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克里米亞戰爭電影完整

克里米亞戰爭電影完整

發布時間:2021-07-26 11:28:05

❶ 克里米亞戰爭的後果

1854年,交戰雙方在奧地利的調停下開始進行停戰談判。俄國認為同盟國所提條件無法接受,和談於1855年4月中斷。
1855年12月16日,埃斯特哈茲伯爵帶著奧地利帝國的最後通牒到達聖彼得堡,要求俄國接受停戰。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促使俄國決定停戰的關鍵,俄國已經無力拒絕奧地利的最後通牒。
1856年1月16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接受奧地利的要求。2月25日,巴黎和會召開。英、法、土、撒丁和俄國參加,奧地利因為提出「維也納四點」方案也參加了和會。沙皇希望普魯士出席,以得到它的支持。但英國反對,理由是普魯士沒有參戰。3月16日討論黑海問題時,普魯士才以1841年《海峽公約》簽字國的身份參加。和會上俄國全賴拿破崙三世的支持,後者也不希望俄國遭到過分削弱而英國在近東一家獨大,拿破崙三世另一個用心是讓俄國更加記恨奧地利而在將來親近法國。奧地利企圖霸佔已經佔領的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但遭到法俄的強烈反對。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3月30日《巴黎和約》簽字,列強共同保證土耳其的「獨立與完整」;土耳其保證不分種族與信仰改善境內人民的狀況;俄國收復克里米亞半島被佔領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摩爾達維亞,高加索的卡爾斯歸還給土耳其,並放棄對土耳其境內的東正教的保護權;塞爾維亞、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宗主權仍歸土耳其,由列強共同保證;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國軍艦通過兩海峽,禁止俄國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廠;多瑙河航行自由。俄國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條件,和約禁止俄國在黑海擁有艦隊和海軍基地,不準俄國在波羅的海的阿蘭群島上設防。俄國將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土耳其,並歸還卡爾斯,承認由各強國對處在蘇丹宗主權之下的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和塞爾維亞三公國實行集體保護。
和會對國際法的一大貢獻是通過了《海上國際法原則宣言》,附於《巴黎和約》。這個宣言直到今天依然是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軍損失52.2萬餘人,土軍損失近40萬人,法軍損失9.5萬人、英軍損失2.2萬人。俄國為這場戰爭大約耗資約8億盧布,同盟國耗資約6億盧布。

❷ 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元氣大傷,卻為何能在兩年後強取清朝大片土地

1854年6月10日,沙俄伊爾庫茨克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領的沙俄船隊,從黑龍江順流而下,來到了黑龍江南岸的璦琿城,要求清朝守軍放行。這支船隊大約有一千多人組成,除了為首的額爾古納號是蒸汽輪船外,其他船隻還都是些小木船。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支船隊,在清軍面前已經是豪華裝備了,因為俄國人看到的清軍,還是拿著長矛,背著弓箭,隨船隊而來的拉文斯坦不得不感慨:「近二百年來,在這個地區的中國人沒有取得什麼進步。」

其實,穆拉維約夫此次武裝航行在沙俄內部是有巨大爭議的。此時沙俄正在克里米亞與英法激戰,在遠東兵力很少,沙俄外交部擔心如果清朝翻臉,該如何應對?沙俄根本無力再與清朝開戰。所以,穆拉維約夫的航行與賭博無疑。當然,他賭贏了:清朝副都統胡遜布雖然口頭上拒絕沙俄船隊通行,但畏敵如虎,面對沙俄船隊強行通行,沒有採取任何阻攔措施,就這樣沙俄船隊在6月25日抵達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廟街一帶,並將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那裡。

1859年,沙俄遣使到北京換約,要求清廷承認《璦琿條約》,被清廷以奕山無權處理為由拒絕。此時沙俄國內農民起義正愈發激烈,沙俄根本無力對清朝動武,沙俄也就耐著性子與清廷談了一年多,即便如此,沙俄特使伊格納切夫還是在1860年5月,被清廷驅逐出北京。離開北京後的伊格納切夫,直接去了上海,因為1859年清軍大沽口襲擊英法艦隊,英法聯軍在1860年卷土重來,3月到達上海,清廷立即派人求和,請求英法不要北上。伊格納切夫去上海的目的,就是為了挑唆英法聯軍進攻天津,他還向聯軍提供了他這一年來,搜集的清軍在京津布防的情報,使得英法聯軍知道了清軍主力不在京津,大大刺激了英法聯軍北上的慾望。

應當說,此後英法聯軍北上攻打天津,與沙俄的挑唆,有極大的關聯,而沙俄正是想坐收漁翁之利。最終,英法聯軍不僅攻克天津,還佔領北京,清廷被迫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同時,清廷也向沙俄屈服,在與沙俄簽訂的《北京條約》,不僅承認《璦琿條約》有效,又將烏蘇里江以東區域確認割讓給沙俄。就這樣,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大傷元氣的沙俄,利用清廷對東北的封禁,大肆移民,又挑唆英法聯軍,坐收漁翁之利,最終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中國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路)

❸ 1856年簽訂的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條約

克里米亞戰爭又名克里木戰爭、東方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
1856年3月30日,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薩丁尼亞王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巴黎和約》,俄國放棄所佔地區,奧斯曼帝國的領域被保證,黑海海域不得駐軍。列強共同保證土耳其的「獨立與完整」;土耳其保證不分種族與信仰改善境內人民的狀況;俄國收復克里米亞半島被佔領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摩爾達維亞,高加索的卡爾斯歸還給土耳其,並放棄對土耳其境內的東正教的保護權;塞爾維亞、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宗主權仍歸土耳其,由列強共同保證;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國軍艦通過兩海峽,禁止俄國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廠;多瑙河航行自由。和會對國際法的一大貢獻是通過了《海上國際法原則宣言》,附於《巴黎和約》。這個宣言直到今天依然是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條約的結果使俄國從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上跌落下來,戰爭加深了俄國國內危機,當時俄國的經濟赤字嚴重,幾乎崩潰,中小規模農民起義連續不斷,沙皇政府自己都焦頭爛額,不得不進行農奴制改革。雙頭鷹俄國在歐洲一頭失敗,開始重視東方亞洲的一頭,乘著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內憂外患、焦頭爛額,侵佔了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中國領土。當時清政府自視是天朝大國,要有禮義廉恥,是唯一不屑知道俄國內幾乎崩潰情況的大國。在被英法聯軍痛打後被俄國以武力恫嚇,相信了俄國要和克里米亞戰爭的死對頭英、法來聯合進攻中國,趕緊認可簽約。俄國沙皇正為《巴黎和約》造成的巨大壓力犯愁,聽到《璦琿條約》簽訂的消息,興奮地大叫「謝天謝地」。

如對您有幫助,請採納。

❹ 克里米亞戰爭對俄國產生哪些影響

  1. 克里米亞戰爭對俄國的影響:

    ⑴俄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國內矛盾進一步激化。

    ⑵俄軍不僅傷亡慘重,還耗費了大量物力和財力,激化了階級矛盾,農民起義不斷。

    ⑶沉重打擊了俄國人的土氣。

    ⑷推動了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進行。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慘敗是農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2. 克里米亞戰爭,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一場戰爭,是拿破崙帝國崩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斗爭。

  3.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年俄國沙皇亞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對俄國社會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❺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與英法的關系有什麼不同

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沒有參戰。克里米亞戰爭,俄國與英法是敵對關系。
克里米亞戰爭(英文:Crimean War,法文:Guerre de Crimée,俄文: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 ,義大利文:Guerra di Crimea.,土耳其文:Kırım Savaşı,又名「克里木戰爭」,東方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一場戰爭,是拿破崙帝國崩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斗爭。
"克里米亞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國的腐敗和無能」(列寧語)。沙皇的失敗,使它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國內外威信掃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勢的到來,促進了農奴制危機加深並走向崩潰。
克里米亞戰爭是兵力與兵器、軍事學術與海軍學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它對火炮槍械和水雷武器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英國女護士南丁格爾(1820—1910年)在戰爭中赴前線護理傷員,使傷病員死亡率下降,由此導致戰場醫療的改善和南丁格爾護理制度的誕生。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 是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中俄羅斯帝國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清史稱同治中興。

❻ 憑啥說克里米亞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呢

克里米亞戰爭,又名克里木戰爭、東方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一場戰爭,是拿破崙帝國崩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為爭奪克里米亞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最終以俄羅斯失敗而告終,沙皇尼古拉一世羞憤自殺,引發國內革命斗爭。

由於這些諸多的「第一次」,讓軍事家們都不適應這些技術的進步。這也是軍事史上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戰術總是落後於技術。後來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悲劇也都跟這個問題有關,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也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客觀實在決定主觀意識,而技術屬於客觀范疇,戰術則是主觀上的東西。因此戰術落後於技術也是正常的。

❼ 有戰爭場景的電影,比較血腥或者悲壯的鏡頭。電影達人進!!!!

國外:1.一戰題材的:《空戰英豪》 《西線無戰事》
2.二戰題材的:《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拯救大兵瑞恩》 《最長的一天》 《星星》 《兵臨城下》 《兄弟連》(這個是電視劇) 《虎!虎! 虎!》 《硫磺島家書》 《父輩的旗幟》《解放》 《莫斯科保衛戰》

國內:《血戰台兒庄》、☆《鬼子來了》、《紫日》、《棲霞寺1937》、《東京審判》、《七七事變》、《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糧食》、《小兵張噶》、《趙一曼》、《八女投江》、《雞毛信》、《血戰台兒庄》、《鐵血昆侖關》、《大決戰》、《太行山上》、《八路軍》、《新四軍》、《大反攻》、《強渡大渡河》、《飛虎隊》、《蒙古王》、《黑山阻擊戰》、《烈火金剛》、《刺寇》、勾魂地堡》、《地下尖兵 》、《集結號》、《犬王》、《鍋蓋頭 》、《向我開炮》、《八月一日 》、《突破烏江》、《戰友》、《紅日》、《不該凋謝的玫瑰》、《黑太陽731》、《小花》、《夜襲》、《黑太陽南京大屠殺》、《軍人本色》、《萬水千山》、《打擊侵略者》、《董存瑞》、《上甘嶺》、《渡江偵察記》、《長空雄鷹》、《南征北戰》、《狼牙山五壯士》、《平原游擊隊》、《飛刀》、《直入虎穴》、太行山上》

❽ 請問有沒有反映克里米亞戰爭的電影

《海軍上將納希莫夫》,這部電影是反映了克里米亞戰爭的情況,不知道網上能不能找到

❾ 有關克里米亞戰爭的電影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1968年拍的

閱讀全文

與克里米亞戰爭電影完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出電影完整版140視頻大全 瀏覽:205
電影院回放達叔 瀏覽:215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現場 瀏覽:129
營山華夏電影城圖片 瀏覽:597
地球上剩下最後一個男人的電影名字 瀏覽:85
愛上泰國大叔電影名字 瀏覽:834
歐美五十年代的經典愛情電影 瀏覽:773
走出埃及電影演員表 瀏覽:104
蟲子題材電影大全 瀏覽:677
尉犁縣電影院今日電影 瀏覽:646
歡子微電影大全 瀏覽:725
大武生電影發布會劉謙 瀏覽:45
為什麼男生不願意陪女生看電影 瀏覽:239
佛教電影主角是女的 瀏覽:692
類似於童話的英文電影有哪些 瀏覽:654
21年新上映的電影 瀏覽:439
宜春市有哪幾個電影院 瀏覽:846
好傢伙電影英文影評 瀏覽:627
愛情真偉大韓國電影 瀏覽:423
新美人魚電影下載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