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一千字。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
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肖申克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沖動。在監獄里,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變,也有人在習慣。影片中的「肖申克監獄」隱喻著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在監獄里呆了50年的老托馬斯來說,改變意味著毀滅;但對於年輕而富於激情的安迪來說,改變則是一種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斯蒂芬金這位懸疑大師也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很重要。
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
該片觸及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和當下的不可迴避困境。電影的結構比原小說更精當,台詞比原小說更有節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錘煉、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說更鮮活有力。導演以豐富、機巧的藝術文本,將自由精神高揚在天地之間。
(1)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擴展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❷ 肖申克的救贖——600字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變,也有人在習慣。影片中的「肖申克監獄」隱喻著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在監獄里呆了50年的老托馬斯來說,改變意味著毀滅;但對於年輕而富於激情的安迪來說,改變則是一種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斯蒂芬金這位懸疑大師也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很重要。
該片觸及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和當下的不可迴避困境。電影的結構比原小說更精當,台詞比原小說更有節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錘煉、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說更鮮活有力。導演以豐富、機巧的藝術文本,將自由精神高揚在天地之間。
(2)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
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彷彿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借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
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牆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於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❸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左右
徹夜難眠的時候,會把《肖申克的救贖》看了一遍又一遍。
網上的對它的評論是一部勵志的電影,一種對人生自由的渴望,我看了又看,依然無法從中得到該有的鬥志。
我承認,懷念是一杯毒酒,但甜蜜可口,以至於人們願意不斷去品嘗。耳邊難免有人會勸告,但閉著耳朵和眼睛,依然安詳的喝下去,我想,這是在告訴世人:不要去預測人生,連自己都無法掌握的人生,沒有人可以做定論。
偉大的意味著死去,不過存活著的不意味著卑微。
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對生命自由的嚮往,還不如說是對自由的思考。
我一直都不清楚什麼是自由,它不是沒有人限制沒有人理會,這樣不是自由,而是孤單的漂泊,自由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好像藏在你的心裡,你能夠隱約的感受到,卻永遠無法清晰地琢磨出來,它催著你往某個方向走去,卻從不肯現身為你指引。於是,你心裡帶著渴望,帶著不知名的沖動,摸索著未來的路。
最終得到的卻是茫然。
自由本來就是虛無的事情,或許該如電影里的希望一樣,不危險的,是不可取的。
沒有人可以了解杜方為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而甘願如小牢房,卻在出來後心靈上得到的那種安慰,他告訴他的好友們這種感覺到時候,所有人表示不可理解,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在監獄里的四面牆當中,失卻了所有的希望。
所以,里德跟杜方說:希望在這里是危險的東西。
我總是欣賞著里德,他知道生命的一切,他智慧過人,唯一缺乏的竟然是對自由和生命的渴望,所以,他從來不願意相信命運是一種未知的已知,而是選擇沉默地去接受。
因為他的靈魂被監禁了。
布魯克斯是電影里親手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此前,監獄里所有人的命運多掌握在獄警的手上,而布魯克斯能夠自己了結自己的生命,竟然是因為他失去了對這些掌控著他的命運的人的依賴!
於是里德說:這些城牆,一開始你害怕它們,憎恨它們,然後開始習慣它們,喜歡他們到最終依賴它們。
我不知道他的朋友有幾個能夠聽懂,但杜方明白,他從一開始就明白這些圍牆意味著什麼,和里德不同的是,他會選擇自己的方式改變這些,而里德沒有,所以,他的申訴從來都不成功,因為在他還沒有申訴之前,他的心已經判了自己死刑。
自由和希望大概是一個東西吧?同樣的不可琢磨,同樣的無法得到回應,有時候你以為得到了它,慢慢又發現不過是一個擦肩而過的意外,於是不停的尋找,不停的失望。
然而它永遠給予你前行的動力,哪怕是不知道,哪怕是精疲力竭,哪怕是崎嶇難行,哪怕是困難重重。
杜方最終還是完成了逃獄這個不可能的事情,電影名稱叫《肖申克的救贖》,但杜方到底是救贖了什麼?
也許是生命的自由。
我很喜歡里德在杜方走後說的一段話:有一種鳥兒,它是這么漂亮,有一天當它沖出牢籠飛向天空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可惜,但是,對於這樣的鳥兒,你又會產生把它困在一個鳥籠里是一種罪過的想法,你會徹底認為它應該活在廣闊的天地間,只是它的離去使你寂寞。
在此之前,我認為里德是監獄里最痛苦的人,因為他知道一切卻只能接受一切,他知道四面牆之內的人生毫無希望可言,他知道他的最後會是孤獨凄涼地死去,然而他沒有任何的辦法,他沒想過振翅高飛,他也無法想像高飛後會看見的遼闊天空。
如果你知道人生一直都是一個樣子,然後你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等待死亡的降臨,那將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里德乘著出邊境的汽車,我想,他回首過去的幾十年,會有什麼感慨?然而不管如何,他總是開始了另一段的生活,那種他一直想要的生活。
但誰來告訴我,他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即使影片的結束,我還是沒有弄清楚什麼是自由,它可能是一種對未來的不可預測,可能是對未來的既定希望,然而兩者如此矛盾,是否就是所說的命運其實是未知的已知呢?影片在最後告訴你,你必須要沖破那些束縛,但是沖出了以後要怎樣呢?
我只能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哲學的問題。
❹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施萬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施萬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施萬恆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非常好的勵志影片,最近幾天,我又把這部片子下載下來,一個人靜靜地看了一遍.其中精妙的劇情,讓人震撼並且回味無窮,《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施萬恆。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會嘗過,只不過是我們的各種味道占的比例不一樣,或是濃了或是淡了,但我希望各位能去珍惜自己的那一份,因為懂得感恩才知道道自己生活的多麼幸福快樂。
從這部片子,我總結了幾個詞:信念、勇氣、胸懷、智慧、友誼。
人生要有理想或是目標,能永遠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盡管我們的理想會不同,但我相信都是美好的,是一種希望,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它的存在而加倍堅強。在美好的時候,我們會找自己的親人或是朋友去分享。我們對人生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人生是公平的么?遇到不公平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想是要有勇氣面對,同時還需要你的智慧。看著腳下,想著遠方,那裡有你想要的一切,即使偶爾迷茫,也不要停下腳步,因為每一步都是前進的。
先看看主人公Andy的入獄.看過影片我們知道他是無辜的,卻被判無期徒刑,被人們認為是冷血的。從年輕有為的銀行家,正值事業巔峰卻很無奈的成為肖申克監獄的一名囚犯。所以,千萬不要去計較公平不公平,面對人生中的挫折或是災難,一定要勇氣面對,對生活總要有信念,同時需要我們一定要有長遠理解,時刻有目標。
Andy的不平凡,除了自身的才華,更主要是他的智慧,他的勇氣體現。他沒有在監獄里消沉,他逐步的適應了這里。他很樂觀,看到自己未來的希望,在這里,他創建圖書館,用自己的才學帶給別人優質的服務,讓大家有他的生活更快樂。
Andy曾有過可以幫助他洗脫冤枉的機會,但是典獄長落井下石,決不會讓他跑掉,Andy的一切都被典獄長滅絕人性的毀滅,包括他以前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心血,甚至他出去的希望。然而,這種崩潰絕望的事對Andy怎麼看呢,他看到的更長遠,最壞不過是對自己的希望會晚些實現,他如此執著堅定的理想起到了很多大作用,人生要有信念
為了理想,為了信念,我們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完善自己,積極的生活。善於把握人生機會對一個人的意義非常重大,這里我不禁要想起Andy在外出勞作時候說服了獄警並幫助了他逃稅,同時也為獄友贏得了美好的冰瓶酒。這段導演得非常刺激,Andy很敏感的注意身邊的機會,他沒有聽別人勸告,鼓起勇氣,盡管他冒著可能被打暴頭的風險,最終他自信成功的有效表現出自己才華,對於他在這里的發展,相信看過的人都知道了,意義不同一般,一個犯人能有多少機會主動幫助獄警。同樣,平時我們要努力積極的武裝自己,對待我們的機會,一定不要有太多顧慮,勇於展示自己.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有效的執行每件事,不要惡意閑談,發無用的牢騷。影片中多出細節耐人回味,Andy開始的時候很少和別人說話,有些異常的舉動,等到影片結束的時候自然會為這些情景安排的巧妙贊嘆。他開始階段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非常好。從始至終,Andy做事都是為了他的自由,很有效率,他沒有對身邊的人發牢騷或是消沉意志,我們很多人,都會為一些改變不了的事抱怨,如果有自己的追求,為什麼不去做些有效的事呢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非常好的勵志影片,最近幾天,我又把這部片子下載下來,一個人靜靜地看了一遍.其中精妙的劇情,讓人震撼並且回味無窮。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會嘗過,只不過是我們的各種味道占的比例不一樣,或是濃了或是淡了,但我希望各位能去珍惜自己的那一份,因為懂得感恩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多麼幸福快樂。
從這部片子,我總結了幾個詞:信念、勇氣、胸懷、智慧、友誼。
人生要有理想或是目標,能永遠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盡管我們的理想會不同,但我相信都是美好的,是一種希望,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它的存在而加倍堅強。在美好的時候,我們會找自己的親人或是朋友去分享。我們對人生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人生是公平的么?遇到不公平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想是要有勇氣面對,同時還需要你的智慧。看著腳下,想著遠方,那裡有你想要的一切,即使偶爾迷茫,也不要停下腳步,因為每一步都是前進的,觀後感《《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施萬恆》。
先看看主人公Andy的入獄.看過影片我們知道他是無辜的,卻被判無期徒刑,被人們認為是冷血的。從年輕有為的銀行家,正值事業巔峰卻很無奈的成為肖申克監獄的一名囚犯。所以,千萬不要去計較公平不公平,面對人生中的挫折或是災難,一定要勇氣面對,對生活總要有信念,同時需要我們一定要有長遠理解,時刻有目標。
Andy的不平凡,除了自身的才華,更主要是他的智慧,他的勇氣體現。他沒有在監獄里消沉,他逐步的適應了這里。他很樂觀,看到自己未來的希望,在這里,他創建圖書館,用自己的才學帶給別人優質的服務,讓大家有他的生活更快樂。
Andy曾有過可以幫助他洗脫冤枉的機會,但是典獄長落井下石,決不會讓他跑掉,Andy的一切都被典獄長滅絕人性的毀滅,包括他以前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心血,甚至他出去的希望。然而,這種崩潰絕望的事對Andy怎麼看呢,他看到的更長遠,最壞不過是對自己的希望會晚些實現,他如此執著堅定的理想起到了很多大作用,人生要有信念
為了理想,為了信念,我們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完善自己,積極的生活。善於把握人生機會對一個人的意義非常重大,這里我不禁要想起Andy在外出勞作時候說服了獄警並幫助了他逃稅,同時也為獄友贏得了美好的冰瓶酒。這段導演得非常刺激,Andy很敏感的注意身邊的機會,他沒有聽別人勸告,鼓起勇氣,盡管他冒著可能被打暴頭的風險,最終他自信成功的有效表現出自己才華,對於他在這里的發展,相信看過的人都知道了,意義不同一般,一個犯人能有多少機會主動幫助獄警。同樣,平時我們要努力積極的武裝自己,對待我們的機會,一定不要有太多顧慮,勇於展示自己.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有效的執行每件事,不要惡意閑談,發無用的牢騷。影片中多出細節耐人回味,Andy開始的時候很少和別人說話,有些異常的舉動,等到影片結束的時候自然會為這些情景安排的巧妙贊嘆。他開始階段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非常好。從始至終,Andy做事都是為了他的自由,很有效率,他沒有對身邊的人發牢騷或是消沉意志,我們很多人,都會為一些改變不了的事抱怨,如果有自己的追求,為什麼不去做些有效的事呢。他要的小錘子,除了雕刻,還能幫他打開那個逃跑的隧道,他要的美女畫,成功的遮掩自己的地下工作,甚至聖經都用來藏他得錘子。
怎麼去克服我們的憂慮而生活得更快樂?我會用片中的「姐妹花」來打個比方。那對姐妹花(一對惡棍)對Andy沒有好感,對他的騷擾未曾間斷,很無聊。人的一生總會有類似「姐妹花」人或是讓我們煩惱或憂慮,不理它不行,甚至會影響自己的進一步工作學習。對這種事怎麼處理得體適當呢,看看Andy怎麼做的,Andy有自己的原則,決不會為此屈服,最難能可貴的卻是他不會被這種事左右,因為他有自己執著的追求,為了這些無聊的人或事已經花了一些代價,沒有必要再去煩惱或憂慮了,它們不值得,所以對煩惱或憂慮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思想成本,不能花費太多如果的確是不能不理會的。
在片中,Andy和Red在獄中結下的友誼讓我很為之感動,正是有了Red,Andy在獄中的生活也沒有想像中那樣Boring。
有時也在什麼樣的信念讓Andy越獄成功,我覺得就是因為他渴望自由,這個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原本是一位受弗洛伊德心理學派影響頗深的決定論心理學家,但是,他在納粹集中營里經歷了一段凄慘的歲月後,開創出了獨具一格的心理學流派。
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於納粹魔掌,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里受到嚴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獨處於囚室之中,突然意識到了一種全新的感受——也許,正是集中營里的惡劣環境讓他猛然警醒:「在任何極端的環境里,人們總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
弗蘭克的意思是說,在一個人極端痛苦無助的時候,他依然可以自行決定他的人生態度。在最為艱苦的歲月里,弗蘭克選擇了積極向上的態度。他沒有悲觀絕望,反而在腦海中設想,自己獲釋以後該如何站在講台上,把這一段痛苦的經歷介紹給自己的學生。憑著這種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他在獄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直到自己的心靈超越了牢籠的禁錮,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
上研究生也兩年多了,很多朋友們都是直接在本科畢業時就出來打拚了,這段打拚有什麼體會呢?就我自己來說,經歷了很多,也收獲不少。我想對你們和自己說,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只要我們有信念、勇氣、胸懷、智慧、友誼。
。他要的小錘子,除了雕刻,還能幫他打開那個逃跑的隧道,他要的美女畫,成功的遮掩自己的地下工作,甚至聖經都用來藏他得錘子。
怎麼去克服我們的憂慮而生活得更快樂?我會用片中的「姐妹花」來打個比方。那對姐妹花(一對惡棍)對Andy沒有好感,對他的騷擾未曾間斷,很無聊。人的一生總會有類似「姐妹花」人或是讓我們煩惱或憂慮,不理它不行,甚至會影響自己的進一步工作學習。對這種事怎麼處理得體適當呢,看看Andy怎麼做的,Andy有自己的原則,決不會為此屈服,最難能可貴的卻是他不會被這種事左右,因為他有自己執著的追求,為了這些無聊的人或事已經花了一些代價,沒有必要再去煩惱或憂慮了,它們不值得,所以對煩惱或憂慮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思想成本,不能花費太多如果的確是不能不理會的。
在片中,Andy和Red在獄中結下的友誼讓我很為之感動,正是有了Red,Andy在獄中的生活也沒有想像中那樣Boring。
有時也在什麼樣的信念讓Andy越獄成功,我覺得就是因為他渴望自由,這個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原本是一位受弗洛伊德心理學派影響頗深的決定論心理學家,但是,他在納粹集中營里經歷了一段凄慘的歲月後,開創出了獨具一格的心理學流派。
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於納粹魔掌,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里受到嚴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獨處於囚室之中,突然意識到了一種全新的感受——也許,正是集中營里的惡劣環境讓他猛然警醒:「在任何極端的環境里,人們總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
弗蘭克的意思是說,在一個人極端痛苦無助的時候,他依然可以自行決定他的人生態度。在最為艱苦的歲月里,弗蘭克選擇了積極向上的態度。他沒有悲觀絕望,反而在腦海中設想,自己獲釋以後該如何站在講台上,把這一段痛苦的經歷介紹給自己的學生。憑著這種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他在獄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直到自己的心靈超越了牢籠的禁錮,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
上研究生也兩年多了,很多朋友們都是直接在本科畢業時就出來打拚了,這段打拚有什麼體會呢?就我自己來說,經歷了很多,也收獲不少。我想對你們和自己說,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只要我們有信念、勇氣、胸懷、智慧、友誼。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施萬恆〕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❺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要1000字左右啊...
該片我是在看過越獄之後才看到的,一直都沒找到好的機會來靜下來看,曾聽說該片乃男人必看之50部電影之一,看過之後,不然。其實應該是人生必看的50部電影之一!
觀影過程中無不驚嘆導演,編劇的才華,每個細小物件無不透出導演縝密的心思,聖經,小釘錘,老布的烏鴉,麗塔·海華絲的海報,監獄長辦公室懸掛的聖經等等。瑞德的旁白更是使得該片增色不少,每一句都發人深思。更有人說安迪不是人了,他所具有的冷靜,智慧,堅持,才華,勇氣已經超出了一個完人所該具有的,有雲:人無完人,安迪真不是一個人了么,按我看來,他真不是人,他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信念的代名詞。
電影的梗概我不再多說,談談我留意到的幾個細節。
「另類」的安迪。入獄後的第一個晚上,那個被獄警打死的胖子,第二天早上別人都在談論誰輸誰贏的時候,安迪很另類的在詢問那個人的名字,其實他與其他人不同,正如之後他所說的「我是無辜的」,瑞德也跟著開玩笑的說「在這的人都是無辜的」,其實最後安迪知道也知道了他自己是無辜的。他是個「另類」,至少在肖申克監獄裡面。
老布和他的烏鴉。其實我覺得這是導演很著重想表達的地方,老布和安迪不同,可以說是截然相反,老布在監獄里四十多年了,可以說他已經完全屬於了肖申克,甚至在同意他出獄之前,他還把刀架在獄友的頸上,其實就我看來,釋放老布對於他而言是一件殘酷的事,就正如老布釋放他的烏鴉一樣,即使電影沒有說到我們也可以想見,那隻烏鴉是活不久的!而老布在暫住的旅店裡自殺了,其實看到這里真的不會難過,看到老不得留言了么,老布到此一游,真的這是解脫,是種能讓老布逃離的方法,看到這應該感到欣慰,老布釋然了。
麗塔·海華絲的海報。這張我們一直看見,一直遮住了真相的東西。
末日審判。掛在獄長保險箱上的那幅畫叫做末日審判,多諷刺的名字啊,最後獄長正是由於這裡面的東西得到了真正的「末日審判」。
《費加羅的婚禮》。感動於每個人都在專注聆聽的神情,音樂穿透了監獄的高牆,那是一種撼動人心的力量。
唯美的鏡頭。也許很多人對於片尾那個海邊唯美的鏡頭記憶猶新,那個鏡頭本來是剪輯掉得,但是由於種種努力留了下來,導演也許不想落入大團圓結局的俗套,但是我確信沒了這個鏡頭的話,很多人都會黯然神傷,至少會感到失落,不論是什麼原因我很感謝能留下來這個畫面。
...
信念!
這個詞沒有出現在影片里的任何一句話裡面,但是觀影過程中我置身其中一直就被這樣一股子力量所震撼著。面對同性戀「三姐妹」的百般糾纏,面對監獄里的非人待遇他不屈隱忍著;為獲得獄友的友誼,博得獄警和獄長的信任,他不斷堅持著;修建監獄圖書館,幫助獄友們通過成人考試,他不懈努力著...
被戲稱為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他只用了不到20年,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爬過骯臟的下水道,他終於逃出去了,他知道自己是無辜的,他的信念使他充滿希望,是盞不滅的燈,一直照耀著他。
在這個信仰匱乏的年代,也許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崇拜什麼,隨著年紀漸長,我們的信仰也越來越少,甚至失去信仰,不過《肖申克的救贖》卻給我帶來了一種信仰的力量!
❻ 上帝,在哪裡——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安迪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在牢房牆壁上挖好通道,從肖申克監獄逃出來。他擁有了新的身份和足夠的金錢,躲到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過上了簡單樸素的生活。1995年與《阿甘正傳》競爭奧斯卡大獎的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在結局的處理上,體現了在平凡中創造傳奇的好萊塢風格和崇尚個人奮斗的美國精神。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正如所謂復調散文一樣,可以多角度地去進行思考和解讀。 無疑,這部電影所創造的環境、人物和其它一些道具,是暗含喻義的。比如肖申克監獄本身是不是現代社會高壓體制的一個縮影?主人公安迪、犯人瑞德和布洛克斯、典獄長諾頓,分別代表了不同階層、對社會體制採取不同態度的人。還有布洛克斯喂養的那隻鳥,代表了人類永不停止的對自由和希望的憧憬。在安迪和典獄長手中的《聖經》,被以不同的方式所利用,是否可以理解為現實社會中正義、公平、仁愛這些品質標準的工具化。正是這些喻義,給予觀眾充分的想像空間,做出不同維向的解讀,使這部電影給人立體的感受和震撼,直指心靈的深處和社會的本質。 我們可以從現代社會高壓體制對個人自由限制這個角度,來解釋安迪在成功越獄後,為什麼沒有去證明自己無罪,反而躲避到一個類似世外桃源的小島上去生活。現代人類社會就像肖申克監獄,許多有形的無形的條條框框,就像高牆和鐵絲網一樣束縛著個人的自由。而且在國家機器的重壓下,以法律和道德的名義,使許多人蒙受無法申辯和反抗的冤屈。在這種環境下,作為弱小的個體,所採取的態度是不同的。肖申克監獄圖書管理員布洛克斯服刑50年後被假釋,在獲得所謂自由的同時,也失去了熟悉的生存環境、在人群中的位置和應得的尊重。自由,意味著要獨立承擔生活的責任。他感到手足無措,最後懸梁自盡。他是一直被關在籠子里的鳥,在自由的天空中,已忘卻了飛翔,無法生存。就如電影中所說:「這些高牆很奇怪,你開始恨它,慢慢習慣它,最後就離不開它了」。社會中的絕大部分人不是如此嗎?不管這種體制是如何的不完善,每個人都要適應它,習慣它,最後依戀它。因為,除此之外,我們並不知道其它的生存方式。但安迪是那隻「不應該被關在籠子里的鳥」,他逃離了。人類社會沒有絕對的公正,當唯一的證人被打死後,他無法證明自己的無辜,只能到達那個遠離人世的太平洋中的小島上。無疑,這種選擇對於崇尚進取的處於青春成長期的美國文化以及推崇個人奮斗的好萊塢電影風格來說,是消極的。但除了監獄,安迪也只能做這樣的選擇。因為單一的個體,是無法同以法律正義和道德尊嚴為名義的龐大的國家機器相對抗的。電影中作為講述者的瑞德,一個熟知肖申克監獄各種規則的好人,是介於安迪和布洛克斯之間的個體代表。在安迪的引領下,他選擇了那個自由、遠離是非的小島。還有一些人,如監獄中的姐妹幫,他們在這個社會中沉淪,怕強欺弱,為非作惡。他們是執迷不悟的罪犯,卻稱自己是無罪的,之所以進入監獄,是因為律師無能。而典獄長諾頓,無疑是現代社會體制負面力量的化身。他打著上帝、法律的幌子,為了自己的私利,充分利用社會所賦予的權力,對犯人進行殘無人道的壓榨和欺凌,唯我獨尊,殘暴無情,慣於伎倆,簡直是一個惡魔。從肖申克監獄,我們看到了所謂現代文明社會的陰影,看到了在現代社會體制下的芸芸眾生。從這個角度上說,《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社會批判和文明反思的電影作品。 我們還可以把《肖申克的救贖》看作一部勵志電影。安迪用了近二十的時間和一把小小的錘子(瑞德認為作它要花上600年的時間才能打透監獄的牆避),秘密地在監獄牆壁上挖了一個通道。挖下來的幾方的渣料,是他在放風時,用褲管讓人無法察覺地運出去的。他完成了一個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奇跡。是什麼賦予他這種勇氣和毅力?他說:「要不忙著活,要不趕著去死」,「只要心存希望,就永遠有希望」。人總是要度過一生,與其麻痹自己、渾渾噩噩,不如心懷希望,奮斗不息,去實現一個屬於自已的夢想。他曾冒著被關禁閉的風險,在監獄上空放莫扎特的音樂,為的是讓犯人在心底升騰起希望,從而尋找那個叫做自由的東西。他曾利用自己的知識,為獄友爭取到喝啤酒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做一個自由人的快樂。作為參照,瑞德——獄中的精明人,也是好人,曾這樣提醒安迪:「希望有時是個可怕的東西」。希望會使人做出超越常規的決定,面臨更多的風險。但人類正是因為具備這種不斷進取、永不服輸的精神,才得以發展和前進。作為個人,也正是為了理想而奮斗,從而不斷突破自己,到達更廣闊更高遠的精神層次。安迪最後證明了希望的價值。 在肖申克監獄殘酷的生存環境下,人性的美好與醜陋暴露無余。有人仗勢作威,有人怕強欺弱,有人正直善良,有人唯唯諾諾。典獄長諾頓,在安迪進入肖申克監獄的那一刻起,就聽到了他的訓示:「不許褻瀆上帝。我相信兩件事,紀律和《聖經》。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他不是給每個犯人發了一本《聖經》嗎!而且,他自己也十分精通《聖經》。但是,犯人對之進行心靈懺悔的《聖經》和上帝,在他來說,不過是統治別人的工具。還有那些自認為「沒有犯罪,只是律師無能」的犯人。他們那庸俗卑污的靈魂,已經遠遠地把上帝拋棄。上帝,難道不應該懲罰他們嗎?!可是,讓典獄長最終接受畏罪自殺懲罰的人,卻是安迪。 「經常審視自已,上帝會隨時降臨在你身邊。」(《馬可福音》)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上帝不是規范的制訂者,不是當人類陷入困境時,他才來充當拯救的角色。上帝無需證明,他時刻存在於人類誠實善良的心靈。他對人類的救贖,是通過人類的自救來實現的。 上帝,或者說,更廣義的神,和人類的美德、正義,不是來自外部的對人類的要求,不是紙上的條文,不是為各種利益而打出的旗號。相反,它們產生於人類內心的需要,是對一種永恆價值的追求,是一種對不斷變幻的客觀世界的審視和發現。也只有這樣,上帝,或者說宗教和信仰,才會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贖和突破。我近來在讀佛教的《壇經》,六祖慧能能夠創立「明心見性」的中國型的禪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禪不再是一種方式,一種理論,一種清規戒律,不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存在於內心深處的人生體悟,從而體現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質。與東方的佛陀追求空靈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執著於原罪和救贖,但二者都是人類心靈的產物。 因為,上帝,就存在於內心。罪與非罪,在靈魂的層面,只有不停地審視自已,而無需證明!當瑞德被假釋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徹底改造的詢問時,他坦然地說:「徹底改造?我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了。其實我過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為我關在這里,或者你們認為我應該懺悔。我想告訴過去那個犯罪的年輕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指出了救贖之路。上帝時刻與人類的靈魂同行! 附《肖申克的救贖》故事梗概:銀行家安迪,以謀殺妻子和她的情人的罪名被判終生監禁兩次。在肖申克監獄,安迪贏得了獄友的信任和好感,同時利用專業知識為典獄長諾頓處理黑錢,受到了特殊的關照,做了老犯人、監獄圖書管理員布洛克斯(假釋後自縊身亡)的幫手。安迪暗地裡用一把很小的錘子(犯人瑞德認為要用它挖透牆避至少要花600年的時間)在牢房牆壁上開挖通道,准備越獄。後來進來的一個年輕犯人可以證明安迪無罪,但典獄長諾頓怕安迪出去後自己的罪行暴露,竟命手下人以越獄的罪名擊斃了那個小夥子。安迪通過正常渠道不能為自己申冤,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實施了越獄並取得成功。他在獄中利用為諾頓做賬的機會,給自己辦理了新的身份,並在銀行存了足夠的現金。他以新的身份出國,躲避到墨西哥一個太平洋中的小島上。他的獄中好友瑞德,在獲得假釋後,也追尋他而來。
❼ 肖申克的救贖 觀後感
當某一天,睜開惺忪睡眼,卻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不屬於自己的公堂對決,面對的是那些腐朽昏庸的官員丑惡猙獰的嘴臉。掙扎中,芳華逝去,流年已改,在監獄的鐵欄桿中穿梭徘徊的陌生身影記錄著匆匆流逝在鬢邊的時光,你會悵然嗎?
銀行家安迪,卻在十九年汲汲而生的時光所結成的厚繭中,沖破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天空,從肉蟲橫行的飯菜,到19年來從石灰質高牆破繭而出的新生;從借用一刻閑暇滿足內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濘破爛的半公里下水道終於在管口魚躍而出的身影,無不鐫刻著19年來的彷徨和內心獨白。他沖破了高牆禁地,重獲自由與新生;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陰暗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正如安迪所說:「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那是你的。」曾經,他希望能夠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鏟除罪孽的妻子和那狼狽為奸的第三者,但他沒有。他戰勝了自己,放棄了謀殺的念頭。他明白,是他過分他專注於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親手釀成了這般悲慘的過錯。他把那喪心病狂般的期望,換作對妻子傾注更多的愛。這種內在的渴望喚醒了他的良知,真正觸及了失去理智的心,讓他學會了理解和信任。然而,卻因一種時間上的巧合背負上19年來的重任和永遠無法贖清的罪孽,成為肖申克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所幸的是,在這世界陰暗猖獗的角落,不失一絲光明曙光的召喚。他仍為獄中其他還擁有美好前程,依然肩負著重大使命的青年們一次次向州政府要求撥款重建圖書館,用闌珊篝火照亮了他人,重建了那被陰霾逐漸侵蝕的心靈所搭砌成的一道散發出萬丈光芒的心牆。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同樣,安迪在獄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難之交也朝向著曾經的允諾和自己罪行的贖過而不斷奮斗。他用那在亂世之間不斷磨礪出的成熟而厚實的心窺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誠的話語打動了假釋審核員的內心:「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他看破了世間悲歡離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著一番內心的獨白。終於,在40年的輒返中重獲新生。面對喧囂的塵世間變遷的萬物,卻霎那間無所適從。但他放棄了老布那般輕視生命的想法,朝著昔日許下的願望永不停息的賓士而去。終於,安迪和瑞德兩個老朋友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重逢。與當一片滿載著希望的羽毛緩緩飄盪的時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無論最終得到的是什麼,永遠是最值得回味的。因為擁有願望,擁有夢想,一切都值得永遠珍藏。
畫面在黑色的邊襯下悄然消逝,演員表在黑白間輪回。思緒淡出淡起,回到現實。恰逢考試後的失意與落寞,然而正是這部歐美勵志大片,用那闌珊篝火喚醒了我那塵封在不可饒恕的細小差錯中的心緒,驅散了心中的陰霾與晦暗。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戰性的挑釁下孤注一擲,朝著現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夢想沖刺呢?盡管結局是未知的,或許會不盡人意,但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邊境,與朋友相見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一樣的藍。我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振奮每一顆擺渡浪子的心。
是的,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但它可以喚醒一顆被晦暗侵蝕的心,用闌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徑,那就是——希望。
❽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於監獄高牆的一番話語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當看到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著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築著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裡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干著骯臟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栗: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懸掛著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依靠習慣生活,也在超越著習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慣性地生活著,最終在最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典的台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說這番說,而是說給我們芸芸眾生。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慣性的生活狀態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如果能夠回到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說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到過去。
再次經歷了140分鍾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到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上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勵志的傑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著所有的希望和夢想,以及對幸福、自由、友誼和愛情的感知能力。面對挫折、艱難、失敗,是消沉還是奮進,是堅持還是棄守,是偃旗息鼓還是勵精圖治,《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❾ 看過《肖申克的救贖》,有什麼感悟
《肖申克的救贖》 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銀行家安迪,被冤枉入獄的事情。而在獄中當他知道了自己被冤枉時候,明明可以澄清冤屈,然而卻因為典獄長的私慾,將這件事情壓制了下來。
由於這件事情的影響,使得安迪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能力離開這個地方,而且也更加堅信了自己的最初的選擇和做法。
最終安迪用了20年的時間,為自己掘開了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也使自己重獲新生。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之後,給了我下面這些心得體會:
綜合上面的情況看來,我通過《肖申克的救贖》,學習到了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終生學習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