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電影鋼琴家的觀後感啊
又一次得說「終於」了——終於看完了《鋼琴家》。
最近看了兩部關於鋼琴演奏者的電影,《海上鋼琴師》和《鋼琴家》,如果說《海上鋼琴師》更多的表現了1900對於音樂的近似膜拜的追求,那麼《鋼琴家》則是赤裸裸的以人性的名義踐踏了藝術。所謂「踐踏」並非是說電影本身對藝術採取了蔑視的態度,而是說當藝術和人性沖突時,作為人,作為需要生存下去的個體,我們不得不拋棄藝術。
電影的開場,以黑白鏡頭真實的再現了二戰前夕華沙紛繁的民眾生活,而後隨著背景音樂,我們終於看到了Wlady的手翩翩飛舞於琴鍵上,以一種愛撫戀人的輕柔撫摩著琴鍵。那雙手,看起來年輕而光潔,雖然說實話,那真的不是雙很漂亮的手。然後鏡頭移向Wlady的臉——年輕瘦削,細長的眼睛裡流露著藝術家的純潔,薄薄的嘴角無聲的訴說著藝術的柔弱和易碎。音樂如流水般細細淌過,溫柔得讓人想永遠的沉睡於其中,正當我們淫浸於這樣輕靈的鋼琴的音符跳動里時,忽而第一次炮聲撲面而來,如定音鼓般沉悶壓抑,Wlady沒有驚恐,繼續輕撫著他的愛人,眼神一如既往的充滿柔情。而後又一次,劇烈且強硬,當我們以為Wlady會繼續不為所動時,沉迷於鋼琴演奏中的Wlady被震動了,緊接著玻璃破碎的聲音驟然響起,而鋼琴聲卻繼續纏綿,可是再一次的,當玻璃被炮火震碎,鋼琴聲也在一片雜亂中戛然而止。我們幾乎可以看到Wlady的身體不由自主的在著這樣的破壞聲中顫抖了一下。
電影在開場時似乎就預言了這樣一個結局——當人類面臨藝術與生命的選擇時,我們不得不放棄浪漫而選擇實際——沒有生命,從此便再不會有藝術。藝術在戰火面前顯得羸弱而無助得如同寒風里最後一朵戰栗著開放的玫瑰,雖然美麗依舊,但這份奄奄一息的羸弱美麗又能堅持多久呢?記得曾經聽到過一個比喻,戰爭與藝術,就像槍炮與玫瑰——即使在槍林彈雨中,玫瑰也能夠瑟縮著盛開,可是盛開了,又能在炮火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多久呢?
而在戰爭的炮火里,仍然不能扼止我們追尋愛情的本性——鋼琴家以輕佻和嘲諷的表情輕笑著說,也許某天我們可以一起演奏肖邦,他在大提琴家面前展示了他的無畏。可是到影片結束時,我不禁想問,他真的無畏么?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畢竟他最終沒有選擇玉碎,而是選擇了瓦全。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可是當我們的脖子已經被戰爭緊緊的勒住的時候,我們甚至連建業水都無法喝到的時候,我們還能選擇什麼?或者說,我們其實已經沒得選擇了。
To be or not to be?是生存,還是死亡?這一點都不是個問題。
唯一讓我們欣慰的是,當人性殘忍的踐踏藝術時,我們的藝術家並沒有踐踏自己仍舊高尚的靈魂——他依然心中有愛的存在,相信愛的存在,依然熱愛著他的鋼琴,他的藝術以及他的生命。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經常出現——猶太鋼琴家的手指常常神經性的痙攣著——彷彿鋼琴的琴鍵就永遠的凝固在他的手指下一樣,此時往往會有悠揚輕遠的鋼琴聲作為背景音,緩緩的揚起,又緩緩的飄落。
對於很多人稱贊這部影片里描述的二戰中德國軍官和猶太鋼琴家的友誼,以及德國軍官對音樂和對藝術的崇敬心,我個人認為這是個絕對的誤導,影片的主旨顯然並非立足於此。對於這一點,影片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戰爭的定局已然呈現,而此時再多的屠戮也是枉然——德國人未必能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卻必定能夠理解生命的珍貴。
整個影片對人性的震懾以及對那些不幸生活在戰爭中的生命的哀悼,如同Wlady最鍾愛的肖邦一樣,哀怨、悲傷,卻永遠不會失去生命的活性,音樂如水般潺潺著,生命和藝術也如水般涓涓不止,即使有戰爭,即使有磨難,我們依然會堅強的活下去——活下去,就是我們最大的勝利。
逝者已去,讓我們好好的珍惜自己,好好的、勇敢的活下去,為了我們心中那依稀閃爍的光明。
2. 英語電影《鋼琴家》如50詞左右觀後感英語寫
The film, according to the Autobiography of Poland Jewish composer and pianist Wladyslaw Splman, describes the story of a Jewish pianist in Poland 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3. 電影【鋼琴家】觀後感
很好看 很感動
4. 電影觀後感100字 只要100個漢字
《哈利波特》觀後感
這是一個魔法的世界……
我們都希望擁有一頂巫師的帽子,一根神奇的魔杖,輕輕一點,便可以使一樣東西飛起來或者消失。可是想去這魔法的世界得需要足夠的幸運,而哈利就是這么一個幸運兒,他的天賦使魔法大門為他打開。
清秀、文氣的哈利給人以脆弱的感覺,可是事實並非如。自小就是個孤兒的他受盡了屈辱,可是他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奮發向上。一天,幸運降臨在他頭上,源源不斷的信涵邀請他到魔法世界去,他順利的成為了魔法學院的一員。雖說幸運降臨,可是噩夢也隨之而來,額頭上的刀疤,讓哈利和一個讓人提起就恐懼的魔鬼牽扯到了一起,那個魔鬼就是——伏地魔。
仇恨使他勇敢的面對伏地魔,在他剛踏進魔法學院不久,就與伏地魔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較量。伏地魔寄生在別人的身上,逼迫孤身一人的哈利交出魔法石,哈利當然不肯,這時,魔法石的力量使哈利的手變的像熔岩一樣,焚化了伏地魔的美夢,伏地魔踉踉蹌蹌的逃走了……
不光哈利是英雄,他的夥伴也是功臣:如果沒有赫敏的照料,哈里放心的下羅恩嗎?如果不是羅恩在「巨型棋」的緊要關頭,舍己為人,哈里能沖出重圍嗎?如果沒有鄧不利多的相助,哈里還躺在石階上昏迷不醒呢!
《哈利波特》擁有我們大家的夢,帶我們遨遊魔法的世界……
5. 海上鋼琴師100字觀後感
看完了海上鋼琴師,心裡有一絲落寞,一方面覺得結局是那麼的不盡人意,一方面是覺得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現實和悲傷。海上鋼琴師,最後選擇同舊船一同毀滅,我認為也是不得已的選擇,那艘船包含了他一生的美好回憶,也是他最後的堡壘和家。命運的不幸肯定使他心裏面多出了一般人所沒有的陰影,這些陰影使得他沒有勇氣去開展自己在陸地上新的人生。但這部電影要傳達給觀眾的絕不是向命運低頭的含義,而是借海上鋼琴師在面對諸多希望幫助下而放棄希望和新生活這個角度,讓大家都知道,命運是掌控在自己手上,是可以改變的,當遇到轉機的時候千萬不能放棄,更不能恐懼,新的一片天空未必是自己想像的那麼可怕,人只要活一天,心裡就要懷抱希望!
6. 鋼琴家影評
給你找了2篇:
1.鋼琴家:最好的與最壞的年代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和故事背景,我開始遐想,這應該是一個執著的鋼琴家用音樂抵禦恐懼、抵禦侵略,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堅持自己音樂理想的故事,而作為對一個藝術家的展示,瀟灑的彈奏和悠揚的琴聲應該是貫穿始終。但是這一切的遐想都隨著戰火的到來的消失,隨即跟隨著導演的構思和斯皮爾曼的經歷,我們再次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所不同的是我們看到了又一處曾被我們無數次提起,卻又不曾真正了解的歷史,我開始明白到這部電影所展示絕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故事,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故事。不過這樣一個故事,作為局外人的我說要感同身受,肯定是假的,拋開這些背景因素,我更想說的是人物本身。
影片採用了人物電影的慣用手法,用人物個人的命運和感受來展示時代的變遷,「猶太人」——這個提及二戰就不得不提的名字再次成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我也再次震驚於生長在那個時代的人,他們心理上到底承受著什麼。當一粒小小的方糖也要分成很多塊來吃;當看著族人、家人一個個被殘酷的殺害;當每天躲在暗無天日的房間里,害怕被世界所遺忘,但唯獨遺忘才能生存;當一顆番薯甚至一粒米也成為生命延續的動力……這樣的生活,不說親身經歷,在現今的人有多少可以想像呢?
影片更多採取了一種平鋪直敘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斯皮爾曼從始至終並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甚至沒有在痛失親人之後的怒吼或者在解脫後的吶喊,這種心理狀態前期應該說是一種隱忍,而後期逐漸走向麻木吧!實際上這樣內化的表現方式才是對導演和男主角最大的考驗,事實上他們成功了,雙雙問鼎奧斯卡正是這種處理方式的直接結果。
影片結束之後,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一部名叫《鋼琴家》的影片充斥著硝煙和死亡,是什麼讓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鋼琴家每天都生存在恐懼與驚愕中,我們總是抱怨我們所處的時代,沒有了曾經的大鍋飯或者鐵飯碗、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競爭、每天都在為生計而忙碌奔波、作為獨生子女的壓力與不幸……有時候連我自己都不明白為何抱怨總喜歡光臨我們,包括我的以及我周圍朋友的。我害怕《鋼琴家》這類電影,他總是把一些曾經發生過的真實鮮活的事件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生存在今天是多麼的幸運,自己的抱怨是多麼的蒼白和膚淺,我們這一代人總是缺乏一種韌性,總是在困難和打擊面前直來直去,事實上上天對我們是何等眷顧,他們沒有用戰火來考驗我們的神經,沒有用死亡來洗滌我們的靈魂。當陽光再次灑在綠油油的草坪上,當斯皮爾曼在結尾處再次彈奏的時候,我的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滴,每天能夠沐浴燦爛的陽光,能夠盡情展現自己的能力,這並不是每個時代、每個人能輕易做到的啊!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活在了最好的時代!
2.戰火中的無聲演奏者
音樂是他一生的熱情,求生是他生命的傑作,——[鋼琴家]
「二戰時,波蘭斯基被無情地捲入了時代的風暴,最終,他獨自一人逃離波蘭的集中營,幼小的身軀里鍥著無法磨滅的陰影頑強地活了下來。這個兩世為人、現今七十多歲的老人,在垂暮之際,回首往昔,開始直面自己童年的巨大傷痛。為了記憶中碎片似閃爍的烙印,為了六十多年前那場人類的劫難,波蘭斯基推出了一部私人小說性質的集中營電影——【鋼琴家】。」
影片剛開始,鋼琴家正在波蘭電台彈鋼琴,他完全沉浸於優美的音樂之中。突然間,一聲巨響破壞了他的演奏,電台遭到了德軍的轟炸,他的指尖還在鋼琴鍵上停留,他不願意終止那首未完的曲子,可炮火也在繼續,這一刻炸毀的是牆壁,下一刻可能就是他自己。在電台同事的崔促下, 他不得不停止錄音,逃離了電台。
現實總是那樣殘酷,無情的炮火不會憐惜再美妙的音樂,而是繼續猖獗。而德軍迫害一切猶太人,無論他是乞丐,還是鋼琴家。
看過這部電影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影像風格與波蘭斯基一貫的黑色陰暗有所不同,反映戰爭殘酷的電影,卻用了較為明亮的色調。可正是這種明亮,反襯出戰爭所帶來的那些殘無人道德罪惡,使它們暴露於陽光之下,無可掩飾,真可謂是一場「白天的惡夢」。
「影片的鏡頭清醒而體貼入微,它輕輕撫廖鋼琴師憂郁的面龐,緊張關注著滿街的屍首,冷靜旁觀生命在瞬間破碎。在這些鏡頭下纏繞著許多令人難忘的場景,流轉著一幕幕真實的存在主義生死劇。」德國人讓猶太人都要在袖子上戴一個六角星標志以易辨別,斯皮爾曼認為這是一種屈辱,他說:「我不戴。」很多人都這么說,可是他們最後只能妥協。再比如剛被趕到集中營的猶太人在德國士兵的皮鞭下奏起歡樂的樂曲,兩眼含淚的跳著歡快的舞步。還有那個因殘疾而無法向德國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連人帶輪椅從樓上扔下捽死在路上。新年的夜晚,猶太苦力們挨了一頓皮鞭,理由是那幫德國兵在慶祝新年。而類似的場景在這部影片中比比皆是,戰爭中被壓迫的人民,只能無奈的忍受痛苦,以求得一絲生的希望。
對於一直在逃亡的鋼琴師來說,音樂一定就是他求生的精神支柱。而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那個用於藏身的屋子裡,有一架鋼琴,但鋼琴師卻不能出聲,於是他將手指懸在琴鍵上盡情演奏,完全沉於一個存在於內心的純粹而美好的音樂世界。也正是鋼琴師彈奏的音樂,觸動了他遇到的那位德國軍官,那位軍官的良知與善心也促使他幫助了鋼琴師,使鋼琴師得以在一片廢墟中存活了下來。
影片臨近結尾處,還有一幕令人難忘。德國人已經被打敗,這時終於敢走上街的鋼琴師卻又因穿著德國人的大衣而遭到誤會,別人問他:「你怎麼會穿著那鬼東西?」回答是:「因為冷。」這是最真實的回答。而真實的總是不會那麼圓滿,救過斯皮爾曼的那位德國軍官最終死在了戰俘營。
影片的最後,在那場戰後的音樂會上,鋼琴家彈奏了一隻完整的曲子,這一次將沒有人會打斷他。而觀眾們也在能這支曲子中,慢慢體會這部電影所贈與我們的一種真實的回望,和深入靈魂的震撼。
7. 電影觀後感100字
世外桃源里的童真
文/夢里詩書
對於《哆啦A夢》最為成功的劇場版翻拍,在更為出色的動畫製作下,劇情依舊是《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夯實的奠基,在這部動畫電影里不僅將友情賦予了動容的羈絆,更營造了一個滿載歡樂與奇想的世外桃源,輕松詼諧的氛圍中為人走進了色彩斑斕的光影之夢。
《大雄的日本誕生》是哆啦A夢劇場版系列,至今日本觀影人數最高的一部動畫作品,這不僅源於「日本誕生」這一博人眼球的辭藻,更還在於它滿載童真充沛的劇情,一如往常大雄面對媽媽的壓力,這一次在哆啦A夢的協助下回到了7萬年前的日本,同他的朋友靜香、小夫、胖虎、一起開創了屬於自己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我們在成長中何曾不會面對學習與生活的重壓,又何嘗不會幻想能有著這樣的一群摯友,無拘無束的歡樂,這部電影在伊始其實就巧妙的把握住了觀眾最為期望的需求,用桃花源為引的「日本誕生」攬獲已觀眾的心房。
一個完整劇情清晰且不低幼的故事是《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的源泉,雖然每次的劇場版都是大雄從懦弱到堅強的成長,但這樣的劇情卻總是能被那源於友誼的羈絆所打動,這一次透過大雄和小夥伴們與暗黑反派對決的主線,透過他與三隻寵物天馬、獅鷲、龍間的友誼依舊為人感受到了這種情感的真摯,相較於國內諸多低幼蒼白的說教,《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的情感並不會令人有感空洞,相較如今敏這般賦予動畫電影以深刻哲思,但並不適合孩子的動畫,那關乎友誼勇敢的正直,又能成為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啟蒙,這樣的電影才是一部真正屬於合家歡的動畫。
電影在友誼勇敢這慣以的情感介質中,其實有著另一個為人深思的切入,為何大雄他們要穿越回到7萬年前日本的伊始,將土地私人和國有的問題,做出了一種全新的思考,土地本就是猶如空氣水源這自然孕育人類的溫床,但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土地卻變成了人類私有的產物,這種觀念雖然乍看只是孩子的無稽之談,但又何嘗不是電影用桃花源式的美好和孩子的童真所賦予的耐人尋味之處,這亦是《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真正獨具匠心的所在。
《新·大雄的日本誕生》誠然與過往的內容有著近乎90%的重疊,但更為出色的製作和節奏把控,都使這部80年代的動畫電影綻放了如老樹新花般的生機,使那世外桃源中尋覓以久違的童真。
8. 歷練電影觀後感100字
歷練電影觀後感
一、寫作思路
1、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
2、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二、範文
歷練電影觀後感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歷練》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歷練》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
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
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9. 優秀電影觀後感100字
答:優秀電影觀後感100字
今天在音樂廳看了電影,講的是方方槍的故事。方方槍的爸爸媽媽沒時間管他,爺爺奶奶也回去了,然後爸爸送他去全托,他不願意去,在路上就哭著要下來。方方槍在幼兒園老是哭,老師也煩他,老師對他很嚴厲。方方槍每天晚上做夢在雪上尿尿,其實他是在尿床,被老師說了好幾次,還不自己穿衣服,被扣了好幾朵小紅花。
方方槍在幼兒園很淘氣,還欺負女孩子,我覺得不要向他學習,應該要團結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