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大決戰3平津戰役,拍攝有問題啊
是出錯了,一般網路上的都是錯的,正片是正確的。明顯不是倒敘,35軍先到張家口後才返回,然後才是一個旅圍堵,很明顯的錯誤。我下載之後重新剪切了再合並,看起來很不錯。
② 平津戰役電影過了下花園是多少分鍾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個戰役。
東北解放以後,據守張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線的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50多萬人,面臨東北、華北解放軍的聯合打擊,已成驚弓之鳥。是撤是守,蔣介石、傅作義各有打算。雖然他們的主張不同,但都對自己的力量估計過高,而對我軍的力量估計不足。因此傅作義集團採取了暫時固守平津,確保海口,以觀戰局變化的方針。為了防止傅作義集團南撤西退,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決定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主力聯合舉行平津戰役,就地殲滅傅作義集團,並採取了這樣幾條措施:東北野戰軍立即結束休整,取捷徑以最快速度隱蔽入關,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和天津之敵,斬斷敵人海上退路;徐向前兵團停止攻打太原,楊成武兵團撤圍歸綏(現呼和浩特),以免傅作義作戰失利後向西北逃跑;通過與傅作義進行談判,將其穩住等。
在平津戰役中,解放軍參戰總兵力100多萬人,中央決定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人組成黨的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指揮作戰和接管平、津、張、唐等地的一切事宜。平津戰役開始以後,我軍首先對傅作義集團進行分割包圍,截斷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將這只驚弓之鳥變成了籠中之鳥。然後按照毛澤東確立的先取兩頭後打中間的攻擊次序,逐一殲滅被圍困在新保安、張家口、天津等地的敵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天津解放後,北平守敵25萬人陷於絕境。為了保護北平這座文化古城,中央軍委決定繼續同傅作義談判,爭取和平接管北平。通過談判,傅作義接受毛澤東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編。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一個多月後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遷到北平,人民解放軍總部也隨之遷到北平。又過了6個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平,並改北平為北京。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三大戰役中最後一個戰役,此役共殲滅、改編國民黨軍52.1萬人,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餘人。這一偉大勝利,是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相結合的結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業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並從此寫就新的歷史篇章。
戰役經過
第一階段
人民解放軍完成對傅作義集團的分割包圍,切斷其南撤西逃之道路。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主力開始由錦州、營口、沈陽等地出動,向平、津、塘、唐地區挺進。25日,華北軍區第3兵團由集寧地區東進,29日向張家口地區守軍發起攻擊,相繼佔領柴溝堡、萬全、沙嶺子等地,形成對張家口包圍之勢。傅作義急令在北平的第35軍(欠1個師)及懷來(今懷來縣)的第104軍第258師乘汽車連夜馳援張家口;又令昌平的第104軍主力移至懷來,涿縣的第16軍移至南口、昌平間,以確保北平與張家口的聯系。
中央軍委鑒於吸引傅系部隊向西的目的已達成,12月,令華北軍區第2兵團由易縣、紫荊關向涿鹿、下花園急進,割斷懷來、宣化間的聯系;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由薊縣向南口、懷來急進,切斷北平、懷來間的聯系,抓住傅作義的援軍,使其既不能西逃,也不能東撤。5日,先遣兵團主力一部在行進中攻克密雲,殲滅第13軍1個師,主力向延慶、懷來急進;華北第2兵團進抵涿鹿以南。傅作義感到北平受到威脅,遂令第35軍由張家口星夜東撤,令第104、第16軍由懷來、南口向西接應第35軍;並令第92、第62軍和第94軍主力由津、塘地區開往北平加強防禦。
12月6日,第35軍由張家口乘車東返。7日,在新保安以西遭到華北軍區第4縱隊一部阻擊。9日,華北軍區第2兵團將第35軍包圍於新保安,並擊退了向西接應的第 104軍。10日,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在康莊殲滅第16軍指揮所及2個師大部。11日,又於橫嶺、白羊城地區追殲第104軍軍部及2個師。在此期間,宣化守軍2個師棄城北逃,華北軍區第3兵團追殲其1個師,並於8日包圍了張家口。
這時,東北野戰軍主力6個縱隊已分由喜峰口、冷口越過長城,前鋒到達薊縣、玉田和豐潤地區,但距平、津、塘還有數天路程,另5個縱隊尚未入關;在淮海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正在圍殲國民黨軍第12兵團,並包圍了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團。在此情況下,為使蔣介石不能迅速作出讓傅作義集團放棄平、津南撤的決策,毛澤東12月11日電示平津前線領導人:兩星期內的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如對張家口、新保安;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系,不作戰役包圍,如對北平、天津等,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滅之;尤其不可將張家口、新保安、南口諸敵打掉,以免南口以東諸敵迅速決策狂跑。同時,令淮海戰場人民解放軍在殲滅國民黨軍第12兵團後,留下杜聿明集團余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令山東軍區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濟南附近一段黃河,並在膠濟線上預作準備,防止傅作義集團沿津浦鐵路經濟南向青島逃跑。
根據上述指示,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以防止張家口、新保安守軍分別向西或向東突圍為重點,構築了多道阻擊陣地;華北軍區和內蒙軍區部隊各一部於12月攻克張北;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於17日開赴張家口地區,歸華北軍區第3兵團指揮,以加強西線兵力。12月,東北野戰軍主力由薊縣、 玉田、寶坻地區向平津急進。傅作義遂令南口、昌平、通縣及唐山、蘆台等地守軍分向北平、天津與塘沽收縮,並令剛到北平的第62軍主力返回天津,將北平和天津、塘沽劃為兩個防區,實行分區防禦。12月,東北野戰軍第5、第11、第3、第4縱隊和華北軍區第7縱隊,攻佔豐台、海淀、通縣、黃村和南苑飛機場等地,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第6、第10、第1縱隊攻佔采育鎮、廊坊、馬頭鎮等地,隔斷了平、津間的聯系;第9、第8、第7縱隊,分別佔領唐山、軍糧城、鹹水沽、楊村、楊柳青等地,割斷了津、塘間的聯系,形成對天津的包圍;第2、第12縱隊和炮兵縱隊,正由山海關、漢沽向津、塘地區急進。
至此,人民解放軍已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於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區,並殲滅其2個軍部6個師,封閉了該部主力西逃和南撤的道路。
第二階段
人民解放軍逐次殲滅新保安、張家口、天津國民黨軍。人民解放軍在完成了對傅作義集團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之後,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精神,採取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戰法,逐次殲滅被圍的傅作義集團。
1948年12月22日晨,華北軍區第2兵團向新保安發起總攻,經10小時激戰,全殲傅作義的精銳部隊第35軍軍部及2個師。張家口之第11兵團共7個師(旅)於23日倉皇向北突圍,企圖撤回綏遠。華北軍區第3兵團及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冒風雪嚴塞,展開堵擊、追擊,當晚收復張家口,戰至24日16時將第11兵團5.4萬餘人殲滅於張家口東北地區。
中央軍委鑒於新保安、張家口之國民黨軍已被殲滅,為進一步孤立北平,動搖傅作義固守信心,令東北野戰軍一部及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嚴密包圍北平,以東北野戰軍主力積極准備攻取天津。天津是華北第一大工商業城市,人口200萬,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區狹長,海河自西北流貫東南,四周有護城河環繞,經過日軍和國民黨軍長期設防,工事堅固。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官陳長捷指揮第62、第86軍等部10個師及地方部隊共13萬人,自恃「大天津堡壘化」,企圖負隅頑抗。
東北野戰軍調集第1、第2、第7、第8、第9縱隊和第6縱隊第17師、第12縱隊第34師,計22個步兵師和炮兵縱隊等部共34萬人,進至天津周圍,立即進行掃清外圍據點的作戰和緊張的攻城准備,並由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率輕便指揮所臨近天津統一指揮。1949年1月14日,東北野戰軍包圍天津的部隊在守軍拒絕投降的情況下,對城垣發起總攻,採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分割後圍殲的作戰方法,經過29個小時激戰,至15日15時殲守軍13萬餘人,俘陳長捷,解放天津。
據守塘沽的國民黨軍第17兵團部及第87軍等部共5個師5萬餘人,1月乘船南逃,人民解放軍追殲其後尾3000餘人,解放塘沽。
第三階段
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天津解放後,北平國民黨守軍25萬人,陷入了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中共中央軍委為保護這一文化古城,決定繼續進行談判,爭取以和平方式進行接管;同時,亦訓令部隊作好強攻的准備。
自1948年12月中旬起,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已就和平解決平津問題,與傅作義派出的代表進行過多次談判。1949年 1月14日,毛澤東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與南京國民黨及其任何地方和軍事集團進行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在天津解放的第2天即1月16日,平津前線司令部致函傅作義,敦促其當機立斷,站到人民方面。同時,中共地下組織和愛國民主人士及傅部之開明人士亦作了有力的工作,傅作義接受了人民解放軍提出的條件,並派副總司令鄧寶珊到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談判,於21日達成了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22日,北平守軍開始撤出城外聽候改編為人民解放軍。31日,古都北平宣告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中國人民革命運動中最重要的軍事發展和政治發展之一,成為執行毛澤東提出的以「八項條件」解決國民黨軍的第一個榜樣。
戰役意義
平津戰役歷時64天,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成功地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華北地區,進行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予以各個殲滅,並以軍事壓力與政治爭取相結合,實現了對北平守軍的和平改編。此戰,人民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個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包括在戰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隊)及非正規軍4個師,共52.1萬人(其中俘敵人、斃傷29790人、投誠8700人、改編25萬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平津戰役連同遼沈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關於戰略決戰思想的偉大實踐,使國民黨喪失了三大精銳戰略集團,國民黨軍主力和精銳師團共約160萬餘人全部被殲。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被解放軍佔領,國民黨的統治基礎發生了根本動搖,為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奠定了鞏固的基礎。從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③ 誰有中央6套高清頻道大決戰平津戰役高清版的下載地址,謝謝幫我找找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deok
《大決戰3:平津戰役》是由李俊、韋廉執導的戰爭片,由古月、蘇林、吳志遠、趙恆多主演,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該電影主要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傅作義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
④ 平津戰役的短片,三至五分鍾的
v.youku.com/v_show/id_cz00XMTQ4NTIyNA==.html
www.tudou.com/programs/view/W0fN4YctKA0/
看看這兩個行不行。3分鍾多的、1分鍾多的,各一個。
⑤ 求 大決戰之平津戰役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大決戰3:平津戰役》是由李俊、韋廉執導的戰爭片,由古月、蘇林、吳志遠、趙恆多主演,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該電影主要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傅作義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
4
⑥ 請問誰有《開國大典》、大決戰之淮海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這幾部電影高清版的下載種子啊
沒有的。
因為沒有出版發行過真正的高清版,所以就沒法有網上真正的高清D版。
⑦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是《大決戰》
相關介紹: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7)平津戰役完整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遼沈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
2.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⑧ 電影大決戰平津戰役是哪一年拍攝的
拍攝時間是1980年代中期,上映時間是1992年01月01日。
劇情簡介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明是為了守住平津,暗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終於打消了蔣介石將傅作義部60萬軍隊撤出華北的決定,掌握了國民黨在華北的軍政大權。
為拖住並殲滅傅作義部,中共中央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秘密入關與聶榮臻率領的華北野戰軍會合,發起平津戰役。很快,傅作義的嫡系35軍被圍殲於新保安。這時,解放軍不僅完成了對張家口的包圍,並鉗制住了傅作義的主力部隊及蔣介石的部分嫡系軍隊。
林彪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已經突然進入平津地區,與聶榮臻會合,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平津戰役打響後,傅作義見抵抗沒有希望,秘密地與中共聯系進行和談。
(8)平津戰役完整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戰略決戰階段。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確把握時機,以宏大的革命氣魄和高超的指揮藝術,連續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其統治的軍事力量,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進程。
導演們走訪了聶榮臻元帥,聶帥詳細介紹了三大戰役情況,尤其對平津戰役講得更為詳細,包括如何爭取傅作義,如何保護古都等。
周恩來的人選,出人意料地選擇了蘇林。王鐵成落選是年齡緣故。指揮三大戰役時,周恩來只有50歲,如王鐵成演周恩來年齡顯然相差太大。
⑨ 求三大戰役遼沈戰役 ,平津戰役, 淮海戰役電影高清高清下載地址,qq郵箱2636203023 ,非常非常謝謝!!!
以前的老片,貌似沒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