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國立志的讀後感(要新一點的書最好是《哈利波特》)和電影《鐵人》的觀後感
.【哈利波特】
我與故事打了十年交道,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書。一拿起來就放不下手,彷彿它有魔力,全套不到兩個月就看完了。
我喜歡這個神秘的故事,不得不追著往下讀。它確實使你感到驚奇。每章末尾都帶著問題,使你牽腸掛肚。
書中的小哈利波特幾次從伏地魔手中大難不死,被人們看成怪胎。但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小孩兒。直到他十一歲,收到來自一個魔法學校的入取通知書,他的人生才有了巨大的轉變。
文章作者羅琳也許和一般的作家文筆一樣,但可真正吸引人的,是讓我們在一個不道德的時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故事對個人的責任、勇敢、忠誠和忍耐等性進行了探索,並贊揚了這些品質。
哈利那勇敢、堅強,遇到困難不屈服的品質令我十分欽佩。我想,有千千萬萬的青少年都和我一樣。想想自己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畏難卻步,總習慣躲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里。比起哈利,我真是無地自容。雖然在家,他受德思禮夫婦的打罵,被比他強幾倍的表哥欺負;在學校,被不喜歡他總想讓他出醜的斯內普教授刁難,被可怕、恐怖的伏地魔追逐------但他仍然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一切。
他還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為自己的學院爭光;也有著很強的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當他為了追回朋友納威的記憶球而跳上自己從未騎過的飛天掃帚去追馬爾福時,我看到了;當他真心為自己的好朋友羅恩當上級長而高興時,我看到了他對朋友的深厚友誼;當他為了不讓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擔心,而獨自忍受傷疤的疼痛時,我看到了他對親情的珍惜以及為他人著想的可貴精神。他對友情的忠誠,他在妒忌者面前的紳士風度,他對待挫折的積極態度,他在困難面前的毫不氣餒,讓我深深為此折服。
哈利·波特,你是個英雄,是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更多更詳細請到:http://..com/question/75643908.html?si=1
1.《中國人史綱》讀後感
以前,我總是洋洋得意的對人說,如果我家財萬貫的話,我一定會報考歷史專業的.這樣說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實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實很酷.
歷史是酷的,我卻是淺薄的.歷史並非全是鮮衣怒馬繁華似錦,它事實上如此殘酷,戰爭和暴政將它塗抹得血跡斑斑.這斑斑血跡又迷惘了眾生的眼睛,在穿越歷史重重迷霧之後卻對猙獰的暴徒流露出頂禮膜拜的眼神.原來顛倒眾生的,並非只有傾國傾城的美女.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會將朱元璋這個熱愛殺人的混蛋描述成恩澤天下的聖主,就像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人們會賦予項羽這個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並崇拜了幽幽數千年.項羽一把大火燒掉了咸陽,不但給後世的暴徒們開了一個以焚燒故都來章顯自己蓋世武功的惡劣先例,而且燒盡了保存在咸陽的記錄著春秋戰國以來璀璨學術思想的珍貴典籍.而同樣是因焚燒羅馬城而聞名的尼羅,卻遺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別和痛心,我不知怎樣才能言語.
不要說造成黃金時代學術典籍遺失的罪魁應是焚書坑儒的始皇贏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書的原因上儒生建議贏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這本是儒家阿諛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這個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漢.法家的李斯作出細致分析之後建議」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所不去者,醫葯卜筮種樹之書……」是為焚書.可見焚書焚的多是民間非科學方面的書籍,而秦朝所設為數眾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諸子百家的典籍.事實上,按當時的條件,民間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書么?藏書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政府行為.
而坑儒的原因則是兩個道士為贏政尋仙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毀謗贏政後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殺相關四百六十於人.這其中大抵是些方術之士,不過因為贏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陽言論蠱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跡於被坑殺之列.
因為這兩個原因,儒者們窮盡所有能夠想到的惡毒詞彙加諸於始皇贏政的身上.古人說三人成虎.儒者們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毀謗始皇,毀了兩千年,終是迷惘住了後人的眼睛,把贏政變成集天下惡毒為一身的大妖怪.
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個朝代都有,而贏政所做的開創性的事業卻只在於秦朝.不用螯述從小學課本就介紹的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光算贏政所建立的政治體制這一項,其後兩千年的中國帝王便從未有能超越,統統因襲下來.」始皇帝」這一稱謂,真的是名副其實.
我到是覺得,相對於項羽,贏政到是更能擔當英雄這一稱號,更應該獲得國人的尊敬.戲劇中的霸王,演義中的關羽趙雲,都只能當作文藝形象來欣賞,萬不該將其與歷史真實人物混為一談.只可惜大多數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別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見一個真實的世界?
和科學一樣,讀史讓我們接近世界本來的樣子.
而我呢,喜歡事物本來的面貌.不論它是好是丑.
因為啊,我總堅信,真正的完美,總是包含了殘缺於其中.
2.《紅岩讀後感》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於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3.《太行山上》讀後感
最近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此書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太行山上》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書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本書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比較著名的如《毛澤東語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一切獻給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新兒女英雄傳》、《苦菜花》、《紅岩》、《星星之火》等。新中國的文學史上,有一句行話叫「三紅一創,山青保林」,指的是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八部長篇小說:《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山鄉巨變》、《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它們與寫於四十年代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主要寫於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的早晨》構成了「紅色文學經典」,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成長壯大的歷史中方方面面的社會生活。
4.《祖國在我心中》讀後感:
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只有我們健康成長,祖國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我們蘇州歷史悠久,英才輩出,在《祖國在我心中》這本書里,記載著38位先賢、英雄、名人,其中大多數是蘇州人,最起碼,也是在蘇州任過職的人,雖然文章很短,但是都描繪出了先賢們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讀了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教育:例如,「憂患自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充分表現出以祖國命運和天下為已任的高度歷史責任感。例如,「君子以自強不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充分表達了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例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坦盪盪」表達了民族的浩然正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上這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里。堅定的愛國志向,遠大的革命理想,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少年成才的基礎,我們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才能有學習文化知識的強大動力,才能有正確的人生方向,發奮圖強,努力成才,報效祖國,造福人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所說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激勵了幾代人,也深深激勵著我,因此,我下定決心,不怕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也為我們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蘇州增添一分榮耀。祖國在我心中 同學們,少年朋友們: 你們好! 我們的祖國地域廣大。有巍峨峻拔的高原,並且修造了與天空最近的鐵路,有長年保衛祖國的長城,一起一伏,一直延伸到天邊,有水平如鏡的西湖,它美麗的景象,悠久的歷史,讓很多人贊不絕口,留連忘返。這錦綉山河,是龍的故土,是民族的搖籃,也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從最早的甲骨文到現在的方塊字;從最早的用竹子寫字到現在用鉛筆、圓珠筆、毛筆、鋼筆…寫字;從最早的用手抓吃飯到現在用筷子來吃飯;從最早…… 光榮的歷史,已經過去了,美好的未來由我們來掌握。時代的接力棒要靠我們來相傳,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的回答。 生命屬於我們,我們要更好得使用它,決不能白白糟蹋它。我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垠的價值。我要珍惜時間,不虛度年華。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的舉手發言。作業要講究「精」字,不要亂七八糟。看電視要選擇地看,不要什麼都看。看課外書要講究「三餘」,比如可以在下雨天看書……看的時候,要多動腦筋,要把書看懂,遇到好的詞句,要把他記在腦子里。我要使自己的生命過得有意義。生命在於付出,在於給予,在於為別人著想。在學校里,為老師著想老師辛辛苦苦地為我們備課,因此,弄得口乾舌噪,我們應該上課認真的聽,積極舉手,讓老師少費一點勁;為同學著想,如果同學有什麼困難,我會主動的去幫忙,解決困難;為班級著想,我不會為班級扣分,應該要為班級爭分;為學校著想,我不會亂扔垃圾,不會破壞公物,為學校爭光.在家裡,為父母著想,我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壞事,讓爸爸媽媽安心;為鄰居著想,如果鄰居有困難,我會主動的去幫忙。 有志者,事竟成。少年強,中國強。同學們,我們是中華少年,我們有責任使祖國強大,我們會刻苦學習,讓祖國強大起來。親愛的祖國,放心吧!中華少年正向您走來。 歲月悠悠,祖國已經度過了第59個特別的國慶節,每一個國慶節,都讓我們中國人深深的想起祖國經過的滄桑,經過的屈辱。在戰場上,戰士們流淌的鮮血在我們的記憶中流動。在一頁頁白紙上,銘刻著一隻只可惡的豺狼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對中國的侮辱和慘烈的廝殺。他們霸佔了我們中華的土地,在我們的國土上放肆。中國人,我們奮斗,我們自強不息,在鬼子強盜的手上贏得了歷史的輝煌,贏得了戰爭和和平的勝利! 在中國歷史上,第1937頁里,深深的烙著一個充滿悲慘和充滿慘烈的印——南京大屠殺。這個印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的中華兒女,多少的中華子孫。也不知道中國母親的身上流了多少的鮮血,這一堆堆鮮紅的熱血中又不知蘊含了多少中國人的滄桑和智慧。那一種種殘暴的行為是多麼的令人氣憤!松井石根這個元兇是日本人的恥辱,也是中國人民的仇恨。中國人,不要再讓鬼子的雙手再次伸進中國的黃土,不要再讓中國人的生命在鬼子手上斷送! 在中華領土的天空里,第2003片雲朵上,演繹的是一場精彩的航天經歷,楊利偉叔叔在航天的傳奇故事上譜寫了中國航天故事的第一頁,終於在太空上留下的第一個完完整整、真真正正的中國人腳印。他承載著中國人百年的飛天夢想,在宇宙間真正的踏上中華的成就之路!中國人,我們心中的中國龍已經騰飛了! 中華兒女,流金歲月、滄桑巨變。此刻,中華的歷史已是輝煌!
5.鐵人 觀後感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讓人感觸很多。
那個時代,也許物質很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里缺點什麼。呵~我甚至在想,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影片裡面刻畫的那個「劉思成」的角色,跟鐵人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同的。他最終吃不了苦,當了逃兵。只是他的兒子成了新一代的勞模。在當時的人看來,那人的舉動真的是太讓人憤慨了。怎麼可以那樣?但是今天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人人成為英雄。劉思成,他也想堅持,也曾經真實地努力過,但是最終還是受不了,所以放棄了。作為一個書生,身體條件不適應,最終放棄,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在那個年代,曾經真實努力過的人,我覺得都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去學習。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緲小。相反的,我覺得導演很厲害,把人性裡面一些真實的東西放到了電影裡面,而不是一味地樹立下面的形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中國電影的進步?
我覺得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估計是編劇編出來的吧。不過我覺得寫得很好。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裡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青年一代,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那樣,才不會出現那麼多學生沉迷網路不可自拔,有那麼多的學生脆弱地走上輕生,基本犯罪的迷途。人,活著,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貴的,可是怎麼樣才能活出意義來,不枉這世上幾十年,真的值得我們深思啊!
一部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的電影《鐵人》,將在近期在全國上映。該片以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審查過程中獲得了普遍好評,被中宣部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影片。我公司已經為全體職工購買電影票,做好該影片的觀看工作。 為充分發揮影片《鐵人》對廣大職工的宣傳教育作用,處工會要求各級工會組織要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組織職工觀看電影《鐵人》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弘揚「鐵人精神」,努力增強廣大職工戰勝眼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大力宣傳「鐵人精神」,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擴大社會影響。通過組織觀看影片,引導職工把學「鐵人」與學身邊的勞模結合起來,把發揚工人階級敢於爭先的品質與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承老一代勞模艱苦奮斗的精神與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活動結合起來,自覺地把自身命運與企業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啦。
Ⅱ 鐵人精神讀後感300字
寫作要點:
1、介紹《建黨偉業》的內容。
2、我學會或者感悟到了什麼。
3、我應該怎樣去做。
電影《鐵人》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誓師大會,各個井隊拉歌,零五隊吼出了一曲豪邁秦腔。雖然我沒有聽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麼,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圓的唱腔,高亢渾厚的曲調卻深深的打動了我。
在那樣一個時代,大雪飄飛的環境下,人們完全靠一腔熱誠與大自然頑強抗爭,是什麼才能調動他們的滿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漢子的錚錚鐵骨,唱出了那中華兒女的赤誠之心。
記得小時候語文課大家都想聽聽真人版演繹秦腔,語文老師說等天氣好時到高坡上唱給我們聽。那時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後來真正聽過了才知道那不用假聲的高八度,幾近吼出來的高音。
只有在廣闊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視聽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著嗓子吼既不優美也不悅耳,有什麼好聽?因為他們不懂西北人的高昂與激揚。沒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殺敵,沒有槍林彈雨的前赴後繼,沒有隻身奮戰的慷慨就義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聲吼,那響徹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漢子的熱血柔腸。
從《南京南京》到《鐵人》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時代,但是始終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的視死如歸,頑強拼搏,存民族大義,與中華民族生死同亡,呼吸與共的民族責任心,榮譽感。永不變的民族魂。
Ⅲ 電影 鐵人 觀後感
鐵人》觀後感
今天組織觀影《鐵人》。看完之後很有感觸。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讓人感觸很多。
那個時代,也許物質很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里缺點什麼。呵~我甚至在想,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影片裡面刻畫的那個「劉思成」的角色,跟鐵人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同的。他最終吃不了苦,當了逃兵。只是他的兒子成了新一代的勞模。在當時的人看來,那人的舉動真的是太讓人憤慨了。怎麼可以那樣?但是今天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人人成為英雄。劉思成,他也想堅持,也曾經真實地努力過,但是最終還是受不了,所以放棄了。作為一個書生,身體條件不適應,最終放棄,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在那個年代,曾經真實努力過的人,我覺得都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去學習。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緲小。相反的,我覺得導演很厲害,把人性裡面一些真實的東西放到了電影裡面,而不是一味地樹立下面的形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中國電影的進步?
我覺得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估計是編劇編出來的吧。不過我覺得寫得很好。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裡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青年一代,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那樣,才不會出現那麼多學生沉迷網路不可自拔,有那麼多的學生脆弱地走上輕生,基本犯罪的迷途。人,活著,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貴的,可是怎麼樣才能活出意義來,不枉這世上幾十年,真的值得我們深思啊!
Ⅳ 傳承鐵人精神--電影《鐵人》觀後感
[傳承鐵人精神--電影《鐵人》觀後感]傳承"鐵人精神"--電影《鐵人》觀後感2011-02-26 13:39傳承"鐵人精神"--電影《鐵人》觀後感上周五,集團公司組織我們觀看了《鐵人》這部電影,傳承鐵人精神--電影《鐵人》觀後感。在沒看之前,"鐵人"這個響當當的名字,對於我這個出生在70年代初,且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的員工來說,對"鐵人"的光輝形象和"鐵人精神"並不陌生!但是,通過看了《鐵人》後,我更直觀地、近距離地走進"鐵人"的內心世界,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鐵人精神"。回來後,腦海里還經常浮現出熒屏上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漠,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台和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井架;老鐵人高亢的號子,新鐵人苦悶的內心世界······這就是電影《鐵人》通過藝術的形式,講述了兩代勞模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鞠躬盡瘁、創業、樂業、守業的感人故事。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它就是"鐵人精神"。現在,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金融危機還沒結束,我們的生產經營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這個時侯,觀看了電影《鐵人》,我的感觸頗多,思潮不斷翻湧,觀後感《傳承鐵人精神--電影《鐵人》觀後感》。是的,我們今天和諧發展的生活,離不開先輩們的流血犧牲;開基建國,離不開像鐵人為代表的一代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克服萬難,為祖國的經濟恢復輸送了新鮮血液。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時代怎樣發展,堅持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這一點決不能丟。因此,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傳承"鐵人精神",爭做新時代的鐵人,為了公司的生存和發展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做為一名基層管理人員,我要在工作中學習"鐵人精神、發揚鐵人精神",帶動本車間的員工繼續圍繞公司下達的經營目標任務,克服困難,做細日常的管理工作。同時,跳出習慣性思維,提高勞動生產率而降低成本。a href="依依的博客/a藍圖會就,正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加鞭,鐵人的精神將激勵我踏實工作,不斷思考。〔傳承鐵人精神--電影《鐵人》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Ⅳ 電影<<鐵人>>觀後感範文2000字左右 要有深度50分啊!!
今天組織觀影《鐵人》。看完之後很有感觸。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讓人感觸很多。
那個時代,也許物質很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里缺點什麼。呵~我甚至在想,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影片裡面刻畫的那個「劉思成」的角色,跟鐵人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同的。他最終吃不了苦,當了逃兵。只是他的兒子成了新一代的勞模。在當時的人看來,那人的舉動真的是太讓人憤慨了。怎麼可以那樣?但是今天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人人成為英雄。劉思成,他也想堅持,也曾經真實地努力過,但是最終還是受不了,所以放棄了。作為一個書生,身體條件不適應,最終放棄,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在那個年代,曾經真實努力過的人,我覺得都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去學習。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緲小。相反的,我覺得導演很厲害,把人性裡面一些真實的東西放到了電影裡面,而不是一味地樹立下面的形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中國電影的進步?
我覺得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估計是編劇編出來的吧。不過我覺得寫得很好。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裡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青年一代,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那樣,才不會出現那麼多學生沉迷網路不可自拔,有那麼多的學生脆弱地走上輕生,基本犯罪的迷途。人,活著,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貴的,可是怎麼樣才能活出意義來,不枉這世上幾十年,真的值得我們深思啊!
Ⅵ 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 400字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石油,相當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後,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鑽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
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在大慶油田創業初期,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
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鑽井進尺71000米,等於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鑽井進尺的總和。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
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保證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鑽,打出了原油。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干!干!干!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6)電影熱血鐵人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影片採用倒敘手法,通過講述美國女記者露茜在大慶的所見所聞,揭開很多王進喜鮮為人知的故事,向世人再現和還原一個真實的、鐵骨柔腸的鐵人形象,用現代人的眼光觀照歷史,品讀和感悟鐵人。
影片生動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中國石油人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家庭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再現會戰年代可歌可泣的歲月及大慶50年的變遷與輝煌。
Ⅶ 觀後感《鐵人》或復興之路
人們常用"白雲珠海"來特指廣州,這"白雲"指的就是白雲山。白雲山風景區在廣州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是九連山脈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稱。
據說每到秋季,常有白雲冉冉升起,使山上一個側面變成白雲漫漫的一片,猶如面紗籠罩,因而得名。白雲山由30多座山峰簇集而成,全山面積28平方公里,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最高峰。
自古以來,白雲山一直是廣州有名的風景勝地,歷史上羊城八景中的"菊湖雲影"、"白雲晚望"、"蒲間濂泉"、"景泰僧歸"都在白雲山裡。金液池位於白雲山麓,是一座風光如畫的湖泊,湖光瀲灧,波平似鏡。湖光山色交映生輝,如詩似畫,別有情趣,是白雲山中的佳境。
白雲山很早就知名於世。戰國時已有名士出入,晉朝時已風景宜人,唐朝便以勝地著稱。宋代以來的"羊城八景",白雲山就佔多處。羊城人們一向喜歡到此登高游覽,尤其在九九重陽,更以登白雲山為樂事,每逢此時,扶老攜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便構成羊城一幅獨特的風情畫。
白雲山氣勢磅礴,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最高峰為摩星嶺,山上道路四通八達。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甚多。自山北向南分為山北、山頂、麓湖三個風景區。麓湖區內,綠樹成蔭,湖面平靜如鏡由麓湖可乘纜車至山項。山頂區包括山頂公園、鳴春谷、山莊旅舍、雙溪別墅、能仁寺、九龍泉等。山北風景區則另是一番景象:群山起伏,蒼松遍野,一望無際,猶如滔滔大海;山風吹過,其聲如濤,此即被譽為羊城八景之一的"白雲松濤"。散落在湖光山色和峰巒疊翠間的蒲谷、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鳴春谷、九龍泉、碑林、摩天嶺、山灣、雙溪、山莊、白雲松濤、松濤別院、明珠樓、白雲仙館、聚芳園、麓湖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廣州溜冰俱樂部、鹿鳴酒家等與新建成的雲台花園、雕塑公園、白雲滑道等景點。
舉世聞名的華南植物園位於龍眼洞,種植有熱帶、亞熱帶植物4500餘種,有專供人們觀賞的展覽區,分別種植棕櫚植物、孑遺植物、熱帶植物、蔭生植物、防污綠化植物、經濟植物、竹和葯用植物、園林樹木、裸子植物等。園內還建有人工湖、水榭、接待廳、休息亭、實驗樓、蔭棚、溫室等設施,既是研究開發利用植物資源和普及植物學知識的基地,又是一個豐富多彩、風景如畫、綠海芬菲的植物大觀園,吸引著眾多的遊人。
一些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如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陳毅、陶鑄、郭沫若等都曾來此觀光、小憩和接待外國來賓。現在,白雲山有專線游覽車,順著盤山公路而上迂迴曲折,可直達山頂公園和天南第一峰,還設有上山索道。山上有各式風味餐廳和各種服務設施,還有簡易爐灶可供人們野餐和烤燒,已成為全國有名的游覽勝地。
博物館主體陳列樓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以南越王墓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政府依據《威尼斯憲章》採取的保護文物,利用文物的一個成功範例。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典雅氣派的建築而聞名於世。
博物館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分為綜合陳列大樓、墓原址、主體陳列樓三大部分。主體陳列樓展示了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千多件(套)文物珍品。綜合陳列大樓展示了中國陶瓷藝術的奇葩——「楊永德伉儷捐贈陶瓷枕展」。另有臨時展廳展示國內外大型臨時文物展覽。博物館已被列為廣東省、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外,博物館還出售各種有館藏特色的紀念品。
Ⅷ 求《鐵人》電影觀後感一篇,800字左右!!
鐵人精神——民族復興的巨大財 什麼是「鐵人精神」? 在當代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弘揚「鐵人精神」意義何在?影片《鐵人》將帶給金融危機困境下的人們以怎樣的心靈震撼和思想啟迪?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鐵人》這部影片 40年前,新中國百廢待興,物資匱乏,大慶油田擔當起了為祖國供油輸血的重任。在石油大會戰中,大慶涌現了「鐵人」王進喜這樣的英雄模範人物,至今為人稱頌。電影《鐵人》著力表現當年這段感人的歷史,追憶了大慶油田艱苦創業的難忘事跡,塑造了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批石油工人的英模形象。「鐵人」愛國愛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影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震撼人、鼓舞人、感動人」的強烈效果。 愛國精神 ——「國家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 黑白色的影像把我們拉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落後的設備,艱苦的環境,匱乏的物資都無法阻擋石油工人們的建設熱情,他們就這么為著理想和信念,為著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奉獻著自己的血汗。 國家要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啊!貧血就沒有力氣,沒有力氣就等著遭人欺負吧!」從前的國家積貧積弱,飽受欺凌,新中國的石油工人重任在肩,誓要改變落後挨打的局面。 影片當中有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講,工人出身的「大老粗」王進喜,以他樸素的愛國熱情,激情滿懷地道出了這樣一番豪言壯語—— 「我……王進喜!代表我的井隊發個誓……為了讓國家永遠不貧血,我們自己的血已經燒熱了,已經給備下了!為了讓這個家裡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寧肯少活二十年,拚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 「同志們……都把胳膊舉起來,擰成一股勁兒,把落後的窮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讓瞧不起我們的人欺負我們的人……統統見鬼去吧!」 無論是紅旗下長大的老一輩,還是年輕一代的80後,這樣的話語都會讓人熱血沸騰。當年他們一無所有,當年他們豪情滿懷。支撐他們的是對這個民族的信念,是對這個國家的熱愛,是為了集體犧牲個人的獻身精神。 這樣的一種精神,激勵著我們的前輩為這個民族拋頭顱灑熱血,這樣的一種精神支撐著我們的父輩在落後年代戰天斗地、艱難前行,如今,這種精神也必將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崛起凝聚新的能量。 《鐵人》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當下重提「鐵人」精神,必先要發揚鐵人的愛國精神,國家要強大,社會要發展,民族要團結,都離不開鐵人的這種愛國精神。 奮斗精神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鐵人》劇組以鐵人精神拍《鐵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這部恢宏巨制。影片將40年前的時代氣息、勞動氛圍,極富質感地呈現在今人面前,給了我們年輕觀眾最直觀最強烈的影像體驗。 剛到大慶的時候,由於沒有吊車,大型設備都要人力搬運。在泥漿泵猛然下滑,千鈞一發之際,王進喜抄起一根撬杠插在泥漿泵的底部,用身體死死頂住它,高聲喊到:「挺起來!沒長脊樑骨啊?都給老子挺起來!」石油工人硬是用自己的脊樑,擔起了千斤重擔,挺起了中國的脊樑。 「石~~油~~漢~~子! 一~~聲~~吼~~啊! 地~~球~~也~~要!抖~~三~~抖~~啊!石~~油~~漢~~子!脾~~氣~~大~~呀!老~~天~~搗~~蛋!咱~~不~~怕~~呀!」 氣吞山河的勞動號子響徹雲霄,久久回盪在井場。「偉大的工人階級,是任何困難也壓不垮的!為了建設富強的國家,我們石油工人下決心,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鐵人的精神,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是民族的希望。 三年飢荒,生產隊沒有糧食。眾人餓得手腳發軟,癱倒在炕上。王進喜拿著從別處運來的一點糧食煮給徒弟們吃,一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都聽我一句!餓得腿軟胳膊軟沒關系,心軟了可不行,心一軟多結實的老爺們兒也撐不住……」 沒有設備有血肉之軀,沒有糧食有鐵一般的意志,沒有條件,他們創造條件,石油工人有的是打不垮,累不死的「鐵人精神」。這種「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無數建設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 所以說,《鐵人》也是一部勵志片,影片重塑「鐵人精神」,對當今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意義深遠。中國的崛起需要傳承和發揚這樣的「鐵人精神」,民族的復興離不開這種艱苦奮斗的「鐵人精神」。在隨後的座談會上,全國勞模朱志豪就表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艱苦奮斗是永遠要堅持的。」 楊懷遠說,「鐵人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的,他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為國爭光的精神。」 科學精神 21世紀的世界高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經將全球納入一體化世界,當代中國,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我們祖國的建設者不僅需要愛國精神和奮斗精神,同樣不能缺少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科學精神。 影片《鐵人》中,劉文瑞是一個小知識分子,擁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也格外受到「鐵人」的照顧,在眾多徒弟中,「鐵人」最器重的就是他。當有人問起王進喜,為什麼他對劉文瑞時有偏向,「鐵人」說,他有技術,是個知識分子。即使最後他欽定的接班人劉文瑞因吃不了苦而逃跑,「鐵人」也並沒有怪罪於他,而是用一種更富人性關懷的方式來對待。 我們往往被「鐵人」的豪情壯志所震撼和打動,卻很容易忽略他其實也是一個心思細膩,有勇有謀的人,他的這種尊重知識、求賢若渴的精神,在當今社會必不可少,在那個年代就更難能可貴了。 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鐵人精神」所包含的科學精神越已廣受人們所重視,科學文化作為軟實力,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更是民族崛起的重要保障。 我們相信,在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國度,這樣的科學精神一定能托起民族復興的希望! 結語:《鐵人》的意義在於它傳遞了一種社會價值、一種在我們這個時代稀缺的精神品質。當市場大潮沖刷整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很多時候被利益所驅使,愛國主義精神、集體意識日益淡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鐵人」為我們的個人提供精神的指引,為我們的國家找到復興的動力。 「鐵人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寶貴的精神財富,青年一代的建設者,要以「鐵人精神」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中去,在「鐵人精神」指引下,開拓進取,艱苦奮斗,以鐵人一樣的勇氣和毅力肩負起建設國家開創新時代的重任。 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雖然在過去一百多年裡貧窮落後,飽受欺凌,但相較於人類5000年的文明歷史,這一百多年並不代表什麼。1949年新中國成立使這個民族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改革開放的春天使中華大地煥發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百年征程,滄桑巨變,中華民族已經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回首往昔,正是一個個王進喜這樣的民族楷模,以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帶領這個國家重新鑄就了一個民族的強國夢想。
Ⅸ 電影鐵人影評觀後感
[電影鐵人影評觀後感]
最近幾天,單位組織員工集體觀看電影《鐵人》,電影鐵人影評觀後感。許多職工都是下了夜班去看的電影,我們被電影中鐵人的精神深深震撼和吸引了,觀影過程中,作為工人感觸頗深。電影院里,看到有的老師傅激動不已,有的年輕人則深受感動忍不住落淚,大家均被鐵人的精神深深感動,給予該片充分的贊譽。 「鐵人」王進喜當年作為中國解放以來的第一代石油工人,為祖國的石油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他的精神深深影響了一代人。電影《鐵人》重現了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影片圍繞著鐵人的精神、鐵人的氣質、鐵人的奉獻,通過講述兩代勞模為祖國石油能源事業創業發展而拼搏的故事,歌頌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和為國家分憂、為民族爭光的愛國主義情懷。我很欣賞和羨慕老一輩工人階級那種齊心協力的工作狀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每個時代都需要有精神去引導,只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都太自以為是,太現實,是鐵人精神觸動了我們麻木不仁的神經。更多影視影評觀後感供您參考,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時光交錯,鏡頭轉換,兩代石油人截然不同的勞動環境、時代背景、生活條件,形成了兩種迥異的對待鐵人精神的態度。劉燁扮演的劉思成,從一個崇拜鐵人,始終把王鐵人作為自己的偶像和榜樣,成為鐵人式的勞模作為追求的目標,他把父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當今的社會全部體現,在美麗的心理醫師的幫助下,劉思成慢慢嘗試打開心結。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鐵人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當年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讀後感《電影鐵人影評觀後感》。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著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希望。這支身為血肉之軀,卻滿懷熱血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的一口油井終於開鑽。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了,他卻顧不上住院養病。拖著自己的傷腿拄著拐杖纏著綳帶連夜回到了井隊。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的危急時刻,沒有攪拌機,冰天雪地里水泥得不到充分攪拌,水泥沉在泥漿池底。當鐵人王進喜扔掉雙拐奮不顧身跳進水泥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充當攪拌機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難道說他真是鋼鐵鑄就的?正是在這個模範的帶動下,幾個工友接著縱身跳入。井噴終於被制服了,油井和鑽機也保住了。 鐵人後輩的身份在帶給劉思成無榮譽的同時也日益成為他的困擾:成為周圍人眼中的傻瓜。他背負著父親的重託,擔心辜負父輩的期望,在別人的嘲笑中,我們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有句老話說得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人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生活、工作充滿信心和希望,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當離隊的趙一林和女友在沙漠遇險,劉思成不計前嫌毫不猶豫地隻身開始他的搜救行動。恍惚間,劉思成的眼前出現了王鐵人父親一樣的笑臉,正是鐵人精神鼓舞他成為新一代的石油工人。鐵人影響的不僅僅是父輩們,影響的是幾代人、幾輩輩人。王進喜的精神最感人,可是劉思成作為新一代石油工人,同樣讓我們深思:在新的時期,我們要怎樣做個鐵人?雖然生活的時代不一樣了,但老一輩石油人堅定不移的執著精神,怎能不讓我們這些年輕人產生一樣的共鳴?影片中,演到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王進喜和他的隊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冰天雪地里飢寒交迫和高強度的作業下,隊友們實在是支撐不住了。王進喜省出自己的口糧,想方設法給大家填肚子。他對愛徒「小知識份子」 劉文瑞特別關心,讓老婆為其縫補護膝。劉文瑞腿部受傷後偷偷踏上了返程的火車,王鐵人發瘋似地尋找著愛徒,可當劉文瑞告訴他「熬不住了」時,他卻留下饅頭和干糧讓他離開。師傅王進喜留下的那袋口糧和傷心的背影成為劉文瑞一生的心債。正是由於父親的一念之差造成了兒子背負著沉重的愧疚,去重塑一個鐵人形象。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熱淚盈眶,作為一名工齡近二十年的工人,我對王鐵人這個名字很熟悉,可是對他的故事卻並不了解,在這部片子中,「王鐵人」不再是一個「高大全」式的人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真實的鐵人、鮮活的形象。在他的身上也有一些小缺點,他急了會罵人會發脾氣,但他通情達理,幽默風趣,善於做思想工作,總是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工作氣氛,他說出的話是那麼的貼心、真誠。正因為這樣,他的話才具有號召力,他的形象才更顯高大。尤其當聽王鐵人介紹他祖籍陝西,影片中又經常出現陝西話、秦腔的表演時,我感到裡面的人物很親切,這個人物就更顯豐滿真實。鐵人精神帶來的不僅僅是心靈的震撼,不應該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他身上那種艱苦奮斗、勇於創新、甘願奉獻的人生態度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國家需要鐵人,社會需要鐵人,基層更需要鐵人。新的時期,我們要激發熱情,將鐵人精神發揚光大,用堅強的意志、知識和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電影鐵人影評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