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將士歸玉門的事件,他們為什麼要歸玉門
大漢朝廷派遣的援軍本來的目的就是援救撤退,並不是准備奪回這個地區。為了這個目的朝廷本身就有爭議,大多數人主張不救,疏勒城300守軍已經在數萬匈奴人圍困下好幾個月杳無音訊,是否活著還不知道,救回這些人還要損失更多人。司徒鮑昱堅持說如果不救以後誰還為朝廷賣命?漢章帝最後果斷拍板敦煌守軍出兵營救。援軍先是營救了天山南面的柳中城,但是疏勒城在天山以北,以當時的條件冬季翻越天山就是像找死,所以打算撤軍,但是耿恭的副將范羌堅信耿恭肯定還在堅持,所以帶領2000漢軍冬季翻越天山,這支部隊抵達疏勒城時,疏勒城裡加上耿恭只有26人,由於援軍突然出現,匈奴人完全沒想到,但是匈奴人兵力遠遠超過漢軍,所以這支部隊救出耿恭等人後立即撤退,匈奴人回過神來救緊追不舍。耿恭和范羌帶領部隊邊打邊撤,最終逃出疏勒的26人中有13人終於跟隨援軍回到當時的國界玉門關,進了玉門關就完全是大漢勢力范圍。這就是東漢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事件。其歷史背景,戰爭場面,艱苦的程度,傳奇的色彩,不用任何的修飾,僅僅用真實就足夠讓人熱血沸騰。堪稱古代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國家對人民的不拋棄,不放棄,不計成本地千里營救展現了當時大漢王朝的恢宏魄力,完美演繹了一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主氣魄。
2. 疏勒城保衛戰,十三將士歸玉門之後,這十三人最後怎麼樣了呢
不得不說這是中國歷史的可悲之處,永遠只會有王侯將相和即將成為王侯將相的人的故事,小人物們,只能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當初和耿恭一起守西域的還有一個校尉叫關寵,匈奴人來攻時,耿恭退守疏勒城,但是關寵卻死守柳中城,直戰至關寵一人,寧死不降。
3. 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哪一個女人救了所有的人
從戰國晚期開始,北方草原上的匈奴繁榮昌盛,數百年來成為中原王朝的敵人。雖然匈奴的整體實力遠不如秦漢,但在中原騎兵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他們來去匆匆,善於游擊戰和運動戰。
4. 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為何兩年後被削奪一切職務,永不敘用
耿恭堅守西域,寧死不屈,最終率領僅剩的13個將士回到玉門關。可以說,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是最能體現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與精神的一次行動。然而,當耿恭於76年回到洛陽,兩年後的78年,漢章帝卻把他抓捕入獄,削奪他一切職務,並把他攆回老家,從此永不敘用。
漢章帝嚴厲處置耿恭的理由是非常奇怪的,他全憑馬防說的「不憂軍事,被詔怨望」,就給了耿恭處罰。也沒見他做過什麼調查研究。所謂「不憂軍事」,就是不留意軍事。不留意軍事,他還能讓13個部落的數萬羌人投降嗎?再說了,能以數百人孤城抗擊北匈奴及車師後國聯軍的強大進攻,不愧為一代名將的耿恭,是個不留意軍事的人嗎?至於「被詔怨望」,就是說耿恭接到聖旨的時候,發牢騷。
那麼,漢章帝為什麼要薄待耿恭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他忌憚耿恭功高,害怕耿恭功高後,對他的統治產生威脅。可以說,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在當時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是振奮人心的。而耿恭的名氣,也變得非常大。這肯定讓漢章帝擔憂不已。恰好馬防又饞陷他,可以說這正中漢章帝下懷,因此不加調查,便撤了耿恭一切職務,還永不敘用。
5. 如何評價「十三將士歸玉門」後漢章帝的做法
耿恭堅守西域,寧死不屈,最終率領僅剩的13個將士回到玉門關。可以說,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是最能體現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與精神的一次行動。然而,當耿恭於76年回到洛陽,兩年後的78年,漢章帝卻把他抓捕入獄,削奪他一切職務,並把他攆回老家,從此永不敘用。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當耿恭在西域被圍困的時候,漢章帝就沒打算救他。當時包括司空第五倫這樣的大臣都說,太遠了,而且勞師動眾,根本沒有必要救援。最終,還是司徒鮑昱說了一番話:「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鮑昱的話說得明白,如果不救的話,將來就不會有人為朝廷賣命了!
大約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漢章帝最終才不得不出兵。耿恭最終回到洛陽以後,漢章帝雖然對他進行了封賞,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對待,沒有封為將軍,更沒有封侯。而耿恭可歌可泣的行動,就算是封個侯,在全國做一個榜樣,也是應該的。那麼,漢章帝為什麼要薄待耿恭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他忌憚耿恭功高,害怕耿恭功高後,對他的統治產生威脅。
可以說,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在當時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是振奮人心的。而耿恭的名氣,也變得非常大。這肯定讓漢章帝擔憂不已。恰好馬防又饞陷他,可以說這正中漢章帝下懷,因此不加調查,便撤了耿恭一切職務,還永不敘用。(至於馬防的饞陷,是不是漢章帝授意的,這就不得而知了。)古代帝王的狹隘,也真是可怕啊。(參考資料:《後漢書》《資治通鑒》)
6. 十三將士歸玉門:東漢耿恭等十三名將士,在匈奴兩萬人的進攻下,為何守城長達一年
十三將士歸玉門這個典故說起來都是十三個人守玉門,實際上不是十三個人,而是到最後只剩下十三個人還活著,但是這個典故到後世就傳成了十三人守玉門,旨在宣揚民族氣概,重振軍威。
而這時候城裡已經沒有了糧草,耿恭便讓士兵將弓箭與鎧甲上的皮煮軟而食,匈奴見此情況派出使者勸降,卻不然耿恭把使者殺了與眾將士分而食之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的增長了將士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