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國電影觀後感,1000字以上謝謝
《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B. 電視劇《國歌》觀後感 急求!!!!!!!!!!!!!!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統一安排,由長沙電視台獨家策劃、製作、攝制,聯合雲南電視台、湖南電視台等單位共同出品的的大型電視劇《國歌》將於2010年9月9日起在中央電視台與湖南衛視播出,9月11日起雲南衛視也將播出該劇。
《國歌》以《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為事件中心。結合抗日救亡的大歷史背景,回顧中國由沉淪至自救乃至自強的艱難歷程,細膩而富有層次地展示出危亡之際全民族的生存狀態,這其中有痛苦與彷徨,更有奮起與抗爭。但不管是為挽救民族危亡以文藝為武器,以紙筆為刀槍的奔走呼告,還是為救民於水深火熱而上陣殺敵揮灑滿腔熱血,都是中華民族覺醒過程中一股強大精神力的大爆發。這股力量凝聚起四億同胞赤子之心共同殺敵,共御外侮,直至徹底結束近代百年屈辱歷史,組建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民族之魂的一次大噴發與大凝聚,電視劇《國歌》將讓今天的我們再次震憾並驕傲於它的強大力量!
C. 電影《國歌》觀後感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大夥兒面前應有盡有,大夥兒面前一無所有;大夥兒正在直登天堂;大夥兒正在直落地獄。
D. 讀《國歌》有感八百字作文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當聽到這激動人心的國歌時,我就會想到戰死沙場的戰士們。他們為新中國而生,為新中國而死。看了《國歌》這部愛國主義電影後,讓我更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強盜每天在肆無忌憚地屠殺我們的人民,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憎恨和反抗。但國民黨卻消極退避,任由強盜們胡作非為。可憐的中國人民遭到了無辜的傷害,受到了極大的恥辱。這時,田漢、聶耳創作出了氣勢恢宏、震撼人心的歌曲來喚醒人們的愛國精神。《義勇軍進行曲》由此誕生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激發了我強烈的愛國的感情。讓我知道,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要真誠地對待這塊土地,不要嫌棄它,不要作踐它,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基礎和依託。只有熱愛自己的國家,為祖國而工作和奮斗,才可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變得繁榮,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還感受到,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要格外珍惜今天的生活。我們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在可親可敬的老師的引導下,健康茁壯地成長,這是非常幸福的,是非常寶貴的。之所以能有今天和平美好和諧的環境,離不開無數革命前輩鮮血和生命的付出,因此我們一定要格外珍惜,感到自豪。
看了這部電影,我還想到了,作為新中國的一代兒童,我們從小要有遠大的夢想,從小要練就過硬的本事。平時,我們要好好學習,掌握各種能力和本領,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有素養,有道德,全面發展的人,成長為一個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棟梁型的人才。只有奮發圖強,勇於探索,我們才能為自己,為家庭,為國家的明天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電影《國歌》使我有了很多的感觸。讓嘹亮的國歌,永遠在我們的耳邊和心間回響,讓我們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和奮斗吧!
E. 急求國歌觀後感
精神振奮,工作起來有干勁,有我們這種干勁,國家會更富強,有一種我是中國人自豪感
F. 電影國歌觀後感,1500字
很久沒有看到像《國歌》那樣令人為之震撼的電影了。影片從東北淪陷以後這個角度切人,描寫我們民族從苦難、悲憤到吶喊、抗爭的歷程,再現了本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段屈辱慘痛的歷史;塑造了以田漢、聶耳、夏衍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奮起抗日、勇往直前的愛國形象;講述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初作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而誕生的來龍去脈。
《國歌》這部片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周年的時候推出的,雖然是一部可以說是老片,但是這卻是我第一次看。看《國歌》時,看到東北的學生講述自己在東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負中國人,就覺得眼眶熱熱的。
日本人不但在東北在上海也是橫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隨便放槍之後就躲到租界里去當縮頭烏龜。實在是可氣!!!
在看到那批來到上海的東北學生為了搶回東北組成了東北志願軍後,覺得很震撼。
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還是義無反顧的大會東北去,就是他們這股子不搶回東北不結婚的勇氣使我感動了。
看了《國歌》,最讓人振奮的是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富於崇高美、悲壯美。影片的這個整體效果是和氛圍的營造分不開的。當那列來自東北的載著傷兵和難民、流亡大學生的火車徐徐開進上海站時,國難當頭的危急、悲愴的氣氛迎面撲來。這種撲面而來的起勢一下子把你卷人戰亂的情景中去,同時又給你留下揪心的懸念: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運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擔憂。
從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漢和聶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場抗日救國的斗爭中去,經歷了一場血與大的洗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變事件中展現一幅幅或慘烈或悲壯的畫面。在淞滬抗戰的時候,聶耳和田漢,不畏艱險,為了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場面。冒著槍林彈雨,背著攝像機沖進戰斗第一線的勇氣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開拍了。在長城外景地,從南洋趕回國參加抗戰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不久又傳來了參加東北義勇軍的齊白山、林雪麗戰死疆場的消息。這一個又一個的噩耗激起了田漢的憤怒,他揮筆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寫完歌詞,田漢即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人獄,聶耳揮淚譜曲,實現了他們的共同願望。當獄中的田漢聽到這支激越的歌曲時,他無比激動,但他還不知道他的親密戰友、年僅23歲的聶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於抗日救亡運動。這一切,由主人公田漢輻射出去的眾多人物關系,構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直接激發田漢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民族的最強音:永遠的進行曲!
G. 幾篇愛國電影的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H. 電視劇《國歌》觀後感150字左右
近日,觀看了電影《國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以國歌創作進程為序展現了國歌的誕生,國歌樂曲悲憤激昂,氣吞山河,催人奮勇崛起;歌詞沉重悲壯,洪鍾大呂,促人勇往直前!
電影《國歌》與電視劇《亮劍》在情節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實實用主義原則。
請看後來田漢與國歌的命運:
從1964年起,江青與康生一唱一和,將田漢的京劇《謝瑤環》打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並公開批判。郭沫若是了解田漢的,也是了解當時的批判情況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的批判和批判者:「哪裡談得上開誠布公。兩面三刀,落井下石,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甚至不惜賣友求榮者,大有人在。」後來,「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康生、江青等更加肆無忌憚地加緊迫害田漢。他們給田漢加上「叛徒、「黑幫」。「文藝黑線祖師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等等罪名,並將田漢送進牢獄。在寒冷的1968年12月10日,被化名為李伍的田漢,在半監獄式的301醫院,含恨離開了人世,除了一件大衣,一副眼鏡外,沒有親人和朋友來與他告別……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重新填詞的《國歌》。
新詞是: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斗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前進!進!
好在歷史是人民書寫的:1979年4月,田漢平反昭雪兩年多之後,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恢復了《國歌》原詞的決定。
電視劇《亮劍》於原著對比:原著的後半截重點之一描寫李雲龍在文革中與左的錯誤的斗爭,最後被迫害致死。
在我們國家,目前深刻總結內斗經驗教訓,促進國家的民主法制進程,推動政治文明建設,確是當務之急。
目前內憂勝於外患!