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二戰美國和德國的狙擊手對決電影
根據描述關鍵詞,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符合要求,巴里·佩珀飾演的狙擊手傑克森在小鎮廣場與鍾樓的德軍狙擊手進行對決。
Ⅱ 有一部戰爭電影,裡面是有一個德國狙擊手,很厲害,另一方也是有一個狙擊手,實在想不起來了,就這麽多。
《兵臨城下》蘇聯人瓦西里(世界很出名的狙擊手)他是主角,他的對手就是德軍的狙擊師的,非常厲害 不會有錯 都看了幾遍了
Ⅲ 關於德軍狙擊手的電影
1、《兵臨城下》,二戰納粹德國陸軍上校狙擊手與蘇聯士兵狙擊手瓦西里的對決。
2、《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步稍老的電影,拍的也不錯,主要以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主線,蘇德狙擊戰為影片的一個主要部分。
Ⅳ 二戰電影一群蘇聯士兵沖進大院被德軍狙擊手槍殺是什麼電影
是兵臨城下吧,兵臨城下是蘇聯拍的電影。主要講的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一名蘇聯狙擊手和德國狙擊手的對決
Ⅳ 蘇聯七名狙擊手擊敗德軍一個營是哪部電影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是由亞歷山大·科特執導,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的一部戰爭電影。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上映。
劇情簡介:
1941年6月22日,布格河東岸的公園里,軍樂隊演奏著歡快的歌曲,男女老少跳舞嬉戲,一切都是那麼恬靜、祥和。追逐的孩童、戀愛的男女、翩翩起舞的少年將這個小鎮勾畫出無與倫比的魅力。當人們沉浸在甜美的夢中時,化妝成蘇聯軍隊的德國突擊隊發動了突襲。一聲炮響撕裂寧靜的小鎮,坍塌的房屋和飛起的瓦礫夾雜著人們的尖叫聲四散開來。慌亂中的母親丟失了孩子,受驚的牲畜四下逃竄,戰爭就這么毫無徵兆的降臨了。
布列斯特要塞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成群的坦克和裝備精良的德軍圍攻中,8000名英勇的蘇維埃紅軍在武器短缺、建制混雜、犧牲巨大的情形下,堅守信念、捍衛祖國。戰斗中,團長和政委身先士卒,在反擊中沉著指揮,鼓舞驚慌中的士兵燃起鬥志,將不同建制的士兵拼成戰斗團隊,頑強防禦要塞陣地;另一側,德軍一隊人突入要塞,在搜索前進中與紅軍中尉率領的邊防軍遭遇,紅軍戰士們或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或是舞著工兵鍬、鐵棒甚至菜刀與德軍展開白刃肉搏混戰,刀槍不全的蘇軍憑借大無畏精神殺得德軍死傷遍地、落荒而逃。
由於雙方力量的懸殊以及武器的缺失,再加上遲遲沒有增援部隊出現,布列特斯的戰士們面對的是一場幾乎沒有可能勝利的戰役。但是他們面對德軍的坦克毫無畏懼,用各種能稱之為「武器」的東西進行抵抗,保衛家園的強烈願望一次又一次的擊退德國侵略者的進攻。
布列斯特要塞守備部隊在外無援軍,內無有效指揮的情況下,僅憑慌亂之後的自我組織,一支孤軍獨自對抗,讓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戰爭進行到第30天,最初打響戰斗的布列斯特守備部隊仍在堅守,並一直向後方總部發出「這里是要塞,正在戰斗」的訊息,直至戰士全部陣亡。
Ⅵ 二戰為背景的電影,是說狙擊手的--德國和前蘇聯的狙擊手.
電影叫兵臨城下,電影中的主人公確有其人,瓦西里的狙擊槍瞄準鏡現在還存放在俄羅斯的戰爭博物館里,他一共狙死了400名德軍。
Ⅶ 德軍狙擊手潛伏狙殺增援蘇軍女士兵是什麼電影
《無名高地》,俄羅斯。那個德國狙擊手被打死是因為他盲目射擊探出掩體的東西而暴露位置,剩下的那個狙擊手才是王牌狙擊手
Ⅷ 有一部電影是拍前蘇聯與德國大戰劇情是:說的是蘇聯有一個狙擊手擊殺了好多德國軍官,然後德國也派了一個
這部電影是:《兵臨城下》,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電影,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故事簡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裘德·洛飾)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
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約瑟夫·費因斯飾)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
然而,坦妮婭(雷切爾·薇姿飾)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
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艾德·哈里斯飾),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影片創作背景
《兵臨城下》
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紀實小說,故事發生在二戰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主要圍繞兩位神槍手:一個是蘇聯牧羊人,還有一位是德國將領之間的決斗展開。
小說與電影創作,均來源於真實事件,1942年秋天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正在瘋狂進攻蘇聯。
剛開始的時候德國人輕而易舉摧毀蘇聯人的抵抗,最終在頑強不屈的蘇聯紅軍和惡劣的天氣以及供給線問題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之下,希特勒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而逆轉了整個戰爭的局勢。
評價
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神槍手與神槍手的較量這個核心故事上,並且不必介意那些混亂的南腔北調或者是那段非常不靠譜的愛情故事副線,再或者是任何的個人關系——那麼你會很享受它。
歷史原型
瓦西里·格里高葉維奇·扎伊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1915年3月23日-1991年12月15日)
出生於普里烏拉利耶烏拉爾山脈,經常跟隨父親和哥哥一起進山打獵,12歲時便練就了一手好槍法。
瓦西里的名聲,使其吸引到德軍的注意,德國「措森狙擊學校」的校長,埃爾溫.柯尼格少校被派到斯大林格勒來消滅瓦西里。
經過四天的生死角逐,瓦西里終於成功射殺埃爾溫.柯尼格少校。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他取得了擊斃149名德軍的戰績,至二戰結束時,他總共消滅了400名德軍。
Ⅸ 搜一部電影,講的是德軍狙擊手的事。對抗蘇聯人
電影《敢死連》
Ⅹ 德國蘇聯的狙擊手二戰片
《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又名《決戰中的較量》)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USA)2001年出品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Joseph Fiennes)
裘德-洛(Jude Law)
瑞切爾-薇茲(Rachel Weisz)
艾德-哈里斯(Ed Harris)
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
類型:戰爭片
瓦西里-澤索夫(裘德-洛)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十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與此同時黨代表達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愛人———女狙擊兵塔妮婭(瑞切爾-薇茲)發起了「進攻」,一時間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高手過招,最忌心浮氣躁,對於狙擊手來說,錯誤永遠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個早上都在等,為的是不讓瞄準鏡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陽轉過去了,對面的掩體後隱約有閃光,難道狙擊手就在後面,難道是偽裝……子彈穿透了鋼盔……有人在慘叫……是圈套!槍響了……」
幕後:
作為本屆柏林影展的開幕片,《兵臨城下》是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瓦西里也是確有其人,按照當時蘇聯的宣傳,瓦西里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他繳獲德軍狙擊手的步槍瞄準鏡至今還在俄國的軍事博物館里展出。這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影片同時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千萬美元,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走紅於好萊塢的英國明星,其中有近年來憑借奧斯卡大贏家《莎翁情史》《伊麗莎白》迅速走紅的約瑟夫-費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現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漢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闖奪命島》),在1999年的熱門冒險影片《木乃伊》中飾演可愛的女探險家的瑞切爾-薇茲也在影片中再顯身手,與裘德-洛上演一場「火線戀情」。
《兵臨城下》的幕後總指揮是一位「影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他在1991年執導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膽、惟美,賦予這部三級作品相當的藝術性,可以稱得上是驚世之作,所以就連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輝也被不知不覺誘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賤」的感官大作。繼《情人》之後讓還拍攝了一些頗受爭議的作品,部分作品由於歪曲事實而受到了批判。好在這次的作品已有史學家評論基本忠於史實,相信傳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緊張的情節,融合讓氏惟美的情愛描寫一定會讓影片極具觀賞性。(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