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看了電影八佰過後的觀後感1500字

看了電影八佰過後的觀後感1500字

發布時間:2021-07-30 07:22:31

A. 電影八百觀後感怎麼寫

《八佰》電影你看了么,《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2020看《八佰》觀後感範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八佰》觀後感1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以後,中國軍隊第88師是最先進入戰場抗擊日軍的中國部隊。最初謝晉元是作

為第262旅參謀主任,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對面的樓上在最前線指揮戰斗。戰斗到9月中旬,第524團團長黃永淮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第262旅旅長便 任命謝晉元為新任團長,指揮該團負責正面陣地的防守任務。

因戰況激烈,該團先後補充了4次兵員,原來的老兵在戰火中不斷犧牲,補充人員主要來自地方保安團。戰斗至10月下旬,面對日軍的不斷增兵,中國軍隊發現如果死守閘北,將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於是下令中國軍隊撤退到蘇州河南岸防守。但為了配合外交,給世人留下中國軍隊仍堅守蘇州河北岸抗戰的印象,於是決定讓第88師留下一部分部隊,作為中國最後的軍隊堅守。

對於留下來最後堅守的軍隊,師長孫元良很清楚他們將面臨的結果,曾表示留置閘北守備最後陣地的部隊,最多是犧牲,最少也是犧牲。」最終 孫元良決定以中校團附謝晉元率第262旅524團固守原第88師師部所在的四行倉庫為據點,作為中國在閘北的最後一支 部隊堅守蘇州河北岸。這便是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及所率領的部隊被稱為「四行孤軍的原因。

孫元良親自向謝晉元在四行倉庫下達了率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之所以將最後兩支中國軍隊死守的陣地設在四行倉庫基於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於防守,並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葯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八佰》觀後感2

83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年代的悲慘和傷痛,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

B. 看完八百這部電影最簡單的觀後感怎麼寫

那你自己有什麼感受的話,你可以自己寫出來,例如你看完以後你是否有流過淚,那你為什麼流淚,這些過程都是可以寫的。

C. 求一篇1500字的電影觀後感

起初以為也就是表現農村教師的電影,或者說也就是贊揚那種蠟燭精神的電影而已,可當我和我的女友在電影院里與幾乎滿座的人們共同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我實在是小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以後許多的話擁擠在胸,只感覺不寫點東西為這部電影心中就不會暢通的。
先從羅老師不讓這兩個支教的老師上課說起。
從這開頭一看,我覺得這就是個引線,是個導演安排的一個讓人帶著猜想一路看下去的懸念,當看到羅老師與村長一起參與這事時我就更加確定這個想法。也正是有這么一個懸念,使得人們從開頭的一點笑聲慢慢的被帶入一個疑問中:什麼那個羅老師不讓她們倆個上課呢?難道真如電影後面所說的只是羅老師的一點「私心」嗎?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才覺得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懸念存在的,這是推動電影劇情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電影所要表現的一切都從這個矛盾演發出來,而這個矛盾就是:當下農村的教育實際情況與「我們」的主觀思想的矛盾!
為什麼我要在「我們」上上個引號呢,因為我覺得這個「我們」包含的群體太多了,不僅僅是支教的我們,還有教育界的我們,還有象身在事外的類似於看電影的我們。其實,電影的矛盾是借羅老師那一點「私心」從他口中表述出來的,當下的我們真的對農村的教育實際不了解,或是說不太了解。農村的學校與我們城市裡學校的情況實有大相徑庭之感,這里有人知道農村學校的上課時間是怎麼安排的嗎?農村學校除了寒暑假還有別的一個假期嗎?
羅老師的死,也許是要用羅老師的死來表現「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種奉獻的精神,也許這是為許曉萌後來進村做的一個必要的鋪墊與設置,我覺得導演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一個看法,那就是希望舊體制解散(羅老師的死亡)新體制的建立(許曉萌進村),也想為農村教育指出一個出路,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處理的不太好,結局如果改成許曉萌站在城市遙望農村而滿腹躊躇的樣子為更好,因為這樣才把這個問題放大了活生生的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所有的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我們不要談論那些支教大學生的問題,這不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是怎樣來做才對農村教育的最有好處?怎樣做才是解決農村教育落後的最終之根本?
正如電影開頭里那遒勁震撼的火車鳴笛與那狹長而交錯的鐵軌道路足以表明這個問題是怎樣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

D. 求看「浪潮」這部電影後的觀後感,1500字

觀後感-----群體的毀滅性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但也有可能成為致命性的毀滅力量。 影片以一個德國高中校園活動周開始。教師賴納·馬克文被學校要求教「獨裁政治」的課程,照本宣科無法贏得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說獨裁不會再有了,法西斯已是歷史,沒必要再講了。為了使課程繼續,馬克文決定採取課堂實踐的方式,用符合獨裁政治的因素來要求學生,讓學生切身體驗獨裁政治。開始學生們並不配合,因為他們都是受獨立開放教育觀念而成長的,個性,隨意,自由是他們的准則,個性就是上帝。拉幫派,販毒,做愛亂性,自我主義,比賽時單打獨斗是這群高中生的常態。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很頹廢,很糟糕。但影片顯然不是來批判這些的。 為期六天的活動周以星期一馬克文老師提議上課要起立回答問題,經過允許才講話,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開始了。對沒有受過任何拘束長大的學生來說,有人堅決抵制這種集體去個性化而退出,也有人因為新鮮而留下。事情進展很順利,接下來的幾天,馬克文帶領大家做統一踏步來體驗集體的力量,更多的人感到有趣而加入,貌似頹廢的學生們開始樂衷於集體這一統一形式。於是有人提議穿統一制服,白襯衣加牛仔褲,以便更好體現集體精神。大家忙著買白襯衣;蒂姆深陷集體主義,把其他個性衣服燒掉;卡蘿沒有穿白襯衣上課,被馬克文老師故意忽略,卡蘿最終退出課程學習,並因此與男友馬爾科爭吵,雙方陷入誤會中。大家為集體起名為「浪潮」,並為之繪圖作為標志,「浪潮」開始行動,到處貼發圖標,在汽車,櫥窗,建築物上漆噴圖標。後來又有人發明手勢,作為「浪潮」人員見面的手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浪潮」,「浪潮」成員開始阻止其他非成員進入校園,並強迫他人作統一手勢。在在第五天下午的水球比賽中,「浪潮」成員讓每個進入賽場的人必須身穿白襯衣,否則禁止入場。在比賽時,個性的馬爾科不再單打獨斗,似乎一切順利,但「浪潮」成員為集體榮譽與對手發生暴力沖突。卡蘿意識到「浪潮」向邪惡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而散發傳單阻止「浪潮」,馬爾科因此憤怒動手打了卡蘿;馬克文也與妻子因「浪潮」事件爭吵,馬克文太太憤而出走。馬克文與馬爾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第二天在禮堂結束「浪潮」,但陷入太深的蒂姆用手槍逼迫馬克文不要結束,而開槍誤殺同學,繼而自殺,馬克文被警方逮捕。而「浪潮」成員用兩條生命換來血的教訓,深刻體會到什麼是獨裁。影片以卡蘿與馬爾科和好,同學們痛苦深思,馬克文在警車里深思結束。 影片開始有同學說,獨裁不會再有,法西斯已是歷史,而影片結尾馬克文說,我們的所作所為正是納粹法西斯的形式。它悄悄地不為人知的輕易控制了每個人的思想,麻痹了每個人的意識,也輕而易舉的吞噬了任何反對的聲音。極其統一的集體,沒有個性,不存在反思,每個人都服從統一的思想,而從來不會思考這些思想是否是正確的。在高度統一的集體里,彼此沒有差別,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為所謂的集體榮譽失掉應有的個性,並深以為傲。在這種集體無差別的熱情與期待中,這個集體就很容易被煽動,哪怕把曾經深受喜愛的同學揪出來作叛徒也毫不留情面。集體的狂熱感占據著每個成員,從而不自覺失掉了同情心,失掉了人情味,失去了判斷力,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狂熱的集體主義排斥其他任何反對的思想,排斥壓迫任何不服從集體的人,在排斥的過程中,釋放出人性最瘋狂最醜陋最卑鄙的一面----一切不同於集體的東西都要想方設法毀滅,哪怕用最殘忍最血腥的方式。 影片中只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校園課程實驗,卻演變成一場創立者都無法預測難以控制的集體狂熱集體崇拜,以致只有死亡的血腥才能將其控制,代價無法也難以想像。影片開始同學們表現出的那些頹廢與集體狂熱後的血腥死亡相比,已不是什麼了。 集體自有它的好處,強大的力量,高效的執行力,但若不加控制走向極端,集體主義就演化成魔鬼撒旦,任何不可預知,任何形式的災難都會因之產生。而我們所要警惕的是如何有效合理的使用集體力量,不讓任何人打著集體利益的口號來控制個性,反對真理,防止任何形式的獨裁形式,不要讓法西斯,文革的歷史悲劇重演。

E. 八佰的觀後感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八佰》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不能死,我娘還等著我回家呢。」這是劇中的一個人物端午說過的一句話。由此可見,他們所令人憤怒的「黑」其實是由每個人對團圓盡孝這一期望的「白」所產生的。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人的無畏都需要被喚醒。

影片中的蘇州河(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後被上海人稱為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於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栗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著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樑。

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賓士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而影片最後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F. 你看過《八佰》這部電影嗎有什麼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沒有看過,看過解說,講的是抗戰的時候,發生在上海八佰革命人士的故事。為了我們的未來,我們人民付出了太多。

G. 電影大轉折觀後感1500字的作文

大轉折觀後感

今天我們要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可天氣很 糟糕,呼呼的大北風吹得你直打顫。可又 不能不去,我本來是要坐車去的,天氣很 冷,路上連一個影子都沒有,更談得上 車?我凍得堅持不住了,回頭望瞭望,媽 媽還沒有出來,我只得自己先往前走了, 走了約有五六分鍾,後面才騎著車過來 了,走到了我跟前,我才認出了這是我的 媽媽。她那前額和眼角,過早地刻下了幾 道極細的皺紋,留下了艱辛和憂患的痕 跡。媽媽把車子讓給了我,我當時真是冷 極了,再加上電影快要開演了,不管三七 二十一地騎上了就走了,終於趕到了電影 院。 我們看得電影是《大轉折》,當我看到那 解放軍士兵在大雪紛飛的冬季踏著冰前進 的那一幕感人情景時,我心裡真有一種說 不出的苦滋味。許多革命志士為了我們這 一代,拋頭顱灑熱血,付出得太多了,而 我們這一代卻嬌生慣養,身在福中不知 福,把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花在沒 用的地方,我們這樣做能對得起誰呢?我 們又有何理由不好好學習

為祖國出一份力呢?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在 今天早上做得那件事,後來得知媽媽是走 著來的,我心裡彷彿呆了,跳動慢了,同 樣一個環境,而電影里的戰士們能夠堅持 下去,而我呢?的確,現在年代不同了, 可雖是年代不同,但我們不能把中華民族 的傳統美德的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忘了, 我們應該牢記它,為中華民族去創設、去 奮斗、去努力、去爭娶去開拓。 2.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 折.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 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 標志是與時俱進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 革開放。改革開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起 步,十二大以後全面展開。它經歷了從農 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 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 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改革從農村開 始,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實行 家庭聯產承包,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黨中央尊重群眾願望,積極支持試驗,幾 年功夫在全國推開。廢除人民公社,又不 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實行家庭聯產承 包為主,統分結合、雙層經營,解決了我 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 八億農民獲得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加上 基本取消農產品的統購派購,放開大部分 農產品價格,從而使農業生產擺脫長期停 滯的困境,農村經濟向著專業

化、商品化、社會化迅速發展,廣大城鄉 人民得到顯著實惠,帶動了整個改革和建 設事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中國農民 的又一個偉大創造。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 從土地上轉移出來,為農村致富和逐步實 現現代化,為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 和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適應改革從農 村向城市發展的新形勢,十二屆三中全會 通過了關於

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提出我國 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 品經濟,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 起來的傳統觀念,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的新發展,為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提供 了新的理論指導。接著,黨相繼決定對科 技體制和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並進一步提 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興辦深 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是對 外開放的重大步驟,是利用國外資金、技 術、管理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嶄新 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 實踐證明,經濟特區姓「社」不姓「資」。在 興辦經濟特區之後,又相繼開放沿海十幾 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 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 批准海南建省並成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 不斷擴大,兩億人口的沿海地帶迅速發 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 建設。改革和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強有 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證。黨提出一系列「兩 手抓」的戰略方針,強調一手抓改革開 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 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 抓精神文明。十二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決 議,指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推動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是 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 建設,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 設。黨還強調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進程中都要進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 育和斗爭。

H. 電影八佰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1937年,是中國風雨飄搖的一年;1937年,是中國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正面戰場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正規軍,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的外交失敗更是讓中華民國成了一葉飄盪在洶涌大海上的小船,隨著海浪起起伏伏,毫無反抗之力。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怎樣,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在哪。

9月1日,新豐熱電公司組織我們這些學員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故事就發生在1937年的中國上海。滬松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在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面對日軍多次狂風暴雨般的進攻,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像是一顆堅韌的小草。無論怎樣的風雨,也無法讓它真正低頭。524團的堅守就像是燈塔穿過海霧里的一點點燈光,為大海上飄搖的小船指出方向,為山河日下的舊中國送來了一絲希望。

顧炎武在三百多年前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有力的吶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對這句話的再次演繹。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愛我祖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戰爭年代,那些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心中的大義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便是對「國人當如此」最好的踐行。

我從懵懵懂懂的入職,到現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種培訓學習,在領隊和集控師傅們的帶領下,我們正在慢慢的尋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點點習慣自己電廠人的身份。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需要一種堅守——在現在的學習中,堅持每個分分秒秒,用心學習運行相關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守護好每個日日夜夜,堅守在汽輪機旁;堅守在鍋爐邊;堅守在電廠的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旁,保證值好每一班崗,就是我們電廠人對「國人當如此」的最好踐行

I. 看完《八佰》這部影片,你有什麼觀後感

哭到窒息,這個世界的安定是多少人的生命換來的,我們生活的這片熱土,有多少先人的熱血,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吾輩必須強大。

吾輩當自強,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真的信服,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我們這一代的人必須要自強,要守住前輩們用血肉換來的和平,好好的讀書,讓中國強大以來,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我們才對得起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太平盛世。

J. 八佰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篇一:

八月份,電影大作《八佰》即將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觀眾們還是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的。有人預測,《八佰》上映後,其票房很有可能會超過2017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應該於2019年7月5日全國上映,最後卻擱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樣都很清楚,《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一起齊心協力,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第一天戰斗,我軍共消滅敵兵80餘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 "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松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采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八佰的歷史背景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以後,中國軍隊第88師是最先進入戰場抗擊日軍的中國部隊。最初謝晉元是作

為第262旅參謀主任,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對面的樓上在最前線指揮戰斗。戰斗到9月中旬,第524團團附

黃永淮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第262旅旅長便 任命謝晉元為新任團附,指揮該團負責正面陣地的防守任務。

因戰況激烈,該團先後補充了4次兵員,原來的老兵在戰火中不斷犧牲,補充人員主要來自地方保安團。戰斗至10月下旬,面對日軍的不斷增兵,中國軍隊發現如果死守閘北,將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於是下令中國軍隊撤退到蘇州河南岸防守。但為了配合外交,給世人留下中國軍隊仍堅守蘇州河北岸抗戰

的印象,於是決定讓第88師留下一部分部隊,作為中國最後的軍隊堅守。

對於留下來最後堅守的軍隊,師長孫元良很清楚他們將面臨的結果,曾表示留置閘北守備最後陣地

的部隊,最多是犧牲,最少也是犧牲。」最終 孫元良決定以中校團附謝晉元率第262旅524團固守原第

88師師部所在的四行倉庫為據點,作為中國在閘北的最後一支 部隊堅守蘇州河北岸。這便是堅守四行倉

庫的謝晉元及所率領的部隊被稱為「四行孤軍的原因。

孫元良親自向謝晉元在四行倉庫下達了率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之所以將最後兩支中國軍隊死守的陣地設在四行倉庫基於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於防守,並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葯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閱讀全文

與看了電影八佰過後的觀後感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