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書籍或電影的觀後感

書籍或電影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8-02 09:12:03

㈠ 關於心理學的電影或書的觀後感

這事當然要去找豆瓣電影了。
建議你回想一部自己看過的符合老師要求的電影 畢竟那電影你也得熟悉才能應付課堂提問
然後去豆瓣電影搜索
觀後感非常多。

㈡ 下面的書籍和電影各選一篇寫讀後感和觀後感。 字數:1500

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德)歌德。類型:像詩一樣的言情小說。本文作者:願咸與恆。
哪個少年不鍾情?
哪位少女不懷春?
幾乎誰都聽過這兩句詩,但是大概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便是《少年維特之煩惱》的開篇詞。這個我想是我看過的名著里最短的一部了,大概只有十萬字左右。非常精緻。一部書信體小說。每一篇,都是一首詩,或者一篇箴言。少年維特,愛上了一位姑娘綠蒂,備受愛情的甜蜜與折磨。在綠蒂另嫁他人(維特最好的朋友)之後,維特又覺得自己與當時虛偽封建的社會不容,最後覺得人生無望。就自殺了。我為維特的死感到惋惜,覺得他是如此的純潔健康,有一顆無比善良的心。可他偏偏生不逢時,如果他活下去,只能屈服……愛情事業都是失意,於是就絕望了。
因為讀者都不能接受維特之死,所以這本書之後出現了很多類似惡搞的作品,比如「少年維特之歡樂」,寫維特是假自殺,藉此感動了綠蒂,兩個人白頭偕老(什麼玩意兒,一點主題都沒有)。我總覺得,維特並不是死在愛情之上的。維特的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性格,他心地純良,像一滴水一樣干凈。這樣的人,終究無法融入這個污濁的社

㈢ 閱讀世界史相關書籍或電影,完成至少一份讀後感或觀後感,不少於600字。 書籍:限定

姓名:朱元璋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性別:男民族:漢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不是,後曾自學過職業: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生卒:1328—1398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社會關系:父親:朱五四 農民母親:陳氏 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主要經歷:1328年—1344年 放牛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1347年—1352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鍾1352年—1368年 造反(這個猛)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㈣ 作文:一本好書或一部好電影的觀後感,以美麗人生為主題,抒寫出自己對書籍或是電影的觀後感以及中職生

好吧 就以 電影 美麗人生 為例
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他用盡全力,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訴兒子,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游戲,游戲的獎勵是一輛嶄新的坦克。於是,他的兒子便有了足夠的勇氣,熬過那段水火的歲月,最後,當他坐上盟軍的坦克時,他的幸福無可言語,而那種幸福,正是他的父親用生命為他交換的。他不放棄任何機會為他風雨中的家庭製造哪怕是點滴的歡欣,在路過集中營的廣播室時,他冒著危險在廣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訴她,他和兒子都還活著。他趁著做侍者的機會,為妻子播放了《船歌》,這首曾經響在他們定情之夜的歌曲,飄過沉沉迷霧的阻擋,在黑夜裡,給他的妻子帶去安慰,也讓他們一家人,都鼓起了勇氣,共同經歷灰暗的時光。

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箱子里,然後,去尋找他的妻子。當他被捕之後,路過那個鐵箱子時,他知道他的兒子正注視著他,於是,他裝出一副滑稽的模樣,惹得兒子笑出聲,他仍然堅持著,堅持著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千萬不要害怕,永遠要微笑而樂觀地去面對。然後,槍聲響起,他去了,而他的兒子與妻子終於獲得解放,當他們在陽光下摟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兒子說道,我們贏了!確實,在這一場浩劫當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有一個英雄的丈夫與父親,他的名字叫基度。

《美麗人生》是一部相當浪漫的電影,猶太青年基度到一個義大利小鎮上准備以開書店為生,在那裡,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多拉,然後,是一系列充滿了智慧、滑稽、陰錯陽差、浪漫的輕松片段,終於,基度與多拉終成眷屬,鏡頭一轉,他們從房間里追著他們的兒子來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羨慕,基度用自行車載著美麗的妻子,車框里坐著機靈的兒子,他們飛馳而過,而街道上,卻已經出現了納粹的鐵絲網。

沒有什麼比快樂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當基度的幸福生活剛剛開始之時,他的猶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本來並不用去集中營,卻毅然的隨他們跳上了火車。最真摯的愛情,有時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連執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縱身一躍,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當中,演多拉的演員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種很克制的平靜,當她在集中營里聽到孩子將要被殺掉的消息時,她的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只是站在樓梯上,由著後面的人群在她身上沖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遠。後來,她被派去挑揀死難者的衣服,那種小心翼翼,不敢也不願發現兒子衣服的感覺很到位。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最深沉的愛,其實,是很平靜的,能夠撕心裂肺哭出來的,往往也是釋然的開始。

最後,基度的兒子和多拉在陽光下抱在一起,他大聲喊叫著,我們贏了。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去。電影響起旁白,以基度兒子的語氣,聽聲音,他也已經步入老年,那麼,這部電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憶。在他的回憶里,他的父親,依舊是那樣鮮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活著。槍炮、炸葯、毒氣、死亡、飢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後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剎那,意思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於是,我們總會贏。

㈤ 求一本健康有益的書籍或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的心得體會或觀後感,600字~700字左右~~~~拜託了啦~

:《張思德》觀後感

昨晚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影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後期,延安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的勤務兵張思德為人憨厚朴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地奉獻。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1944年他帶領一班人到安塞縣燒炭。在一次燒炭中炭窯突然崩塌,張思德不幸犧牲。毛澤東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我們的隊伍里到處是這樣的人,普通、平常、象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正是這些人支撐著了我們的整個事業。毛主席的這篇講話,發表時以《為人民服務》為題。這篇文章也成了共產黨人行為准則和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

電影《張思德》將為人民服務具體化,讓觀眾相信,為人民服務是快樂的,這個榜樣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學習。通過觀看《張思德》影片,我深深體會到:一名普通共產黨員默默奉獻的偉大,偉大的事業,需要無數個張思德,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人民服務」。在張思德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中國人骨子裡的那種朴實、謙和、善良,是一種人內心本能的、涌動著的自我奉獻的精神。

這部影片的現實意義在於: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丟,「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念不能丟,新時期的黨員、幹部,應當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㈥ 幫忙找一篇愛國的書籍的讀後感或一篇電影觀後感

親愛的李安——《十年一覺電影夢》讀後感

親愛的李安:
您好。
想了半天,還是無從知曉如何稱呼您,叫先生、叫老師、叫導演,似乎都不合適。您並不認識我,而我不過是一個熱愛電影,坐擁二十年華而不知如何是好年輕人,在諸多理想與現實的霧氣茫茫中仰起頭,期望能夠從您關於電影的夢想光芒里感受到一絲亮度與溫熱。我之於您是一種不存在,您之於我,因為我的熱愛電影,而成為一個巨大而晃眼的存在。看到李安這個名字,多少有點偶像崇拜的意思,而偶像是沒辦法稱呼的。比如我崇拜莫扎特,我不能稱呼他為莫扎特先生,或者莫扎特大師,或者莫扎特神童,這都像是在給偶像戴一頂頂鳥尾巴一樣花俏滑稽的帽子,我只願意稱他莫扎特。
看過張靚蓓女士為您整理編著的《十年一覺電影夢》,看的過程很興奮,因為您的坦誠,我學到很多東西。書的行文挺奇特,並非您親手所寫,而是根據張女士與您的談話整理,用第一人敘述。彷彿您親口在我耳邊絮絮叨叨了許久,而我在聽的時候又彷彿有諸多疑問和回應要向您傾訴,卻自知如果對著封面上您微笑的照片說話,多半是自討沒趣。而我又沒有錢鍾書先生的想像力,可以用文字組織成魔鬼來夜訪他,我無力用文字組織成一個李安來夜訪我。想來想去,乾脆寫一封有個想像的傾訴對象而沒有現實的收信對象的信,把對於書的感想,或者說對於您這些絮絮叨叨的感想寫出來,算作讀後感,也算呼應這本書使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方法。雖然這行為和對著您的照片自說自話一樣傻得可以。而且,許久沒正經寫過信,寫信能力一定退化得要命,因為現在與人交流,只有編輯簡訊的能力了。

《十年一覺電影夢》有很多種讀法,有很多種讀法的書並不多,因為字里行間需要變化出許多層意思,有這樣功效的字句組合,必要用心,必要有真東西來發酵的。您說的洋洋三十萬言中,我可以讀到一本電影教科書,讀到一本散文集,讀到一本生活的心靈雞湯,讀到一本對中西文化、社會糾葛的論述文集,當然,也讀到一本傳記,不過我想,傳記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種讀法,雖然書的副標題赫然寫作「李安傳」。

作為教科書,您居然向我們全面講解了關於電影的所有操作步驟,包括編劇、導演、獨立製作、攝影、演員、音樂、武打場面、宣傳策略,並可以看到你在做這些步驟時的感悟和經驗總結。
導演的方法、構思、鏡頭、以及拍戲時的堅持,您說的最多。攝影方法的部分,您對運動鏡頭進行了嘗試和教訓總結。編劇的部分,我看到父親三部曲中對劇情直線順序發展的考量,也可以看到《冰風暴》對一種立體結構的實驗,您對劇本中劇情著力點的「力學結構」分析,說的是很深的道理,卻直觀好懂;我還可以看到《卧虎藏龍》中怎樣解決對白的現代古代,中方西方調和的問題,再有,您對電影改編小說忠實不忠實原著的問題,一針見血。您選擇「毀掉原著拍部好電影」而不是「忠於原著拍部爛片」。您看中的是原著小說的素材和題材,而不是故事、精神。我很佩服您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冰風暴》的原著作者直接說破:「這是我的電影,不是你的書,It's not your story anymore」,甚至對簡·奧斯汀在改編時也需要某種程度的輕視。而我們的編劇教材還在討論「忠於原著精神基礎上的改編」,而這已經是五十多年前夏衍同志的理論,五十年後居然一塵不變,腐朽的可以。
對演員的調教您也十分有一套,您讓還是新人的章子怡練毛筆字,以練她拿劍的腕力,並將浮躁的心氣沉下去;您故意給凱文·克萊恩和愛瑪·湯普森設置障礙,甚至打擊他們的自信,讓他們分神,以調動他們純熟演技之外久違的純真。您對武打畫面的見解,甚至把八爺袁和平惱得搖頭嘆氣。您關於音樂選擇的意見,喜歡在電影中用民族樂器融合西方樂器體現感性與理性的交融,讓我很受啟發。您對父親三部曲製作過程的描述,就是獨立製作活生生的例子。您配合索尼經典對《卧虎藏龍》進行的一年宣傳過程,完全可以拿來當作電影宣傳營銷策略的案例來解讀,讓我了解到一部電影如果需要打入不同階層的市場,需要使用多少種不同的宣傳策略和具體形式。
記得在電影雜志工作的時候,同事就說過,李安是真的什麼都懂,所以片場沒人可以糊弄他。確實,一個能夠分得清楚十六分之一檔光圈亮度變化的導演,能在交響樂團演奏的配樂里聽出幾個錯誤音符的導演,誰能糊弄的了呢?
這本「教科書」,有著謙虛與驕傲並存的骨氣,您一直用一種共同學習的語氣來敘述自己對事情的總結和見解,而不是把觀念強加於人。比如您說自己到了《喜宴》還是小孩,到了《理智與情感》就變為成人,開始與獨立製作不同的大聯盟製作方式,要學會為觀眾、為片方、為投資人擔負一個導演的責任。您不斷自省獨立製片與大聯盟的不同,並將之總結成一種可以遵照的經驗。
其實只有拍電影之前那麼多年的准備,才有對這些類似教科書經驗總結的可能。您很多話一出口,就讓人了解厚積薄發的意義。
作為散文集,書里我們看到您的童年往事,您對父親一直「恨鐵不成鋼」的愧疚,您在學校悶聲不響的性格,您挨老師的打,您不停轉學;以及您在藝專和大學里的戲劇式生活,看到您的戀愛。等您開始拍電影,又可以看到您和演員之間的感情,和愛瑪·湯普森成為知己,並且真心的說「I love her dearly」。和好機器公司、製片人詹姆斯一起成長的友誼,都有趣極了。
當作心靈雞湯來看,可以在書中感覺到勵志,感悟您的人生感悟。您會描述將近中年還居家六載的日子,直言其中的寂寞和壓力,甚至羞赧得想到日本男人的「切腹」。看您從推手開始轉運,開始不斷走向一條上升之路,看到您第一次拿獎,都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絲奮進。您在功成名就之時,卻也沒有一絲解脫、舒展的氣息,沒有從六載寂寞中跳脫的快意,您只是告訴我,人生不論如何「命定」,只要努力,命定的結果也會很不一樣。
您給自己定位為「外人」的說法,您關於中原文化在台灣的傳承,您關於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比較,讓人深思不同社會、文化間的差別、影響和糾結。您在台灣是外省人,在美國是外國人,在大陸又變成台胞,這導致您缺乏歸宿感,只願把電影當家。您在書里帶著這種尷尬奇怪的「外人」目光,審視著美國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入侵,並讓您有了令東方文化迴流美國的努力,並關注著年代發展里中國、美國家庭、社會的變革。這些都在您的論述之列,並且有很多滲入您的電影,放到大銀幕上,繼續引起我們的思考。
作為傳記,這一本的態度最可貴。您在大陸版的序言里說:「其實這本書有個特點,它不神秘,我們從頭道來,蠻老實的」。現在的世道,不老實太容易,老實太難得。您是個坦率的人,把值得說的,自己所有的經驗與體驗都拿出來,對權力、榮譽,實榮或者虛榮的感想,也都不避諱。

分析了很多之後,您說了一句,電影就是要「好玩」的。電影、拍電影的意義在哪裡,這一個簡單的詞實際上說了很多。我想起陳丹青在《退步集續編》里對魯迅的評價,就是一個「好玩」的人,陳丹青說好玩是一種極高級的境界與人格,絕不只是滑稽可笑,「……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進退,他總是放鬆的,游戲的,豁達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運龐大的餘地,豐富的側面,寬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嚴肅,一旦憤怒激烈,一旦發起威來,不懂得好玩的對手,可就遭殃了」。我覺得您深知這種「好玩」,雖然書里全篇的敘述態度都如您在電視里給世人的映像,溫和謙遜得彷彿沒有一點好玩的影子,但光看您為了《卧虎藏龍》的武術所作的種種努力,就知道您的「好玩」,您鑽研武書,研究拳法,劍法、刀法、槍法,研究內藏的勁道,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述刀槍劍戟斧鉞勾叉,貓竄狗閃兔滾鷹翻,甚至到紐約找到武術大家,拜師取經習武。一個文人,做這些有趣的事情,目的仍舊很文人:期望能讓華語銀幕上不總是那些不能入主流的武打表演,而是把真的武術、以及武書中與人生相合的道理帶上大銀幕,以此提升武俠電影的層次,不再停留於B級製作。雖然不斷被深知武打場面如何出效果的八爺罵「文人說大話」,也要厚著臉皮去試驗,好在,您研究許多武功道理,不至於像很多功夫武打片導演那樣反受武指控制,文戲歸文戲,武戲歸武戲,甚至不能銜接順暢,您事前修煉的力道與功夫,足可以控制武戲場面的效果,讓武打場面真的展示出儒雅的境地,即便讓八爺苦惱於無法拍得盡興也在所不惜。好的導演,控制欲一般都強烈得無法自拔,所有事情都期望把握在自己手上,一如您每部片中的事事躬親。豐富的側面,寬厚的背景,大約就是這樣。
而電影要「好玩」,也很難。大多數電影,僅只技術性的「好看」而已,好玩需要的是情懷。一個導演也經常會從好玩變得不好玩起來。比如拍《紅高粱》和《有話好好說》的張藝謀是好玩的,而拍《黃金甲》和搞奧運會開幕式的張藝謀就顯得不那麼好玩;拍《黃土地》和《荊軻刺秦王》的陳凱歌是好玩的,而拍《和你在一起》或者《無極》的陳凱歌就顯得不那麼好玩;拍《小武》和《站台》的賈樟柯是好玩的,拍《世界》和《三峽好人》的賈樟柯就不那麼好玩;拍《甲方乙方》和《手機》的馮小剛是好玩的,而拍《夜宴》的馮小剛就不那麼好玩。每個導演都會有這么一種好玩的時候,保持好玩的境界,很難,因為電影拍得越多,可供進步和迴旋的地界越狹窄,經常一個轉身,就會退步。而您即便是到了極高的地步,每一部電影所做的探索和轉變,仍會把您帶向更高的境地。
至於拍電影中的好玩之處,還是您自己的言語最能說出:「它是我與幻想扭斗,企圖將他顯象過程中的一抹留痕。它是我將思想表達在紙張,膠卷,音符等媒體上的一個烙印。它是一種顛倒眾生,真情流露的做作。它是我的青冥劍,使我心裡的玉嬌龍,是我心底深處那個自作多情的小魔鬼。它是我企圖自圓其說所留下的一筆口供。他是我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一點努力。」我越深知好玩的意義,越沮喪於自己的不好玩,或者說沮喪於修煉到好玩境界的難度。不過好在,至少我可以感受您的好玩,盡管這邊的電影院經常把您的作品搞得很不完整,給您的好玩打個折扣。

《十年一覺電影夢》,書在五年前就完成,那時《卧虎藏龍》剛剛告一段落。但您的夢遠未到醒來的那一天,《卧虎藏龍》之後,又有《綠巨人》、《斷背山》和《色戒》,而您又拿了兩次金獅,拿到了《卧虎藏龍》時期望但沒能拿到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終於面對十億觀眾用中文說出了對父母的感謝。 從Imdb上知道,您下一步作品的計劃可能是《小游戲》(A Little Game),一個有趣的夫妻假冒分手的故事。盡管這邊關於《色|戒》的爭論還沒有完全停息,還有人在說些「美化漢奸、色情污染」之類的扯淡話,而您,想必已經計劃著進入一個新夢境了。
看到您拍攝和宣傳《卧虎藏龍》時身體垮掉的段落,很希望您的夢不要每次做起來都讓您那麼苦悶,搞到《卧虎藏龍》里那種「死過去」、或者在拍《色戒》時痛哭不已的狀態。不過更真心的話是,假如您不受苦了,我到哪兒去看畫面中那些最真切的情感,到哪兒去體會假戲中的真情。苦悶來源於您的經驗、您的生活、您對現實生活中情感的體會,您得以打動我的原因,也就是你所發現並在每一個電影夢中所展示的生活之苦以及無可奈何。從一開始的父親三部曲,父親對兒女種種期許的失落與無可奈何;《理智與情感》和《卧虎藏龍》中企圖超越規矩來獲得情感,但自知不可得的苦悶與壓抑;《冰風暴》里家庭情感不可維持的迷茫;《斷背山》里人人心中都珍藏而非同性戀獨有的對真愛的求不得;直到《色|戒》,也還是再說得不到的那份愛,只不過這一部最極端。說來說去,您講述的都是我們身上最普通的,這一輩子必會經歷到的感情和失落,誰不做兒女呢,誰不想把家庭維持好呢,誰心中不藏一個遺憾一輩子的愛呢,所以您會文藝得如此大眾。您真的是處處考慮觀眾,而不是僅僅顧及自己爽快的導演,就像在書里講述拍攝電影的每一個章節里,都會看到你對廣大觀眾反響的預測和反思。「廣大觀眾」這個詞在您那兒,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存在,而不是嘴上的口號。
看完這本書,看完您原原本本將每一部電影里的痛苦和掙扎說出來,才完全理解張靚蓓在序言里的話,「寫李安,當初想得很單純、很簡單!我沒想到自己選上的是一座這么難爬的山。」
這書的繁體字版五年前在台灣出版,那時剛進大學不久,看電影還僅是找樂子的事情,尚不懂電影究竟是何物,不懂蒙太奇,不懂鏡頭還要調度,不懂電影還有敘事結構,不懂分辨表演的好壞。現在知道一些,也學會給電影指手畫腳,做些大而無當的分析,甚至靠這點本事吃了一段時間雜志編輯的飯。但總覺得電影還有太多玄機。所以之於我,這書現在於大陸出版,恰好能夠讓我提升對電影的理解,彷彿一條堅實的階梯出現在陡峭而無路的半山腰。當然會有很多理解電影深刻得多的人,會覺得這書都是老生常談,毫無新意,但我覺得總還可以通過您對片場故事的描述,體會到您那份坦誠,體會到拍電影時的興奮,至少看到您獲獎的情節,可以激動一番。

您讓我吃了雞蛋,又驚喜地看到了雞下蛋的歷程,我萬分感激。

此致,

崇拜您的,灰土豆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又及:
拉拉雜雜扯這么多閑話,無非想寫一篇讀後感,居然莫名其妙地用了第二人稱的信件格式,寫完檢查語句的時候,看得簡直自己都要笑出聲來。通篇的「您」不但沒有像原先企圖的那般拉近我和李安的距離,反而更遙遠了,因為信通常是寄給遠方的人,這一封,大約是要寄到我大腦里另一個遙遠的思維世界去。
對我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精神財富,比很多死板的電影教課書和無聊的影片資料堆砌書籍更值得收藏。對出版市場來說,也是難得的一種認真態度,在這個幾天就能編輯出一本厚厚的「變態/另類/色情/同志/電影鑒賞」的出版市場里,能夠承載電影真諦的新書越出越少,好的還是翻炒「電影館系列」等等那些久遠的經典,而電影隨著技術的迅速刷新,也飛速刷新著自己的面孔。
這本書也是現在名人出書大潮中難得能沉下心來講出很多真東西的書,現在很多名人的書,賺錢第一,故作高深第二,自戀第三,居然也不覺得自己已經像被扒掉衣服光著屁股,赤裸裸並且絲毫不臉紅地表現自己的沒水平。
還有一個關鍵是看書的時候,能不能深入這個十年一覺的電影夢,並體會出其中並不難觸及的深意,而不僅僅當作浮光掠影的采訪和八卦來獵奇。這書值得沉下心來,心悅誠服一回。這世界上值得心悅誠服的人,越發少了,李安是值得珍惜的一個。

㈦ 有關感恩的書或電影讀、觀後感 800~1000字 ps:800字必須有

1.打開http://movie.douban.com/(豆瓣電影頻道)
2.輸入要查詢的電影名稱
3.往下拉,找到影評 · · · · · · (全部 2679 條),選擇一個五星評論
4.在您的要求上進行修改

另外,推薦幾個關於感恩的,比較熱門的電影
《天堂電影院》
《海上鋼琴師》
《背起爸爸上學》
《放牛班的春天》
《一個也不能少》
《肖申克的救贖》
《唐山大地震》

㈧ 求一篇電影或書讀後感,心理學方面的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作者(英)莎士比亞。類型:悲劇/現實。本文作者:願咸與恆。拋開個人喜好,用完全純粹藝術的眼光來審視作品,我認為這本書是寫得最好的。
先向大家糾正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很多人認為四大悲劇里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盡管《羅密歐與朱麗葉》可能是莎士比亞的作品裡知名度最高,最讓人感動的。不過它並不在四大悲劇之列,就主題來說,確實略遜一籌。
《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疑問總是震撼著人的心靈,這個人類的終極問題,牽涉的是關於死亡的終極恐懼。
哈姆雷特的父王被殺,母後隨後嫁給了他的叔叔克勞迪歐,成為了新的王後。哈姆雷特痛恨母親的不貞。後來父王的鬼魂現身(據說莎士比亞還演過這個角色,因為演技太差,只能演這么一個小角色),告訴哈姆雷特說自己是被克勞迪歐毒死的。哈姆雷特為了驗證這個事情,所以特地編了一出戲,讓新國王去觀看,新國王看了後大驚失色。哈姆雷特就此斷定父王被害是事實。
哈姆雷特為防止被殺害,只能裝作瘋了,這使他的戀人奧菲利亞傷心不已。不過克勞迪歐還是不肯放過他,克勞迪歐派大臣竊聽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以為他是國王誤將他殺害,但是哈姆雷特覺得他死不足惜。發生了這樣的事,克勞迪歐對哈姆雷特戒心大增。他把哈姆雷特送到國外,伺機殺害。
哈姆雷特死裡逃生,准備回國報仇。奧菲利亞溺水身亡。哈姆雷特傷心不已,撲到棺材裡去痛哭,奧菲利亞的哥哥認為是哈姆雷特害死了自己的妹妹,他要與哈姆雷特決斗。
克勞迪歐一心要借奧菲利亞的哥哥之手除掉哈姆雷特,於是在決斗用的劍上塗了毒葯,並准備了毒酒。最終,毒酒毒死了王後,奧菲利亞的哥哥用劍刺傷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臨死前刺傷了(上有毒葯)克勞迪歐,並囑咐他的好朋友成為新的國王。
慘烈的一幕終結了。不過還是有很多看點,好的作品絕不只是有情節而已,重要的是主題,深刻的人文關懷。還有很多非常深刻的箴言,比如「不要把錢借給你的朋友,這樣既失去了錢也失去了你的朋友(這個問題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過)」。
《李爾王》:這本書寫得氣勢恢宏,讓我這個也算博覽群書,從不流淚的人,也不禁有些熱淚盈眶。只是,曲高和寡。
李爾是一個英國傳說中的國王。年輕時英勇善戰,年老時卻好大喜功,喜歡別人阿諛奉承。他准備把自己的國土平分給三個女兒,因為偏愛小女兒考黛蓮(哪兒的人都偏愛最小的孩子),所以三分國土之中有一份是最肥沃的,他想聽一聽三個女兒誰最愛他。
大女兒和二女兒極盡阿諛奉承之能,說得天花亂墜,像什麼愛父親勝過愛自己的生命(太誇張了)。李爾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輪到考黛蓮了。當時法蘭西國王遠道而來,想與李爾王聯姻,從三個公主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妻子。
只有考黛蓮心無城府,實話實說。她說自己愛父親只和世界上所有的女兒對父親的愛一樣,當有一天她結婚生子之後,會把自己的愛分給她的丈夫和子女,給父親的愛自然就少了(很現實,一點也不虛偽)。李爾王聽了之後勃然大怒,和考黛蓮斷絕了父女關系,給考黛蓮的那份國土也被她的兩個姐姐平分了。不過這個世上最有真正的慧眼,法蘭西國王說他請求娶考黛蓮為妻。李爾王說你可以把她帶走,不過可什麼嫁妝也沒有,法蘭西國王說考黛蓮本身就是最珍貴的(說得好!)。
考黛蓮走了之後,大公主和二公主也並沒有遵守自己對父親的諾言,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之後,很快對李爾王冷若冰霜,最後竟把他趕了出來。可憐一代國王,最終只能在狂風暴雨中怒吼,控訴人世上的不公(我就是看這段時熱淚盈眶的)。旁邊還有個小丑,名叫傻子(其實一點兒也不傻,只不過是對現實看得太透徹,就好像《紅樓夢》中「好了歌」唱的那樣)在一旁安慰。
說說另一條線索,李爾王的一個大臣,有一個兒子,叫靄特加,同時他還有一個私生子,叫靄特孟(可能名字是顛倒的,記不太清了)。靄特孟因為私生子的身份耿耿於懷,決心要報復,最後搶奪了父親的家產,並設計陷害將靄特加趕出家門,靄特加因而和李爾王流落在一處。
那個大臣也被靄特孟趕出家門,流落街頭。就在大臣想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靄特加出現,大臣並沒有認出這個流浪漢就是自己的兒子。靄特加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樹上的樹葉,到了秋天,自然會飄落。何必操之過急呢」。於是大臣也和李爾王在一塊兒了。
與此同時,李爾王的兩個女兒都已成婚,但都愛上了那個狠毒又英俊的靄特孟,成為了情敵。在得知了李爾王的凄涼境地之後,法蘭西的王後娘娘(看得我好解氣啊)特來搬救兵要把老國王接走,父女重逢的場面,感人至深。
不幸的是,考黛蓮的軍隊還是輸了。考黛蓮還是被弔死了,李爾王抱著小女兒的屍體心碎而死。另兩個公主因為靄特孟自相殘殺,同樣沒有好結果。靄特孟機關算盡,怎麼死的我忘了,反正和他父親及靄特加重逢了,靄特加對他進行了一番審判。最後,活下來的靄特加獨自走向未來。
我對這本作品唯一覺得有缺憾的地方,是作者沒有對傻子的結局進行交待,不過這樣也好。流浪也罷,工作也罷,故事最讓人震撼的地方已經講述清楚了。
《奧賽羅》:其實這個故事挺俗套的,不過莎士比亞確實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奧賽羅有黑人血統。是一個英勇善戰、見多識廣的將軍。他用自己的故事贏得了一個大家閨秀苔絲德蒙娜的芳心,而後兩人就結婚了,本來是很幸福的,可是……
奧賽羅的一個手下伊耶戈不斷誣陷奧賽羅的妻子和奧賽羅的副將凱希歐有姦情。僅僅是出於嫉妒,伊耶戈就可以這樣陷害別人,可見妒恨是多麼的恐怖。
一開始奧賽羅全然不信,可是架不住伊耶戈總是這么挑撥,何況苔絲德蒙娜也比奧賽羅小十多歲,猜忌也是難免的,最後沖動之下的奧賽羅親手掐死了自己的愛妻(苔絲德蒙娜死得很慘,甚至讓奧賽羅不忍下手)。然後他就得知真相了,親手殺了伊耶戈,而後自殺而亡。留下凱希歐,告誡世人,要相信婚姻,不要再重復他的悲劇。
《麥克白》:這部書是四大悲劇里最短的,同樣,也是最沒有知名度的。
麥克白斯和他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凱旋歸來,途中遇上了一位女巫,女巫預言,麥克白可以當上國王,那位朋友的後代可以當上國王。
回到國內,麥克白在家中設宴宴請國王。受自己妻子的慫恿,麥克白軾君自立,驗證了預言。同時他又擔心自己的那位朋友,於是找個借口也把他給殺了。
後麥克白德暴行激起各路人馬的反抗。麥克白不得不去鎮壓義軍,途中又遇到了女巫,女巫說,除非某某森林(森林怎麼可能會自己移動?)移動,麥克白的政權才會滅亡。又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難道世上還有男人所生的人?)能殺死麥克白。
為了掩人耳目,義軍把某某森林的樹枝砍下來拿在手上作偽裝,遠遠看上去就像某某森林移動了一樣。被義軍逼得節節敗退,最後陷入絕境的麥克白遇到了墨脫客,墨脫客說自己要殺了麥克白,麥克白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能殺死我。墨脫客說,那就是天意了,你的死期到了,我並不是正常分娩生的,而是剖腹產生的。結果麥克白就被自己的貪念和慾望弄得身敗名裂,並且死不瞑目。
其實本來麥克白還是一個好人,不過麥克白夫人確實心如蛇蠍,看來不少的人都是被枕邊風吹壞的。最後那個被麥克白殺了的朋友的後代當了國王。預言一一實現,帶來的卻是災禍。

閱讀全文

與書籍或電影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搜索一下成龍所有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55
瘋狂的小女生法國電影 瀏覽:362
趙薇導演哥電影解說 瀏覽:476
劫匪劫走10億黃金電影什麼名字 瀏覽:514
小網站上的電影從哪裡來的 瀏覽:687
華語五大電影獎 瀏覽:350
外國恐怖盜墓電影大全 瀏覽:502
2018大陸電影在台灣上映的電影 瀏覽:134
一人獨闖百樂門一個大幾十什麼電影 瀏覽:941
一部電影保姆與男孩相愛 瀏覽:655
夜郎成龍電影 瀏覽:139
韓國電影男主角是建築設計師 瀏覽:588
電影院的投資注意事項 瀏覽:623
尋龍記電影完整版免費看 瀏覽:221
與雞同鴨講電影中文版 瀏覽:383
大尺度電影法國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299
觀看完電影後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01
我的最愛電影粵語版10 瀏覽:429
韓國一部電影講男孩生娃 瀏覽:132
哥斯拉電影為什麼沒奧特曼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