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500字左右)
這天,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建立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向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此刻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我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光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期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
2.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600字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臟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臟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了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
3.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200字
思路:從電影金剛川的內容展開。
風起雲涌的20世紀,有一場戰爭深刻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歷史走向,甚至撬動著今天大國博弈的棋局。
70年前,鴨綠江彼岸的三千里江山,夜與晝被炮火一次次撕裂,20多個國家直接或間接捲入戰爭,雙方300多萬軍隊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搏殺,霸權主義者黯然離場,正義的旗幟重新在北緯38度線上高高升起,和平的陽光才真正普照古老的東方大地。
如果說,西方軍事史學家稱公元前5世紀的馬拉松之戰是「歐洲出生時的啼聲」,那麼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抗美援朝戰爭,則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聲吶喊。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再也沒有什麼語詞像這4個字一樣,能夠深刻揭示中國人民在經受列強長期凌辱後對這場戰爭的理解。
從勝利的那一刻起,洗雪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在邁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堅定、自信。在隨後的歲月里,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風險挑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意志從未改變、歷久彌堅。
(3)金剛川電影愛國主義觀後感擴展閱讀: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據劇情梗概介紹,該片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跡。
與以往戰爭片不同,路陽表示,三位導演想更多表現戰爭中的個體,「志願軍們不應該每個人是一樣的、是同質化的,他們一定是很鮮活的人。
所以我們想找到他們每個人的個人情感。」在他看來,戰友之間以同志相稱,彼此之間一定有一種超越工作、甚至超越家人的關系,「是一種牢不可破的情感。」因此在劇本創作階段,三位導演思考的都是如何建立起每個人物在部隊中的情感關系。
4. 觀看一部愛國主義電影的觀後感
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留了觀看愛國影片作業寫觀後感,最觸動我的是周五上午看的《劉胡蘭》。
這部電影給我們講述的是一位偉大的地下工作者、年輕的革命女英雄——劉胡蘭。在她犧牲之前,劉胡蘭的事跡就在全國傳開。人們都知道、劉胡蘭反對日本的特務、漢奸和日本軍,慢慢地,劉胡蘭組織成了一支兒童軍,來反抗日本軍。緊接著,給特務做了保姆,得知了對方的情報,並秘密地把情報告訴了八路軍,把敵人打了個落花流水,然後,又設計把壞蛋的一個重要職務人員給引了出來,打死了,最後日本軍被我們國的軍隊給打
跑了,蔣介石又率領國民黨打起內戰,劉胡蘭被國民黨抓住了,英勇犧牲。
看完電影,我的腦海里浮現出許許多多感人的畫面.劉胡蘭姐姐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不向困難低頭!」 那時,劉胡蘭姐姐明知前面的路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可她還是毫不猶豫。相比之下,我從小就嬌生慣養,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之下,一旦遇到了麻煩,就束手無策,不能勇敢地去面對,很容易就放棄,將來如何面對社會啊!我想,以後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說一聲「不會」就過去了,也不是一聲不吭就隨之而去,而是要動一動腦子把它解決,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劉胡蘭姐姐還說過「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如果沒有許許多多像劉胡蘭這樣的烈士,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十一歲對於我們來說正是無憂無慮盡情享受生活的年齡,正是一個兒童最美好的階段!但劉胡蘭為了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與她相比,我真的感到無比羞愧.
今天,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時,我的眼前又出現了劉胡蘭姐姐那雙純潔堅毅的眼睛。雖然她沒有看到現在的美好生活,但是她的精神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幸福地學習時,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學習呢?今後,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出貢獻。
5. 電視劇金剛川的讀後感是什麼
這句金剛穿的讀後感,我覺得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解讀發展也不同,所以不一樣的
6. 觀看一部愛國主義電影後的觀後感 600字左右
僅供參考啊··
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黨的女兒》觀後感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後,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匯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著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7.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舉起手來》觀後感
這部電影是一部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鬥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後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圓滿成功。保護國寶的過程中,適時的誇張還有陰錯陽差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看完這部影片,不由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看過的電影,那個時候經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後好人壞人一目瞭然。對壞蛋是切齒的恨,對英雄是由衷的敬。《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有過去那種風格,入木三分的誇張把敵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極點,放聲大笑的同時更明白了是非美醜,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正視戰爭,回歸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開懷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路線——石橋炸毀,然後再在村裡慢慢搜查。當日本並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
在片尾,一位倖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國人民殘暴的蹂躪和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國人民終於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看到這一幕,我心裡感覺十分的暢快,也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在這樣的日子看這樣的影片對我震動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人欺負。拿破崙一世說過「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當他醒來時,他將震撼世界。」是啊,現在,21世紀,中國終於向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了!
看完後,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想到這兒,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寫下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