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一個人的奧運電影觀後感

一個人的奧運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26 09:28:16

㈠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

每逢周末的傍晚,到月城廣場跳舞的人要多得多。

印象里尤其深刻的,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老者,鬢角雖已斑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鑠。他常常穿一白背心,褲兜里揣著手帕,只要天氣允許,幾乎都在。他跳得也很有意思,很投入、很自我,從不受圍觀人的多少和旁邊左右共舞者的影響,不時拿手帕來揩把鬢角的汗。

到我注意他時,發現閑看者最喜歡圍觀他所在的那個跳舞小群體,有時甚至造成水泄不通的熱鬧場面。愛秀身材的少女和激情澎湃的男生,以及一部分堅持鍛煉身體的人,也許是不自覺的,都愛以他為中心跳。時間久了,漸漸感覺他就像是這個臨時小團體的精神領袖。

前段時間看央視播的《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的是東北短跑名將劉長春拒絕日本資助,歷經艱險,一個人代表四億中國人,參加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的事。雖然有事耽擱電影沒看完,但劉長春這個名字,和「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精神卻深深地印在腦里,與其說那是種傲視強權的可貴勇氣,不如說是一種對獨立人生情節的追求。

人之處世,往往要受到各種沖擊、誘惑、排擠……這些合力妄圖一點點磨蝕、震盪、彎曲我們的人生。在這些外力中保持內心的完整,實在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而類似那位老者和劉長春所向我們展示出的精神的高蹈和人格的不屈,就如同身體的脊樑,支撐住一個「自己」。

端午佳節,喜慶之餘我們又會習慣性的對屈原作一番懷想。我想,屈原在經歷了二千三百來年仍然讓我們緬懷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文人的獨立氣節和愛國風骨,澤被中華。

對這樣一種獨立人生的追求,正在日益形成「圍觀」和緬懷的距離,不能說不是一種心痛。

㈡ 電影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觀後感

其實挺感動的
有的時候自己想想,如果我是劉長春,在那種情況下會不會去參加比賽,我想我不會,因為有很多的客觀情況是我不能適應的,沒有人支持,沒有人助威,沒有人吶喊,等待我的可能就是放棄!我很佩服劉長春,真的,他的那種勇氣,那種信念,讓我感動,讓我佩服!

劉長春好樣的額

㈢ 一個人的奧運會 觀後感作文600字以上

觀眾善待與善待觀眾

——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

一部以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為題材的電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公映,不僅應該跟家國運命的宏大主題聯系在一起,而且必須呈現出鼓舞民族士氣的勵志動機。這是影片本身決定的,也是中國觀眾期待的。只要達到了這一目標,善良的觀眾便不會期待得更多。

作為觀眾,我選擇了5月22日UME北京華星國際影城22:25放映的一場《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經被華星國際影城的排片計劃所打動,除了好萊塢的《鋼鐵俠》、《奇幻精靈歷險記》,韓美合拍的《龍之戰》與波蘭的《盜走達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場的頻次排上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里,到底是什麼樣的觀眾,會主動地花費60元票價,走進電影院觀看這樣一部奧運題材的國產勵志電影。

加上我自己,這一場放映共有7個觀眾。當鏡頭定格在主人公劉長春從洛杉磯奧運會的200米預賽跑道上沖出的那一瞬間時,7個人的電影院里響起了掌聲。觀眾是極為可愛的,他們從各個方面都善待了這部影片。

但這部影片還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

我這樣表述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成績。事實上,創作者已在各個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這一場放映的票房或許會上升到現在的10倍甚至100倍。這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會更加滿意的數字。

在我看來,善待觀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始至終都要去了解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誠然,觀眾不會拒絕影片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相反,在當前的國際國內情勢之下,這樣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更能為觀眾感同身受並產生強烈的共鳴。但即便如此,了解觀眾的心理並根據觀眾的需要講述這個故事,仍然比滿足其他各個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從根本上看,是觀眾的數量決定著影片的命運。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可以更進一步地聚焦在劉長春的體育天賦和個性魅力。這樣,影片所講述的,就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而且同樣會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其實,觀眾早就知道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只有劉長春「一個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為什麼是劉長春「這一個」而不是其他的運動員代表了中國。現在的影片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或許是拍攝條件的限制,或者必須為尊者諱,影片既沒有充分展現劉長春在國內外各種比賽中脫穎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沒有通過獨特的細節和有效的情節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質及其豐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飾演的劉長春,已經具備觀眾想像的、作為一個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與堅執的品格,但還缺乏作為一個大學生、作為一個兒子以及作為一個丈夫,尤其是作為一個中國選手必須稟賦的個性魅力。在觀眾心目中,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百折不撓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須是一個傳奇之外,還應該擁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質。在電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觀眾的品質是可愛。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既可以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也可以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便可以博採中外體育影片之眾長,雜糅劉長春時代中外運動員之性情,打造一個接近於關東大俠的劉長春。體育題材的電影,原本就跟動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親緣性。這樣,劉長春在東北大學的訓練,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節,展現德國教練的諄諄教誨與危機解困;劉長春在戰亂頻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奮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現得如此落魄與悲憤;尤其是大可不必詳述郵輪上的一切,那個狹小的空間,無法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快意恩仇、縱橫馳騁。而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意味著《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還需要在各個方面捕捉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風貌,努力還原那種更能為觀眾所認同的環境和氛圍,甚至需要在歷史文獻上進行更有價值的解密和揭密,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樣的時間和空間,潛心體會一個民族、一個中國人身陷危難之中的遭遇和命運。

觀眾善待是電影人的運氣和福氣,善待觀眾則是電影人的職責和品行。

㈣ 急,急,急!《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每逢周末的傍晚,到月城廣場跳舞的人要多得多。

印象里尤其深刻的,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老者,鬢角雖已斑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鑠。他常常穿一白背心,褲兜里揣著手帕,只要天氣允許,幾乎都在。他跳得也很有意思,很投入、很自我,從不受圍觀人的多少和旁邊左右共舞者的影響,不時拿手帕來揩把鬢角的汗。

到我注意他時,發現閑看者最喜歡圍觀他所在的那個跳舞小群體,有時甚至造成水泄不通的熱鬧場面。愛秀身材的少女和激情澎湃的男生,以及一部分堅持鍛煉身體的人,也許是不自覺的,都愛以他為中心跳。時間久了,漸漸感覺他就像是這個臨時小團體的精神領袖。

前段時間看央視播的《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的是東北短跑名將劉長春拒絕日本資助,歷經艱險,一個人代表四億中國人,參加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的事。雖然有事耽擱電影沒看完,但劉長春這個名字,和「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精神卻深深地印在腦里,與其說那是種傲視強權的可貴勇氣,不如說是一種對獨立人生情節的追求。

人之處世,往往要受到各種沖擊、誘惑、排擠……這些合力妄圖一點點磨蝕、震盪、彎曲我們的人生。在這些外力中保持內心的完整,實在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而類似那位老者和劉長春所向我們展示出的精神的高蹈和人格的不屈,就如同身體的脊樑,支撐住一個「自己」。

端午佳節,喜慶之餘我們又會習慣性的對屈原作一番懷想。我想,屈原在經歷了二千三百來年仍然讓我們緬懷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文人的獨立氣節和愛國風骨,澤被中華。

對這樣一種獨立人生的追求,正在日益形成「圍觀」和緬懷的距離,不能說不是一種心痛。

㈤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每逢周末的傍晚,到月城廣場跳舞的人要多得多。

印象里尤其深刻的,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老者,鬢角雖已斑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鑠。他常常穿一白背心,褲兜里揣著手帕,只要天氣允許,幾乎都在。他跳得也很有意思,很投入、很自我,從不受圍觀人的多少和旁邊左右共舞者的影響,不時拿手帕來揩把鬢角的汗。

到我注意他時,發現閑看者最喜歡圍觀他所在的那個跳舞小群體,有時甚至造成水泄不通的熱鬧場面。愛秀身材的少女和激情澎湃的男生,以及一部分堅持鍛煉身體的人,也許是不自覺的,都愛以他為中心跳。時間久了,漸漸感覺他就像是這個臨時小團體的精神領袖。

前段時間看央視播的《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的是東北短跑名將劉長春拒絕日本資助,歷經艱險,一個人代表四億中國人,參加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的事。雖然有事耽擱電影沒看完,但劉長春這個名字,和「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精神卻深深地印在腦里,與其說那是種傲視強權的可貴勇氣,不如說是一種對獨立人生情節的追求。

人之處世,往往要受到各種沖擊、誘惑、排擠……這些合力妄圖一點點磨蝕、震盪、彎曲我們的人生。在這些外力中保持內心的完整,實在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而類似那位老者和劉長春所向我們展示出的精神的高蹈和人格的不屈,就如同身體的脊樑,支撐住一個「自己」。

端午佳節,喜慶之餘我們又會習慣性的對屈原作一番懷想。我想,屈原在經歷了二千三百來年仍然讓我們緬懷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文人的獨立氣節和愛國風骨,澤被中華。

對這樣一種獨立人生的追求,正在日益形成「圍觀」和緬懷的距離,不能說不是一種心痛。

㈥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3000字觀後感

今天,當奧運聖火冉冉升起,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再次隨之矚目雅典。令我們不禁回顧百年前的歷史壯景。百年後全世界人民再次聚首在這塊擁有著古老文化和神奇力量的土地上。這里是友誼,和平的開始,是公平,公正運動競爭的起源地。
而後這100年來,這種偉大的運動之源在全世界人們的心中傳動。歷屆奧運聖火的點燃都伴隨著團結友愛的氣氛。精彩奪目的開幕式,緊張的抉擇時刻,驚心動魄的比賽場面,規模宏大的奧運賽事,那綠色甜美的異國風景,熱情好客的各地人民,使得奧運這個名詞成為全世界人們都矚目,熱愛的交點。
而我更加沉迷於那金牌帶來的閃閃光芒和崇高的榮譽。我由衷的為那些給祖國人民帶來這一切光輝榮耀的運動健兒們感到驕傲,更加深切地為那些付出了許多艱辛汗水而未能獲得獎牌的運動員們感到惋惜。雖然金牌只有一個,但他們在我心中都是英雄。正像雅典開幕式上的一幕。主燈光熄滅,坐席間熒光燈像群星般璀璨,象徵著我們的奧運健兒如群星聚焦雅典奧運。我總會閉上眼睛回想那壯美的一幕,是他們使這個夜晚美麗,他們才是我學習的榜樣。
說起奧運賽項,我還是喜歡看游泳和羽毛球,不僅因為這兩項是我的強項,更因為它離我的生活最近。一想到我千辛萬苦才把游泳學會,而那些游泳健兒們要在短短幾分鍾的時間里游幾百米遠,不知道從小到達要付出多少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流淌多少艱辛的汗水。金牌背後的故事我們可能永遠也數不清。但是我們也不會忘記他們的名字。
現在最令我期待和興奮的是2008年即將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召開的第29屆運動會。我早已把奧運會標和會旗的圖案貼在牆頭。我堅信,那將是全世界人民最難忘的一次聚會,一次綠色與美麗,文化與傳統,公平與友愛的盛會,一次給奧運這個名詞帶來更加深遠意義盛會。我要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學習,學習歷史、英語和各地文化習俗,將來為北京奧運服務,讓全世界看到一個熱情、文明、美麗、先進的中國。
我熱愛奧運,我期待奧運

㈦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怎麼寫500字左右大神們幫幫忙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幾個月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曾有一些首次參賽的第三世界兄弟們只派出小得可憐的代表團。當時我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一邊瀏覽網上的直播信息,有些小國寥寥數人的代表團經過時,我在電腦屏幕上看到了某些人不無嘲諷意味的評論。一種心酸而又憤怒的感覺不禁湧上心頭——76年,離那段四萬萬五千八百萬人民的泱泱大國只派出一人單刀赴奧林匹克大會的悲慘記憶只過去了76年,我們就開始嘲笑別的國家了。在這一刻,當年洛杉磯上空的訕笑似乎和網上的揶揄之聲合成了一片,在我的耳中形成刺耳的交響。 當然在網上干這種既無風度又數典忘祖的事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中國人對這些國家都還是尊重的。除卻禮節、對他們的鼓勵以及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尊重以外,我想也有感情的因素,因為我們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這些國家的今天,就是我們的過去。 於是,3個月後,再看這部《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重新去追隨76年前劉長春的寂寞身影,就有了更多的感覺。 影片史實的細節不願多討論,反正大致是符合真實情況的——作為東大學生的劉長春成為了中國的短跑王,創了全國紀錄,並且曾在與日本短跑名將的對面較量中取得了勝利。正當他志得意滿准備在短跑這塊田地上創造更大的輝煌時,「九一八」事變發生,東北淪亡。他拒絕日本派他作為偽滿代表參加奧運的要求,設法入關,四方奔走,終靠昔日校長張學良之資助,隻身赴美,單刀赴奧林匹克之大會,無奈舟車勞頓,體力睏乏,終在賽場之上敗下陣來。不過,其自強不息之精神,亦感動世人,故雖敗猶榮。——情況大體如此。本是這故事本身,不做藝術加工,已足夠感動所有的中國人。而電影對部分歷史細節的合理藝術改動,又令這種感動加深。 至於那些細節,諸如入關之艱險征途、大鬧體育局的悲憤、被誤作漢奸的委屈、關雲長單刀赴會圖的存在與否、賭約的真假以及入會場的驚險過程(實際上他是29日抵達洛城,但電影為渲染旅途的艱難特地讓他在開幕當天即30號才上的碼頭,還只給他留了45分鍾到會場,還有半路堵車的橋段)。抱歉,我是看電影,不是搞歷史研究,也沒有必要去深究,而且,對部分歷史細節的改寫,也讓電影的感染力更上一個台階。 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長春的教練宋君復在查艙時與船長的對話——船長:「你們到美國是工作還是旅行?」宋:「工作。」船長:「具體是什麼工作。」宋:「我們代表中國,到洛杉磯參加奧林匹克大會。」船長:「奧林匹克?就你們兩個?」宋:「不,只有他一個人,我是他的教練。」每看到此,都不覺一陣心酸,四百兆國子,但逢此危亡之際,只能派一人赴會,何其悲哀?想想今天我們居然能自己辦奧運會,又是多大的變化? 只是可嘆劉長春,多麼出色的人才,百米十秒七,保持了20多年的全國紀錄,曾經的十秒八是平當時奧運冠軍的成績。只可惜生不逢時,在那種亂世里默默地耗盡了自己的青春,而等亂世結束,他已經跑不動了。他終究沒能在賽場上看到勝利在終點線上向自己招手。 甚至他的悲劇持續了一生,1983年劉長春溘然長逝,這一去帶著未盡的遺憾,因為中國在奧運會上的第一塊金牌直到1984年才進賬,作為中國奧林匹克第一人,他終究沒有親眼看到那條屬於中國的勝利終點線。 但是,在奧林匹克的賽場上,他畢竟來過,跑過,奮斗過,縱使看不到勝利在終點向自己招手,但他依然能成為後來者勝利的起點。中國奧運史上的首枚金牌,正是取自劉長春52年前的第一塊戰場洛杉磯;而2004年,當劉翔拼下中國第一塊短跑金牌,意氣風發地躍上領獎台時,他的眼中,是否會有72年前那個落寞身影? 影片最後是定格在劉長春沖出200米起跑線的一刻的,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一次他又失敗了。但是,這畢竟是一個開始,從這一刻起,中國76年的奧林匹克史拉開帷幕並走向輝煌,而且,這輝煌還在繼續。在他從蹲踞勢起跑的預備勢彈起來的那一刻,他就成了中國在體育史上站起來的起點,而終點會怎樣,不必在意,正如電影主題歌唱的那樣,「站起來終點沒了起點也會在」。 對於當年那個落寞的東北漢子,對於現在中國取得的這些他已看不到了的榮耀。或許,可以祈禱這些榮譽可以在那個世界陪伴他,給他心靈的慰藉。有這些榮譽與他想伴,我在這里套用一句我很喜歡的歌詞——"You'll never walk alone."送給這位中國奧林匹克的先驅,希望他在那個世界洗卻遺憾,含笑九天。

㈧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觀後感

一部以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為題材的電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公映,不僅應該跟家國運命的宏大主題聯系在一起,而且必須呈現出鼓舞民族士氣的勵志動機。這是影片本身決定的,也是中國觀眾期待的。只要達到了這一目標,善良的觀眾便不會期待得更多。

作為觀眾,我選擇了5月22日UME北京華星國際影城22:25放映的一場《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經被華星國際影城的排片計劃所打動,除了好萊塢的《鋼鐵俠》、《奇幻精靈歷險記》,韓美合拍的《龍之戰》與波蘭的《盜走達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場的頻次排上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里,到底是什麼樣的觀眾,會主動地花費60元票價,走進電影院觀看這樣一部奧運題材的國產勵志電影。

加上我自己,這一場放映共有7個觀眾。當鏡頭定格在主人公劉長春從洛杉磯奧運會的200米預賽跑道上沖出的那一瞬間時,7個人的電影院里響起了掌聲。觀眾是極為可愛的,他們從各個方面都善待了這部影片。

但這部影片還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

我這樣表述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成績。事實上,創作者已在各個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這一場放映的票房或許會上升到現在的10倍甚至100倍。這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會更加滿意的數字。

在我看來,善待觀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始至終都要去了解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誠然,觀眾不會拒絕影片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相反,在當前的國際國內情勢之下,這樣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更能為觀眾感同身受並產生強烈的共鳴。但即便如此,了解觀眾的心理並根據觀眾的需要講述這個故事,仍然比滿足其他各個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從根本上看,是觀眾的數量決定著影片的命運。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可以更進一步地聚焦在劉長春的體育天賦和個性魅力。這樣,影片所講述的,就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而且同樣會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其實,觀眾早就知道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只有劉長春「一個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為什麼是劉長春「這一個」而不是其他的運動員代表了中國。現在的影片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或許是拍攝條件的限制,或者必須為尊者諱,影片既沒有充分展現劉長春在國內外各種比賽中脫穎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沒有通過獨特的細節和有效的情節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質及其豐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飾演的劉長春,已經具備觀眾想像的、作為一個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與堅執的品格,但還缺乏作為一個大學生、作為一個兒子以及作為一個丈夫,尤其是作為一個中國選手必須稟賦的個性魅力。在觀眾心目中,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百折不撓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須是一個傳奇之外,還應該擁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質。在電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觀眾的品質是可愛。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既可以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也可以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便可以博採中外體育影片之眾長,雜糅劉長春時代中外運動員之性情,打造一個接近於關東大俠的劉長春。體育題材的電影,原本就跟動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親緣性。這樣,劉長春在東北大學的訓練,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節,展現德國教練的諄諄教誨與危機解困;劉長春在戰亂頻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奮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現得如此落魄與悲憤;尤其是大可不必詳述郵輪上的一切,那個狹小的空間,無法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快意恩仇、縱橫馳騁。而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意味著《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還需要在各個方面捕捉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風貌,努力還原那種更能為觀眾所認同的環境和氛圍,甚至需要在歷史文獻上進行更有價值的解密和揭密,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樣的時間和空間,潛心體會一個民族、一個中國人身陷危難之中的遭遇和命運。

觀眾善待是電影人的運氣和福氣,善待觀眾則是電影人的職責和品行。

㈨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

每逢周末的傍晚,到月城廣場跳舞的人要多得多。

印象里尤其深刻的,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老者,鬢角雖已斑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鑠。他常常穿一白背心,褲兜里揣著手帕,只要天氣允許,幾乎都在。他跳得也很有意思,很投入、很自我,從不受圍觀人的多少和旁邊左右共舞者的影響,不時拿手帕來揩把鬢角的汗。

到我注意他時,發現閑看者最喜歡圍觀他所在的那個跳舞小群體,有時甚至造成水泄不通的熱鬧場面。愛秀身材的少女和激情澎湃的男生,以及一部分堅持鍛煉身體的人,也許是不自覺的,都愛以他為中心跳。時間久了,漸漸感覺他就像是這個臨時小團體的精神領袖。

前段時間看央視播的《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的是東北短跑名將劉長春拒絕日本資助,歷經艱險,一個人代表四億中國人,參加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的事。雖然有事耽擱電影沒看完,但劉長春這個名字,和「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精神卻深深地印在腦里,與其說那是種傲視強權的可貴勇氣,不如說是一種對獨立人生情節的追求。

人之處世,往往要受到各種沖擊、誘惑、排擠……這些合力妄圖一點點磨蝕、震盪、彎曲我們的人生。在這些外力中保持內心的完整,實在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而類似那位老者和劉長春所向我們展示出的精神的高蹈和人格的不屈,就如同身體的脊樑,支撐住一個「自己」。

端午佳節,喜慶之餘我們又會習慣性的對屈原作一番懷想。我想,屈原在經歷了二千三百來年仍然讓我們緬懷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文人的獨立氣節和愛國風骨,澤被中華。

對這樣一種獨立人生的追求,正在日益形成「圍觀」和緬懷的距離,不能說不是一種心痛。

不好意思 文采欠佳 僅明如何轉載
如此種種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閱讀全文

與一個人的奧運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永無止境完整版 瀏覽:738
微電影微信陷阱觀後感 瀏覽:28
一部韓國跳舞的電影 瀏覽:733
男同男主角是變態囚禁的電影 瀏覽:503
鬼門關泰國版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71
愛情兩字電影主題 瀏覽:666
漣水那個電影院環境好一些 瀏覽:903
最近愛奇藝能看的大尺度電影 瀏覽:482
電影興風作浪的結局是什麼 瀏覽:324
音樂之聲英文電影片段 瀏覽:392
播放電影只能聽到背景音樂 瀏覽:318
十二星座魂大電影 瀏覽:191
2014最新韓國r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718
愛情終結戰上電影 瀏覽:122
哆啦a夢大電影列表 瀏覽:740
電影黑拳完整版 瀏覽:1000
天天好心情電影網站 瀏覽:364
太平洋電影院連接 瀏覽:765
亢奮第二季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552
朋友2在線觀看完整版電影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