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芳華》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社會的發展人性的"扭曲"善良的人,最後過得都不怎麼好……
Ⅱ 《芳華》觀後感開始怎麼寫
芳華觀後感:
《芳華》雖已是去年的老電影,可再次觀看時,心中還是五味雜陳,有著說不出的滋味。
這部電影實屬良心作品。它包含著文工團中文藝兵們一起訓練一起生活時的愉快;包含著何小平翩翩起舞時的優美和戰場上救助戰士們時的勇敢無畏;它有著戰場上戰爭的冷酷無情,也有戰士們的堅毅與誓死守衛;還有著六七十年代人們最美的年華。
當然,它包含了令人嚮往的美好回憶,但也帶著讓人避之不及的陰暗一面。何小萍初到文工團時遭人排擠,爛好人劉峰最終落得殘疾、受人欺負的結局。我不禁地想:為什麼好人總得不到好報呢?反而是那些存有私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過得滋潤呢?難道正應了"壞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的窮死」這句俗語?但其實啊,不是說好人做不得,但也需有個度,像劉峰這「爛好人」,大家都把他的好當做理所應當,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情況。
在電影的最後,劉峰和何小萍相互依偎在一起,衣著雖簡朴面容卻帶笑。這也許就說的是好人看穿了虛名,得到了真正平淡的幸福吧!不信,那你瞧: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的改變。倒是劉峰和何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Ⅲ 《芳華》影評怎麼寫
寫作思路:可以從影片質量上來評價,之後嘗試著從演員和導演身上進行解析,正文:
《芳華》無論質量上如何評判,都能感受到馮、嚴二人對於文工團時代的留戀,以及想要努力把這個故事講得飽滿真摯的誠意,從這個角度來說,《芳華》是2017華語片中值得尊重與細細品味的電影。
但誠意並不代表著這部作品的盡善盡美,相反,由於馮小剛過於努力地想把它呈現好,往裡面添加了太多主題,使電影十分滿溢,再加上敘事節奏上的緩慢與混亂,整部片子被拖的冗長無比,觀影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尤其是從黃軒飾演的劉峰被下放之後,由於線索分散開來,導致幾條主線都沒有講好。
馮小剛一直以來習慣的都是單線敘事,但在《芳華》中真正的線索人物蕭穗子,主要的表述情感的方式都在旁白當中,對她本身的印象除了陳燦的情感之外再無其他,而何小萍、劉峰等人物也隨之淡化,使得這出群像戲看似塑造了很多角色,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卻基本沒有,影片寄託的情感也就只能浮於表面了。
Ⅳ 看電影芬芳的讀後感
讀後感
人生並不是一條筆直的路,有逆風,也有急轉」、「低著頭只能看到腳面,抬起頭可以看到廣闊的天空」這是《芬芳》中的金句,它道出了教育與生存的實質
Ⅳ 看了電影《芳華》有哪些觀後感
好人沒好報
Ⅵ 電影《芳華》的觀後感是什麼
誰才是真正有芳華的人,有一片段一群治安袖標的人,純屬民族的毒瘤,犧牲的英雄們,難道就是為了保護他們?要是知道了,九泉之下不會安息!
Ⅶ 電影《芳華》中你有什麼感悟
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朴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
由此我不禁聯想到,一個國家,一個執政黨,應該讓治下的老百姓普遍體驗到自由自在生活幸福,而不能像如今的朝鮮那樣,通過封鎖信息和鉗制人們自由,來強迫人們假裝出滿臉幸福,最起碼應該是在八面來風有充分比較之下才真正感受到的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