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扶貧電影《南哥》的雲盤資源
這個資源有的呢
⑵ 《南哥》主要講了什麼
廣州某企業的科長郭建南,來到窮困的粵西山鄉荔潭村,出任扶貧工作隊隊長。當地村民都住泥磚危房,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兒童,孤寡五保戶實在太窮,設路障強收「買路錢」。當地領導和群眾對脫貧已失去信心,只會等政府發救濟款。
南哥扶貧,處處碰壁,與窮人有矛盾,與富人有矛盾,與當地領導有矛盾,與自己的上級領導和同事有矛盾,與自己的親人也有矛盾……
南哥南哥,解「難」的哥!這位整天樂呵呵的暖男,居然有辦法讓一個個天大難題迎刃而解,最後讓荔潭村的父老鄉親都過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他神通何在?
《南哥》是一部由鄭華執導、孫洪濤、茹萍、艾麗婭、陳銳等主演的勵志電影故事片。
上映時間:2017年10月17日
⑶ 情系貧困生,扶貧面對面觀後感600字急急
為搭建社會幫扶平台,吸納社會愛心力量,8月9日,浦北縣創新開展了「情系貧困生,扶貧面對面」扶貧公益節目活動,並啟動社會幫扶資金募集活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我會克服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將來以優異成績報答愛心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和幫助。」在活動現場,該縣江城街道辦貧困生羅家利動情地說出了她的心聲。「你的手怎麼這樣粗?不像個考取中山大學的優秀學生啊?」工作人員心疼地撫摸著貧困生張全喜的手掌問。「我上學之外,還要照顧好生病的媽媽,農活幹得多了,手就變得粗糙起來。」張全喜說出這樣的原因時,在場觀眾為這位勇敢面對現實,不畏艱辛,執夢前行的勵志少年報以熱烈掌聲。
當天活動現場,像羅家利、張全喜等10名貧困生的勵志圓夢故事,也感動了在場愛心企業嘉賓。隨後,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浦北健美樂食品有限公司、小江瓷藝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現場落實幫扶結對貧困生,助力貧困生繼續前行。活動主辦方也為愛心企業頒發了「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扶貧攻堅愛心企業」牌匾。同時,啟動浦北縣社會幫扶資金募集活動,接受線下捐助,引導、倡導社會扶貧資源向貧困村、貧困戶匯聚,形成扶貧攻堅合力,助力扶貧攻堅戰。
⑷ 電影《郭明義》觀後感
鞍鋼一個普通養路工人郭明義,從部隊到地方,從工廠到家庭,十六年來只圖奉獻,不求索取,讓人從不理解到理解,由觀望到積極參與,成為以實際行動學雷鋒的標兵,他圖的是什麼呢?並不是功名利祿,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國人的普通而偉大的情懷,一份平凡但生動的人生答卷,一記擲地有聲的迴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優勝劣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規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傳承。同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追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嚮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奉獻。
電影《郭明義》觀後,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當年的雷鋒精神,少年時代曾唱著歌兒的學習,無論社會還是校園里一再提倡,不知幾何時,這種樂於奉獻的精神被歲月沖淡了顏色,經濟利益至上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家園里還有些什麼?我們荒蕪了什麼?我們還會不會記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殷意?
人的渺小是相對的,精神的映射卻是無窮的。螺絲釘精神,哪怕在他人眼裡顯得傻、哪怕穿著不時髦,哪怕學問不高深,但其心靈的美是擋也擋不住的。
被譽為當代「雷鋒傳人」、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遼寧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用其內斂而摯熱的愛,彰顯一個普通工人階級的高尚情懷,他不說什麼,不圖什麼,不奢望什麼,但正是這些不介意,讓他無意中見證自己平凡中的偉大,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見證了「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這句話。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淡漠教育多少,我們將來的社會發展就會被貽誤多少,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前人曾經是歷史的主人,我們是時代的主人,後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以人類的精神層面關繫到社會的內涵和風氣,人文底蘊更是我們潛移默化中體現的一種本質。奉獻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的精神,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郭明義已成為當代人心目中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多幾個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的國家何愁不更加興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更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央視春晚,見到了郭明義充滿笑容的臉,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國家對平凡人的重視。紅色,不但是中國國旗的顏色,不但是心的顏色,更是我們國家自強不息、努力發展的底色。《郭明義》這部電影,實為教育意義的大片,旨在激勵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熱情謳歌時代精神。不斷弘揚雷鋒精神和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楷模郭明義,把雷鋒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國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說雷鋒曾被喻為螺絲釘,那麼郭明義就是一隻為國不計個人得失的辛勤奉獻的小蜜蜂。國家對郭明義精神的大力提倡,是奉獻精神傳揚的最佳表現方式。只有國家高度重視,國民思想道德水準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我相信,正因郭明義這樣的人的存在,中國的未來會更美好!
⑸ 《南哥》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啞姑瘋了般地敲打著鑼,在大街上又蹦又跳,十分著急。人們循著鑼聲,打著雨傘,在這個雨天湧向了扶貧隊長的辦公室……」我們正在看《南哥》這部電影,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啞姑如此著急?
原來是南哥死了,他倒在了扶貧工作辦的桌上,永遠也起不來了。南哥原名是郭建南,是廣州重型機器集團的一名員工。做了十年年質檢科長的他,在一天被調往荔潭村做扶貧隊長,而他也開始了他的扶貧生活。
荔潭村是一個貧窮的小村莊,那裡的人住的都是危房,他們也沒有干凈的水喝,經常停電,孩子們幾乎都是留守兒童,沒有學上,那裡的路也破爛不堪。此刻,台風過後,荔潭村變得更糟,更亂,而南哥的到來,似乎給了這個破爛的村莊希望。
這個村莊中最缺的就是水。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村長和村民。在這里,有一個養蚝的富人家,他拿出了兩萬元錢給南哥,南哥拿到這兩萬元錢後,第一時間就是要為村民們接好自來水管,好讓村民們用水時更方便,讓村民們有干凈的自來水喝。沒想到,南哥還因為這件事被集團誤會。
啞姑是村裡的五保戶,靠養幾只鵝來維持生計,在南哥的幫助下,啞姑養了一大群鵝。到了鵝要賣的時候,附近村莊的家禽卻得了禽流感,啞姑的鵝雖然不在疫區,但也還是使鵝的賣出有了很大的困難。南哥急得都快火燒眉毛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願意買鵝的集團,但卻要開不在疫區的證明,那天,剛好南哥要考試,他卻放棄了考試,他又急急忙忙地跑回了村子,折騰到即將天亮才把鵝賣出去。啞姑得到錢十分高興。
還有一個鏡頭使我感動。木瓜的爸爸媽媽要出去掙錢,木瓜不讓他們走,木瓜的媽媽好言相勸,告訴了木瓜他們出去打工的理由。南哥趕來聽到後,十分感動,把木瓜的爸爸媽媽安排到了他們集團工作。
南哥的感人事跡還有很多很多,他在荔潭村扶貧的兩年裡,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把荔潭村打理的井井有條,是這個村子逐漸脫貧。就在這時,南哥卻倒下再也起不來了。南哥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他,是一根蠟燭,點燃了這個村莊的所有希望;他,是一束光,照亮了這個貧窮的村子;他,是一個太陽,溫暖了整個村子裡的人。在電影的尾聲,南哥去世的時候,我竟被一陣風吹的冷起來。在這個夏天,人人都感到熱的時期,我竟能起來,一種說不出的冷,好像心中的溫暖,心中的太陽都被抽了去。雖然南哥已經不在世了,但他的精神將會永遠流傳於世,永遠在我們的心中飄盪,南哥的名句,「要麼不做,要做就做一百零一。」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我,向南哥致敬,向所有扶貧工作者致敬!
⑹ 如何評價電影《南哥》
《南哥》片名就獨具一格,不是英模題材電影常用的名稱,而叫《南哥》,給觀眾一種很平和親切的感覺,也弱化政治宣教色彩,縮短了英模人物與普通觀眾的距離。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描寫下鄉扶貧的電影,還描寫南哥幫助一位城市失足青年再就業開書報攤,這是編劇的畫龍點睛之筆,體現出南哥幫助農民,不是為了完成下鄉扶貧任務好交差,而是出於人的善良本性,因而增加了影片的深度。
⑺ 定西扶貧第一線觀後感
定西扶貧第一線觀後感
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區以開展「千名黨員員進千家」和「百名幹部包扶百家企業」為載體,在全區上下掀起了扶貧幫困的新高潮,全區黨員幹部從機關走進了千家貧困戶和百家貧困企業,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早日走出困境。在具體實踐工作中,得出以下幾點心得感受。
思想扶貧要先行。不管困難居民,還是困難企業,壓力面前,他們總是處在低谷階段,要想讓他們脫貧致富,首先讓他們必須從思想上站立起來,如果自己在精神上不能直立,那麼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在首次入戶對接過程中,就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困難面前不委靡,壓力面前不倒下,敢於直面慘淡人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足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做到先從精神上扶貧,然後再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
觀念扶貧要注重。不論是居民還是企業,身居困難境地,他們免不了悲觀和消極,畏難情緒也很嚴重,等靠要思想也無時不在。為此,觀念扶貧猶為關鍵。所以必須注重引導他們徹底改變陳舊、落後的思想觀念,正視眼前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振作精神,努力奮斗,只要前行,總會到達成功的彼岸。鼓勵他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別人幫是一時的,只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會徹底擺脫貧困。觀念更新了,思想端正了,他們才會迎難而上,才有可能打贏脫貧致富攻堅戰。
對策扶貧是保障。扶貧可以有多種渠道和方法,解決一袋米,一桶油、或者給幾百元錢都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和緩解暫時的經濟困難,但都不是萬全之策,要想幫助他們徹底走出困境,必須真心實意幫助他們做些根本的事情,出主意,找對策,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如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困難戶,你不可能一輩子供他們錢花,要想讓他們脫貧,必須找出脫貧的辦法,除幫助他們落實低保政策外,幫助他們的子女解決就業問題,實現以小養老治困。對困難企業,幫助他們找到致困原因,從政策上傾斜,從技術上引導,從人才上支持,循序漸近,逐步加以解決。
真心扶貧是關鍵。扶貧幫困工作,是一項愛心工程,如果只做表面文章,那隻是解一飢,但不能解百飽。所以不能流於形勢,應付了之,必須秉承組織厚望,不負人民重託,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干點實事。並以此為契機,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這既是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的初衷,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千名黨員員進千家」和「百名幹部包扶百家企業」活動已經在全區拉開了帷幕,這是我區黨員幹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也是廣大黨員幹部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面對幫扶實際,我們還任重而道遠,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積極採取有力措施,按照區委統一安排和部署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確保幫扶對象徹底走出困境,實現扶貧脫困的良好願望。
⑻ 扶貧工作觀後感
從格式上來說,觀後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段:
第一段把影視作品中的主要內容,加以概括,如《開學第一課》講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其次一定要知道。觀是寫的基礎,只有看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開學第一課所講的中華驕傲,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觀看才能找到觀和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