,把德軍切斷。
小任務是清掃戰場,消滅殘兵,鞏固陣地。
作為指揮官,當然還有個更大的任務,他們從非洲打到義大利、諾曼底,最後打到德國本土,都到這個時候了,其實唯一的任務是把手下人安全帶回家。
——皮特車長一開始說出這個目標的時候,是很有說服力的。為此他逼小機槍手殺戰俘也能被原諒,觀眾也都希望他快鍛煉出來,別影響大家活命回家。最後車長出爾反爾,是這個結局,真想掀桌。

電影一開始皮特殺了納粹,放走一匹馬。從此馬和女人和人性,就是電影中不可分割的符號。
然後湊齊成員,坦克上路。電影前半部分是非常靠譜、非常精彩的。一輛坦克出門就被炸了,這是德國步兵針對坦克發動的唯一一次有效攻擊,也是任何游擊隊在這種情況下的理性選擇。
這可惜這是電影中德國人唯一一次展示智商。
剩下的四輛坦克佔了三種謝爾曼型號,還有一輛裝備了當時應該已經不用的M3短炮筒。這明顯是放殺必死,小分隊每一輛車型號都不一樣,也太不方便了。
第一個任務開始,這些車突突突地在戰場上收集散兵,很真實也很好玩。這是唯一一次展示坦克支援作戰,也是最真實的一場戲。
這時我還想,開場半小時就出這么場大戲,後面的壓軸得拍成什麼樣啊?難道今天將看到改變我人生觀的那部電影嗎?——結果,呵呵。
然後進入城鎮,觸發劇情,隊伍道德值降3。

再上路,繼續往前推進,遭遇一輛虎式!
發生了一虎戰四謝的電影史奇跡。奇跡的點在於五輛車都是真實的,那輛可能是世界上唯一還能動的真實虎。
具體戰斗過程是這樣的:咚咚咚、突突突、英文通信、德文通信、突突突、突突突……
這里就比較網遊了,雙方都是光桿坦克,為了畫面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沖出掩體,在平原上對峙。美軍的設計思路是,8-10輛謝爾曼可以對抗一輛虎。三輛謝爾曼排成一排,直線往前沖的精神,除了服務觀眾也沒什麼更好的理由。
虎式正面刀槍不入,沒有主角光環的A1、A4三輛車秒斃。主角車超人化,在極近的距離繞到虎式後面,連開兩炮滅了虎。
做人要知道好歹,這段坦克戰設計得很卡通,是為了讓你看個爽的,挑毛病就沒意思了。

唯一一輛坦克繼續完成任務,給後續部隊清理一條路。
還沒提到,這輛車上沒有通信兵。是不是因此叫不到支援,不清楚。
坦克踩到地雷,炸壞了履帶——這部電影也沒出現過機械師,小毛病由裝填手隨便修一修。真的是充滿孤膽英雄氣息的一輛坦克。
現在履帶斷了,他們也要自己修。相信觀眾也想看看,他們五個人打算怎麼空手修履帶,可惜沒有這個機會,遠處來了300多個希特勒青年團。
神一樣的壓軸大戲開始了,車長出於對納粹的憎恨,拒絕躲進叢林,決定用一輛坦克戰300步兵。
當然,他們面對的不是普通的300個步兵,是缺乏戰斗經驗的、不知道往坦克下面扔炸彈的、喜歡在坦克狹窄的視角里走來走的,最不可理喻的那種步兵。
那些少年兵打開坦克蓋子一定要往裡看一眼,然後被爆頭。沒人遵守標准作業程序扔個手雷什麼的(除了最後)。而且都是面對機槍也不匍匐的好漢。
一輛虎守住一個陣地並非神話,不過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而且一定有支援步兵和維修人員。謝爾曼的設計不是用來防守的,在不能動的情況下,就是一個鐵棺材。加上這時美軍占絕對優勢,死守一輛坦克孤軍奮戰真是莫名其妙。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個地方必須死守。條件是五個人、輕重兩挺機槍、一門炮、其他武器若干,除了都蹲在不能動的坦克里,你能想出個別的戰術嗎?
不過那就不是拜坦克教了,這部電影就沒意義了。
最後還有一個殺必死,是在少年兵中間有個資深狙擊手。各種福利元素目不暇接,令人激動不已。

在這部崇拜聖坦克的電影中,演技絕對拯救了劇情。劇情線很弱,但是利用細節增加了人性深度。
故事基調是《大兵瑞恩》以後長盛不衰的「戰爭把人變成鬼」。閃耀人性光芒的三個年輕人:小機槍手、德國少女、最後打手電筒的年輕德國士兵,都是因涉世不深而單純。在三個人在即將墮入戰爭煉獄的邊緣,戰爭結束了,或者是人死了,三個人免於喪失人性,是這部電影最動人的地方。
而其他人已經變成鬼了,延續了布拉德.皮特在《無恥混蛋》里,沒有好人壞人之分的戰爭觀,也算是最近戰爭電影的風氣。
變成鬼的人死在戰場上,不見得是壞事。

另有兩件小事,布拉德.皮特已經老到可以演導師形象了,稍微有點意外。
還有這片子的煙火師,不知道在想什麼,做些火樹銀花的爆炸效果。

閱讀全文

與電影戰役英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看正在上映電影的網站嗎 瀏覽:628
晚娘上電影演員 瀏覽:41
周星馳劉德華電影推薦經典電影 瀏覽:6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英語 瀏覽:694
吳亦凡的新電影叫什麼 瀏覽:560
電影突然變異圖片 瀏覽:580
大哥大電影版 瀏覽:758
最近周星馳拍什麼電影 瀏覽:821
和你的名字差不多的國產電影 瀏覽:206
香蜜這個電影的結束音樂 瀏覽:122
好看的動物電影大全 瀏覽:973
一部外國電影主角飛行員 瀏覽:608
電影藍什麼 瀏覽:310
中文版女巫電影 瀏覽:321
求個在線看電影的網站2019 瀏覽:81
泰國電影大象的電影 瀏覽:600
最佳兵王女婿完整版電影 瀏覽:671
在電影院NTR的番號 瀏覽:719
老電影飛來橫福演員 瀏覽:490
電影白毛女音樂賞析600字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