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幾篇電影觀後感
[幾篇電影觀後感]《七龍珠》前幾天終於去了趟電影院,去看了一個很無聊的片子,七龍珠,幾篇電影觀後感。由於做的太過靠前,所以無法承受那樣絢爛的特技,閃的只看見一片耀眼光亮,睜不開眼。後來看影評說七龍珠的特效做的偷工減料,不夠華麗,比克握握拳頭就把悟飯的屋子弄塌了,一點光影效果沒有,於是我倒是暗暗慶幸起來。除了七龍珠以外就完全不是什麼七龍珠了,整部片子除了琪琪以外也就沒什麼看頭了,倒不是說琪琪演的很像琪琪,而是美麗且性感,完全不像琪琪。周潤發又不背殼又不剃光頭,還是大明星厲害,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比克就沒那個命了,還是的穿成比克的樣子,可惜還是不夠綠,另外那條龍看上去也是胖的可以。這么多毛病,可是在電影院看也就這樣了,當時的氣氛也決定了那不是一場好電影。感覺那天晚上完全失敗,看了那麼一場電影。《馬達加斯加2》哈哈哈哈哈,好笑的獅子lion,斑馬zebra,長頸鹿giraffe,河馬hippo,當然最好笑的還是企鵝們penguins和老太太。開頭的I like to move it,非常動感。剛開始一直在笑,笑到後面有點沒力氣去笑了。基本上這個電影也沒有什麼主導的中心思想。保護動物?珍惜水資源?反對迷信?還是反分裂?話說與人民搶水的獅子政權必然是要被推翻的。長頸鹿愛上河馬有點扯,不過毛驢和噴火龍都有孩子了,這個還是可以理解的。猴子工會最終勝利,什麼時候我國勞動者能像這些猴子一樣呢,最起碼的先有個工會,觀後感《幾篇電影觀後感》。聽說馬達加斯加最近內戰,軍方不服總統,還是社會主義下的黨掌握一切的制度優越。但願動物們平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電影院的開場看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預告片,很是不錯,於是昨天下了看一下,真是很不錯的一部電影。關於親情,關於愛情,關於命運。弟弟和哥哥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他們的不同,哥哥勇敢而又卻少道德的束縛,可以毫不猶豫的殺人,弟弟執著而善良。弟弟最愛的是拉媞卡,而哥哥最愛的是弟弟,如果他不變成那麼壞,或許也就保護不了弟弟。小孩子的演技似乎總是要比成人的好,我總是更喜歡看小孩子的片段。從小過著那麼悲慘的童年,目睹母親被殺死,四處討生活,相比之下我是那麼的幸福啊!最後那一段弟弟穿過火車時,我一直以為一定會有輛火車突然撞到他,心裡還真陰暗,⊙﹏⊙b汗。弟弟抱著拉媞卡時說:這一切都是命運,都是命運安排的。如果是命運的話,也是弟弟一直努力的掌握著命運,而沒有讓命運掌握他。換做是我的話,我會那麼堅持么?如果我是他,我是否能有他那樣的生存力呢?〔幾篇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Ⅱ 急求一篇電影觀後感
二零零六年的電影「雪莉寶貝」(Sherrybaby)就給觀眾講述了一個遊走在社會邊緣的母親如何自我救贖的故事。
雪莉•斯旺森的前半生活得放盪不羈。十六歲就去夜總會跳舞,沾染了惡習,在之後的六年間,海洛因便成了她生命中的摯愛。她和一個小混混生下了一個女兒,還沒來得及好好照顧她,就因為偷竊他人錢財購買毒品而鋃鐺入獄。三年後她假釋出獄,再次踏入這個社會,試圖洗清血液中的毒品和身上的恥辱,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可一切又是談何容易。毒品讓雪莉在地獄中的樂園走了一遭,再次重返人間,她的身上還殘留著地獄之火的熱度。監獄的生活沒能磨滅她的火爆脾氣,雪莉常常難以控制自己。在鐵窗後面,這種強硬個性幫助她保護自己,那是一個比誰拳頭硬的地方,可重返社會,這種秉性卻是一種阻礙。想要吸毒,不一定有人阻攔你,想要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卻要接受一系列的考驗,家人的冷眼,社會的不公,曾經生活的種種誘惑。她連被路人粗魯的撞到都會追上去大罵幾句,這就是雪莉——美麗、囂張,活得盡情盡興,沒人能斗膽在她的驕傲上啐吐沫。但她卻為了見女兒而低聲下氣地央求保釋官網開一面,為了得到工作而接受那個不懷好意的男人的「特殊要求」,為了重獲新生她開始學會忍氣吞聲地循規蹈矩。有時候不得不承認,說實話永遠比說謊更難。
屋子的牆壁上到處都是女兒稚嫩、多彩的畫作,時刻提醒她為了什麼而堅持、奮斗。她不是什麼聖母,也不是魔鬼猛獸,只是小心翼翼的走路,保證自己不再因為惡習而失足。她比那些初入社會的女孩更加艱難、乏力,因為她受過地獄火焰的魅惑,習慣了逃避。雪莉雖然在監獄戒了毒,卻依然顯現出性格脆弱的一面,潛意識里不斷尋找著能替代毒品的東西。所以她煙癮很大、喜好喝酒、依賴性帶來的快感,這些都成為了她逃避現實的工具。每當她沮喪、憤懣、不知所措,就會沉醉於彌漫在煙霧中的尼古丁帶來的刺激。她藉助一切法律允許的方式尋找快感,發泄生活壓力帶來的憤怒和不安。
雪莉喜歡戴上耳機聽歌,彷彿藉此能暫時飛離這個令人疲憊不堪的世界,希望真的能如歌中所唱,當她堅持走下去,能看到一個更好的世界,那種能被稱之為天堂的世界。在這次旅程的盡頭。她就如同威廉•布萊克筆下的《病玫瑰》,被毒品這只「暗夜裡狂舞、暴風雨里呼號」的飛蟲摧毀了生命。女兒萊克茜是生活給她的第二次機會。當三年未見的女兒主動擁抱了她,彷彿曾經遺棄她的世界又向雪莉展開了笑顏。她哭泣著向女兒道歉、懺悔,講述自己不光彩的過去,一股腦地要把所有的愛都補償給女兒。給她買很多很多禮物,講好多好多故事,給她唱歌。她不顧弟弟的調侃,在飯桌前清唱起「Eternal Flame」(永恆的火焰),女兒是她永恆的火焰,穿透雲雨的陽光,純凈柔軟的藍天,從未實現的夢想,飛落在左肩膀上的天使。她的歌聲不夠婉轉動聽,還有些跑調,這就是她的愛,不夠優雅不夠完美,卻毫無保留地奉獻。只要能聽到女兒喊她「媽媽」,用那雙細小的手臂環繞住她,她就能披荊斬棘。可是,不得不承認,她還無法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她的毒癮還在身體里隱隱作痛。弟弟鮑比和妻子還對她糜亂的過去抱有成見,無法把萊克茜交給她。鮑比的妻子甚至不讓萊克茜再叫雪莉媽媽。面對雪莉,萊克茜開始感到膽怯。深受打擊的雪莉像頭亂撞的飛蛾,渴望得到憐愛與支持,她求助於長相兇悍內心溫柔的迪恩,她求助於父親鮑勃的懷抱,她卸下防禦的面具,開始痛恨自己的一無是處。可當父親的手伸進她的衣服,就輕輕敲碎了她最後一道防線。所有的恥辱、難言的憤怒、沒有朋友的孤獨、女兒的冷淡都席捲而來,她光著腳在路上不停奔跑,世界靜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越來越快,快得彷彿就要窒息。她想開始新的生活,卻身陷孤島。當世界對眼淚視而不見,她只能不停奔跑。
雪莉再次求助於毒品。就好像有個邪惡的小人拉著她一直往下墜,直到地獄的熱度燙得她毫無知覺。
當雪莉再次醒來,彷彿剛剛結束一場關於羞恥的游戲,所有的承諾都變成了一文不值的謊言:親愛的寶貝,我竭盡力量去嘗試,卻落敗得一塌糊塗。親愛的寶貝,你看,我並不像你想像中那麼堅強。
雪莉再次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去戒毒、回監獄,或者帶著女兒私奔。半天相處下來,她才發現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照顧女兒,她的脾氣,她盲目的愛都無法讓女兒健康地成長。比面對這個世界更加艱難的就是再次放開女兒的手。她把女兒交還給弟弟鮑比,真誠地請求他照顧萊克茜。她終於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從擺脫毒品開始。下次回來,她會是個好媽媽,她會再次學著去愛。雪莉•斯旺森完成了生命中重要的蛻變,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母親。
你看,每個母親都有她唯一的一種方式去說愛。
Ⅲ 勵志電影觀後感300字左右,不要太多300字就行了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雲雲。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污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准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奸,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贊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結束的時候,我清晰的記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紀念艾倫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贖》編導弗蘭克.德拉邦特的經紀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於AIDS的並發症。生前的他和無數的女人在一起過,也有過子女,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結婚,據說他的慾望強到離開伊藤猛鬼就沒法活的地步,我想這也是他過於混亂的的生活才會死於艾滋吧。
1994年的奧斯卡太強了,《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傳》最終成為最佳影片,但如果讓我選擇得獎者,我更鍾意《肖》片。因為,我認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體現了美國的社會特點和美國人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它更像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體制化」(institutionalizing)問題,對於中國社會更有意義。我對影片中的那段話,「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極有共鳴——這個可怕的過程正是我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救贖對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Ⅳ 讀後感問題 電影的觀後感要 積極向上的600-1000字最好是常見影片的賞10分
《阿基拉和拼字比賽》觀後感
Our deepest fear is not w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We ask ourselves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gorgeous,talented and fabulous?
Actually who are you not to be?
Your playing small doesn't serve the world.
We were born to make manifest the glory of God that is within us.
And as we let our own light shine,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
我們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感到害怕,
而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我們這樣問自己「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么?」
事實上,有什麼是你做不到的呢?
我們生來就是為證明,自己有上帝賦予的特殊才能。當我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時,我們不知不覺也給予了別人同樣的希望。
----題記
一開始看這部電影,並沒有感到奇特,片頭是一個普通的黑人女孩阿基拉慢慢講述自己的生活,11歲的孩子該有的生活,無聊的學校,單親家庭,有色的皮膚,媽媽總是疲憊不耐的表情,生活總是有不如意,一個人喜歡的游戲——拼字,能讓她感覺到父親溫暖的游戲,不斷地練習,即使不交作業,經常逃課,也總能在測驗中獲得A+的成績,老師發現了她的擅長,希望她能夠去參加拼字比賽。很無聊的開頭,我坐在位子上想,並不明白為什麼要看這樣的電影。總不會是叫我們去參加拼字比賽吧?無所謂地笑笑,繼續看電影。但是,漸漸地,這部電影吸引了我,當我看到阿基拉僥幸得通過區賽時,我總算噓了一口氣,這時候,我明白了,這部電影已經抓住了我的心。當我看到拉拉比博士讓阿基拉念那一段話時,我的心靈被震撼了一下,的確,我們不必害怕,如果真的害怕,那麼最可怕的便是自己。當我們降臨這個世界,無論周圍如何,我們的根本其實都是一致的,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我有著上帝賦予我的特殊才能。既然如此,無論多大的困難和挫折,能明確你想走的路,勇敢面對,我想沒有什麼可以阻礙自己了吧,因為最大的敵人,恰恰就是自我。
英語一向來是我最弱的一門課,但是,當我在看阿基拉拼單詞時,我不禁想去了解這些單詞的含義。這是一部關於拼搏、不棄、純真、和關愛的電影,但是它告訴我們的並不單單只有這些,還有的是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人生。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呢?我是上帝的產物,而現在在我面前的最大困難,就是我自己。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那並不是自戀,那是一種尋找自己美的自信。當你真正發現了自己身上的美好,周圍的人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
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了我們想得到的結局,阿基拉和德侖同時拿到了冠軍,創下了別人從未得到的奇跡。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人變得自信後的成功。那個11歲的女孩,雖有天真的一面,卻無比的成熟和睿智,她明白她要的是什麼,她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為自己,為了做有用之人。
我想,我被這部電影所感動了,我們要去努力,在被感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堅持下去。
我們這樣問自己「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么?」
這可以么?我自己寫的。
Ⅳ 讀後感問題電影的觀後感要積極向上的600-1000字最好是常見影片的賞10分
《阿基拉和拼字比賽》觀後感 . .Weaskourselves"whoamItobebrilliant,gorgeous,talentedandfabulous? Actuallywhoareyounottobe? Yourplayingsmalldoesn'tservetheworld. . Andasweletourownlightshine,. 我們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感到害怕, 而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我們這樣問自己「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么?」 事實上,有什麼是你做不到的呢? 我們生來就是為證明,自己有上帝賦予的特殊才能。當我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時,我們不知不覺也給予了別人同樣的希望。 ----題記 一開始看這部電影,並沒有感到奇特,片頭是一個普通的黑人女孩阿基拉慢慢講述自己的生活,11歲的孩子該有的生活,無聊的學校,單親家庭,有色的皮膚,媽媽總是疲憊不耐的表情,生活總是有不如意,一個人喜歡的游戲——拼字,能讓她感覺到父親溫暖的游戲,不斷地練習,即使不交作業,經常逃課,也總能在測驗中獲得A+的成績,老師發現了她的擅長,希望她能夠去參加拼字比賽。很無聊的開頭,我坐在位子上想,並不明白為什麼要看這樣的電影。總不會是叫我們去參加拼字比賽吧?無所謂地笑笑,繼續看電影。但是,漸漸地,這部電影吸引了我,當我看到阿基拉僥幸得通過區賽時,我總算噓了一口氣,這時候,我明白了,這部電影已經抓住了我的心。當我看到拉拉比博士讓阿基拉念那一段話時,我的心靈被震撼了一下,的確,我們不必害怕,如果真的害怕,那麼最可怕的便是自己。當我們降臨這個世界,無論周圍如何,我們的根本其實都是一致的,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我有著上帝賦予我的特殊才能。既然如此,無論多大的困難和挫折,能明確你想走的路,勇敢面對,我想沒有什麼可以阻礙自己了吧,因為最大的敵人,恰恰就是自我。 英語一向來是我最弱的一門課,但是,當我在看阿基拉拼單詞時,我不禁想去了解這些單詞的含義。這是一部關於拼搏、不棄、純真、和關愛的電影,但是它告訴我們的並不單單只有這些,還有的是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人生。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呢?我是上帝的產物,而現在在我面前的最大困難,就是我自己。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那並不是自戀,那是一種尋找自己美的自信。當你真正發現了自己身上的美好,周圍的人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 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了我們想得到的結局,阿基拉和德侖同時拿到了冠軍,創下了別人從未得到的奇跡。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人變得自信後的成功。那個11歲的女孩,雖有天真的一面,卻無比的成熟和睿智,她明白她要的是什麼,她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為自己,為了做有用之人。 我想,我被這部電影所感動了,我們要去努力,在被感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堅持下去。 我們這樣問自己「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么?」 這可以么?我自己寫的。
求採納
Ⅵ 電影觀後感800字
篇一: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最新電影《中國合夥人》正在熱映中,《中國合夥人》電影的背景是在大時代即20世紀80年代的時間,《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人物是三個為夢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故事是在大時代背景下三個年輕人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青春勵志故事。
電影《中國合夥人》是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個年輕的人的分別為鄧超、黃曉明、佟大為。
一個香港導演與三個內地實力演員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通過電影《中國合夥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而三個實力演員又因一個女人而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
這個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後宮大戲《甄嬛傳》中熹貴妃的扮演者孫儷。
有人曾這樣總結過,她雖然沒有現身影片任何畫面,卻是《中國合夥人》背後的女人。
黃曉明+孫儷=新上海灘,佟大為+孫儷=玉觀音, 鄧超+孫儷=幸福像花兒一樣。
都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霸氣的女人。
而這個不僅霸氣而又成功的女人後的男人們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將更上一層樓。
電影《中國合夥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選擇了典型的人物:土鱉、海龜、憤青。
這樣三個人物身上有著他們特有的人物性格與特質,而即使是不一樣的人物,但大家都會擁有自己的夢想,都會有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也會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而我們擁有為夢想而執著而奮斗而堅持的勇氣和動力都一樣。
小編也特別為大家整理了最新勵志電影《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尋夢想的電影《中國合夥人》是否也可以找到與自己共鳴的地方,是否也會在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還沒有觀後電影《中國合夥人》,那你可以通過大家對《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先感受一個電影《中國合夥人》帶給大家的觸動與思考。
篇二: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看完《焦裕祿》,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紛飛,黃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書記拉車,幾人推車,車上裝著救濟糧,寒風挾著雪片打在人們的臉上。
河南民歌《共產黨是咱好領頭》響起,為這一行人的愛民行為拚命地吼唱著。
破土房的門被推開,焦裕祿出現在門口。
屋裡的一對老夫婦,老頭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驚詫地看著這位不速之客。
焦裕祿來到炕前,坐在老頭身邊:「大爺,您的病咋樣呀?快過年了,我們給您送點糧食和錢來,您們先用著。
」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強睜開昏花的老眼,看著焦裕祿:「你,你是誰呀?」焦裕祿拉著他的手:「我是您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
」老人的鬍子顫動著,淚水涔涔下。
老太婆伸出手,順著焦裕祿的頭上往下摸索,帽子、圍脖、棉衣:「感謝毛主席……給我們派來了這樣的好兒子!」那粗獷的民歌配合著畫面將電影推上高潮。
「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焦裕祿同志不愧是共產黨的好書記,人民的好兒子,他是為蘭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電影結束後,一位女觀眾泣不成聲地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
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焦裕祿同志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在這次「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活動中,自己要不斷去增強焦裕祿同志這種為人民服務埋頭苦幹,永不知倦的責任感。
過去有一句話:「黨叫幹啥就幹啥」,不講條件,不提要求,不計個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為黨的工作中去。
「紅日照天下,涌現振奇人。
盡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
甘願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鱉,倒海索奇珍。
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
鹽鹼凈,內澇治,風沙馴。
弦歌聲起,楊柳東風萬戶春。
借問津梁何處?萬事認真實踐,全意為人民。
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
」當時郭沫若寫的一曲《水調歌頭·贊焦裕祿》將焦裕祿短暫而光輝的生命以客觀公正的角度翔實地傳誦了出來。
焦裕祿用他的熱血,在蘭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
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辦公室幹部,應該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身份,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加強自身修養和作風建設,為實現人生的價值,燃燒自己!只有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記在腦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一個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兒子!。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焦裕祿同志已離我們遠去,但從他的一生中學到的,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人民的好兒子,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篇三: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曾經在書上讀到過這樣一句話:「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一道窗。
」開始還略帶點疑惑,但漸漸地明了了。
這星期四,我們觀看了影片《隱形的翅膀》,片中的主人公志華是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她用堅強的意志博得了大家的肯定。
15歲,正值青春年華,本應無憂無慮似藍天下自由飛翔的風箏,可厄運卻往往依附在美好之後……為了去取附在高壓電桿上「落群」的風箏,志華失去了她的雙臂。
媽媽不住的嘆息,志華的情緒也一天天的暴躁。
我想:雙翅才能翔天宇,單翅也難高飛啊!何況失去雙臂。
當然,一時失去雙臂,誰也受不了。
不能自己穿衣,洗漱;不能騎腳踏車;也不能再……放風箏了。
她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冰冷的河水總敵不過溫暖的親情,在父母的鼓勵下,志華又重拾了勇氣和信心,決定去學校讀書。
可學校又為她設置了一道難題——寫字。
於是志華嘗試用腳寫字,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被學校破格錄取了。
志華的成功已是奇跡,可她仍不滿足,她想和正常人一樣。
她也學騎車,雖然跌倒了幾百次;她也學縫線,雖然會刺痛腳趾;她還學打字,學一切正常人會的。
我親耳聽見她對班主任說:「我要考大學!」,我親眼看見她在電腦上打:「我要飛翔。
」這一切,她都做到了。
命運的安排,志華被一位知名的教練看好,並招進了國家殘疾人隊里,面對這個機會,志華欣然接受,但卻執意要學游泳,因為她要保護媽媽。
訓練是艱苦的,她卻沒有退步,高考時,雖然分數過了線,但她報的醫科大學卻不能錄取她,原因又是殘疾。
更可悲的是,媽媽因為這個打擊,離開後再也沒有回來……雙肩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她挺住了,參加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志華迅速跳入水中,向前游,腦海中仍不斷浮現出和媽媽的回憶,那是多麼甜美啊,可現在媽媽不在了,她只能把這股傷痛化作前進的力量,最後,奪得了冠軍。
台下的我也忍不住拍手,這是多麼的感人啊!
志華的事跡也發起了我們的深思,她是殘疾人,卻擁有這一份拼搏精神,而我們都是健全人,卻總是停滯不前。
也許我們認為電影都是騙人的,但生活中的身殘志堅的人難道會少嗎?你一定讀過《海倫?凱勒》吧,還有霍金的傳奇故事,你一定也會為之一怔,感嘆他們的事跡悲慘。
但如果你沒有實際的感動,你才是真正的可悲。
拼搏,不一定會成功,但不拼搏,絕對不會成功!相信自己能行,就要永不言棄,美好正在向你招手。
空中的風箏,正在自由飛翔,它在向夢想飛翔!
篇四: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當某一天,睜開惺忪睡眼,卻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不屬於自己的公堂對決,面對的是那些腐朽昏庸的官員丑惡猙獰的嘴臉。
掙扎中,芳華逝去,流年已改,在監獄的鐵欄桿中穿梭徘徊的陌生身影記錄著匆匆流逝在鬢邊的時光,你會悵然嗎?
銀行家安迪,卻在十九年汲汲而生的時光所結成的厚繭中,沖破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天空,從肉蟲橫行的飯菜,到19年來從石灰質高牆破繭而出的新生;從借用一刻閑暇滿足內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濘破爛的半公里下水道終於在管口魚躍而出的身影,無不鐫刻著19年來的彷徨和內心獨白。
他沖破了高牆禁地,重獲自由與新生;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陰暗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正如安迪所說:「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那是你的。
」曾經,他希望能夠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鏟除罪孽的妻子和那狼狽為奸的第三者,但他沒有。
他戰勝了自己,放棄了謀殺的念頭。
他明白,是他過分他專注於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親手釀成了這般悲慘的過錯。
他把那喪心病狂般的期望,換作對妻子傾注更多的愛。
這種內在的渴望喚醒了他的良知,真正觸及了失去理智的心,讓他學會了理解和信任。
然而,卻因一種時間上的巧合背負上19年來的重任和永遠無法贖清的罪孽,成為肖申克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
所幸的是,在這世界陰暗猖獗的角落,不失一絲光明曙光的召喚。
他仍為獄中其他還擁有美好前程,依然肩負著重大使命的青年們一次次向州政府要求撥款重建圖書館,用闌珊篝火照亮了他人,重建了那被陰霾逐漸侵蝕的心靈所搭砌成的一道散發出萬丈光芒的心牆。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同樣,安迪在獄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難之交也朝向著曾經的允諾和自己罪行的贖過而不斷奮斗。
他用那在亂世之間不斷磨礪出的成熟而厚實的心窺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誠的話語打動了假釋審核員的內心:「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
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
」他看破了世間悲歡離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著一番內心的獨白。
終於,在40年的輒返中重獲新生。
面對喧囂的塵世間變遷的萬物,卻霎那間無所適從。
但他放棄了老布那般輕視生命的想法,朝著昔日許下的願望永不停息的賓士而去。
終於,安迪和瑞德兩個老朋友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重逢。
與當一片滿載著希望的羽毛緩緩飄盪的時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
無論最終得到的是什麼,永遠是最值得回味的。
因為擁有願望,擁有夢想,一切都值得永遠珍藏。
畫面在黑色的邊襯下悄然消逝,演員表在黑白間輪回。
思緒淡出淡起,回到現實。
恰逢考試後的失意與落寞,然而正是這部歐美勵志大片,用那闌珊篝火喚醒了我那塵封在不可饒恕的細小差錯中的心緒,驅散了心中的陰霾與晦暗。
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戰性的挑釁下孤注一擲,朝著現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夢想沖刺呢?盡管結局是未知的,或許會不盡人意,但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
我希望跨越邊境,與朋友相見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一樣的藍。
我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振奮每一顆擺渡浪子的心。
是的,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但它可以喚醒一顆被晦暗侵蝕的心,用闌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徑,那就是——希望。
篇五: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昨天,我們紅心團隊組織看電影《建黨偉業》。
說道看電影,我覺得自己還是有的話說的。
一直以來就很喜歡看電影,當然很少看國產的所謂「大片」。
原因復雜,總的來說就是覺得國產電影不管是在劇情、表現手法、演員演技、特技等方面我都不是很贊同。
國產電影不管是導演、編劇在拍攝電影過程中的視角,還是表達目地的方式都沒有西方導演那麼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整部電影要連貫,一層扣一層。
有些國產電影有時候你看半天要不就是不知道在看什麼,要不就是早猜到電影的結局了,看後完全沒有引導我們去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諸如:戰爭、革命、疾病、愛情、和平等等。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在開機前後都抄的異常火熱,但是直到6月15日公映也沒去看過。
但是這次看完後還是給了我些許欣慰,也有許多的感想。
整部電影《建黨偉業》圍繞1921年前後展開,展現了從1911年的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它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生、張國燾、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這次觀影,也讓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我們黨實在何種環境建立起來並承擔起拯救被西方凌辱、壓迫的處於危亡邊緣的中國的責任。
1911年到1921年這十年,或許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就是這短短的十年,我們偉大的黨終於誕生了!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成為拯救中華民族的唯一出路!因為中國長期被西方列強瓜分和欺辱的慘痛教訓,警醒了國人,「靠洋人是永遠沒有出路的」!「五四愛國運動」的全面爆發,激發了無數愛國人士的勇氣和熱情!「聲討國賊」、「救我中華」的吶喊聲,令人熱血沸騰、激情難抑。
整部影片讓我感受到在那動盪的年代,我們共產黨人為國家民族的存亡拋灑熱血的熾熱情懷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那是的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都在尋找一條拯救處於危亡邊緣的中國道路,無數次的失敗最終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正式在這個時候,我們黨走在了時代的前面,承擔起這份歷史賦予的使命!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帶來的是60年的和平發展環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從所未有的教育推廣和文化普及,是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工業文明時代。
而這一切,都發源於90年前,發源於1921年的那個7月,發源於那些已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的人們。
90年來,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都代表著中國大多數人的願景和訴求。
從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過370萬中共黨員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作為紅心團隊的一員,我們更應該銘記那段崢嶸歲月,牢記我們的黨史,時刻懷抱理想,努力地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而奮斗,努力實現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
篇六: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年三十清晨,我翻出《當幸福來敲門》這部片子,默默開始看。
電影里沒有漂亮的演員,沒有花哨的剪輯,也沒有精彩的配樂……但是卻有一個好故事,一個足以令我坐在電腦面前看完並為之感動的好故事。
勵志題材的故事大概都是這個模式:窘迫的處境,艱難的奮斗,沒完沒了的倒霉事,然後出現一絲機遇……最後迎來一片曙光。
苛求這樣的片子出新出奇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會因為奮斗的人最終獲得成功而感到歡欣鼓舞,正是因為我們自身很難做到堅持不懈。
電影的背景是1981年的美國舊金山,正是全美經濟處於不景氣的當頭。
影片里透過總統里根在電視機里的一段講話作背景介紹,里根說:「前幾天我會見了一個記者,他要我對當前的經濟狀況做一個『全面的審計』」他說:「你們不會喜歡的,我也不喜歡。
」因為當時美國面臨的是將近800億美元的已經失控的債務。
在當時的美國,失業率大約在每月10.7%,該數字足以令人恐懼。
片中的男主角,CHRIS GARDENER(由WILL SMITH飾演)便是在這么一個環境下疲於奔命的推銷員。
CHRIS推銷一種比X光更精密一點的醫用掃描儀,不過,該產品昂貴而不實用,銷路不暢。
所以無論CHRIS如何努力,他也沒辦法讓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過上舒心的日子。
帳單和房租,稅單和罰單……正當他焦頭爛額之際,妻子也離他而去。
而在那個時候,他剛剛有了一個機會去一家名為「維特」的投資公司做實習生。
妻子的話讓他心寒,她說:「從推銷員到實習生是一種倒退。
」CHRIS只能喃喃地說:「不,這不是。
」
28歲才見到自己父親的CHRIS,很早就立下過志願,希望自己能做個好父親,所以他跟妻子商量堅持由自己來帶兒子,兒子是他的精神支柱。
從此,CHRIS帶著兒子共同渡著每一個艱難的日夜。
CHRIS最終在競爭激烈的證券公司成長成為一個專業的投資人,讓我感動的是幾個細節:
1.促使他進入這個行業的是一件小事,有一天他路過證券公司的時候,看到證券業界人士臉上掛著的微笑,他說他在那一瞬間,真他媽的看到了一種會心的微笑。
——我猜想,那種鼓舞人心的東西,叫做興趣。
2.CHRIS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創造機會努力爭取面試的機會。
包括親自上門遞交申請書,故意說自己與負責人同路而坐上同一輛的士絮叨自己的特點與長處,這讓他有機會賣弄了一番他在家玩的爛熟的魔方。
(我查了一下,原來魔方還真是1980~1982年在歐美興起的一種玩具,最初是由匈牙利建築學教授和雕塑家厄爾諾·魯比克於1974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後來風靡於全球。
)
——有一天我也發現,無論是哪種技能,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技能,都會有它派上用場的時候。
3.在獲得面試機會後,CHRIS卻因為停車罰款而被警局拘留,在那之前,他還被房東勒令搬出房子,他只有用自己刷牆而得以延遲一周交納房租。
所以當他還穿著沾滿油漆的工作服出現在各位西裝革履的面試官前時,他說他一路上一直在想如何撒一個謊來解釋為什麼他會以這樣一個面貌出現在考官面前,但最後還是只能說實話。
當面試官問,如果你是考官,你會因為什麼原因而去錄取一個衣服上沾滿油漆的人?CHRIS低下頭嘆口氣說:「那一定是因為他有一條漂亮的褲子。
」
——懂得自嘲,是可貴的品質。
4.CHRIS每天要去接孩子放學,於是要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努力地爭取時間去聯系潛在的客戶。
他說他不會停止掛電話,不會去飲水機喝水——所以也不用去上廁所,他拚命地擠出每一分鍾去與他人競爭。
——殘酷的競爭,是在你經歷的每一分鍾里體現出來的。
5.當每天還要被為辦公室經理端茶送水,出門買外賣等等瑣事纏身的時候,CHRIS也會想:「我感覺我可以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
——每個人在不如意的時候都會這么想,我可以做些更有價值的事情,但是目前,還是把這些做好吧。
6.在和兒子打籃球的時候,CHRIS說:「你有夢,你就要去保護它……你想要什麼,你就去努力得到它」。——激情與行動並重。
7.CHRIS經常說這么一個句式:「那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包括「打乘巴士,奔跑……」還有一個小小的瞬間,那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叫做「幸福」。
——為了這樣一個LITTLE PART,只因為IT』S CALLED HAPPINESS,即使是瞬間的,一切努力就顯得值得,因為它就叫做「幸福」。
隨便選……
Ⅶ 優秀勵志影片觀後感250字
11月25 日 ,我觀看了《彈鋼琴的盲童》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個叫劉浩的盲童學鋼琴的經歷。
故事裡面的媽媽原來生的是三胞胎,結果回家時發生車禍,其中兩個夭折,另一個被送往氧氣箱,最後成了失明的孩子,取名劉浩。劉浩漸漸長大,一天媽媽下班回來聽到家裡有音樂聲,以為是孩子開收音機,卻驚奇地發現是劉浩在彈琴。之後,媽媽決心帶劉浩去學琴。好不容易他們在一個琴行里找到了一位老師。在老師幫助下,劉浩獲得了金獎。
這是部感人的電影,劉浩的媽媽是個偉大的母親,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有堅強的信念。第一次她面對兩個孩子的夭折、另一個孩子的失明,她堅強地面對事實,努力地把劉浩養大。第二次,當面對家裡貧困而孩子又渴望學琴,她同樣沒有放棄,讓劉浩去學琴。第三次,當劉浩不願意繼續學電子琴而想學鋼琴時,她毅然帶劉浩去北京找鋼琴老師。第四次,她寧可自己去琴行搞清潔衛生,也要讓劉浩天天有琴可彈。同樣,劉浩也沒放棄自己的夢想和天賦,在媽媽的幫助與努力下,堅持練琴,向夢想前進。沒有媽媽的堅持,劉浩不可能成功的;沒有劉浩的努力,媽媽再堅持也等於自費。因此,偉大的母愛成了劉浩人生的明燈。
希望我媽媽一直支持我學習樂器,我會努力地練習。————
自從和爸爸一起看完《彈鋼琴的盲童》後,我覺得生活中的困難是沒什麼不能克服的。 從那往後,我碰到了困難,都會反問自己盲童劉浩是怎樣堅持下去的?他又是靠著什麼成功的?那麼多次,劉浩一家又是怎樣渡過重重難關的呢?
以前,我總是為了一點點小困難而放棄。看完《彈鋼琴的盲童》後,我也要向盲童劉浩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有一次我生病了,但我沒有像劉浩那樣忍著疼痛堅持下來。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只要我堅強起來,病魔就會害怕。正如一句話所說:困難如同一個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雖然我也學鋼琴,但是和劉浩相比,我卻沒擁有毅力和堅持。劉浩身為一個盲童,看不見,但比很多人都厲害。
劉浩天天都想彈琴,自從到了北京後,一天都會彈幾個小時。劉浩媽媽為了給孩子找一個鋼琴老師,竟然帶著劉浩去了北京,連最後的5 元錢也用光了!可他們並沒有放棄,四處奔波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好心的老師,劉浩就是這樣成功的,贏得了大家的稱贊。
從此以後,我懂得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打倒。讓我們一起戰勝失敗吧!加油!————
看《彈鋼琴的盲童》這部影片後,我被小主人公劉浩身殘志不殘,勤奮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著。
八年前,他的母親因車禍導致早產,因為在保溫箱里吸的氧氣太多導致劉浩失明。劉浩三歲那年,他的母親給他買了一台玩具小鋼琴,它竟然用鋼琴模仿麻雀的叫聲。他的音樂天賦令母親震驚,她明白音樂將是劉浩一生的快樂。她發誓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劉浩學上鋼琴,在有琴的情況下,劉浩每天堅持練琴,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他竟然登上了大舞台與朗朗一同表演!
真難以想像,一個孩子在看不見任何東西的情況下,把鋼琴彈的竟然這么好,他要付出多少努力,要克服多少困難啊! 而我身體健康家裡有琴,可我怎麼做的呢? 我不願多練琴,遇到困難就逃避,不願克服,結果父母花了錢而我卻沒有什麼收獲,比起劉浩我可真慚愧。劉浩真是我的榜樣,我要向他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上天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什麼偏心。不管你是殘疾人或是健康人,只要你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獲。只要你對生活有信心,不放棄,你的生活就一定是充實的。
所以,我以後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低頭。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一定有收獲!以劉浩刻苦精神為榜樣,做一個好學生。
Ⅷ 電影觀後感300字
今天下午,全班同學看了一部名叫《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的電影。我覺得好看極了!恨不得鑽進投影布里看。
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幾位主角吧!喜羊羊愛動腦筋,聰明伶俐;美羊羊愛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沸羊羊自稱羊村大力士,喜歡保護美羊羊;懶羊羊特別懶,上課也愛睡覺,還喜歡吃零食;暖羊羊是羊村班長,力氣比沸羊羊大三倍;灰太狼和紅太狼脾氣倔犟,想吃羊村大肥羊。
我覺得灰太狼笨得可愛,而喜羊羊卻很聰明。有一次,灰太狼把喜羊羊它們都抓了回去。可喜羊羊它們用聰慧的頭腦想出了妙計逃出了狼堡。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不管遇到什麼天大的事都不要慌張,要冷靜的處理一切,才能獲得成功。
我決心向喜羊羊它們學習。
Ⅸ 電影觀後感作文
[電影觀後感作文]先說主題思想,我懷疑導演本人是猶太人,或者他爺爺奶奶那輩被納粹禍害過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思想絲毫不加掩飾就表現出來了——殺了納粹還不過癮,還要像印第安武士那樣把納粹頭皮割掉;用棒球棍把納粹人頭砍成一灘膿水;用沖鋒槍把納粹人頭打成一灘膿水;好容易留一個活口吧——還要在人家頭上用刀刻一個納粹標志,以示懲戒,電影觀後感作文。好暴力啊。。。。。我覺得導演其實是想說,戰爭的本質就是邪惡的,暴力就是邪惡的;戰爭中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或許只有惡大惡小之分。。。。(蘇珊娜最後出現在電影屏幕上的臉,大仇得報的滿足的表情——其實很像惡鬼)關於人物——那個猶太獵手太有個性了,雖然變態,但很有人格魅力;還有那個小雞雞在酒館被打爛的那個蓋世太保軍官,也很職業;布拉德皮特演的那個bastard太有個性了,處亂不驚,渾身是膽,很有領導才能;他召集反納粹游擊隊時的那段演說太讓人印象深刻了,特別是這一句——你們一旦加入我的部隊,就personally欠了我一筆債務,你們每人欠我一百張納粹頭皮;我要我的頭皮!————布拉德皮特曾經在《燃情歲月》里扮演過一個崇尚印第安武士傳統的人,崇尚扒人頭皮。。。。估計他幹上癮了。。。。那個蘇珊娜,穿著鮮紅的連衣裙,依在圓形窗戶前,看著外面鮮紅的納粹黨旗思索著復仇。。。。這時候響起的那段音樂,渾厚的男低音-——————太爽了!震撼!導演實在是有才!還發現一個事情——小酒館的那個槍戰,很快,讓人眼花繚亂;幾秒鍾就硝煙散盡—— 僅有一個德國兵安然無恙的倖存。。。。。我慢動作放了好多遍——————發現——其實游擊隊這一方是有機會贏的,關鍵是游擊隊里那個會說墨尼黑方言的那個人誤把酒吧老闆當成是敵人了,朝酒吧老闆放了一槍。。。。那一槍本可以打向最後倖存的那個德國兵。。。。。那段槍戰太刺激了,還有槍戰前的偽裝被蓋世太保識破的過程,太刺激了;還有就是這部電影很可貴的地方————有好幾次體現出,德國士兵是很愛國的。。。。。。在孩子們的嘲笑和無知者的欺凌中,胡厚培、含琴夫婦和兒子舟舟一起承受。痛苦的承受的那些日子裡,舟舟將來靠什麼自立於社會,成為父母心頭不能承受之重。或許是父親的遺傳,舟舟對指揮有著執著的追求和熱愛。從此,舟舟不顧刮風下雨路途遠近,都會隨著父親所在的樂團排練演出形影不離……。時間孕育著天才,也見證著天才,終於有一天,舟舟在樂隊枯燥排練的間隙,應叔叔阿姨玩笑般的邀請,一本正經地拿起指揮棒,用嫻熟、優雅、准確的指揮,征服了在場所有的人。一位電視導演發現了舟舟的天賦,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向舟舟發出邀請……。從此,舟舟,這個深受人們喜愛的弱智指揮家的世界五彩繽紛。舟舟的媽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捐獻眼角膜來回報社會對舟舟的關愛,觀後感《電影觀後感作文》。作為名人的舟舟,全身心陶醉在音樂帶來的快樂、激動和興奮之中,用指揮棒下流淌的音樂,告訴那些還在為有著和父親一樣痛苦的家長: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精彩視點:本片根據具有傳奇色彩的指揮家舟舟的成長經歷改編。作為一部獻給為撫養殘疾人付出艱辛代價的父母的作品,影片寫實性地、以舟舟的成長經歷,贊頌天下父母的含辛茹苦。影片截選的舟舟成長的幾個生活片段,凝聚著天下父母和社會的寬厚與仁愛,感動之餘,更給與舟舟的父母有著相同不幸的家長以信心、鼓勵。在影片中扮演兒時舟舟的魏凱來自武漢,外表頗像舟舟;舟舟本人在影片中擔當男一號,本色出演成年舟舟;著名演員馬曉偉、周潔分別扮演舟舟的父親、母親。1997年,湖北電視台編導張以慶製作的、一部長達60分鍾的電視記錄片《舟舟的世界》,是關於舟舟的第一部影視作品。和電視記錄片相比,本片中記錄舟舟特殊的心智結構、艱難痛苦的成長經歷、淡然的表現手法,都蘊藏著創作者深厚的人文關懷。今天,在影院觀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終於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卻的我的一個心願。之前聽馮導說票房要達到5億,就覺得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後一定要去影院一睹為快,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了。不得不承認《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電影,無論是從場面,還是劇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還以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錢,,這倒是值得一看哦)電影講述的一個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發生時,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臨著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抉擇,當時看到她在廢墟上絕望的哭泣,不停地喊著:都救,兩個都救。的時候,我的心似乎也跟著碎了,作為一個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棄不下的東西,俗話說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親,就更應該是這樣的了,最終,她做了一個決定,救弟弟方達(李晨)。但是上天還是眷顧著姐姐方登(張靜初),讓姐姐奇跡般的生還了下來,還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輾轉間,32年過去了,2008年,正趕上汶川地震,當姐弟倆看到這場地震正在吞噬著人們的生命時,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經歷的唐山大地震,於是都毅然決然的趕赴災區,挽救正在水深火熱里的人們。就在這時,姐弟倆終於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當初母親的苦心,終於原諒了母親,最終,一家人終於團圓……正像海報上寫的一樣23秒,32年,是啊,僅僅因為那23秒所產生的巨變,確需要用32年的時間來撫平人心裡的創傷。不過,最後,母女重逢又給人心裡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同時,我也終於覺得——活著真好,這時徐帆在看完電影時說的,雖然只有短短的4個字,卻讓我難忘。32年的雨雪風霜終於換得了母女重逢,如果,當初他們沒有活下來,也許就不會有重逢的一天。災難,是不能打垮人們的,它只會讓人們變得更堅強,更加的有勇氣去面對以後的生活!雖然災難無情,但是我相信人間有愛,有愛的世界一定不會空虛。劇中還有一點也是值得贊嘆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親情。劇里方達對女友說了一句話:我媽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來,第二次是我在三歲時的了肺炎,大夫說沒救了,可是我媽堅持讓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聽了這話,我忽然覺得心頭一陣酸澀,親情,這是一個多麼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親情才永遠不會背叛你,才是你心靈永遠的港灣,親情如一棵大樹,永遠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座港灣,永遠為你心靈的小船開放,親情是一個溫暖的家,永遠歡迎你回來。最後,讓我們珍愛生命,接納親情,為了親人好好的活著,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為,活著真好!
Ⅹ 勵志電影觀後感
有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核導彈,使中國科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俸祿,毅然回到紅色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響亮地叫起他的名字——錢學森。
我們有幸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這部電影從錢學森美國留學開始講起,他在美國從仿製入手,奠定了導彈的基礎。但由於他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回到祖國的懷抱。但可惡的美國總統將他抓捕,成了一名孤獨的囚犯。在監獄里整整呆了五年,在這近兩千個日日夜夜裡,錢學森始終沒有忘記勵志報國,他卧薪嘗膽,總是想著如何發明威力極大的核武器,讓中國威震天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出獄的那一天到來了!
一回到中國,他立馬將原子彈和導彈融合在一起,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964年,發明了世界第一枚核武器。這種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使我肅然起敬。
雖然歷史已經塵封了一些記憶,但錢學森一生的神秘傳奇震撼著我們。在研究「二彈一星」的艱苦過程中,錢學森以一顆愛國之心、充分的堅定信念與以一種創作精神使中國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了一大步。當電影上映射到導彈發射成功的畫面,我頓時感覺到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多麼令人振奮的消息啊!這可是中國的一大成就啊!我國的「科學聖人」——錢學森,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從小有著遠大的志向,有著進取鑽研,拼搏奉獻的無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