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錄取通知觀後感1500字

電影錄取通知觀後感1500字

發布時間:2021-07-26 05:06:05

① 求電影《錄取通知》的觀後感

《錄取通知書》這部電影是關於美國大學生的教育片,看完之後,作為中國大學生的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電影裡面的主角在電影里的作為是現實中的我們所不能為的。大學不是我們的唯一出路,我們在大學里迷茫,糜爛,倒不如在社會中盡早接受磨煉?這是中國以致全部大學生值得深思的問題。 電影裡面盡量表現詼諧和輕松,但是裡面的學生和家長,學生和教師之間想法的分歧,無不反映當今大學生的真實想法,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自身實際。作為大學生,我們是否應該上大學?大學帶給我們什麼?我們在思想和知識上是否有過進步?我們有沒有糜爛?一連串的問題有感而出。 總而言之,觀後,我有從新,從心評價自己一年半的大學學習及生活。 為什麼中國的高中總拿獎,可一旦進入大學就開始厭學,並且生活糜爛,再也沒有創新的能力,只知道談戀愛,或是忙於找工作.

記得採納啊

② 電影《錄取通知書》觀後感(1000字左右)

首先我想說的是這是部題材很好的美國電影,主要寫的是一群以巴比特為首的高中畢業生,他們有著相同的經歷就是:被無數大學拒之門外。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他們自己辦起了一所叫「南方哈門工業大學」的學校。這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也許這樣的事現實中根本就不會有。
太多劇情在這不作介紹,有興趣的可是自己到網上看一下。這部勵志電影拍的很成功,迎合了現在年青人的思想,特別適合學生朋友觀看,我相信你們會喜歡的。
不知不覺已經說了這么多廢話,下面我們直奔主題,也就是我的個人觀後感。
在看到影片快接近的尾聲的時候,巴比特所創建的學校被封了,看到這一幕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遺憾,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它會給我們一個好結局,結果是他們贏了,學校允許被試用了。看完應該很開心才對,可是我沒有一點開心的感覺。因為我知道現實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我說的是在中國),那麼不止是學校被封,巴比特也會愛到法律的制裁。
現如今這個社會,分兩種學校,一種是公辦的一種是民辦的。我們先來說說公辦的,公辦學校有幾個是不認分數的,無疑進入學校的通行證就是分,你達不到一定的分數那就不行,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現像,特別是靠關系的那種(也許這是種讓人很鄙視的形為,但是現在我們不作議論)。所以是否能進入高校對那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根本就是個難題,對於差生,他們簡直就看不到曙光。於是這時候就出現了許多民辦學校,當然這些學校不會像公辦的一樣只認分,他們認的是錢。你有錢了,你就可以繼續上學,但這些基本都是去浪費時間浪費青春的人。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有多少人進入高校後是好好學的,我可以肯定的說很少很少。
現是7月初,也就是高考成績出來之後了,也許有很多人沒考上理想的學校,他們有的會消沉,因為上大學是他們十二年來的夢。一紙通知書,雖不足以證明什麼,但是每個人都想要(個別除外)。但是很可惜,理想的學校他們去不了。於是有人又在徘徊,是復讀還是上個差點的學校,是踏上打工之路還是繼續混個三年,我想這是每個不理想考生都會思考的問題吧。
我想說的是拿到了通知書又能怎麼樣,拿不到又能怎麼樣,學校都是一樣,都是一磚一瓦起出來的,沒有哪個學校是金子打造出來的吧。關鍵不在學校還是在人,如果你不認真學,如果你不想學,就算現在送你去哈佛,你也照樣成不了大器。為什麼現如那麼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是社會錯了么?答案只有每個人自己知道。
不要因為沒考上理想的學校而傷心難過了,在哪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成功註定跑不了。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跟大學說個人,他的名字叫楊成興。也許大家並不了解這個人,他就是拒絕高考選擇高職,不要文憑要學識的「科技怪才」(有興趣的可以到網上搜一搜)。
我說了這么多,可能又有人對我有陳見了,但是我說的是實話。《錄取通知》看了不僅是諷刺的當今社會的教育,它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做自己的主人,堅持自己的夢!

③ 《錄取通知書》觀後感 中譯英

我來幫你吧,多給點分哦~~~

"Admission notice," the film is about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film ecation, reading, as I have benefited greatly from China's university students, feelings are mixed.
The movie's main character in the film as the reality is we can not of. University is not our only way out, we are confused at the university, erosion, it would be better accepted in society as soon as possible hard-learned lessons? This is China so that all students should be food for thought.
Inside the film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performance of humorous and easy, but it's the students and parents,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deas that reflect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real ideas, people have to think of their own reality. As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go to college? University brought us what? We have ideas and knowledge on whether or not there was progress? Do we have the erosion? A series of felt out of the question.
All in all, the concept, I have a new, cardiac evaluation from their one and a half years of university study and life.

④ 求一篇1500字的電影觀後感

起初以為也就是表現農村教師的電影,或者說也就是贊揚那種蠟燭精神的電影而已,可當我和我的女友在電影院里與幾乎滿座的人們共同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我實在是小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以後許多的話擁擠在胸,只感覺不寫點東西為這部電影心中就不會暢通的。
先從羅老師不讓這兩個支教的老師上課說起。
從這開頭一看,我覺得這就是個引線,是個導演安排的一個讓人帶著猜想一路看下去的懸念,當看到羅老師與村長一起參與這事時我就更加確定這個想法。也正是有這么一個懸念,使得人們從開頭的一點笑聲慢慢的被帶入一個疑問中:什麼那個羅老師不讓她們倆個上課呢?難道真如電影後面所說的只是羅老師的一點「私心」嗎?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才覺得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懸念存在的,這是推動電影劇情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電影所要表現的一切都從這個矛盾演發出來,而這個矛盾就是:當下農村的教育實際情況與「我們」的主觀思想的矛盾!
為什麼我要在「我們」上上個引號呢,因為我覺得這個「我們」包含的群體太多了,不僅僅是支教的我們,還有教育界的我們,還有象身在事外的類似於看電影的我們。其實,電影的矛盾是借羅老師那一點「私心」從他口中表述出來的,當下的我們真的對農村的教育實際不了解,或是說不太了解。農村的學校與我們城市裡學校的情況實有大相徑庭之感,這里有人知道農村學校的上課時間是怎麼安排的嗎?農村學校除了寒暑假還有別的一個假期嗎?
羅老師的死,也許是要用羅老師的死來表現「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種奉獻的精神,也許這是為許曉萌後來進村做的一個必要的鋪墊與設置,我覺得導演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一個看法,那就是希望舊體制解散(羅老師的死亡)新體制的建立(許曉萌進村),也想為農村教育指出一個出路,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處理的不太好,結局如果改成許曉萌站在城市遙望農村而滿腹躊躇的樣子為更好,因為這樣才把這個問題放大了活生生的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所有的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我們不要談論那些支教大學生的問題,這不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是怎樣來做才對農村教育的最有好處?怎樣做才是解決農村教育落後的最終之根本?
正如電影開頭里那遒勁震撼的火車鳴笛與那狹長而交錯的鐵軌道路足以表明這個問題是怎樣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

⑤ 看電影《錄取通知書》觀後感英語怎麼寫60字左右

本片的英文觀後感見附件,可以適當刪減。


***********************

本回答只提供了英文觀後感,沒有提供視頻下載,不違反知道規范,請管理員放行。


⑥ 求電影《錄取通知書》觀後感

片子的原文名字更有意思:Accepted。被接受。是了,整部電影最核心的那幾個年輕人,和我們年齡相差無幾的年輕人,總是被拒絕的一群人。主角巴比特,申請了8個大學,全都被拒絕,連州立大學也不例外。偏偏爹媽的眼光又高到死,非得逼兒子上個大學不可。那妹妹也挺要命,初中就開始為高考准備了。所以誰說美國的高考不可怕,真該把他丟過去試試看。

不過,巴比特這為仁兄可不像我們國內的高三生,沒有大學上了就跑去跳樓跳河;這哥們發揚一直以來的特長:造假,就真弄出了個S.H.I.T(南哈蒙理工學院)出來蒙家長。沒有大學錄取咱不要緊,咱自己弄個大學出來錄取自己就可以了。

電影的邏輯硬傷不少,但是我不想詳細談;象徵意義也很多,但我懶得說。我只說說自己提出來的三個關鍵詞:教育、大學、我。

我很贊同巴比特對理想的闡述。教育不是用嚴苛刻板的方式剝奪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的激情,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天分,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向和內容。在這種時候,我們不得不遺憾地發現,原來美國的孩子也要會面臨和我們一樣的問題——好吧,據說是因為美國佬特別眼饞中國基礎教育階段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戰果,特別是在知識掌握方面的成就,所以專門來跟我們學習過。

好吧,但那畢竟是美國。條條大路通羅馬。這種時候還是會很羨慕人家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小學的時候告訴我們,我們接受教育是為了成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初中告訴我們是為了成為有用之才;高中告訴我們是為了幸福地活著……MD,越聽越clamp了……

教育,是要讓我們成長的。人不會停止發展,不會停止成長,所以,也不會停止接受教育。但教育並不是一定要規規矩矩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一邊打瞌睡,一邊記錄某些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奇怪名詞。是讓自己的靈魂成長、起飛、出航,而不是困死在某個扼殺人性的角落裡痛苦掙扎……

所以我們要終身學習。但不幸的是,現在的學校教育越來越喜歡扼殺人的求知慾了。以至於我們寢室的人,凡找到工作的,現在都將學習視為「總算擺脫的包袱」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學習不是苦差事,我現在特別想去反駁我的初中班主任。因為當我越發地浸淫在知識的海洋中,我越發覺得快樂。知道原本不知道的東西,發現原先沒發現的事物,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呀。為什麼非要苦著臉去讀、記、背、寫呢?

關於大學我已經說過很多話了,我不想再多說什麼。最早的大學就只是一幫年輕人和一些長者,來自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經歷,匯聚一堂,互相學習。把不同來頭不同背景的人放到一起,甚至不需要老師他們也可以互相學習。

我至今還是嚮往民國時期的大學。自由思辨、兼容並包、三教九流……有真正重視教育的環境,有努力保障學生和老師生活水平的社會,所以即使是戰爭頻發,照樣大師輩出;即使條件再艱苦,照樣可以做到和國際接軌……

「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現在很多大學都是倒過來玩的。所以大學都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也很悲哀。

最後來說說「我」。電影裡面那個有注意力渙散症的人興奮地對巴比特說,他接到通知書後,平生第一次聽見爸媽說我們以你為驕傲。巴比特在影片高潮中與古板校長對峙,說:知道什麼?你是罪犯。因為你剝奪了這些孩子的創造性和激情,這是真的犯罪!

殺一個人的肉體,不過毀滅了他的形體而已;但是殺一個人的靈魂,盡管他還能行屍走肉,但比死了還要可悲。

系統是為你設計的?它教你順從你們的心
做個順民?
你們呢?
你們一直想做學校行政員?
亞歷山大博士你有什麼夢想?
也許沒有 也許想做詩人
或者魔術師,藝術家
或者只想周遊世界"

我說,我要做一個作家,要作個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作家。所以對我而言,一切外部的環境變遷,都無所謂,我只要沿著自己的夢想前行就可以了。我永遠不會成為順民,永遠要抗爭自己的生產空間。我知道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只有我才能做到,所以我絕對不會成為社會大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

教會的青年聚會歷來有個環節就是歡迎第一次來到教會的慕道友,我們都要唱歌歡迎。一直唱的都是《你是唯一》。歌詞很好:世界有你會更美好,沒有人能像你,在神的眼中你是寶貝,在世上你就是唯一。你總是如此如此特別,在上帝的眼中,沒有人能取代你。

據說每次都有會眾一邊唱一邊哭,因為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是如此特別如此重要,不是「地球離了你照樣轉」。

前些日子帶領青年聚會的弟兄說想要換個歌——因為這首歌已經唱了兩年多了,結果遭到一致反對,只好不了了之。大家依然每次都會高唱「你是如此如此特別」……

本來就是。

我認識的很多人都很羨慕我,認為我非常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該走什麼路,我總是說「你也可以」。然後他們就會笑起來,心想這個人還不錯,滿謙虛的。

其實我說的是實話。

有夢想,敢於為此付出代價努力追求,是很好的。當然,和現實必要的妥協也是應當有的。在這個電影里,這幫年輕人不還得要求政府給他們辦學的權利么?不過,政府也還算通情達理,給了一年的試用期。

於是,皆大歡喜。

我們呢?生活在電影外的世界。我們不能自己建立一個自己喜歡的大學,但,我們可以把大學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過好每一天。

所以看到片尾的時候,我笑了。

我知道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我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獨。所以,我可以繼續高呼:

即使現實是理想和幻想的墳墓,我依然要苟延殘喘!

⑦ 阿q正傳電影觀後感1500字

上了電影與文學,看了幾部電影,好像除了《阿
Q
正傳》
這部電
影意外其他的我都記不太清了,
也許因為它是魯迅先生寫的一部經典
作品,
我才感興趣吧!
很早之前就學過這篇文章可是卻沒有看過電影,
看過之後我又覺得這實為一部經典。


Q
很卑怯,
他喜與人吵嘴打架,
但必估量對手。
口訥的他便罵,
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
子哭喪棒才舉起來,
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
對抵抗力稍為薄弱的小
D

則揎拳擄臂擺出挑戰的態度,
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

肆其輕保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現。


Q
的精神勝利法,他與人家打架吃虧時,
心裡就想道:
「我總
算被兒子打了,
現在世界真不像樣,
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
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發明固然很
早,後來與異族周旋失敗,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


Q
雖是極卑微的人物,
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裡,
甚至趙太爺的
兒子進了學,

Q
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
以為我的兒子將比他闊得
多。加之進了幾回城更覺自負。

主人公阿
Q
代表了當時的中國人。
無論是從文中各個人物的意識
形態來看,
還是形如留辮者的字母

『Q』,
在在都透露出魯迅暗指的
真實人物—中國人。
影片不留情面地諷刺了當時中國人的一種自我麻
醉、自我滿足、
自我解脫與逆來順受的心態,以及中華民族自古以來

的一種劣根性,
包括自私自利、欺軟怕硬與精神勝利法。
在為中國人
指出這些缺點時,
魯迅可以說是毫不留情的。
但如果我們對中國人加
以仔細的觀察,
會發現他所描述的這種阿
Q
心態在當今社會中並沒有
消失
,
這也讓我大吃一驚。不同於其他的作家,魯迅更注重反應社會
與人性的丑惡,
而且他企圖通過一種讓我們產生反感的方法來讓人理
解他的想法。


Q
的精神勝利法對我的影響尤為深刻,
其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
遇到不開心的事,
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敗,
面對這種處境,
怎麼辦呢?
一味沉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
當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現代人懂得如何
來緩解自己的情緒,這便是所謂的精神安慰。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
闊天空,
便是其中之一種。
我們當然不可將這種正常的排解心理困惑
與苦痛的方法都謂之精神勝利法。

正常的精神安慰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每個人都必須學
會從失落中走出來,
都必須學會調節心理,
使它獲得某種平衡。
否則,
我們將長期處在名利的斤斤計較中而痛苦。

Q
的錯在於他沒有任何
的原則,
凡事都計較,
凡失敗都要求得某種程度的超越。
而他又不是
通過現實的奮斗來實現,
只是作一番精神上的假想,
求得虛妄的勝利。
這種精神勝利法,
只會麻痹人的鬥志,
為我們的苟且偷生找到心安理
得的借口,不利於現實的改造,不利於人類的進步,是我們應該揚棄
的。

當我們事業失敗時,我們常會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誰笑到最後,
誰笑得最好;當我們受人欺侮時,我們會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當我

們失戀時,我們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些安慰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因為只有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
我們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
但是,
如果我們只會作虛無的寬解而不能夠有切實的行動,
那就不免帶有幾
分阿
Q
味了。

⑧ 錄取通知觀後感

http://www.mtime.com/movie/44848/
下面有很多人的影評,可以參考一下
PS:這部電影真的不錯,尤其男主演講的那段~

⑨ 飛揚的青春電影觀後感1500字

人的一生需要充滿色彩,無論身處什麼樣的位置,都應該給自己的生活增添顏色,那樣才是真正的人生。
《飛揚的青春》 是根據貴州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曾羽紀實故事改編的。共青團中央響應黨中央扶貧攻堅的號召和具體組織實施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變為一批批有志青年到農村去支教扶貧的具體實際行動。作為中國第一部描寫青年志願者生活的長篇小說《飛揚的青春》圍繞皎皎、白素嫻、封政三名青年志願者在貧困山區「支教」的人生經歷,為青年人應樹什麼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出了最好的詮譯。作者用鮮活生動的人生經歷和對主題的提煉闡明了人生的道理: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生命的精華,熱愛青春就是熱愛生命。青春和生命都渴望愛,都希望奉獻愛,愛了、奉獻了,青春和生命就飛揚起來了!
《飛揚的青春》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志願者支教的感人事跡,弘揚了志願者精神,在如今物慾、金錢橫流的社會,該片給了我們一次深化心靈的洗滌。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和啟示,影片情節如一縷清泉,一副良葯,讓我們從中感悟什麼才是精神上的充實和理想的追求。
故事圍繞一座美麗的小城;一所貧困的學校;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展開的。他們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社會地位,是什麼促使他們做出決定——去西部山區支教,是什麼支撐他們離開發達、繁榮的都市生活,走進物質缺乏、土地貧瘠的山村,又是怎樣的情感發展,促使他們最後對這片土地產生了那樣難以割捨的感情,甚至於決定留在這片土地上奉獻自己的一身。影片是一部激盪青春熱血的影片,歌頌支教,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塑造的一群鮮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了一種挑戰自我、奮斗拼搏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觀看完《飛揚的青春》這部電影後,讓我有很深的感觸。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更加的確定我的責任和義務。 講述的是一群進入到山區的支教的志願者,他們不僅展現教師的職責,更弘揚了志願者的精神,給了我們一次凈化心靈的洗滌。
在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中,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著不一樣的生活背景,但是他們有著同樣的目標——西部山區支教。他們將自己畢生所學習的東西,甚至遠離發達、繁華的都市生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個物質缺乏貧困的山村。在艱辛的支教過程中,促使他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濃厚的情意。讓我影響特別深刻地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嬌嬌從車上下來,丁青明走到她的面前,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刻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鋼筆送給了她。我記得,在電影中,一直是松坡小學的主幹課程的果子老師,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在觀念方面和其它支教老師產生多種矛盾,但是朴實善良的內心與共同的生活理想讓他們從不理解到最後的相識相知,齊心改造學校的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帶著他們走出大山,以原生態的苗族山歌打動了評委,最後他們獲得了肯定,頓時孩子們歡呼和開心。松坡小學校長王琦對支教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並為學校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是積勞成疾的她在不久後就病倒,與世長辭。給力支教老師極大的感觸,也給了我極大的感觸。

⑩ 電影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1500字

《觸不可及》其實生活和電影一樣,有很多點點滴滴的感人故事,他們或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付出總能點燃生活,帶來溫暖。這一部源自於真實故事的電影。影片講述的事情也很簡單,就是這簡單的情節,簡單的畫面,一次次帶給我們的確實精神的沖擊。在這個仍然存在種族歧視的社會,在這個仍然存在地位偏差的社會,我們的人,世俗人類,選擇怎樣的為人處世的方法?

由這部影片我想到了專業課老師的話。這部影片的取材很簡單,因為一次跳傘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魯塞 Fran?ois Cluzet 飾)癱瘓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職陪護。由於薪酬高,應聘者雲集,個個舌燦蓮花,卻無法打動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奧瑪·賽 Omar Sy 飾)的出現才讓他作出決定。德希斯剛從監獄出來,背負家庭重擔,一心只想尋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而且他明顯對女助理的興趣要遠大於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還是一眼相中了這個小夥子。於是,德希斯開始了一個月的試用期。雖然舒適的豪宅環境讓他倍感虛榮,但是他仍面臨很多挑戰:不僅要為菲利普作身體復健,還得給他洗浴、灌腸、拆信、穿絲襪等。起初,兩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大相徑庭,但是,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他們成為了朋友…… 簡單的題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缺乏,缺乏的恰恰是使它們成為經典成為典範的手段和技巧。在這個躁動不安的社會里,空談創新是不行的,既然在思想上難以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新的手法讓平淡的事兒變得引人深思。這對我們今天的影視創作很有借鑒意義。

窮人也也有同情心,窮人也有良知,即使是曾經的罪犯,他們的人性依舊存在。這是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觸。從Driss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放縱的快樂,從他的身上我也意識到了什麼是自我的陶醉,陶醉於自己的藝術中,享受著內心深處帶來的渴望與追求。我羨慕Driss,這個黑人,這位物質上的窮人,精神上的富人。影片的音樂配合也是很不錯的,喜歡這樣的高雅清幽的鋼琴配樂··更喜歡那些富有表現力的動感音樂···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一部影片如果缺少愛情這個環節,我想是很難談上成功的,影片的最後,Driss的舉動,再配上Philippe愛情的喜悅,我想這樣的結局是我們大家都所希望的吧···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我想,像Driss和Philippe這樣無所強大利益驅使下的朋友關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吧……

閱讀全文

與電影錄取通知觀後感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影愛情電影 瀏覽:301
切爾西完整版電影 瀏覽:523
大陸兒童電影大全 瀏覽:294
泰國恐怖電影我 瀏覽:942
劉德華電影全集賭城大亨粵語版 瀏覽:582
小沈陽的電影大全 瀏覽:185
老電影扮演過軍人的女演員 瀏覽:635
澤塔奧特曼超級大電影 瀏覽:237
法國國戰爭電影 瀏覽:725
鐵朵什麼電影 瀏覽:685
電影頻道第一部長篇動畫片 瀏覽:368
大電影5雷伊的翅膀圖片 瀏覽:290
周星馳經典電影片段頂的住 瀏覽:51
2018中文電影插曲 瀏覽:441
影劇院電影院單方造價 瀏覽:275
災難電影大全老鼠 瀏覽:577
拍大尺度電影被處罰的演員 瀏覽:622
有什麼好看的鱷魚電影 瀏覽:397
鬼馬小精靈電影版英文字幕 瀏覽:737
韓國電影什麼的姐姐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